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强震发震断层三维模型与地震构造环境
1
作者 郭钊吾 鲁人齐 +5 位作者 张金玉 房立华 刘冠伸 吴熙彦 孙晓 祁诗淼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1-688,共18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M_(S)6.8强震,造成126人死亡,最大烈度达Ⅸ度,引起广泛关注。定日M_(S)6.8地震的震中位于登么错断裂附近,初步推断该断裂为发震断裂。文中根据公开获取的地表地质调查结果、余震重定位和震源机制解数据,基于...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M_(S)6.8强震,造成126人死亡,最大烈度达Ⅸ度,引起广泛关注。定日M_(S)6.8地震的震中位于登么错断裂附近,初步推断该断裂为发震断裂。文中根据公开获取的地表地质调查结果、余震重定位和震源机制解数据,基于SKUA-GOCAD三维建模平台,构建了登么错断裂的三维几何模型,揭示了定日M_(S)6.8强震发震断层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登么错断裂具有明显的几何分段性,断裂的几何结构和地震活动在空间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此次地震的主震发生在登么错断裂(P3段)三维结构突变的位置(断层面呈向东凸出的弧形),该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可能与断层面复杂的几何结构有关。震中所处的藏南地区深部发育大型拆离层,登么错断裂为上陡下缓的铲式正断层,断层底部在上地壳拆离层下方消失,并未进一步向下延伸,属于藏南地区浅部正断层系统,此次地震是浅部正断层应力释放的结果。通过Coulomb 3.4程序计算得到不同深度的库仑应力变化表明:登么错断裂南段、藏南滑脱拆离系断裂中段、申扎-定结断裂南段、雅鲁藏布江断裂中段、达吉岭-昂仁-仁布断裂中段处于震后应力加载状态。因此,建议对余震进行监测和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时重点关注上述区域。文中刻画了三维发震断裂模型,初步分析了发震构造,为该区域孕震环境以及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强震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三维断层模型 库仑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震源模型的西藏定日M_(S)6.8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研究
2
作者 尹晓菲 强生银 +5 位作者 张伟 邵志刚 王武星 袁小祥 李永生 刘浩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7-916,共20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合反演及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和强震数据联合反演获得的2种震源模型,采用三维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定日M_(S)6.8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速度时程同强震动观测记录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受震源NNE向单侧破裂过程的影响,破裂前方(NNE向)模拟计算的峰值地表速度(PGV)明显高于破裂后方(SSW向),体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性效应;3)断层与地表交线两侧的PGV分布差异揭示了定日M_(S)6.8地震存在显著的断层上盘效应,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断层上盘地表垂向位移分别达2.0m和2.1m,与定日地震科考团队野外地质调查的同震垂直位错基本一致;4)利用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本次地震的最大烈度均为Ⅸ度,高烈度区主要沿NNE向展布,理论烈度与野外调查的地震烈度分布基本符合,然而二者在定日县以北到昂仁县西南、岗巴县中南部的2个区域范围存在差异,模型2的烈度分布与野外调查的烈度较为接近。建议在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时,应选择联合多种数据(如远震、强震、InSAR、GPS等)反演获得的震源模型,这将有利于获得更精确的地震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强地面运动模拟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 震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s模型的北极气旋目标检测方法
3
作者 王钰坤 谢涛 +2 位作者 向儒萱毅 张雪红 白淑英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北极气旋是影响北极环境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对其准确识别对北极航海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推出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平均海平面气压数据,构建北极气旋目标检测的数据集,训练北极气旋识别的深... 北极气旋是影响北极环境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对其准确识别对北极航海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推出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平均海平面气压数据,构建北极气旋目标检测的数据集,训练北极气旋识别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5(YOLOv5s)模型,并与其他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Faster R-CNN、YOLOv4进行性能的验证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OLOv5s的检测精确率、平均准确率和刷新频率分别为95.26%、98.09%和64.85 s–1,刷新频率较其余4种模型中效果最好的SSD模型提高了15.65 s–1。YOLOv5s模型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且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能够有效识别北极气旋目标,对北极气旋的识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选取2021年冬季、夏季的北极气旋进行个例分析。结果显示,冬季3月8日12时产生的北极气旋生命周期为48 h,平均强度为54.62,夏季9月21日6时的气旋生命周期为84 h,平均强度为42.82,符合北极气旋生命周期夏长冬短,气旋强度冬强夏弱的特点。YOLOv5s模型为北极气旋的检测识别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北极气旋识别 ERA5 深度学习 YOLOv5s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S模型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安宁疗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4
作者 苟玉琦 刘梦婕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开展安宁疗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S模型,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归纳出6个主题:即症状...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开展安宁疗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S模型,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归纳出6个主题:即症状控制需求,心理疏导需求,社会支持需求,维护自我主体的需求,临终意愿表达需求,缓解家属哀伤的需求。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安宁疗护需求呈现多样化,改善其不适症状,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模型 终末期肾病 安宁疗护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东部平原区V_(S30)经验预测模型和场地分类
5
作者 刘瑞辰 张力方 +2 位作者 方怡 彭艳菊 吕悦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53,共17页
江苏东部平原区地震风险较高,深厚松软的覆盖层也会加重震害程度,研究该地区场地地震动效应非常重要。V_(S30)是反映场地地震动效应的关键参数之一,在缺乏钻孔数据或钻孔深度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对V_(S30)值进行预测。本文... 江苏东部平原区地震风险较高,深厚松软的覆盖层也会加重震害程度,研究该地区场地地震动效应非常重要。V_(S30)是反映场地地震动效应的关键参数之一,在缺乏钻孔数据或钻孔深度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对V_(S30)值进行预测。本文基于江苏东部平原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等资料,建立了一个包含678个深钻孔的数据库。利用6种V_(S30)外推模型,对数据库中的钻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建立了江苏模型。随后评估和对比各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后给出在此类滨海平原区域最适用的V_(S30)外推模型为DEA13江苏模型。将江苏模型和其他外推模型的系数进行对比,发现模型系数存在显著差异,验证了V_(S30)外推模型的区域性。此外,还探讨和验证了基于地形坡度、基于第四纪沉积物深度的预测模型在本研究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这两类模型在本研究区的表现不佳。最后,探讨了场地类别与V_(S30)值的关系,并给出了在江苏东部平原区Ⅲ、Ⅳ类场地的V_(S30)边界值。在地质条件与本研究区相似的滨海平原地区,推荐使用DEA13江苏模型推导浅钻孔场地的V_(S30)值。研究结果为本地区提供了可靠的V_(S30)预测模型和数据支持,推动了区域地震动模型的构建和地震灾害评估的开展,也为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剪切波速 场地条件 V_(s30)外推模型 场地分类 江苏东部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YOLO v8s-GD的自然环境下百香果快速检测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志聪 何陈涛 +2 位作者 陈登捷 李鹏博 孙奇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300,共10页
为了提高百香果检测精度,并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在移动平台上,实现快速实时推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s的轻量化百香果检测模型(YOLO v8s-GD)。使用聚集和分发机制(GD)替换颈部特征融合网络,提高模型对百香果图像特征信息跨层融... 为了提高百香果检测精度,并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在移动平台上,实现快速实时推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s的轻量化百香果检测模型(YOLO v8s-GD)。使用聚集和分发机制(GD)替换颈部特征融合网络,提高模型对百香果图像特征信息跨层融合能力和模型泛化能力;通过基于层自适应幅度的剪枝(LAMP)修剪模型,损失一定精度换取减小模型体积,减少模型参数量,以实现在嵌入式设备上快速检测;运用知识蒸馏学习策略弥补因剪枝而损失的检测精度,提高模型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自然环境下采集的百香果数据集,改进后模型参数量和内存占用量相比原YOLO v8s基线模型分别降低63.88%和62.10%,精确率(Precision)和平均精度(AP)相较于原模型分别提高0.9、2.3个百分点,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在Jetson Nano和Jetson Tx2嵌入式设备上实时检测帧率(FPS)分别为5.78、19.38 f/s,为原模型的1.93、1.24倍。因此,本文提出的改进后模型能够有效检测复杂环境下百香果目标,为实际场景中百香果自动采摘等移动端检测设备部署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YOLO v8s 轻量化 检测模型 聚集和分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衍生涡流算法和T⁃S模糊推理模型的储层岩性识别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娅 管玉 +1 位作者 李盼池 王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鉴于梯度下降法易陷入局部极值、普通群智能优化算法易早熟收敛,提出一种基于量子衍生涡流算法(Quantum Vortex Search Algorithm,QVSA)和T⁃S模糊推理模型的岩性识别方法,QVSA具有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强等优点,有助于T⁃S模... 鉴于梯度下降法易陷入局部极值、普通群智能优化算法易早熟收敛,提出一种基于量子衍生涡流算法(Quantum Vortex Search Algorithm,QVSA)和T⁃S模糊推理模型的岩性识别方法,QVSA具有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强等优点,有助于T⁃S模糊推理模型获得最优参数配置,从而实现储层岩性的准确识别。首先利用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QVSA优化T⁃S模糊推理模型的各种参数;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获取的地震属性维度;再利用优化的T⁃S模糊推理模型识别储层岩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反映储层特征的8个地震属性识别储层岩性时,所提方法的识别正确率达到92%,比普通BP网络方法高5.1%,同时查准率、查全率、F1分数等指标也较BP网络方法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岩性识别 量子衍生涡流算法 T⁃s 模糊推理模型 模糊集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科学:大模型时代AI4S的前沿技术与框架体系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飞跃 缪青海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4-79,共16页
智能大模型技术作为智能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掀起人类社会变革的新浪潮,并加速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以“三个世界、三种技术、三类科学家、三... 智能大模型技术作为智能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掀起人类社会变革的新浪潮,并加速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以“三个世界、三种技术、三类科学家、三种模式”为特点的平行科学新范式的形成。从虚实互动之平行智能的角度看,大模型技术在数学、生物学、健康与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天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应基于平行科学的“三个世界”,利用“三类知识”,整合“三类科学家”,构建服务于AI4S研究的智能生态系统,特别是联邦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AI4s 平行智能 平行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采油树Spring-Seal密封圈接触模型构建与实验测试
9
作者 张红 龙圣均 +1 位作者 冯定 黄熠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9,共8页
为提高深水采油树在高压、高温、低温等工况下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对采油树密封圈进行重新设计,提出Spring-Seal密封圈(以下简称S密封圈);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填料密封接触理论,重新构建S密封圈接触力学模型;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分... 为提高深水采油树在高压、高温、低温等工况下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对采油树密封圈进行重新设计,提出Spring-Seal密封圈(以下简称S密封圈);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填料密封接触理论,重新构建S密封圈接触力学模型;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S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同时验证新建接触模型的合理性;利用实验测试S密封圈的实际密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密封圈在高压、高温、低温等工况下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且密封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S密封圈的接触研究及工程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密封圈 接触模型 密封性能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定地震场景下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基岩地震动 合成方法及其检验
10
作者 张洁 曾金明 +2 位作者 胡其志 王程程 张严方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6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为解决抗震设防工作中强震观测资料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设定地震场景下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基岩地震动合成方法。基于Peer-NGA强地震动数据库,利用随机回归技术建立设定地震场景参数(F,M,R,V)与地震动参数(I_(a),D_(5-95),t_(mid),ω_(mi... 为解决抗震设防工作中强震观测资料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设定地震场景下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基岩地震动合成方法。基于Peer-NGA强地震动数据库,利用随机回归技术建立设定地震场景参数(F,M,R,V)与地震动参数(I_(a),D_(5-95),t_(mid),ω_(mid),ω′,ζ_(f))的关联性,讨论其残差及参数相关性;根据地震动参数组反算伽马调制函数的参数组(α_(1),α_(2),α_(3)),并使用随机地震动模型合成设定地震场景下的地震动加速度波形。给出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的应用范例,并与NGA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比对,明确方法的有效范围。结果表明:①通过对C-B数据子集中观测波形进行拟合,根据概率密度分布的直方图选择拟合函数的形式,可知对数正态分布可以较好地对I_(a)进行拟合;D_(5-95)和ω_(mid)/2π的分布范围分别为5.4~41.3 s和1.31~21.6 Hz,其平均值分别约为17 s和5.87 Hz。②设定地震场景(F,M,R,V)下,参数v_(i)以及θ_(i)具有相关性,I_(a)和D_(5-95)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呈现出负相关特征;ω_(mid)和ω′的负相关特征与高频地震动分量随时间快速衰减的特征一致。③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的设定场景下,在0.1~5.0 s的域范围内,九寨白河(51JZB)台处的模拟加速度反应谱簇对实际观测波形成了较好包络;预测结果在确保模型具备有效泛化能力的同时,与NGA地震动衰减关系具有较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NGA数据库 随机模型 强震记录 九寨沟M_(s)7.0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轻量化模型的红外场景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芷汐 周春桂 +2 位作者 崔俊杰 段捷 岳凯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0,共8页
红外技术在防备夜间作战和隐蔽作战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如何平衡红外图像检测精度与轻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场景下的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M-YOLOv5。该网络模型采用改进的ShuffleBlock模块替换原有的CSP骨干网络。此外,... 红外技术在防备夜间作战和隐蔽作战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如何平衡红外图像检测精度与轻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场景下的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M-YOLOv5。该网络模型采用改进的ShuffleBlock模块替换原有的CSP骨干网络。此外,应用轻量级上采样算子CARAFE替换原有上采样模块,在C3模块中加入SE注意力机制,降低冗余信息,提高特征的区分性和表征能力,重新设计损失函数,E-IoU作为新的损失函数,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在公开数据集FLIR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网络模型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73.0%,仅降低2.9个百分点,而M-YOLOv5模型的网络参数数量、理论计算量分别减少40%、39%,模型的推理速度提高52%,满足部署于边缘设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目标检测 轻量化模型 YOLOv5s CARAFE 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rger’s蠕变模型的采矿车行驶海底稀软底质下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化淋 孙永福 +3 位作者 贾超 卫如春 邓浩 吴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0,共12页
在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深海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争相开采与利用的焦点,深海采矿车是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装备。海底稀软底质是一种承载力与抗剪强度极低的特殊底质,在采矿作业中,深海稀软底质的物理力学特性直接... 在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深海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争相开采与利用的焦点,深海采矿车是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装备。海底稀软底质是一种承载力与抗剪强度极低的特殊底质,在采矿作业中,深海稀软底质的物理力学特性直接影响采矿车行走的稳定性。文章选取Burger’s接触模型作为深海稀软底质的本构模型,对某海域海底稀软原状土开展室内三轴试验,通过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实验对比实际三轴试验,对稀软底质的Burger’s蠕变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同时依据标定结果改变相应参数,针对5种不同底质条件的工况,建立海底采矿车的数字仿真模型,模拟各工况下采矿车在不同行驶速度时的下陷深度。结果显示,下陷深度会随行驶速度呈非线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而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同时结果还表明,该区域海底稀软底质具有更高的黏粒含量(38.1%~48.4%)、含水率(88.13%~137.79%)和压缩性(压缩系数:1.86~3.73 MPa^(-1),压缩模量:1.26~2.13 MPa),具有更低的密度(1.3~1.5 g/cm^(3))和强度特性(贯入阻力:0.19~1.32 N,黏聚力:3.7~6.9 kPa,内摩擦角:2.4°~3.9°),即承载力较低,蠕变性能较强。本研究在宏观上做了一般的探讨,为类似参数的稀软底质下海底采矿车的运行安全控制提供了较好借鉴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车 海底稀软底质 Burger’s蠕变模型 PFC3D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增强与GC-YOLO v5s的水下环境河蟹识别轻量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铮 鲁祥 胡庆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131,374,共9页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识别水下河蟹目标是实现河蟹养殖装备智能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水下环境目标识别困难、河蟹包含特征信息少、主流的目标检测模型复杂度高等问题,在YOLO v5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下环境的轻量级河蟹识别模型GC-Y...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识别水下河蟹目标是实现河蟹养殖装备智能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水下环境目标识别困难、河蟹包含特征信息少、主流的目标检测模型复杂度高等问题,在YOLO v5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下环境的轻量级河蟹识别模型GC-YOLO v5s(GhostNetV2-CBAM-YOLO v5s)。利用改进的图像增强算法对水下河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改善其质量;为降低模型复杂度,提出了基于GhostNetV2的G3模块以改进模型的特征提取网络,并利用幻影卷积进一步轻量化模型;为了优化模型的河蟹特征学习能力,在Neck层和Head层之间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测试集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召回率和精确率分别为95.61%、97.03%和96.94%,较YOLO v5s分别提升2.80、2.25、2.28个百分点;而GC-YOLO v5s的参数量、浮点运算量和模型内存占用量仅为YOLO v5s的69.1%、56.3%和58.3%。通过实验对比,该模型在识别精度和模型复杂度上优于其他主流目标检测模型;识别速度仅次于YOLO v5s,可达到104 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河蟹识别模型 图像增强 YOLO v5s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网络模型的火灾图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金幸 赵鉴福 +1 位作者 周亚同 史宝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网络模型的火灾图像识别方法。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改进特征提取网络,提高模型对特征的学习能力;通过添加大尺度检测层改进多尺度检测机制,执行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先验框,增强模型对小目标的识别能力。在实验...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网络模型的火灾图像识别方法。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改进特征提取网络,提高模型对特征的学习能力;通过添加大尺度检测层改进多尺度检测机制,执行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先验框,增强模型对小目标的识别能力。在实验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5s网络模型相比原始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mAP)指标上均有提升。改进模型的mAP为85.72%,帧率达54.66fps;在置信度上有了明显提升,对多目标和小目标的识别效果更好,并且有效降低了漏检和误检情况。所提出的火灾图像识别方法可适用于安防监控系统或智能机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识别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检测 YOLOv5s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场与InSAR的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形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博 张庆云 +2 位作者 李勇江 徐顺强 杨利普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49,共9页
基于2019—202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使用经典平差获得各测期测点重力值,得到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结果;使用GAMMA软件对InSAR同震观测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2021年青海玛多M S7.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玛多M S7.4地... 基于2019—202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使用经典平差获得各测期测点重力值,得到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结果;使用GAMMA软件对InSAR同震观测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2021年青海玛多M S7.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玛多M S7.4地震震前研究区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震中附近,以负变化为主;地震前后1年期的重力场变化形成了“四象限”的分布特征;震后研究区重力场发生大范围的反向变化,但随着震后调整,震中区域东部的重力场变化量较西部更大,与双断层滑动模型给出的滑动量分布结果一致。玛多地震在LOS向最大位移约为1.29 m,发震断层为走滑型;通过断层滑动分布反演得到双断层模型的滑动主要集中在20 km深度内,发震主断层最大滑移量约为4.8 m,分支断层最大滑移量约为2 m。联合InSAR形变场与2020—2021期重力场变化开展分析后发现,玛多M S7.4地震的发震构造与重力场变化一致性较好,表明重力资料与InSAR资料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大震发震构造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重力 INsAR 玛多M s7.4地震 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断层破裂模型在青海门源M_(S)6.9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的适用性研究
16
作者 罗超 曹晓雨 +3 位作者 高阳 徐飞 冯怀平 王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4-547,共14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附近遭受了强烈地震破坏.为验证Graves和Pitarka开发的GP断层破裂模型在震前对中国地区地震动场的预测与评估能力,本文基于GP法,考虑不同上升时间系数(rc)的影响,对门源地震进行了确定性...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附近遭受了强烈地震破坏.为验证Graves和Pitarka开发的GP断层破裂模型在震前对中国地区地震动场的预测与评估能力,本文基于GP法,考虑不同上升时间系数(rc)的影响,对门源地震进行了确定性地震动模拟.将模拟结果在地震动衰减规律、波形与幅值和烈度分布三个方面分别与青藏地区的地震动峰值预测方程、强震观测记录和根据强震记录自动产出的烈度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rc为9.0时,模拟记录与实测记录和地震动峰值预测方程基本一致.本文较好的重现了门源地震的强震动场,在合理选取rc的情况下,GP法可以应用于中国地区震前强地震动场的预测和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GP断层破裂模型 强地面运动 上升时间系数 宽频带地震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佳 彭泰来 +3 位作者 刘寅学 张家阳 刘金山 杨传金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综合评价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等级,掌握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公益林布局优化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林草湿综合监测成果、生态保护红线成果、石漠化监测成果、DEM数据、气象数... 综合评价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等级,掌握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公益林布局优化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林草湿综合监测成果、生态保护红线成果、石漠化监测成果、DEM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为基础数据,选取人口密度、单位建设用地、耕地占比、植被覆盖度、石漠化严重地区、年均降水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生物丰度等17个评价指标,基于3S技术,结合SRP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广东省林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广东省林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以微度、轻度、中度脆弱为主,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92.02%;从行政区划来看,重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清远市、韶关市、梅州市、河源市、肇庆市、茂名市、揭阳市7个市;从空间布局来看,重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相对集中分布在石漠化区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区以及沿海基干林带和周边岛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脆弱性评价 sRP模型 层次分析方法 3s技术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5s模型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凤妹 龚青松 +3 位作者 李奔奔 张敏 丁一 吕军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0期17-20,共4页
针对现有农作物病虫害缺乏在线精准识别,以及检测存在主观因素等问题,该文设计开发了基于改进YOLO v5s模型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系统,将数据采集、图像识别、远程诊断及病虫情预报集于一体,既可实现水稻病虫害实时检测,又避免人为判断带来... 针对现有农作物病虫害缺乏在线精准识别,以及检测存在主观因素等问题,该文设计开发了基于改进YOLO v5s模型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系统,将数据采集、图像识别、远程诊断及病虫情预报集于一体,既可实现水稻病虫害实时检测,又避免人为判断带来的误差,从而满足农户水稻种植绿色防控的需求。通过构建水稻病虫害图像数据集,同时对YOLO v5s模型添加注意力机制,基于水稻病虫害图像数据集和改进YOLO v5s模型对水稻病虫害在线识别,并结合农作物病虫害诊断数据库反馈给农户诊断方法,指导农户及时防控及用药,并通过试验调试结果表明,搭建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系统在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都有所提升,可实现水稻病虫害实时在线监测,使之更适合水稻病虫害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YOLOv5s模型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白酒摘酒酒度检测方法
19
作者 王泷 纪元霞 +2 位作者 吴红刚 杨润玲 鲁绍坤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提高白酒的质量和产量,实现摘酒酒度的高效精准检测,建立改进YOLOv5s的白酒摘酒酒度模型。[方法]结合YOLOv5s模型的自动提取特征,利用ShuffleNetV2轻量化模块替换原始模型中的特征提取模块,减少模型层级结构,使模型更加轻量化;在... [目的]提高白酒的质量和产量,实现摘酒酒度的高效精准检测,建立改进YOLOv5s的白酒摘酒酒度模型。[方法]结合YOLOv5s模型的自动提取特征,利用ShuffleNetV2轻量化模块替换原始模型中的特征提取模块,减少模型层级结构,使模型更加轻量化;在特征提取部分添加CBAM双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取不同维度的特征信息;使用SIOU损失函数替换原始模型的损失函数;构建一个基于YOLOv5s改进模型的白酒酒度检测方法。[结果]改进后的模型准确率为91.9%,模型大小为6.7 MB,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89.3%和96.3%,较原始YOLOv5s模型分别提升了10.3%和12.3%;与当前主流的YOLOv3、YOLOv5m和YOLOv8等模型相比,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升了44.3%,9.3%,13.1%。[结论]试验提出的YOLOv5s改良模型对白酒摘酒酒度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酒 YOLOv5s 酒度 CBAM注意力机制 sIOU损失函数 shuffleNetV2轻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M群体的随机HIV/AIDS传染病模型分析
20
作者 赵晓琦 董玲珍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0-726,共17页
艾滋病(AIDS)是人类感染HIV病毒而导致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的一种危害性极高的传染病,同性恋是传播HIV的重要途经之一。考虑到男男性行为(MSM)的传播特征,以及环境中随机因素的影响,一个基于MSM群体的随机HIV/AIDS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被建立... 艾滋病(AIDS)是人类感染HIV病毒而导致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的一种危害性极高的传染病,同性恋是传播HIV的重要途经之一。考虑到男男性行为(MSM)的传播特征,以及环境中随机因素的影响,一个基于MSM群体的随机HIV/AIDS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被建立。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首先,对于任意给定的正初值,证明了系统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必须成立的,这一结论确保了理论研究的合理性。进一步,鉴于在研究传染病模型的动态变化时,讨论疾病的消失与流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对所建立的随机HIV/AIDS动力学模型中疾病的灭绝与流行进行了重点分析。特别地,利用伊藤公式,并通过构造一些特殊的函数,给出了疾病灭绝的充分条件;研究了系统唯一正的遍历平稳分布的存在性,即疾病盛行的存在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疾病灭绝和盛行的理论结果,并通过与确定性系统的理论结果相比较,分析了随机扰动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模型 全局正性 Ito’s公式 灭绝 遍历平稳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