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藻类Dol-P甘露糖转移酶的系统进化分析
1
作者 王珊珊 池姗 +3 位作者 张磊 刘涛 吕娜娜 唐学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3,共8页
蛋白质O-甘露糖基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即在Dol-P甘露糖转移酶(PMT)催化下将长萜酰甘露糖上的甘露糖连接到肽链上丝氨酸或者苏氨酸羟基的过程。本文对国际千种植物转录组计划(1KP)中22种海洋红藻及19种海... 蛋白质O-甘露糖基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即在Dol-P甘露糖转移酶(PMT)催化下将长萜酰甘露糖上的甘露糖连接到肽链上丝氨酸或者苏氨酸羟基的过程。本文对国际千种植物转录组计划(1KP)中22种海洋红藻及19种海洋褐藻的转录组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了6条来自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的PMT基因序列。通过对其序列特征的分析发现藻类PMT序列与真菌及动物具有相似的亲疏水性列谱,表明真核生物PMT间具有相似的跨膜区。藻类PMT的N端较为保守,但较其他真核生物PMT的loop5存在222个氨基酸的缺失,导致其loop5处缺少了3个MIR结构域使得loop5明显减小。此外,利用贝叶斯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藻类的PMT基因来自于内共生过程的质体基因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O-甘露基化 dol-p甘露糖蛋白甘露糖转移酶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线莲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和平 林江波 +2 位作者 黄惠明 邹晖 戴艺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7-544,共8页
【目的】甘露糖是金线莲多糖重要组成成分,对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MP)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表达调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金线莲多糖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方法】以梅花山金线莲植株为材料,克隆ArGMP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 【目的】甘露糖是金线莲多糖重要组成成分,对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MP)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表达调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金线莲多糖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方法】以梅花山金线莲植株为材料,克隆ArGMP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基因表达调控模式进行qRTPCR分析。【结果】金线莲ArGMP基因ORF区序列长1086 bp,共编码361个氨基酸;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760 bp,含有3个内含子,GenBank登录号OQ03027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rGMP蛋白是一种较稳定的、无跨膜结构的亲水蛋白,该蛋白与铁皮石斛、深圳拟兰、蝴蝶兰等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ArGMP基因在金线莲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种植温度处理条件下,25℃时表达量最高,高温严重抑制其表达;35℃高温处理不同时间显示,处理3 h后ArGMP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对ArGMP基因表达基本无影响。【结论】克隆了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发现该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特点,且该基因受温度调控,而不受盐胁迫调控,这为进一步研究金线莲多糖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甘露-1-磷酸尿苷转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G3异常的先天性糖基化疾病相关突变蛋白活性的检测
3
作者 罗冰洁 李盛陶 +1 位作者 王宁 高晓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61-1467,共7页
目的·研究α-1,3-甘露糖转移酶(α-1,3-mannosyltransferase,ALG3)基因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糖基化疾病(ALG3-CDG)相关突变蛋白的活性检测方法,并检验其活性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文献报道的ALG3-CDG患者ALG3蛋白6个突... 目的·研究α-1,3-甘露糖转移酶(α-1,3-mannosyltransferase,ALG3)基因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糖基化疾病(ALG3-CDG)相关突变蛋白的活性检测方法,并检验其活性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文献报道的ALG3-CDG患者ALG3蛋白6个突变位点(I69T、W71R、G96R、M157K、R171Q和M209T),同源比对人和酿酒酵母ALG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对应的酿酒酵母ALG3突变体(I70T、Y72R、G98R、L157K、R171Q和M221T),并在大肠埃希菌体系中表达。利用含有野生型ALG3或其突变蛋白的大肠埃希菌菌膜催化甘露糖基转移反应,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野生型蛋白催化活性为基准,计算突变蛋白的相对活性。比较不同生存期患者对应突变蛋白的活性。结果·ALG3-CDG患者6个突变对应的酿酒酵母ALG3突变蛋白均在大肠埃希菌体系表达,蛋白表达量与野生型基本一致。体外定量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蛋白相比,I70T、Y72R、G98R、L157K、R171Q、M221T突变蛋白的相对活性分别为2.8%、4.9%、4.5%、17.2%、4.8%、22.3%。生存期大于1年患者对应的突变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小于1年的患者(P=0.002)。结论·建立了ALG3-CDG相关酿酒酵母保守突变蛋白的体外定量活性检测方法,为该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基化疾病 甘露转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GMPP基因克隆及其产物糖转运功能分析
4
作者 刘秀峰 许静杨 +3 位作者 杨兆顺 楼辰军 许高平 邵凤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3,共6页
【目的】探讨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中预测编码甘露糖-1-磷酸鸟苷酰转移酶(mannose-1-phosphate guanylyltransferase,GMPP)基因产物的糖转运功能。【方法】基于Pst转录组数据与NCBI中17个Ps... 【目的】探讨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中预测编码甘露糖-1-磷酸鸟苷酰转移酶(mannose-1-phosphate guanylyltransferase,GMPP)基因产物的糖转运功能。【方法】基于Pst转录组数据与NCBI中17个Pst基因组比对结果设计引物,筛选和克隆Pst的GMPP基因,命名为PsMT1,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酵母己糖转运缺失突变体EBY.VW4000,对获得的pDR196-PsMT1-EBY.VW4000重组酵母菌进行糖吸收功能互补测定。【结果】PsMT1基因的编码区为1245 bp,编码414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05。构建的无根进化树显示PsMT1与小麦秆锈菌的GMPP单独聚为一个分支。在酵母己糖转运功能缺失突变体中表达PsMT1能恢复EBY.VW4000菌体在D-甘露糖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结论】克隆了Pst的PsMT1基因,其异源表达产物具有转运甘露糖的功能,为研究糖转运蛋白介导Pst-小麦互作的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转运 甘露-1-磷酸鸟苷酰转移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缺陷型毕赤酵母X33突变株的诱变育种 被引量:5
5
作者 顾鹏飞 李萌 +1 位作者 朱瑞宇 金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为促进Pichia pastoris X33α-1,6-甘露糖转移酶(OCH1p)与α-1,3-甘露糖转移酶(ALG3p)双突变菌株(och1 alg3 m X33)作为蛋白质表达宿主菌的应用,为双突变菌株进一步糖基化的研究奠定基础。作者通过紫外诱变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 为促进Pichia pastoris X33α-1,6-甘露糖转移酶(OCH1p)与α-1,3-甘露糖转移酶(ALG3p)双突变菌株(och1 alg3 m X33)作为蛋白质表达宿主菌的应用,为双突变菌株进一步糖基化的研究奠定基础。作者通过紫外诱变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的方法来提高双突变菌株的生长速度以及适应能力。经过4轮筛选发现了生长速度提高15%、温度敏感性有所降低、细胞存活率有所提高的双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化 诱变 生长表型 甘露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IID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对IIa类细菌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尧 谢英 +3 位作者 张世湘 张列兵 罗云波 郝彦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共3页
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对IIa类植物乳杆菌素LB-B1敏感的植物乳杆菌WQ0815中甘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lltMan)中的IID组分进行突变,利用牛津杯法分析了植物乳杆菌WQ0815 IID组分突变前后对植物乳杆菌素LB-B1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突变株对植... 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对IIa类植物乳杆菌素LB-B1敏感的植物乳杆菌WQ0815中甘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lltMan)中的IID组分进行突变,利用牛津杯法分析了植物乳杆菌WQ0815 IID组分突变前后对植物乳杆菌素LB-B1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突变株对植物乳杆菌素LB-B1产生抗性,说明敏感菌株中ElltMan的IID组分是植物乳杆菌素LB-B1发挥抑菌作用时的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素LB-B1 甘露磷酸转移系统IID组分 突变体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素BM-1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含薇 谢远红 +1 位作者 金君华 张红星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3-98,共6页
【目的】探究植物乳杆菌素BM-1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管碟法检测植物乳杆菌素BM-1对12株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选取不同敏感型大肠杆菌5株,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活菌数、生物膜的形成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 【目的】探究植物乳杆菌素BM-1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管碟法检测植物乳杆菌素BM-1对12株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选取不同敏感型大肠杆菌5株,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活菌数、生物膜的形成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大肠杆菌中细菌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生长曲线、活菌数、生物膜的形成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CGMCC1.8723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最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植物乳杆菌素BM-1显著影响大肠杆菌甘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编码基因的表达。【结论】植物乳杆菌素BM-1对大肠杆菌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素BM-1 大肠杆菌 甘露磷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