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SAS和FA的1959—2002年黄河三角洲海岸线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鹏 王庆 +3 位作者 战超 王昕 杜国云 李雪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采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和岸线分形分析(FA),以不同年份测量的9期历史地图为数据源,对1959—2002年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度、形态及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59—1984年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度减小,岸线平面轮廓形态变得... 采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和岸线分形分析(FA),以不同年份测量的9期历史地图为数据源,对1959—2002年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度、形态及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59—1984年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度减小,岸线平面轮廓形态变得平滑、简单;从1984—2002年三角洲海岸线长度增加,岸线平面轮廓形态变得曲折、复杂。与此同时,整个三角洲海岸中前进、后退及进退平衡岸线的比例构成变化也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从总体上看,前进岸线所占比例变化呈不断减小趋势,但1980—1984年、1996—2000年曾有两次短暂的突然增大。从岸线变化速率及其空间分布看,三角洲海岸线进退变化于1968—1974年、1992—1996年两度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根据初步分析,1959—2002年黄河三角洲岸线演变是在黄河入海泥沙总体减少的背景下发生的,受到河口地貌变迁、海岸沉积动力系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数字岸线分析 分形分析 海岸线 海岸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灰沙岛岸滩变化特征与生态防护对策研究——以北岛为例
2
作者 林婷 屈建军 +1 位作者 吴志峰 李育培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5,共12页
灰沙岛作为热带海洋中的典型地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加剧正在严重威胁其稳定性。文章以西沙群岛典型灰沙岛——北岛为对象,基于2002—2023年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dig... 灰沙岛作为热带海洋中的典型地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加剧正在严重威胁其稳定性。文章以西沙群岛典型灰沙岛——北岛为对象,基于2002—2023年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DSAS),揭示了北岛岸滩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护对策。结果表明:1)北岛岸线变化呈现显著阶段性特征:2002—2015年岸线长度与面积缓慢增长,2015—2019年因东南端码头修建与岛体扩建,57%的岸线向海淤积扩张,岸线长度与面积急剧增长,并于2019年达到峰值,然而2019—2023年侵蚀加剧,47%的岸线后退,总侵蚀面积达11846m²。其中,沙嘴区域受季风主导呈现季节性冲淤循环(东北季风期侵蚀、西南季风期淤积),而海滩岩因自身易侵蚀性、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的多重影响面积锐减,至2023年仅存3827m²。2)灰沙岛演变的本质是水动力与沉积物的相互作用,其演变过程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海岸水动力变化、珊瑚礁退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以及人类干扰等因素均会影响灰沙岛的演变。3)针对灰沙岛稳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层次的生态防护体系,从潮上带到潮下带逐层防护,采用植被固沙、移动沙障固沙、菱形沙袋固沙、海滩岩修复等措施,兼顾生态保护和岛礁防护的需求,为南海珊瑚岛礁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沙岛 遥感监测 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 生态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三口河道自然岸线演变过程与主控因子研究
3
作者 白宽宽 李志威 +1 位作者 王在艾 张鹏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洞庭湖区三口河道分水分沙减少,水位降低,河势发生多次调整,导致自然岸线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大津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阈值划分方法,提取松滋河、虎...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洞庭湖区三口河道分水分沙减少,水位降低,河势发生多次调整,导致自然岸线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大津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阈值划分方法,提取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198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植被带临水侧边界线。通过ArcGIS的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分河段计算自然岸线迁移的端点速率。结果表明,三口河道自然岸线普遍以向河内迁移为主。分河段中,松滋河东支自然岸线迁移幅度最大。低水位下左侧岸线侵蚀、高水位泥沙落淤分别是松滋口、藕池口自然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三口河道 自然岸线 迁移速率 数字岸线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22年黄河三角洲行水河口岸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左凤娇 曹印 +6 位作者 范镇 殷鹏钧 李瑞 钱张帆 王红艳 战超 王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黄河清八汊现行河口自改汊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监测其岸线变化,探讨其稳定程度对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以及海岸带韧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PS、GIS、RS技术从1996-2022年黄河三角洲行水河口的220幅遥感影像中推断出年平均海岸线位... 黄河清八汊现行河口自改汊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监测其岸线变化,探讨其稳定程度对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以及海岸带韧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PS、GIS、RS技术从1996-2022年黄河三角洲行水河口的220幅遥感影像中推断出年平均海岸线位置,同时根据行水河口摆动次数划分为5个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对海岸线变迁及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行水河口岸线长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整体呈淤进状态,各岸段岸线时空变化特征不同,最大侵蚀(-73.89m/a)区出现在两丁坝之间,最大淤积(393.20m/a)区出现在河口区附近。研究区90%的岸线表现为较强淤积至严重淤积,稳定性指数由两丁坝之间(0.135)、2007年出汊前旧河口(0.068)、2007年出汊后新生河口(0.006)依次降低。入海水沙量、河口位置变迁以及沿岸输沙是影响岸线稳定性出现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海岸线 岸线稳定性 数字岸线分析 3S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岸线系统分析塔里木河英巴扎至乌斯满河道演变特性
5
作者 高久洲 李琳 +2 位作者 戴文鸿 池苗苗 肖玉磊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
为了探明塔里木河干流英巴扎至乌斯满河道的演变规律和趋势,对该河道1993—2022年间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进行了解译,通过数字岸线系统分析了河道变迁速率。从1993年至2022年,英巴扎至乌斯满河段弯曲系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河道呈淤积... 为了探明塔里木河干流英巴扎至乌斯满河道的演变规律和趋势,对该河道1993—2022年间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进行了解译,通过数字岸线系统分析了河道变迁速率。从1993年至2022年,英巴扎至乌斯满河段弯曲系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河道呈淤积态势。英巴扎至沙子河口生态闸段相比于沙子河口至乌斯满段演变幅度更加剧烈,且河道往南北两岸的最大迁移速率分别为20.01 m/a和40.36 m/a。2010—2011年裁弯取直现象频发,平均变迁速率最大为72.27 m/a。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对2032年河势演变趋势进行预测,河道上段最大迁移距离可达730 m,下段为218 m。应对河道上段进行整治,调整水流和控制河势,以确保河道两岸防洪安全和岸线的合理利用,提高向下游生态输水的保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演变 LANDSAT 数字岸线系统(dsas) 塔里木河 蜿蜒型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岬间砂质海岸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吉涛 陈子燊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岬间海湾平衡平面形态规律在海岸长期侵蚀演变预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国外研究砂质海岸演变与稳定的重要课题。首先回顾了三种比较典型的经验岬湾形态方程,然后运用当前确定岬间海湾静态平衡形态最广泛使用的经验关系—抛物线关... 岬间海湾平衡平面形态规律在海岸长期侵蚀演变预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国外研究砂质海岸演变与稳定的重要课题。首先回顾了三种比较典型的经验岬湾形态方程,然后运用当前确定岬间海湾静态平衡形态最广泛使用的经验关系—抛物线关系,对华南31个岬间海湾的稳定状况进行了预测、分类。同时,采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计算了1990-2000年前后华南岬湾海滩的岸线进退速率,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华南岬间海湾岸滩的稳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岬间海湾 抛物线形态方程 数字岸线分析系统 终点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4~2012年海州湾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巢子豪 高一博 +1 位作者 谢宏全 卢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0,共6页
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二值化、潮位校正模型提取海岸线,使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DSAS),对1984~2012年海州湾海岸线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4~2012年间海州... 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二值化、潮位校正模型提取海岸线,使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DSAS),对1984~2012年海州湾海岸线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4~2012年间海州湾海岸线整体以4.29 m/a向海洋推进,其中,48%的海岸出现侵蚀,侵蚀速率为22.83 m/a,侵蚀现象主要出现在大堤修建前的部分粉砂淤泥质海岸。52%的海岸出现淤积,淤积速率为25.90 m/a,淤积现象主要出现在人工海岸、河口海岸和受大堤影响的粉砂淤泥质海岸。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有利于科学地规划、开发和管理海洋及其沿岸空间资源,并保证其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海岸线 时空演变 dsas(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岸线分析系统的海岸线时空变化速率分析--以海州湾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沈昆明 李安龙 +1 位作者 蒋玉波 刘鑫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本文选取1985-2018年间具有代表性的6期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综合利用面积法和基线法定量分析海州湾的岸线变迁,并进行岸线分类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30多年来海州湾岸线整体呈持续向海推进的态势,增长岸线比例总... 本文选取1985-2018年间具有代表性的6期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综合利用面积法和基线法定量分析海州湾的岸线变迁,并进行岸线分类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30多年来海州湾岸线整体呈持续向海推进的态势,增长岸线比例总体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除了2005-2009年发生短暂的减小;1985-2018年,岸线长度增加了10.40 km,陆域面积增加了52.84 km^2;海州湾岸线以人工岸线为主,且比重日渐增大,从1985年的47.90%到2018年的70.88%,前中期的沿海围垦养殖及后期的围海造陆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其终点变化速率为26.09 m/a,净海岸线变化为155.12 m,记录增加总横断面在各个时期均大于50%,岸线变迁最剧烈的区域为新沭河-高公岛段,陆域增长点在于赣榆新城、连云新城建设和连云港港口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遥感 数字岸线分析系统 海岸线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海岸线遥感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字伟 陈博伟 +3 位作者 张丽 毕京鹏 罗正宇 袁鑫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787,共10页
利用Landsat TM/OLI影像获取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1990—2018年共8期大陆海岸线的时空分布图,系统分析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岸线变化的规模与速率,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和海岸线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8年,湄公河三角洲岸... 利用Landsat TM/OLI影像获取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1990—2018年共8期大陆海岸线的时空分布图,系统分析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岸线变化的规模与速率,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和海岸线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8年,湄公河三角洲岸线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同时人工岸线增长明显,自然岸线中生物质岸线和淤泥质岸线相互转化;2)在三角洲西南部(金瓯省南部)地区岸线侵蚀严重,沿岸陆地面积减少,而在三角洲东南部(槟椥省)地区陆地向海推进明显,沿岸陆地面积增加较大;3)总体上整个三角洲地区沿岸陆地面积净增加了约28.55 km^(2),其中槟椥省地区是沿海陆地面积净增加最显著的区域,金瓯省地区是沿海陆地面积净减少最剧烈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变迁 分形维数 岸线侵蚀 陆海格局 d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秒级响应电网在线分析软件平台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二专 冯东豪 +1 位作者 严剑峰 周孝信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74-3480,共7页
介绍一个新的电网实时在线分析系统软件平台,以支持下一代秒级响应在线分析系统的研发。文章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响应速度提升的总体思路,在线分析软件平台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和平台的通用功能模块。基于该在线分析软件平台的拓展,研发... 介绍一个新的电网实时在线分析系统软件平台,以支持下一代秒级响应在线分析系统的研发。文章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响应速度提升的总体思路,在线分析软件平台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和平台的通用功能模块。基于该在线分析软件平台的拓展,研发了一套新在线分析系统。该系统已经在湖南省调部署并在线示范运行。初步测试数据表明,新在线分析系统可以达到秒级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在线分析 DSA 数字孪生 内存计算 并行计算 复杂事件处理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