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岩心多尺度裂缝提取方法
1
作者 吴丰 陈学武 +2 位作者 赵辉 石祥超 刘建锋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2-894,共13页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采用多个滤波核叠加对岩心CT扫描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再将滤波结果叠加;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将阈值分割、顶帽分割等图像分割方法与边缘增强技术相结合,以增强微裂缝信息,并针对不同尺度裂缝采取不同的分割策略;分析了图像分割三维体的长度、宽度、表面积、体积、形状因子、平整度和伸长率等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显著降低了岩心CT扫描图像噪声干扰,精准地保留了裂缝细节特征;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提高了多尺度裂缝的提取精确度和稳定性;裂缝形态参数图版能剔除与裂缝相似的孔隙、特殊矿物边界等非裂缝,最终实现多尺度裂缝的准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数字岩心 ct扫描 图像处理 滤波 边缘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在农业工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2
作者 张青松 郑中原 +2 位作者 廖庆喜 燕桓 廖宜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3,共13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融合了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算法,能够精确揭示物体内部结构,在农业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工程智能化和精准化的重要技术之一。为...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融合了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算法,能够精确揭示物体内部结构,在农业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工程智能化和精准化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了系统总结CT技术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分析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该文概述了CT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设备构造、工作流程、图像重建和后处理技术等,并通过与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对比,突出了CT技术在高分辨率、强穿透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梳理了CT技术在果蔬品质检测、籽粒评价、茎秆分析、根系分析以及土壤孔隙分析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该文结合CT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该技术存在设备操作流程复杂、图像处理难度高、检测分辨率限制和设备成本高昂及辐射安全等问题,提出了CT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有丰富研究对象、增强应用效果和优化技术环节等方面,旨在为CT技术在农业工程领域进一步应用发展提供参考,以促进CT技术与农业工程研究的深度融合及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农业工程 无损检测 图像重建 后处理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搏动性耳鸣识别及高致病区域
3
作者 田山 王治文 +2 位作者 曹学鹏 苏磊 刘兆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2,共8页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诊断。使用迁移学习Resnet-v1-50模型,取骨窗颞骨中部水平截面样本进行分类学习,并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对分类高权重区域自动标注;统计CT截面大图(全颅)、中图(双侧颞骨)、小图(右侧颞骨)3种数据集的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涉及的解剖结构,逐步细化感兴趣区域,提高分类高权重区域标注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包含双侧颞骨的中图数据集分类精度最好,测试集精度达到100%。搏动性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集中于双侧或单侧颞骨部位,主要包括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上鼓室等部位。搏动性耳鸣与颞骨及附近骨质结构有密切关系;搏动性耳鸣患者在双侧颞骨或耳鸣对侧颞骨均有较大概率存在区别于无耳鸣人群的结构异常;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鼓室等结构均有较高概率包含搏动性耳鸣的高致病区域。以上影像分析结论与搏动性耳鸣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实现了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机器学习 可视化策略 ct影像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用于“双低”脑CT灌注成像
4
作者 张梦圆 王落桐 +7 位作者 原典 张怡存 齐珂 张炜珽 张炯 岳松伟 高剑波 刘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9-805,共7页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用于70 kVp、40 ml对比剂用量方案(“双低”)全脑CT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5例疑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接受常规标准剂量80 kVp、150 mA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用于70 kVp、40 ml对比剂用量方案(“双低”)全脑CT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5例疑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接受常规标准剂量80 kVp、150 mA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50%水平重建(CN组,n=35),低剂量(LD)70 kVp、100 mA扫描联合DLIR最高档(DLIR-H)重建(LD组,n=35),以及超低剂量(ULD)70 kVp、70 mA扫描联合DLIR-H重建(ULD组,n=35),比较各组辐射剂量。测量额叶、顶叶、颞叶灰质和白质ROI内的CT值及CT值标准差(SD CT),计算信噪比(SNR)及灰质与白质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组间比较。生成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残余组织达峰时间(T_(max))伪彩图并进行主观评分,以Kappa检验分析其主观评分的一致性;测量灌注参数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CN组,LD组与UL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降低(校正P均<0.05)。ULD组额叶、顶叶及颞叶白质SD CT均高于CN组,顶叶白质SD CT高于LD组(校正P均<0.05),组间灰质SD 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D组及ULD组顶叶及颞叶白质SNR均低于CN组(P均<0.05),组间额叶白质及额叶、顶叶及颞叶灰质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额叶、顶叶、颞叶灰质与白质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者间对于CBV图、CBF图及T_(max)图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均较高(Kappa分别为0.623、0.644、0.638),而对MTT图的一致性良好(Kappa=0.560)。针对不同CTP伪彩图的观察者内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伪彩图额叶、顶叶、颞叶灰质、白质的CBV、CBF、MTT及T_(max)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LIR算法用于“双低”CTP扫描可保证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重建腹部CT检查腰椎图像
5
作者 韩玮辰 刘继华 +3 位作者 王落桐 吕喆 谭军彦 万业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重建腹部CT检查的腰椎图像,以降低腰椎CT检查辐射剂量及避免重复检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4年3—5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行腹部CT检查及腰椎CT检查的32例患者,腹部CT检查(DLIR...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重建腹部CT检查的腰椎图像,以降低腰椎CT检查辐射剂量及避免重复检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4年3—5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行腹部CT检查及腰椎CT检查的32例患者,腹部CT检查(DLIR组)条件为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200 mA,使用高强度DLIR重建腰椎;常规腰椎CT检查(腰椎组)条件为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260 mA,使用60%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进行重建。应用客观评价法,在第3腰椎椎弓根层面和第2/3腰椎间盘层面测量肌肉、脂肪、椎体松质骨、腰椎间盘、硬膜囊、椎弓根骨皮质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不包含脂肪组织)。主观评价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对比度、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度。结果腰椎组、DLIR组CT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15.25 mGy、11.74 mGy。DLIR组和腰椎组各结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腰椎组相比,DLIR组SD值显著降低,各测量组织分别降低31.09%、35.66%、13.48%、27.82%、24.93%、1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7.21,P<0.05);各测量组织信噪比分别提高36.40%、52.31%、16.56%、34.13%、38.39%、18.81%,对比噪声比分别提高51.70%、51.32%、36.24%、34.47%、5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8~-4.23,P<0.001)。DLIR组图像对比度、图像噪声和细微结构空间分辨力评分显著优于腰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5(4.00,5.00)分比4.45(4.00,5.00)分,4.39(4.00,5.00)分比4.06(4.00,4.00)分,4.27(4.00,5.00)分比4.00(4.00,4.00)分;Z=-3.80、-4.38、-3.55,P<0.001]。结论应用高强度DLIR腹部检查的腰椎图像,可获得降低25%辐射剂量的高质量腰椎CT图像,实现腹部、腰椎一次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用于重建CT图像:体模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文静 孙昊桦 +2 位作者 赵立毅 李翔 全国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 利用体模评估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重建CT图像的价值。方法 以模型迭代重建(MBIR)结合深度学习(DL)生成AIIR,对CCT MITA IQ体模、CT ACR 464体模、Catphan 700体模、光盘叠加体模及CT PBU-60全身体模进行CT扫描;分别... 目的 利用体模评估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重建CT图像的价值。方法 以模型迭代重建(MBIR)结合深度学习(DL)生成AIIR,对CCT MITA IQ体模、CT ACR 464体模、Catphan 700体模、光盘叠加体模及CT PBU-60全身体模进行CT扫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KARL 3D迭代重建等常规算法及AIIR重建CT图像,比较各种重建图像的噪声、X线剂量水平,以及低对比度分辨力、高对比度空间分辨力、锥束伪影及条形伪影等。结果 相比常规算法,利用AIIR重建CT图像可使噪声降低61.74%~99.76%、X线剂量降低60.00%~90.00%,同时将低密度分辨能力提升至1.99~4.86倍、高对比度空间分辨力提升至1.55~2.57倍,且能明显减轻锥束伪影及条形伪影。结论 AIIR用于重建CT图像较常规算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体模 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土石混合体CT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
7
作者 张新松 李长圣 +4 位作者 钟军 张丹 独莎莎 吴珍云 邹宗良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0-1239,共10页
通过CT图像建立合理的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数值模型对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图像处理技术在重构细观结构时往往需要人工参与,导致效率较低且精度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Net神经网络的黏质土石混合... 通过CT图像建立合理的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数值模型对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图像处理技术在重构细观结构时往往需要人工参与,导致效率较低且精度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Net神经网络的黏质土石混合体图像分割方法,设计了边界加权损失函数,以精确分割典型黏质土石混合体试样的CT扫描图像。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土石混合体三维重建的方法,用于将分割后的图像重构成三维精细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图像处理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显著提高了黏质土石混合体CT图像分割的效率和精度。UNet结合边界加权损失函数,能够更加关注目标边界的分割精度。同时,较高精度的分割图像使得重建出的三维模型更加精细与准确。这一研究结果使得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数值模拟试验尽可能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可以保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黏质土石混合体 ct 图像处理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联合60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
8
作者 孙其中 孟婷 +2 位作者 彭俪颖 韩义成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6例疑诊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对其中43例行常规剂量(120 kVp)、对其余43例行低剂量扫描(60 kVp),记录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6例疑诊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对其中43例行常规剂量(120 kVp)、对其余43例行低剂量扫描(60 kVp),记录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对常规剂量扫描原始图像进行混合迭代重建(HIR)得到A组图像,对低剂量扫描原始图像分别以HIR和AIIR得到B1组、B2组图像。比较3组图像总体质量,显示目标大、小血管及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以及其目标大血管噪声值(SD)、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相比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对比剂用量及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36.52%及77.56%。B2组与A组图像质量各项主观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且均高于B1组(校正P均<0.05);除主动脉弓外,B2组中其余各目标大血管SD均低于A组(校正P均<0.05)。B2组各目标大血管SNR及CNR均高于A组及B1组(校正P均<0.05),而各大血管SD均低于B1组(校正P均<0.05)。结论 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CTA可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CT联合血清学指标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输尿管受累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王婷婷 姜超 +3 位作者 李宁 孙露露 田卢峰 吴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分析腹部CT联合血清学相关指标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输尿管受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IRF患者的CT图像,包括病变累及部位及强化特点。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其中43例血清学资料完整的病例,根据IRF输尿管是否受累,... 目的分析腹部CT联合血清学相关指标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输尿管受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IRF患者的CT图像,包括病变累及部位及强化特点。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其中43例血清学资料完整的病例,根据IRF输尿管是否受累,分为输尿管受累组(n=29)和未受累组(n=1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RF输尿管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动脉期强化幅度、血清胱抑素C(CysC)对IRF输尿管受累的预测价值。结果IRF CT影像通常表现为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输尿管及腹膜后组织的软组织密度病灶,分布范围广泛。IRF输尿管受累组和未受累组患者性别(P=0.031)、CT动脉期强化幅度(P=0.014)、CT静脉期强化幅度(P=0.032)、血清CysC(P=0.0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34)、CT动脉期强化幅度(P=0.046)、血清CysC(P=0.041)是IRF输尿管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CT动脉期强化幅度联合血清CysC预测IRF输尿管受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10例随访患者血沉(P<0.001)、C反应蛋白(P=0.021)及IgG4水平(P<0.001)均低于治疗前。结论腹部CT联合血清学相关指标预测IRF发生输尿管受累的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IGG4相关性疾病 ct 影像诊断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腹部CT肝脏肿瘤分割的注意力引导模型
10
作者 于凌涛 熊涛 +2 位作者 王鹏程 马英博 夏勇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0-1405,共6页
针对肝脏肿瘤在腹部CT影像中占比低,人为分割与传统分割效果、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两阶段注意力引导的肝脏肿瘤分割模型,该模型由肝脏器官分割模块和肝脏肿瘤分割模块构成。肝脏器官分割模块中凭借卷积神经网络得到肝脏器... 针对肝脏肿瘤在腹部CT影像中占比低,人为分割与传统分割效果、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两阶段注意力引导的肝脏肿瘤分割模型,该模型由肝脏器官分割模块和肝脏肿瘤分割模块构成。肝脏器官分割模块中凭借卷积神经网络得到肝脏器官分割图像作为输出,和原始CT影像叠加得到新的输入影像,最后将新输入图像导入肝脏肿瘤分割模块得到精确的肝脏肿瘤分割影像,给出了每个模块的损失函数以监督训练。利用肝脏肿瘤分割挑战提供的数据集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定性比较分析。结果在Dice系数等指标上优于其他模型,提高了肝脏肿瘤分割准确率和肝脏肿瘤区域定位准确率,从而使分割出的肝脏肿瘤更接近真实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器官分割 医学图像处理 腹部ct 肝脏分割 肝脏肿瘤分割 深度学习 注意力引导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和70kV超低管电压大幅度降低肺动脉CTA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建新 朱卓 +3 位作者 张清 韩锦涛 陈颖 许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AIIR)和70kV超低管电压在大幅度降低肺动脉CTA(CTP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或肺动脉栓塞复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100 kV管电压)和B组(70 kV管电压)行CTPA检查,A组采用混合... 目的:探讨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AIIR)和70kV超低管电压在大幅度降低肺动脉CTA(CTP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或肺动脉栓塞复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100 kV管电压)和B组(70 kV管电压)行CTPA检查,A组采用混合迭代重建(HIR),B组采用HIR和AIIR。评估A、B两组辐射剂量。评估A组HIR图像、B组HIR图像和AIIR图像背景噪声、肺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CTP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100例患者中10例存在呼吸运动伪影或大量胸腔积液被排除,最终A组和B组分别有50例和40例患者纳入。A、B两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4.3±0.8)mSv和(1.3±0.2)mSv,与A组相比B组ED下降69.8%(P<0.001)。A组HIR图像、B组HIR和AIIR图像背景噪声分别为(19.2±3.7)HU、(28.1±4.4)HU和(13.7±6.5)HU;B组AIIR图像背景噪声显著低于A组HIR图像和B组HIR图像(P<0.001)。A组HIR图像上右肺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21.5±5.9和18.8±5.6,左肺动脉SNR和CNR分别为21.9±6.2和19.2±5.9;B组HIR图像上右肺动脉SNR和CNR分别为19.4±3.7和17.2±3.5,左肺动脉相应数值分别为19.4±3.5和17.2±3.3;B组AIIR图像上右肺动脉SNR和CNR分别为45.7±14.5和40.9±13.4,左肺动脉相应数值分别为46.0±14.6和41.1±13.6;B组AIIR图像上右肺动脉及左肺动脉SNR和CNR均明显高于A组HIR图像和B组HIR图像(P<0.001)。A组HIR图像、B组HIR图像和B组AIIR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5±0.6、4.1±0.5和4.9±0.3,B组AIIR图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HIR图像(P<0.001)。结论:联合AIIR和70kV超低管电压在大幅度降低CTPA辐射剂量的同时,图像质量相对于100kV管电压HIR图像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人工智能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增强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urface profile diagnosis u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for laboratory use 被引量:2
12
作者 Robert FRISCHER Ondrej KREJCAR +1 位作者 Ali SELAMAT Kamil KUC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11-823,共13页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the profile preciseness is major issues in many industrial branches such that the surface quality of semi products directly affects the subsequent production steps.Although,t...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the profile preciseness is major issues in many industrial branches such that the surface quality of semi products directly affects the subsequent production steps.Although,there are many ways to obtain required data,the hardware necessary for the measurements such as 2D or 3D scanners,depending on the problem’s complexity,is too expensive.Therefore,in this paper,what we put forward as a novelty is an algorithm which is verified on the model of simple 3D scanner on the image processing basis with the resolution of 0.1 mm.There are many ways to scan surface profile;however,the image processing currently is the most trending topic in industry automation.Most importantly,in order to obtain surface images,standard high resolution reflex camera is used and thus the post processing could be realized with MatLab as the software environment.Therefore,this solution is an alternative to the expensive scanners,and single-purpose devices could be extended by many additional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ile diagnostics image processing 3D surface MatLab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和80 kV管电压降低腹部增强CT辐射剂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建新 朱卓 +2 位作者 陈颖 李嘉帅 张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1386,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AIIR)和80 kV管电压降低腹部增强CT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行腹部增强CT的患者分成A(标准剂量组)、B(低剂量组)两组。A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及混合迭代重建(HIR),B组采用80 kV管电压及HIR和AII... 目的:探讨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AIIR)和80 kV管电压降低腹部增强CT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行腹部增强CT的患者分成A(标准剂量组)、B(低剂量组)两组。A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及混合迭代重建(HIR),B组采用80 kV管电压及HIR和AIIR。评估A、B两组的辐射剂量,并评估A组HIR图像、B组HIR图像和AIIR图像上肝组织、腹主动脉、腰大肌、髂腰肌、门静脉主干噪声以及肝组织、肝动脉及门静脉信噪比(SNR)。两位医师采用盲法按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5分为优秀;1分为差)。结果:A、B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1.3±1.9)mSv和(5.0±0.7)mSv;与A组相比,B组辐射剂量下降55.8%(P<0.001)。在动脉期,A组HIR图像上肝组织、腹主动脉、腰大肌及髂腰肌噪声分别为(12.1±1.3)HU、(13.9±2.2)HU、(13.3±1.9)HU和(12.5±2.0)HU,B组HIR图像上相应数值分别为(14.9±1.8)HU、(18.3±2.8)HU、(17.1±2.6)HU和(15.2±2.7)HU,B组AIIR图像上的相应数值分别为(7.9±0.8)HU、(9.1±1.4)HU、(8.7±1.6)HU和(8.7±2.2)HU;在静脉期,A组HIR图像上肝组织及门静脉主干噪声分别为(13.0±1.9)HU和(14.1±2.3)HU,B组HIR图像相应数值分别为(15.5±2.4)HU和(17.7±2.9)HU,B组AIIR图像上相应数值分别为(8.3±0.9)HU和(9.3±2.0)HU;A组HIR图像上动脉期肝组织、腹主动脉、静脉期肝组织和门静脉主干SNR分别为5.2±0.8、25.0±5.7、8.6±1.5和11.3±2.1,B组HIR图像上相应数值分别为4.6±0.7、29.2±6.6、8.7±1.7和11.0±2.3,B组AIIR图像上对应数值分别为8.5±0.9、58.5±11.8、16.1±2.6和21.9±4.1;与B组和A组HIR图像相比,B组AIIR图像上肝组织、腹主动脉、腰大肌、髂腰肌及门静脉主干噪声明显下降(P<0.001),而肝组织、腹主动脉及门静脉SNR显著提升(P<0.001)。医师1对动脉期A组HIR图像、B组HIR图像和AIIR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42±0.53、3.48±0.50和4.87±0.34,静脉期相应数值分别为4.23±0.56、3.40±0.49和4.92±0.28;医师2对动脉期相应图像评分分别为4.40±0.53、3.47±0.54和4.88±0.32,静脉期相应数值分别为4.23±0.56、3.40±0.53和4.95±0.22;B组AIIR图像评分显著高于B组和A组HIR图像(P<0.001)。结论: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AIIR)和80 kV管电压能够显著降低腹部增强CT辐射剂量,且低剂量AIIR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剂量HIR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增强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晨寒 宋凤祥 杨泽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5,共7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条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扫描参数为120 kV和300 mA,B组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C组扫描参数为80 kV,自动毫安,3组均采用AIDR 3D算法进行数据重建,测量3组图像的肌肉和动脉CT强化值、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有效剂量(ED)。将获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取多方位血管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情况。对比3组图像在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SD)、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穿支动脉显示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在C4、C7椎体水平图像评分均≥3分,C7椎体水平图像主观评分为4分者B组最多(93.3%),A组次之(80.0%),C组最低(66.7%)(P<0.05);C4椎体水平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管节段,B组SNR[(33.46±3.46)Hu]及CNR[(29.18±3.14)Hu]均略低于C组[(38.58±3.65)Hu、(34.26±3.58)Hu],但高于A组[(27.47±3.23)Hu、(22.17±3.12)Hu,P<0.05]。B组CTDIvol[(4.16±1.14)mGy]、DLP[(167.75±46.82)mGy·cm]和ED[(0.43±0.15)mSv]均低于A组[(8.51±2.13)mGy、(280.16±26.34)mGy·cm和(1.00±0.08)mSv],且DLP及ED较A组降低明显,仅略高于C组[(3.47±0.62)mGy、(139.06±25.37)mGy·cm和(0.34±0.08)mSv]。在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方面,B组的显示比例最高(20例,66.7%),明显高于A组(15例,50.0%)和C组(10例,33.3%)(P<0.05)。结论行头颈部CTA扫描,由AIDR 3D执行数据重建时,当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辐射剂量,对穿支动脉显示效果最佳,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信噪比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raction of yarn pos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e of textile fabric using a yarn model for its structure analysis 被引量:1
15
作者 Toshihiro Shinohara Jun-ya Takayama +1 位作者 Shinji Ohyama Akira Kobayashi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69-1576,共8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ethod for analyzing a textile fabric structure to extract pos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each yarn using three-dimension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3D CT) image.Positional relationship ...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ethod for analyzing a textile fabric structure to extract pos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each yarn using three-dimension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3D CT) image.Position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yarns can be reconstructed using the extracted yarn positional information.In this paper,a sequence of points on the center line of each yarn of the sample is defined as the yarn positional information,since the sequenc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position of the yarn.The sequence is extracted by tracing the yarn.The yarn is traced by estimating the yarn center and direction and correlating the yarn part of the 3D CT image with a 3D yarn model,which is moved along the estimated yarn direction.The trajectory of the center of the yarn model corresponds to the positional information of the yarn.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hown by experimentally applying the proposed method to a 3D CT image of a double-layered woven fabric.Furthermo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a plain knitted fabric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even knitted fabr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ct影像 分析方法 物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
16
作者 关荣 张宏 +4 位作者 邬小平 杨静 杨想春 张增增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CPR),比较MSCT原始图像及其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的效能。结果根据MSCT原始图像诊断66耳、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89耳耳硬化症,二者敏感度分别为71.74%和96.7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29%和96.49%,后者均高于前者(P均<0.05);其特异度(92.41%vs.9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MSCT诊断耳硬化症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微CT技术及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量化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局部骨组织及血管
17
作者 徐豪 赵乙頔 +5 位作者 于露 陈丁钰 刘继琛 赵涵 孟竹 Philippe Clezardi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3-1778,共6页
目的 观察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微CT(SR-μCT)技术及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量化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胫骨局部三维骨组织和血管的价值。方法 建立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分别予口服Vatalanib、注射Bevacizumab、联合Vatalanib与Bevacizumab... 目的 观察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微CT(SR-μCT)技术及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量化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胫骨局部三维骨组织和血管的价值。方法 建立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分别予口服Vatalanib、注射Bevacizumab、联合Vatalanib与Bevacizumab治疗及注射安慰剂。于注射肿瘤细胞后第8天(T1)及第22天(T2)结合注射血管对比剂和SR-μCT对注射部位骨组织和血管网络行高分辨力同步成像,以自动化标记的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全局阈值方法及区域生长方法分割局部骨组织和血管,利用戴斯相似系数(DSC)评估图像分割质量;获取局部胫骨解剖学量化参数,包括骨组织体积分数(BV/TV)、血管体积分数(VV/TV)、骨组织平均厚度(B.Th)及血管平均厚度(V.Th),比较相同时间点、不同治疗方案之间,以及相同治疗方案、不同时间点之间解剖学量化参数。结果 基于标记分水岭算法分割骨组织和血管结构的DSC达0.95以上,高于其他方法(P均<0.05)。不同治疗方案之间T1小鼠胫骨解剖学量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下V.Th T2结果低于其他治疗方案(P均<0.05)。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下,相比T1,T2乳腺癌骨转移小鼠胫骨BV/TV、B.Th数值增大而VV/TV数值减小(P均<0.05);Vatalanib和Bevacizumab治疗方案下T2时间点小鼠胫骨BV/TV、B.Th及V.Th数值均增大(P均<0.05);安慰剂方案下BV/TV、B.Th数值增大(P均<0.05)。结论 结合SR-μCT技术和自动化标记分水岭算法可初步量化评估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胫骨局部骨组织和血管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肿瘤转移 小鼠 血管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4,共2页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针对AIIR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
19
作者 邢长征 何雨恒 梁浚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975,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的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KAN-PrdaModule)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中的息肉的价值。方法选取Kvasir-SEG数据集中的900幅及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550幅结肠镜图像为训练集(n=1450),以ETIS数据集中的196幅、... 目的观察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的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KAN-PrdaModule)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中的息肉的价值。方法选取Kvasir-SEG数据集中的900幅及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550幅结肠镜图像为训练集(n=1450),以ETIS数据集中的196幅、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62幅、CVC-ColonDB数据集中的380幅及Kvasir-SEG数据集中的100幅结肠镜图像为测试集(n=738)。基于U-Net改进的KAN-PradModule边缘检测算法、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提升检测精度,采用平均戴斯相似系数(mDSC)、平均交并比(mIoU)、加权度量(F_(β)^(ω))及结构度量(S_(α)),与U-Net、U-Net++、随机前沿生产分析(SFA)及PraNet模型对比,评估上述方法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的价值。结果5个模型中,SFA模型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的表现极差,分割息肉边缘模糊且存在部分遗漏;U-Net和U-Net++模型效果尚可,可大致识别息肉;PraNet模型效果较好,分割息肉边缘多清晰;KAN-PrdaModule表现最为出色,与真值图像相似度较高,整体mDSC、mIoU、F_(β)^(ω)及S_(α)最优。结论利用KAN-PrdaMoudel能有效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且分割效果优于U-Net、U-Net++、SAF及PraNe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心血管成像 被引量:24
20
作者 黄美萍 梁长虹 +4 位作者 曾辉 刘其顺 张忠林 张金娥 黄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多层螺旋CT(MSCT)心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MSCT对比增强心脏检查 83例 ,所有病例均作心脏超声 (US)对照 ,并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MSCT对先心病畸形的诊断敏感性 96.9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多层螺旋CT(MSCT)心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MSCT对比增强心脏检查 83例 ,所有病例均作心脏超声 (US)对照 ,并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MSCT对先心病畸形的诊断敏感性 96.99%、特异性 99.5 7%、准确率 95 .71%。其中 ,心脏部分畸形 80处 ,MSCT与US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879,P =0 .3 5 2 ) ;心外部分畸形 15 3处 ,M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χ2 =3 6.6,P =0 .0 0 0 )。MSCT与US联合诊断准确率 99.14 %。结论 MSCT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畸形的检出优于U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多层螺旋ct 超声心动描记术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