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S隧道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1
作者 郑智强 王锐棋 +4 位作者 范子静 何发镁 姚叶鹏 汪秋云 姜政伟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9-2091,共13页
域名系统(DNS)作为将IP地址和域名互相转换的系统,是互联网中的重要基础协议之一。由于DNS在互联网中的重要性,一些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等的安全策略默认允许DNS流量通过,这给了攻击者利用DNS隧道进行通信的机会。目前... 域名系统(DNS)作为将IP地址和域名互相转换的系统,是互联网中的重要基础协议之一。由于DNS在互联网中的重要性,一些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等的安全策略默认允许DNS流量通过,这给了攻击者利用DNS隧道进行通信的机会。目前,已经有许多恶意软件支持DNS通信,甚至默认使用DNS通信,这为网络安全工具和安全运营中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具体的检测方法,即使绝大部分研究者在他们的研究中依赖隧道工具生成样本,却很少对隧道工具本身进行探索。因此,对DNS隧道检测技术研究进行综述。首先,系统阐述DNS隧道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现有的检测方案,并对过去10年中的检测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其次,对检测方案中常见的dnscat2、Iodine和dns2tcp等6种通信工具进行评估与实验,并公开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检测方案都没有公开它们的隧道样本数据集或使用隧道工具生成流量时所设定的参数,使这些检测方案很难复现。此外,部分检测方案使用的DNS隧道工具具有明显签名特征,而使用具有签名特征的样本对基于模型的检测方案进行训练将导致模型的泛化能力存疑,即无从得知这一类模型在真实世界中是否具有良好表现。最后,展望相关未来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s隧道 隐蔽通信 隧道工具 隧道通信检测 隧道检测特征 隧道工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S威胁面分析及其安全防护现状与挑战
2
作者 郁毅明 陈远志 郎君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0-917,共8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其复杂性的增加,作为全球网络通信核心组件的域名系统(DNS)涉及到的安全、隐私和性能相关的挑战愈演愈烈。首先,从DNS的常见攻击入手,对其协议和系统本身进行了威胁面的分析,从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信性4个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其复杂性的增加,作为全球网络通信核心组件的域名系统(DNS)涉及到的安全、隐私和性能相关的挑战愈演愈烈。首先,从DNS的常见攻击入手,对其协议和系统本身进行了威胁面的分析,从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信性4个方面分别阐述了DNS协议当前的不足和缺陷,总结了DNS当前面临的问题。随后,介绍了DNS当前主流的增强和防护措施,主要从协议增强、入侵检测系统增强以及系统增强三方面论述现有的研究工作,并总结和评估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去中心化以及未来的重点建设方向流量数据留存工程,对未来DNS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名系统 dns安全威胁 dns安全防护 dns隐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自监督学习与主动学习的DNS隧道检测方法
3
作者 熊威 关洪涛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71,共11页
针对监督学习方法采集攻击样本困难以及无监督学习方法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监督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隧道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异常检测框架,无需获取攻击样本,同时,通过自监督学习引入训练... 针对监督学习方法采集攻击样本困难以及无监督学习方法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监督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隧道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异常检测框架,无需获取攻击样本,同时,通过自监督学习引入训练指导过程,通过主动学习引入反馈调节过程,显著提升了检测精度。构建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自编码器,通过对正常样本特征进行自监督学习,实现了DNS数据包级别的异常检测。以此为基础,将主动学习方法应用于反馈引导的孤立森林(feedback-guided isolated forest,FBIF),实现了DNS交互流级别的异常检测,将检出的异常流视为与隧道攻击活动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无需获取攻击样本的前提下,能准确检测出多种类型的隧道攻击,且在资源消耗方面具备高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名系统隧道检测 自监督学习 主动学习 TRANSFORMER 自编码器 反馈引导的孤立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递归侧DNS安全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宾 张宇 张伟哲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76-4911,共36页
因特网用户在访问网络应用前都需要通过DNS进行解析,DNS安全是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第1道门户,如果DNS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即使网络其他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级别再高,攻击者也可以通过攻击DNS系统使网络无法正常使用.目前DNS恶性事件仍... 因特网用户在访问网络应用前都需要通过DNS进行解析,DNS安全是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第1道门户,如果DNS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即使网络其他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级别再高,攻击者也可以通过攻击DNS系统使网络无法正常使用.目前DNS恶性事件仍有上升趋势,DNS攻击检测和防御技术的发展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从直接服务用户DNS请求的递归解析服务器视角出发,将DNS安全事件通过两种分类方法,全面梳理和总结DNS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包括由攻击或系统漏洞等引起各类安全事件,各类安全事件的具体检测方法,各类防御保护技术.在对各类安全事件、检测和防御保护技术总结的过程中,对相应典型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对未来DNS安全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名系统(dns) 域名系统安全 攻击检测 系统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燃烧二阶矩模型DNS检验研究进展的回顾
5
作者 王方 周力行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现有的湍流燃烧模型中,有的缺乏普适性,也有的用于大涡模拟的计算量太大.一种基于湍流流动模拟思路的统计矩方法被提出来,称为二阶矩(second-order moment,SOM)燃烧模型,用于非预混射流火焰和旋流火焰的雷诺平均模拟(Reynolds-averaged ... 现有的湍流燃烧模型中,有的缺乏普适性,也有的用于大涡模拟的计算量太大.一种基于湍流流动模拟思路的统计矩方法被提出来,称为二阶矩(second-order moment,SOM)燃烧模型,用于非预混射流火焰和旋流火焰的雷诺平均模拟(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modeling,RANS)和大涡模拟(large-eddy simulation,LES),以及钝体后方预混火焰的大涡模拟,已经得到实验结果的良好检验.进一步的研究是该模型的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检验.本文对作者以及文献中报导的SOM模型DNS检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燃烧 二阶矩燃烧模型 直接数值模拟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S信道传输加密技术:现状、趋势和挑战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曼 姚健康 +2 位作者 李洪涛 董科军 延志伟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9-332,共24页
DNS作为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其明文传输的特点带来很多隐私安全风险.DoH、DoT、DoQ等DNS信道传输加密技术致力于防止DNS数据被泄露或篡改,并保证DNS消息来源的可靠性.首先从DNS消息格式、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架构和部署等6个方面分... DNS作为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其明文传输的特点带来很多隐私安全风险.DoH、DoT、DoQ等DNS信道传输加密技术致力于防止DNS数据被泄露或篡改,并保证DNS消息来源的可靠性.首先从DNS消息格式、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架构和部署等6个方面分析明文DNS存在的隐私安全问题,并对已有的相关技术和协议进行总结.其次分析DNS信道传输加密技术的实现原理及应用现状,进而基于多角度评测指标对各加密协议在不同网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进行讨论.同时通过填充机制的局限性、加密流量识别和基于指纹的加密活动分析等方向探讨DNS信道传输加密技术的隐私保护效果.此外从部署规范、恶意流量对加密技术的利用和攻击、隐私和网络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以及加密后影响隐私安全的其他因素等方面总结DNS信道传输加密技术存在的问题、挑战和相关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加密DNS服务的发现、递归解析器到权威服务器之间的加密、服务器端的隐私保护、基于HTTP/3的DNS等后续需要着重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安全 QUIC TLS 1.3 DoH DOT Do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卷积和注意力网络的DNS隐蔽信道检测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冬 张映敏 +1 位作者 李育强 刘仁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137-15144,共8页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隐蔽信道是一种利用DNS协议实现数据泄露的网络攻击手段,受到诸多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组织的青睐,给网络空间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对特征依赖性强、...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隐蔽信道是一种利用DNS协议实现数据泄露的网络攻击手段,受到诸多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组织的青睐,给网络空间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对特征依赖性强、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通道卷积和注意力网络的DNS隐蔽信道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DNS请求与响应双向流,首先将残差结构和并行卷积相结合,采用不同大小的卷积核提取并融合多尺度特征信息,实现不同感受野特征的捕获;其次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加卷积通道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丰富网络模型的表达能力;最后采用softmax函数实现DNS隐蔽信道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检测DNS隐蔽信道,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96.42%、97.82%和96.16%,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s隐蔽信道 流量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恶意DNS流量检测方法
8
作者 单康康 袁书宏 +1 位作者 陈文智 王志波 《通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6,共6页
针对目前机器学习检测恶意DNS流量提取流量特征方面的效率不高、检测准确率和检测速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频域特征聚合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的恶意DNS流量检测方法FDS-DL。首先,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将DNS流量从时域空间转换到频域空... 针对目前机器学习检测恶意DNS流量提取流量特征方面的效率不高、检测准确率和检测速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频域特征聚合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的恶意DNS流量检测方法FDS-DL。首先,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将DNS流量从时域空间转换到频域空间,在保留流量关键信息的同时大幅压缩数据规模;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处理后的频域序列数据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主流的几种检测方法相比,FDS-DL对恶意DNS流量的检测精度和F1_score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 离散傅里叶变换 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恶意域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aley-Wiener Theorem for General Weighted Hardy Spaces on Tube Domains
9
作者 HUANG Yun ZHANG Dawei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1-849,共9页
In this paper,the Paley-Wiener theorem is extended to the analytic function spaces with general weights.We first generalize the theorem to weighted Hardy spaces Hp(0<p<∞)on tube domains by constructing a sequen... In this paper,the Paley-Wiener theorem is extended to the analytic function spaces with general weights.We first generalize the theorem to weighted Hardy spaces Hp(0<p<∞)on tube domains by constructing a sequence of L^(1)functions converging to the given function and verifying their representation in the form of Fourier transform to establish the desired result of the given function.Applying this main result,we further generalize the Paley-Wiener theorem for band-limited functions to the analytic function spaces L^(p)(0<p<∞)with general we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y-Wiener Theorem Fourier transform Weighted Hardy space Tube dom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1-x)(0.8PZT-0.2PZN)-xBZT Ceramics via Phase Boundary and Domain Engineering
10
作者 CHEN Xiangjie LI Ling +2 位作者 LEI Tianfu WANG Jiajia WANG Yaojin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9-734,共6页
Pb(Zr,Ti)O_(3)-Pb(Zn_(1/3)Nb_(2/3))O_(3) (PZT-PZN) based ceramics, as important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fields such as sensors and actuators, thu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ir piezoe... Pb(Zr,Ti)O_(3)-Pb(Zn_(1/3)Nb_(2/3))O_(3) (PZT-PZN) based ceramics, as important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fields such as sensors and actuators, thu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ir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has been a hot research topic.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hase boundary engineering and domain engineering on (1-x)[0.8Pb(Zr_(0.5)Ti_(0.5))O_(3)-0.2Pb(Zn_(1/3)Nb_(2/3))O_(3)]-xBi(Zn_(0.5)Ti_(0.5))O_(3) ((1-x)(0.8PZT-0.2PZN)- xBZT) ceramic to obtain excellent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The crystal phase 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ceramic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amples had a pure perovskite structure, and the addition of BZT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grain size. The addition of BZT caused a phase transition in ceramic samples from the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MPB) towards the tetragonal phase region, which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By adjusting content of BZT and precisely controlling position of the phase boundary, the piezoelectric performance can be optimized. Domain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piezoelectric performance. By using domain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o optimize grain size and domain size,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ceramic sample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pecifically, excellent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piezoelectric constant d_(33)=320 pC/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factor kp=0.44) wer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for x=0.08.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phase boundary engineering and domain engineering on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were explored. The study shows that addition of BZT not only promotes grain growth, but also optimizes the domain structure, enabling the polarization reversal process easier, thereby improving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Thes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piezoelectric ceramics, but als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boundary 0.8PZT-0.2PZN domain engineering piezoelectric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IRNet:robust radar emitter recognition via single domain generalization
11
作者 WU Honglin LI Xueqiong +2 位作者 HUANG Junjie JIN Ruochun TANG Yuhu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2期397-404,共8页
Automatically recognizing radar emitters from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s is important but non-trivial.Moreover,the changing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results in inconsistent signal distribution in the rea... Automatically recognizing radar emitters from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s is important but non-trivial.Moreover,the changing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results in inconsistent signal distribution in the real world,which makes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perform poorly for recognition tasks in different scene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domain generaliza-tion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radar emitter signal recogni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Specifically,we propose an end-to-end denoising based domain-invariant radar emitter recognition network(DDIRNet)consisting of a denoising model and a domain invariant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odel(IRLM),which mutually benefit from each other.For the signal denoising model,a loss function is proposed to match the feature of the radar signals and guarante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For the domain invariant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odel,contrastive learning is introduced to learn the cross-domain feature by aligning the source and unseen domain distri-bution.Moreover,we design a data augmentation method that improves the diversity of signal data for training.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classification have shown that DDIRNet achieves up to 6.4%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state-of-the-art radar emitter recognition methods.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 promising direction to solve the radar emitter signal recognition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 emitter recognition domain generalization DENOISING contrastive learning data aug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NN:A novel transfer discriminant neural network for gear fault diagnosis of ammunition loading system manipulator
12
作者 Ming Li Longmiao Chen +3 位作者 Manyi Wang Liuxuan Wei Yilin Jiang Tianming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3期84-98,共15页
The ammunition loading system manipulator is susceptible to gear failure due to high-frequency,heavyload reciprocating motions and the absence of protective gear components.After a fault occurs,the distribution of fau... The ammunition loading system manipulator is susceptible to gear failure due to high-frequency,heavyload reciprocating motions and the absence of protective gear components.After a fault occurs,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loads is markedly inconsistent,and data is hard to label,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traditional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single-condition training to generalize to different conditions.To address these issues,the paper proposes a novel transfer discriminant neural network(TDNN)for gear fault diagnosis.Specifically,an optimized joint distribution adaptive mechanism(OJDA)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distribution alignment problem between two domains.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effect within the domain and the feature recognition capability for a few labeled data,metric learning is introduced to distinguish features from different fault categories.In addition,TDNN adopts a new pseudo-label training strategy to achieve label replacement by comparing the maximum probability of the pseudo-label with the test result.The proposed TDNN is verified in the experimental data set of the artillery manipulator device,and the diagnosis can achieve 99.5%,significantly outperforming other traditional adapta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ipulator gear fault diagnosis Reciprocating machine domain adaptation Pseudo-label training strategy Transfer discriminant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S欺骗攻击的检测和防范 被引量:23
13
作者 闫伯儒 方滨兴 +1 位作者 李斌 王垚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30-132,135,共4页
DNS是目前大部分网络应用的基础,对它的攻击将影响整个Internet的正常运转。DNS欺骗攻击是攻击者常用的手法,它具有隐蔽性强、打击面广、攻击效果明显的特点,但是目前对这种攻击还没有好的防范策略。在分析DNS欺骗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3... DNS是目前大部分网络应用的基础,对它的攻击将影响整个Internet的正常运转。DNS欺骗攻击是攻击者常用的手法,它具有隐蔽性强、打击面广、攻击效果明显的特点,但是目前对这种攻击还没有好的防范策略。在分析DNS欺骗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攻击检测手段和3种识别攻击包的方法,对于提高DNS的安全性和抗攻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s dns欺骗 攻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sive DNS的速变域名检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昌令 陈恺 +2 位作者 公绪晓 陈萍 马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6-402,共7页
利用Passive DNS采集校园网真实运行环境的域名访问记录,从域名的多样性、时间性、增长性和相关性等方面构建18个特征集,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来识别速变域名的模型。交叉验证实验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对域名分类的准确率超过90%。在所采... 利用Passive DNS采集校园网真实运行环境的域名访问记录,从域名的多样性、时间性、增长性和相关性等方面构建18个特征集,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来识别速变域名的模型。交叉验证实验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对域名分类的准确率超过90%。在所采集的数据集上,所构建的模型比Flux Buster能更有效地识别速变域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dns 速变域名 随机森林算法 DGA C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最适波长的确定 被引量:98
15
作者 王俊丽 聂国兴 +2 位作者 李素贞 谢艳敏 曹香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探讨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的最适波长。以DNS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了木糖和葡萄糖显色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适测定波长。结果表明,木糖和葡萄糖与DNS显色剂反应后,均在4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标准曲线糖含量范围为0~40mg/... 探讨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的最适波长。以DNS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了木糖和葡萄糖显色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适测定波长。结果表明,木糖和葡萄糖与DNS显色剂反应后,均在4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标准曲线糖含量范围为0~40mg/L时,OD值在520nm处的群最接近于1,精确度和回收率均较高。提示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520nm为最适测定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糖 木糖 葡萄糖 dns 最适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主干网的DNS流量监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维维 龚俭 +1 位作者 刘尚东 胡晓艳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70-2387,共18页
面对ISP主干网,为了检测威胁其管理域内用户安全的僵尸网络、钓鱼网站以及垃圾邮件等恶意活动,实时监测流经主干网边界的DNS交互报文,并从域名的依赖性和使用位置两个方面刻画DNS活动行为模式,而后,基于有监督的多分类器模型,提出面向IS... 面对ISP主干网,为了检测威胁其管理域内用户安全的僵尸网络、钓鱼网站以及垃圾邮件等恶意活动,实时监测流经主干网边界的DNS交互报文,并从域名的依赖性和使用位置两个方面刻画DNS活动行为模式,而后,基于有监督的多分类器模型,提出面向ISP主干网的上层DNS活动监测算法DAOS(binary classifier for DNS activity observation system).其中,依赖性从用户角度观察域名的外在使用情况,而使用位置则关注区域文件中记录的域名内部资源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依赖先验知识的前提下,经过两小时的DNS活动观测,可以达到90.5%的检测准确率,以及2.9%的假阳性和6.6%的假阴性.若持续观察1周,准确率可以上升到93.9%,假阳性和假阴性也可以下降到1.3%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s监测 域名检测 上层dns流量 dns活动分析:多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S欺骗原理及其防御方案 被引量:26
17
作者 孔政 姜秀柱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5-127,共3页
针对DNS欺骗表现出的危害性大、隐蔽性强的特点,通过对DNSID欺骗攻击及DNS缓存中毒攻击的原理进行剖析,应用概率学理论证明了"生日攻击"的危害,分别给出相应的防御方案。对于不同类型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信息安全要... 针对DNS欺骗表现出的危害性大、隐蔽性强的特点,通过对DNSID欺骗攻击及DNS缓存中毒攻击的原理进行剖析,应用概率学理论证明了"生日攻击"的危害,分别给出相应的防御方案。对于不同类型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信息安全要求级别的高低,采用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s欺骗 ARP欺骗 dns ID欺骗 dns缓存中毒 生日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83
18
作者 杨贵明 蒋爱华 薛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258-3258,3264,共2页
研究了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NS试剂的适宜用量为2.0 ml;样品及标准溶液测定时,显色液体积必须一致;沸水浴显色时间不低于2 min,显色定容30 min后于520 nm处测定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关键词 还原糖 dns 光度法 测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S服务器解析性能测试方案设计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亚杰 李华 +2 位作者 敖腾河 吴承勇 夏兴行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55-60,共6页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Web的访问量大大增加,大量的Web访问都需要DNS服务器进行解析,将要访问站点的域名转换为IP地址。因此,DNS服务器的解析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域名解析系统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对它的性能测试有一定的困难。文中通过分...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Web的访问量大大增加,大量的Web访问都需要DNS服务器进行解析,将要访问站点的域名转换为IP地址。因此,DNS服务器的解析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域名解析系统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对它的性能测试有一定的困难。文中通过分析不同结构的域名解析系统及其工作方式,将DNS服务器的解析总结为本地解析和非本地解析两种,然后根据这两种情形,进行有针对性的性能测试设计,提出了一种通用的DNS服务器解析性能测试方案,并以层次DNS作为被测,基于突发流量的情景进行了测试实验,得到了一些性能指标,最后给出全文总结及下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s 性能测试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DNS比色法测定玉米芯水解液的总糖含量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姜岷 姚嘉旻 +2 位作者 陈可泉 吴昊 谢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0-823,共4页
采用分别测定己糖和戊糖含量的方法对DNS比色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采用改进DNS比色法测定玉米芯水解液中总糖含量的回收率在98.90%~100.81%,RSD=0.62%,可准确、快速、简便地测定玉米芯水解液中的混合总糖含量。
关键词 玉米芯 总糖 改进dns比色法 定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