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通感一体化的三维矩阵束联合参数估计算法
1
作者 杨小龙 张冰睿 +1 位作者 周牧 张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作为一种基于软硬件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通感一体化(ISAC)可将无线感知集成到Wi-Fi平台,为低成本的室内定位提供一种高效的方法。针对室内定位参数估计实时性与准确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3维矩阵束(MP)联合参数估... 作为一种基于软硬件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通感一体化(ISAC)可将无线感知集成到Wi-Fi平台,为低成本的室内定位提供一种高效的方法。针对室内定位参数估计实时性与准确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3维矩阵束(MP)联合参数估计算法。首先,对信道状态信息(CSI)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包含到达角(AoA)、飞行时间(ToF)和多普勒频移(DFS)的3维矩阵。其次,对3维矩阵进行平滑处理并利用3维MP算法进行参数估计,通过聚类找到直达径。最后,利用双角定位法进行定位,验证该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多重信号分类(MUSIC)参数估计算法相比,无需复杂的峰值搜索步骤,降低了90%计算复杂度。与2维MP算法相比,加入多普勒参数,使AoA估计误差均值在会议室和教室两种场景下分别降低了1.45°和2°。该文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所提算法在室内可以达到在置信度67%处平均0.56 m的定位精度。因此,该文所提算法有效地改善了现有室内定位参数估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3维矩阵束 到达角 飞行时间 多普勒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时延-多普勒-角度的无源雷达目标定位凸优化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静 刘成城 +1 位作者 黄洁 李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91-2102,共12页
针对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中联合时延-多普勒-角度测量的运动目标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正定松弛的凸优化定位算法,改善了测量误差较大时定位误差偏离克拉美罗界的阈值效应.首先,将定位问题表述为最大似然估计问题,通过引入辅助... 针对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中联合时延-多普勒-角度测量的运动目标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正定松弛的凸优化定位算法,改善了测量误差较大时定位误差偏离克拉美罗界的阈值效应.首先,将定位问题表述为最大似然估计问题,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将定位问题转化为带约束的加权最小二乘优化问题,然后使用半正定松弛技术,转化为半正定规划凸问题,并采用内点法对该凸问题求解得到目标位置和速度估计.由于凸优化问题的局部最优解就是全局最优解,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定位误差逼近克拉美罗下界,在大测量误差水平下的定位精度和稳健性优于现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MIMO雷达 角度 时延 多普勒频率 半正定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实值空时子空间数据融合的单星直接定位方法
3
作者 招乾民 张顺生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121,共11页
辐射源直接定位是一种能够直接从原始采样信号中估计出辐射源位置的无源定位技术。利用单颗卫星对地球表面固定辐射源进行直接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传统空域子空间数据融合直接定位方法缺... 辐射源直接定位是一种能够直接从原始采样信号中估计出辐射源位置的无源定位技术。利用单颗卫星对地球表面固定辐射源进行直接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传统空域子空间数据融合直接定位方法缺乏对多普勒信息的充分利用,其在单星直接定位场景下的定位性能不足。现有空时子空间数据融合直接定位方法提升了该场景下的定位性能,但其仍存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定位精度和分辨率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实值空时子空间数据融合的单星直接定位方法,实现了辐射源高程已知条件下单星对多辐射源的直接定位。首先,该文基于WGS-84地球椭球面模型建立联合到达角和多普勒频率的空时信号模型,充分利用了卫星相对辐射源高速运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信息。随后,该文引入了托普利兹矩阵调整方法,对空时信号模型中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分块,然后对分块矩阵进行调整,并使用前后向平滑和空时子空间酉变换技术来得到实值的空时子空间。最后,该文融合多个时隙的空时子空间数据建立定位的代价函数,同时设计出符合特征空间思想的分子函数,得到改进的代价函数,再通过网格搜索方法估计出辐射源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低信噪比下相比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直接定位方法、MVDR(Minimum Variance Distor tionless Response)直接定位方法、ML(Maximum Likelihood)直接定位方法和U-ST-SDF(Unitary Space-time Subspace Data Fusion)方法具有更好的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定位 子空间数据融合 托普利兹矩阵 到达角 多普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实时探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志刚 宁百齐 袁洪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4期487-492,共6页
测量电离层反射回波的高频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等参数来观测和研究电离层的变化及运动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新近研制的一套高频多普勒与到达角探测分析系统 ,由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具有高稳定度频率源的 HF程控接收机以及天线... 测量电离层反射回波的高频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等参数来观测和研究电离层的变化及运动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新近研制的一套高频多普勒与到达角探测分析系统 ,由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具有高稳定度频率源的 HF程控接收机以及天线阵等构成。这套系统的特点为接收频率、采样参数及工作方式等均可由计算机控制 ,并能实时地进行数据分析 ,获得电离层反射回波高频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 ,对空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同时 ,该系统兼有存储原始数据的功能 ,可根据需要进行脱机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电离层 高频多普勒频移 到达角 实时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研究电离层声重波扰动 被引量:14
5
作者 万卫星 李钧 +1 位作者 张兆明 B.W.Reinisch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61-569,共9页
数字测高仪Digisonde中的漂移测量,常用来研究小尺度电离层扰动,如电离层小不均匀体的漂移。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漂移测量数据中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参量的最大熵动态功率谱,估算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和... 数字测高仪Digisonde中的漂移测量,常用来研究小尺度电离层扰动,如电离层小不均匀体的漂移。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漂移测量数据中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参量的最大熵动态功率谱,估算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作为实例,研究了Millstone Hill测高仪站的漂移观测资料,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数据中,可有效地提取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传播参量,在电离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中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声重波 扰动 数字式测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空间域的宏小区移动通信正向链路信道参数估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杰 姚颖莉 +2 位作者 罗宏 朱伟娜 菊池久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6,共6页
针对均匀分布的三维(3D)散射簇移动通信环境,提出了3D空间域的统计信道模型;在指向性天线覆盖下的宏小区通信环境中,用该模型来估计多径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时信道参数,推导了多径衰落信道正向信道链路的到达角与到达时延的概率密度函数、... 针对均匀分布的三维(3D)散射簇移动通信环境,提出了3D空间域的统计信道模型;在指向性天线覆盖下的宏小区通信环境中,用该模型来估计多径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时信道参数,推导了多径衰落信道正向信道链路的到达角与到达时延的概率密度函数、由移动台(MS)移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DS),分析了空间信道参数及其定向天线主瓣宽度对信道模型的影响.假设MS端散射体分布为高斯分布和指数分布时,该模型更适于描述特殊的移动通信环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信道参数估计符合理论及实际的通信环境,弥补了现有三维散射簇统计信道模型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信道模型 到达角 到达时延 多普勒频移 多径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探测上层大气风场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唐远河 张淳民 +2 位作者 陈光德 贺会玲 贺健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对卫星遥感探测上层大气风场的原理作了简介,综述了近年来探测大气风场所使用的基于多普勒频移和广角迈克尔逊干涉仪的WINDII、SWIFT、MIMI、WAMI、PAMI、ERWIN、DYNAMO的关键技术,包括WINDII的步进技术、SWIFT的红外辐射探测、WAMI的... 对卫星遥感探测上层大气风场的原理作了简介,综述了近年来探测大气风场所使用的基于多普勒频移和广角迈克尔逊干涉仪的WINDII、SWIFT、MIMI、WAMI、PAMI、ERWIN、DYNAMO的关键技术,包括WINDII的步进技术、SWIFT的红外辐射探测、WAMI的镜子四分技术、MIMI的6视场探测技术、PAMI的偏振态探测技术及火星大气探测的DYNAMO等关键技术,将这7种仪器的技术指标作了对比。文中提供了某些技术指标的来源公式,如大气风场探测器的两视场延迟时间、CCD阵列对地探测精度等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符合得很好,最后对这类仪器的发展方向作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风场 广角迈克尔逊干涉仪 关键技术 综述 多普勒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空间域模型的上行链路信道估计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杰 曹志钢 菊池久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为了研究信号在三维空间域信道模型中的统计特性,建立一种三维空间域统计信道模型,此模型适用于移动台(MS)周围散射体不存在情况下的通信环境。先假设发射信号基站(BS)周围的散射体分布服从均匀分布,然后给出了上行链路到达角度(AOA)和... 为了研究信号在三维空间域信道模型中的统计特性,建立一种三维空间域统计信道模型,此模型适用于移动台(MS)周围散射体不存在情况下的通信环境。先假设发射信号基站(BS)周围的散射体分布服从均匀分布,然后给出了上行链路到达角度(AOA)和到达时间(TOA)概率分布的分析算法。同时,利用多普勒累积函数分布,推导出三维空间域下的多普勒频移(DS)概率分布。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二维和三维模型对比,本模型的上行链路信道参数估计更加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环境,对空间统计信道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信道模型 上行链路 信道估计 到达角度 到达时间 多普勒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普勒频移信息的阵列数据域直接定位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大鸣 任衍青 +2 位作者 逯志宇 巴斌 崔维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9-1225,共7页
相比于传统两步定位方法,直接定位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但现有的基于阵列模型的直接定位方法未能够有效利用多普勒频移信息,其定位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普勒频移信息的阵列数据域直接定位方法。首先... 相比于传统两步定位方法,直接定位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但现有的基于阵列模型的直接定位方法未能够有效利用多普勒频移信息,其定位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普勒频移信息的阵列数据域直接定位方法。首先构建了融合多普勒信息的直接定位模型,然后基于最大似然准则将信号源位置估计转化为求解位置信息矩阵最大特征值问题,并结合矩阵转置性质降低复杂度,最后通过2维搜索得到目标信号源位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较目前的阵列数据域直接定位方法和多普勒频移直接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具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处理 直接定位 多普勒频移 波达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光通信中光束瞄准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科华 马晶 谭立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1,共6页
研究了深空光通信中的光束精确瞄准技术。从航天器和天体的运动规律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航天器和地球星历表的深空光通信的瞄准理论,导出了瞄准矢量在航天器星上坐标系中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对两终端的相对运动进行分析,导... 研究了深空光通信中的光束精确瞄准技术。从航天器和天体的运动规律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航天器和地球星历表的深空光通信的瞄准理论,导出了瞄准矢量在航天器星上坐标系中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对两终端的相对运动进行分析,导出提前瞄准角和接收光波长多普勒频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瞄准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提前瞄准角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在深空距离下能实现光束的精确对准。接收光波长的多普勒频移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其大小在0.07 nm以内,决定了深空光通信中窄带滤光片的带宽应在0.7 nm以上,也表明在深空光通信中,采用相干探测方法将面临严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光通信 光束瞄准 提前瞄准角 多普勒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稳健的机载前视阵雷达杂波谱补偿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明 廖桂生 +1 位作者 曲毅 朱圣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3-638,共6页
针对空间角频移前视阵杂波谱补偿方法将参考距离单元的杂波谱旁瓣抬高,导致旁瓣区动目标检测性能下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角频移方法.先对各个距离单元回波进行多普勒频率补偿,然后再进行空间角频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 针对空间角频移前视阵杂波谱补偿方法将参考距离单元的杂波谱旁瓣抬高,导致旁瓣区动目标检测性能下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角频移方法.先对各个距离单元回波进行多普勒频率补偿,然后再进行空间角频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旁瓣区比空间角频移方法有3~5aB的性能改善,并且在雷达回波存在误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阵雷达 杂波谱 空间角频移 多普勒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波超视距雷达海杂波多普勒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明权 盛文 +1 位作者 张伟 郑龙生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4,共3页
首先对天波超视距雷达波束入射余角范围进行估算,再根据高频电磁波与海面相互作用产生Bragg谐振散射的特性,对一阶海杂波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定入射余角条件下一阶海杂波的多普勒频移特性。结合产生二阶海杂波的三种情况,分... 首先对天波超视距雷达波束入射余角范围进行估算,再根据高频电磁波与海面相互作用产生Bragg谐振散射的特性,对一阶海杂波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定入射余角条件下一阶海杂波的多普勒频移特性。结合产生二阶海杂波的三种情况,分析了二阶海杂波的多普勒特性,并指出了天波超视距雷达对海探测舰船目标的困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一阶海杂波 二阶海杂波 入射余角 多谱勒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特性的宽带航空数据链信号来向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磊 孙海霞 +2 位作者 刘明莉 李冬霞 刘海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58-1466,共9页
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L-DACS)是未来面向航路阶段的空地数据链路,其工作频段计划部署在航空无线电导航频段,与民航测距机(DME)的频谱有部分重叠,容易受到大功率DME信号的干扰,为了在抑制干扰的同时能充分利用阵列天线的增益,有必要提... 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L-DACS)是未来面向航路阶段的空地数据链路,其工作频段计划部署在航空无线电导航频段,与民航测距机(DME)的频谱有部分重叠,容易受到大功率DME信号的干扰,为了在抑制干扰的同时能充分利用阵列天线的增益,有必要提前估计出L-DACS信号的波达方向。针对航空信道特点,并考虑到机载平台高速运动导致的多普勒频移影响,将L-DACS信号建模为渐进准循环平稳信号,提出了基于渐进准循环平稳特征的L-DACS系统信号来向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机载平台高速运动且受DME信号干扰的场景下估计出期望信号的来向,具有较高的估计准确度和良好的低信噪比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 测距仪 多普勒频移 循环平稳特性 波达方向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点运动学原理的空对地无源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婷 乔梁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5-208,共4页
为了提高空对地无源定位算法的有效性,文中研究了循环平稳信号到达时间差和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质点运动学原理,分析和研究了基于辐射源频域和时域信息的无源定位算法,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无源定位 质点运动学 多普勒频率 到达时间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辐射源频域和空域信息的无源定位算法及其可观测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梁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0-192,195,共4页
为了克服无源时差定位系统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以及纠正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病态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测量目标辐射源到达方向和多普勒频率信息的修正协方差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同时,分析得到了该模型定位可观测的充要条件。计算机... 为了克服无源时差定位系统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以及纠正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病态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测量目标辐射源到达方向和多普勒频率信息的修正协方差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同时,分析得到了该模型定位可观测的充要条件。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可观测性 多普勒频率 到达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到达时间差和频率差信息的机载无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到达频率差和到达时间差信息的机载无源定位方法,分析了定位算法在单次测量定位时的精度和可观测性,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无源定位 多普勒频率 到达时间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收光路光束发散角对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测量精度的影响
17
作者 迟如利 胡明勇 +2 位作者 钟志庆 孙东松 周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29,共5页
介绍了已研制的基于Fabry-Perot标准具直接探测多普勒激光雷达的风速测量原理,讨论了接收光路光束发散角对测风激光雷达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接收光路光束发散角小于1 mrad 时,由于光束发散引起的多普勒速度测量相对... 介绍了已研制的基于Fabry-Perot标准具直接探测多普勒激光雷达的风速测量原理,讨论了接收光路光束发散角对测风激光雷达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接收光路光束发散角小于1 mrad 时,由于光束发散引起的多普勒速度测量相对误差可以控制在5%之内,并在实测光路发散角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测量误差,结果显示,在5 km时最大测量速度误差为0.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激光雷达 多普勒频移 Fabry—Perot标准具 光束发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rted-Parabolic分布的空间统计信道模型
18
作者 周杰 徐冬冬 菊池久和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6,共9页
针对在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下信号到达角度、到达时间以及多普勒效应等信道参数估计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合理的空间信道模型,并引入几何分割法导出基于散射体Inverted-Parabolic分布的空间统计信道模型。模型能方便地估计室外宏小区和微小区... 针对在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下信号到达角度、到达时间以及多普勒效应等信道参数估计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合理的空间信道模型,并引入几何分割法导出基于散射体Inverted-Parabolic分布的空间统计信道模型。模型能方便地估计室外宏小区和微小区移动通信环境下各种重要的空时信道参数,如AOA、TOA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和多普勒功率谱以及信号的空—时相关性。数值结果与均匀散射体圆模型和高斯散射体圆模型对比表明本模型的信道参数估计结果符合理论和经验,且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在基站设计采用指向性天线时研究了移动台MS的多普勒效应,修正了Clarke U-shaped经典模型,阐明了天线主瓣宽度2?、空间模型参数D/R和MS移动参数影响信道参数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波传播 空时信道模型 单反射圆模型 椭圆模型 到达角度 到达时间 多普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狭窄街道MIMO多散射信道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登洪 周杰 +2 位作者 邵根富 袁梅 范倩莹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156,共11页
为建立更高效的移动端对端(mobile to mobile)通信系统,针对城市狭窄街道多入多出系统(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移动传播环境,在经典椭圆模型(EBSBM,ellipse based single bounce model)基础上引入等效散射点概念,提出了... 为建立更高效的移动端对端(mobile to mobile)通信系统,针对城市狭窄街道多入多出系统(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移动传播环境,在经典椭圆模型(EBSBM,ellipse based single bounce model)基础上引入等效散射点概念,提出了改进的多跳散射信道模型。此模型将多跳散射路径通过几何变换等效为单点椭圆散射路径,研究了模型的空时频统计特性,推导出发射角(AOD,angle of departure)、到达角(AOA,angle of arrival)及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等随机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的解析表达式,并进一步分析天线圆形阵列(uniform circular array)分布下的MIMO信道空间相关性及信道容量。仿真实验与以往模型及数据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端通信 多入多出 经典椭圆模型 到达角 多普勒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I的三维联合参数估计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小龙 佘媛 +2 位作者 周牧 田增山 王嘉诚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7-636,共10页
针对商用Wi-Fi设备中由于天线数量和信道带宽有限而导致的到达角(AoA)和飞行时间(ToF)估计精度受限问题,以及现有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3维参数估计算法容易收敛于局部最优值,且依次对参数进行估计的方式使参数之间会互相影响的问题,该文... 针对商用Wi-Fi设备中由于天线数量和信道带宽有限而导致的到达角(AoA)和飞行时间(ToF)估计精度受限问题,以及现有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3维参数估计算法容易收敛于局部最优值,且依次对参数进行估计的方式使参数之间会互相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CSI)的AoA,ToF和多普勒频偏(DFS)的3维联合参数估计算法,以提高参数估计精度和信号分辨能力。首先,通过分析CSI数据,构造包含AoA,ToF和DFS信息的3维矩阵,并对构造的3维矩阵进行降维处理。其次,设计了一种3维空间平滑算法,以消除相干信号对参数估计的影响。最后,利用空间谱估计算法,同时估计出AoA,ToF和DFS 3个参数。实测结果表明该文所提3维联合参数估计算法的参数估计精度和信号分辨能力高于现有的子空间交替期望最大化算法(SAGE)和2维参数估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状态信息 空间平滑 到达角 飞行时间 多普勒频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