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地区不同促早栽培方式对甜樱桃物候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董军 洪莉 +3 位作者 李向男 陈令会 蒋林钫 王宇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199,共6页
以“燕子”“早丹”“极佳”等14份甜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双膜加温及单膜覆盖的处理方式进行促早栽培,调查设施内温湿度以及甜樱桃物候期、果实品质等指标,探索南方地区甜樱桃促早栽培的新模式。结果发现,双膜加温及单膜覆盖促早栽... 以“燕子”“早丹”“极佳”等14份甜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双膜加温及单膜覆盖的处理方式进行促早栽培,调查设施内温湿度以及甜樱桃物候期、果实品质等指标,探索南方地区甜樱桃促早栽培的新模式。结果发现,双膜加温及单膜覆盖促早栽培可以明显提高设施内温度,花期加温和单膜覆盖周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高5.02、2.35℃;双膜加温促早栽培“极佳”等超早熟品种成熟期可以提前至4月上旬,比常规栽培提前成熟20 d;双膜加温及单膜覆盖处理“燕子”“极佳”部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并降低了“燕子”“早丹”等总酸含量,提高其固酸比;筛选出可在4月上旬成熟的甜樱桃“燕子”“早丹”“极佳”。南方地区可以通过双膜加温、单膜覆盖等方式进行甜樱桃的促早栽培,从而提早成熟,提高甜樱桃售价,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双膜加温 单膜覆盖 促早栽培 浙江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茎类中药材起垄覆膜覆土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李淑玲 马小龙 +1 位作者 张陆海 刘鹏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为解决甘肃省大宗根茎类中药材黄芪、党参现有移栽机株距和行距不好控制、难以保证种植密度、挖掘深度深和土壤阻力大导致机具功耗大、作业强度高的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从改进根茎类中药材移栽方式入手,对黄芪机械... 为解决甘肃省大宗根茎类中药材黄芪、党参现有移栽机株距和行距不好控制、难以保证种植密度、挖掘深度深和土壤阻力大导致机具功耗大、作业强度高的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从改进根茎类中药材移栽方式入手,对黄芪机械化起垄移栽进行了重点探析,同时开展机具的关键部件设计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根茎类中药材起垄覆膜移栽机可一次完成开沟、起垄、等距移栽、覆膜和覆土等作业,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移栽作业具有转弯半径小、灵巧轻便、劳动强度小、破损率低等优点,对扩大黄芪机械化种植面积、发展壮大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推动新时期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移栽机 起垄 覆膜覆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海福 戴飞 +3 位作者 史瑞杰 王锋 邓浩亮 马明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8-86,共9页
采用以水为驱动力的AquaCrop模型对定西市2016—2020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拟产量进行研究,分别建立I_(1)(裸地种植)、I_(2)(覆膜率为45%的窄膜种植)、I_(3)(覆膜率为81.8%的宽膜种植)、I_(4)(覆膜率为100%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4种... 采用以水为驱动力的AquaCrop模型对定西市2016—2020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拟产量进行研究,分别建立I_(1)(裸地种植)、I_(2)(覆膜率为45%的窄膜种植)、I_(3)(覆膜率为81.8%的宽膜种植)、I_(4)(覆膜率为100%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4种种植模式,对比分析4种模式的产量优越性与环境适应性,得出播种日期以及降雨量与土壤含水率关系。AquaCrop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宜模拟定西市旱作农业,I_(4)模式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皮尔逊相关系数(r)均大于0.91、均方根误差(RMSE)为0.1~0.24、归一化均方根误差(CV(RMSE))为1.66%~2.10%、纳什效率系数(EF)均大于0.9、一致性指数(d)大于0.94。定西市最佳播种日期选取平均气温稳定在15℃左右(每年4月15—25日左右),该时段播种后产量最高,种植模式I_(4)产量、地上生物量、水分生产力比种植模式I_(1)分别高84.01%、19.79%、101.13%,比种植模式I_(2)分别高82.26%、19.74%、85.47%,比种植模式I_(3)分别高63.26%、14.80%、82.63%;干旱年种植模式I_(4)土壤总含水率比I_(1)、I_(2)、I_(3)模型均高90%以上,丰水年均高80%以上;2000—2020年间耗水量大于有效降雨量有7 a,耗水量小于有效降雨量有13 a,模拟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耗水量与降雨量持平,不会透支土壤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农业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玉米 aquaCro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种植措施对垄作农地土壤优先流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昊 陈晓冰 +3 位作者 杨婷 秦梓城 刘思佳 刘俊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9,共12页
为进一步针对垄作田间农业生产制定高效的需水用肥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将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室内土柱水分入渗实验相结合,利用图像形态学解析、模拟入渗分析、熵权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垄作覆膜和垄作(对照)种植措施下的农地... 为进一步针对垄作田间农业生产制定高效的需水用肥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将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室内土柱水分入渗实验相结合,利用图像形态学解析、模拟入渗分析、熵权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垄作覆膜和垄作(对照)种植措施下的农地土壤优先流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阐明覆膜种植措施下的垄作农地土壤优先流空间分布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揭示覆膜种植措施影响下的优先流与垄作田间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外部供水条件下,垄作覆膜种植农地的水分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壤表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其土壤染色复杂程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而垄作种植农地在10~30 cm土壤深度范围内的水分分布出现显著的指状优先流分化现象。同时,垄作覆膜农地土壤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是垄作农地的1.36倍,其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土柱水流出流量(质量流率为0.20 g/s)显著(P<0.05)小于垄作农地(质量流率为0.35 g/s),土壤优先流程度相较更高,土壤属性中饱和导水率对优先流程度影响最大。垄作覆膜种植措施相较垄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农地土壤空间内优先流的发生及其分布,减少水分向土壤深层渗漏,起到一定程度的蓄水保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覆膜 土壤水分 优先流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特征识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蒲俊羽 戴飞 +4 位作者 史瑞杰 王久鑫 宋学锋 李璐 赵武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8-310,共13页
为更加准确掌握“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覆膜种床特征,提高其智能化生产水平,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网络模型开展“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特征识别方法的研究,对种床结构中的残膜、根茬和覆土带进行检测识别。结果表... 为更加准确掌握“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覆膜种床特征,提高其智能化生产水平,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网络模型开展“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特征识别方法的研究,对种床结构中的残膜、根茬和覆土带进行检测识别。结果表明:优化后的YOLOx网络模型的效果相关值(mAP)为90.76%,检测结果优于其他网络模型。为探究无人机拍摄图像对目标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无人机飞行高度、无人机飞行角度和无人机飞行速度与评价网络模型mAP值的数学模型,寻求无人机拍摄的最优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当无人机飞行高度为0.9 m、飞行角度100°、飞行速度2.2 m·s^(-1)时,评价网络模型效果相关的响应值达到最优。经验证,无人机拍摄参数优化后,网络模型的mAP值为92.67%,检测效果优于其他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 种床特征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无人机拍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最优沟垄比的确定 被引量:72
6
作者 王琦 张恩和 +1 位作者 李凤民 王晓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采用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三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在2001~2002年的试验中,膜垄种植马铃薯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对照的2.8倍(2001)和2.4倍(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差不大;... 采用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三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在2001~2002年的试验中,膜垄种植马铃薯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对照的2.8倍(2001)和2.4倍(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差不大;由于降雨量和降雨高峰期出现时段的不同,虽然使2001~2002年度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产量有所差异,但在两年试验中,马铃薯增产趋势基本一致,膜垄种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231%(2001)和153%(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58%(2001)和23%(2002)。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在半干旱地区膜垄种植马铃薯最佳沟垄比为60cm∶40cm,当沟垄比为60cm∶40cm马铃薯产量的期望值可以达到最大,该技术是适合于半干旱地区的能较好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产量的一种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沟垄微型集雨 膜垄和土垄 马铃薯 最优沟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膜垄和土垄的集雨效率和不同集雨时期土壤水分比较 被引量:65
7
作者 王琦 张恩和 李凤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16-1819,共4页
于 2 0 0 2年 4月~ 8月在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榆中试验站进行研究 ,在平地上形成沟垄相间的微地形 ,采用 3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 ,垄作为径流区 ,沟作为集水区 (沟内不种任何作物 )。采用平均产流率法分析了不同垄型集水面的集水... 于 2 0 0 2年 4月~ 8月在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榆中试验站进行研究 ,在平地上形成沟垄相间的微地形 ,采用 3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 ,垄作为径流区 ,沟作为集水区 (沟内不种任何作物 )。采用平均产流率法分析了不同垄型集水面的集水效率 ,结果表明 ,膜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 90 % ,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 16 .8% ;通过对不同垄型集水面垄中、沟边、沟中的土壤水分进行比较发现 ,对于膜垄在集雨的各个时期沟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垄中 ,沟边的土壤含水量介于沟中和垄中土壤含水量两者之间。如 7月 14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2 0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10 .39%、10 .2 4 %和 9.4 2 % ;对于土垄 ,在集雨前期和集雨中期 ,沟中和沟边的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 ,沟中和沟边的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垄中的土壤含水量 ,表现出和膜垄完全不一样的特性 ,如 7月 14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12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8.98%、8.6 8%和 10 .0 3% ,在集雨后期 ,沟边和沟中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垄中土壤含水量 ,如 8月 13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12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9.76 % A、9.38% B和 7.94 % C,该试验表明土垄在集雨后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垄 土垄 集雨效率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对紫花苜蓿出苗及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尹国丽 贠旭疆 +3 位作者 师尚礼 王琦 朱新强 李强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本研究利用沟垄集雨模式种植紫花苜蓿,观测不同沟垄比和垄覆盖方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及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处理具有较高的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6.1%、16.1%和58.1%;土垄处理效果不明显,... 本研究利用沟垄集雨模式种植紫花苜蓿,观测不同沟垄比和垄覆盖方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及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处理具有较高的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6.1%、16.1%和58.1%;土垄处理效果不明显,其出苗率比平作降低4.7%,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3.1%和8.4%;沟垄集雨种植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从而提高了干草产量,其中覆膜垄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膜垄处理中,宽垄处理的增产效果要好于窄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膜垄 土垄 出苗 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豌豆对马铃薯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建军 刘世海 +3 位作者 惠娜娜 马永强 王立 李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5,140,共4页
在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的栽培模式下,研究了其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在双垄全膜栽培条件下出苗、现蕾、开花及成熟都较露地有所提前。在病害方面,覆膜使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加重,但对晚疫病的发生有很好... 在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的栽培模式下,研究了其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在双垄全膜栽培条件下出苗、现蕾、开花及成熟都较露地有所提前。在病害方面,覆膜使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加重,但对晚疫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垄全膜 马铃薯 针叶豌豆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作业性能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33
10
作者 戴飞 赵武云 +3 位作者 张锋伟 吴正文 宋学锋 吴一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0-60,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工作性能,对玉米全膜双垄沟膜-茬分布特性与对应的机械化残膜回收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关键部件相关作业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样机残膜漏收率、缠膜率作业效果的相关...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工作性能,对玉米全膜双垄沟膜-茬分布特性与对应的机械化残膜回收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关键部件相关作业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样机残膜漏收率、缠膜率作业效果的相关参数。采用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关键参数与残膜漏收率、缠膜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样机较优的运动参数组合(样机前进速度0.46 m/s、偏心挑膜滚筒转速163 r/min、卷膜主动辊转速77 r/min和中间送膜轴转速45 r/min),并对最优作业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田间验证试验表明,作业机残膜漏收率均值为6.06%、缠膜率均值为0.73%,试验结果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模型 玉米全膜双垄沟 残膜回收 作业性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气体交换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1
11
作者 侯连涛 江晓东 +3 位作者 韩宾 焦念元 赵春 李增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63,共6页
为了探索半湿润灌区冬小麦在不同覆盖处理下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该文采用秸秆覆盖和起垄覆膜沟内播种(膜垄)两种覆盖种植处理,研究了冬小麦叶片水平气体交换诸参数的日变化和生育期变化,分析了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 为了探索半湿润灌区冬小麦在不同覆盖处理下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该文采用秸秆覆盖和起垄覆膜沟内播种(膜垄)两种覆盖种植处理,研究了冬小麦叶片水平气体交换诸参数的日变化和生育期变化,分析了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不覆盖处理相比,在灌浆期秸秆覆盖和膜垄处理能有效提高冬小麦14:00以后的光合速率,膜垄处理能极显著提高冬小麦12:00后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处理降低了10:00~14:00的蒸腾速率,从而能提高中午的水分利用效率;两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生育后期的叶片水平光合速率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但在产量及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上并无优势;膜垄处理通过加大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而显著提高产量,秸秆覆盖处理由于群体减小而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灌区 秸秆覆盖 膜垄 气体交换参数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膜降解、保墒增温性能及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淑英 樊廷录 +5 位作者 李尚中 张建军 赵刚 王磊 党翼 姜小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 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果,40 d以后开始快速降解,到80-90 d时降解可达到85%-95%,种植地膜玉米后,压入土壤或地膜上有土覆盖的部分同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而垄上的地膜在玉米收后绝大部分仍与常规膜一样保持完好;生物降解膜保墒性能达普通农用地膜的90.4%-95.4%;作物生育前期0-25 cm土层08∶30、14∶30和20∶30平均温度比普通农用地膜低0.85℃,比露地高1.91℃;生物降解膜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比裸地平作出苗提前5-9 d,成熟期提前11-12 d。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不能降解的普通农用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全覆盖双垄沟播 土壤温度 玉米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1
13
作者 赵武云 戴飞 +3 位作者 杨杰 史增录 杨正 石林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7,共7页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需求,解决传统膜上播种机具作业存在挑膜、撕膜、种穴与幼苗错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该机采用凸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放大机构实现了成穴器的投种控制与定...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需求,解决传统膜上播种机具作业存在挑膜、撕膜、种穴与幼苗错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该机采用凸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放大机构实现了成穴器的投种控制与定点强制开启。仿真分析与田间验证试验表明,直插式精量穴播机在覆膜垄沟播种作业时,成穴器位于播种段与出土段的水平分速为零,播种株距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穴孔布置、成穴器运动轨迹均合理,满足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穴播机 全膜双垄沟播 直插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起垄施肥铺膜机的研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史增录 赵武云 +2 位作者 马海军 蒋五洋 柴守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针对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起垄施肥铺膜机,可完成起垄、施肥、喷药、铺膜和覆土压膜联合作业。用旋耕方式整地起垄,覆土装置实现地膜纵向两边均匀覆土和地膜横向间隔覆土。采用旋耕前喷药和铺膜前施肥的作业方式,保证... 针对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起垄施肥铺膜机,可完成起垄、施肥、喷药、铺膜和覆土压膜联合作业。用旋耕方式整地起垄,覆土装置实现地膜纵向两边均匀覆土和地膜横向间隔覆土。采用旋耕前喷药和铺膜前施肥的作业方式,保证药效和肥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试验表明,垄面光滑,无明显缺陷且覆土后的地膜无机械破膜现象。膜横向覆土距离的平均值为102 cm,纵向覆土厚度和宽度的平均值为5.1 cm和11.4 cm,大垄的垄宽和垄高的平均值分别为69.3 cm和14.9 cm,小垄的垄宽和垄高的平均值为40.5 cm和15.2 cm,满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农艺要求。覆土的厚度、宽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3%和7.52%,大垄宽度、高度的变异系数为1.22%和2.14%,小垄宽度、高度的变异系数为2.26%和1.58%,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起垄 施肥 铺膜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改善干旱冷凉区盐渍土水盐状况提高玉米产量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磊 张强 +5 位作者 冯悦晨 聂督 孙捷 闫敏 王斌 黄高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3,共8页
为探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机制,在山西省大同市,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半膜覆盖垄播(LB)、半膜平铺穴播(CK)为对照,研究全膜双垄沟播(QM)技术对盐渍土水盐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探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机制,在山西省大同市,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半膜覆盖垄播(LB)、半膜平铺穴播(CK)为对照,研究全膜双垄沟播(QM)技术对盐渍土水盐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QM处理0~30 cm土壤含水率比LB和CK高3.6%和2.9%,在大喇叭口期比LB和CK高27.8%和7.0%,能大幅优化耕层土壤水盐环境,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成苗率;QM处理各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大喇叭口期比LB和CK低28.3%、36.3%,在收获前期比LB和CK低31.2%、30.5%;对比1 m土体脱盐率,QM处理脱盐作用最强,比LB和CK高16.9%、30.7%,能大幅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QM处理比LB、CK玉米提早成熟4 d,增产69.7%和125.3%。总之,采用QM处理可以优化土壤耕层水盐分布,提高出苗率,缩短玉米生育进程,大幅提高产量。研究可为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土壤水分 盐分 全膜双垄沟播 生育进程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13
16
作者 李来祥 刘广才 +2 位作者 杨祁峰 赵小文 朱永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使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1 m土壤贮水分别较常规播前半膜平铺增加50.2mm和31.7 mm;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达到70.0%;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8 kg/(mm.hm2),平均达到33 kg/(mm.hm2)。从而有效解决了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玉米等大秋作物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使玉米产量平均达到8 374.5 kg/hm2,增产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流 沟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垄沟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自奎 吴普特 +3 位作者 赵西宁 张勇勇 陈小莉 张凤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率迅速增加,再分布过程中在水平向水势梯度的作用下垄上剖面的含水率也不断增加,适当减小垄宽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损失。沟底覆膜可使垄沟灌溉垂向入渗量减少,灌水后土壤含水率在垄沟之间的分布更加均匀,深层渗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灌溉 间(套)作 湿润锋 土壤含水率 沟底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雷 牛建彪 +2 位作者 张成荣 许维诚 张继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16,共5页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基础上,从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入手,进行了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玉米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常规覆膜栽培,玉米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9...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基础上,从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入手,进行了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玉米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常规覆膜栽培,玉米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956.1 kg/hm2,增加16.31%;前期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提高2.58%、14.5%;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减少投入1 350元/hm21、860元/hm2,纯收入分别增加703.9元/hm2、3 055.1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双垄全膜覆盖 “一膜用两年” 免耕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吕军峰 郭天文 +1 位作者 侯慧芝 谭雪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22-7924,7946,共4页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各处理中,玉米平均产量以OPT+Zn处理最高,达到了12 934.0kg/hm2;适量增施Zn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累积均随肥料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春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平衡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K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生育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春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产量 养分吸收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2 位作者 李书田 刘晓伟 曾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覆盖垄播种植方式有利于马铃薯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覆盖垄播种植方式有利于马铃薯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显著;与裸地平作相比,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平作马铃薯块茎产量分别增加43.4%~60.7%和18.8%~32.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9.4%~79.6%和38.3%~50.3%;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10、105、90 kg·hm-2时,全膜覆盖垄播处理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表明,马铃薯在全膜覆盖垄播栽培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垄播 平衡施肥 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