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凡环扩张上的强Ding投射模
1
作者 李润华 张翠萍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86,共6页
设R■M是平凡环扩张,其中R是环,M是(R,R)-双模.在特定条件下,证明(X,α)是强Ding投射左R■M-模当且仅当序列■正合,并且coker(α)是强Ding投射左R-模.
关键词 平凡扩张 ding投射模 ding投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g分次模和强Ding分次模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静 梁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6-660,共5页
研究了分次环R上的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以及强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证明了任意分次环上的Ding分次投射(内射)模类是投射(内射)可解的.研究了强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与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之间的关系,以及强Ding分次投射(内射... 研究了分次环R上的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以及强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证明了任意分次环上的Ding分次投射(内射)模类是投射(内射)可解的.研究了强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与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之间的关系,以及强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与非分次的强Ding投射(内射)R-模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对有限群分次环R,若M是强Ding投射(内射)R-模,则F(M)是强Ding分次投射(内射)的;若N是强Ding分次投射(内射)R-模,则U(N)是强Ding投射(内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g分次投射模 ding分次内射模 ding分次投射模 ding分次内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Ding分析及涡流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佐森 程仲贺 +3 位作者 张建磊 张杰 李慧博 刘哲建 《压力容器》 2017年第6期64-68,共5页
主要对AP1000蒸汽发生器在总装缝焊后热处理中因管子支撑板变形导致管束中的Ding(凹坑)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模拟Ding试验,找到可测量的TSP(管子支撑板)变形—Ding大小—涡流信号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实现了在工艺过程中对热处理最... 主要对AP1000蒸汽发生器在总装缝焊后热处理中因管子支撑板变形导致管束中的Ding(凹坑)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模拟Ding试验,找到可测量的TSP(管子支撑板)变形—Ding大小—涡流信号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实现了在工艺过程中对热处理最终质量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000蒸汽发生器 ding 模拟ding试验 涡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Ding投射范畴的稳定性
4
作者 颜晓光 徐爱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1,共7页
首先,证明了以Ding投射模为对象,利用定义Ding投射模的方法构造出的模仍然是Ding投射模.其次,引进了Ding投射复形并利用Ding投射模刻画了此类复形.同时,利用复形的Ding投射维数刻画了n-FC环.最后,证明了Ding投射复形范畴也具有类似Ding... 首先,证明了以Ding投射模为对象,利用定义Ding投射模的方法构造出的模仍然是Ding投射模.其次,引进了Ding投射复形并利用Ding投射模刻画了此类复形.同时,利用复形的Ding投射维数刻画了n-FC环.最后,证明了Ding投射复形范畴也具有类似Ding投射模范畴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g投射模 ding投射复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g-同调模的稳定性(英文)
5
作者 魏杰 董珺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2,共6页
给出了任意结合环上模的Ding投射维数的同调刻画,并证明了由定义Ding投射模的程序得到的新模类实际上仍是Ding投射模类.
关键词 ding投射模 ding投射维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g投射模和强Ding投射模
6
作者 焦天明 杨晓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49,共4页
给出了Ding投射模是强Ding投射模的条件,证明了i=1,2,…,m,若D-gldim(Ri)<∞,则m m SDP(∏Ri)=DP(∏Ri)当且仅当i,SDP(Ri)=DP(Ri),其中DP(R)和SDP(R)分别表示Ding投射i=1i=1R-模类和强Ding投射R-模类.
关键词 ding投射模 ding投射模 n-强ding投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下三角矩阵环上的n-Ding模
7
作者 张文汇 刘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9,共9页
讨论形式下三角矩阵环T=(A0UB)上的n-Ding模(其中A,B是环,U是(B,A)-双模)。证明了:(i)设U_(A)有有限的平坦维数,_(B)U是平坦模。若M=(M_(1)M_(2))_(φ^(M))是n-Ding投射左T-模,则M_(1)是(n-1)-Ding投射左A-模,φ^(M)是单同态,并且M_(2)... 讨论形式下三角矩阵环T=(A0UB)上的n-Ding模(其中A,B是环,U是(B,A)-双模)。证明了:(i)设U_(A)有有限的平坦维数,_(B)U是平坦模。若M=(M_(1)M_(2))_(φ^(M))是n-Ding投射左T-模,则M_(1)是(n-1)-Ding投射左A-模,φ^(M)是单同态,并且M_(2)/Imφ^(M)是n-Ding投射左B-模;(ii)设T是右凝聚环,_(B)U是平坦模,U_(A)是有限表示模且有有限的投射维数。若W=(W_(1),W_(2))φ_(W)是n-Ding内射右T-模,则W_(1)是(n-1)-Ding内射右A-模,φW是满同态,并且Kerφ_(W)是n-Ding内射右B-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下三角矩阵环 n-ding投射模 n-ding内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g-Helleseth-Martinsen序列的交织结构和自相关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柯美俭 杨波 肖自碧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2-477,共6页
Ding-Helleseth-Martinsen序列是基于中国剩余定理和经典四阶分圆所构造的两类周期为2p的二元序列,其中p为素数且p≡5 (mod 8)。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该序列和一般交织序列的支撑集的代数特征,证明了其实际上具有p×2交织结构,即可以由... Ding-Helleseth-Martinsen序列是基于中国剩余定理和经典四阶分圆所构造的两类周期为2p的二元序列,其中p为素数且p≡5 (mod 8)。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该序列和一般交织序列的支撑集的代数特征,证明了其实际上具有p×2交织结构,即可以由两条经典四阶分圆序列利用交织方法生成。在此基础上利用交织序列的自相关公式和经典四阶分圆序列的相关函数值,计算得到所有Ding-Helleseth-Martinsen序列的精确自相关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g-Helleseth-Martinsen序列 伪随机二元序列 交织结构 自相关分布 经典四阶分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I-DING玻璃标样与大洋中脊火山玻璃主量元素的均一性研究
9
作者 吕楠 刘希军 +5 位作者 余红霞 许继峰 李政林 丁姗姗 文雅倩 廖帅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8-702,共15页
标准物质在实验中用于监控实验数据的精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等参数,均一性是标准物质必须具备的重要特性。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对MPI-DING合成玻璃标样进行了主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合成玻璃的均一性质,将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对比... 标准物质在实验中用于监控实验数据的精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等参数,均一性是标准物质必须具备的重要特性。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对MPI-DING合成玻璃标样进行了主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合成玻璃的均一性质,将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对比,偏差基本在10%的范围以内,RSD基本小于5%,精密度较高,数据质量达到科学研究的要求。同时,利用电子探针对东太平洋大洋中脊火山玻璃进行主量元素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均值的SD小于1,表现出一定的均匀分配程度。对比MPI-DING玻璃标样与天然玻璃,MPI-DING系列合成玻璃主量元素在不同位置含量差异小,数据平稳,具良好的均一性;而天然玻璃不同位置元素含量不完全一致,达不到分析测试中标样的均一性要求。且不同的元素在不同岩性和酸碱度的样品中表现出的均一程度也不同,其中,Ca、K、Ti、Fe 4种元素在酸性和基性岩中的分配行为都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I-ding玻璃 洋中脊火山玻璃 主量元素 均一性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g-投射模及稳定的t-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豫冈 曹天涯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9-1052,共4页
构造由Ding-投射模构成的特殊同伦范畴,并给出其性质.此外,若环R满足一定条件,给出该同伦范畴中稳定的t-结构及其对应右的Recollement.
关键词 ding-投射模 稳定的t-结构 右的Recol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g-内射模的函子伴随性
11
作者 罗肖强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9-532,544,共5页
主要研究了Ding-内射模以及有有限内射维数的模类的逼近,构造了Ding-内射模范畴对应的稳定范畴之间的两对伴随函子.
关键词 ding-内射模 稳定范畴 伴随函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g-投射模和粘合
12
作者 张豫冈 曹天涯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7-310,共4页
首先,研究由Ding-投射模构成的同伦范畴,并且在这些同伦范畴中构造出一些粘合;其次,利用t-结构和粘合的关系得到相关的稳定t-结构.
关键词 ding-投射模 粘合 稳定t-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焚椒录》看辽代文学的发展水平 被引量:1
13
作者 查洪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辽代王鼎的《焚椒录》,是一部兼具笔记与传奇性质的优秀作品。作为传奇作品,与宋代的同类作品相比,绝无逊色。它能躲过辽代严厉文禁流传至今,既有其本身艺术力量的因素,也是一种偶然。在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辽代基本上是被忽视的,... 辽代王鼎的《焚椒录》,是一部兼具笔记与传奇性质的优秀作品。作为传奇作品,与宋代的同类作品相比,绝无逊色。它能躲过辽代严厉文禁流传至今,既有其本身艺术力量的因素,也是一种偶然。在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辽代基本上是被忽视的,文学史家曾有“元无文学”之说,对辽代文学评价,则更等而下之。但有《焚椒录》一篇,足以说明辽代文学发展所达到的高度。我们无法推知,辽代有多少如《焚椒录》这样甚至可能更优秀的作品,因辽政府文禁未能流传,而淹没在历史尘埃中。把《焚椒录》看作辽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冰山一角,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辽代文学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它承唐伴宋,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一个很有价值的重要部分。由此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焚椒录》,因为它标志着一个朝代文学的高度。进而对于辽代文学有幸存留的吉光片羽,都应备加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文学 王鼎 《焚椒录》 萧观音 传奇 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毒”理论的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思路探赜
14
作者 范淑华 丁樱 管志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国医大师丁樱教授基于现代免疫学机制,运用中医取类比象法,化繁为简,将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异常免疫反应称之为“伏毒”,认为伏毒内侵是ITP的发病基础,血损髓伤是ITP的病理本质,“毒-虚-瘀”转化是ITP的基本病机,并由此... 国医大师丁樱教授基于现代免疫学机制,运用中医取类比象法,化繁为简,将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异常免疫反应称之为“伏毒”,认为伏毒内侵是ITP的发病基础,血损髓伤是ITP的病理本质,“毒-虚-瘀”转化是ITP的基本病机,并由此制定了“扶正、祛毒、化瘀”的治疗原则,重视藤类药物、炭类药物的应用,在临证中收获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伏毒 损血伤髓 病机 丁樱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窑遗址出土制瓷原料的科学分析
15
作者 陈殿 崔剑锋 +2 位作者 秦大树 黄信 李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首次通过窑址发掘出土的制瓷原料,复原了定窑不同时代的胎釉配方。对2009年定窑作坊遗址考古发掘所出五代至宋金时期二十余种制瓷原料开展了ED-XRF成分分析和XRD结构分析等光谱学分析。ED-XRF成分分析显示,这些原料可能包括单一原料和... 首次通过窑址发掘出土的制瓷原料,复原了定窑不同时代的胎釉配方。对2009年定窑作坊遗址考古发掘所出五代至宋金时期二十余种制瓷原料开展了ED-XRF成分分析和XRD结构分析等光谱学分析。ED-XRF成分分析显示,这些原料可能包括单一原料和混合原料两种。其中单一原料包括岩石、粘土以及草木灰。混合原料则包括胎料和釉料两种。XRD结构分析表明用于定窑白瓷生产高岭土类原料是含有蒙脱石和方解石的伴生石英的长石类矿物原料。高铁粘土类原料由于铁含量特别高,应当是用于配黑釉的粘土。钙质原料的分析与康葆强等学者对定窑配釉用的灰料可能使用了40%的白灰和60%的松木灰配制的结论相同。同时,还发现了釉灰,即草木煅烧石灰石后形成的混合灰料。在分析定窑白瓷釉时,认为五代的白瓷釉可能使用了釉灰配制,因此定窑釉灰的使用可能推早到五代,这是目前发现使用釉灰配釉最早的实例。对制胎原料XRD晶相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石英和高岭石占主要比重外,还含有长石、蒙脱石、方解石等岩石类矿物。从对单一原料的X射线衍射的分析结果看,石英是粘土以及岩石这类单一原料中都含有的一类矿物,因此可能石英并非必须要添加的胎体原料。石英和高岭石是粘土原料中的主要成分,因此制胎原料应该主要以岩石类原料和粘土作为主要配料。定窑细白瓷胎料可能使用了粘土类原料配合第一类岩石类原料的配方,其配比在金代时大约为1∶1左右,北宋时期可能约为7∶3(粘土∶岩石),五代时大概为6∶4左右。对制釉原料分析结果表明,定窑配釉原料是岩石类原料与釉灰配合形成的,五代、北宋时岩石和灰的比例约为9∶1,金代时石:灰达到了9.5∶0.5。这使得我们对定窑鼎盛时期的白瓷胎釉配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为开展定窑的复烧提供了确凿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窑 制瓷原料 光谱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战国楚系青铜鼎形制流变与文化特征探赜
16
作者 程艳萍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9,共8页
楚系青铜鼎造型生动轻巧,装饰繁复精美,独具楚文化特色。文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鼎实物,对楚系青铜鼎进行分期分型研究,建立了楚系青铜鼎形制演变序列表,系统探究楚系鼎的形制从模仿中原到自我创新的历时性流变进程,装饰风格从简朴—... 楚系青铜鼎造型生动轻巧,装饰繁复精美,独具楚文化特色。文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鼎实物,对楚系青铜鼎进行分期分型研究,建立了楚系青铜鼎形制演变序列表,系统探究楚系鼎的形制从模仿中原到自我创新的历时性流变进程,装饰风格从简朴—繁复—素朴的三阶段演变特征,礼仪功用上继承周礼而又固守自身传统,形成奇数用鼎和偶数对鼎的双轨用鼎制度。揭示了楚文化在与中原、南方地域文化互动中的独特发展路径,阐述了楚系青铜鼎在兼容并蓄、独创一格的楚文化影响下所呈现出的制器尚象、崇巫尚奇、浪漫恣肆、求繁尚动的设计意蕴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系青铜鼎 形制流变 楚文化 设计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疑古到释古:古史神话研究的现代转向——以丁山神话观的源与流为中心
17
作者 毛巧晖 孙宇飞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8,共12页
中国神话学学术史研究往往将丁山的神话学研究视为“古史辨”学派的范畴与顾颉刚学术思想的延承,忽略了他与沈兼士的学术关联。丁山在沈兼士的影响下,其古史神话研究吸纳了比较语言学研究方法,转向疑古—释古。对丁山神话观的探源,既呈... 中国神话学学术史研究往往将丁山的神话学研究视为“古史辨”学派的范畴与顾颉刚学术思想的延承,忽略了他与沈兼士的学术关联。丁山在沈兼士的影响下,其古史神话研究吸纳了比较语言学研究方法,转向疑古—释古。对丁山神话观的探源,既呈现了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小学在走向语言学的现代转向中对比较语言学的借鉴与内化,也有助于进一步理清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中神话学研究的本土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山 古史神话 比较语言学 沈兼士 释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氏推拿揉法科学传承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梦妮 孙武权 +3 位作者 吴志伟 周鑫 房敏 朱清广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1,I0002,I0003,共6页
目的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推拿疗法揉法的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丁氏推拿临床和教学提供量化数据及直观图形,促进丁氏推拿的科学传承与推广应用。方法利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 目的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推拿疗法揉法的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丁氏推拿临床和教学提供量化数据及直观图形,促进丁氏推拿的科学传承与推广应用。方法利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采集国家非遗丁氏推拿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的拇指揉法和掌根揉法3次各1 min力学参数,截取中段输出稳定30 s数据量,分析揉法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峰值压强、平均压强、压力时间积分(force-time integral,FTI)、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及接触面积等指标数据;观察压力及压强波形图、峰值压强3D图和手法压力中心轨迹(COP)图。结果通过拇指揉法和掌根揉法各3次采集的生物力学参数发现:拇指揉法最大压力均值(10.84 N)、平均压力均值(4.58 N)、峰值压强均值(37.50 kPa)、平均压强均值(15.83 kPa)、FTI均值(142.51 N·s)、PTI均值(493.10 kPa·s)、接触面积均值(2.89 cm^(2)),压力及压强波形图分布均匀、峰值压强3D图对比差异小、COP集中在拇指指腹中心;掌根揉法最大压力均值(64.67 N)、平均压力均值(16.83 N)、峰值压强均值(58.33 kPa)、平均压强均值(25.67 kPa)、FTI均值(712.79 N·s)、PTI均值(608.95 kPa·s)、接触面积均值(33.67 cm^(2)),压力及压强波形图除个别波峰波动较大,其余整体分布均匀、峰值压强3D图对比差异小、COP集中在213、214、229和230号传感器位置。结论研究表明,国家非遗丁氏推拿传承人的揉法最大压力均值、平均压力均值均较大,反应手法操作有力核心要素;压力及压强波形图分布均匀、走向一致,手法可重复性高,反应揉法均匀、柔和特性;最大接触面积大且3次间差异小,说明操作时与施术部位接触充分、能吸定于志愿者的穴位及身体部位;峰值压强3D图3次对比差异均较小、COP轨迹集中,显示力量输出稳定且动作变形幅度小;揉法压力时间积分及压强时间积分的差异变化相对较小,提示操作时肌肉不易疲劳、力的累计效应较好,可能和手法“深透”性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丁氏推拿 揉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麋鹿角脱落和再生与血液激素含量的关系
19
作者 孟庆辉 夏志强 +11 位作者 单云芳 李俊芳 贺永惠 崔艳红 胡华刚 肖璇 白加德 钟震宇 孟秀祥 张付贤 柏超 张成林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5,共10页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冬至解角,激素在茸软骨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采集麋鹿血液样品,测定激素含量,进行年度节律、冬至前(11—12月)后(翌年1—3月)比对及茸生长期(冬至—惊蛰,12月至翌年3月)波动变化的递进分析,以期为鹿茸...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冬至解角,激素在茸软骨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采集麋鹿血液样品,测定激素含量,进行年度节律、冬至前(11—12月)后(翌年1—3月)比对及茸生长期(冬至—惊蛰,12月至翌年3月)波动变化的递进分析,以期为鹿茸软骨再生与激素含量关系的研究提供进一步印证。结果显示:(1)血液雌二醇(Estradiol,E_(2))、睾酮(Testosterone,T)、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1,IGF-1)、褪黑素(Melatonin,MT)的含量均存在显著(F_(11,486)=3.98,n=507,P=0.004)的年节律变化;血液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含量与茸骨化呈现同步(F_(11,486)=1.72,n=507,P=0.081)的月规律变化。(2)冬至后麋鹿茸血液中E_(2)、GH、T和PTH含量开始逐渐提升,IGF-1含量上升滞后。(3)整个生茸期,血液IGF-1、MT、GH、T、E_(2)含量与麋鹿茸再生速度显著正相关,血液PTH含量与鹿茸增重显著正相关。其中在麋鹿茸胚孕育的Ⅰ期和茸的萌发Ⅱ期,大雪节气(12月初)时,血液MT、GH、IGF-1含量开始增加,E_(2)与T的含量处于年度的次高峰期;麋鹿茸的缓慢生长Ⅲ期和级数增长Ⅳ期,冬至(12月22日)后,麋鹿茸血中MT、GH、IGF-1含量急剧上升(F_(3,80)=4.69,n=84,P=0.002);E_(2)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差异显著(F_(3,80)=3.14,n=84,P=0.045),T的含量则由(0.6969±0.09)ng/mL(n=84)下降至(0.6647±0.06)ng/mL(n=84),差异不显著(F_(3,80)=5.79,P=0.178)。茸增长停滞的Ⅴ期,雨水节气(2月底)后,血液中GH含量明显回落,差异显著(F_(3,80)=3.25,n=84,P=0.037),E_(2)与T的含量则持续提升。PTH含量在脱角前及整个生茸期均处于不断提升中,由立冬节气的(11.78±2.54)pg/mL(n=22)上升到春分节气的(69.23±7.89)pg/mL(n=22),两者差异极显著(F_(1,20)=4.44,P=0.001)。可见,E_(2)、MT、GH、IGF-1、T和PTH均参与冬季麋鹿茸再生全过程,冬至低生理浓度褪黑素和睾酮与麋鹿角脱落相关。本研究可为冬季改善雄性麋鹿的饲养条件提供依据,同时为激素对软骨增殖调控及茸再生多样化机制的研究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睾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褪黑素 血液甲状旁腺激素 麋鹿角脱落和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对硫铝酸盐水泥基ECC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书澎 刘泽平 +1 位作者 区庆佑 王传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47,共7页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聚酯纤维(PET纤维)的“纤维混杂效应”对硫铝酸盐水泥基ECC材料(SAC-ECC)力学性能影响,引入纤维增强系数和混杂效应系数以评价两种纤维混杂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掺量下,PVA-ECC流动度和表观孔隙率均高于P...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聚酯纤维(PET纤维)的“纤维混杂效应”对硫铝酸盐水泥基ECC材料(SAC-ECC)力学性能影响,引入纤维增强系数和混杂效应系数以评价两种纤维混杂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掺量下,PVA-ECC流动度和表观孔隙率均高于PET-ECC,混掺PVA和PET纤维条件下其表观孔隙率和流动度介于两者单掺时的数值之间。随着PVA和PET纤维掺量增加,SAC-ECC抗折和抗压强度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在相同掺量下掺加PET纤维的水泥砂浆强度更高。混掺PVA纤维和PET纤维会发挥正混杂效应,可进一步提高砂浆的抗拉、抗压强度,且PVA∶PET混合比例为1∶2时对SAC-ECC强度提升效果最佳。混杂纤维提高ECC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筋粘结强度效果较好,而单掺0.3%PET纤维对新旧水泥基材料粘结性能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聚酯纤维 硫铝酸盐水泥基ECC材料(SAC-ECC) 力学性能 混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