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颜登鲁 李健 +1 位作者 高梁斌 张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342-2345,共4页
目的:制作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下椎间盘退变(IVDD)的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两组。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 目的:制作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下椎间盘退变(IVDD)的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两组。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组动物椎间盘(T12~L1、L1~2、L2~3)作为对照组(SH组)。各组分别于术后6周及12周分批处死。HE染色在偏差显微镜下进行椎间盘组织观察;透射电镜观察椎间盘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标本大体形态学变化IL组与ME组在6周及12周时椎间盘髓核组织外观基本一致,呈现退变性改变;SH组6周与12周时椎间盘髓核组织外观基本一致,椎间盘退变不明显。HE染色显微镜下椎间盘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IL组与ME组在6周与12周时髓核组织呈现退变性改变,SH组6周与12周时椎间盘退变不明显。透射电镜下椎间盘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IL组与ME组的变化基本相似,6周时椎间盘细胞呈现退变性改变,12周时加重。SH组椎间盘髓核细胞及纤维环细胞在6周与12周时均无明显退变。结论:IL-1β作用下IVDD动物模型与外力作用下IVDD相似,成功建立了IL-1β作用下的IVD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椎间盘 退变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 mapping动态定量监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谢光友 杨海涛 +3 位作者 吕富荣 刘昌杰 杨明放 王荣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提高T2 mapping技术动态定量监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从脊柱侧后方手术入路暴露腰椎间盘,18 G穿刺针抽吸12只L2~3、L3~4、L4~5髓核,各约5 mg,正常L1~2、L5~6和另6只L2~5间椎间盘分别为组内和组... 目的提高T2 mapping技术动态定量监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从脊柱侧后方手术入路暴露腰椎间盘,18 G穿刺针抽吸12只L2~3、L3~4、L4~5髓核,各约5 mg,正常L1~2、L5~6和另6只L2~5间椎间盘分别为组内和组间对照。术后第4、8、12周行MR矢状面T2WI和T2-mapping序列检查,取正中矢状面观察各椎间盘的信号,测量T2弛豫时间并与正常组比较。相应各时间点取2只L1~6间椎间盘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环形态、髓核细胞及基质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18 G穿刺针经脊柱旁路于横突根部可成功穿刺抽吸髓核。6只正常兔及12只实验兔组内对照椎间盘T2WI序列为均匀高信号,12只实验兔椎间盘随术后时间延长信号逐渐降低,第4周呈稍低信号,第8周明显降低,第12周完全呈低信号。正常对照组及术后第4、8、12周组T2弛豫时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38.82,P〈0.05),造模术后第8周T2弛豫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时间进展,HE和Masson染色示椎间盘细胞和胶原逐渐减少,纤维环和髓核分界不清;第8周髓核基质退变纤维化,几乎被纤维组织取代;第12周椎间盘纤维软骨化,局部形成软骨。结论 T2mapping技术可实时定量监测腰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疾病模型 动物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