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的沙漠公路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艾力.斯木吐拉 李鑫 马晓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7,共8页
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进行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驾驶员动体视力较静体视力的平均降幅为44... 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进行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驾驶员动体视力较静体视力的平均降幅为44.75%,最高竟达到93%;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均小于全国平均;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沙漠公路驾驶员的年龄、驾龄、驾车时间以及气温与驾驶员的各项生理、心理特性指标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关联度最高达到0.837,其中驾车时间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公路 驾驶员 生理 心理特性 适宜性检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公路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初探 被引量:13
2
作者 艾力.斯木吐拉 李鑫 魏建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14,共6页
针对沙漠公路交通安全现状,采用动体视力、速度估计、复杂(选择)反应、处置判断、血压脉搏检测仪等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就长期从事沙漠公路运输活动的驾驶员群体进行了包括视觉、速度估计、反应、判断等在内的心理、生理特性的实地测试... 针对沙漠公路交通安全现状,采用动体视力、速度估计、复杂(选择)反应、处置判断、血压脉搏检测仪等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就长期从事沙漠公路运输活动的驾驶员群体进行了包括视觉、速度估计、反应、判断等在内的心理、生理特性的实地测试。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线形布设和修筑技术特征以及沿线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驾驶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在沙漠环境中,驾驶员的动体视力要较静体视力受到更大的影响;急躁心理影响,沙漠公路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相应指标值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沙漠公路驾驶员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公路 驾驶员 心理 生理特性 适宜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转向操纵过程中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分析与测试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英姿 余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指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态对其操纵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驾驶员转向操纵过程中的生理/心理问题。首先对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及描述,提出了一种合格驾驶员的心理模型;然后提出了驾驶员身心反应测试的... 本文指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态对其操纵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驾驶员转向操纵过程中的生理/心理问题。首先对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及描述,提出了一种合格驾驶员的心理模型;然后提出了驾驶员身心反应测试的几项指标,并进行了有关的测试,得到了不同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不同路线下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本文为建立一个包括驾驶员心理特性、行为规律的综合模型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生理心理 测试 汽车 转向操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公路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现场测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艾力.斯木吐拉 李鑫 伊力扎提.艾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1,共6页
为分析驾驶员因高原环境影响而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高原公路沿线选定的测试点,针对过往驾驶员的特性指标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高原公路驾驶员各项生理心理特性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较差的是反应... 为分析驾驶员因高原环境影响而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高原公路沿线选定的测试点,针对过往驾驶员的特性指标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高原公路驾驶员各项生理心理特性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较差的是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随着海拔增高,静视力和动视力显著降低,速度估计时间、反应时间、误反应次数、处置判断错误次数等指标均明显上升。关联分析表明:各特性指标与高原公路海拔、驾驶员年龄、驾驶时间等3个因素均有较强的关联性,关联度依次为海拔>年龄>驾驶时间。与不同环境地区相比,高原地区公路驾驶员总体表现出反应相对迟钝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公路 驾驶员 生理、心理特性 适宜性检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公路隧道进口段驾驶人生理特征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改 王兵 +1 位作者 李鹏胜 赵越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0-576,共7页
为研究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驾驶人生理特征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提高高海拔隧道进口段行车安全性,首先,按照刺激因素对驾驶人生理特征的影响程度将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划分为L_(1)、L_(2)、L_(3),以心率表征驾驶人生理特征... 为研究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驾驶人生理特征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提高高海拔隧道进口段行车安全性,首先,按照刺激因素对驾驶人生理特征的影响程度将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划分为L_(1)、L_(2)、L_(3),以心率表征驾驶人生理特征,并分别选取车辆距隧道口距离、隧道内照度作为驶入隧道前、后的影响因子;其次,通过实车等效试验,获取车辆位置信息、驾驶人在不同速度下的心率及隧道内照度数据;最后,运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了驾驶人在不同路段以不同车速行驶时心率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并分别建立了不同车速下驾驶人心率与车辆距隧道口距离(L_(1)+L_(2)段)、心率与照度(L_(3)段)间的回归模型,以探索外部因素对驾驶人生理特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行驶阶段,驾驶人心率存在显著差异,且驾驶人在驶入隧道前400 m至驶入隧道后350 m心率变化最明显;进入隧道前、后,在考虑了初始车速、车辆距隧道口距离与初始车速、照度等因素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为三次曲线模型,且拟合度均较高;不同初始车速下,驾驶人的心率变化不同,当初始车速控制在80 km/h左右时,更有利于驾驶人适应高海拔隧道进口段行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低氧环境 隧道进口段 驾驶人生理特征 实车等效试验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的旅游区道路景观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乔建刚 任鸿儒 周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101,共5页
旅游区公路景观既具自然属性,又具社会属性,既具功能性,又具观赏性,为了提升旅游区道路沿线景观,使其达到驾驶员行车舒适性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实地采集驾驶员行车时心生理反应数据,应用离散的傅立叶变换方法,把时域上的心率随机信号转化... 旅游区公路景观既具自然属性,又具社会属性,既具功能性,又具观赏性,为了提升旅游区道路沿线景观,使其达到驾驶员行车舒适性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实地采集驾驶员行车时心生理反应数据,应用离散的傅立叶变换方法,把时域上的心率随机信号转化为频域上功率谱密度的值,得到道路景观与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景观破碎化指数与道路景观、人类干扰强度的关系,构建了旅游区道路景观评价模型,为提高道路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景观 驾驶员 心生理反应 道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