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电弧全谱直读原子发射光谱法(DC-Arc-AE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硼、钼、银、锡、铅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郝志红 姚建贞 +3 位作者 唐瑞玲 张雪梅 李文阁 张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7-533,共7页
建立了直流电弧全谱直读原子发射光谱法(DC-Arc-AE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硼、钼、银、锡、铅的分析方法。所使用直流电弧全谱直读原子发射光谱仪采用大面积固态检测器,具有全谱直读功能,并能实时背景校正。通过研究提出了新的电极... 建立了直流电弧全谱直读原子发射光谱法(DC-Arc-AE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硼、钼、银、锡、铅的分析方法。所使用直流电弧全谱直读原子发射光谱仪采用大面积固态检测器,具有全谱直读功能,并能实时背景校正。通过研究提出了新的电极和新的缓冲剂配方,方法采用内标法,以Ge元素作内标元素,同时选择了合适的分析线对。电流程序研究中设置多级电流,每级电流设置不同保持时间,升电流时选择连续升电流方式,可以有效消除试样的飞溅。以氩气为保护气消除CN带的产生并减少光谱背景,选择氩气流量为3.5L·min-1。作各元素的蒸发曲线,得出各元素的蒸发行为基本一致,同时结合摄谱时间对各元素强度和背景的影响,得出最佳的设谱时间为35s。方法选择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作为标准系列,标准系列中包括了不同性质、不同含量的标准物质,满足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硼、钼、银、锡、铅的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B:1.1μg·g-1,Mo:0.09μg·g-1,Ag:0.01μg·g-1,Sn:0.41μg·g-1,Pb:0.56μg·g-1,精密度为(RSD,n=12):B:4.57%~7.63%,Mo:5.14%~7.75%,Ag:5.48%~12.30%,Sn:3.97%~10.46%,Pb:4.26%~9.21%,准确度通过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本方法简便、快速,是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硼、钼、银、锡、铅的一种先进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全谱直读原子发射光谱法 地球化学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电感-电容支路对空气电弧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雨石 吴翊 +4 位作者 孙昊 吴益飞 荣命哲 刘天晓 孔子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176,共9页
针对直流电力系统中故障电流开断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电弧磁控振荡特性的直流开断方案。通过对狭缝内空气电弧施加外加横向磁场,使电弧电压周期性振荡,从而在电弧与电感-电容(LC)支路间形成负阻尼振荡电流,促进故障电流转移... 针对直流电力系统中故障电流开断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电弧磁控振荡特性的直流开断方案。通过对狭缝内空气电弧施加外加横向磁场,使电弧电压周期性振荡,从而在电弧与电感-电容(LC)支路间形成负阻尼振荡电流,促进故障电流转移并最终实现电流开断。实验研究了4种并联LC支路谐振频率下的电流转移过程,并分析了5~13 kA主回路电流下转移支路电容对转移电流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5 kA主回路电流下提高LC支路谐振频率可缩短电流转移时间至0.84 ms,但当主回路电流增大时,需将LC支路的谐振频率调节至与电弧振荡频率一致,方可制造电弧电流过零点;增大转移支路电容可有效提升初始转移峰值电流,从而增强电流转移能力;电流转移过程中磁场衰减会导致电弧电压上升速率降低,影响谐振电流负阻尼振荡的持续性。研究验证了空气电弧磁控振荡式直流开断方案的可行性,为经济型直流断路器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开断 空气电弧 外加横向磁场 电流转移 磁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晗 符思雨 +3 位作者 朱彦锦 韦宝泉 李泽文 邓芳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7,共7页
为掌握外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开展弓网电弧变化特性研究,该文设计并研制了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其风洞系统由风洞结构、风扇转子系统、风洞控制系统、弓网电弧发生系统、观测系统组成。测试结果表明:低速直流风洞风... 为掌握外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开展弓网电弧变化特性研究,该文设计并研制了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其风洞系统由风洞结构、风扇转子系统、风洞控制系统、弓网电弧发生系统、观测系统组成。测试结果表明:低速直流风洞风速可达50 m/s,湍流度低于1%,速度不均匀性小于1%,流场稳定性不超过1%,气流偏角不超过0.5°,满足《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GJB 1179A—2012)中所规定的参数指标。该系统为探究强气流场环境下弓网电弧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为高速运行环境下列车弓网电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直流风洞 风洞系统 强气流场环境 弓网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等离子体球化钨粉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卫刚 孙杨 +5 位作者 郑敏 高岭 刘璐 汪舸 王娅辉 杨肖肖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3-759,共7页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具有核心温度高、环境清洁等特点,且制备出的粉体球形度高、球化率高,成为增材制造用高质量粉体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以不规则钨粉为原料,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制备球形钨粉,研究不同送粉速率及送粉气流量对...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具有核心温度高、环境清洁等特点,且制备出的粉体球形度高、球化率高,成为增材制造用高质量粉体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以不规则钨粉为原料,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制备球形钨粉,研究不同送粉速率及送粉气流量对球化后粉末颗粒性能的影响,证明不规则钨粉球化过程中的3种转变机制,并在较大送粉气流量下,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原位合成了纳米颗粒附着的球形钨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粉末流动性测试仪对球化后钨粉颗粒的形貌、物相、粒径分布、流动性及松装密度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球化后钨粉颗粒物相未发生变化,呈现出单一钨相,送粉速率为8 r·min^(-1)时,制备的钨粉颗粒表面光滑且球化率可达到98%以上,粒径分布相较于原料粉末变窄。球化后钨粉的流动性最高,达到5.35 s·50 g^(-1),相较原料钨粉减少了13.18 s;松装密度由5.37提高到11.67 g·cm^(-3),提高了1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钨粉 球化率 送粉气流量 球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粉末直接进样-交流电弧发射光谱快速测定铝土矿中的硼
5
作者 马景治 向兆 张秦锋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44,共6页
铝资源是全球瞩目的战略性矿产资源,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列入24种战略性矿产目录。找矿过程中通过分析微量元素硼含量变化反映区域成矿条件,并计算硼/镓比值以推测沉积环境,因此准确定硼为铝土矿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铝土矿的矿物... 铝资源是全球瞩目的战略性矿产资源,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列入24种战略性矿产目录。找矿过程中通过分析微量元素硼含量变化反映区域成矿条件,并计算硼/镓比值以推测沉积环境,因此准确定硼为铝土矿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铝土矿的矿物组成主要是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等含铝矿物,高含量铝产生的光谱分析干扰导致微量硼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并且现有铝土矿标准物质也并未对硼元素定值,限制了铝土矿中硼分析方法的量值溯源能力。因此,通过向硅酸盐光谱分析标准物质中加入氧化铝构建铝土矿基质模拟标准系列,利用与样品类似的基体建立校准曲线,消除基体元素铝的干扰,进而建立了铝土矿中硼元素的交流电弧-发射光谱直接快速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对铝土矿样品中硼的检出限为0.51μg/g,方法的精密度小于5.2%,加标回收率为95.9%~103%;利用铝土矿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177~GBW07182通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结果比对以证明方法的可靠性,发现无显著性差异。建立的方法无需样品前处理流程,固体粉末直接进样提高了分析通量,若配套使用台式微型仪器可实现野外现场直接分析,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固体粉末进样 交流电弧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参数和机械参数对继电器直流电弧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玮 臧春艳 何俊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51-155,共5页
电气参数和机械参数是影响小型继电器直流电弧开断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实验中改变电源电压、负载条件、继电器分闸弹簧数量以及触头对数,测量继电器开断过程中直流电弧的电压电流波形,总结电弧燃弧时间和能量的规律。研究表明:电源电压... 电气参数和机械参数是影响小型继电器直流电弧开断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实验中改变电源电压、负载条件、继电器分闸弹簧数量以及触头对数,测量继电器开断过程中直流电弧的电压电流波形,总结电弧燃弧时间和能量的规律。研究表明:电源电压升高极大地提高了电弧燃弧时间和能量;电源电压一定时,电弧的燃弧时间和能量随电流的上升而增长;电压等级较低时,继电器分断初速度对燃弧时间和电弧能量的影响不大,电压等级较高时,速度对燃弧时间和电弧能量影响较显著;双组触点分断负荷相对于单组触点的情形大大减少了电弧的燃弧时间和电弧能量,有利于减轻电弧对触头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器 直流电弧 燃弧时间 电弧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粉制备及其在乙醇中的分散工艺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小敏 张振忠 +2 位作者 林峰 文永鹏 雷晓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铜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测试纳米Cu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pH-Zeta电位图... 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铜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测试纳米Cu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pH-Zeta电位图,系统研究了超声时间、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入量对纳米铜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的纳米铜粉纯度高达99.91%(质量分数,下同),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颗粒呈链球型,多晶立方结构。在无水乙醇介质中,推荐较好的纳米Cu粉分散稳定性工艺:采用油酸(OA)/十二羟基硬脂酸(HSA)复合表面活性剂修饰,其加入量为OA-0.5%,HSA-0.5%,超声70min,pH值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蒸发 纳米铜粉 分散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原位冶金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 被引量:5
8
作者 迟静 李惠琪 +4 位作者 王淑峰 李敏 李建楠 王梅 高旭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2-1268,共7页
利用直流电弧原位冶金技术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对其物相组成、微观组织、W与C反应过程和WC生长形态演变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主要硬质相为WC和W2C;当自耗电极长度增加时,WC含... 利用直流电弧原位冶金技术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对其物相组成、微观组织、W与C反应过程和WC生长形态演变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主要硬质相为WC和W2C;当自耗电极长度增加时,WC含量降低,但晶粒尺寸增大,最大晶粒尺寸约为100μm。在原位冶金过程中,W和C元素通过溶解进入熔池发生扩散反应,逐步形成W2C和WC。WC生长形态由六棱柱演变为三棱柱,生长方式为小平面晶体台阶侧向长大;当达到临界过冷度时,WC晶粒迅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复合材料 粗晶 直流电弧原位冶金 生长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断路器电弧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23
9
作者 荣命哲 杨飞 +3 位作者 吴翊 孙昊 李阳 纽春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近年来从低压、中高压直到特高压直流输配电系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应的各类直流断路器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直流断路器的开断过程中,电弧的产生将极大地影响直流开断过程,因此对于电弧演化和熄灭过程的研究是直... 近年来从低压、中高压直到特高压直流输配电系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应的各类直流断路器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直流断路器的开断过程中,电弧的产生将极大地影响直流开断过程,因此对于电弧演化和熄灭过程的研究是直流断路器研制的关键问题。根据电压等级和开断原理的区别,目前的直流断路器主要分为三类,即空气断路器、自激振荡式断路器和混合式断路器。本文对三类直流断路器中电弧相关的仿真和实验工作进行了综述,并对直流断路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断路器 开关电弧现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点火器化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兵兵 何立明 +2 位作者 沈英 白晓峰 于锦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1174,共4页
为研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化学效应,测量了点火器喷出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发射光谱,分析得到等离子体射流与常压环境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种类,通过烟气分析仪定量测量了距离点火器出口8cm处的NO和CO含量,并研究了点火器弧电流、... 为研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化学效应,测量了点火器喷出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发射光谱,分析得到等离子体射流与常压环境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种类,通过烟气分析仪定量测量了距离点火器出口8cm处的NO和CO含量,并研究了点火器弧电流、工作介质流量对NO和CO体积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点火器喷出的等离子体射流与环境空气相互作用可产生活性粒子H,O和N,带电粒子O2+,N2+和激发态粒子N2(A3),N2(B3),N2(C3)和O2(b1)等;增大弧电流、工作介质流量,等离子体射流头部附近NO和CO体积分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 等离子体射流 化学效应 发射光谱 活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30Cu电接触材料直流电接触行为 被引量:5
11
作者 万成 李继文 +5 位作者 王展 马窦琴 张会杰 魏世忠 张国赏 徐流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采用水热-共还原法制备W-30Cu(质量分数,%)纳米复合粉末,并通过冷压制坯、真空烧结和包覆热挤压的工艺制备出纳米W-30Cu电接触材料,经挤压后致密度达到98.82%,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224HB和44%IACS。利用JF04C型电接触试验机对其进行不同... 采用水热-共还原法制备W-30Cu(质量分数,%)纳米复合粉末,并通过冷压制坯、真空烧结和包覆热挤压的工艺制备出纳米W-30Cu电接触材料,经挤压后致密度达到98.82%,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224HB和44%IACS。利用JF04C型电接触试验机对其进行不同操作次数的电接触性能测试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方法分析电弧侵蚀后触头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探讨材料在直流电弧下的转移机理。结果表明:直流电弧引起阳极材料转移,Cu相向阴极转移并在阴极沉积;材料转移引起富Cu区和富W区的存在,同时产生孔洞、裂纹、珊瑚状结构等多种电弧侵蚀形貌。接触电阻介于0.60~0.73 m?,W-30Cu电接触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W-Cu电接触材料 直流电弧 电弧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熄弧角控制器对直流输电系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罗隆福 雷园园 +2 位作者 李勇 张俊华 邓淑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03,共7页
为揭示直流输电系统分层控制中极控制层定熄弧角控制环节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熄弧角指令值的变化对直流输电系统稳态运行工况、无功特性和换相失败的影响,并基于CIGRE直流输电标准测试系统,运用电磁暂态仿真工具PSCAD/EMTDC对... 为揭示直流输电系统分层控制中极控制层定熄弧角控制环节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熄弧角指令值的变化对直流输电系统稳态运行工况、无功特性和换相失败的影响,并基于CIGRE直流输电标准测试系统,运用电磁暂态仿真工具PSCAD/EMTDC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定熄弧角控制器能改善交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系统无功平衡,保证逆变器关断裕度以阻止换相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熄弧角 稳态特性 无功特性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钴粉的制备及其在乙醇中的分散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蒙海宁 赵芳霞 张振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986-2992,共7页
针对高性能硬质合金的制备基础研究,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纳米级钴粉,利用X线衍射(XRD)、X线荧光分析(XRF)、振动磁强计(VS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测定样品粉体于无... 针对高性能硬质合金的制备基础研究,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纳米级钴粉,利用X线衍射(XRD)、X线荧光分析(XRF)、振动磁强计(VS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测定样品粉体于无水乙醇中pH-Zeta电位的基础上,研究超声时间和特定的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分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钴粉为立方晶体结构,纯度(质量分数)达99.923%,粒径分布窄,颗粒呈现球形。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浓度的增加,纳米钴粉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效果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分散剂分散效果从优到劣的顺序为:PVP,SHMP,TEA,CTAB和STAN-80。纳米钴粉在无水乙醇中较好分散工艺为:在pH=7的情况下,PVP加入量(质量分数)为2%,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功率为560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 纳米钴粉 分散性能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分析的汽车电气火灾预警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环 张认成 杜建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7-340,共4页
在分析归纳汽车火灾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汽车电气系统中间断出现的电火花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线路故障电流冲击时间的汽车电气火灾识别预警实验系统。设计汽车故障模拟实验,模拟汽车运行过程中因导线局部破损而发生的直流电弧放电和搭铁... 在分析归纳汽车火灾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汽车电气系统中间断出现的电火花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线路故障电流冲击时间的汽车电气火灾识别预警实验系统。设计汽车故障模拟实验,模拟汽车运行过程中因导线局部破损而发生的直流电弧放电和搭铁故障。测量各故障情况下的电流信号,分析故障电流的特征,基于故障特征制作单片机检测电路。多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故障电流特征的判别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汽车线路电气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火灾 电气故障 直流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纳米硅粉的制备及其在水中的分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振 张振忠 +2 位作者 耿志鹏 赵芳霞 武黎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4-500,共7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高纯度纳米级硅粉,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氮氧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研究超声时间和不同的分散剂及其加入...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高纯度纳米级硅粉,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氮氧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研究超声时间和不同的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纳米硅粉在水介质中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近球形、立方晶型结构的纳米硅粉,粒径分布窄,其纯度达到99.93%(质量比)。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浓度的增加,分散效果呈现先增大后趋向平稳的趋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硅粉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效果最好。纳米硅粉在水介质中较好的分散工艺为:在pH=6、超声功率为560 W的情况下,CTAB加入量为4%,超声时间为80 min。分散后的硅粉比未分散的硅粉首次放电比容量提升14.93%,达到了2640 m Ah/g,首次库伦效率达到3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蒸发法 纳米硅粉 蒸馏水 分散工艺 锂硅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镍铜复合粉体在乙醇溶液中的分散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广 张振忠 +2 位作者 路承杰 陈骞 张少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在对直流氢电弧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镍铜复合粉体的Zeta电位测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2类分散剂中的各种材料,研究了各种材料超声时间和加入质量分数对纳米粉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分散效果随... 在对直流氢电弧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镍铜复合粉体的Zeta电位测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2类分散剂中的各种材料,研究了各种材料超声时间和加入质量分数对纳米粉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分散效果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加入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阴离子型分散剂中油酸对镍铜复合粉体的分散效果最好,在乙醇溶液中质量分数为2.5%的油酸的最佳超声时间为6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蒸发 纳米镍铜复合粉体 分散剂 超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控制气氛下直流电弧放电中氟化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斌 江祖成 +1 位作者 廖振环 曾云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1129-1131,共3页
本文以前文为基础测定了不同氟化剂存在下杂质元素的蒸发率,计算了弧温、电子密度以及杂质元素的电离度,研究了影响元素谱线强度的诸因素,用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了电极反应残留物,提出了氟化反应的机理,并通过热力学计算予以说明。 1实验... 本文以前文为基础测定了不同氟化剂存在下杂质元素的蒸发率,计算了弧温、电子密度以及杂质元素的电离度,研究了影响元素谱线强度的诸因素,用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了电极反应残留物,提出了氟化反应的机理,并通过热力学计算予以说明。 1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主要工作条件 HILGER WATTS大型棱镜摄谱仪,直流电弧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反应 直流电弧放电 控制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丛日东 崔航 +1 位作者 张健 崔啟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1176,共6页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制备出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这是一种快速、低成本、高产量的新方法,可用来制备稀土金属氮化物。结构物性表征和能谱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cN晶体为满足化学计量比的单晶,而YN晶体为非化学计量比的多晶...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制备出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这是一种快速、低成本、高产量的新方法,可用来制备稀土金属氮化物。结构物性表征和能谱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cN晶体为满足化学计量比的单晶,而YN晶体为非化学计量比的多晶,其中Y的含量高于N。综合XRD、EDS、HRTEM和PL结果分析表明,YN晶体主要由大量随机取向的单晶颗粒组成,单晶颗粒间分布着一些非晶的金属Y,光谱结果分析表明YN中存在大量的N空位。此外,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Y族金属氮化物中有限组分较高的解离压力以及产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历较高的淬火速率(103 K/s),导致YN解离而形成的Y金属团簇的无序排列,进而使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了非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 SCN YN微晶 化学计量比 非晶金属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连续电流对铝合金板材的烧蚀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建国 裴立献 +3 位作者 薛健 蔡力 代盛熙 樊亚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40-3545,共6页
雷电连续电流分量作用时间长、转移电荷量大,对金属接闪器烧蚀效果明显,是飞行器表面材料雷电直接效应考核中最受关注的项目,GJB 3567等相关试验标准要求试验间隙距离不小于5 cm以模拟弧根效应,电弧间隙长度、极性及高压电极对试验效应... 雷电连续电流分量作用时间长、转移电荷量大,对金属接闪器烧蚀效果明显,是飞行器表面材料雷电直接效应考核中最受关注的项目,GJB 3567等相关试验标准要求试验间隙距离不小于5 cm以模拟弧根效应,电弧间隙长度、极性及高压电极对试验效应的影响还未引起关注。因而开展了雷电连续电流对铝合金板材烧蚀特性的试验,研究了正负极性、间隙长度、高压电极材料等对连续电流波形和电弧烧蚀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长度和高压电极对烧蚀效果影响不明显,而连续电流极性对电流波形和烧蚀效果均有影响;正极性电弧烧蚀效果比较集中,一般为1个或2个6 mm×4 mm的凸起,铝合金板上有白色的烧蚀痕迹,负极性电弧烧蚀效果比较分散,表现为多个很小的烧蚀点,且铝合金板上没有白色痕迹。因此开展正、负极性直接效应试验是必要的,以利于分别鉴别损伤效应。研究结果为标准修订时明确电极种类、间隙要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直接效应 连续电流 电弧烧蚀 间隙长度 铝合金板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空气电弧作用下触头烧蚀特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兴文 吕启深 +2 位作者 田甜 吴艺红 唐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70-1977,共8页
触头烧蚀会影响低压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研究触头烧蚀特性对于低压断路器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直流空气电弧作用下的触头烧蚀模型,考虑蒸发和喷溅两种烧蚀机制。针对触头熔池的传热和流动现象,建立了熔池的二维磁流体... 触头烧蚀会影响低压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研究触头烧蚀特性对于低压断路器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直流空气电弧作用下的触头烧蚀模型,考虑蒸发和喷溅两种烧蚀机制。针对触头熔池的传热和流动现象,建立了熔池的二维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并结合熔化凝固模型模拟触头熔化相变过程。在熔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蒸发和喷溅烧蚀模型。基于Langmuir方程和气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蒸发模型,综合考虑沸点以下蒸发过程和沸点以上蒸发过程,分析蒸发通量与熔池表面温度的关系。基于概率统计理论建立喷溅烧蚀模型,得到材料的喷溅烧蚀质量。此外,定量分析触头材料、电流、触头尺寸和触头形状4种因素对触头烧蚀特性的影响,以期得到降低触头烧蚀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电流低于20 A时以蒸发烧蚀为主,电流高于200 A时以喷溅烧蚀为主;在保证触头尺寸大于熔池尺寸的前提下,减小圆柱形触头的半径,可降低触头材料烧蚀,但触头尺寸对触头烧蚀的影响很微弱;同等条件下半球形触头烧蚀质量最大,其次是圆台形,圆柱形触头烧蚀质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空气电弧 蒸发 烧蚀 喷溅烧蚀 熔池 低压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