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测钢轨轨头横通孔幻象波成因分析及基于正交频率技术的消除方法
1
作者 张世红 张玉华 +3 位作者 马运忠 李培 李忠 钟艳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6,共7页
针对钢轨探伤车在标定试验线动态检测轨头横通孔时出现B显异常出波的问题,搭建试验环境成功复现。以60 kg/m钢轨轨头横通孔B显数据为对象,对幻象波开展了超声波路径分析,采用声学计算推算出异常回波点群为直打70°换能器激励发射,... 针对钢轨探伤车在标定试验线动态检测轨头横通孔时出现B显异常出波的问题,搭建试验环境成功复现。以60 kg/m钢轨轨头横通孔B显数据为对象,对幻象波开展了超声波路径分析,采用声学计算推算出异常回波点群为直打70°换能器激励发射,经过固定反射体轨头横通孔反射,被37.5°换能器接收产生。提出了一种双拍正交频率编码激励及解码滤波算法。采用原始超声波全波信号,利用MATLAB开展了算法仿真计算,最大可实现对幻象波的衰减达到4.521倍,即13.10 dB,验证了正交频率算法的有效性。10 km/h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里程,经过正交频率算法处理后的B显轨头横通孔附近幻象波已完全消除。利用本文方法可大幅度提高37.5°换能器的信噪比,消除幻象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探伤车 超声波探伤 声学计算 正交频率编解码算法 动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正交离散变换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可靠性提升算法
2
作者 李诗扬 倪少杰 +2 位作者 邓丁 陈雷 林红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6-2122,共7页
为了解决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受外部环境和自身老化因素影响存在响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非正交离散(NOD)变换的PUF可靠性提升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重排序混淆器,将随机种子向量及PUF响应经重排序混淆器迭代处理后得到非正交混淆... 为了解决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受外部环境和自身老化因素影响存在响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非正交离散(NOD)变换的PUF可靠性提升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重排序混淆器,将随机种子向量及PUF响应经重排序混淆器迭代处理后得到非正交混淆矩阵与混淆响应矩阵的内积,据此建立NOD谱,有效缓解了因PUF本身均匀性不足而产生偏向性密钥的问题;随后,通过分区编解码策略,赋予NOD谱一定的波动容错能力,将不稳定响应的影响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从而显著提高最终响应的可靠性。所提算法相较于传统基于纠错码的方法,需要的帮助数据更少。基于SRAM-XMC数据集进行实验,所提算法在对2949120组64位响应进行101次重复实验过程中平均可靠性达到99.97%,唯一性达到49.92%,均匀性达到50.61%。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PUF响应均匀性与唯一性的同时有效提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离散变换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可靠性 分区编解码 唯一性 布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编解码的钢轨探伤数据信噪比提升研究
3
作者 梅田 张玉华 +2 位作者 张世红 李忠 熊龙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超声波检测作为钢轨探伤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使用传统超声发射接收技术会因幻象波和换能器串扰而造成超声探伤检测数据信噪比较低。为此,基于幻象波和换能器串扰的影响机理,并根据超声换能器压电晶片激发超声波频率与加载换能... 超声波检测作为钢轨探伤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使用传统超声发射接收技术会因幻象波和换能器串扰而造成超声探伤检测数据信噪比较低。为此,基于幻象波和换能器串扰的影响机理,并根据超声换能器压电晶片激发超声波频率与加载换能器压电晶片高压脉冲激励频率相同的特点,研究双拍正交编解码技术,即采用正交频率的高压脉冲激励信号作用于超声换能器压电晶片以产生频率正交的超声发射信号,通过对应的解码方式实现幻象波和换能器的串扰抑制,以达到提高探伤检测数据信噪比的目的;通过搭建超声系统试验平台,完成对国标伤损探伤A显、B显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A显数据,双拍正交编解码技术对幻象波和换能器串扰的抑制作用强于对伤损回波信号抑制作用,平均抑制比为10.39 dB;对于B显数据,采用双拍正交编解码模式时伤损检出率为100%,对幻象波和换能器串扰消除亦为100%;相较于传统超声发射接收模式,采用双拍正交编解码的超声发射接收技术可在不影响伤损检出率的前提下,消除幻象波和换能器串扰影响,提高超声探伤检测数据信噪比,减少伤损误判漏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探伤 双拍正交编解码 幻象波 换能器串扰 伤损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码OCDMA通信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海峰 马志钢 +2 位作者 蒲涛 吴迪 杨淑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377,共4页
介绍了光正交码和二维光正交码的概念,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讨论。分析了T/S OCDMA、WDM+OCDMA、MW OCDMA三种二维码OCDMA系统,并比较了其性能。给出了二维光正交码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设计方案和二维光正交码光纤光栅编码原理。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光正交码 二维光正交码 编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编程光延时线的光纤CDMA编译码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鸥 邬江兴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1-95,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两种可编程光延时线(PODL)的实现结构,该结构具有一致性好便于集成等特点。采用PODL组成了适用于FO-CDMA全光素数序列码的编译码器。
关键词 光延时线 光正交码 编译码器 光纤通信 CD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浩强 刘国驷 马君显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光纤码分多址 ( CDMA)通信中 ,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是实现全光编解码的关键技术。对并行结构的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原理及构造方法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光纤码分多址通信 光编码器 光解码器 光延迟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光码分复用通信的可调光正交码编/解码器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殷洪玺 张光昭 杨淑雯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5-90,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实现可调光正交码编/解码器的方法,克服了国外文献中已提出的素数码和2n码可调光编/解码器存在的码的相关性不好、容量小等缺点,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光功率损耗低、便于集成等优点,可广泛适用于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实现可调光正交码编/解码器的方法,克服了国外文献中已提出的素数码和2n码可调光编/解码器存在的码的相关性不好、容量小等缺点,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光功率损耗低、便于集成等优点,可广泛适用于全光码分复用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正交码 光码分复用 光编码器 光解码器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sim 12的正交编码器与解码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玲 陈远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5-147,150,共4页
正交编码器用于检测旋转运动系统的位置和速度。因为正交编码器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能有效消除脉冲边缘震荡造成的干扰,在测速时能有效提高准确性,所以,正交编码与解码器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多种电机的闭环控制,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这里... 正交编码器用于检测旋转运动系统的位置和速度。因为正交编码器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能有效消除脉冲边缘震荡造成的干扰,在测速时能有效提高准确性,所以,正交编码与解码器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多种电机的闭环控制,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这里以Multisim 12软件为平台,模拟设计了正交编码与解码器,可以较直观地展现正交编码器与解码器的电路原理与工作过程,为深入了解、学习正交编码与解码器提供了更多途径,同时为Multisim 12学习者提供一些资料与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IM 12 正交编码器 正交解码器 模拟电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光正交码OCDMA系统编解码器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海峰 杨淑雯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34,共4页
文章提出了二维光正交码的概念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重点介绍了二维光正交码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设计 。
关键词 OCDMA 光码分多址 光正交码 二维光正交码 编解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空时编译码器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涛 张会生 董群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基于高速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系统中的空时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上实现空时码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编译码过程中各步骤的实现过程。采... 基于高速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系统中的空时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上实现空时码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编译码过程中各步骤的实现过程。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编译码器具有控制单元简单、模块结构规则,易于FPGA实现,可用于高速场合等特点。仿真分析表明,硬件实现的性能与理论性能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编码 空时码 编码器 译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编解码系统实验研究
11
作者 王可 张志朋 吉建华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0,共2页
对光编解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数据速率2.5Gb/s,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提供247fs的超短光脉冲作为码片源,码片速率>640Gb/s,采用光正交码(码长511)和时域光编解码,实验结果显示,此系统具有好的光编解码性能,为OCDMA系统提供了有效、实... 对光编解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数据速率2.5Gb/s,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提供247fs的超短光脉冲作为码片源,码片速率>640Gb/s,采用光正交码(码长511)和时域光编解码,实验结果显示,此系统具有好的光编解码性能,为OCDMA系统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技术方案,并展示出光明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DMA 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 光正交码 光编码 光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重光正交码的构造及其可调光编/解码器
12
作者 殷洪玺 张光昭 杨淑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50,共6页
介绍了变重光正交码的定义及其构造方法,给出了码字的构造结果,并提出了可调变重光正交码编/解码器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变重光正交码 码分复用 可调光编 解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延迟线的OCDMA编解码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新宇 卢金明 张永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0,共5页
基于光地址码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分析了光纤延迟线光编/解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延迟线长度选择的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际制作的光编码器搭建了两路的OCDMA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分析并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并行光纤延迟... 基于光地址码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分析了光纤延迟线光编/解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延迟线长度选择的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际制作的光编码器搭建了两路的OCDMA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分析并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并行光纤延迟线可以成功地实现OCD-MA编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光正交码 光编解码器 光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