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5篇文章
< 1 2 2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 for cast blasting design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小华 李克民 +1 位作者 肖双双 狐为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37-1044,共8页
Casting blast can greatly reduce the stripping cost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pencast coal mine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ing high bench blasting, inclined hole, millisecond blasting, pre-splitting blasti... Casting blast can greatly reduce the stripping cost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pencast coal mine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ing high bench blasting, inclined hole, millisecond blasting, pre-splitting blasting and casting blast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which have influence on the effect of casting blast have been research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llistic theory and experience in mines. The integrated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 of casting blast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design process of casting blast, improv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veracity of design result and comprehensively adopt the software programming method and the theory of casting blast. This system has achieved five functions, namely, the 3D visualization graphics management,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intelligent design of casting blast,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blasting effect and the automatic output of the design results. Long-term application in opencast coal mines has shown that research results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specific explosive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the blasting effect, but also have high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cast coal mine cast blasting key technology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tem Simulation Science and Simulation System Technology
2
作者 Chuanyuan, W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3年第4期2-11,共10页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important meaning and special function of simulation system; the definition, contents and relationship of system and system simulation science; the definition a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important meaning and special function of simulation system; the definition, contents and relationship of system and system simulation science; the definition and technology of simulation system and its equipments; and systematic description and explor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system simulation science and simulation system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og computers Control systems digital computers Flight simulators Mathematical models Systems analysis 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董艳 陈辉 于浩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5,共8页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智技术为跨学科教育的新质发展带来广袤机遇。研究从审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存问题出发,发现突出问题包括学科整合拼盘化与任务设计浅散化、活动组织形式单一与空间资源受限、评价方式单一与评价标准...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智技术为跨学科教育的新质发展带来广袤机遇。研究从审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存问题出发,发现突出问题包括学科整合拼盘化与任务设计浅散化、活动组织形式单一与空间资源受限、评价方式单一与评价标准模糊。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接着从内容增强、场景拓展和证据生成三个层面剖析了数智技术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在机理。最后,研究提出了数智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关键路径。在设计路径方面,搭建“跨学科教学设计”教育智能体,形成人机协同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模式;在实施路径方面,打造跨学科智慧教学空间,丰富教学资源供给,形成多样态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在评价路径方面,坚持素养导向评价,借由数智技术赋能实现循证跨学科教学评价。研究对切实推进跨学科教育的数智化转型与新质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数智技术 数智赋能 跨学科教育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健康技术与护理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恒娣 张富康 +5 位作者 孙克娟 李秀莉 苏若彤 王笑艳 张路岐 刘新平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数字健康技术在护理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医患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文章对数字健康技术相关概念和临床实践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为国内数字健康技术与护理学科的交叉实践提供... 数字健康技术在护理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医患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文章对数字健康技术相关概念和临床实践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为国内数字健康技术与护理学科的交叉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健康技术 护理学科 交叉融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5
作者 耿国华 高健 +7 位作者 汤汶 张敏 曾升 高宏娟 王小凤 许阳 张雨禾 周明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建模、保护与展示,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在三代文物...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建模、保护与展示,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在三代文物采集建模设备、智慧博物馆建设、陶瓷器文物虚拟复原、古代人物面貌复原以及秦腔的智能媒体融合全息展演5个方面展开研究。然而,由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不同,在建模方法、修复保护技术以及展示形式方面遇到诸多挑战:①现有文物数字化建模设备效率不高,且需要大量人工干预;②文物种类繁多、特征复杂、形态各异、语义丰富,需要开发适合中国文物的知识抽取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以实现高效的文物组织与展示;③对破损文物碎片的形状表示、描述方法以及自动重组的研究;④古代人物面貌的虚拟复原及性别和种族的识别;⑤全息展演技术面临高计算性能需求、艺术与技术融合的精准度、硬件兼容性、实时性、沉浸感和互动性等挑战。针对这5个方面的需求和挑战,首先,对近些年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总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系列成果;最后,对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智慧博物馆 文物虚拟复原 知识图谱 全息展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逻辑、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彦龙 常凤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和国家做出的最新部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一个新问题,鲜有文献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和国家做出的最新部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一个新问题,鲜有文献对此展开研究。鉴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何以可能—难在哪里—如何破难”为逻辑主线,阐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生成逻辑、实施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应遵循科技创新的实践逻辑、数字赋能的发展逻辑、要素优化的形成逻辑、制度建设的保障逻辑、人才本位的价值逻辑。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存在“创新不足”“数字鸿沟”“供给乏力”“保障不佳”“人才匮乏”的实施困境。研究提出,以加强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弥合数字鸿沟为举措、以优化要素配置为根基、以加快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加强人才培育为关键,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相应的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科技创新 数字鸿沟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优势学科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战军 王洪才 +2 位作者 陈亮 王智超 吴南中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 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优势学科概念内涵、文化背景、精神追求、建设路径等方面均体现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为此,在厘清优势学科的内涵、特征及生成机制的前提下,我们应从价值逻辑、经济逻辑、实践逻辑、政策逻辑等维度进一步探明优势学科建设的逻辑向度,在此基础上,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引领力,以善用数字技术为牵引力,可持续推进优势学科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学科 改革创新 生成机制 逻辑向度 数字技术 高等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满利 邓凯 +4 位作者 沈云霞 孙骞 毛维佳 赵凤燕 吴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文物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经过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文物预防性保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文物预防性保护仍然存在风险监测与识别不足、... 文物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经过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文物预防性保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文物预防性保护仍然存在风险监测与识别不足、风险分析与评估不全面、风险控制比较单一、文物价值阐释深度和广度不足、利用传承方式不丰富、创新速度缓慢等主要问题。数字化技术在各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已应用于文物预防性保护,为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持续推进开辟了新的方向。数智技术作为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数据驱动、高度智能化、实时性与高效性、融合性与协同性、普适性与个性化、动态优化与自我迭代等特征,可以为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分析认为,数智技术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数字化采集与建模、环境监测与预警、数据挖掘与分析、虚拟现实展示与应用、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已有良好基础,将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阶段需求进一步相结合,在数据采集、数据挖掘、风险识别、风险预报、风险管控、虚拟修复、数字建档、虚拟展示等应用中构建数字时代文物预防性保护科学体系,运用数智技术深化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践,是解决当前保护难题的关键途径,也是推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领域新质生产力形成、突破现有瓶颈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预防性保护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的生态基础:数字化技术支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南中 邱骏鹏 田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1,共11页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方向。教育强国与...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方向。教育强国与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在空间、时间和功能维度上深度耦合,即两者在生成空间上通过竞合关系拓展资源,在建构时间上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在功能关系上相互形塑、支持对方功能实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态基础,学习型社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拓展学习者规模、形塑教育与社会互动的环境,服务教育强国的本体建设、认知建设、学习生态优化和可持续方法论的生成,塑造教育强国所需的现代化学习生态、高品质学习条件、“家—校—社”联动教育机制和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要实现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对教育强国的滋养,需要系统强化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数字化基础能力,完善数字技术功能内嵌的基础环境;夯实建设主体的联动关系,围绕数字化学习建构行动者网络;聚焦学习者数字化参与体验,形成“历时+共时”交织的高品质学习过程;针对数字化生态提高技术适配水平,释放数字化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学习型社会 数字化技术 教育生态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本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林 黄懿翀 陈云涛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9,共15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土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本土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三个子维度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数字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者>数字劳动对象的特征;在三大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其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应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本土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差异化施策,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本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生态效率:来自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炜宇 闫伟峰 +1 位作者 祝伟 马媛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95,共15页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其能否提升生态效率及其作用机理,对我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相协调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数字经济特征,选...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其能否提升生态效率及其作用机理,对我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相协调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数字经济特征,选取我国2011—2023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数字经济和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省域生态效率;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正向影响生态效率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是数字经济推动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机制;通过将30个省份划分成东中西3个地区并对其分别进行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均成立,其中数字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效率 技术创新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积分制的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基于“三圈理论”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改艳 徐学荣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基于“三圈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对陕西咸阳SG村、福建福州YZ村和厦门D村的调研访谈数据,分析乡村治理积分制的运行机制及其现实困境。结果表明:乡村治理积分制有效运行需要价值、能力和支持等3个维度的协同支撑。价值维度需契合乡村公... 基于“三圈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对陕西咸阳SG村、福建福州YZ村和厦门D村的调研访谈数据,分析乡村治理积分制的运行机制及其现实困境。结果表明:乡村治理积分制有效运行需要价值、能力和支持等3个维度的协同支撑。价值维度需契合乡村公共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增强乡村凝聚力与向心力、引导多元共治格局、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及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能力维度需具备相应资源与能力,如必要的资金供给、基层治理组织的能力建设、数字基建与人才支撑;支持维度需得到村民、村干部、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在当前乡村治理积分制运行中,“价值圈”存在公共价值偏离,“能力圈”存在基层治理资源和能力建设不足问题,“支持圈”面临利益相关者行动支持不足的挑战。据此,建议重塑积分制的公共价值导向、强化资源保障与能力建设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激励机制,以推动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制 乡村治理 “三圈理论”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教育转型: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样式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18,共8页
技术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等特征,让现代社会充满了数智属性,并推动了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成。学校教育作为数智社会的一部分,既要基于社会发展开展教育活动,也要通过教育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形成与社会发展相一... 技术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等特征,让现代社会充满了数智属性,并推动了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成。学校教育作为数智社会的一部分,既要基于社会发展开展教育活动,也要通过教育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形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育实践样式。数智社会,个体的身份、时空、行为、资源、数据、决策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学校需要基于社会的变革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体现真实场景的教与学活动,引导个体学会自我评价,促进个体建立主体责任。借助数智技术,可以在内容表征、差异过程、多元方法、高效管理、认知品质等方面赋能学习变革,丰富学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数智社会 数智学习空间 新质人才 学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困境及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宇红 蔡勇 朱丽敏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0,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使得田径运动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特点充分彰显,为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数字化转型视域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田径事业高质...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使得田径运动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特点充分彰显,为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数字化转型视域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认为,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是数据资源和技术优势。然而,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存在协同困境、挖掘困境和推广困境。基于此,建议拓宽田径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建设田径数字化转型发展平台,挖掘田径数字化转型发展大数据,提升田径数字化转型发展数据安全,激活田径数字化转型发展市场,推动田径项目在体育领域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抓住新一轮体育产业变革和体育改革的先机,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数字化转型 体育治理 体育产业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驱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杰长 张雅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数融合的重要内涵,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场景是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应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为实数融合阶段转变提供了强劲动力。实体经济为数字技术提供了丰... 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数融合的重要内涵,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场景是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应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为实数融合阶段转变提供了强劲动力。实体经济为数字技术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数字技术催生了数字场景等突破物理场景局限的新兴场景,基于场景的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够有效推动和实现实数融合,场景驱动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的重要模式。从具体实践看,新型工业化、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算法算力、产业元宇宙等是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以数字技术核心技术群为重点的成果转化与创新应用成为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需要加速完善要素体系、产业体系、生态体系和治理体系等支撑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底层技术创新突破与深入应用,创新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探索构建数字场景等虚实共生场景,促进相关主体“全面连接”和价值共创,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双向赋能、互促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数字技术 实数融合 场景驱动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效应和数字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子彪 陈迪 +1 位作者 丁茹伟 李元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选取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增量... 选取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重要途经。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正向调节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对国有企业、非高污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创新 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神经外科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学军 贾旺 +1 位作者 毛颖 江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神经外科正步入智能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时代。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术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本文介绍数字与人工... 神经外科正步入智能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时代。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术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本文介绍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脊柱疾病、癫痫和脑血管病的典型范例。数智神经外科侧重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深度融合,应建立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操作的技术体系。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神经外科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神经外科(学) 精准医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支持个体的差异成长 被引量:11
18
作者 沈书生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教育系统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引导学习者自觉成为肩负国家发展使命、具有主体责任的新质人才。然而,学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每个学习者的成长需求。因此,本...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教育系统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引导学习者自觉成为肩负国家发展使命、具有主体责任的新质人才。然而,学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每个学习者的成长需求。因此,本研究提出,个体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单纯依赖外部教学因素,而应推动个体主动建立主体责任,使个体充满韧性。本研究通过分析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演进逻辑,提出基于数智技术构建的教育生态会影响个体韧性并扩大个体差异;从促进认知发生的视角出发,重构基于数智技术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促进多元主体协同,优化学习流程,改进学习模式;借助数智学习空间创设与学生认知相适应的认知场景,可以支持不同主体在相同学习时间线的差异化学习行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为不同主体提供差异化认知机会,推动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理解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价值,可以支持不同学习者建立差异化认知路径,实现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新质人才 核心素养 数智学习空间 学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洋 吴婷婷 侯剑华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88,共9页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厘清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科技创...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厘清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科技创新评价演化历程和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的主要特征,深度剖析大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评价的主要维度,在此基础上思考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所面临的若干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结论/发现]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将成为新时期科技评价范式变革和进步的关键力量。大模型使得科技创新评价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其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评价、科技管理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创新/价值]剖析了大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评价的若干问题,为构建以智能化、精细化、系统化和个性化为核心,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评价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评价 大模型 数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院多区背景下数智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骆金铠 张杰 +4 位作者 孙萌 毛文平 谢长清 王云 李谷维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医院一院多区的数智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为提升多院区护理质量管理的同质化与高效性提供借鉴。方法:构建包括核心制度库、护理指标库、检查任务、检查结果、闭环整改、统计分析6个部分的数智化护理质... 目的:构建适用于医院一院多区的数智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为提升多院区护理质量管理的同质化与高效性提供借鉴。方法:构建包括核心制度库、护理指标库、检查任务、检查结果、闭环整改、统计分析6个部分的数智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于2024年8月将系统逐步推行至医院3个院区应用。比较系统应用前后质量控制成绩、质量控制效率;比较系统应用后医院3个院区的护理质量控制成绩。结果:与系统应用前相比,系统应用后质量控制成绩提高,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录入、统计分析、形成报告各环节耗时分别减少33.57、6.57、26.50、29.78 min/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在医院3个院区同步应用后,不同院区的护理质量控制成绩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多院区应用数智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可促进不同院区护理质量控制的同质化管理效果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一院多区 数智化技术 同质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