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波段脉冲微波暴露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1
作者 何健荣 王向晖 +1 位作者 齐红新 张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这类疾病在给药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是大脑自身的生理性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但现用于改变BBB通透性的生化和物理方法副作用较多。本文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这类疾病在给药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是大脑自身的生理性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但现用于改变BBB通透性的生化和物理方法副作用较多。本文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为示踪剂,运用组织匀浆和荧光观察法探究了不同脉冲微波参数与BBB通透性变化关系。在脉冲个数为20和脉宽为750 ns的条件下,随着脑内场强的增大,BBB通透性呈上升趋势,在脑内场强为10 kV/m和12 kV/m时,EB泄漏量为对照组的1.8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脑内场强为10 kV/m和脉宽为750 ns的条件下,随着脉冲个数的增加,BBB通透性先迅速增加,当脉冲个数大于20时,BBB通透性达到恒定值,EB泄漏量为对照组的1.9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脑内场强为10 kV/m和脉冲个数为20的条件下,随着脉宽的增加,BBB通透性先增加后变缓,在脉宽为750 ns和1000 ns时,EB泄漏量为对照组的1.7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数据拟合的手段进一步获得了脉冲微波参数与BBB通透性变化的量效关系。这为脉冲微波医学应用和安全防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微波 血脑屏障 伊文思蓝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三糖对帕金森病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斌 闫华 +4 位作者 姜启兴 许艳顺 刘晓丽 杨方 夏文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6,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是氧化应激,而壳寡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在PD等神经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35 mg/kg)、中剂量组(70 mg/kg)和高剂量组(140 mg/kg),...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是氧化应激,而壳寡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在PD等神经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35 mg/kg)、中剂量组(70 mg/kg)和高剂量组(140 mg/kg),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对小鼠腹腔注射诱导PD模型,并通过行为学、病理指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对各组小鼠进行评估,探究了壳三糖对于PD小鼠保护效果的量效关系及保护机制。结果显示,低中高3个剂量组壳三糖均能缓解PD小鼠的行为学障碍和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量的减少,且中剂量组效果最佳。壳三糖干预显著降低了PD小鼠纹状体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提高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表达,上调了核因子E2相关因子(NF-E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1)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中剂量壳三糖对MPTP诱导的PD有更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表达和上调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PD小鼠氧化应激从而缓解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三糖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国庆 汪子栋 +5 位作者 赵永波 唐银杉 孟泽宇 刘浩天 王忠义 李志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旨在于阐述针刺量与针刺效的核心内涵,明晰针刺量中刺激量与接受量的分类以及不同刺激量的量化和规范方法;进而分析针刺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单一因素与综合因素在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的最佳刺激参数,从而以疾病和穴...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旨在于阐述针刺量与针刺效的核心内涵,明晰针刺量中刺激量与接受量的分类以及不同刺激量的量化和规范方法;进而分析针刺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单一因素与综合因素在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的最佳刺激参数,从而以疾病和穴位为基础探求针刺量效关系的核心规律,以获取针刺量效关系的更优刺激参数,优化疾病的临床针刺方案,从而稳定针刺的疗效。如今在医工结合的背景下,随着诸多新技术的引入,研究人员逐渐开展针刺量效关系的转化研究,聚焦于针刺量的数据采集和仪器仿真,以获取针刺量更精准的数据参数同时进行仿真输出以获得最佳针刺效,这有效的提高针刺操作的可重复性,对针刺的临床应用、传承、推广和研究都具有重要得作用。然而在针刺量效关系研究中还存在如:接受量的量化情况不佳、数据采集与仿真仪器不统一、量化形式不同以及缺乏确切的针刺量效关系中医评价标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针刺量效关系 针刺量 针刺效 量效关系影响因素 针刺量化 针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效关系分析陈友芝“二参一仙汤”治癌方证规律
4
作者 王贵民 张豆 +1 位作者 杨鹏斐 李廷保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目的:利用量效关系探讨陈友芝运用“二参一仙汤”辨治癌症方证用药及其方药衍化规律,为临证辨治癌症提供借鉴。方法:筛选陈友芝治癌医案中含“二参一仙汤”的中药复方,应用SPSS Statistics26.0软件、Aprior算法及多尺度backbone网络算法... 目的:利用量效关系探讨陈友芝运用“二参一仙汤”辨治癌症方证用药及其方药衍化规律,为临证辨治癌症提供借鉴。方法:筛选陈友芝治癌医案中含“二参一仙汤”的中药复方,应用SPSS Statistics26.0软件、Aprior算法及多尺度backbone网络算法,对所选治癌医案中的主治疾病、证型、治法、用药剂量、药物分类、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高频药物组合、核心组方及药物聚类。结果:选取含“二参一仙汤”的治癌方剂172首,并总结出以本虚标实、癌毒内蕴,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主的22种证型治法。运用“二参一仙汤”辨治肿瘤从15~60 g分为9个剂量等次,而30 g剂量使用频次最多,主治胃癌12.21%(21/172)、肺癌9.88%(17/172)、卵巢癌4.65%(8/172)等10种癌症,医案中使用频次前8位的药物有半枝莲、薏苡仁、茯苓等。使用频次≥18次的药物在四气五味及归经上分别以寒、温、平,甘、苦、辛;胃、脾、肝为主。其功效可分为9类,使用频次最高者为清热药。药物关联分析组合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43.60%(75/172)。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薏苡仁、茯苓、绞股蓝、苦参、瓜蒌、白芍、藤梨根、象贝为核心组方;衍化出7首“一参一仙汤“”二参一仙汤”和“三参一仙汤”,功效主治各有侧重。结论:对“二参一仙汤”治癌主证、治法及药物进行量效分析表明,陈友芝临证时常灵活运用半枝莲、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茯苓、白芍及象贝等药,配合衍化方“一参一仙汤“”二参一仙汤”和“三参一仙汤”治疗胃癌、肺癌、卵巢癌等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参一仙汤 量效关系 名医经验 陈友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姜灸不同灸量调节血脂的效应比较 被引量:24
5
作者 贾丽君 王士超 +2 位作者 王耀帅 王玲玲 徐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灸量隔姜灸对急性高血脂状态大鼠的调节效应差异及量效特征。方法将72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洛伐他汀治疗组、隔姜灸3壮组、隔姜灸6壮组、隔姜灸9壮组,每组12只。除正常空白组外,其他组腹腔注射... 目的比较不同灸量隔姜灸对急性高血脂状态大鼠的调节效应差异及量效特征。方法将72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洛伐他汀治疗组、隔姜灸3壮组、隔姜灸6壮组、隔姜灸9壮组,每组12只。除正常空白组外,其他组腹腔注射75%的蛋黄乳液建立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3次后取血清,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各治疗组均可显著升高HDL-C、降低LDL-C和TC水平,尽管隔姜灸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3壮组对于升高HDL-C有一定优势,而9壮组对于降低TC和LDL-C有一定优势。隔姜灸均降低了TG的水平,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隔姜灸对高血脂状态有良性调节作用,不同壮数对于不同指标的调节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姜灸 高脂血症 量效关系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科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1
6
作者 段金廒 吴勉华 +5 位作者 范欣生 张艳军 刘成海 唐于平 尚尔鑫 王中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效应成分群与机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整合效应。经典方剂存在量效关系,具有双相二时段基本特征(双相是指证候转归取效和疾病指证取效的双相性特征;二时段是指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双相性效应相对应的两阶段时效性特征)和病证-结构-剂量-物质-功效五要素关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方药 量效关系 研究模式 基本特征 双相二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胡玲 郝峰 +5 位作者 钟峰 秦黎虹 夏晓红 储浩然 罗磊 蔡荣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温通效应与不同灸法、灸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180例活动期RA患者(168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随机分为隔姜灸、温和灸及雷公藤多甙三...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温通效应与不同灸法、灸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180例活动期RA患者(168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随机分为隔姜灸、温和灸及雷公藤多甙三组,每组均治疗60天,每30天治疗完成后,采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观察关节疼痛、肿胀和压痛的个数与程度等症状体征指标,并测定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结果经艾灸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压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P<0.01);60天明显优于30天(P<0.05或P<0.01);在症状改善方面,隔姜灸组优于温和灸组(P<0.05或P<0.01),在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与灸程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姜灸 温和灸 类风湿关节炎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扁桃药材正丁醇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量效关系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云山 吴培赛 +4 位作者 张慧文 程向晖 石松利 刘全礼 周红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索蒙古扁桃正丁醇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使用正丁醇提取蒙古扁桃种仁,得正丁醇提取物。大鼠按体重均衡随机分组,分别为空白组和模型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高脂模... 目的:探索蒙古扁桃正丁醇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使用正丁醇提取蒙古扁桃种仁,得正丁醇提取物。大鼠按体重均衡随机分组,分别为空白组和模型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高脂模型。建模成功后,持续按前述方法饲养,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辛伐他汀)、蒙古扁桃药材正丁醇提取物给药组。空白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以不同剂量的蒙古扁桃正丁醇提取物(0.25、0.5、1.0、2.0、4.0 g/kg)灌胃。给药七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使用色谱、波谱手段分离提纯蒙古扁桃正丁醇提取物。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0.25、0.5、4.0 g/kg正丁醇提取物无显著降血脂作用,1.0、2.0 g/kg正丁醇提取物组能显著降低TC,LDL-C含量(p<0.05),且以2.0 g/kg的效果最好;从蒙古扁桃正丁醇提取物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为苦杏仁苷单体。结论:蒙古扁桃药材正丁醇提取物起降血脂的剂量在1.0~2.0 g/kg之间,且以2.0 g/kg生药量最好;苦杏仁苷为首次从蒙古扁桃种仁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正丁醇提取物 降血脂 量效关系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除虫脲光解产物对小鼠肝脏DNA损伤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宋文华 裴亚托 +3 位作者 刘强 胡卫萱 丁峰 蔡彦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82-1486,共5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对不同浓度除虫脲经紫外光照射后的混合物可能导致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应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得出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尾距和Olive尾距4个指标。通过SPSS软件分析表明,其光降解...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对不同浓度除虫脲经紫外光照射后的混合物可能导致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应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得出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尾距和Olive尾距4个指标。通过SPSS软件分析表明,其光降解混合物导致的彗星拖尾现象与空白组有显著区别,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表明不同浓度除虫脲经光降解后其混合物具有一定的致突、致癌性,且毒性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脲 光降解产物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射线诱发淋巴细胞γ-H2AX与照射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海亮 王治东 +3 位作者 张学清 陈茂胜 薛绍礼 陈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本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γ-H2AX表达水平,探讨了该方法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能性。采集健康人外周血,进行体外60Coγ射线照射,利用γ-H2AX特异性抗体对淋巴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 本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γ-H2AX表达水平,探讨了该方法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能性。采集健康人外周血,进行体外60Coγ射线照射,利用γ-H2AX特异性抗体对淋巴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中γ-H2AX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值,并计算出相对荧光强度;比较了仪器类型和参数设定对上述两项指标的影响,以上述两项指标分别建立照射后30 min的剂量-效应曲线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参数设定和仪器类型均明显影响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几何平均荧光强度,而对相对荧光强度无显著影响。因此,用流式细胞仪分析γ-H2AX的相对荧光强度,较好地解决了实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问题,有望成为一种估算辐射生物剂量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Γ射线 Γ-H2AX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煎剂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预防性实验的量效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昳 邱根全 +2 位作者 何锦妮 叶峰 杨雪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煎剂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形成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四氯化碳联合胆固醇、乙醇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鼠模型分为黄芩煎剂大剂量组(12g/kg)、中剂量组(6g/kg)、小剂量组(3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诺氟沙... 目的研究黄芩煎剂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形成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四氯化碳联合胆固醇、乙醇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鼠模型分为黄芩煎剂大剂量组(12g/kg)、中剂量组(6g/kg)、小剂量组(3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诺氟沙星组。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肝功能变化以及肝脏的纤维化程度。结果治疗结束时,黄芩煎剂大、中、小剂量组及诺氟沙星组大鼠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内毒素血症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ALT水平上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白蛋白(AL)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大剂量组的预防效果最好,中、小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别,诺氟沙星组疗效最差。结论黄芩煎剂能够预防大鼠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预防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rdU法研究γ射线外照射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涛 崔凤梅 +2 位作者 赵经涌 劳勤华 王六一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法检测 ,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诱发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 (MFs) ,并研究其剂量效应关系。抽取正常成年人静脉血 ,分成 5组 ,分别用 0 .0— 4 .0Gy的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 ,全血培养后用BrdU法... 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法检测 ,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诱发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 (MFs) ,并研究其剂量效应关系。抽取正常成年人静脉血 ,分成 5组 ,分别用 0 .0— 4 .0Gy的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 ,全血培养后用BrdU法检测淋巴细胞HPRT基因MFs。结果表明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Fs随外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 ,且剂量效应关系符合线性平方模型。研究证明了BrdU法是一种快速、简便、较敏感的检测外照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 ,HPRT基因辐射突变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外照射 外周血淋巴细胞 基因突变 BrdU法 HPRT基因 突变频率 剂量效应关系 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花色苷组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霞 吕晓玲 张建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为了研究紫甘薯花色苷(APSP)中两种主要成分组分Ⅰ和Ⅱ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清除·O2-、·OH和H2O2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APSP组分Ⅰ和Ⅱ均具有较强的清除·O2-、·OH和H2O2自由基的能力,且均具有... 为了研究紫甘薯花色苷(APSP)中两种主要成分组分Ⅰ和Ⅱ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清除·O2-、·OH和H2O2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APSP组分Ⅰ和Ⅱ均具有较强的清除·O2-、·OH和H2O2自由基的能力,且均具有量效关系,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组分Ⅰ和Ⅱ清除O2·-自由基能力稍低于抗坏血酸,组分Ⅰ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抗坏血酸,组分Ⅰ和Ⅱ清除H2O2能力在低浓度时稍低于抗坏血酸,而组分Ⅰ在高浓度时与抗坏血酸相当;APSP组分Ⅰ的抗氧化能力高于APSP组分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花色苷组分 抗氧化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恩伟 邢西忠 +1 位作者 张秀辉 邢泉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 1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于麻醉后、手术前经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漂浮导管到达肺动脉 ,检测应用PGE1前、后血流动力学指...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 1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于麻醉后、手术前经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漂浮导管到达肺动脉 ,检测应用PGE1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应用PGE12 0ng·kg-1·min-1后分别于 0、5、10、2 0、30分钟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以探讨其时效关系 ;分别应用PGE15、10、2 0、4 0、80ng·kg-1·min-1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其量效关系。结果 ①应用PGE12 0ng·kg-1·min-15分钟后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0分钟后 ,平均肺动脉压 (mPAP)及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 (mPCWP)明显降低 (P <0 .0 5 ) ;心脏指数 (CI)明显增加 (P <0 .0 5 )。 2 0、30分钟后上述指标变化不再明显 (P >0 .0 5 )。②应用PGE15、10ng·kg-1·min-1后 ,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应用PGE12 0、4 0、80ng·kg-1·min-1后 ,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应用PGE1于 10分钟后开始起作用 ,2 0、30分钟后趋于平稳。PGE1的最佳有效剂量为 2 0~ 4 0ng·kg-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风湿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时-效关系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2 位作者 张本厚 曹英浩 李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患者布比卡因腰麻混合芬太尼时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择期行剖宫产26例,ASAⅠ-Ⅱ级,于L2-3间隙行脊椎-硬膜外联合穿刺。蛛网膜下隙注射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10μg,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第1例选择布比卡因剂量为4.5 mg,根据...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患者布比卡因腰麻混合芬太尼时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择期行剖宫产26例,ASAⅠ-Ⅱ级,于L2-3间隙行脊椎-硬膜外联合穿刺。蛛网膜下隙注射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10μg,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第1例选择布比卡因剂量为4.5 mg,根据腰麻是否有效确定下一例患者的布比卡因剂量,相邻剂量为0.75 mg。腰麻有效的定义为:①腰麻10 min后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8;②改良Bromage评分≥1分;③围术期产妇的VAS评分≤2分;④产科医生对肌松效果满意。结果患者蛛网膜下隙注射比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3.04 mg(95%可信区间为2.93-3.15 mg)。结论布比卡因混合10μg芬太尼用于剖宫产腰麻的ED50为3.04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麻醉 布比卡因 芬太尼 剂量效应关系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肤子皂苷抗过敏活性部位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建萍 由宝昌 +3 位作者 黎星辉 刘仲华 王国辉 张晓晖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49-52,共4页
分别采用4-AP致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模型和组胺致小鼠足肿胀试验,探索地肤子总皂苷硅胶柱层析的活性部位和量效关系。结果表明,地肤子抗过敏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氯仿一甲醇为9:1的2、3BV,8:2的1—3BV,7:3的1—3BV洗脱液中;地肤子... 分别采用4-AP致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模型和组胺致小鼠足肿胀试验,探索地肤子总皂苷硅胶柱层析的活性部位和量效关系。结果表明,地肤子抗过敏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氯仿一甲醇为9:1的2、3BV,8:2的1—3BV,7:3的1—3BV洗脱液中;地肤子总皂苷抗过敏作用的有效阈剂量为32mg/kg,良效剂量为150mg/kg,且抗过敏性瘙痒作用比抗过敏介质的致炎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肤子 总皂苷 抗过敏作用 活性部位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镧与丹参毛状根中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中关键酶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边丽华 邹琳 +3 位作者 周冰谦 刘伟 周洁 王晓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镧与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及其生物合成中关键酶基因表达的量效关系,结合Hormesis效应理论探讨镧调控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的阈值,以期为丹参中次生代谢产物调控及镧肥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毛状根活性...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镧与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及其生物合成中关键酶基因表达的量效关系,结合Hormesis效应理论探讨镧调控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的阈值,以期为丹参中次生代谢产物调控及镧肥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毛状根活性成分含量,采用TIANGEN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采用Takara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采用PCR荧光定量试剂盒进行实时定量检测,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镧处理对丹参活性成分积累及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影响显著,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抛物线"趋势;AACT、C4H、4CL、TAT和HPPR五个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同样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抛物线"趋势,该趋势符合Hormesis理论曲线。结论:根据Hormesis理论分析,镧对丹参的促进浓度阈值上限在0.1~1.0 mmol·L^(-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量效关系 Hormesis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盆腔手术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新春 王秀清 +2 位作者 刁莹 王海琴 刘伟荣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盆腔手术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择期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A、B、C、D 4组,每组各25例。于腰2~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罗哌卡因15.0 mg(A组)、17.5 mg(B组)、20.0 mg(C组)、2...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盆腔手术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择期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A、B、C、D 4组,每组各25例。于腰2~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罗哌卡因15.0 mg(A组)、17.5 mg(B组)、20.0 mg(C组)、22.5 mg(D组)。测定感觉阻滞平面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计算镇痛有效率、观察腹壁松弛度,记录麻醉后不良反应。计算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罗哌卡因剂量(ED50和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4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镇痛有效率、腹壁松弛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罗哌卡因的ED50为15.95 mg(95%CI为15.31~16.62 mg),ED95为18.76 mg(95%CI为17.67~19.54 mg)。结论罗哌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盆腔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 罗哌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降血脂有效部位及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宗诚 金在久 +1 位作者 崔爽 洪英姬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降血脂的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用CO2超临界、系统溶媒(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75%乙醇、水)和水提醇沉的方法分别对何首乌进行提取,观察各提取物对腹腔注射蛋黄乳液致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 目的研究何首乌降血脂的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用CO2超临界、系统溶媒(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75%乙醇、水)和水提醇沉的方法分别对何首乌进行提取,观察各提取物对腹腔注射蛋黄乳液致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的影响,初步明确何首乌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并对该有效部位进行量效关系的评定。结果何首乌超临界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显著的降低血清TC和TG的作用,其中何首乌超临界提取物的降脂效果优于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其在0.50~1.00g/(kg.d)时降脂效果最佳;何首乌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醇沉物虽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何首乌超临界提取物为何首乌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其有效剂量范围在0.50~1.25g/(kg.d)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活性部位 降血脂药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子养亲汤平喘量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宝民 周德 +4 位作者 段礼新 唐玲 侯殿东 刘辉 王永奇 《大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56-58,66,共4页
[目的]研究三子养亲汤平喘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卵蛋白(OVA)致敏小鼠哮喘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结果三子养亲汤复方配伍中NO.3(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1∶2∶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E和LTC4(白三烯C4)的含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 [目的]研究三子养亲汤平喘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卵蛋白(OVA)致敏小鼠哮喘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结果三子养亲汤复方配伍中NO.3(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1∶2∶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E和LTC4(白三烯C4)的含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其它配伍组小鼠血清组胺与生理盐水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中紫苏子的配伍含量高,平喘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子养亲汤 平喘 量效关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