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under triaxial extension with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1
作者 MA Chun-de TAN Guan-shuang +2 位作者 YANG Wen-yuan KANG Zi-hao ZHANG Gui-y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6期2195-2207,共13页
After excavation,som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is in a state of triaxial extension,exhibiting tensile or shear fracture modes.To study the energy mechanism of tensile fracture turning to shear fracture,a series of... After excavation,som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is in a state of triaxial extension,exhibiting tensile or shear fracture modes.To study the energy mechanism of tensile fracture turning to shear fracture,a series of triaxial exten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sandstone under confining pressures of 10,30,50 and 70 MPa.Elastic energy and dissipated energy were separated by single unloading,the input energy u_(t),elastic energy u_(e),and dissipated energy u_(d)at different unloading stress level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integrating stress−strain curv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ensile cracks dominate fracture under lower confining pressure(10 MPa),and shear crack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fracture as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30,50 and 70 MPa).Based on the phenomenon that u_(e)and u_(d)increase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u_(t),a possible energy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fracture mode transition under triaxial extension was proposed.In addition,it was found that peak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is more sensitive to confining pressure compared to elastic energy conversion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axial extension energy distribution fracture mode energy dissipation energy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scale impact resistance of flexible microporous metal rubber:Dynamic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dynamic friction locking effect
2
作者 Qiang Song Liangliang Shen +3 位作者 Linwei Shi Ling Pan Ang Wang Zhiying R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9期97-111,共15页
Flexible microporous metal rubber(FMP-MR)is widely used in national defense applications,yet its mechanical behavior under high-speed impact conditions remains insufficiently explored.In this study,dynamic and static ... Flexible microporous metal rubber(FMP-MR)is widely used in national defense applications,yet its mechanical behavior under high-speed impact conditions remains insufficiently explored.In this study,dynamic and static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metal-wrapped microporous materials under impact loading that spanned 10~6 orders of magnitude.By combining a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model with a spatial contact point search algorithm,the spatio–temporal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lex network structure in FMP-MR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Furthermore,the mapping mechanism from turn topology and mesoscopic friction behavior to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comprehensively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quasi-static loading,FMP-MR under high-speed impact exhibited higher energy absorption efficiency due to high-strain-rate inertia effect.Therefore,the peak stress increased by 141%,and the maximum energy dissipation increased by 300%.Consequently,the theory of dynamic friction locking effect was innovatively proposed.The theory explains that the close synergistic effect of sliding friction and plastic dissipation promoted by the stable interturn-locked embedded structure is the essential reason for the excellent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MP-MR under dynamic loading conditions.Briefly,based on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FMP-MR under impact loads,this study provides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FMP-MR and optimizing its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microporous metal rubber Strain rate effect Energy dissipation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dissipative filtering for continuous-time polytopic uncertain neutral systems 被引量:1
3
作者 Duan Guangren Lv Lingling Wu Aigu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3期598-606,共9页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robust dissipative filtering for continuous-time polytopic uncertain neutral system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obtain a stable and proper linear filter such that the filteri...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robust dissipative filtering for continuous-time polytopic uncertain neutral system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obtain a stable and proper linear filter such that the filtering error system is strictly dissipative. A new criterion for the dissipativity of neutral systems is first provided in terms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 Then, an LMI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a robust filter is established and a design procedure is proposed for this type of systems.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One illustrates the less conserva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riterion; the other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filtering design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ipATIVITY FILTERING neutral systems polytopic uncertainties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Impulse Dissipative Control of Singular Systems with Uncertainties 被引量:4
4
作者 YANG Li ZHANG Qing-Ling +1 位作者 LIU Guo-Yi LIU Pei-Yo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4-556,共3页
把方法基于线性矩阵不平等( LMI ),这份报纸讨论推动为有在对的描述下面的无常的单个系统的一个班的消散的问题州空间,并且获得柔韧的推动为有由解决线性矩阵不平等的许可的无常的单个系统的消散的州的反馈控制器和产量反馈控制器。... 把方法基于线性矩阵不平等( LMI ),这份报纸讨论推动为有在对的描述下面的无常的单个系统的一个班的消散的问题州空间,并且获得柔韧的推动为有由解决线性矩阵不平等的许可的无常的单个系统的消散的州的反馈控制器和产量反馈控制器。最后,我们由一个数字例子证明我们的结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系统 单参数系统 鲁棒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耗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dissipative control for time-delay stochastic jump systems
5
作者 Lijuan Xu Tianping Zhang Yang Y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314-321,共8页
A robust dissipative control problem for a class of It-type stochastic systems is discussed with Markovian jumping parameters and time-varying delay. A memoryless state feedback dissipative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bas... A robust dissipative control problem for a class of It-type stochastic systems is discussed with Markovian jumping parameters and time-varying delay. A memoryless state feedback dissipative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based on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approach such that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robustly stochastically stable and weakly delay-dependent (RSSWDD) and strictly (Q, S, R)-dissipative.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on the existence of state feedback dissipative controller is presented by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And the desired controller can be concluded as solving a set of LMI.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is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type stochastic system time-varying delay Markovprocess dissipative control robustly stochastically stable andweakly delay-dependent (RSSWDD)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dilatancy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marble 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A sight from energy dissipation
6
作者 LIU Xiao-hui HAO Qi-jun +2 位作者 ZHENG Yu ZHANG Zhao-peng XUE 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070-2086,共17页
Dilatancy is a fundamental volumetric growth behavior observed during loading and serves as a key index to comprehending the intricate nonlinear behavior and constitutive equation structure of rock.This study focuses ... Dilatancy is a fundamental volumetric growth behavior observed during loading and serves as a key index to comprehending the intricate nonlinear behavior and constitutive equation structure of rock.This study focuses on Jinping marble obtained from the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 in China at a depth of 2400 m.Various uniaxial and triaxial tests at different strain rates,along with constant confining pressure tests and reduced confining pressure tests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dilata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ble under four stress paths.Subsequently,a new empirical dilatancy coefficient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brittl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rbl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more obvious with the strain rate increasing,and plastic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rbl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are gradually strengthened.Furthermore,compared to the constant confining pressure,the volume expansion is relatively lower under unloading condition.The energy dissipation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process of dilatancy,with a rapid increase of dissipated energy coinciding with the beginning of dilatancy.A new empirical dilatancy coefficient i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trend of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curve,of which change tren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dilatancy response in marble 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The existing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dilatancy models are analyzed,which shows that the empirical dilatancy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energy background is more univ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arble stress paths DILATANCY energy dissipation empirical dilatancy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与涨落:社区治理韧性何以演进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桂生 秦梓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社区作为“中国之治”的基础性治理单元,其韧性治理目标与“韧性城市建设”战略图景一致。按照耗散结构理论,社区韧性治理是一个关乎社区耗散结构何以生成的自适应性循环过程。由此,以结构、功能与涨落三要素为社区韧性系统的主要控制参... 社区作为“中国之治”的基础性治理单元,其韧性治理目标与“韧性城市建设”战略图景一致。按照耗散结构理论,社区韧性治理是一个关乎社区耗散结构何以生成的自适应性循环过程。由此,以结构、功能与涨落三要素为社区韧性系统的主要控制参量,在正反馈、自我强化与放大效应等非线性机制的作用下来考察城市社区这一“耗散结构”是可行的。在其运行逻辑上,社区空时结构与韧性功能的动态交互、韧性功能与社区涨落的治理调适以及社区空时结构与涨落的持续放大效应,共同推进社区治理韧性发展。在路径设计上,以有序“熵流”优化社区空时结构、有效“识别-响应-放大”社区涨落变动的非线性机制以及动态调适社区系统功能等韧性演进,应纳入耗散结构理论范式下韧性社区建设的政策工具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 韧性治理 社区治理 功能 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下含内部裂隙类岩体力学响应与能量耗散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力帅 杨一鸣 +3 位作者 赵阳 李皓哲 吴琦 彭晓涵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50,共14页
深部巷道围岩中煤、泥岩、砂岩等常见岩石强度较低、裂隙发育,在深部复杂力学环境下易发生动力灾害,研究内部裂隙特征对岩体的动力学响应及能量耗散规律对明晰动力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内部裂隙倾角、裂隙分布对类岩体动态力... 深部巷道围岩中煤、泥岩、砂岩等常见岩石强度较低、裂隙发育,在深部复杂力学环境下易发生动力灾害,研究内部裂隙特征对岩体的动力学响应及能量耗散规律对明晰动力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内部裂隙倾角、裂隙分布对类岩体动态力学响应与能量耗散规律的影响,通过砂型3D打印制备含内部裂隙的类岩体试样,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试样进行动态压缩试验,使用高速摄像机观察裂纹发育情况,并结合能量耗散原理和分形理论分析其动力破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内部裂隙倾角角度增加,类岩体试样动态峰值应力和动态弹性模量先减小后增大,均在30°时最低;随着裂隙数量的增多,垂直分布裂隙对试样的动态峰值应力影响大于水平分布裂隙;试样破坏的能量耗散随裂隙倾角角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裂隙倾角较小时,松散充填物的存在会加剧应力波衰减,使能量耗散增加,随裂隙倾角增加,充填物对试样的能量耗散影响逐渐减小;相同裂隙倾角下,随裂隙数量的增加,垂直分布裂隙试样能量耗散小于水平分布裂隙,与试样动态峰值应力呈正相关;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试样的分形维数先增加后减小,30°裂隙倾角时试样的破碎程度最大,试样的分形维数最大;裂隙数量的增多使试样破碎块度逐渐均匀,试样的分形维数呈现增大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内部裂隙对岩体动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的影响规律,为采用砂型3D打印技术开展复杂内部裂隙岩体动力学试验提供了重要基础,对进一步了解实际工程中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破裂失稳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荷载 砂型3D打印 内部裂隙 动态力学特性 能量耗散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压和冲击速度下锚注加固单裂隙红砂岩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大方 陈舒凯 +2 位作者 李佳赛 冯文林 高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80-2190,共11页
随着地下工程领域的持续拓展与深化,以冲击地压为典型代表的动力灾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工程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鉴于巷道周边岩体在开采活动前即已承受复杂的三向应力状态,深入探索并揭示其三维动态力学行为特性,对于有效预防与减... 随着地下工程领域的持续拓展与深化,以冲击地压为典型代表的动力灾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工程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鉴于巷道周边岩体在开采活动前即已承受复杂的三向应力状态,深入探索并揭示其三维动态力学行为特性,对于有效预防与减轻冲击灾害具有很大价值。锚注联合支护是地下工程裂隙围岩动力灾害防控的常用支护方式,但锚注支护设计多以经验为主,亟须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锚注加固裂隙岩体抗冲特性,为破裂围岩冲击地压巷道锚注加固抗冲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HPB冲击试验系统,考虑应力和应变率的影响,对锚注加固单裂隙红砂岩试样进行不同围压和冲击速度加载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详细讨论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动强度表现、动变形行为、耗能特性以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围压和冲击速度加载条件下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和塑性流动,随着围压和冲击速度的增大,试样动峰值强度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动峰值应变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动割线模量则与之相反;通过三维曲面拟合描述耗散率随围压以及冲击速度的变化特征,得到近似满足带常数项的三维曲面预测模型,为预测和控制岩体的能量耗散过程提供有力的数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冲击荷载 动态力学特性 锚注加固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摩擦自复位耗能支撑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丽华 刘通 +2 位作者 董尧荣 罗金武 李子杰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可恢复功能结构为背景,提出一种加工简单、装配便捷的变摩擦自复位耗能支撑。文章介绍该支撑的构造形式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其恢复力理论预测模型。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测试该自复位耗能支撑的受力性能,分析... 以可恢复功能结构为背景,提出一种加工简单、装配便捷的变摩擦自复位耗能支撑。文章介绍该支撑的构造形式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其恢复力理论预测模型。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测试该自复位耗能支撑的受力性能,分析其滞回曲线、特征荷载和刚度、耗能能力。结果表明,装配弹簧和楔形块组的自复位耗能支撑荷载-位移曲线呈典型的“旗帜形”特征,滞回曲线的特征由弹簧预压长度、弹簧刚度和楔形块组数量等参数决定;支撑试件经历多次循环荷载作用后基本没有残余变形,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性能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其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复位能力均可通过调节弹簧与楔形块组的相关参数而改变;所提出的自复位支撑恢复力理论预测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支撑 摩擦耗能 滞回性能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循环荷载下橡胶混凝土阻尼耗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玲 陈智超 +1 位作者 彭芯钰 周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3,共12页
橡胶混凝土是以橡胶颗粒为附加集料形成的混凝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强化效果使其在土木工程中日益推广应用.为了研究橡胶混凝土作为桩承式低路堤体系中桩帽的可行性,制备了不同橡胶颗粒粒径和体积掺量的橡胶混凝土试件,开展了系列静力... 橡胶混凝土是以橡胶颗粒为附加集料形成的混凝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强化效果使其在土木工程中日益推广应用.为了研究橡胶混凝土作为桩承式低路堤体系中桩帽的可行性,制备了不同橡胶颗粒粒径和体积掺量的橡胶混凝土试件,开展了系列静力抗压试验和循环荷载下滞回特性试验,获得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滞回耗能、阻尼损耗因子、动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及其随橡胶颗粒粒径、体积掺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橡胶颗粒体积掺量的增加,橡胶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动弹性模量逐渐呈指数形式降低至某一临界值,该临界值大小与橡胶颗粒粒径大小有关,粒径越小,强度越小,动弹性模量越小;而滞回耗能、损耗因子随橡胶颗粒掺量呈现二次函数变化趋势,先增长后略微下降,且在橡胶颗粒掺量8%~10%左右达到峰值,相较于加载幅值水平,颗粒粒径对能耗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滞回试验 滞回耗能 损耗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板间距对旋梯式消能装置消能效率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雪兰 李永业 +2 位作者 马国力 成宇婷 吴志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29,136,共7页
有压管道输水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供水方式之一,而管道内过剩的水头通常会对管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旋梯式消能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压力管道内的消能装置,其能够有效消减输水过程中的过剩水头。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有压管道输水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供水方式之一,而管道内过剩的水头通常会对管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旋梯式消能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压力管道内的消能装置,其能够有效消减输水过程中的过剩水头。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不同梯板间距条件下的速度、压力、流线分布等流场特性及消能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装置中的十字板结构和梯板对水流的扰动使其产生强烈湍动、混掺和内部剪切作用,并在其后产生明显的尾流,管道沿程总体压力降低表明消能效果显著,沿消能装置前、中、后,流场总体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梯板间距主要通过改变各梯板处的流速分布和消能装置总长影响各梯板处水流的湍动程度和流程总长度,从而影响消能效率。各间距条件下,局部水头损失引起的消能效率均随流量增大而增大,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消能效率随梯板间距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但均在梯板间距为8倍梯板厚度时呈现极大值。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梯板间距与消能效率的相关性,为该消能装置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管道 旋梯消能 板间距 消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内置预压碟簧U形钢板自复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董慧慧 苏灿 +2 位作者 韩强 杜修力 古智钧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5-1065,共11页
为了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功能可恢复性,针对纯耗能阻尼器具有较大残余变形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装配式内置预压碟簧U形钢板自复位耗能支撑(U-SCEB),该支撑由预压组合碟簧自复位系统和U形钢板阻尼器耗能系统并联组成。相较于现有的... 为了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功能可恢复性,针对纯耗能阻尼器具有较大残余变形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装配式内置预压碟簧U形钢板自复位耗能支撑(U-SCEB),该支撑由预压组合碟簧自复位系统和U形钢板阻尼器耗能系统并联组成。相较于现有的组合碟簧自复位耗能支撑,U-SCEB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且可实现现场完全装配,震后可方便更换损坏的U形板。阐述了U-SCEB的构造与工作机理,并建立了其恢复力模型。通过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组合碟簧的自复位能力和U形钢板的耗能能力,进一步对U-SCEB开展拟静力试验研究其滞回性能。建立了该支撑的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设计参数对U-SCEB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自复位耗能支撑的构造简单且自复位机理清晰,可实现现场装配,各部件均可更换,恢复力模型呈双旗帜特征;在循环往复拉压荷载作用下,支撑的破坏主要表现为U形钢板的平直段与弯曲段连接处出现塑性破坏,滞回曲线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为了实现支撑优良的自复位能力,组合碟簧的预压力需大于或等于U形钢板的最大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耗能支撑 组合碟簧 U形钢板 滞回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板约束对装配式耗能剪力墙受力性能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皓 杨思伟 +1 位作者 李宏男 郭鑫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4,共12页
为研究楼板对竖向拼缝干式耗能连接的装配式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三种不同的装配式耗能剪力墙有限元模型,一片未设置楼板的装配式耗能剪力墙试件(PC-0)、两片设置不同形式现浇楼板的装配式剪力墙试件(PC-1、PC-2),其中PC-2试件... 为研究楼板对竖向拼缝干式耗能连接的装配式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三种不同的装配式耗能剪力墙有限元模型,一片未设置楼板的装配式耗能剪力墙试件(PC-0)、两片设置不同形式现浇楼板的装配式剪力墙试件(PC-1、PC-2),其中PC-2试件采用了减小楼板约束的简易构造措施。对上述三个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数值模拟分析,初步研究了楼板约束对装配式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采取简易构造措施来减小楼板约束的影响,以提升装配式剪力墙的耗能能力。研究表明:考虑楼板约束后,装配式耗能剪力墙的刚度和承载力有小幅提升,楼板约束会限制阻尼器连接件耗能效率,使部分阻尼器连接件的耗能发挥不充分,导致耗能能力及延性降低;通过构造措施减小了楼板约束的影响进行后,阻尼器连接件的耗能效率提高,导致墙体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明显提升,而承载力和刚度则略有降低。楼板约束对装配式耗能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该类墙体的抗震设计与分析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 干式耗能连接 受力性能 楼板约束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装配式耗能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
15
作者 张皓 葛仕雯 +1 位作者 李宏男 李安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8,共9页
研究L形装配式耗能剪力墙的受力性能,为该类墙体的抗震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基于分层壳单元建立了3组共计6片L形墙体试件模型,每组墙体的翼缘宽度分别为800 mm、1000 mm和1200 mm,其中每组包括一个现浇试件和一个装配式耗能墙体试... 研究L形装配式耗能剪力墙的受力性能,为该类墙体的抗震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基于分层壳单元建立了3组共计6片L形墙体试件模型,每组墙体的翼缘宽度分别为800 mm、1000 mm和1200 mm,其中每组包括一个现浇试件和一个装配式耗能墙体试件。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竖缝节点采用干式耗能连接的L形装配式耗能剪力墙的受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了翼缘宽度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与LPC-1相比,LPC-2和LPC-3的极限荷载分别提高0.74%和7.75%,初始刚度分别提高1.45%和2.47%,延性系数分别降低0.79%和2.99%。装配式耗能墙体的受力性能与现浇墙体基本一致,承载力和刚度略有降低,耗能及变形能力略有提高。随着翼缘宽度的增大,装配式耗能墙体的承载力及变形能力呈增大趋势;初始刚度呈减小趋势,且刚度退化加剧;耗能能力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耗能剪力墙 翼缘宽度 受力性能 干式耗能连接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看消能减震研究与应用进展
16
作者 周云 商城豪 +1 位作者 方东健 汤方婧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1,共14页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大会汇聚了过去四年各国学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概述大会情况与主题,从消能减震装置开发与研究、消能减震体系构建与创新、消能减震结构分析与设计和...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大会汇聚了过去四年各国学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概述大会情况与主题,从消能减震装置开发与研究、消能减震体系构建与创新、消能减震结构分析与设计和消能减震工程应用与实践四个层面,梳理消能减震技术的近期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趋势,给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技术 消能装置 消能体系 设计方法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受力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伍凯 杨毅恒 +3 位作者 诸睿哲 张雁杰 梁庆庆 王世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困难,充分发挥各部分材料的性能优势,将钢筋笼离散化为随机分布的钢纤维,并将钢纤维混凝土集中应用于受压区,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对18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ρ_(sf))、剪跨比(λ)、型钢受压翼缘... 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困难,充分发挥各部分材料的性能优势,将钢筋笼离散化为随机分布的钢纤维,并将钢纤维混凝土集中应用于受压区,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局部组合梁。对18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ρ_(sf))、剪跨比(λ)、型钢受压翼缘上下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_(ss)、C_(sv))和型钢规格(I_(s))的组合梁试件进行四点弯试验。分析试验参数对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以及破坏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ρ_(sf)对小剪跨比试件(λ为1.5或1.7)的界面黏结性能具有积极改善作用,试件破坏模式由界面破坏转为弯扭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须随I_(s)同步增大,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对型钢提供足够的“握裹效应”,避免或削弱弯扭变形的不利影响。通过高斯分布拟合,得到试件整体性能开始出现严重退化时的挠度退化系数,进而对构件整体性能开始出现严重退化时的挠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 破坏模式 荷载-挠度曲线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热流道对转子泵密封性能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18
作者 黄志强 刘伯韬 +2 位作者 王美玲 王俊杰 米艳梅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试验研究散热流道对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工况下,密封滑环偏磨程度大,翻边现象严重,O形圈永久压缩程度大,导致材料老化,表层脱落现象严重;转速越快,组合密封温度越高,增幅越大,最大增幅约为45%;流道散热结构温度降幅效果高达50%,可有效改善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高温工况,减小其应力集中,减少热作用对其影响,减缓其老化速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转子泵 组合密封 流道散热结构 流固热耦合 密封散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向扰动下裂隙砂岩的剪切力学性质与细观演化特征
19
作者 张洁 冯国瑞 +5 位作者 郭军 文晓泽 冯文明 张旭 张亮 DIAS Daniel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3,共16页
为探究裂隙岩体在扰动作用下的剪切力学行为和细观演化特征,开展了恒定作用下裂隙砂岩的直剪试验,采用PFC^(2D)建立了不同裂隙角度离散元模型,分析了法向恒定和扰动作用下试样的剪切强度和破坏特征;基于剪切过程中细观演化规律,揭示了... 为探究裂隙岩体在扰动作用下的剪切力学行为和细观演化特征,开展了恒定作用下裂隙砂岩的直剪试验,采用PFC^(2D)建立了不同裂隙角度离散元模型,分析了法向恒定和扰动作用下试样的剪切强度和破坏特征;基于剪切过程中细观演化规律,揭示了扰动作用下裂隙砂岩的裂纹扩展规律和能量耗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预制裂隙使岩石剪切强度显著降低,两种加载模式下不同裂隙角度的剪切强度降幅分别为9.79%~20.28%和11.12%~16.78%;随着裂隙角度增加,应力–应变曲线斜率降低,剪切强度和峰值位移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角度效应,剪切强度与裂隙角度成三次函数关系;法向扰动削弱了角度效应的影响,使岩石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减弱,破坏提前。②在剪切过程中,岩石内部力链呈现出与荷载方向一致的演化趋势,微裂纹主要从试样两端和预制裂隙两端萌生和发育;微裂纹倾角主要分布在20°~80°,破坏后剪切裂纹占比为78%~81%,扰动作用使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裂纹增多,起裂位移减小,剪切裂纹占比增大。③AE振铃计数的发展可分为平静期、缓增期、爆发期和稳定期,扰动作用下“平静期”较短,且在“缓增期”呈现出阶梯性增长趋势。④扰动作用下的剪切试验,试样失效点的总能量较低;直至试样破坏,大部分输入能都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储存在试样中,且在扰动作用下的弹性能显著低于恒定作用下的,降幅达到9.87%~13.94%;扰动使试样储能能力降低,耗散能增加,更容易产生裂纹从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法向扰动 剪切特性 细观演化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转化的海工混凝土损伤模型与调控方法
20
作者 蒋金洋 孙晓燕 +1 位作者 许文祥 王立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2-954,共13页
混凝土的损伤破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来表征,而能量耗散则是混凝土变形破坏的核心特性,它反映了混凝土内部微缺陷的不断发展、强度不断弱化并最终丧失的过程。针对海工混凝土热能集中释放引起的温度损伤问题,本文从能量角度探析混凝土等... 混凝土的损伤破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来表征,而能量耗散则是混凝土变形破坏的核心特性,它反映了混凝土内部微缺陷的不断发展、强度不断弱化并最终丧失的过程。针对海工混凝土热能集中释放引起的温度损伤问题,本文从能量角度探析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损伤破坏过程。首先提出各物相含量、形貌、导热性能与宏观导热系数的多尺度构效关系,其次推导大体积混凝土的热能、应变能与损伤状态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基于能量转化的混凝土损伤演化模型,最后分析混凝土能量变化的损伤状态。结果表明,所提出缓热-储热-导热协同作用的低温升调控策略通过优化能量输运路径与热流密度分布,有效抑制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损伤发展,为海工混凝土结构的温控防裂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混凝土 热能 应变能 损伤耗能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