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修正Drucker-Prager Cap模型的金属粉末成形本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蕊 李璐璐 +2 位作者 谢东 张建国 吴孟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0-1025,共6页
针对修正Drucker-Prager Cap模型参数复杂且难准确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相对简单实验操作结合联合仿真反演优化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用于金属粉末成形的数值模拟。首先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推导,确定重点反演优化参数,即偏心距参数R;采... 针对修正Drucker-Prager Cap模型参数复杂且难准确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相对简单实验操作结合联合仿真反演优化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用于金属粉末成形的数值模拟。首先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推导,确定重点反演优化参数,即偏心距参数R;采用联合仿真反演优化方法,借助ABAQUS有限元及二次开发平台与MATLAB优化算法,对参数R进行反演计算,进而完成相关硬化参数的确定;以金属粉末Distaloy AE为例,讨论参数R不同函数表达形式的反演结果对粉末压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偏心距参数R2及其关联的硬化参数比R1在压制力、脱模力、相对密度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粉末成形 本构模型参数 修正drucker-prager cap模型 反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ucker-Prager/Cap模型的W–Cu20粉末轧制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建召 李达人 +2 位作者 周冰 崔利群 刘祖岩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9-254,共6页
将Drucker-Prager/Cap塑性模型引入到高硬度W–Cu20粉末轧制有限元分析中,利用巴西圆盘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模压试验得到Drucker-Prager/Cap塑性模型参数,借助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以及Fortran自编的VUSDFLD子程序,建立粉末轧制的有... 将Drucker-Prager/Cap塑性模型引入到高硬度W–Cu20粉末轧制有限元分析中,利用巴西圆盘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模压试验得到Drucker-Prager/Cap塑性模型参数,借助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以及Fortran自编的VUSDFLD子程序,建立粉末轧制的有限元模型,并与实际试验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中的板料相对密度和板料厚度与实际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4.47%,说明Drucker-Prager/Cap塑性模型对粉末轧制工艺研究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20粉末轧制 drucker-prager/cap模型 数值模拟 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粉末压制Drucker-Prager-Cap本构模型参数逆向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彭超 李佳琪 +1 位作者 刘维 黄尚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90,共8页
针对钛合金粉末压制成形,建立了Drucker-Prager-Cap本构模型参数的逆向识别流程。该流程结合模压实验,采用单纯算法,以数值模拟和模压实验的载荷-位移曲线差值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通过对传统实验和逆向识别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 针对钛合金粉末压制成形,建立了Drucker-Prager-Cap本构模型参数的逆向识别流程。该流程结合模压实验,采用单纯算法,以数值模拟和模压实验的载荷-位移曲线差值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通过对传统实验和逆向识别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经过逆向识别计算,目标函数值为0.0448。逆向识别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最大压制力为36.18 kN,与模压实验值35.31 kN对比,误差为2.46%。且粉末的相对密度分布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通过Drucker-Prager-Cap本构模型参数的逆向识别可以建立较为准确的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粉末 drucker-prager-cap本构模型 逆向识别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模压制Ti-6Al-4V粉末的修正Drucker-Prager Cap本构模型
4
作者 孙世民 黄尚宇 +2 位作者 周梦成 雷雨 王斌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1-269,共9页
通过单轴压缩实验、径向压缩(巴西圆盘)实验和冷模模压实验建立了基于密度相关修正Drucker-Prager Cap (DPC)的Ti-6A1-4V粉末压制本构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用户子程序USDFLD对该本构模型进行了模拟验证.综合考虑压... 通过单轴压缩实验、径向压缩(巴西圆盘)实验和冷模模压实验建立了基于密度相关修正Drucker-Prager Cap (DPC)的Ti-6A1-4V粉末压制本构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用户子程序USDFLD对该本构模型进行了模拟验证.综合考虑压制过程中实验装置变形对实验数据的影响,通过空压校正实验控制实验误差,建立了更加准确的修正DPC模型.结果表明:修正DPC本构模型可很好地应用于Ti-6Al-4V粉末压制过程的仿真模拟;当上模冲压力较小时(<50 MPa),模壁摩擦系数随上模冲压力的增加逐渐减小,当上模冲压力较大时(>50 MPa),模壁摩擦系数随上模冲压力的增加而基本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粉末 drucker-prager cap模型 粉末压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ucker-Prager Cap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箱涵节段滞回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杜青 郝景钊 卿龙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25,共6页
在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进行滞回性能分析中,计算往往比较难收敛,而ADINA中提供的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条件、拉伸截断、帽盖硬化等准则的Drucker-Prager Cap模型,在对混凝土进行数值分析时收敛容易,且计算速... 在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进行滞回性能分析中,计算往往比较难收敛,而ADINA中提供的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条件、拉伸截断、帽盖硬化等准则的Drucker-Prager Cap模型,在对混凝土进行数值分析时收敛容易,且计算速度较快,并通过比较,发现采用基于该模型建立的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得到的结果吻合程度较高,模拟结果较为准确。这一成果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获得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的滞回曲线与相关数据,可应用于预制箱涵节段抗震计算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装配式箱涵节段 滞回曲线 ADINA drucker-pragerc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ucker-Prager/Cap模型的Ti-30Cu粉末轧制过程模拟
6
作者 孙振振 彭文飞(导师) +2 位作者 MOLIAR Oleksandr 李贺 邵熠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7,102,共7页
对钛和铜质量比为7∶3的Ti-30Cu混合粉末进行单轴压缩、巴西圆盘和模压试验,获得该粉末Drucker-Prager/Cap本构参数与相对密度的关系;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粉末轧制模型,研究喂料高度对板料相对密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该模型研... 对钛和铜质量比为7∶3的Ti-30Cu混合粉末进行单轴压缩、巴西圆盘和模压试验,获得该粉末Drucker-Prager/Cap本构参数与相对密度的关系;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粉末轧制模型,研究喂料高度对板料相对密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该模型研究了辊缝宽度、轧速对Ti-30Cu合金板料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辊缝宽度为1 mm、轧速为10 mm·s^(-1)条件下,随着喂料高度由150 mm增加到300 mm,板料的相对密度增大,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2.15%,验证了轧制模型的有效性;随着喂料高度的增加、辊缝宽度或轧速的减小,板料的相对密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0Cu粉末 drucker-prager/cap本构模型 粉末轧制模型 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悬臂PC盖梁根部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
7
作者 胡志坚 张申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8,共14页
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盖梁(以下简称大悬臂PC盖梁)通常会在悬臂根部设置折线段来保证结构的受力性能,但尚未有合理的折线段尺寸设计依据。为此,通过将附加折线段等效为弧线段,提出了折线段大悬臂PC盖梁的剪应力计算理论;针对大悬臂PC盖梁... 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盖梁(以下简称大悬臂PC盖梁)通常会在悬臂根部设置折线段来保证结构的受力性能,但尚未有合理的折线段尺寸设计依据。为此,通过将附加折线段等效为弧线段,提出了折线段大悬臂PC盖梁的剪应力计算理论;针对大悬臂PC盖梁的折线段尺寸设计问题进行了1∶4的缩尺模型试验,分析了折线段对悬臂根部剪应力分布及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根据结构弯剪受力强度要求,给出了不同盖梁悬臂长度、受压边倾角及预应力水平等设计参数下的最小折线段长度比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折线段变截面梁剪应力计算理论能较好地反映折线段设置对剪应力纵向分布带来的影响,顶缘最不利受力位置由悬臂根部转变为变受压边倾角处,随着折线段长度比的增加,盖梁顶底缘应力峰值均有所降低,需要通过控制折线段尺寸来保证结构受压边底缘的强度要求。所给出的最小折线段长度比计算公式对不同设计参数的大悬臂PC盖梁均能保证其有效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段大悬臂盖梁 悬臂根部受力性能 剪应力计算 缩尺模型试验 折线段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LiDAR技术的古冰川地貌定量分析——以稻城古冰帽南缘库照日冰碛垄为例
8
作者 李奕曼 张志刚 +4 位作者 张宏 郭飞 赵丹 卢楠心 张红梅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0-1402,共13页
古冰川地貌是研究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依据,无人机LiDAR技术的高精度数据使得古冰川地貌研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显著提升古冰川地貌分析、冰川地貌制图的精度。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保存了大量古冰川遗迹,是研究冰川地貌的理想... 古冰川地貌是研究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依据,无人机LiDAR技术的高精度数据使得古冰川地貌研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显著提升古冰川地貌分析、冰川地貌制图的精度。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保存了大量古冰川遗迹,是研究冰川地貌的理想区域。本研究应用无人机LiDAR技术,对稻城古冰帽南缘的库照日地区槽谷出口的冰碛垄进行航测,获得库照日冰碛垄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和三维点云数据,并进一步对比12.5 m、30 m分辨率的DEM成像效果,分析库照日冰碛垄的地形特征、库照日槽谷出口冰碛垄围成谷地的形态参数等。结果表明:①无人机LiDAR技术能快速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数据,适用于小区域、地貌较复杂的地区,结合三维模型可提高对冰碛垄地貌形态的认识;②对库照日冰碛垄的地形特征统计可知,最内侧的K-M1垄拥有第二高的坡度平均值,K-M6垄作为独立垄拥有最大的坡度平均值;③库照日槽谷出口冰碛垄围成谷地的幂函数指数b值范围为0.24至0.54,小于多数槽谷的b值;V指数结果范围为0.52~0.69。本研究为基于无人机LiDAR技术的冰川地貌定量分析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古冰帽 冰碛垄 无人机 LiDAR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平尾缘条的强度影响研究
9
作者 刘嘉 陈靖方 +1 位作者 吴道明 张利娟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0-136,共7页
为了研究VARI真空辅助成型工艺树脂基复合材料水平尾翼的铺层顺序设计方法,获得最佳铺层方案,建立了复合材料水平尾翼强度分析数值模型,得到了水平尾翼铺层的初步方案。设计制造了平尾的试验件和试验夹具,根据CCAR—23部第23.423条机动... 为了研究VARI真空辅助成型工艺树脂基复合材料水平尾翼的铺层顺序设计方法,获得最佳铺层方案,建立了复合材料水平尾翼强度分析数值模型,得到了水平尾翼铺层的初步方案。设计制造了平尾的试验件和试验夹具,根据CCAR—23部第23.423条机动载荷条款要求施加临界载荷完成试验验证,试验测量值与相应位置的计算值吻合度较高,说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是有效的。基于位移和应力、应变结果对翼梁缘条开展了铺层顺序讨论,结果表明,在各个角度铺层占比相同的情况下,铺层顺序对缘条全部铺层的整体应力分布影响不大,但对最大应力值有影响,通过铺层顺序优化研究得到了3层1组铺层最佳方案,该方案可用于水平尾翼梁缘条的铺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尾翼 数值模型 试验验证 缘条 铺层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2017地磁场模型在中国地区的精度评估及初步改进
10
作者 杨琳青 赵旭东 +1 位作者 阿里木江·麦麦提依明 何宇飞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5-2261,共17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38个地磁基准台2016年和2017年的地磁场观测数据与EMM2017地磁场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EMM2017模型X、Y、Z分量与地磁台站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93.43nT、63.80nT、359.25nT,其中...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38个地磁基准台2016年和2017年的地磁场观测数据与EMM2017地磁场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EMM2017模型X、Y、Z分量与地磁台站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93.43nT、63.80nT、359.25nT,其中均方根误差超过300nT的台站分别占比44.7%、0.0%和63.2%,该模型计算的Y、X、Z分量在中国地区的误差依次增大.另外,模型误差与区域磁场的复杂程度有关,即磁场空间变化越复杂的区域,模型误差越大.因此,该模型不能准确描述中国地区磁场复杂的空间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基于中国地磁台网地磁基准台站和INTERMAGNET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利用球冠谐分析改进了EMM2017模型在中国地区的磁场.改进后地磁场模型X、Y、Z分量相比EMM2017模型,其精度分别提高了65.89%、2.67%和6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模型 球谐分析 球冠谐分析 精度评估 模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MIMO雷达3-CAP杂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琳 张永顺 李哲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共5页
针对机载雷达面临的杂波抑制问题,在考虑阵元误差、通道误差和杂波起伏等误差因素对杂波特性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机载MIMO雷达杂波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MIMO雷达体制下的空时自适应新方法——M3-CAP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时域滤波,选... 针对机载雷达面临的杂波抑制问题,在考虑阵元误差、通道误差和杂波起伏等误差因素对杂波特性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机载MIMO雷达杂波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MIMO雷达体制下的空时自适应新方法——M3-CAP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时域滤波,选取被检测通道与其2个相邻通道为一组,进行自适应处理。该方法通过MIMO技术与3-CAP方法的有效结合,将波形分集的优势扩展到3-CAP方法中,显著提高了雷达系统自由度和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精度。通过对不同雷达体制以及不同误差条件下杂波抑制性能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M3-CAP方法的杂波抑制性能明显优于JDL-GMB、改进的JDL、3-CAP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MIMO 雷达 空时自适应处理 杂波建模 M3-c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混凝土Cap模型在OpenSees中的实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志坚 古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1,共6页
综述了由Hofstetter G和Simon J C提出的经典三维混凝土非光滑多屈服面塑性本构模型,即Cap模型,详述了此模型的算法和流程,并将此模型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编程实现。对Cap模型上每个作用区域使用最近点投影法计算得到其应... 综述了由Hofstetter G和Simon J C提出的经典三维混凝土非光滑多屈服面塑性本构模型,即Cap模型,详述了此模型的算法和流程,并将此模型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编程实现。对Cap模型上每个作用区域使用最近点投影法计算得到其应力,并计算得到此模型的一致切线模量。将Cap模型应用于一个二维混凝土重力坝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验证了此模型的稳定性和工程实用性。Cap模型的实现,将OpenSees功能拓展到三维混凝土结构的数值分析中,拓展了OpenSees的计算能力和分析功能,使其可用于混凝土重力坝等大型水利工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混凝土本构模型 cap模型 非线性有限元 OPENSEES 重力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P设计中误差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陶怡 张国兴 刘军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7-38,共2页
提出了一个在CAPP设计中用于合理制定各工序公差的误差模型。该模型以误差统计和误差传递思想为基础,根据各工序的工艺能力及中间工序加工误差对最终工序加工误差影响的大小来合理制定各工序公差。
关键词 capP设计 误差模型 模型建立 工艺过程 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层地下储氢与储碳多尺度数值模拟
14
作者 王秀坤 武文胜 +1 位作者 王玄 宋刚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地下储氢和CO_(2)地质封存已成为化石能源行业转型的热点领域。在微观上,通过建立孔隙网络两相模拟方法,表征了非润湿相的滞后效应,研究了H_(2)和CO_(2)在咸水层中的两相渗流特征和异同。据此开展了H_(2)和CO_(2)注入咸水层以及H_(2)回... 地下储氢和CO_(2)地质封存已成为化石能源行业转型的热点领域。在微观上,通过建立孔隙网络两相模拟方法,表征了非润湿相的滞后效应,研究了H_(2)和CO_(2)在咸水层中的两相渗流特征和异同。据此开展了H_(2)和CO_(2)注入咸水层以及H_(2)回采矿场尺度数值模拟,评估了气体储存量、储存安全性和回采率。结果表明:由于H_(2)难以被压缩,CO_(2)地下储集能力优于H_(2);由于润湿性的影响,CO_(2)储存时发生泄漏的可能性大于H_(2)。此外,优化设计了CO_(2)作为垫气时的注入量,形成了H_(2)回采率Pareto图版。该研究成果为咸水层地下储氢与碳封存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氢 二氧化碳封存 孔隙网络模拟 毛管力捕集 盖层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齿轮驱动盖板机构设计与仿真
15
作者 虞彬彬 王立云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7,共8页
为实现磨盖板机中盖板在工作行程内作近似等速的运动规律,提出一种一阶变性偏心齿轮及其二阶共轭非圆齿轮和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串联而成的组合机构来驱动盖板机构。为分析提出的盖板驱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利用几何关系和数值分析建立该机... 为实现磨盖板机中盖板在工作行程内作近似等速的运动规律,提出一种一阶变性偏心齿轮及其二阶共轭非圆齿轮和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串联而成的组合机构来驱动盖板机构。为分析提出的盖板驱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利用几何关系和数值分析建立该机构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编制该驱动机构的设计分析软件,分析偏心率和变性系数对盖板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以输出构件(盖板)和输入构件(偏心齿轮)速度比的均方差最小值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提出的盖板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并优选出一组设计参数进行实例设计,通过虚拟样机仿真试验进行验证,对比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提出的驱动机构的可行性,为磨盖板机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盖板机 高阶变性偏心齿轮 匀速 遗传算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三大构造旋回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宪彰 能源 +3 位作者 徐振平 李跨越 黄少英 段云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9,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形成经历了南华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其多旋回构造演化导致油气成藏和分布十分复杂。随着近年来盆地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的重点勘探领域,有必要对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 塔里木盆地形成经历了南华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其多旋回构造演化导致油气成藏和分布十分复杂。随着近年来盆地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的重点勘探领域,有必要对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最新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发现塔里木盆地油气规模成藏主力烃源岩为库车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及塔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陆相烃源岩、台盆区寒武系海相烃源岩。盆内烃源岩及储盖组合的发育均受控于盆地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发育库车山前、北部坳陷、麦盖提斜坡及塔西南山前四大含油气系统。盆地在历经3大伸展-挤压旋回,其台盆区、库车前陆及塔西南前陆地区油气成藏组合差异大。台盆区发育石炭系膏泥岩与志留系—石炭系海相砂岩、奥陶系泥岩与灰岩、中寒武统膏盐岩与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储盖组合;库车地区发育新近系—第四系泥岩与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侏罗系泥岩与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储盖组合;塔西南地区发育中新统泥岩-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石炭系—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储盖组合,分别组成了台盆区、库车及塔西南地区的上部、中部及下部组合。盆内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印支期、喜山期发生排烃,形成三期油气充注,结合塔里木盆地关键变革期的岩性、断裂、不整合及隆起的发育特征,构建了盆地三期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旋回 含油气系统 储盖组合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挤压成型数值模拟及模孔参数优化
18
作者 王秀梅 郭智勇 饶家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264,268,共6页
为研究生物质挤压成型过程中物料的变化规律,针对生物质材料在压实过程中逐渐变化的特性,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种修正的Drucker-Prager Cap材料本构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子程序VUSDFLD模拟物料单向压制过程,... 为研究生物质挤压成型过程中物料的变化规律,针对生物质材料在压实过程中逐渐变化的特性,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种修正的Drucker-Prager Cap材料本构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子程序VUSDFLD模拟物料单向压制过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对环模单模孔的制粒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设计正交试验获得模孔参数对成型密度以及比能耗的影响规律,进而对模孔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的Drucker-Prager Cap本构模型能够准确的模拟生物质材料的挤压成型过程;增大锥孔深度以及锥孔锥度均可提高物料的成型密度和比能耗,以成型密度和比能耗为评价指标,最优参数组合为锥孔深度7mm,锥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修正的drucker-prager cap本构模型 有限元分析 二次开发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基中能量桩群桩承载变形性状模型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卫平 李庆 +2 位作者 赵敏 李清源 罗龙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422,共8页
基于室内缩尺试验研究了含能量桩群桩在4次冷热循环过程中的桩身热力学特性及桩基承载变形特性变化规律,分析冷热循环对桩土温度、承台沉降、桩顶荷载及桩身摩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热循环过程中能量桩较浅位置处桩身及桩侧土温... 基于室内缩尺试验研究了含能量桩群桩在4次冷热循环过程中的桩身热力学特性及桩基承载变形特性变化规律,分析冷热循环对桩土温度、承台沉降、桩顶荷载及桩身摩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热循环过程中能量桩较浅位置处桩身及桩侧土温度始终高于较深处,热循环过程中能量桩的传热效率高于冷循环过程。冷热循环会使承台顶面的工作荷载及群桩中各基桩的桩顶荷载发生往复变化,相应地引起承台发生往复倾斜,热循环引起的承台倾斜稍大于冷循环。热循环引起的能量桩桩身上部摩阻力为负,下部为正,冷循环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黄土 模型试验 承载变形性状 冷热循环 传热效率 承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邻区高分辨率三维岩石圈磁场修正球冠谐模型(CUG_CLMFM3Dv1)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攀 杜劲松 李厚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6-1880,共15页
日益完善的大区域地面航磁调查与卫星磁测给建立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地磁场模型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地磁场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利用全球岩石圈磁力异常汇编网格WDMAMv2中提取的近地表总磁场强度异... 日益完善的大区域地面航磁调查与卫星磁测给建立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地磁场模型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地磁场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利用全球岩石圈磁力异常汇编网格WDMAMv2中提取的近地表总磁场强度异常数据与CHAMP卫星近十年的矢量测量数据,联合构建了中国及邻区高分辨率三维岩石圈磁场的修正球冠谐模型.该区域岩石圈磁场模型的分辨率可达球谐3500阶/次,进而基于该模型正演计算了研究区域不同高度的矢量数据.将区域模型与高分辨率的球谐模型分别在空间域与频率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区域模型中的高频成份更加丰富,所描绘出的磁异常的形态和幅值更加接近原始建模数据,且在由低分辨率球谐模型补空的区域更加平滑.该应用案例证明,联合可靠的近地面标量与卫星矢量磁测数据,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有能力构建出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区域三维岩石圈磁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球冠谐分析 岩石圈磁场 高分辨率 三维模型 中国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