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ng Solutions in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A Focus on Local Existence in Mixed Types
1
作者 NAFFISA Toureche Trouba FAN Long ABDELGHANI Dahou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1-702,共12页
With the urgent need to resolve complex behaviors in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this study makes a contribution by establishing the local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Cauch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quations of mixe... With the urgent need to resolve complex behaviors in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this study makes a contribution by establishing the local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Cauch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quations of mixed types.Our primary contribution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solution existence,illuminating the dynamics of these complex equations.To tackle this challenging problem,we construct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sequence and apply the contraction mapping principle to rigorously prove local solution existence.Our results significantly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of mixed types.Furthermore,they provide a versatile,powerful approach for tackling analogous challenges across physics,engineering,and applied mathematics,making this work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in these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 Contraction mapping principle Sobolev space Dissipative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Limit Distribution of Stochastic Evolution Equations Driven by-Stable Non-Gaussian Noise
2
作者 ZHAI Likai FU Hongbo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0-1194,共15页
We study the distribution limit of a class of stochastic evolution equation driven by an additive-stable Non-Gaussian process in the case of α∈(1,2).We prove that,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the law of the solution co... We study the distribution limit of a class of stochastic evolution equation driven by an additive-stable Non-Gaussian process in the case of α∈(1,2).We prove that,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the law of the solution converges weakly to the law of a stochastic evolution equation with an additive Gaussia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evolution equation α-stable Non-Gaussian process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 evolution model and energ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freeze-thaw damaged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3
作者 ZHANG Chun-yang TAN Tao ZHAO Er-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6期2328-2348,共21页
Rocks will suffer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under freeze-thaw(FT)cycles,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rock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rock FT damage,energy c... Rocks will suffer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under freeze-thaw(FT)cycles,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rock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rock FT damage,energy calculation method and energy self-inhibition model are introduced to explore their energy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nergy self-inhibition model was verified by combining the data of FT cycles and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f intact and pre-cracked sandstone samples,as well as published reference data.In addition,the energ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T damaged rocks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nergy self-inhibition model perfectly characterizes the energy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T damaged ro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before the peak strength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before microcrack unstable growth stage.Taking the FT damaged cyan sandstone sample as an example,it has gone through two stages dominated by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and energy accumulation mechanism,and the energy rate curve of the pre-cracked sample shows a fall-rise phenomenon when approaching failure.Based on the published reference data,it was found that the peak total input energy and energy storage limit conform to an exponential FT decay model,with corresponding decay constants ranging from 0.0021 to 0.1370 and 0.0018 to 0.1945,respectively.Finally,a linear energy storage equation for FT damaged rocks was proposed,and its high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were verified by combining published reference data,the energy storage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rocks ranged from 0.823 to 0.992,showing a negativ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itial UCS(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In summary,the mechanism by which FT weaken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has been revealed from an energy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issues in col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damage energy self-inhibition model energy evolution linear energy storage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雪盐环境下低放热高聚物材料的冻融损伤特征
4
作者 张蓓 郭煜丰 +3 位作者 钟燕辉 李晓龙 刘剑阳 王懿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4,共8页
针对盐冻融环境对低放热高聚物材料的影响,研究了低放热高聚物材料在盐溶液(CaCl_(2)、CH_(3)COOK)和纯水中冻融循环后的吸水率、质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首先,开展电镜扫描(SEM)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材料的质量和抗压强度损失机理;最... 针对盐冻融环境对低放热高聚物材料的影响,研究了低放热高聚物材料在盐溶液(CaCl_(2)、CH_(3)COOK)和纯水中冻融循环后的吸水率、质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首先,开展电镜扫描(SEM)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材料的质量和抗压强度损失机理;最后,根据损伤力学理论,以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为参量,推导损伤变量D,建立冻融损伤演化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材料的吸水率先增加后略微减小,而质量和抗压强度逐渐减小,表明材料受到一定的冻融损伤,冻融损伤来自材料内部胞体结构的变形和破裂;材料在盐溶液,尤其是CaCl_(2)溶液中的冻融损伤更大;冻融200次后,不同密度试件在CaCl_(2)溶液中的平均质量损失和平均强度损失分别约为纯水中的1.7倍和1.5倍,密度越大,材料的抗冻融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放热高聚物 盐溶液 冻融循环 损伤特征 损伤演化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水下恒定电流元定位方法随电极数量的变化
5
作者 陈聪 吴旭 +2 位作者 孙嘉庆 王文龙 侯云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0,共8页
针对水下非合作军事目标的远程被动电场定位需求,提出利用非规则布放的测量电极获得水下电位数据,并采用边界变异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可以实现对半无限大海水中恒定电流元的准确定位。从半无限大海域中恒定电流元所产生的标量电位表达式... 针对水下非合作军事目标的远程被动电场定位需求,提出利用非规则布放的测量电极获得水下电位数据,并采用边界变异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可以实现对半无限大海水中恒定电流元的准确定位。从半无限大海域中恒定电流元所产生的标量电位表达式出发,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将电流元的定位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最小值优化问题;然后引入参数自适应策略和边界变异处理机制,以解决基本差分进化算法存在的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性差、抗噪能力弱等问题。仿真分析和实验室定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边界变异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在解决水下恒定电流元定位问题时,具有不依赖初值、搜索范围大、抗噪性能好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定位 非线性方程组 差分进化 参数自适应 边界变异 恒定电流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循环模式下透水混凝土性能演变规律及损伤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仪 党发宁 +2 位作者 NIMBALKAR Sanjay 陈雅琴 张峰华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探讨水对透水混凝土(PC)路面的影响,研究了干湿、冻融和干湿-冻融3种循环模式下PC性能的演化方程,揭示了单因素和双因素作用下PC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玄武岩纤维(BF)虽然改变了PC的孔隙结构和初始性能,但并未影响损伤机制;冻融循... 为探讨水对透水混凝土(PC)路面的影响,研究了干湿、冻融和干湿-冻融3种循环模式下PC性能的演化方程,揭示了单因素和双因素作用下PC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玄武岩纤维(BF)虽然改变了PC的孔隙结构和初始性能,但并未影响损伤机制;冻融循环导致PC路面次生裂缝数量呈指数增长,与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性能演变规律不同;干湿循环在PC损伤前期引起孔隙壁表面物质溶解、流失和边缘卷曲剥离,冻融循环在PC损伤后期导致裂缝产生和扩展,造成颗粒间作用力断裂;在干湿-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PC性能指标降低程度超过干湿和冻融循环单因素作用结果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干湿-冻融循环 孔隙结构 演化方程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场中原子阈上电离的强场近似方法研究
7
作者 仝小刚 薛玉峰 +1 位作者 张治国 杨淑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强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现象是原子的电离,其中阈上电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场电离现象,许多方法被用于研究激光场中原子的阈上电离性质,其中强场近似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理论方法之一.本文利用时间演化算符及鞍点近似论述了激光场中单... 强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现象是原子的电离,其中阈上电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场电离现象,许多方法被用于研究激光场中原子的阈上电离性质,其中强场近似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理论方法之一.本文利用时间演化算符及鞍点近似论述了激光场中单原子阈上电离行为的二级强场近似理论,其中一阶近似项给出低能电子的直接电离振幅,二阶近似项描述电子与母离子的重散射过程,表示高能光电子的电离振幅.文章给出了强场近似理论下线性极化的激光场中光电子能谱和电离概率,为应用强场近似方法模拟研究激光场中单原子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上电离 强场近似 Schr9dinger方程 时间演化算符 鞍点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nach空间上半线性非自治发展方程的伪轨跟踪性
8
作者 涂坤 丁惠生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4-1160,共17页
该文讨论了Banach空间X上半线性非自治发展方程u′(t)=A(t)u(t)+f(t,u(t)),t∈R的伪轨跟踪性,其中线性算子A(t):D(A(t))⊂X→X未必有界且u′(t)=A(t)u(t)具有指数二分性.该文首先在f满足经典Lipschitz条件和更弱的BS^(p)型Lipschitz条件... 该文讨论了Banach空间X上半线性非自治发展方程u′(t)=A(t)u(t)+f(t,u(t)),t∈R的伪轨跟踪性,其中线性算子A(t):D(A(t))⊂X→X未必有界且u′(t)=A(t)u(t)具有指数二分性.该文首先在f满足经典Lipschitz条件和更弱的BS^(p)型Lipschitz条件下建立了伪轨跟踪性结果,然后进一步引入了L^(p)伪轨和L^(p)伪轨跟踪性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跟踪性定理,最后给出了一个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例子作为抽象结果的应用.相比已有文献,该文不但减弱了非线性项的Lipschitz条件以及引入和讨论了新的L^(p)伪轨跟踪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允许A(t)为无界算子从而抽象结果可以应用到偏微分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发展方程 指数二分性 伪轨跟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建模及模型复杂方程优化
9
作者 韩程浩 杜鸣 +2 位作者 牛玉广 崔召飞 李青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为了根据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动态特性设计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算法,以某超临界600 MW直流炉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该机组的机理模型。考虑到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算法在处理长时序列数据的优越性,对于所建机... 为了根据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动态特性设计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算法,以某超临界600 MW直流炉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该机组的机理模型。考虑到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算法在处理长时序列数据的优越性,对于所建机理模型中锅炉部分复杂的工质吸热方程和蒸汽压差方程以及汽轮机部分复杂的过热蒸汽流量方程和负荷系数方程,采用LSTM神经网络结合机组真实运行数据进行方程拟合,建立了能够捕获机组各状态运行特性的复杂方程优化子模型。对于所建立模型中的动态参数,结合机组的动态运行数据,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参数寻优,最终得出机组完整的状态方程模型。对于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开环阶跃扰动测试和闭环运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精确地反映超临界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模型闭环运行过程中的主蒸汽压力、分离器蒸汽焓值和机组负荷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1.76%,故所建立模型可用于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算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机组 机理建模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差分进化算法 状态空间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10
作者 张嘉晨 祁晨 +3 位作者 杨明年 杨忠 李红英 朱永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57,66,共7页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原位自生10vol%(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750~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原位自生10vol%(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750~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该复合材料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流变曲线均依次出现加工硬化、流变软化、稳态流变3个阶段,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力均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构建了基于不同变形条件下峰值应力的复合材料本构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α相含量逐渐减少,β相含量增多;在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阶段会形成位错墙,并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钛基体和增强相的协同变形,进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理倾角煤岩损伤破裂机制及能量响应
11
作者 柏耀宗 李波波 +3 位作者 任崇鸿 李建华 叶平平 王恒宇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5,共17页
由于煤岩含有多种层理构造,在宏观上具有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特征,对煤岩的损伤破坏及能量演化等具有显著影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推导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弹塑性应变、损伤变量及各能量表达式,并建立考虑不同层理倾角的能量... 由于煤岩含有多种层理构造,在宏观上具有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特征,对煤岩的损伤破坏及能量演化等具有显著影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推导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弹塑性应变、损伤变量及各能量表达式,并建立考虑不同层理倾角的能量耗散-损伤本构模型,定量表征了层理倾角与损伤变量、各峰值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究了荷载作用下层理倾角对煤岩力学和能量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层理倾角煤岩的能量转换均呈现阶段性演化,分别对应不同破坏阶段;在恒轴压卸围压及不同围压三轴压缩条件下,随层理倾角的增大,峰值弹性能及耗散能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趋势,与煤岩峰值强度随层理倾角的变化基本对应,两种条件下层理倾角分别为60°~90°、45°~90°时变化最为敏感,表现为能量角度的各向异性。(2)根据不同层理倾角煤岩能量耗散过程,进一步构建了考虑层理倾角的能量耗散-损伤本构模型,并引用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在常规三轴压缩、恒轴压卸围压等荷载条件下的煤岩变形破坏特征,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3)不同层理倾角煤岩耗散能Ud与损伤变量D的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轴向应变的增大,二者均经历了由缓到急再趋于平缓的过程,总体呈“S”形变化趋势;随层理倾角的增加,损伤变量D与耗散能Ud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U”形趋势,当层理倾角为90°时,煤岩峰值耗散能Ud与损伤变量D均达最大值,煤岩极易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可为探寻矿压显现规律、煤巷帮部失稳诱发机理和防治冲击地压等矿井灾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倾角煤岩 能量演化 损伤本构方程 破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过程的概率密度演化
12
作者 吕筱菲 李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3-1350,共8页
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中的氯离子扩散为一随机过程,因此采用具有随机扩散系数的Fick第二定律描述该过程。通过求解关于该过程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给出了在给定边界条件下的氯离子浓度概率密度函数解析解。以氯离子扩散系数服从对数正态... 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中的氯离子扩散为一随机过程,因此采用具有随机扩散系数的Fick第二定律描述该过程。通过求解关于该过程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给出了在给定边界条件下的氯离子浓度概率密度函数解析解。以氯离子扩散系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为例,通过数值求解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验证解析解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氯离子扩散过程是非稳态的时空随机场,氯离子浓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及变异程度不仅取决于扩散系数的随机性,还与扩散过程的发展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 FICK第二定律 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 随机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含有双调和算子的演化方程解的空间衰减估计
13
作者 石金诚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5-914,共10页
研究了一类含有双调和算子的演化方程解的空间性质.首先,构建一个能量函数;其次,利用微分不等式技术,推导出该能量函数服从于一个二阶微分不等式,求解该不等式,得到解的空间衰减估计;最后,由解的空间衰减估计得到解的空间点点估计.结论... 研究了一类含有双调和算子的演化方程解的空间性质.首先,构建一个能量函数;其次,利用微分不等式技术,推导出该能量函数服从于一个二阶微分不等式,求解该不等式,得到解的空间衰减估计;最后,由解的空间衰减估计得到解的空间点点估计.结论表明Saint-Venant原则在双曲抛物耦合方程上同样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衰减估计 演化方程 Saint-Venant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dyko框架下基于多种潜在蒸散发公式的径流演变归因——以博阳河梓坊站为例
14
作者 吴绍飞 姜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4,共10页
Budyko方程是研究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的重要途径。当前,鲜有系统揭示不同潜在蒸散发公式与Budyko方程组合对径流演变归因影响的研究。基于3类18种(5种温度型、8种辐射型和5种温度-辐射复合型)潜在蒸散发公式与3种Budyk... Budyko方程是研究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的重要途径。当前,鲜有系统揭示不同潜在蒸散发公式与Budyko方程组合对径流演变归因影响的研究。基于3类18种(5种温度型、8种辐射型和5种温度-辐射复合型)潜在蒸散发公式与3种Budyko方程,系统开展博阳河梓坊站1961—2018年年径流演变归因研究。结果表明:梓坊站年径流存在显著上升趋势,且在1987年发生显著向上跳跃性突变;所选5种温度型(BC、HM、RM、LN和HD)、8种辐射型(TC、JH、MB、HG、FAO-24、AT、MK和OD)和温度-辐射复合型TO与PT公式不适用于梓坊站ET 0计算,复合型KP与PM公式最佳;Fu方程径流演变归因结果与水文模型法最为接近,同时也更符合流域内土地利用面积与转移矩阵变化,最适合作为梓坊站年径流归因方法;PM-Fu与KP-Fu组合下,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变化对年径流变化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0.65%、28.07%和11.29%,气候变化主导了1987—2018年梓坊站年径流演变。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决策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方程 径流演变归因 潜在蒸散发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梓坊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组构演化的砂砾土弹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斌 王星亮 +1 位作者 庞锐 陈柯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97-3211,共15页
考虑组构演化效应对于真实、准确地描述无黏性土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宏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砂砾土单调加载条件下构建的非线性剪胀方程的基础上,引入反映其循环荷载条件下剪胀阶段组构演化的剪胀内变量,基于广义塑性理论框架建立... 考虑组构演化效应对于真实、准确地描述无黏性土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宏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砂砾土单调加载条件下构建的非线性剪胀方程的基础上,引入反映其循环荷载条件下剪胀阶段组构演化的剪胀内变量,基于广义塑性理论框架建立了反映砂砾土静力及液化全过程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比考虑组构演化效应前后砂砾土液化变形、应力路径和超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说明了组构演化效应对于模拟砂砾土液化响应的重要影响。通过开展一系列砂砾土静、动力大型三轴试验并结合相关文献试验结果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总体上能够合理反映砂砾土在静力排水条件下应力-应变-体变特性以及在液化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与消散、应力路径演化和液化变形发展情况,可为砂砾土工程数值模拟提供有力的本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土 液化 组构演化 非线性剪胀方程 弹塑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Chebyshev拟谱法
16
作者 徐亚洲 田锐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15-2422,共8页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PDEM)为非线性随机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PDEM获得结构响应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的关键步骤是求解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generali...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PDEM)为非线性随机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PDEM获得结构响应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的关键步骤是求解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generalized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GDEE).对于GDEE的求解通常采用有限差分法,然而,由于GDEE是初始条件间断的变系数一阶双曲偏微分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GDEE可能会面临网格敏感性问题、数值色散和数值耗散现象.文章从全局逼近的角度出发,基于Chebyshev拟谱法为GDEE构造了全局插值格式,解决了数值色散、数值耗散以及网格敏感性问题.考虑GDEE的系数在每个时间步长均为常数,推导了GDEE在每一个时间步长内时域上的序列矩阵指数解.由于序列矩阵指数解形式上是解析的,从而很好地克服了数值稳定性问题.两个数值算例表明,通过Chebyshev拟谱法结合时域的序列矩阵指数解求解GDEE得到的结果与精确解以及Monte Carlo模拟的结果非常吻合,且数值耗散和数值色散现象几乎可以忽略.此外,拟谱法具有高效的收敛性且序列矩阵指数解不受CFL (Courant-Friedrichs-Lewy)条件的限制,因此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值稳定性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 拟谱方法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动疲劳加载下振动信号的建模及损伤演化
17
作者 张二亮 王会康 +1 位作者 刘璞 高肖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79,共6页
围绕脉动加载下的疲劳损伤演化,基于振动信号的测量数据,应用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建立周期振动信号的参数化建模与损伤演化检测方法。采用多项式逼近非线性函数的策略,给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模型的最小二乘辨识方法;针对测量数据中的噪声导... 围绕脉动加载下的疲劳损伤演化,基于振动信号的测量数据,应用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建立周期振动信号的参数化建模与损伤演化检测方法。采用多项式逼近非线性函数的策略,给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模型的最小二乘辨识方法;针对测量数据中的噪声导致参数估计偏差的问题,采用谱分析算法剔除数据中的噪声干扰;基于辨识得到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模型,建立疲劳损伤的非线性特征参数;通过脉动疲劳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疲劳 周期信号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变及本构方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珩 邵斌 +2 位作者 刘佳斌 宗影影 单德彬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6,共10页
采用热压缩方法研究了电弧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变形温度为360~51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分析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和微观组织的影响,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建立了电弧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热变... 采用热压缩方法研究了电弧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变形温度为360~51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分析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和微观组织的影响,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建立了电弧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热压缩峰值应力随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逐渐降低。电弧增材合金在420℃及以下温度仅发生滑移变形,450℃及以上发生动态再结晶,480℃为最佳锻造温度,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可有效细化增材晶粒。本构方程以动态再结晶温度(450℃)为临界点分为两段,动态再结晶温度以下变形激活能为212.53 kJ·mol^(-1),动态再结晶温度以上为163.37 kJ·mol^(-1)。沿晶界分布的共晶θ相在热压缩过程中发生破碎和固溶,变形温度越高或应变速率越小,固溶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2219铝合金 热压缩 组织演变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态TA10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启飞 储双杰 +3 位作者 梁高飞 杨帅 王美晨 毛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5-1565,共11页
以电子束冷床(EB)炉单次熔铸的TA10钛合金扁锭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开展高且宽应变速率范围(0.01~30 s^(−1))下的等温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800~1000℃下变形60%时的高温力学行为及铸态组织演变特征,建立基于峰值应... 以电子束冷床(EB)炉单次熔铸的TA10钛合金扁锭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开展高且宽应变速率范围(0.01~30 s^(−1))下的等温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800~1000℃下变形60%时的高温力学行为及铸态组织演变特征,建立基于峰值应力的高温塑性本构方程,绘制考虑应变的热加工图,深入讨论能量耗散效率因子与宏观、微观组织、力学响应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或应变速率降低,TA10钛合金流变应力减小;变形温度高于或低于相变点时,峰值应力与变形温度均呈线性相关。Arrhenius方程能较好地预测该合金变形抗力与工艺参数间的变化规律。该合金不适合单道次大变形,较为适合变形量中等且较慢应变速率下的成形方式,可尝试开展高速率多次小变形的方式成形。该合金在两相区慢应变速率下热变形时的流变软化机制为动态球化或塑性流动局部化,而高应变速率下应力塌陷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宏观失稳,且其在单相区的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0钛合金 高温力学行为 铸态组织演变 高温塑性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损伤速率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祥振 张慧梅 +2 位作者 李玉根 袁超 陈世官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目的】本构模型是描述岩体变形破坏特性、表征其力学行为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岩石受荷过程中损伤速率变化建立动态损伤演化方程及本构模型成为岩体力学重要内容。【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荷载作用下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将受荷岩石抽象... 【目的】本构模型是描述岩体变形破坏特性、表征其力学行为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岩石受荷过程中损伤速率变化建立动态损伤演化方程及本构模型成为岩体力学重要内容。【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荷载作用下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将受荷岩石抽象为损伤和未损伤2部分,且未损伤部分承担有效应力,损伤部分承担残余应力,基于动态损伤速率的演化特征,建立动态损伤演化方程及本构模型,通过红砂岩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模型理论曲线可较好地反映岩石受荷损伤破坏的力学行为,其动态损伤演化依次经过损伤不变、损伤加快扩展、损伤缓慢增加和完全损伤4个阶段,分别对应理论曲线的压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峰后软化和残余变形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动态损伤累积速率减缓,说明围压可抑制损伤扩展,表现为岩石抗压强度的增加和塑性特性的渐次增强;最大损伤速率较为接近峰值点,并在其右侧应力下降阶段,且对应的损伤变量在不同围压下基本一致;模型参数f增加,岩石强度及塑性变形增加;模型参数m减小,岩石强度增加,但对岩石损伤变形影响较小。通过建立的演化方程及本构模型,探讨了最大损伤速率点的特征及模型参数对岩石强度和损伤变形的影响,对岩石力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动态损伤速率 演化方程 本构模型 围压 损伤扩展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