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eld study on thermal comfort of naturally ventilated residences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MOU Di CAO Bin ZHU Ying-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377-2387,共11页
Kunming,a city in southwest China,has a climat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most of the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Due to its temperate climate,most of the residential buil... Kunming,a city in southwest China,has a climat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most of the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Due to its temperate climate,most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is region are naturally ventilated.Accordingly,a winter thermal comfort study was conducted in Kunming to reveal the thermal response of residents.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and participants were investigated about their clothing,thermal sensations,thermal preferences,and thermal acceptance using online questionnaires.Data from 16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survey.Although the climate is referred to as“mild”,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indoor temperature during winter was lower than the typical comfort range.Nevertheless,the participants responded that most of them felt neutral and comfortable.The neutral temperature of participants living in Kunming was determined to be 16.96℃.The acceptable thermal sensation vote(TSV)range of the residents is-0.72 to 1.52.The acceptabl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range is 15.03℃to 19.55℃,and the optimum indoor air temperature is 17.2℃.According to this study,the existing thermal comfort evaluation models can hardly predict residents’thermal responses in Kunming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comfort field study thermal adaptation mild climate natural venti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EMOTE SENSING IN COAL GEOLOGY——A study on detection of coal spontanous burning by remote sensing in the coal fields in the north of China
2
作者 Guan Haiyan(China Coal Remote Sensing Geology Centre)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A02期3-4,共2页
The spontaneous burning has been last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the coal fields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 spreads from the west (Tianshan coal field) to the east (Huolinhe coal field). Its E-W extension is up to 37... The spontaneous burning has been last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the coal fields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 spreads from the west (Tianshan coal field) to the east (Huolinhe coal field). Its E-W extension is up to 3750km, concentrating in N35°toN45°, its vertical depth up to 260m, and the surface temprature locally up to 270℃. Annually, it burns out 0, 250-300 million tones of coal, causing economic loss equivalent to 2-3 billion R.M.B. Yuan.It destroies coal resources and causes hazards in coal mines. In order to locate the extent and the direction in coal burning areas,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has heen used and has produced an obvious benef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REMOTE SENSinG in COAL GEOLOGY A study on detection of coal spontanous burning by remote sensing in the coal fields in the north of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in CO_2 Sequestration Field Experience and Laboratory Studies
3
作者 Lijiang Duan,Shuheng Tang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3-153,共1页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CO<sub>2</sub>) in deep, unminable coalseam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becaus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in the atmosphere,but also enhance coalbed methane r...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CO<sub>2</sub>) in deep, unminable coalseam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becaus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in the atmosphere,but also enhance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CO<sub>2</sub>-ECBM).Lots of resear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is topic in recent years.However,few of them were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SEQUESTRATION ECBM field EXPERIENCE LABORATORY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地理电影学知识体系:概念、内容和方法
4
作者 陈吉德 姚汝勇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3,I0005,共9页
地理电影学以电影学为本位,以地理学为客位,以影地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学科分类上归属于艺术学。地理电影学的研究内容大体可分为“地理中的电影”和“电影中的地理”两个方面,重点是探讨电影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地理电... 地理电影学以电影学为本位,以地理学为客位,以影地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学科分类上归属于艺术学。地理电影学的研究内容大体可分为“地理中的电影”和“电影中的地理”两个方面,重点是探讨电影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地理电影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地理空间研究法、地理景观研究法、现地研究法等。作为电影学和地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地理电影学可以为构建电影学自主知识体系开辟新的路径,为电影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电影学 影地关系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的思想文化对哲学的影响
5
作者 王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研究。相比之下,人们较少思考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是不是使用了中国哲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并受其影响。无论是在术语的形成还是观念的导向上,中国的思想文化对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哲学研究涵盖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众多哲学领域,其发展需要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和共同进步。正确地认识中国思想文化对我国哲学研究发展的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哲学的实质,更好地发展我国哲学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的哲学 中西方哲学比较 中国思想文化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层水平井压裂动态应力场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6
作者 赵海峰 王成旺 +1 位作者 席悦 王超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23,共14页
中国深层煤层气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并逐步迈入规模性勘探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突破为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随着开发的深入,传统三维静态模型在预测强非均质性储层在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工况下的渗流-应力耦合动态地应力演化方... 中国深层煤层气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并逐步迈入规模性勘探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突破为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随着开发的深入,传统三维静态模型在预测强非均质性储层在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工况下的渗流-应力耦合动态地应力演化方面显示出局限性。对此,该研究以大宁—吉县区块的深部煤为例,围绕储层压裂动态应力场展开深入探究。研究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煤层气储层压裂缝网模型,对水平井平台压裂过程进行模拟,综合考虑了地质条件和工程因素,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以时间为尺度,针对水平井台S开展大规模压裂动态应力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轮压裂诱导应力的叠加作用,现今地应力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准确量化这种影响,引入了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这一关键指标,即两向水平应力的比值。当该参数接近1时,表明压裂改造效果最佳。模拟结果显示:压后区域内的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的范围由1.15~1.25逐渐减小至1.05~1.15,井周大部分区域的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小于1.10,这表明水平井大规模压裂改造效果良好。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深层煤层大规模压裂开发提供了更合理的模拟方法,还为优化压裂设计、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压裂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场变化,从而指导实际生产中的压裂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大规模压裂 动态地应力 水平井 应力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试剂对于大直径泥水盾构泥水分离处理的影响与应用
7
作者 张箭 任国平 +3 位作者 尹义豪 钟小春 张春雷 梁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针对广东湛江湾海底隧道施工中出现的盾构废弃泥浆脱水速率慢、泥渣含水率高与废浆排放污染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H型脱水试剂。通过絮凝脱水试验、微观机理试验以及现场生产试验,揭示了泥浆泥水分离体积比/上清液浊度/粒径分布和Zeta... 针对广东湛江湾海底隧道施工中出现的盾构废弃泥浆脱水速率慢、泥渣含水率高与废浆排放污染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H型脱水试剂。通过絮凝脱水试验、微观机理试验以及现场生产试验,揭示了泥浆泥水分离体积比/上清液浊度/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等变化规律,综合评价H型试剂与3种聚丙烯酰胺(PAM)在泥浆脱水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H型试剂与泥浆作用的最优添加量为0.5%;与PAM相比,H型试剂前期沉降速度较慢,但脱水后的泥渣含水率降低了约18.1%,且上清液非常清澈,7.8的pH值符合直接外排条件;H型试剂兼具了较好的桥网作用与电中和作用,使粒径<10μm的细粒更容易聚集成50μm以上的大颗粒,加快了泥浆的絮凝速度。H型试剂营造了渗水性更强的Ca排水通道,降低泥浆的黏滞性,提高泥浆压滤脱水的效率;与原脱水试剂相比,现场使用0.1%的H型试剂,可提高30.5%的脱水泥样含固率,降低20%的工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水分离 絮凝脱水 机理研究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灾链演化全过程的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评估
8
作者 甘彬霖 张冬梅 +2 位作者 高俊华 朱美恒 黄忠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6-1025,共10页
结合适应性循环理论和结构灾链全过程演化特征,分析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的内涵。提出了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指标及其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结构性能、修复费用和影响时间等多因素的韧性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信心指数法建立综合... 结合适应性循环理论和结构灾链全过程演化特征,分析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的内涵。提出了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指标及其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结构性能、修复费用和影响时间等多因素的韧性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信心指数法建立综合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提出考虑结构灾链演化全过程的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韧性评价 适应性循环理论 灾链全过程 指标体系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状岩隧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与数值模拟
9
作者 魏晓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以铜川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水平层状岩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层状泥岩和砂岩在受力过程中的破坏临界厚度分别为1.65、1.36 m。针对不同岩体特性和地质条件,提出了支护参数优化方法... 以铜川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水平层状岩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层状泥岩和砂岩在受力过程中的破坏临界厚度分别为1.65、1.36 m。针对不同岩体特性和地质条件,提出了支护参数优化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优化了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建立了考虑岩体力学行为的数值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通过对现场25个Ⅲ级、Ⅳ级围岩断面变形数据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平层状岩隧道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可指导类似工程施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水平层状岩 参数研究 数值模拟 支护结构 破坏临界厚度 现场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兰翠芹 贾荣林 王小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1,I0001,I0002,共7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学科交叉融合提出新要求,交叉学科发展已成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强调“问题解决理论”在交叉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系统阐述“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学科交叉融合提出新要求,交叉学科发展已成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强调“问题解决理论”在交叉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系统阐述“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路径、战略模型、学科体系和基础保障等,提出协同推动有组织科研,实现有组织育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交叉学科 设计学 服装学 设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热态流场与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治武 李民强 +3 位作者 李俊林 肖静涛 詹义民 龙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5,共12页
为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高推重比需求,提出一种支板与混合器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比分析进口马赫数Ma (0.3~0.45),涵道比B (0.25~0.37)和不同飞行高度H(0~20 km)对加力燃烧室热态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研... 为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高推重比需求,提出一种支板与混合器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比分析进口马赫数Ma (0.3~0.45),涵道比B (0.25~0.37)和不同飞行高度H(0~20 km)对加力燃烧室热态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进口马赫数增大,壁式稳定器回流区及下游区域的燃气温度受到影响,区域内燃气温度逐渐升高,沿程径向温度不均匀性逐渐减小,总压损失增大,燃烧效率逐渐下降,但出口燃烧效率仍基本高于0.90;进口涵道比B增大,壁式稳定器下游及中心锥轴线位置的燃气温度开始下降,沿程燃气总压损失增大,燃烧效率随之升高,B从0.25增大至0.28时,燃烧效率提升较大,继续增大涵道比,燃烧效率提升较少;随着飞行高度升高,整体燃烧效率逐渐下降,在0 km和11 km飞行高度之间燃烧效率下降较少,而在20 km飞行高度时燃烧效率下降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 热态流场 总压损失 燃烧效率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拱顶渗漏稳态渗流场的解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俊 李东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846,共9页
针对隧道运营中发生拱顶渗漏且无泥沙涌入的稳态渗流情况,结合保角变换法和分离变量法推导出隧道拱顶渗漏稳态渗流场的显式解析解.应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从渗流场分布、衬砌水压力两方面验证所得解的正确性,通过与现有解析... 针对隧道运营中发生拱顶渗漏且无泥沙涌入的稳态渗流情况,结合保角变换法和分离变量法推导出隧道拱顶渗漏稳态渗流场的显式解析解.应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从渗流场分布、衬砌水压力两方面验证所得解的正确性,通过与现有解析解、数值解、试验结果的渗流量对比来验证所得解的准确性.进行参数分析,探究隧道埋深、渗漏宽度对衬砌水压力和渗流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衬砌水压力在以渗漏位置为中心±60°范围内明显降低;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衬砌最大水压力减小,渗流量先减小后增大,且渗流量最小值对应的隧道埋深随着地表水头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渗漏宽度的增大,衬砌最大水压力减小,渗流量增大,当渗漏宽度大于0.05 m时,渗漏宽度变化对水压力和渗流量的影响较小;在渗漏宽度较小时进行渗漏控制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拱顶 渗漏水 保角变换 分离变量法 渗流场解析研究 水压 渗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3.0T与5.0T MR胆胰管造影图像质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亮 李章柱 +4 位作者 商明艳 李宗昌 唐博文 于丹 甘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0-693,共4页
目的比较3.0T与5.0T MR胆胰管造影(MRCP)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纳入18例胆管扩张患者(胆管扩张组)和7名健康志愿者(健康组),采用3.0T和5.0T MR仪行MRCP,比较二者显示胆管树细节能力、信噪比(SNR)及图像伪影。结果胆管扩张组中,5.0T MRCP... 目的比较3.0T与5.0T MR胆胰管造影(MRCP)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纳入18例胆管扩张患者(胆管扩张组)和7名健康志愿者(健康组),采用3.0T和5.0T MR仪行MRCP,比较二者显示胆管树细节能力、信噪比(SNR)及图像伪影。结果胆管扩张组中,5.0T MRCP所示胆管树分支数目、分支总长度及最大分支长度均大于3.0T MRCP(P均<0.05);健康组中,5.0T MRCP所示胆管树分支数目及分支总长度均大于3.0T MRCP(P均<0.05)。2组5.0T MRCP的SNR均大于3.0T MRC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0T与5.0T MRCP图像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5.0T MRCP所示胆管树解剖细节较3.0T MRCP更佳,而其SNR及图像伪影与后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场强 胆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综合性医院安宁缓和医疗工作模式——基于北京协和医院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梓丹 宁晓红 岳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19,共9页
目的描述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工作模式,为其他综合性医院开展安宁缓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以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为田野点,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深入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收集资料,运用主题分析法提炼主题,分析结... 目的描述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工作模式,为其他综合性医院开展安宁缓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以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为田野点,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深入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收集资料,运用主题分析法提炼主题,分析结果。结果共得到9个主题,总结出“榕树模式”。结论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模式适合综合性医院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缓和医疗 田野研究 质性研究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中西医融通、创造性转化——再谈中医药学研究的复杂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广威 程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64,共5页
现代医学受经典科学范式的影响,在研究中常倾向于简化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也就难以避免对某些潜在规律性内容的忽略。近些年日益深入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使学界关注到既往研究范式下被忽视的内容,渐渐深化着现代医学对生命与疾病的认识。... 现代医学受经典科学范式的影响,在研究中常倾向于简化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也就难以避免对某些潜在规律性内容的忽略。近些年日益深入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使学界关注到既往研究范式下被忽视的内容,渐渐深化着现代医学对生命与疾病的认识。中医药学实践优位的知识构建模式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条件制约性更具包容性,因此,其长期积累的临床效验背后还有丰富的内容尚待现代医学揭示。正在发生的经典科学范式向复杂性科学范式的转向为中医药学研究提供了更为适合的条件,在中西医学从互补走向融通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现代医学也可能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 复杂性研究 哲学传统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以“中国”作为方法论:基于人民研究路径的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艳玲 张雨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学术己任,系统反思“中国”作为方法论的意义与操作路径尤为必要。以中国作为方法论,不只是将中国作为研究的背景或研究的对象,更是作为提出命题、建构理论、选择方法、确定路径的前提和...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学术己任,系统反思“中国”作为方法论的意义与操作路径尤为必要。以中国作为方法论,不只是将中国作为研究的背景或研究的对象,更是作为提出命题、建构理论、选择方法、确定路径的前提和关键。以人民研究为例,可以呈现以中国作为方法论的具体操作路径,即,从探寻具有中国基因的鲜活概念开始,到“在田野”研究方法的具体使用,再到“从田野见制度”的理论结构化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方法论 人民研究 田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实践现状及障碍因素的田野研究
17
作者 李阳 王颖雯 +9 位作者 顾莺 陈伟明 胡静 马健 金芸 杨玉霞 沈伟杰 王文超 胡沈洁 缑兆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3,共7页
背景少有对指南推荐意见依从性和实施障碍因素的研究。目的了解急诊科和PICU医护人员对《住院患儿实施院内转运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简称指南)的依从性及其障碍因素。设计田野研究。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急诊、PICU、普... 背景少有对指南推荐意见依从性和实施障碍因素的研究。目的了解急诊科和PICU医护人员对《住院患儿实施院内转运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简称指南)的依从性及其障碍因素。设计田野研究。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急诊、PICU、普通病房3个部门为田野地,通过参与医护人员对危重患儿院内转运的实践,以田野笔记的方式描述我院急诊科或PICU执业的医护人员向普通病房单向转运的现况,分析指南推荐意见实施面临的障碍因素。基于指南第1~5条推荐意见,参考指南PICU至目标科室流程,转化为3个环节(转运前、转运中和到达转入科室)10项具体指标,通过描述性观察和访谈、焦点观察和选择性观察采集指标素材,采用题纲式分析法,从田野笔记逐篇提取基线数据,并分析具体指标的依从性和实施的障碍因素。主要结局指标依从指南第1~5条推荐意见的障碍因素。结果2024年1月1日至3月21日在我院对25名医护人员(急诊科7名护士,PICU 7名医生和11名护士)实施的49例次危重患儿院内转运进行了观察,从急诊科转运至PICU 10例次,从PICU转运至内科和外科病区分别为18和21例次。参与院内转运的25名医护人员,年龄(31.3±5.0)岁,49例次转运中,患儿年龄(70.0±48.6)月,平均转运时长(16.1±6.0)min,平均床旁交接时间(6.8±3.5)min。床旁交接中断11例次,在转运过程中记录到2起不良事件,分别为忘记携带鼻饲奶和患儿在转运途中发生呕吐。转运前、转运中和到达转入科室3个环节共涉及10个指标,基本符合指南推荐意见的为转运决策、安置患儿和提问3个指标;不完全符合指南推荐意见的为病情监测、电话沟通、转运规划3个指标;不符合指南推荐意见的为转运人员配备、设备和药品配备、评估与记录和病情交接4个指标;建议接纳患儿准备指标为指南推荐意见。指南实施面临的潜在障碍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变革实践积极性不高、转运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推荐意见与临床情境差距大、指南部分证据依从性不佳、指南推荐意见创新因素不足。结论指南推荐意见在危重患儿院内转运中依从性不佳,障碍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对院内转运安全性认知不足,指南推荐意见与院内转运临床情境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院内转运 田野研究 障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部分台站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震前异常特征分析
18
作者 廖晓峰 王玮铭 +2 位作者 杨星 何畅 李雪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72,共8页
使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四川江油台、盐源台和成都台地电场数据进行计算,对方位角变化进行异常特征分析和震例研究,发现:(1)江油台自2019年4月6日开始,3个测向出现显著异常变化,其中2个测向的优势方位角变化范围(Δα)逐渐缩小,1... 使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四川江油台、盐源台和成都台地电场数据进行计算,对方位角变化进行异常特征分析和震例研究,发现:(1)江油台自2019年4月6日开始,3个测向出现显著异常变化,其中2个测向的优势方位角变化范围(Δα)逐渐缩小,1个测向的Δα范围增大;(2)盐源台自2021年8月1日开始,5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缩小;(3)成都台自2021年3月1日开始,5个测向的Δα范围出现了明显变化,其中,4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缩小,1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增大;(4)震例研究显示,台站优势方位角异常对台站周围250 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个台站均呈现出优势方位角Δα范围变小的异常特征,且地震发生在异常出现后约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在研究区可能呈现出中长期的指示能力;(5)3个台站在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反映了场地附近岩体裂隙的变化,即随着区域构造应力增大,台站附近岩体裂隙发育并呈现出有序排列的结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优势方位角 异常特征 震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声屏障动力特性试验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兴 张毅超 +4 位作者 陈迎庆 邢星 伍向阳 李耀增 刘兰华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研究目的:为更好地指导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估,通过开展声屏障结构动力响应现场试验,分析动力作用的传递方式,识别钢立柱与单元板等主要构件的动力行为,揭示声屏障动力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构建声屏障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讨论板... 研究目的:为更好地指导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估,通过开展声屏障结构动力响应现场试验,分析动力作用的传递方式,识别钢立柱与单元板等主要构件的动力行为,揭示声屏障动力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构建声屏障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讨论板-柱连接刚度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声屏障结构频响特性,提出声屏障动力性能提升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1)列车气动荷载作用下,立柱和单元板分别以弯曲振动和刚体运动为主,结构呈现非线性振动特征;(2)提出的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动力分析模型揭示了非线性振动作用机理,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3)板-柱连接刚度是表征单元板约束状态和影响结构动力响应的关键参数,建议增加板-柱连接刚度相关控制要求;(4)声屏障结构动力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声屏障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力特性 试验与理论研究 声屏障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能力演化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天柱 马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4-54,共11页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动态能力演化视角出发,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构建四阶段机理模型,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与生态化创新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过程,由前序、转换、跃迁和扩散4个能力演化阶...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动态能力演化视角出发,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构建四阶段机理模型,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与生态化创新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过程,由前序、转换、跃迁和扩散4个能力演化阶段构成。其中,前序阶段的重点是感知能力和捕捉能力,转换阶段的重点是感知能力、捕捉能力和重构能力,跃迁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内重构能力,扩散阶段的重点是跨组织层面生态化重构能力。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通过接力创新完成“应用—研发”逆向突破、采用不同技术路线构建“技术—产品”体系、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培育平台化创新生态系统4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能力 关键核心技术 演化机理 突破机制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