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尺度直角坐标系台阵面波走时三维直接成像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华明 胡景 +5 位作者 邵广周 高级 李兴旺 黄宇奇 白超英 张海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8-911,共14页
面波频散成像对于研究不同尺度的地下介质横波速度结构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展的面波走时直接成像(Direct Surface wave travel-time Tomography,DSurfTomo)算法,由于其提高了频散数据的利用率以及考虑地下不均匀介质结构的横向相关性... 面波频散成像对于研究不同尺度的地下介质横波速度结构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展的面波走时直接成像(Direct Surface wave travel-time Tomography,DSurfTomo)算法,由于其提高了频散数据的利用率以及考虑地下不均匀介质结构的横向相关性,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不同尺度(数公里至上千公里)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构研究中.一般地,对于探测深度3 km范围内的小尺度结构成像(如城市规划、矿产勘探),通常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而,DSurfTomo是基于球坐标系下的快速行进法进行理论面波走时计算与射线追踪,其比较适应于区域性的地下结构成像研究.为了将DSurfTomo拓展到更小尺度的研究区,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直角坐标系的面波走时三维直接成像算法,数值实验表明其能够应用于更小的台阵孔径(100 m).通过山西阳泉矿区一个实际小尺度台阵数据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层析成像 面波直接反演法 DSurfTomo 频散曲线 小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散特性的层状介质面波自由场反演
2
作者 薛耀辉 董志骞 +3 位作者 李钢 余丁浩 王睿 张昊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0-1280,共11页
面波自由场反演是实现土-结相互作用(SSI)体系地震动输入以及揭示结构真实地震响应行为的重要步骤之一。现有反演方法将地表地震动全部作为体波考虑,仅对体波自由场进行反演。为了弥补忽略面波带来的反演精度不足,提出了一种层状介质场... 面波自由场反演是实现土-结相互作用(SSI)体系地震动输入以及揭示结构真实地震响应行为的重要步骤之一。现有反演方法将地表地震动全部作为体波考虑,仅对体波自由场进行反演。为了弥补忽略面波带来的反演精度不足,提出了一种层状介质场地基于频散特性的面波自由场反演方法,为SSI体系地震响应分析提供准确的面波激励。该方法针对频散面波多模态相互耦合、难以分离的问题,采用平均能流密度来表征各频散模态的参与量,并结合频域动力刚度矩阵计算了模态参与系数;然后采用模态参与系数对各频散模态进行解耦,将地表面波分量分配给各单阶频散模态进行单模态面波自由场反演;最后利用模态叠加原理将所有单模态面波自由场合成多模态面波自由场。方法的准确性和应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反演方法能够准确地还原地下真实的面波自由场以及揭示频散面波对SSI体系地震响应的重要影响,可用于为SSI体系抗震设计、风险评估等工作提供定量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自由场反演 SSI体系 层状介质 频散特性 能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共震源高密度面波法数据反演模拟算法及应用
3
作者 金韬 高斌 +3 位作者 王强强 周行 何文 冯少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9-1040,共12页
岩溶的精准探测对基础设施施工至关重要,传统面波法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难以满足长大断面基础设施施工的要求.在传统面波法的基础上对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算法进行改进,提出拟共震源高密度面波法,通过高密度采集大量的数据,拟共震源在... 岩溶的精准探测对基础设施施工至关重要,传统面波法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难以满足长大断面基础设施施工的要求.在传统面波法的基础上对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算法进行改进,提出拟共震源高密度面波法,通过高密度采集大量的数据,拟共震源在反演时将同一检测点采集到的不同震源数据叠加在一起,提高了探测效率和数据利用率.提出拟共震源高密度面波法的数值模型建立流程,并进行了验证.最后,对拟共震源高密度面波法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拟共震源高密度面波法岩溶探测结果与钻孔勘探结果吻合较好,岩溶探测效果显著提高.研究成果为长大断面基础工程下岩溶的快速精准探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探测 频散曲线 高密度面波法 反演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面波直接反演方法研究滇西北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
4
作者 茶文剑 王伟君 +1 位作者 张圆缘 黑贺堂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7,共10页
我国滇西北地区(25°~27°N,99°~101°E)是川滇菱形地块西边界所在区域,由于构造运动活跃,是我国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孕震结构。文章利用该地区69个短周期流动台站2020年记录的连续波形,通过... 我国滇西北地区(25°~27°N,99°~101°E)是川滇菱形地块西边界所在区域,由于构造运动活跃,是我国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孕震结构。文章利用该地区69个短周期流动台站2020年记录的连续波形,通过背景噪声互相关计算和时频分析方法,提取所有台站对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采用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频散直接反演方法,得到研究区地下三维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大型断裂带的分段特征明显。如维西—乔后断裂带浅层5 km内整体表现为西北部高速,东南部低速;程海断裂带北段高南段低,在宾川盆地存在厚度约5 km的低速异常,说明宾川盆地存在较厚的沉积层。地壳浅层波速和地形起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盆地区域整体表现为低速,高山区域为高速。2021年漾濞M S6.4地震发生在S波高低速过渡区域,研究区中下地壳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速区,可能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孕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地区 背景噪声 面波直接反演方法 地壳S波速度结构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度学习的多薄层面波频散曲线反演
5
作者 杨晓辉 韩鹏 +1 位作者 冯旭平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4-1956,共23页
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是估计地下横波速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工程勘察及浅层勘探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观测的频散曲线,利用反演算法,可在给定的搜索范围内找到未知地层参数的最优解,实现横波速度的最佳估计.在实际应用中,反演算法的性能直... 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是估计地下横波速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工程勘察及浅层勘探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观测的频散曲线,利用反演算法,可在给定的搜索范围内找到未知地层参数的最优解,实现横波速度的最佳估计.在实际应用中,反演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横波速度估计的精度.因此,高性能反演算法一直是面波反演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与日俱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方法,宽度学习网络的单层结构特点使其在保持强大映射能力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样本训练过程的耗时.本文将宽度学习网络引入到面波反演中,采用多薄层、仅反演横波速度的反演模式,引入两阶段反演策略,通过建立观测数据与地层介质的函数映射关系,实现了浅地表横波速度的快速、准确估计.理论合成数据和实际野外数据测试均表明,所提出的反演新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任务,获取地层横波速度的较高精度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表横波速度估计 面波反演 两阶段反演策略 宽度学习网络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南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壳幔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王玉辰 滕吉文 +1 位作者 田小波 陈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07-372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化过程、资源富集机制、地震孕育机理均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满都拉—陕北延川宽频带线性地震台阵资料,开展同剖面人工源地震测深结果约束下的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成像研究,构建了纵跨中亚造山带南部—阴山造山带—河套地堑—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一线的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沿剖面Moho面存在较大起伏,深度变化范围为35~48 km,整体上呈现以河套地堑为中心,相向汇聚、分段加深的近似对称图案;河套地堑地段,Moho面以穹窿形上隆的方式完成过渡,Moho面上隆、上地幔低速区的分布范围与孔兹岩带分布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交汇部位的地震活动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速度结构迥异、相对独立的花状构造特征.以上特征指示研究区地壳在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碰撞拼合、古生代中亚造山带造山的构造格架基础上,主要记录了中生代燕山运动B幕的强烈南北向挤压变形,并叠加了新生代以来,特别是新近纪至今鄂尔多斯北缘的强烈伸展断陷作用;渐新世河套地堑的初始发育是基于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的碰撞拼合带启动的,意味着克拉通陆核的早期结合带在后期演化中依然保持着构造薄弱带的属性;大青山山前断裂、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是交汇区的主干断裂,它们均具备正断和走滑性质,而乌拉山山前断裂、北缘断裂分别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推测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对应北部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沿南倾方向在地壳深部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阴山造山带 河套地堑 鄂尔多斯盆地 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 地壳上地幔结构 花状构造 1996年包头6.4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逆威沙特分布的地空导弹命中概率贝叶斯估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昊邦 史宪铭 +1 位作者 赵美 张建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9-348,共10页
针对现有导弹命中概率贝叶斯估计中主要采用二维正态射弹散布但未考虑X轴、Y轴两向相关导致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正态-逆威沙特分布作为射弹散布参数先验分布,对地空导弹命中概率估计方法展开研究。在描述地空导弹脱靶量定义的基础上... 针对现有导弹命中概率贝叶斯估计中主要采用二维正态射弹散布但未考虑X轴、Y轴两向相关导致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正态-逆威沙特分布作为射弹散布参数先验分布,对地空导弹命中概率估计方法展开研究。在描述地空导弹脱靶量定义的基础上,以两向相关特点确定相关系数。针对地空导弹外场试验成本高、数据少,经典统计学方法估计命中概率困难问题,采用贝叶斯方法融合先验信息进行研究。基于正态-逆威沙特分布,利用先验信息对先验分布超参数进行求解,并利用贝叶斯公式融合外场实测试验数据,求出射弹散布参数后验分布,最终完成地空导弹命中概率估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现有正态-逆伽马分布方法,能够考虑地空导弹射弹散布两向相关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利用命中概率信息,有利于提升估计准确性,为地空导弹命中概率估计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导弹 命中概率 射弹散布 两向相关 正态-逆威沙特分布 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阳复向斜页岩气探测区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暗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危自根 储日升 +1 位作者 谢军 范心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3-2971,共9页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斜经历过下地壳减薄但地壳整体尚保持典型克拉通结构特征.研究区绝大部分台站都在3~4 km深度存在1~2 km厚的低S波速度层,推测可能与该深度范围内富集高孔隙度和低密度的页岩气层有关.本研究表明,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被动源数据资料,可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复向斜 页岩气勘探 低速薄层 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 接收函数H-κ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地壳浅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城市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玲利 黄显良 +9 位作者 姚华建 缪鹏 汪小厉 鲍子文 倪红玉 李成 杨元 罗松 胡少乾 杨源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07-3323,共17页
合肥市位于合肥盆地东南缘,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为进一步认识合肥城市下方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性质,以及城市复杂的沉积环境,本文利用布设在合肥市区的58套三分量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台阵,获得了37天的三分量... 合肥市位于合肥盆地东南缘,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为进一步认识合肥城市下方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性质,以及城市复杂的沉积环境,本文利用布设在合肥市区的58套三分量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台阵,获得了37天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走时直接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合肥市地壳浅部0.6~3.6 km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速度结构图像展现了地壳浅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纵向成层性,揭示出NNE、NWW和近EW三组不同走向的隐伏断裂在城市地下浅部的构造特征.取得以下认识:(1)合肥市南、北方向在浅地表(2 km以内)存在显著速度差异,速度分界线位置与已知的近EW向的蜀山断裂一致,断裂南侧呈现低速凹陷,北侧则为高速隆起.低速中心深度达2~3 km,速度异常与该断裂在合肥盆地东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反转沉积了不同地层有关;(2)合肥市区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带,其走向、位置与穿过该区域的郯庐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相符,其中五河—合肥断裂在市区北部以东呈现低速凹陷特征,低速区范围与肥东凹陷晚白垩纪以来的沉积构造边界一致,认为肥东凹陷的最大沉积厚度可达2 km以上;(3)合肥市中心跨郯庐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之间呈现明显的凹、隆相间的复杂构造,推测其是在多组断裂的共同拉伸作用下形成的小型沉积盆地,沉积中心位于郯庐断裂带内部,最大厚度可达3~4 km.由于其展布方向在不同深度与该区域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推测不同深度的沉积形态与郯庐断裂带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地壳浅部结构 面波走时直接反演 城市地质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面波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滇西地区壳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64
10
作者 胡家富 朱雄关 +1 位作者 夏静瑜 陈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9-1076,共8页
考虑到面波频散对介质S波速度、接收函数对界面深度的各自敏感性优势,综合利用面波和接收函数资料实现联合反演,求取滇西地区壳幔速度结构.本文利用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处理覆盖滇西地区的长周期面波资料,获得10.5~105.0s周期范围内... 考虑到面波频散对介质S波速度、接收函数对界面深度的各自敏感性优势,综合利用面波和接收函数资料实现联合反演,求取滇西地区壳幔速度结构.本文利用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处理覆盖滇西地区的长周期面波资料,获得10.5~105.0s周期范围内的面波群速度频散,进而利用分格反演方法提取研究区内1°×1°网格纯路径频散;基于滇西地区宽频带三分量远震记录,经反褶积后得到台站下方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立面波纯路径频散信息和接收函数资料建立系统方程,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实现联合反演,从而获得滇西地区壳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滇西地区以红河断裂为界,东西两侧壳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断裂西侧约20km深度处存在一厚度为10km左右的低速层,而东侧并不明显;滇缅泰块体上的畹町、沧源一带属于上地幔低速区,而另一个地幔低速区则位于滇中块体上的康滇古隆起上,两处地幔低速区与大地高热流分布、强震活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频散 接收函数 联合反演 滇西 壳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三维地壳上地幔结构 被引量:54
11
作者 陈国英 宋仲和 +5 位作者 安昌强 陈立华 庄真 傅竹武 吕梓龄 胡家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本文用均等显示滤波频时分析方法分析了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获得了路经中国大陆及邻区的238条混合路径的面波群速度频散,其周期范围为10.5—113s.用改进的分格反演方法从混合路径频散中提取出位于华北地区的12个4°×4°网... 本文用均等显示滤波频时分析方法分析了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获得了路经中国大陆及邻区的238条混合路径的面波群速度频散,其周期范围为10.5—113s.用改进的分格反演方法从混合路径频散中提取出位于华北地区的12个4°×4°网格单元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结构.所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横向变化显著;从东向西地壳逐渐变厚;位于华北东部的分格在地壳中20km深处普遍存在低速层,整个华北地区上地幔低速层埋藏较浅,一般为55—100km之间.各个网格上地幔低速层的速度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上地幔结构 华北地区 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62
12
作者 郑晨 丁志峰 宋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23-3236,共14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增厚和物质逃逸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区内布设的大型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记录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精度S波... 青藏高原东南缘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增厚和物质逃逸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区内布设的大型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记录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精度S波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地壳厚度变化很大,从西北往东南方向地壳厚度逐渐变薄;(2)沉积层厚度与研究区内沉积盆地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3)在研究区中下地壳内由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有两条主要的壳内低速体,其中一条从川西北次级块体向南延伸,穿过丽江断裂到达滇中次级块体下方,另一条低速体沿小江断裂分布,向南延伸到24°N左右,两条低速体在中地壳范围被四川盆地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下方的高速异常所隔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面波频散 接收函数 青藏高原东南缘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神经网络反演微动面波频散曲线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晓华 林君 +2 位作者 陈祖斌 焦健 郭同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0-906,共7页
通过分析微动探查方法和改进神经网络迭代反演算法,提出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迭代反演微动面波频散曲线。该方法在网络训练学习阶段通过批处理学习和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学习速度;在迭代反演阶段通过vR/λR-f曲线极值点的变化来调整输入... 通过分析微动探查方法和改进神经网络迭代反演算法,提出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迭代反演微动面波频散曲线。该方法在网络训练学习阶段通过批处理学习和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学习速度;在迭代反演阶段通过vR/λR-f曲线极值点的变化来调整输入模型以减少迭代反演次数;最后设计反演方案,并对6层介质模型进行频散曲线的网络训练和迭代反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减少了迭代反演次数,提高了收敛速度,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BP神经网络 微动 频散曲线 面波 迭代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东部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4
14
作者 闻则刚 杨马陵 +2 位作者 叶秀薇 康英 王正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为30km,上地壳横波速度变化较大,中下地壳相对均匀,没有发现地壳内部的低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频散 反演 相速度 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壳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郑晨 丁志峰 宋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1224,共14页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北段区域所布设的676个流动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研究区内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从青藏...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北段区域所布设的676个流动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研究区内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总体逐渐变薄,秦岭造山带地壳厚度较同属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北祁连块体明显减薄;鄂尔多斯盆地及河套盆地分布有非常厚的沉积层,阿拉善块体部分区域也有一定沉积层分布,沉积层与研究区内盆地位置较为一致;松潘—甘孜块体、北祁连造山带等青藏高原东北缘总体表现为S波低速异常;在中下地壳,松潘—甘孜块体下方的低速体比北祁连造山带下方的低速体S波速度值更小、分布深度更浅,更有可能对应于部分熔融的地壳;鄂尔多斯盆地在中下地壳以及上地幔内有着较大范围的高速异常一直延伸到120km以下,而河套盆地地幔只在80km以上部分有着高速异常的分布,此深度可能代表了河套盆地的岩石圈厚度,来自深部地幔的热物质上涌造成了该区域的岩石圈减薄;阿拉善块体在地壳和上地幔都表现出高低速共存的分布特征,暗示阿拉善块体西部岩石圈可能受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挤压作用发生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面波频散 接收函数 南北地震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部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国英 宋仲和 +1 位作者 安昌强 苏小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1-328,共8页
本文利用中周期和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分别反演得到中国北部及其邻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中横向非均匀性非常明显,许多地区显示出构造活动的特征;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相对减小.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本文利用中周期和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分别反演得到中国北部及其邻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中横向非均匀性非常明显,许多地区显示出构造活动的特征;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相对减小.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地壳平均速度分布的格局与地壳厚度分布大体一致.地壳厚度与地壳平均速度的突变带处与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基本一致.从数据上看,地壳厚度远比地壳平均速度与布格重力异常的一致性程度高,因此可以确定莫霍界面的起伏是控制布格重力异常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上地幔 S波 速度结构 瑞利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正演模拟实现面波衰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志立 韩复兴 +4 位作者 孙文艳 王怡 杨安琪 焦艳艳 薛诗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90-1896,共7页
瑞雷波是分布在自由表面附近的P-SV面波,具有强振幅、低频、频散的特征,常用于工程物探,而在油气勘探及深部探测中常作为一种"干扰"波,会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需要将面波净化处理。为实现面波衰减,本文将工程物探方法和石油... 瑞雷波是分布在自由表面附近的P-SV面波,具有强振幅、低频、频散的特征,常用于工程物探,而在油气勘探及深部探测中常作为一种"干扰"波,会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需要将面波净化处理。为实现面波衰减,本文将工程物探方法和石油物探技术相结合,通过面波频散曲线反演获得高精度的近地表模型,在三维近地表横波速度模型基础上进行面波正演,利用面波模型自适应匹配相减的方法将其减去,在不伤及有效波的情况下将面波的影响降至最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规面波衰减方法伤及有效波、损失低频弱信息、导致资料有效频带变窄、对地震构造解释及反演造成负面影响等缺点。最后应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频散曲线 反演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频散方法压制频散面波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腾飞 胡天跃 姚逢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2-886,1024+838,共5页
由于面波的频散特性,在频谱或f-k谱上与反射波互相重叠,应用传统基于切除法的滤波方法在压制面波的同时,也会损伤有效反射波。本文提出一种通过相位校正消除面波频散、进而分离出面波能量并予以滤除的逆频散方法,该方法是在共炮点地震... 由于面波的频散特性,在频谱或f-k谱上与反射波互相重叠,应用传统基于切除法的滤波方法在压制面波的同时,也会损伤有效反射波。本文提出一种通过相位校正消除面波频散、进而分离出面波能量并予以滤除的逆频散方法,该方法是在共炮点地震道集上消除因面波频散引起的走时差异。模型数据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压制面波且有利于去除空间假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频散 去噪 面波 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面波迭代反演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贺懿 张进 刘怀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根据滩浅海近地表结构特征,尝试利用地震记录中的面波进行近地表结构研究,以便了解滩浅海地区的近地表地层介质结构变化,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准确的低降速带资料。针对面波频散反演已有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迭代反演... 根据滩浅海近地表结构特征,尝试利用地震记录中的面波进行近地表结构研究,以便了解滩浅海地区的近地表地层介质结构变化,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准确的低降速带资料。针对面波频散反演已有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迭代反演方法对面波的频散曲线进行拟合迭代,用于反演预测滩浅海低降速带地层参数。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和容错能力,它的反演预测能力非常强大,能够较精确地预测出所要求解的目标数据,同时结合传统迭代反演方法的优点,增强了该方法的反演预测能力。通过对滩浅海近地表结构模型试算,获得好的效果,同时进一步对实际记录进行了计算,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近地表结构 面波 频散曲线 BP神经网络 迭代反演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自适应混沌遗传粒子群算法反演瑞雷面波频散曲线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博 熊章强 +1 位作者 张大洲 杨振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7-1227,I0008,共12页
为了提高瑞雷面波频散曲线的反演精度,减少反演过程中的多解性,获取更准确的地下横波速度结构,本文从反演算法入手,对基本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能同步提高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的自适应混沌遗传粒子群算法(ACGPSO):即先采用自... 为了提高瑞雷面波频散曲线的反演精度,减少反演过程中的多解性,获取更准确的地下横波速度结构,本文从反演算法入手,对基本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能同步提高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的自适应混沌遗传粒子群算法(ACGPSO):即先采用自适应惯性权重,并设置粒子的节速度,再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操作及单维全分量的混沌局部搜索。利用该算法对理论模型的无噪和含噪基阶频散曲线进行反演,且针对含噪数据加入二阶与三阶频散曲线进行联合反演。所得反演结果与常规粒子群算法反演结果的对比表明:ACGPSO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抗噪性,且基于该算法的联合反演能有效降低解的多解性,显著提高解的精度。对实际数据所做的两步法反演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面波 频散曲线 粒子群算法 自适应混沌遗传粒子群算法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