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硒菌棒配方对广东秋冬季栽培棘托竹荪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陈新宇 王裕霞 +4 位作者 张卫华 廖焕琴 徐放 朱报著 白青松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实现广东地区竹荪的周年生产,以棘托竹荪为研究对象,以传统菌棒制作配方为对照(处理1),探讨改良配方(处理2)以及在改良配方中加入不同量的硒元素(0.5 mg/kg,处理3;1.0 mg/kg,处理4;2.0 mg/kg,处理5)对广东秋冬季栽培的竹荪生长的影响... 为实现广东地区竹荪的周年生产,以棘托竹荪为研究对象,以传统菌棒制作配方为对照(处理1),探讨改良配方(处理2)以及在改良配方中加入不同量的硒元素(0.5 mg/kg,处理3;1.0 mg/kg,处理4;2.0 mg/kg,处理5)对广东秋冬季栽培的竹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改良配方中除处理2外,处理3、4、5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快于传统配方(处理1),且菌丝颜色更洁白、均匀度较好,长势评分较高;2)改良配方的竹荪蛋数量、产量、生物转化率均高于传统配方,其中处理4、处理5竹荪蛋数量分别为7.56个/棒、7.53个/棒,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处理4、处理5的竹荪蛋硒元素含量分别为1.5 mg/kg、2.08 m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4的竹荪蛋蛋白质含量、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3.38 g/100g、22.21 g/100g;4)处理4竹荪蛋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处理5的竹荪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地区竹荪秋冬季节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菌棒配方 秋冬季栽培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的抑菌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罗盛莲 游霞 +4 位作者 丁聪聪 李珍 林国秀 于志伟 张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0-73,共4页
对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浸膏水溶液采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作用的研究,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裙竹荪乙酸乙酯浸膏的水溶液对供试细菌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但对供试酵母和霉菌抑制作... 对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浸膏水溶液采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作用的研究,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裙竹荪乙酸乙酯浸膏的水溶液对供试细菌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但对供试酵母和霉菌抑制作用不明显;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浸膏的水溶液对各供试菌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两种竹荪水溶液均对高温高压稳定。GC-MS分析表明,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浸膏水溶液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及其酯类、烯烃、邻苯二甲酸酯类、酚类和酮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裙竹荪 棘托竹荪 抑菌作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子实体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卢惠妮 潘迎捷 +1 位作者 孙晓红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20-123,共4页
以水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棘托竹荪子实体对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研究其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以及抑菌pH... 以水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棘托竹荪子实体对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研究其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以及抑菌pH值范围。结果表明,棘托竹荪子实体的浸提液对副溶血弧菌抑制作用最好,其次是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对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差;棘托竹荪子实体的浸提液最低抑菌浓度小,抑菌pH值范围广而且热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子实体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菌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3
4
作者 林陈强 林戎斌 +2 位作者 陈济琛 张慧 林新坚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分别采用水、乙醇和乙酸乙酯对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盖活性成分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不含多糖类物质,3种提取物中均含有三萜和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OH、DPPH... 分别采用水、乙醇和乙酸乙酯对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盖活性成分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不含多糖类物质,3种提取物中均含有三萜和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OH、DPPH·、·O2-清除率以及对Fe2+螯合能力均呈量效关系;对·OH和DPPH·的清除能力醇提物最强,水提物对·O2-清除率和对Fe2+螯合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菌盖 抗氧化活性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菌盖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范巧宁 张伟刚 +4 位作者 赵珮 李清宇 张颖娜 田甜 段玉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12-117,共6页
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棘托竹荪菌盖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并采用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为棘托竹荪菌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评价的... 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棘托竹荪菌盖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并采用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为棘托竹荪菌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评价的四个指标,并同V 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95℃,料液比为1∶39g/mL,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3.5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2.13%。抗氧化实验表明,棘托竹荪菌盖多糖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是一种抗氧化活性高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多糖 响应面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蛋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1 位作者 田红玉 刘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53-357,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对棘托竹荪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芳香萃取物稀释法(AEDA)结合嗅闻仪(GC-O)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GC-MS从棘托竹荪蛋中共鉴定出9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对棘托竹荪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芳香萃取物稀释法(AEDA)结合嗅闻仪(GC-O)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GC-MS从棘托竹荪蛋中共鉴定出9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8种醛、13种酮、11种醇、8种呋喃类化合物、6种含氮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3种酚、4种酯、3种大环化合物、21种酸、7种烃和1种醚;采用GC-O鉴定出12种稀释系数(FD)在1~27之间的活性香成分,包括3-甲基丁醛(FD27,0.88mg/kg,果香、似巧克力的香气)、己醛(FD27,13.41mg/kg,青香)、1-辛烯-3-酮(FD27,3.01mg/kg,蘑菇香)、糠醛(FD27,62.16mg/kg,甜香,烤香)、5-甲基糠醛(FD27,25.55mg/kg,焦糖香)、2,4-癸二烯醛(FD27,1.83mg/kg,青香,甜香,似柑橘香)等。可以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竹荪功能性食品,以及对竹荪进行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蛋 SDE GC-O AEDA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液态深层发酵水提物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乐 冯娜 +3 位作者 冯杰 韩伟 马迪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7,共5页
测定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丝体的20%、60%乙醇提取物,发酵液的20%、60%和95%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 测定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丝体的20%、60%乙醇提取物,发酵液的20%、60%和95%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对照品芦丁,其中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的20%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012mg/mL。利用中药材系统预实验方法鉴定了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类型。结果表明: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均可能含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有机酸等物质,而黄酮体、生物碱、蒽醌和甾体等类物质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的含量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菌丝体 发酵液 DPPH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抑菌物质的乙醇提取工艺优化与抑菌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爽 张璞瑜 +3 位作者 蒋达青 张媚 张立钦 林海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5-1051,共7页
为研究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乙醇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 为研究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乙醇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对棘托竹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50.0 g·L-1,浸提时间2.0 h,浸提温度75℃。用牛津杯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菌与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啤酒酵母不表现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食品腐败细菌中,抑菌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08,23.12,23.02和22.16 mm,可见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大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真菌中,抑菌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抑菌率分别为75.01%,57.67%,49.65%,21.34%和9.26%,且五者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真菌的抑菌作用因菌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棘托竹荪 乙醇提取 工艺优化 抑菌作用 食品腐败菌 植物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蓝蔚青 曹奕 +2 位作者 陈燕 潘迎捷 孙晓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52-155,160,共5页
在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初步分析棘托竹荪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使用最小抑菌浓度(15.0mg/m L)的棘托竹荪提取液分别对单增李斯特菌菌液进行0.5、1.0、1.5h处理,提取对照组与处理组菌株的总RNA... 在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初步分析棘托竹荪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使用最小抑菌浓度(15.0mg/m L)的棘托竹荪提取液分别对单增李斯特菌菌液进行0.5、1.0、1.5h处理,提取对照组与处理组菌株的总RNA,通过反转录获得各自c DNA,并选择相关基因合成引物作Real-time PCR分析。以本菌的16S r RNA作为内参基因,以prf A、Act A、Iap为转录过程与表达蛋白基因,分析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由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知,单增李斯特菌经提取液处理后,菌体细胞的细胞壁变薄,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内容物从胞内释放出来。由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处理时间下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处理组的prf A基因在0.5h时表达量有所上调,后期表达量上调速度减慢。1h后表达量基本停止上调,1.5h后,表达量转为下调,说明提取液能在转录阶段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命活动构成影响。Act A和Iap基因在处理0.5h后基因表达量上调,处理1h后上调量最大,Act A基因在1.5h后表达量上调量有所降低,Iap基因表达量出现下调,说明提取液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单增李斯特菌的生命活动,特别是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过程。由此可知,棘托竹荪提取液能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的转录过程和抗性产生显著影响,使菌体的细胞膜受损,细胞质溶出,从而导致菌体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提取液 单增李斯特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子实体水溶性多糖DE2-2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林玉满 余萍 刘艳如 《食用菌学报》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棘托竹荪 (DictyophoraechinovolvataZang ,ZhengetHu)子实体干品经热水抽提 ,乙醇沉淀 ,蛋白酶法和Sevag法去蛋白后得粗多糖DE。DE经乙醇分级沉淀得到三个级分DE1、DE2和DE3。DE2经DEAE SephadexA - 2 5柱进一步纯化得到棘托竹荪多糖纯... 棘托竹荪 (DictyophoraechinovolvataZang ,ZhengetHu)子实体干品经热水抽提 ,乙醇沉淀 ,蛋白酶法和Sevag法去蛋白后得粗多糖DE。DE经乙醇分级沉淀得到三个级分DE1、DE2和DE3。DE2经DEAE SephadexA - 2 5柱进一步纯化得到棘托竹荪多糖纯品DE2 - 2。DE2 - 2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为均一物质。红外扫描表明 ,其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 ,DE2 - 2的单糖组成为 :D -葡萄糖、D -甘露糖、D -半乳糖和L -岩藻糖 ,其摩尔比为 8.68∶1.0 0∶1.85∶0 .74 ,分子量约为 84 0 0 0。经测定 ,DE2 - 2具有一定的抑瘤活性 ,其抑瘤率为3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子实体 水溶性多糖DE2-2 分离 纯化 鉴定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抑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发酵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颜梦秋 田振 +2 位作者 冯娜 冯杰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肿瘤细胞HepG2、B16、K562和正常细胞WPMY-1为受试细胞,对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的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仅对肿瘤细胞K562和B16... 以肿瘤细胞HepG2、B16、K562和正常细胞WPMY-1为受试细胞,对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的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仅对肿瘤细胞K562和B16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在实验浓度内对肿瘤细胞HepG2和正常细胞WPMY-1增殖的抑制能力较弱。与菌丝体相比,发酵液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其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HepG2、B16、K562和正常细胞WPMY-1的增殖都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菌丝体 发酵液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棘托竹荪孢子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陈强 陈济琛 +2 位作者 林新坚 陈克华 林戎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1-167,共7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从竹荪孢子中提取多糖,且不破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本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pH等因素对多糖得率及多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Box-Benhnken设计,优化棘托竹荪孢子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 为了最大限度地从竹荪孢子中提取多糖,且不破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本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pH等因素对多糖得率及多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Box-Benhnken设计,优化棘托竹荪孢子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综合提取效率和多糖活性等因素,得到竹荪孢子多糖提取的最适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in、pH9、料液比为1∶20。采用上述最优工艺条件进行多糖提取的实验,测得实际多糖得率为9.87%,在2~10 mg/mL范围内,孢子多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 50为4.67 mg/mL。实验结果为下一步分离、纯化及鉴定竹荪孢子活性多糖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孢子 多糖 抗氧化性活性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崇莲 曾德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1-474,共4页
棘托竹荪的生物学特征周崇莲(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曾德容(湖南合同县政协会同418300)关键词棘托竹荪,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营养成份1985年对湖南会同县的竹荪进行野外调查时,采到一种不同于... 棘托竹荪的生物学特征周崇莲(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曾德容(湖南合同县政协会同418300)关键词棘托竹荪,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营养成份1985年对湖南会同县的竹荪进行野外调查时,采到一种不同于竹荪(Dictyophora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营养成分 竹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杨 黄明泉 +2 位作者 孙宝国 田红玉 孙金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21-226,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闻香法分析棘托竹荪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气质联用采用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4种化合物,包括醇类18种、醛类8种、烃类16种、酸类6种、酮类6种、杂环类8种、芳香...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闻香法分析棘托竹荪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气质联用采用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4种化合物,包括醇类18种、醛类8种、烃类16种、酸类6种、酮类6种、杂环类8种、芳香类5种、其他类7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十四碳内酯(5.99%)、香叶基丙酮(3.06%)、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醇(2.61%)、苯乙醛(2.48%)等;通过嗅闻仪鉴定出10种风味成分,包括1-辛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2-辛烯醛、2-乙酰基呋喃、5-甲基糠醛、2-壬烯醛、己酸、香叶基丙酮、苯乙醇、2-乙酰基吡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同时蒸馏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闻香法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菌丝体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筛选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惠妮 潘迎捷 +1 位作者 赵勇 孙晓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1,共4页
利用平板培养和试管斜面培养探讨影响棘托竹荪菌丝体培养的理化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丝体在平板中和试管中对碳源、氮源、无机盐的利用情况是相似的;无论是平板中培养还是试管中培养,黄豆粉、硫酸铵、硝酸钾、... 利用平板培养和试管斜面培养探讨影响棘托竹荪菌丝体培养的理化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丝体在平板中和试管中对碳源、氮源、无机盐的利用情况是相似的;无论是平板中培养还是试管中培养,黄豆粉、硫酸铵、硝酸钾、Na+都能促进棘托竹荪菌丝体的生长,乳糖、蛋白胨、尿素都会阻碍菌丝体的生长。棘托竹荪对氮源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无机盐,而对碳源的需求不是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菌丝体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棘托竹荪对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波 沈泉 +2 位作者 朱炜 沈鑫 李琴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4期28-32,共5页
对套种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脂脂肪酸特性及其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套种林分毛竹林套种棘托竹荪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P<0... 对套种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脂脂肪酸特性及其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套种林分毛竹林套种棘托竹荪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土壤p H值提高了4.97%;显著提高了全氮、速效氮、全磷的含量,增加了钾的活性(P<0.05);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套种显著提高了土壤总PLFA、细菌和真菌的含量(P<0.05),细菌/真菌比值有所下降;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氧化氢酶、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分别比未套种提高了58.33%、50.00%、21.43%、19.12%、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棘托竹荪 套种 磷脂脂肪酸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璐 林衍铨 +3 位作者 肖胜刚 黄忠英 江晓凌 应正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成时间为52d,3潮菇总产量为2.17kg/m2,槟榔芋产量为2.88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槟榔芋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丛生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裕霞 潘文 +4 位作者 黎建伟 徐斌 曾武 张卫华 蔡海荣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5期23-27,共5页
引进3个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株在广东省高州市丛生竹林下进行不同菌株及不同竹林郁闭度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是:D89号菌株在郁闭度0.9的条件下取得最高产量,其带托与去托竹荪产量分别为21 608.5和11 057.3 g,折合每平方种... 引进3个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株在广东省高州市丛生竹林下进行不同菌株及不同竹林郁闭度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是:D89号菌株在郁闭度0.9的条件下取得最高产量,其带托与去托竹荪产量分别为21 608.5和11 057.3 g,折合每平方种植面积的产量为5 402.1和2 764.3 g,达到了较高的产量水平。各个菌株在3种竹林郁闭度下栽培的平均产量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D89、D-古优1号、D1号,三者的去托竹荪平均产量数据非常相近。说明3个菌株均很适合在高州的竹林下栽培,并且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菌株对竹林郁闭度的适应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D-古优1号较其他两个菌株适应性强,3个菌株均较适合在竹林郁闭度为0.7和0.9的条件下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优良菌株 栽培 丛生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硒含量对棘托竹荪菌丝生长及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裕霞 陈新宇 +7 位作者 徐斌 廖焕琴 潘文 张卫华 杨晓慧 杨会肖 朱报著 徐放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第1期20-23,共4页
通过菌袋培养棘托竹荪试验,对比了不同基质硒含量对菌丝体生长速度及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基质配方比用传统生产常规的木糠加麦麸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可增加15.9%,在传统配方基质培养下,菌丝体长至满袋的... 通过菌袋培养棘托竹荪试验,对比了不同基质硒含量对菌丝体生长速度及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基质配方比用传统生产常规的木糠加麦麸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可增加15.9%,在传统配方基质培养下,菌丝体长至满袋的时间为85 d,而改良配方基质菌丝体满袋时间只需要70 d;用改良配方基质添加外源硒的含量在0.5~4.0 mg/kg时,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最佳配方在1.5个月内菌丝体长至满袋;基质硒含量为1.0~2.0 mg/kg时,菌丝体生长最快,质量约1.8 kg的菌袋在培养时间为50 d时各个配方均能完全长满。在培养基质中添加适量的外源硒肥对提高棘托竹荪菌丝体先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菌袋培养 富硒栽培 菌丝生长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硒源处理对竹荪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新宇 王裕霞 +3 位作者 徐斌 潘文 张卫华 廖焕琴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2期21-26,共6页
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硒源处理中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硒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探讨不同硒源对竹荪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纳米硒、富硒氨基酸液肥、螯合硒3种硒源,每种硒源选择5、10 mg/L 2种施用浓度。结果表明... 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硒源处理中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硒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探讨不同硒源对竹荪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纳米硒、富硒氨基酸液肥、螯合硒3种硒源,每种硒源选择5、10 mg/L 2种施用浓度。结果表明:施用5 mg/L的富硒氨基酸液肥利于促进竹荪子实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施用5 mg/L的富硒氨基酸液肥、10 mg/L螯合硒利于竹荪子实体中粗多糖的合成,施用10 mg/L纳米硒利于竹荪子实体中硒元素的吸收存储,施用10 mg/L的螯合硒和纳米硒竹荪子实体中氨基酸总量较大,施用5 mg/L纳米硒可以有效提高竹荪子实体中风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施用10 mg/L螯合硒、5 mg/L纳米硒后可以有效提高竹荪的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源 竹荪 富硒食用菌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