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only pattern synthesis based on gradient-descent optimization
1
作者 Chengjun Lu Weixing Sheng +1 位作者 Yubing Han Xiaofeng M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297-307,共11页
By applying phase-only technique in array antenna pattern synthesis, antenna arrays can form desired patterns with the use of phase shifters only. A novel phase-only pattern synthesis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pas... By applying phase-only technique in array antenna pattern synthesis, antenna arrays can form desired patterns with the use of phase shifters only. A novel phase-only pattern synthesis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passive phased array seeker. This algorithm synthesizes the main beam of the antenna pattern through least-squares approximation, thus minimizing the errors between the actual and the desired main beams. The synthes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applying gradient-descent optimization. The item for suppressing side lobes is added to the above synthesis problem. To obtain a side lobe level as low as possible, the algorithm assigns different weights t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the side lobe region. The algorithm is run repeatedly and the weights are adjust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normalized power in the side lobe directions. Detailed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synthesis phase-only gradient-descent adaptive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玲玲 谢珊珊 +5 位作者 高嘉惠 孔维汉 杜冲 刘艺平 冯艳 孔德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2-433,共12页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郑州市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建成区设置349个样本点,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区域的梯度分析系统。通过获取各样本点的植物种类、数量及...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郑州市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建成区设置349个样本点,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区域的梯度分析系统。通过获取各样本点的植物种类、数量及其生长环境等数据,经统计与分析,解析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梯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范围内植物种类共计110科357属596种。乔灌草种类比例为1∶1.17∶3.45;乡土与外来树种比例为1∶3.08。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木樨科(Oleaceae)和豆科(Fabaceae)为优势科。以环为单元的梯度下,栽培植物和自生植物分别在第8环和第9环达到最高;其他不同植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或双峰等分布形态。此外,植物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这与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房价及500 m范围内不透水率等对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结论】揭示了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的梯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城市化特征因子对植物多样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梯度 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泸定县M_(S)6.8地震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分析
3
作者 张平 唐晓鹿 +4 位作者 杨知涵 周涛 付松宇 王率 罗可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7,共19页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具有非常不稳定的因素,会严重破坏地表景观变化,增加地表破碎程度,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失衡。该文以“9·22”泸定地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具有非常不稳定的因素,会严重破坏地表景观变化,增加地表破碎程度,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失衡。该文以“9·22”泸定地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筛选土地分类最佳模型,然后以预测结果为基础,结合景观转移矩阵和景观生态指数对泸定县地震前后景观面积、土地转移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为泸定县土地利用分类模型的最优模型,震前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为97.95%、Kappa系数为0.97;震后的总体精度(OA)为97.54%、Kappa系数为0.97;地震前后研究区林地、未利用地、冰雪、草地和耕地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林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最大,总转出量分别为86.55、51.51 km^(2),占总变化量的34.78%、20.70%。泸定县南部震中附近山区的植被受地震影响较大,滑坡变化量为3.96 km^(2),占总转入量的1.59%;震后泸定县斑块密度指数(PD)、景观形状指数(LS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均有显著上升,而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聚集度指数(AI)有下降趋势,区域内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研究结果为地震灾区生态规划管理体系、生态监测和生态恢复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景观格局 随机森林 极端梯度提升 泸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降雨特征和作物覆盖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影响
4
作者 李建明 丁文峰 +4 位作者 冉文建 杨贺菲 梁增芳 童晓霞 孙宝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146,共10页
为探索解决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效应,该研究基于三峡库区腹地重庆万州付沟小流域6个标准径流小区(5个不同坡度作物覆盖小区,1个裸坡作对照)2021—2023年观测的108场自然降雨和径流小区产流产沙数据,利用K-mean聚类、Pearson相关分... 为探索解决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效应,该研究基于三峡库区腹地重庆万州付沟小流域6个标准径流小区(5个不同坡度作物覆盖小区,1个裸坡作对照)2021—2023年观测的108场自然降雨和径流小区产流产沙数据,利用K-mean聚类、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区降雨特征和坡面产流产沙对降雨和坡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根据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最大30 min降雨强度4个特征指标,观测期内研究区降雨可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A雨型(低频率、长历时、大雨量、小雨强)、B雨型(中频率、中历时、中雨量、中雨强)和C雨型(高频率、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其中C雨型是研究区侵蚀性降雨的主要类型,诱发坡面侵蚀发生的临界降雨量、降雨强度和最大30 min降雨强度分别为6~21 mm、1.1~3.6 mm/h和1.2~7.6 mm/h;2)降雨量、降雨强度和最大30 min降雨强度对裸坡和作物覆盖试验小区产流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坡面产沙仅与产流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同产流下,C雨型产沙量达到A雨型和B雨型的1.06~20.18倍;3)不同雨型对裸坡和作物覆盖试验小区产流产沙的贡献均呈现为C雨型>B雨型>A雨型,C雨型对坡面产流和产沙的贡献均值分别为48.19%和81.82%,作物覆盖试验小区相较于裸坡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61.67%和77.15%,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流产沙影响越小,且坡面侵蚀随坡度增大可能存在临界坡度在15°~25°之间。方差贡献率分析表明雨型对作物覆盖坡面产流产沙贡献均超过60%,其贡献达到坡度的2.60~5.05倍。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开展农业耕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导致的侵蚀问题,结论可为研究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作物覆盖 坡度 产流产沙 水沙效益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彝族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5
作者 陈阳 舒波 张睿智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9,共11页
厘清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对于其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山区为例,通过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剖析地形梯度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空间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探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 厘清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对于其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山区为例,通过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剖析地形梯度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空间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探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两者占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9.40%;其次为耕地,面积占比为19.74%,其中旱地为主,分布零散;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占比较小。(2)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其中林地与草地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小,而建设用地、水域、水田受地形影响较大。(3)随着地形梯度的增加,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的分布指数呈增加趋势,分布优势位逐渐显现;而建设用地、水域、水田与旱地的分布指数则显著下降。(4)香农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形状指数的分布随地形梯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斑块密度、聚合度指数以及分离度指数呈现出波动变化。基于上述结论,研究建议持续推进高海拔区域聚落易地搬迁和坡耕地整治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地形梯度效应 景观格局 凉山彝族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山底栖生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芦珣 严润玄 +4 位作者 沈程程 杨娟 张东声 王春生 孙栋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8,共18页
在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深海治理领域焦点问题之一的大背景下,兼具高生物多样性和高脆弱性双重特征的海山已经被公认为当前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海山底栖生物的研究历程、群落... 在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深海治理领域焦点问题之一的大背景下,兼具高生物多样性和高脆弱性双重特征的海山已经被公认为当前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海山底栖生物的研究历程、群落分布格局的特征与控制因素、分布格局预测与控制因素量化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提出今后应当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海山底栖生物群落在深度梯度上呈现出深度成带性,生物多样性呈现单峰、双峰、随深度递减等模式。在纬度梯度上海山底栖生物群落存在差异,存在显著的生物地理梯度。幼虫传播的海洋动力环境、定殖的适宜生境、固着生物生长的底质特征等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进一步塑造了底栖生物群落复杂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Β多样性 纬度梯度 深度梯度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成高铁陕西段沿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梯度效应
7
作者 李涛 高毅华 王姣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9-1645,共17页
迅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廊道正在对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分析高铁沿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梯度效应,理解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加强高铁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景观生态保护、构建可持... 迅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廊道正在对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分析高铁沿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梯度效应,理解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加强高铁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景观生态保护、构建可持续高速铁路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以西成高铁陕西段两侧10km缓冲区为研究区,划分1km等间距缓冲带,基于西成高铁陕西段建设前后(2010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缓冲区、缓冲带内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并分段揭示高铁线路影响的梯度效应范围。结果表明:(1)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西成高铁陕西段沿线缓冲区内主要景观类型。高铁线路建设开通增加了以建设用地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区域。(2)高铁线路建设开通使得沿线区域景观整体异质性呈微弱增强趋势,形状则呈规则化趋势。耕地景观斑块变得破碎且分散,但形状变得规则。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降低,连通和聚集程度呈加强态势。(3)高铁线路建设开通对沿线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距离衰减梯度效应,影响范围呈现出秦岭段(1.3km)<巴山段(1.5km)<关中平原段(2.5km)<汉中盆地段(5.6km)的分布特征,这一范围亦是研究区沿线景观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景观格局 梯度效应 距离衰减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丽 吴勇 +2 位作者 黄天宝 欧光龙 申瀚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以昆明市及其中心建成区为研究对象,1990-2020年景观分类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梯度分析法及景观干扰度分析了研究区时间序列上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昆明市城镇化过程,建设用地景观在30 a间增长... 以昆明市及其中心建成区为研究对象,1990-2020年景观分类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梯度分析法及景观干扰度分析了研究区时间序列上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昆明市城镇化过程,建设用地景观在30 a间增长了3倍,其中,80%来源于耕地,14%来源于草地。在政策的驱动下,林地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量为50 km^(2)。建成区以质心为圆心向外呈圈层单核发展到以建成区为轴线的多点跳跃性扩张,主要扩张方向为东南、西南和东北。昆明市90%为低干扰度(LD)及中低干扰度(LMD),中干扰度(MD)为7%,中高干扰度(MHD)及高干扰度(HD)占比为3%。中心建成区4 km内MD占比15%,MHD及HD总体占比8%,景观干扰度高于其他距离。本研究可以为昆明市土地规划方案制定和城市发展方向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梯度分析 景观指数 景观干扰度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带退耕草地生物结皮的斑块特征和分布格局
9
作者 吉静怡 赵允格 +2 位作者 王闪闪 黄琬雲 张万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4-1453,共10页
生物结皮是旱区景观的重要成分,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其生态功能。然而,已有研究中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以定性描述为主,限制了对其生态功能的评估。以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带封禁退耕草地的生物结皮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图像处理... 生物结皮是旱区景观的重要成分,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其生态功能。然而,已有研究中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以定性描述为主,限制了对其生态功能的评估。以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带封禁退耕草地的生物结皮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图像处理,采用景观格局指数量化生物结皮的分布格局,明确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景观格局指数能够精确地量化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黄土高原200-550 mm降水量带退耕草地的生物结皮盖度变化于47%-73%,不同降水量带间生物结皮盖度差异显著。其中,200-250 mm降水量带生物结皮平均盖度(73%)显著高于250-550 mm(52%)。2)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的分布模式不同。从200至550 mm,生物结皮的分布模式由基底转变为基底或斑块共存模式,再进一步转变为斑块模式。3)生物结皮斑块特征在不同降水量带间差异显著。降水量从200-250 mm增至250-500 mm,生物结皮斑块数量增加3倍,最大和平均斑块面积降低42%和49%,斑块形状趋于复杂,450-500 mm降水量带生物结皮斑块接近圆形。4)生物结皮分布格局在不同降水量带差异显著。斑块长度随降水量增大而增加,破碎加剧。本文首次量化揭示了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的斑块特征和分布格局,为准确评估生物结皮的生态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降水梯度 生态功能 景观格局 空间特征 环境因子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DP和FasterNet-GCA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10
作者 陈家芳 唐湛恒 周健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8,41,共11页
对滚动轴承进行故障诊断关乎设备运行安全及稳定可靠性。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模型运算量过大,且易出现过拟合现象从而导致诊断精度不高,端到端模型存在可信度不高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对称极坐标(Symmetrized ... 对滚动轴承进行故障诊断关乎设备运行安全及稳定可靠性。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模型运算量过大,且易出现过拟合现象从而导致诊断精度不高,端到端模型存在可信度不高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对称极坐标(Symmetrized Dot Pattern,SDP)法和FasterNet-GCAM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一维振动信号经过小波阈值降噪处理,再输入经皮尔逊图像相关系数法优化的SDP法生成SDP图像,并通过在FasterNet网络中加入部分卷积(partial convolution)思想,构建成改进的SDP-FasterNet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特征提取,并完成滚动轴承不同故障的分类诊断。为了验证模型在图像识别过程中决策的可信度,将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与FasterNet网络相结合,突出SDP图像与决策相关的重要部分。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强的鲁棒性,且诊断识别精度达到了99.20%,并提高了诊断过程中的可解释性及可信度,为故障诊断领域提供了具备良好可行性和鲁棒性的轻量化诊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FasterNet网络 部分卷积 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 对称极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超声识别方法
11
作者 苏茜 白凡 +1 位作者 刘振兴 刘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6-1793,共8页
气液两相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石油开采与运输、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针对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问题,基于有限元多物理耦合仿真技术,建立典型气液两相全稳态流型的二维几何剖分仿真模型。设计双发四收的超声换能器收发方式以及三时... 气液两相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石油开采与运输、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针对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问题,基于有限元多物理耦合仿真技术,建立典型气液两相全稳态流型的二维几何剖分仿真模型。设计双发四收的超声换能器收发方式以及三时段组合采样的采样模式对气液两相流全流型进行测试,结合超声波在气液流体中的传播机理对声压信号进行特征映射,并作为极限梯度提升树(XGBoost)分类算法的输入参数,实现对气液两相流分层流、泡状流、环状流和塞流4种流型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超声机理对分层流和塞流两类流型进行细分,即区分平滑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和塞状流、段塞流流型,从而实现对气液两相流全流型分类。超声传播机理特征与时域特征分类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搭建的基于超声的多接收分布式超声测试系统能提取更具流型识别性的超声机理特征参数,相较于时频特征具有较高的识别率,气液两相流分层流、泡状流、环状流和塞流总体识别率为98.5%,其中平滑分层流和波状分层流最高识别率为96.15%,气液塞状流和气液段塞流最高识别率为9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测试 有限元仿真 气液两相流 极限梯度提升树 流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行地区碳储量与景观格局耦合协调演变
12
作者 李诗尧 李翅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评估碳储量和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与协同发展关系,以期为南太行地区落实生态保护与双碳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南太行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位指数划分地形梯度,分析碳储量和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与地形梯度效应;运用耦合... 【目的】评估碳储量和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与协同发展关系,以期为南太行地区落实生态保护与双碳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南太行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位指数划分地形梯度,分析碳储量和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与地形梯度效应;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二者协调发展水平,以及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探究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1)南太行的碳储量呈逐年降低趋势,平均碳储量随着地形梯度的升高而增加。2)伴随地形梯度提升,南太行山坡区段斑块景观格局趋向破碎分散,至陡坡区段转向集聚整合和优势分布。3)南太行碳储量与综合景观格局指数的耦合协调度以中高水平为主,尤其在西南山地地区表现为景观格局较为完整连续和碳储量较高的协同性。【结论】山地区域耦合协调度变化表现为景观格局大幅度破碎和碳储量小幅降低的非协调性,主要受到自然与社会因子的交互作用,人口分布与城镇发展对于二者的耦合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可以扩展景观格局指数类型,并引入更多自然、社会、经济等面板数据深入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景观格局 地形梯度 耦合协调度 南太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用地与农田和沙地的权衡/协同关系定量解析——以西辽河流域为例
13
作者 段艺璇 沈亲 +1 位作者 高光耀 郑桂姿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8-2850,共13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生态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究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指导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以西辽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1990—2020年生态系统要素的时空变化及生态用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生态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究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指导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以西辽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1990—2020年生态系统要素的时空变化及生态用地、农田和沙地景观梯度的演变,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刻画生态用地与农田、沙地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揭示影响生态用地与农田、沙地之间权衡程度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西辽河流域生态用地减少、非生态用地增加,具体表现为生态用地中水体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5.7%和5.2%,非生态用地中农田面积增加了10.2%,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转换主要发生在草地、水体和农田之间。生态用地景观梯度在中部逐渐离散,破碎化程度增加;农田景观梯度由东部向西南方向递增和聚集;沙地景观梯度在中部以聚集分布为主。(2)生态用地与农田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权衡区域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约占研究区面积的46%;协同区域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约占研究区面积的8%,人均GDP和人口密度是影响生态用地与农田权衡关系的重要因子。(3)生态用地与沙地的权衡区域集中在科尔沁沙地和西部山区,权衡区域与协同区域均呈现长期且相对稳定的态势,其权衡面积占比约为研究区域面积的23%,协同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22%。高程和城市化速率是影响生态用地与沙地权衡关系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生态系统空间优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要素 景观梯度 时空格局 权衡/协同关系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古树名木Beta多样性的研究
14
作者 王坚娅 吴燕灵 +2 位作者 王翔 丁巧林 冯博杰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本文基于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的古树名木调查结果,将台州全市分别按经度0°10′、纬度0°10′或海拔100 m的梯度划分单位,研究该市古树名木β多样性的空间梯度格局。结果表明:(1)台州市的古树名木总体β多样性在沿纬度、经度或... 本文基于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的古树名木调查结果,将台州全市分别按经度0°10′、纬度0°10′或海拔100 m的梯度划分单位,研究该市古树名木β多样性的空间梯度格局。结果表明:(1)台州市的古树名木总体β多样性在沿纬度、经度或海拔梯度均主要由树种的空间轮转决定。(2)沿纬度、经度或海拔梯度,对基于多度的总体β多样性贡献最大的前8个树种均为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sinensis、甜槠Castanopsis eyrei、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3)两相邻区位间的Sorensen指数值、Jaccard指数值、Bray-Curtis指数值和Morisita-Horn指数值随纬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无论是基于多度还是有无二元法,8号区位(位于29°10′0″~29°20′0″N)对总体β多样性贡献最大。两相邻区位间的Sorensen指数值、Jaccard指数值、Bray-Curtis指数值和Morisita-Horn指数值随经度的增加呈现先小后大的波浪曲线变化趋势,无论是基于多度还是有无二元法,5号区位(位于120°0′0″~121°10′0″E)对总体β多样性贡献最大。两相邻区位间的Sorensen指数值、Jaccard指数值、Bray-Curtis指数值和Morisita-Horn指数值随海拔的增加呈先大后小的波浪曲线变化的趋势,无论是基于多度还是有无二元法,1号区位(位于海拔1~100 m之间)对总体β多样性贡献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沿纬度、经度或海拔梯度,在全市分布较为普遍且集中的树种基于多度的总体β多样性贡献最大,株数只有几株或几十株但分布比较均匀的树种,基于有无二元法的总体β多样性贡献大;在选择β多样性指数时,不能仅考虑测度计算方法的简便易用,还需考虑每一物种的个体数量或相对多度等信息,以免稀疏种在区位中的作用被夸大,以致得出不合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β多样性组分 空间梯度格局 空间轮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e-borne antenna adaptive anti-jamming method based on gradient-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2
15
作者 Tao Haihong Liao Guisheng Yu J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3期469-475,共7页
A novel space-borne antenna adaptive anti-jamming method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GA), which is combined with gradient-like reproduction operators is presented, to search for the best weight for pattern synth... A novel space-borne antenna adaptive anti-jamming method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GA), which is combined with gradient-like reproduction operators is presented, to search for the best weight for pattern synthesis in radio frequency (RF). Combined, the GA's the capability of the whole searching is, but not limited by selection of the initial parameter, with the gradient algorithm's advantage of fast searching. The proposed method requires a smaller sized initial population and low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refore, it is flexible to implement this method in the real-time systems. By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 designer can efficiently control both main-lobe shaping and side-lobe level.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spot survey data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s efficient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borne antenna genetic algorithm (GA) gradient-like ANTI-JAMMING pattern 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岛市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与网络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敏 孙速速 +3 位作者 张晴晴 张俊峰 郭晓伟 高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定量化研究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和网络构建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研究基于无线电高空测候(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运用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方法,选取12个景观指数,对沿海城市—... 定量化研究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和网络构建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研究基于无线电高空测候(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运用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方法,选取12个景观指数,对沿海城市——青岛市的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斑块类型水平上,区域绿地以大型斑块为主且占优势地位,防护绿地以大中型斑块为主,二者虽空间分布不均匀,但生态效益较好;附属绿地以中小型斑块为主,缺乏大面积绿地建设,景观破碎度高但符合公众游憩需求;公园绿地以小型斑块为主且数量较少,在城区集中分布。景观水平上,城市绿地景观类型较齐全,但整体破碎度高,中部地区景观破碎度高,南部与中北部地区绿地类型多样,景观破碎度高且景观形状较复杂。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了青岛城市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轴、三核、廊汇成网、节点密布”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优化与构建方案,以提高各类城市绿地连接度水平,发挥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城市绿地 景观生态格局 梯度分析 生态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功能视角下的西南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娟丽 施开放 伍亿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22,共14页
鉴于中国西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敏感性,解析该地区农业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采用景观利用图谱、地形位分布指数、景观转移矩阵等方法,从景观功能视角... 鉴于中国西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敏感性,解析该地区农业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采用景观利用图谱、地形位分布指数、景观转移矩阵等方法,从景观功能视角开展西南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研究表明:①农业景观呈现出“三增一减”的变化趋势,即生活型和拓展型农业景观面积呈增长态势,生态型农业景观面积呈波动变化趋势;生产型农业景观面积持续下降.农业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型向生态型、生活型、拓展型农业景观转化;生态型向生活型、生产型、拓展型农业景观转化.②石柱县生态型农业景观主要分布在高等级地形位,生产型农业景观逐渐向高程和坡度较高的地形位移动,生活型农业景观主要分布在低、中低等级地形位上,拓展型农业景观逐渐向较高地形位转移.③坡度、高程等是导致研究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农业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比等是农业景观格局演变重要的人文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格局演变 景观利用图谱 地形梯度 乡村振兴 景观保护 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周洋 杨大荣 +7 位作者 孔德斌 官云芳 张颖 曾洁 王戌勃 袁煜林 邓忠坚 张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8-2147,共10页
为阐明青藏高原地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梯度间的相关性,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了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调查海拔范围为1600~3800 m。基于alpha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使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beta多样... 为阐明青藏高原地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梯度间的相关性,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了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调查海拔范围为1600~3800 m。基于alpha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使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解等方法探讨了海拔梯度对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东南缘具有较高的昆虫多样性,4次野外调查共采集到昆虫5141头,隶属于13目80科;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昆虫群落组成具有差异,相比于高海拔区域,低海拔区域拥有更多的昆虫类群,这可能是由于低海拔地区具有较好的水热条件和生境异质性,可为不同昆虫类群提供适宜生境。②昆虫alpha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可能是由海拔升高引起的温度降低以及植被类型的转变导致。③不同海拔梯度间昆虫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36~0.56之间,均表现为中等不相似或中等相似;除低海拔区域外,相邻海拔梯度间昆虫群落的相似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这一趋势可能是由海拔梯度升高带来的环境压力改变以及物种对特定海拔的适应性分化引起的。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受海拔梯度显著影响,低海拔地区具有更高的昆虫多样性,不同海拔梯度具有各自的优势昆虫类群,不同海拔梯度间的多样性差异主要是由于周转而非嵌套导致。该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青藏高原 海拔梯度 分布格局 物种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珍 容丽 +2 位作者 杨文松 李璇 林朝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探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间的梯度格局,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23个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区系成分等与海拔梯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23... 为探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间的梯度格局,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23个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区系成分等与海拔梯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23个群落中记录到维管植物64科146属272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中间海拔(1000~2000 m)达到最大值211种,符合典型的中间膨胀原理。2)乔木层和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H)的变化格局是先升后降的趋势,草本层呈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格局;各层Simpson优势度(D)和Pielou均匀度(J)在中低海拔地区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在高海拔地区显著降低。3)乔木层的常绿阔叶生活型随海拔的升高后逐渐减少,而落叶阔叶生活型和常绿针叶生活型在海拔升高的影响下逐渐增加。4)随着海拔升高,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逐渐减少,而温带成分逐渐增加并在高海拔地段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分布格局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景观格局对天津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佳滢 杨冬冬 +2 位作者 杨菲 张颖 王洪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87-5002,共16页
揭示城市化驱动下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交互关系,对于优化景观生态规划以及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天津市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与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评估了碳储量、生境... 揭示城市化驱动下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交互关系,对于优化景观生态规划以及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天津市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与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评估了碳储量、生境质量与空气净化服务供需匹配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景观格局指数沿城市化梯度的变化趋势,进而探讨了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度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天津市碳储量、生境质量与空气净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错位关系,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对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度具有显著负面影响;(2)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沿城乡梯度呈现非线形的变化趋势,最大斑块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斑块密度等多个指数在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20%—30%左右出现明显拐点;类型水平上的建设用地最大斑块指数与斑块内聚力指数等呈现增长态势,而林地与耕地的最大斑块指数等持续降低;(3)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度的解释力度在类型水平上的贡献整体大于景观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有助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 城乡梯度 供需匹配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