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QCT探索骨质疏松症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敬 王胜林 +4 位作者 赵亮 刘小波 曹振东 任丽杰 崔志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应用QCT检测健康成年人腰椎骨密度 ,探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制造 60 0HQ的CT(单能 ) ,对 12个年龄段 (5年为 1段 ) 5 14名 (男 2 0 6人 ,女3 0 8人 )健康志愿者 (除外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及严重... 目的 应用QCT检测健康成年人腰椎骨密度 ,探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制造 60 0HQ的CT(单能 ) ,对 12个年龄段 (5年为 1段 ) 5 14名 (男 2 0 6人 ,女3 0 8人 )健康志愿者 (除外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及严重腰椎疾病者 ) ,进行L3松质骨BMD检测。结果①峰值骨密度位于 3 0岁年龄段 ,男性 (2 2 7 8± 2 7 0 )mg/cm3;女性 (2 40 9± 2 9 0 )mg/cm3。②峰值骨量过后BMD随增龄而逐渐降低 (P <0 0 1) ,至 45岁年龄段时 ,男女均进入骨量减少期 :女性 5 0岁、男性5 5岁年龄段时BMD均值进入骨质疏松期。③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二 ,第一 ,BMD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BMD均值降低 2 5SD以上。第二 ,BMD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BMD减少 3 0 %以上可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④首次提出骨质疏松分 4级 (Ⅰ、Ⅱ、Ⅲ、Ⅳ级 )诊断标准及诊断量化表。结论 ①QCT诊断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②骨质疏松分级诊断标准 ,给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科研提供具体客观指标。③诊断量化表能帮助临床医师直接、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 骨质疏松症 诊断 分级诊断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类型与QCT体积骨密度差异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蒋雯 李新民 +2 位作者 程克斌 王晨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定腰椎骨密度,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同类型间的椎体体积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因腰椎骨折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检查的77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脆性骨折,且骨折仅累及一个腰椎椎...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定腰椎骨密度,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同类型间的椎体体积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因腰椎骨折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检查的77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脆性骨折,且骨折仅累及一个腰椎椎体,年龄55-85岁,平均71±7.84岁。QCT测量L1-4中未骨折椎体的骨密度值,并计算每位患者L1-4未骨折椎体的骨密度均值。根据脊柱CT扫描矢状重建的图像将椎体骨折类型分为楔形、双凹及挤压三种类型。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楔形与双凹骨折组间的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楔形与双凹骨折组间的年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楔形(年龄均值70.26±7.99岁)和双凹(年龄均值70.92±7.80岁)骨折组间的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347,P=0.730),可以基本排除年龄因素的干扰。楔形和双凹骨折组间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4,P=0.028);双凹组(组均值32.08 mg/cm3)骨密度较楔形组(组均值45.05 mg/cm3)低。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类型与椎体体积骨密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双凹形骨折可能比楔形骨折的骨密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ct诊断标准 骨密度 Qct 绝经后妇女 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59
3
作者 唐海 罗先正 +2 位作者 任素梅 赵亮 王宝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例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 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例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峰值骨密度—2.0SD更适合于临床,但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WHO 中国人 女性 男性 峰值骨密度 前臂骨密度 髋部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 被引量:42
4
作者 夏维波 余卫 +33 位作者 王以朋 李梅 王鸥 章振林 汪纯 岳华 林华 金小岚 付勤 谢忠建 袁凌青 盛志峰 陈林 侯建明 程晓光 朱梅 郑丽丽 李玉坤 刘建民 李明全 吴文 沈霖 陈德才 徐又佳 唐海 林建华 丁悦 尹香君 易春涛 顾文钦 霍亚南 游利 邓忠良 孙艳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25-1132,共8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变,其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我国是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变,其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我国是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2006年的患者数量近7 000万,虽缺乏近期流行病学调查,但据估测目前的患者数量已远超上述数据。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且预防重于治疗。其导致的骨折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却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宣教、危险因素评估、高危人群筛查的第一道关口,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在实现骨质疏松症的全面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为便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的实际应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编写组在该指南的基础上,修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临床表现,就其早期筛查、诊断、防治给出了指导意见,同时给出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疗流程、社区随访管理建议。该指导原则的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基层医务人员切实做好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筛查 诊断标准 药物疗法 社区卫生服务 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骨质疏松骨折的骨密度变化来探讨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文志 赵立强 +2 位作者 廖海鹰 安珍 杨定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用脊椎压缩性骨折及髋骨骨折人群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的改变来探讨国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 对成都地区≥20岁健康人群共1 460人采用DEXA测量L2-4和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BMC、BMD和BMC/体重(W);对≥50岁者摄T5... 目的 用脊椎压缩性骨折及髋骨骨折人群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的改变来探讨国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 对成都地区≥20岁健康人群共1 460人采用DEXA测量L2-4和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BMC、BMD和BMC/体重(W);对≥50岁者摄T5-L4侧位片。用本次流调获得的骨峰值(PBM),分别减2.OSD和2.5SD作为骨质疏松(OP)的诊断标准,对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骨骨折人群的。BMC、BMD和BMC/W骨质疏松检出率进行分析,并对L1-L4骨质增生骨密度进行修正。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人群的BMD、BMC、BMC/W在PBM减去2.OSD,OP的检出率L2-4 BMD女性为89%,男性为60%。修正骨质增生后女性为93%,男性为74%。两组均明显高于女性BMC(72%)、BMC/W(70%)及男性BMC(56%)、BMC/W(40%)和减去2.5SD为标准的各指标检出率。用PBM-2.OSD对髋骨骨折人群OP检出率在Neck BMD女性为89%,男性为100%/,两组均高于BMC、BMC/W及Ward’s、Troeh和减去2.5SD各指标检出率。结论 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应为骨峰值L2-4BMD-2.OSD,当其腰椎有明显骨质增生时可给予适当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骨密度 诊断 BMD 脊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三种诊断标准的检出率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曾昭洋 胡文斌 +5 位作者 魏学玲 张华 张本忠 王嘉图 梁恬 张兴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症的国际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标准差诊断标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诊断标准在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异同。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关区年龄在50岁以上...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症的国际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标准差诊断标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诊断标准在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异同。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关区年龄在50岁以上的社区人员2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应用WHO标准、OCCGS(标准差)标准与OCCGS(百分率)标准,比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检出率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WHO标准、OCCGS(标准差)标准和OCCGS(百分率)标准的POP检出率分别为13.89%、25.65%和45.32%。WHO标准与OCCGS(标准差)标准、WHO标准与OCCGS(百分率)标准以及OCCGS(标准差)标准与OCCGS(百分率)标准的检出POP一致率分别为13.89%、13.69%和25.44%。WHO标准和OCCGS(标准差)标准呈高度一致,OCCGS(标准差)标准和OCCGS(百分率)标准呈中度一致,WHO标准和OCCGS(百分率)标准呈低度一致。结论三种诊断标准在诊断POP上存在差异,建议对兰州市人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采用OCCGS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城关区 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媛媛 王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347-4353,共7页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用于骨质疏松症临床评估的理想指标应全面反映骨强度且能最好地预测骨折风险。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基于能部分反映骨强度的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和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等。然而上述方法在确...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用于骨质疏松症临床评估的理想指标应全面反映骨强度且能最好地预测骨折风险。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基于能部分反映骨强度的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和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等。然而上述方法在确定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广泛的争议。本文回顾了骨密度、脆性骨折史、FRAX~分别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且就目前各指南对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的变迁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治疗阈值 骨密度 骨折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骨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国英 陈晓 +3 位作者 李敏 施燕 高林峰 顾淑珠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女性前臂骨骨量的年龄分布规律,为建立周围骨骨密度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积累数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452名20~79岁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骨和尺骨(distal radius+ulna... 目的探讨女性前臂骨骨量的年龄分布规律,为建立周围骨骨密度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积累数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452名20~79岁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骨和尺骨(distal radius+ulna)、近端桡骨和尺骨(proximal 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分析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BMD变化的年龄分布规律。结果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出现在40~44岁年龄段,此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在50~59岁和70岁以上年龄段出现快速骨丢失,尤其是前臂远端骨丢失速率较快,55~59岁年龄段女性骨累积丢失率达25%,与DXA测定中轴骨的骨量丢失规律一致。前臂远端桡+尺骨的骨质疏松(OP)检出率较高,是围绝经期妇女OP检出的敏感部位。50~54岁年龄段女性低骨量发生率为57.6%,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5.8%(以低于PBM-2.0s为诊断标准)和12.1%(以低于PBM-2.5s为诊断标准);55~59岁年龄段女性低骨量发生率上升至80.9%,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上升至50.0%和30.9%。60岁以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增加速度趋缓,但70岁以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再次上升。结论前臂骨骼BMD测定可以作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的有效工具。将前臂远端桡+尺骨为BMD主要检测部位,以低于PBM-2.0s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筛查骨质疏松人群和评估干预措施较适宜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前臂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辨证保健”理论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辨证干预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秀芝 王智民 +6 位作者 杨溢 张旭 陈怡然 姜开运 吴继雷 贾连群 任艳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历史悠久且始终保有科学性与先进性。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干预机体非健康状态的核心思维过程,“辨证保健”是辨证论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发病隐匿、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的...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历史悠久且始终保有科学性与先进性。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干预机体非健康状态的核心思维过程,“辨证保健”是辨证论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发病隐匿、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临床特点。本研究从辨证保健理论出发,首次提出了以“三分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分期,确立亚健康判定标准,通过中医证候分类进行辨证干预,确立相应的保健法则及中药保健措施,同时结合综合性干预方法,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发现、早干预、早获益提供思路和策略,以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改善相关高危人群的亚健康状态,促进全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辨证保健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三分法 亚健康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WHO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6
10
作者 郑博 蒋涛 +2 位作者 黄佳涌 张秀莉 屈晓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评估我国中老年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诊断标准的不同所产生的骨质疏松人群的数量差异,更加精确地指导临床对适宜骨质疏松人群的筛查及治疗。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 目的评估我国中老年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诊断标准的不同所产生的骨质疏松人群的数量差异,更加精确地指导临床对适宜骨质疏松人群的筛查及治疗。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骨科年龄在60~80岁的脆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110例及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患者100例及与年龄相仿的正常人女性312名,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分别计算骨质疏松率;再按照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脆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腰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患者腰1~4、股骨颈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我国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人数多于WHO骨质疏松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本文分析,我国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扩大了骨质疏松人数。呼吁更多研究评估我国骨质疏松骨折,特别是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适时调整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