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矿柱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向伟华
路燕泽
+5 位作者
刘志义
王社光
王立杰
甘德清
陈彦亭
杨志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6,共8页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矿体一起崩落(方案2)条件下的顶板稳定性。结果表明:采场开采长度27~45 m时,方案2的凿岩硐室顶板失稳风险较大;采场开采长度大于45 m时,2种方案顶板均存在失稳风险;方案2会使凿岩硐室内应力集中,顶板和侧帮出现应力加速释放现象;方案1的凿岩硐室应力释放和分布较为稳定,破坏时间相对滞后;矿岩稳固性较差时,选择方案1更利于顶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凿岩硐室
矿柱
顶板稳定性
敏感性分析
采场结构
顶板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路法回采顶柱人工假顶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28
2
作者
赵伏军
李夕兵
+2 位作者
赵国彦
刘国富
王剑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针对用进路法回采顶柱的人工假顶暴露形状为矩形的矿山地下结构 ,应用薄板理论和能量原理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进路结构力学模型 ,得出了假顶变形阶段的挠曲、应力与假顶的强度、受力及工程尺寸等参数的关系式 ,并具体应用于新...
针对用进路法回采顶柱的人工假顶暴露形状为矩形的矿山地下结构 ,应用薄板理论和能量原理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进路结构力学模型 ,得出了假顶变形阶段的挠曲、应力与假顶的强度、受力及工程尺寸等参数的关系式 ,并具体应用于新城金矿的顶柱回采实践中 ,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路法
回采顶柱
人工假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矿柱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向伟华
路燕泽
刘志义
王社光
王立杰
甘德清
陈彦亭
杨志强
机构
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有限公司
河北省复杂铁矿低碳智能高效开采技术创新中心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
出处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6,共8页
文摘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矿体一起崩落(方案2)条件下的顶板稳定性。结果表明:采场开采长度27~45 m时,方案2的凿岩硐室顶板失稳风险较大;采场开采长度大于45 m时,2种方案顶板均存在失稳风险;方案2会使凿岩硐室内应力集中,顶板和侧帮出现应力加速释放现象;方案1的凿岩硐室应力释放和分布较为稳定,破坏时间相对滞后;矿岩稳固性较差时,选择方案1更利于顶板稳定。
关键词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凿岩硐室
矿柱
顶板稳定性
敏感性分析
采场结构
顶板应力
Keywords
sublevel open
stoping
with backfill
drift
ing chamber
pillar
roof
st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stope
structure
roof
stress
分类号
TD853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路法回采顶柱人工假顶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28
2
作者
赵伏军
李夕兵
赵国彦
刘国富
王剑波
机构
中南大学
山东新城金矿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文摘
针对用进路法回采顶柱的人工假顶暴露形状为矩形的矿山地下结构 ,应用薄板理论和能量原理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进路结构力学模型 ,得出了假顶变形阶段的挠曲、应力与假顶的强度、受力及工程尺寸等参数的关系式 ,并具体应用于新城金矿的顶柱回采实践中 ,结果表明
关键词
进路法
回采顶柱
人工假顶
稳定性
Keywords
drift stoping
,
artificial roof
,
thin plate structure
,
stability
分类号
TD856.131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矿柱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向伟华
路燕泽
刘志义
王社光
王立杰
甘德清
陈彦亭
杨志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进路法回采顶柱人工假顶的稳定性分析
赵伏军
李夕兵
赵国彦
刘国富
王剑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