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TENTIATION OF DOCETAXEL ANTITUMOR ACTIVITY BY BATIMASTAT AGAINST MOUSE FORESTOMACH CARCINOMA 被引量:1
1
作者 顾斌 吴德政 +3 位作者 吕焕章 李盟军 高洪志 万永玲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3-226,共4页
Objective .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we studie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docetaxel and batimastat (BB 94) on mouse forestomach carcinoma (MFC), and compared them with doxorubicin. Methods and results. In vit... Objective .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we studie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docetaxel and batimastat (BB 94) on mouse forestomach carcinoma (MFC), and compared them with doxorubicin. Methods and results. In vitro, growth curve analysis, MTT assay and clonogenic assay used to determine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docetaxel or/and BB 94 on MFC cell showed that docetaxel but not BB 94 had a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and the effect of docetaxel wasn’t enhanced by BB 94. In early stage MFC tumor model, obvious antitumor effect of docetaxel or doxorubicin given i.v. at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docetaxel: 20mg/kg; doxorubicin: 6mg/kg) every 4 days for 3 injections (q4d×3), even that of BB 94 (30mg/kg i.p. qd×20) was observed.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was greater for docetaxel batimastat (96.0%) than for doxorubicin-batimastat (88.0%), docetaxel (89.0%), doxorubicin (68.0%) and BB 94 (33.0%), and the effect of docetaxel could be potentiated by BB 94. Docetaxel also showed activity against advanced stage MFC tumor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was more effective at MTD than doxorubicin with 4/5 regressions, 46.5 days tumor growth delay and 2.8log10 tumor cell kill.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MFC model with dose and schedule used, docetaxel is an effective cytotoxic new drug against MFC tumor and BB 94 enchanc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docetax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etaxel BATIMASTAT stomach neoplasms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docetaxel,oxaliplatin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HeLa strain of cervical cancer
2
作者 Zou Yuliang Gou Wenli Pei Meili Xiao Jinghua Liu Xiaolian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0年第4期204-211,共8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docetaxel(DOC),oxaliplatin(OXA)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prolifer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line HeLa.Methods:Cell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inverted phase contra...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docetaxel(DOC),oxaliplatin(OXA)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prolifer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line HeLa.Methods:Cell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cell inhibition rates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examined by MTT,and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rates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FCM).Results:DOC and OXA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 HeLa in a dose-dependent,and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rugs had an enhanced inhibitory effect;the apoptosis rat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the two drugs were used in combination.Conclusion:DOC and OXA can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 HeLa,which indicates that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rugs might has a promising futur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cancer docetaxel OXALIPLATIN HeLa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周围脂肪厚度联合双参数核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及其与多西他赛疗效的相关性
3
作者 郝晓明 王玉杰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MRI)测量前列腺周围脂肪厚度(PPFT),探讨其联合双参数MRI(B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及其对多西他赛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4年3月收治的有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指证并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32...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MRI)测量前列腺周围脂肪厚度(PPFT),探讨其联合双参数MRI(B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及其对多西他赛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4年3月收治的有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指证并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n=64)和前列腺增生组(n=168),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两组间的差异指标。分析PPFT对B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辅助效能并绘制ROC曲线。此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描述PPFT与多西他赛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PI-RADS评分和PPFT两个差异指标。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的PI-RADS评分与PPFT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和0.679,敏感度分别为88%和59%,特异度分别为62%和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评分联合PPFT诊断前列腺癌的AUC为0.873,敏感度69%,特异度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PFT的下降与多西他赛化疗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下降程度弱正相关(P=0.003),与高级别前列腺癌(GS≥8)呈弱正相关(P=0.015)。PPFT与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体积(PV)无相关性。结论:基于MRI测量的PPFT不仅能提升BP-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而且PPFT的下降与多西他赛化疗的敏感性有弱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周围脂肪厚度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多西他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云军 何志江 +1 位作者 温坚 杨子恒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使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使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生存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显著,健康状况良好,但远期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乳腺癌 多西紫杉醇 卡培他滨 卡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迪注射液联合DP化疗方案对NSCLC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杨静 陈璐 +2 位作者 刘燕子 祝金冉 王胜根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结合多西他赛+顺铂(DP)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96例NSCLC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艾迪联合DP组和DP组各48例,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结合多西他赛+顺铂(DP)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96例NSCLC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艾迪联合DP组和DP组各48例,并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艾迪联合DP组有效率41.67%,明显高于DP组(22.92%)(P<0.05)。治疗后,艾迪联合DP组和DP组的CEA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艾迪联合DP组的降低幅度显著低于DP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迪注射剂和DP化疗的联合治疗对NSCLC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多西他赛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1-3p通过靶向下调GALNT1逆转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妍 吉柳 +2 位作者 孙成鹏 武文慧 赵心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26-733,共8页
目的 探讨miR-101-3p通过靶向下调GALNT1逆转乳腺癌多西他赛(docetaxel, DTX)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MCF-7/DTX细胞株,采用qRT-PCR检测MCF-7及MCF-7/DTX细胞株及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01-3p的表达水平;向MCF-7/DTX细胞转染miR-101-... 目的 探讨miR-101-3p通过靶向下调GALNT1逆转乳腺癌多西他赛(docetaxel, DTX)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MCF-7/DTX细胞株,采用qRT-PCR检测MCF-7及MCF-7/DTX细胞株及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01-3p的表达水平;向MCF-7/DTX细胞转染miR-101-3p mimics、siGALNT1、miR-101-3p inhibitor并用qRT-PCR实验评估转染效率;MTT实验用于检测调控miR-101-3p及GALNT1对MCF-7/DTX细胞DTX敏感性的影响;划痕实验用于分析转染后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调控miR-101-3p及GALNT1后MCF-7/DTX细胞的垂直侵袭能力的改变;流式凋亡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在同一浓度DTX处理下的凋亡百分比;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调控miR-101-3p及GALNT1对凋亡关联蛋白及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MCF-7/DTX细胞和DTX患者耐药组中miR-101-3p的相对表达量呈异常降低趋势。转染miR-101-3p mimics后,与miR-NC组相比miR-101-3p mimics组DTX敏感性明显升高,迁移和侵袭能力在高水平miR-101-3p下有所降低,同时凋亡百分比显著上升凋亡蛋白表达呈相同趋势,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受到一定抑制。MCF-7/DTX细胞中GALNT1相对表达量较MCF-7细胞明显升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了miR-101-3p与GALNT1的靶向关系并且GALNT1表达量与miR-101-3p呈负相关。回复实验进一步分析GALNT1和miR-101-3p间的关系,低水平miR-101-3p能够逆转敲低GALNT1引起的DTX高敏感性,同时一定程度恢复敲低GALNT1引起的MCF-7/DTX细胞迁移、侵袭、凋亡及EMT的改变。结论 miR-101-3p介导MCF-7/DTX细胞的DTX敏感性可能是通过靶向GALNT1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miR-101-3p GALNT1 乳腺癌 迁移 侵袭 凋亡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1-3p、KLF9异常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株药物敏感性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及靶向关系
7
作者 刘彼得 靳宏勇 +2 位作者 王书恒 李循 李九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1-8,共8页
目的观察miR-141-3p、Krüppel样因子9(KLF9)对前列腺癌细胞株药物敏感性、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影响,验证miR-141-3p、KLF9之间的靶向关系,以探讨miR-141-3p、KLF9对PCa药物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激素敏感且表达AR的L... 目的观察miR-141-3p、Krüppel样因子9(KLF9)对前列腺癌细胞株药物敏感性、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影响,验证miR-141-3p、KLF9之间的靶向关系,以探讨miR-141-3p、KLF9对PCa药物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激素敏感且表达AR的LNCaP细胞株。将细胞分为miR-141-3p低表达组、miR-141-3p正常组、KLF9过表达组、KLF9正常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miR-141-3p-inhibitor、inhibitor阴性对照物(inhibitor-NC)、KLF9过表达质粒、空白质粒。上述各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0、25、50、75、100µmol/L)比卡鲁胺或(0.5、1.0、2.5、5.0 nmol/L)多西他赛后培养48 h,检测各组细胞OD值,计算细胞增殖率(反映药物敏感性)。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R及AR-V7。采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41-3p与KLF9是否存在结合位点,然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1-3p与KLF9的靶向调控关系[将LNCaP细胞株分别分为A、B、C、D组,A组先后转染野生型KLF9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KLF9-WT)、inhibitor-NC,B组先后转染KLF9-WT、miR-141-3p-inhibitor,C组先后转染突变型KLF9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KLF9-Mut)、inhibitor-NC,D组先后转染KLF9-Mut、miR-141-3p-inhibitor,转染24 h后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通过细胞功能回复实验进一步验证miR-141-3p通过靶向调控KLF9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将LNCaP细胞株分别分为a、b、c、d组,a组先后转染si-KLF9阴性对照(si-Ctrl)、inhibitor-NC,b组先后转染si-Ctrl、miR-141-3p-inhibitor,c组先后转染si-KLF9、inhibitor-NC,d组先后转染si-KLF9、miR-141-3p-inhibitor,转染24 h后分别使用75µmol/L比卡鲁胺或2.5 nmol/L多西他赛处理细胞48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OD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LNCaP细胞培养48 h,在无药物加入时,miR-141-3p低表达组细胞增殖率低于miR-141-3p正常组(P均<0.05),KLF9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低于KLF9正常组(P均<0.05);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各组细胞增殖率呈下降趋势(P均<0.05);在同等药物浓度情况下,miR-141-3p低表达组细胞增殖率低于miR-141-3p正常组(P均<0.05),KLF9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低于KLF9正常组(P均<0.05)。LNCaP细胞培养48 h,与不加入药物的miR-141-3p正常组相比,加入75、100µmol/L比卡鲁胺的miR-141-3p正常组AR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加入50、75、100µmol/L比卡鲁胺的miR-141-3p正常组AR-V7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加入0.5、1.0、2.5、5.0 nmol/L多西他赛的miR-141-3p正常组AR及AR-V7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miR-141-3p低表达组的AR及AR-V7相对表达量低于加入同药物浓度的miR-141-3p正常组(P均<0.05),KLF9过表达组的AR及AR-V7相对表达量低于加入同药物浓度的KLF9正常组(P均<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41-3p与KLF9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B组的相对荧光活性高于A组、C组及D组(P均<0.05)。功能回复实验结果显示,d组的细胞增殖率高于b组(P均<0.05),低于c组(P均<0.05),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41-3p低表达、KLF9过表达均可增强LNCaP细胞株的药物敏感性,并可抑制LNCaP细胞株AR和AR-V7的表达,miR-141-3p和KLF9存在靶向关系,miR-141-3p可靶向KLF9抑制LNCaP细胞药物敏感性,可能是通过促进AR-V7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1-3p Krüppel样因子 药物敏感性 比卡鲁胺 多西他赛能 雄激素受体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载药纳米递药系统用于提高多西紫杉醇抗肿瘤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兰双 严珍 +2 位作者 奉建芳 金一 涂亮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目的对多西紫杉醇与其他抗癌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以多西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纳米递药系统”、“肿瘤”等... 目的对多西紫杉醇与其他抗癌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以多西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纳米递药系统”、“肿瘤”等检索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总结多西紫杉醇与其他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归纳。结果多西紫杉醇属于典型的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多西紫杉醇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现有多西紫杉醇注射剂由于其组织特异性差、使用有机溶剂增溶、易产生耐药性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抗肿瘤疗效的发挥及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将其他药物与多西紫杉醇联用是提高多西紫杉醇抗肿瘤效果、克服其耐药性和减少其不良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将多种药物简单物理混合所构建的制剂尚不能解决多西紫杉醇制剂现有的缺陷;而借助于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有效克服以上缺陷。结论今后应深度挖掘纳米递药系统在共载抗肿瘤药物递送方面的意义,促使以多西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共载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联合治疗 纳米递药系统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多西他赛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琴 王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56-2059,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多西他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多西他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益气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控制率、治疗前后外周血象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肿瘤标志物指标[癌胚抗原(CEA)、糖蛋白125(CA125)、糖蛋白153(CA153)]、红细胞免疫指标[免疫黏附抑制因子、免疫黏附促进因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Hb、PLT水平高于对照组,CEA、CA125、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改善造血功能,提升红细胞免疫能力,降低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发生概率,利于控制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益气活血方 多西他赛 肿瘤标志物 红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对前列腺癌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燕春 吴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究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对前列腺癌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纳入的120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内分泌治疗,研究组采用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 目的:探究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对前列腺癌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纳入的120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内分泌治疗,研究组采用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自理能力、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监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卡氏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功能障碍、颜面部潮红、乳房发育、皮疹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应用于前列腺癌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自理能力、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监测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治疗 多西他赛 前列腺癌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分别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韦雪丽 汪艳娟 米聪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探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这些患者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治疗组...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探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这些患者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治疗组,每组40人。其中一组患者接受了以顺铂和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对照组,而另一组则接受了顺铂和培美曲塞的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研究中,我们对比了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并监测了他们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血液中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浓度变化。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患者1年生存率与无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患者为有效治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2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EA与CA-125水平下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01)。对照组患者皮肤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与观察组患者相比无差异(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与无病生存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晚期NSCLC患者,培美曲塞和顺铂的联合治疗在改善预后上优于多西他赛和顺铂的联合治疗,并且还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多西他赛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06-3p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其对多西他赛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张爱峰 胡运轩 韩江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4-919,共6页
目的探讨miR-506-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对多西他赛耐药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10A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T47D、BT549;在MDA-MB-231细胞中转染miR-506-3p模拟物、TUBA1C小干扰RNA或TUBA1C过表达... 目的探讨miR-506-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对多西他赛耐药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10A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T47D、BT549;在MDA-MB-231细胞中转染miR-506-3p模拟物、TUBA1C小干扰RNA或TUBA1C过表达质粒、或共转染TUBA1C过表达质粒和miR-506-3p模拟物。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506-3p和TUBA1C 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及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506-3p和TUBA1C的靶向关系。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MDA-MB-231、T47D和BT549细胞中miR-506-3p表达降低,TUBA1C mRNA表达升高(P<0.05)。miR-506-3p高表达或TUBA1C低表达后,MDA-MB-231细胞的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IC_(50)值降低(P<0.05)。miR-506-3p靶向调控TUBA1C,过表达TUBA1C逆转了miR-506-3p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以及对多西他赛耐药性的影响。结论miR-506-3p高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下调TUBA1C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减弱乳腺癌细胞对多西他赛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06-3p TUBA1C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多西他赛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13
作者 孙勋 吴兆瑞 +1 位作者 刘山山 刘长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4例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根据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展开分组,将37例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将37例双数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4例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根据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展开分组,将37例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将37例双数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肺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比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T细胞亚群水平、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CEA(16.04±1.56)ng/ml、CA125(70.65±2.90)ng/ml、SCC(7.08±1.05)ng/ml、NSE(13.37±0.82)ng/ml、CYFRA21-1(11.53±1.68)ng/ml均比对照组的(22.56±2.37)、(83.23±4.92)、(12.09±1.43)、(16.68±1.28)、(17.41±2.62)ng/ml更低(P<0.05)。术后1周,两组的CD3^(+)、CD4^(+)、CD4^(+)/CD8^(+)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与组间的CD8^(+)比较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疾病总控制率78.38%较对照组的54.05%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差不大(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89%、83.78%,均高于对照组的72.97%、59.46%(P<0.05)。结论基于同期手术对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实施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安全有效,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生存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肺癌 多西他赛 顺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前列腺癌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刘棚越 王莎莎 +1 位作者 徐国良 闫拥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16-520,共5页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前列腺癌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收集并分析患者5 a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前列腺癌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收集并分析患者5 a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出院后5 a内生存占比62.07%(90/145),纳入预后良好组;死亡占比37.93%(55/145),纳入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及治疗前PSA高水平、Gleason高评分、血红蛋白低水平是影响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前列腺癌的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前列腺癌的远期预后良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年龄及治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卡铂 远期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鲁胺联合DP方案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李思思 董亚娟 吴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探究阿帕鲁胺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2例接受DP... 目的探究阿帕鲁胺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2例接受DP方案治疗,治疗组40例接受阿帕鲁胺联合D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睾酮水平、不良反应、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客观缓解率(70.00%)高于对照组(47.62%)(P<0.05)。治疗组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仅对照组发生2例Ⅲ级消化道反应(恶心),其余均为Ⅰ~Ⅱ级轻度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反应(恶心)16例(40.00%)、白细胞降低11例(27.50%)、脱发8例(20.00%)、乏力6例(15.00%)、肝毒性4例(10.00%)、中粒性细胞减少2例(5.00%);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反应(恶心)14例(33.33%)、白细胞降低4例(9.52%)、脱发9例(21.43%)、乏力5例(11.90%)、肝毒性2例(4.76%)、中粒性细胞减少1例(2.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4个月(95%CI:11.87~13.88)、7.0个月(95%CI:10.57~12.72),治疗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鲁胺联合DP方案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睾酮水平,未增加不良反应,可延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鲁胺 多西他赛 泼尼松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魏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德州市立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参照组给予氟尿嘧啶联合顺...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德州市立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参照组给予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化疗,研究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指标水平、免疫学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14)。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趋化素、细胞角蛋白19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研究组CD3^(+)、CD4^(+)、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且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低于同期参照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血清指标、免疫学指标,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顺铂 晚期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注射液在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中棕榈酸及硬脂酸迁移量的测定
17
作者 王悦雯 刘言 《天津药学》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建立多西他赛注射液与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相容性研究中棕榈酸及硬脂酸迁移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FFAP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170℃保持2 min,10℃/min速率升高至240℃,保持11 min,流速:2 ml/min... 目的:建立多西他赛注射液与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相容性研究中棕榈酸及硬脂酸迁移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FFAP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170℃保持2 min,10℃/min速率升高至240℃,保持11 min,流速:2 ml/min;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为FID,温度260℃。结果:棕榈酸甲酯及硬脂酸甲酯分别在0.1959~195.86μg/ml(r=0.9999)、0.1918~191.85μg/ml(r=0.9998)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棕榈酸甲酯及硬脂酸甲酯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6%(RSD为0.42%)和96.53%(RSD为0.45%);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的检测限分别为58和98 ng/ml。3批样品5个时间点硬脂酸的迁移量为15.21~26.35μg/ml,棕榈酸的迁移量为12.82~16.26μg/ml。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多西他赛注射液在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迁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注射液 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 棕榈酸 硬脂酸 棕榈酸甲酯 硬脂酸甲酯 迁移量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3
18
作者 冯宇 赵霞 +3 位作者 吕淑贞 穆颖 王丹丹 李艳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86例,术前均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及化疗后采用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癌组织(...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86例,术前均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及化疗后采用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癌组织(化疗前取穿刺活检组织,化疗后取手术切除组织)Ki-67 mRNA及蛋白表达。术后随访5年,采用Kaplan Meire生存曲线法统计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DFS、OS与乳腺癌组织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化疗后乳腺癌组织Ki-67 mRNA及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均降低(P均<0.05)。根据化疗前后Ki-67 mRNA表达的变化量,以下调10%为临界值,86例患者中Ki-67mRNA下调≥10%者57例、下调<10%者39例,其DFS分别为36、22个月,OS分别为45、37个月,二者比较P均<0.01。乳腺癌组织Ki-67表达是乳腺癌患者DFS和OS独立影响因素(HR分别为1.807、1.768,P均<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可下调乳腺癌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而Ki-67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表柔比星 多西他赛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制备、体外释放及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巧平 郭仁平 +3 位作者 王青松 王冬春 刘春晖 许向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制备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特性及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结合冻干工艺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曲线为预冻温度-45℃,保温4h,第1次干燥温度-30℃,保温30h,第2次干燥25℃,保温10h;考察脂... 目的:制备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特性及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结合冻干工艺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曲线为预冻温度-45℃,保温4h,第1次干燥温度-30℃,保温30h,第2次干燥25℃,保温10h;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稳定性,过滤-超滤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多西他赛注射液为对照,比较了体外释放、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85.3±4.8)nm,Zeta电位-(51.5±2.1)mV,包封率为(99.89±0.06),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8h内稳定;在1mol/L水杨酸钠-磷酸盐缓冲液中24h累积释放约85,血浆的存在使释放所有减少;多西他赛脂质体对肿瘤细胞(HepG2、BXPC-3、SK-OV-3)的IC50均较注射液低。结论:制得的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粒径均匀,稳定性良好,体外细胞毒作用较注射液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脂质体 体外释放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中药提取物对胃癌细胞株细胞毒作用及多西紫杉醇增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禹立霞 谢丽 +2 位作者 魏嘉 钱晓萍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62-966,共5页
目的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民族医药宝库,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中研究6种中药提取物对2株胃癌细胞系增殖抑制作用并挑选具有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OC)增敏作用的中药提取物。方法采用MTT法研究6种中药提取物(藤黄酸、白... 目的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民族医药宝库,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中研究6种中药提取物对2株胃癌细胞系增殖抑制作用并挑选具有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OC)增敏作用的中药提取物。方法采用MTT法研究6种中药提取物(藤黄酸、白藜芦醇、连翘安博立酸提取物、连翘达玛烷提取物、汉防己甲素、蛇床子素)对于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细胞毒作用。观察低细胞毒剂量的中药提取物对DOC敏感性的影响。采用C I指数法判断连翘达玛烷提取物与DOC的协同作用。结果藤黄酸对于胃癌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汉防己甲素次之,白藜芦醇、蛇床子素及连翘提取物细胞毒作用较差。低剂量连翘达玛烷提取物在胃癌2株细胞株具有较强的DOC增敏作用。SGC-7901细胞中等抑制作用时连翘达玛烷提取物与DOC具有协同作用,BGC-823细胞中高抑制作用时2种药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结论 6种中药提取物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连翘达玛烷提取物具有较强的DOC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CI指数法 协同作用 多西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