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1
作者 姚青青 师文 +1 位作者 闫淼佳 李红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构建PVT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PVT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360例...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构建PVT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PVT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3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形成门静脉血栓分为肝硬化PVT组(135例)和肝硬化非PVT组(225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化验指标、肝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有意义的危险因素,最终确定与失代偿期肝硬化PVT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后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该预测模型的准确度,一致性曲线评估该模型的校准度,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内部稳定性。最后通过R软件(4.3.1)绘制预测模型的列线图以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脾切除术史、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EVT)史、门静脉直径(D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这5个方面PVT组和非PVT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切除术史(P=0.002,OR=3.012,95%CI:1.500~6.047)、EVT史(P=0.001,OR=2.276,95%CI:1.400~3.698)、DPV≥14.8 mm(P=0.007,OR=1.942,95%CI:1.202~3.136)、NLR≥2.85(P=0.009,OR=1.886,95%CI:1.170~3.041)和D-二聚体升高≥1.1 mg/L(P<0.001,OR=3.725,95%CI:2.149~6.485)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形成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上述5个危险因素拟合的Logistic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0,验证组的AUC为0.7494;在验证集中,模型依然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准确度。结论脾切除术史、EVT史、DPV增宽、NLR增高和D-二聚体浓度升高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形成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预测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PVT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对早期筛选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PVT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失代偿期 门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780+Z增强成形性双相钢硬化模型适用性研究
2
作者 韩龙帅 官英平 +4 位作者 韩赟 李学涛 郑学斌 段永川 张雪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采用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真实应力-应变数据标定了Hollomon、LIAN、Swift、Hockett-Sherby、Voce及EI-Mgad等硬化模型。进行了液压胀形试验,获取了大应变范围下的等效应力-应变数据,对比分析了各硬化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弯曲试验并采... 采用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真实应力-应变数据标定了Hollomon、LIAN、Swift、Hockett-Sherby、Voce及EI-Mgad等硬化模型。进行了液压胀形试验,获取了大应变范围下的等效应力-应变数据,对比分析了各硬化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弯曲试验并采用标定的硬化模型进行了弯曲过程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对于DH780+Z材料,在均匀变形阶段,各硬化模型的表征精度较高,但外推的大应变范围下各模型预测结果差别较大,等效应变为1时,预测的最大、最小应力差达745.5 MPa。液压胀形获取的等效应力-应变数据显示,大应变范围下硬化趋势与各硬化模型预测均不同。对于弯曲变形,在不考虑包申格效应的情况下,EI-Mgad及Swift/Hockett-Sherby(权重系数a=0.695)模型预测的DH780+Z弯曲方向外表面塑性应变精度最高,偏差分别为-0.35%及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780+Z增强成形性双相钢 液压胀形试验 大应变 硬化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陆雅维 张会 +2 位作者 许静 仲蕾 项晓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5-731,共7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效、便捷的睡眠障碍筛查工具。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病科2023年3月—9月收治的肝硬化病人3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效、便捷的睡眠障碍筛查工具。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病科2023年3月—9月收治的肝硬化病人3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校正曲线、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疼痛、抑郁、C反应蛋白、球蛋白是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95%C(I0.720,0.82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443,P=0.486)及校准曲线表明预测概率与观测概率具有较高一致性;DCA曲线表明使用该模型能够获得净收益。结论:营养、疼痛、抑郁、C反应蛋白、球蛋白是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风险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4
作者 田瑞渊 魏超 李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5-672,共8页
目的评价在肝硬化模型大鼠的基础上,建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0只10~12周龄、体质量300~3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模型组首先建立肝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门静脉间断结扎联合钳夹方法建立门... 目的评价在肝硬化模型大鼠的基础上,建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0只10~12周龄、体质量300~3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模型组首先建立肝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门静脉间断结扎联合钳夹方法建立门静脉血栓模型,空白组仅开腹后行门静脉游离术。大鼠造模后1周行肝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门静脉血栓。而后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恢复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组开腹后游离截取肝、门静脉待检,模型恢复组继续饲养2周后截取肝、门静脉。各组肝、门静脉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门静脉弹力纤维(EVG)染色。结果超声检查显示术后1周模型组门静脉内形成稳定血栓,造模成功率68%;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恢复组HE和Masson染色均发现肝组织假小叶、门静脉血栓,中膜水肿增厚,胶原纤维附着,EVG染色显示门静脉血管内膜损伤;空白组门静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管结构完整;透射电镜肝硬化大鼠肝窦出现胶原纤维束,肝细胞线粒体大小不一、呈多形性、灶性聚集。门静脉内皮脱落、凋亡、平滑肌细胞表型化迁移至原内皮处、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至术后3周,模型恢复组大鼠无一死亡且PVT稳定存在。结论肝硬化时门静脉内皮脱落、内膜纤维化、平滑肌细胞表型化并向内膜迁移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在肝硬化基础上,利用间断结扎联合钳夹法可成功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模型,其血管内皮损伤、内膜增厚和纤维化、血流速度减慢等病理改变,与肝硬化PVT形成机制一致,并且模型大鼠至少可生存3周以上,为深化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研究提供了建模方法及生存时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硬化门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长江一级阶地土体硬化模型参数试验研究
5
作者 李光诚 邵勇 +3 位作者 伊盼盼 王璐 陈明 马路寒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173,183,共10页
为系统获取土层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所需的土体力学参数,以武汉长江一级阶地“上黏下砂”典型二元结构土层(粉质黏土、粉土、粉砂和细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物理性质试验、固结试验及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测定土体的修... 为系统获取土层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所需的土体力学参数,以武汉长江一级阶地“上黏下砂”典型二元结构土层(粉质黏土、粉土、粉砂和细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物理性质试验、固结试验及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测定土体的修正摩尔-库伦硬化模型关键参数(E_(oed)^(ref)、E_(50)^(ref)、E_(ur)^(ref)、c′、φ′、R_(f))。基于试验数据,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试验结果与经验值,系统分析武汉长江一级阶地典型土层模量参数间的定量关系,并提出参数取值的建议。研究成果补充了《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中黏性土与粉土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修正了砂土参数的工程取值(如砂土c′的非零特性)。该研究不仅为长江一级阶地类似工程提供了直接参数依据,还可为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参数反演、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工程适应性校正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硬化模型参数 数值模拟 修正摩尔-库伦 长江一级阶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性硬化症溶酶体相关基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及实验验证
6
作者 左志威 卞博 +5 位作者 崔家康 耿玉鑫 王一晨 郭克磊 孟庆良 卞华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7,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GEO数据库硬皮病溶酶体相关基因的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联合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4份硬皮病芯片,从AmiGO2数据库中获取875个溶酶体相关基因。其中GSE95065及GSE... 目的:建立基于GEO数据库硬皮病溶酶体相关基因的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联合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4份硬皮病芯片,从AmiGO2数据库中获取875个溶酶体相关基因。其中GSE95065及GSE76807合并作为实验组数据集,使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硬皮病溶酶体相关特征基因,并用特征基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10折交叉验证模型准确性。再用验证数据集GSE32413与GSE59787对模型进一步验证,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值评估模型准确性。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共获取差异基因46个,其中上调基因16个,下调基因30个。进一步通过随机森林筛选得到最相关的6个特征基因(LYN、TNFAIP3、RNF128、MCOLN3、ANKFY1、PLD3),并构建ANN诊断模型。使用该模型绘制了实验组和验证组诊断的ROC曲线,AUC值为0.999。10折交叉验证AUC平均值大于0.980。验证组AUC为0.740和0.732。RT-q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硬皮病中LYN(P=0.004)、TNFAIP3(P=0.0001)表达量明显上调,而RNF128(P=0.0002)、MCOLN3(P=0.001)、ANKFY1(P=0.02)、PLD3(P<0.0001)表达量在硬皮病组中明显下调。与机器学习算法结果相一致。结论:构建了硬皮病溶酶体相关特征基因的ANN诊断模型,为探索硬皮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 溶酶体 人工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预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铁脂代谢的比较分析
7
作者 舒丽梅 王姝雯 +4 位作者 白旭峰 随伟红 陈兴光 王城涵 胡慧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4-924,共11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涉及脂质代谢紊乱和铁代谢紊乱。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AS病因、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的重要手段。AS动物模型铁脂代谢紊乱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小鼠和小型猪,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涉及脂质代谢紊乱和铁代谢紊乱。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AS病因、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的重要手段。AS动物模型铁脂代谢紊乱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小鼠和小型猪,其中主要是雄性ApoE^(-/-)小鼠。单因素高脂饲料诱导AS铁脂代谢紊乱是AS铁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常用的建立方法,表现为脂质和铁代谢紊乱,具体表现为血脂水平升高、主动脉可见大量斑块与铁沉积、血清铁与肝铁增加明显,能更好地模拟人类因高脂饮食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铁脂紊乱。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干预因素对AS动物模型铁脂代谢的影响,分析总结饮食诱导、化学物质干预、基因修饰等方式构建AS动物模型的方法,以期为AS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 铁代谢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和含水量影响的多年冻土时间硬化蠕变模型及其二次开发
8
作者 朱丙龙 蔡德钩 +3 位作者 闫宏业 毕宗琦 李竹庆 王瑜鑫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170,共11页
应力、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多年冻土蠕变行为的关键因素。在现有可考虑应力影响的时间硬化蠕变(TH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考虑应力、温度和含水量影响的改进模型(TWTHC)。通过总结蠕变速率随温度和含水量变化的规律,提出指数型、逆指数型、... 应力、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多年冻土蠕变行为的关键因素。在现有可考虑应力影响的时间硬化蠕变(TH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考虑应力、温度和含水量影响的改进模型(TWTHC)。通过总结蠕变速率随温度和含水量变化的规律,提出指数型、逆指数型、高斯型和洛伦兹型温度因子,以及偏移幂函数型和典型幂函数型含水量因子。逆指数型温度因子拟合所有应力和含水量条件下稳定蠕变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的残差平方和(SSE)平均值最小,为2.34×10^(-13)。典型幂函数型含水量因子拟合所有曲线的SSE平均值最小,为4.7604×10^(-13)。选择逆指数型温度因子和典型幂函数型含水量因子与THC模型结合,构建最终的TWTHC模型。通过ABAQUS仿真平台对该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WTHC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应力、温度和含水量条件下的室内单轴蠕变试验数据,且二次开发的仿真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该模型能够有效考虑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为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时间硬化蠕变模型 温度 含水量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概率分布的土体硬化模型参数预测
9
作者 陶袁钦 潘孙珏徐 +1 位作者 孙宏磊 聂艳侠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2-1408,共17页
针对工程实际中土体硬化(hardening soil,简称HS)模型参数取值难的问题,建立了HS模型参数数据库HS-CLAY/9/196,并基于该数据库构建了HS参数的多元概率分布模型;通过易获得的常见土性参数测试数据更新难获得的HS参数的概率分布,并研究了... 针对工程实际中土体硬化(hardening soil,简称HS)模型参数取值难的问题,建立了HS模型参数数据库HS-CLAY/9/196,并基于该数据库构建了HS参数的多元概率分布模型;通过易获得的常见土性参数测试数据更新难获得的HS参数的概率分布,并研究了已知测试数据类型及类型量对HS参数更新的影响,提出了给定测试数据下HS参数(参考切线模量E_(oed)^(ref)、参考剪切模量E_(50)^(ref)和参考加卸载模量E_(ur)^(ref))的概率转换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S参数多元概率分布模型有效表征了HS参数的统计特征和互相关性;基于该多元概率分布模型,可通过贝叶斯更新综合利用多种土性参数测试数据,提高HS参数预测的准确性,预测不确定性随着已知测量数据类型量的增加而降低;在估计HS参数E_(oed)^(ref)、E_(50)^(ref)和E_(ur)^(ref)时,应优先考虑收集压缩模量E_(s1-2)、含水率w和孔隙比e等与目标参数具有强相关性的测试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硬化模型 土性参数 数据库 多元概率分布 贝叶斯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AAR和FIB-4等预测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素梅 王楠 +2 位作者 于珍 张金卷 张健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28,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小板(PLT)、AST/PLT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和AST/ALT比值(AAR)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各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诊断价值。结果:有EGV组患者的APRI、FIB-4和ALT明显高于无EGV组(P<0.01),而PLT水平和AAR则明显低于无EGV组(P<0.01)。单指标诊断模型以ALT的AUC最大,AUC为0.645(95%CI:0.580~0.705,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34.04%、68.53%及78.05%。多指标联合模型中以ALT+FIB-4+AAR+PLT联合模型的AUC最大,AUC为0.787(95%CI:0.730~0.838,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73.40%、80.62%及63.30%。ALT+FIB-4+AAR、ALT+FIB-4+AAR+PLT和ALT+FIB-4+AAR+PLT+APRI联合模型的AUC与ALT和ALT+FIB-4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3种模型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FIB-4、ALT、PLT和AAR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预测模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的PBX准静态弹塑性变形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鹏飞 黄西成 +1 位作者 何颖波 郭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4-471,共8页
根据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力学特性,将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引入到PBX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研究中。基于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结合经典塑性理论,分析了PBX准静态弹塑性变形过程。明晰了其后继屈服面的特征,推导了其刚度算法,构造了其... 根据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力学特性,将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引入到PBX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研究中。基于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结合经典塑性理论,分析了PBX准静态弹塑性变形过程。明晰了其后继屈服面的特征,推导了其刚度算法,构造了其弹塑性本构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单轴压缩状态、双轴压缩状态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模拟了PBX材料的单元特性。结果表明,其单轴压缩模拟结果和双轴压缩模拟结果均与理论分析结果、实验数据一致。经对比,双轴压缩的极限强度是单轴的1.16倍,相应塑性应变是其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drucker-prager 模型 PBX材料 弹塑性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Drucker-Prager Cap模型的金属粉末成形本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蕊 李璐璐 +2 位作者 谢东 张建国 吴孟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0-1025,共6页
针对修正Drucker-Prager Cap模型参数复杂且难准确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相对简单实验操作结合联合仿真反演优化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用于金属粉末成形的数值模拟。首先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推导,确定重点反演优化参数,即偏心距参数R;采... 针对修正Drucker-Prager Cap模型参数复杂且难准确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相对简单实验操作结合联合仿真反演优化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用于金属粉末成形的数值模拟。首先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推导,确定重点反演优化参数,即偏心距参数R;采用联合仿真反演优化方法,借助ABAQUS有限元及二次开发平台与MATLAB优化算法,对参数R进行反演计算,进而完成相关硬化参数的确定;以金属粉末Distaloy AE为例,讨论参数R不同函数表达形式的反演结果对粉末压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偏心距参数R2及其关联的硬化参数比R1在压制力、脱模力、相对密度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粉末成形 本构模型参数 修正drucker-prager Cap模型 反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非线性分析中的非协调参数Drucker-Prager模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浒 余志祥 赵世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了克服现有混凝土数值计算模型在滞回分析中的收敛困难问题,结合经典Drucker-Prager(D-P)模型的Cap修正屈服准则,提出采用非协调参数D-P模型模拟混凝土。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经过大量试算提出了非协调参数α和k的合理取值范围。并且,采... 为了克服现有混凝土数值计算模型在滞回分析中的收敛困难问题,结合经典Drucker-Prager(D-P)模型的Cap修正屈服准则,提出采用非协调参数D-P模型模拟混凝土。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经过大量试算提出了非协调参数α和k的合理取值范围。并且,采用非协调参数D-P模型分别模拟了钢筋混凝土梁在跨中单调荷载下的受力行为,以及钢筋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滞回性能,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这个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这一特点,可通过数值计算手段获得混凝土构件在循环荷载下的恢复力模型,从而有效地节省试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构件 非线性分析 非协调参数drucker-prager模型 数值模拟 滞回曲线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ucker-Prager模型的振动压实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丽英 李茂其 +1 位作者 王维 曹源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为了研究振动压路机压实特性及振动轮与土壤动态响应关系,利用ABAQUS建立了"振动轮-土壤"有限元模型,讨论了Mohr-Coulomb模型和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间的关系及适用条件,分析了振动轮下土壤应力分布特性及土壤参数对振动轮... 为了研究振动压路机压实特性及振动轮与土壤动态响应关系,利用ABAQUS建立了"振动轮-土壤"有限元模型,讨论了Mohr-Coulomb模型和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间的关系及适用条件,分析了振动轮下土壤应力分布特性及土壤参数对振动轮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摩擦角≤22°时,土体单元应当用Drucker-Prager模型;当摩擦角>22°时,土体单元应当用Mohr-Coulomb模型。土壤的竖向应力沿着振动轮轴向呈对称分布,在振动轮行进方向沿着前进方向偏移,且竖向应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在振动压路机合理工况内,保持工作参数不变,振动压路机振动轮垂直加速度有效值随着压实遍数增加,模型基本正确,得到了压实度与加速度有效值的回归方程,为新型压实度监测系统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振动压实 drucker-prager模型 ABAQUS建模 应力分布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硬化历史的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
15
作者 董文正 李书伦 +1 位作者 王镇柱 林启权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以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成形为例,基于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理论,考虑材料硬化历史、壁厚比t_(min)/t_(max)、凹模圆角半径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预测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并对SUS304不锈钢板料进行了拉深试验验证。... 以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成形为例,基于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理论,考虑材料硬化历史、壁厚比t_(min)/t_(max)、凹模圆角半径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预测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并对SUS304不锈钢板料进行了拉深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解析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考虑硬化历史的解析模型与未考虑硬化历史的模型相比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相差约10%;摩擦因数、凹模圆角半径对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有显著影响,摩擦因数越大,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越小;凹模圆角半径越大,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拉深 极限拉深比 主应力法 硬化历史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早期识别
16
作者 杨成双 刘圣 +4 位作者 梁堃 曹月洲 赵林波 施海彬 贾振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建立简单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术前更方便地识别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介入治... 目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建立简单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术前更方便地识别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ICAS-LVO)所致大血管闭塞(ICAS-LVO组)和非ICAS所致大血管闭塞(非ICAS-LVO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ICAS-LVO临床预测模型并根据相关参数绘制Nomogram图。结果共计110例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51例患者(49.6%)血管闭塞原因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非ICAS-LVO组相比,ICAS-LVO组患者更年轻,伴心房颤动更少,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低,最终筛选出3个因素可用于构建ICAS-LVO术前诊断预测模型,包括心房颤动、闭塞部位和侧支循环情况,该模型具有可接受的校准(Hosmer-Lemeshow检验,P=0.562)和良好的识别力(AUC=0.956,95%CI:0.906~0.986)。结论由无心房颤动、闭塞部位为椎动脉V4段及基底动脉近、中段和侧支循环良好3个预测因素构建的ICAS-LVO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助于神经介入医师早期识别ICAS-LVO并制定血管再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统一硬化模型的超固结非饱和红黏土边坡稳定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柳伟 徐长节 +2 位作者 杜昊东 朱怀龙 王长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3-1241,共9页
在降雨和水位升降的联合作用下,库岸边坡易发生滑塌现象。采用理想弹塑性Mohr-Coulomb准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分析库岸边坡的稳定性,难以反映边坡土的超固结消散等复杂力学特性。以江西省新干航电枢纽库岸边坡为背景,针对弱超固结非饱... 在降雨和水位升降的联合作用下,库岸边坡易发生滑塌现象。采用理想弹塑性Mohr-Coulomb准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分析库岸边坡的稳定性,难以反映边坡土的超固结消散等复杂力学特性。以江西省新干航电枢纽库岸边坡为背景,针对弱超固结非饱和红黏土,开展非饱和直剪试验,采用反正切函数,描述吸力应力与基质吸力的数学物理关系,提出红黏土的超固结非饱和统一硬化(unified hardening,UH)模型。然后,在UH模型的基础上,采用C++语言,开发FLAC3D的应用程序;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计算降雨入渗的非饱和渗流场;编写接口程序,导入FLAC3D,开展库岸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库岸边坡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经典的非饱和理想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修正UH模型能够合理地预测超固结非饱和红黏土库岸边坡的稳定性,为同类库岸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统一硬化模型 吸力应力 超固结 边坡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列线图模型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鸿君 洪磊 +2 位作者 刘丹 万立松 丁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 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建立的肢端缺血患者数据库(JCLIMB)中接受腔内治疗的LEASO患者434例为建模组,... 目的 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建立的肢端缺血患者数据库(JCLIMB)中接受腔内治疗的LEASO患者434例为建模组,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接受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60例为验证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体质量指数(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资料。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以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 建模组发生DVT与未发生DVT患者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是LEASO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经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以净收益为纵坐标,以阈值为横坐标,None线代表所有LEASO患者均不会发生DVT,Nomogram model表示DVT实际发生曲线,阈值范围0.09~1.00,表明以该模型进行决策有较好的临床收益,具备临床实用性。ROC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验证组LEASO患者发生DV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和0.834,灵敏度分别为96.50和和99.20,特异度分别为76.60和66.70。结论 以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建立的LEASO患者并发DVT预测模型对于DVT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列线图模型 决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颖 许欣宜 +1 位作者 刘洋 杨晓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78-1885,共8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目的构建...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7年在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邱庄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查体的1418名老年人(≥65岁)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于2017—2022年随访研究对象ASCVD发病情况(临床结局),随访截止于2022-11-30。将研究对象数据按照8∶2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向前逐步法构建老年人ASCVD常规预测模型(模型1)和老年人ASCVD常规+体质预测模型(模型2)。绘制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及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定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模型的区分度。使用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判别指数(IDI)、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2与模型1进行比较,评估改善效能。结果训练集(n=1127)与验证集(n=29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共计7种预测变量;模型2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共计8种预测变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示模型2拟合度良好,Delong检验结果显示,模型2的AUC高于模型1(Z=2.741,P=0.006),NRI=0.511(95%CI=0.359~0.663,P<0.001),IDI=0.038(95%CI=0.024~0.051,P<0.001),提示添加体质预测变量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临床效用对比结果示,在5%~74%阈值概率下,使用模型2预测严重老年人ASCVD事件的净收益率优于模型1。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8个预测变量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经检验,区分度、校准度表现良好,较传统常规预测模型表现更为优秀,可以应用于老年人ASCVD个体化风险评估,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体质类型 老年人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诗雯 罗权烨 +5 位作者 聂娟 李鎏 韦晶玥 陈惠卿 朴美虹 杨冬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7,共13页
对常见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进行吻合度分析与评分,为研究AS疾病选择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对常见AS动物模型的品种、造模方法、原理、特点进行总结,并根据AS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15种常见模型进行吻合度分析。... 对常见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进行吻合度分析与评分,为研究AS疾病选择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对常见AS动物模型的品种、造模方法、原理、特点进行总结,并根据AS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15种常见模型进行吻合度分析。现有AS动物模型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高脂喂养型、机械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型、基因工程联合高脂喂养型、化学诱导结合高脂喂养型以及病证结合模型。其中,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相对较高的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型、ApoE-/-联合高脂喂养型以及病证结合中的痰瘀互结型。现有的AS动物模型大多以西医造模方法为主,评价标准亦以西医诊断指标为主,缺少中西医病证结合的特点,很难揭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因此,构建准确、高吻合度的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是深入研究AS机制和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病证结合 诊断标准 动物模型 吻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