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在改良CROWE Type ⅣB型DDH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夏青 刘传文 +6 位作者 王会杨 任其逢 夏玉城 李明 何涛 牟宗友 郭金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改良Crowe分型,选...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改良Crowe分型,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节外科2015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TypeⅣB型DDH患者26例,其中男25例,女1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骨愈合时间等,并行骨盆正位X线片了解假体位置、假体骨长入、假体松动以及骨愈合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髋关节的疼痛不适,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和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来评价髋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9.73±8.35)个月,术中出血平均为(715.38±143.37) mL,术中平均输血(415.38±282.41)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8.62±18.27) min,术后平均输血为(192.31±236.51) mL。所有患者转子下骨端、自体股骨头和假臼之间均骨愈合良好。髋关节VAS评分从术前6.73±0.45,至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7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24.27±1.66,至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4.77±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WOMAC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130.08±5.72和67.85±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DDH,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固、手术相对安全和疗效确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 CROWE 股骨头 结构植骨 重建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DDH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欣 林文杰 +4 位作者 贺彬 冯柏淋 陈海聪 钟环 欧阳汉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27,共7页
目的 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获取1名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侧髋关节CT图像数据,进一步构建患侧半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 目的 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获取1名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侧髋关节CT图像数据,进一步构建患侧半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臼杯不同内陷水平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原位组和不同水平内移组之间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 在模拟拔出试验中,原位组最大抗拔出载荷强度为1 166 N;相比原位组,4 mm和8 mm内移组抗拔出载荷强度分别增加了45.8%和57.1%;原位组髋臼假体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臼杯-骨界面最大微动为166.4μm,内移4 mm及8 mm组相对原位组分别减少了46.2%和62.1%。对于臼杯植入后髋臼周围即刻应力分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原位组髋臼周围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均最小,平均应力随内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内移4 mm组峰值应力最高。结论 相较原位植入假体,髋臼内陷技术可以提高假体初始稳定性,稳定性和内移程度成正比。但内移程度不足导致骨覆盖面积不足时,臼杯-骨界面边缘应力显著增加,可能会导致假体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置换 髋臼内陷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区域内全覆盖早期筛查分析
3
作者 刘秋亮 张杰 +10 位作者 史龙彦 张辉 宋东建 苏萌 汪奇 赵昀政 尹梦雯 李潮 邹鑫磊 梁鹏伟 高晓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总结河南省扶沟县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新生儿及1~2个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覆盖早期筛查实施情况,形成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生儿与婴儿DDH全覆盖早期筛查流程。方法:河南省扶沟县县域内出生新生儿由产科医师进... 目的:总结河南省扶沟县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新生儿及1~2个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覆盖早期筛查实施情况,形成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生儿与婴儿DDH全覆盖早期筛查流程。方法:河南省扶沟县县域内出生新生儿由产科医师进行DDH的初步筛查(髋关节Graf超声检查法+体格检查),儿内科、儿外科、儿保科、骨科1~2个月住院患儿及门诊就诊患儿分别由儿科医师、儿外科医师、儿保科医师、骨科医师进行DDH的早期筛查(髋关节Graf超声检查法+体格检查),可疑或异常者转诊至骨科复筛,由儿童骨科或骨科医师对转诊者再次行体格检查及Graf超声检查法,可疑者定期复查直至确诊或排除。结果: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共筛查婴儿6 264人,其中男3 192人(50.96%),女3 072人(49.04%),筛查率为100.00%。检出Ⅱa^(-)及以上阳性患儿17例,其中男4例(23.53%),女13例(76.47%),检出率为0.271%(17/6 264)。DDH阳性的17例23髋,包括Graf分型Ⅱa^(+)型5髋、Ⅱa^(-)型8髋、Ⅱb型3髋、Ⅱc型2髋、D型2髋、Ⅲ型1髋、Ⅳ型2髋。左侧14髋,异常率为0.223%(14/6 264);右侧9髋,异常率为0.144%(9/6 264)。左侧异常率为右侧的1.56倍。女17髋,异常率为0.277%(17/6 144);男6髋,异常率为0.094%(6/6 384)。女婴髋异常率为男婴的2.94倍。筛查阳性婴儿中合并足部畸形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脊柱畸形1例、肌性斜颈1例、泌尿系统畸形1例。结论:本研究实现了河南省扶沟县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2月龄内所有婴儿的DDH全覆盖早期筛查,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婴儿DDH全覆盖早期筛查的初步规范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早期筛查 全覆盖 区域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边缘特征与细节感知网络的YOLOv8s髋关节关键点检测算法
4
作者 吕佳 段训禄 陈欣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9,共16页
髋关节关键点的准确识别对于提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儿童髋关节X射线图像中,关键点所在的骨骼区域通常对比度低和边缘模糊,导致边缘特征不明显。同时,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下采样操作会进一步弱化边缘信息... 髋关节关键点的准确识别对于提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儿童髋关节X射线图像中,关键点所在的骨骼区域通常对比度低和边缘模糊,导致边缘特征不明显。同时,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下采样操作会进一步弱化边缘信息。此外,关键点邻域内的关键结构易受背景干扰,这些因素均限制了关键点的精确定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边缘特征与细节感知网络的YOLOv8s髋关节关键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在网络中设计了边缘特征强化模块,以捕获关键点周围空间信息并增强其所在的边缘特征;同时,提出细节感知网络,对多层级特征进行融合与优化,增强对图像中细微结构的感知能力。本文使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影像科提供的髋关节X射线图像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关键点的平均定位误差和平均角度误差降低至4.2090pixel和1.4872°,相较于YOLOv8s降低了6.8%和9.9%,显著优于现有方法。实验证明,本文算法有效提升了关键点的检测精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键点检测 YOLOv8s 边缘特征强化 细节感知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vlik吊带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邹鑫磊 张杰 +10 位作者 史龙彦 张辉 宋东建 苏萌 汪奇 赵昀政 尹梦雯 李潮 梁鹏伟 高晓斌 刘秋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214髋)接受Pavlik吊带治疗的DDH患儿资料,根据疗效分为显著组与不显著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214髋)接受Pavlik吊带治疗的DDH患儿资料,根据疗效分为显著组与不显著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avlik吊带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DDH患儿总体治愈率为68.9%(102/148)。与疗效不显著组比较,显著组女婴和髋脱位型(Graf D、Ⅲ、Ⅳ型)患儿少,开始治疗月龄小,平均每月随访次数多(P<0.05)。及早开始吊带治疗和平均每月随访次数>1次的患儿疗效较好,髋脱位型患儿疗效较差,OR(95%CI)分别为0.123(0.056~0.271)、3.999(1.386~11.535)和0.033(0.005~0.210)。结论:及早开始Pavlik吊带治疗和实施系统性、规范化的随访是改善DDH预后的关键,尤其对于髋脱位型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Pavlik吊带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在Ⅳ型DDH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良军 劳山 +3 位作者 赵劲民 朱振安 毛远青 李慧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16-1519,1523,共5页
目的探讨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在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接受Wagner Cone生物柄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手术治疗的45例Ⅳ型DDH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C... 目的探讨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在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接受Wagner Cone生物柄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手术治疗的45例Ⅳ型DDH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CT测量术前及术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X线测量术后髋臼外展角、小转子移位程度及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所治患者随访时间1~4年,平均(3.2±0.8)年,截至随访终点无翻修或影像学松动病例,术前髋臼、股骨及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分别为(27.70±5.35)°、(47.76±7.25)°、(74.90±8.43)°,术后髋臼、股骨及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分别为(19.82±2.41)°、(23.35±3.84)°、(44.90±5.1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为(5.8±1.2)cm,术后小转子相对移位距离平均为(3.6±0.8)cm;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6.66±7.2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0.36±4.7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接近正常,2例有术后股神经牵拉损伤,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对于Ⅳ型DDH患者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可有效的评估术前髋关节畸形程度和术后假体稳定性及匹配程度,Wagner Cone生物柄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前倾角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DDH关节软骨早期退变和X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思成 袁亮 +1 位作者 宁波 孙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目的检测X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大鼠模型不同时期关节软骨中表达的改变情况,探讨X型胶原、MMP-13与软骨早期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生Wistar大鼠80只,随机均等分成DDH组和对照组。DDH组新生... 目的检测X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大鼠模型不同时期关节软骨中表达的改变情况,探讨X型胶原、MMP-13与软骨早期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生Wistar大鼠80只,随机均等分成DDH组和对照组。DDH组新生大鼠后肢襁褓位固定10 d后解除固定继续饲养,分别于鼠的2、4、6、8周龄处死,离断髋关节,观察髋关节软骨的大体形态。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法检测X型胶原、MMP-13的表达。结果 DDH模型鼠的尸体解剖样本显示关节囊增厚,髋臼表面呈不规则、不平整,股骨头扁平且发育较小,头臼包容差,尤其4周后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在髋关节软骨浅表区域有较高的X型胶原和MMP-13表达(P<0.05),并且这种增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X型胶原和MMP-13的mRNA表达显示出相似的结果(P<0.05)。结论 DDH模型鼠在较早阶段出现软骨退化,随着年龄逐渐加重;X型胶原和MMP-13表达与DDH软骨早期退变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软骨退变 大鼠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影像学诊断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皓月 陈欣 +4 位作者 司佳珺 黎君 王依冉 李欣然 何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3,共4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好发于儿童,延误诊断可致严重并发症并影响长期预后。人工智能(AI)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有助于定量个体化影像学数据、减少人工分析所致偏差,以早期精准化诊断儿童DDH。本文就AI用于影像学诊断儿童DDH研究进展...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好发于儿童,延误诊断可致严重并发症并影响长期预后。人工智能(AI)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有助于定量个体化影像学数据、减少人工分析所致偏差,以早期精准化诊断儿童DDH。本文就AI用于影像学诊断儿童DDH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儿童 诊断显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石膏固定术后髋臼残余发育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唐兹诞 杨涵 +5 位作者 陈新好 康晓鹏 徐涛涛 谢睿 马娜 周游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石膏固定术后髋臼残余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 RAD)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石膏固定术后髋臼残余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 RAD)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年龄<24个月、行石膏固定术治疗的DDH患儿临床资料, 以患髋作为研究对象(共169髋)。根据末次随访X线片结果, 将患髋分为RAD组(n=44)与非RAD组(n=12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既往吊带治疗史、侧别)、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前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 IHDI)分级、股骨头骨化核发育情况]、术后48 h磁共振资料[盂唇内翻情况、股骨头到三角软骨的距离(femoral head to tricartilage distance, FTD)、软骨髋臼指数(cartilage acetabular index, CAI)、软骨覆盖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影响因素, 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 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预测DDH患儿石膏固定术后RAD的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 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共169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 44髋(26.1%)发生RAD, 根据IHDI分型:Ⅱ型51髋、Ⅲ型75髋、Ⅳ型43髋;102髋行闭合复位, 67髋行切开复位;43髋既往有吊带治疗史;67髋盂唇内翻;114髋术前出现骨化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AD组与非RAD组手术年龄[13.00(8.00, 17.00)个月比9.00(7.00, 15.00)个月]、IHDI分级(Ⅱ/Ⅲ/Ⅳ级:12/13/19比39/56/74)、盂唇内翻(26/44比41/125)、术前AI[(39.59±0.65)°比(36.11±0.58)°]、FTD [2.5(1.4, 3.2) mm比1.5 (0, 1.9) mm]、CAI [17.00(13.00±20.50)°比12.00(8.25±15.00)°]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I>16.5°(OR=1.112, 95%CI:1.029~1.201)、术前AI>39.5°(OR=1.105, 95%CI:1.023~1.194)是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I、术前AI预测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灵敏度分别为0.523、0.568;特异度分别为0.824、0.696;AUC分别为0.726, 0.655。将DDH患儿石膏固定术后RAD的独立影响因素作为指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 内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745。结论 DDH患儿术前AI>39.5°、CAI>16.5是术后RAD的独立危险因素;CAI联合术前AI对术后RAD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DH患儿石膏固定术后RAD的Nomogram预测模型, 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DDH石膏手术后RA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石膏 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预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影像学检查的人工智能应用进展
10
作者 张双双 陈笑一 许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09,220,共6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常见的婴儿骨关节疾病,其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式。近年人工智能与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通过图像搜索、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结合等多种算法构建的模型可用于切面定位、生物学指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常见的婴儿骨关节疾病,其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式。近年人工智能与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通过图像搜索、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结合等多种算法构建的模型可用于切面定位、生物学指标自动测量、分类诊断和选择治疗方式,从而提高诊断效率,协助制订治疗方案,有效改善预后。本文针对人工智能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影像学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新生儿糖尿病-白内障
11
作者 范逸儿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合并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白内障、发育迟缓等多系统表现,尤其是出现始于新生儿期的糖尿病时,应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儿,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辅助检...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合并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白内障、发育迟缓等多系统表现,尤其是出现始于新生儿期的糖尿病时,应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儿,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辅助检查、基因检测,确诊EIF2AK3基因纯合变异致Wolcott-Rallison综合征(Wolcott-Rallison syndrome,WRS)。本文旨在阐述WRS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过程,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新生儿糖尿病 Wolcott-Rallison综合征 EIF2AK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测量预估DDH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股骨柄前倾角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永科 李慧武 +4 位作者 常永云 孙琦 袁耀 张经纬 杨飞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6-351,364,共7页
目的根据生物型股骨柄设计原理,通过比较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前不同CT平面测量所得股骨前倾角与术后股骨柄前倾角,找到术前测量预估发育性髋关节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THA后股骨柄前... 目的根据生物型股骨柄设计原理,通过比较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前不同CT平面测量所得股骨前倾角与术后股骨柄前倾角,找到术前测量预估发育性髋关节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THA后股骨柄前倾角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初次THA符合DDH诊断的患者21位(28髋),术前及术后均行CT扫描,术前选取头下平面、小粗隆平面和小粗隆平面上1 cm及2 cm 4个平面的前后皮质角平分线与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最大时后缘连线的夹角,以及大、小粗隆顶点中间平面后侧皮质切线与小粗隆中心上2 cm平面前侧皮质切线的角平分线与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最大时内外侧髁后方连线夹角(分别记为股骨前倾角1~5)。术后选取股骨柄假体最长水平层面,测量假体前后对称轴线与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最大时后缘连线的夹角作为术后股骨柄前倾角。同时测量髋臼杯假体前倾角、股骨假体矢状位矢状倾斜角度。比较术前各个股骨前倾角与术后股骨柄假体前倾角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股骨前倾角1~5分别为17.70°±10.54°、35.59°±7.21°、31.09°±7.98°、24.71°±9.11°、21.94°±10.10°。股骨柄假体前倾角为20.52°±10.90°。术后假体柄前倾角与股骨前倾角1~4之间差值分别为2.82°±6.27°、-15.08°±7.99°、-13.80°±15.68、-4.19°±5.69°、-1.42°±4.07°,髋臼假体前倾角为25.60°±11.65°,术后复合前倾角为46.11°±13.28°,假体矢状倾斜角为1.13°±1.53°。术前股骨前倾角1~4与术后假体前倾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前倾角5与术后假体前倾角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各前倾角与术后假体前倾角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681、0.689、0.853、0.928。结论股骨前倾角5与术后股骨柄前倾角具有高相关性,可作为替代股骨柄前倾角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前倾角 股骨前倾角 股骨柄前倾角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股骨偏心距对骨肌多体动力学和接触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夕辉 柴伟 +2 位作者 高永昌 张志峰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偏心距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以1例CroweⅣ型DDH女性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多体动力学软件AnyBody,...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偏心距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以1例CroweⅣ型DDH女性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多体动力学软件AnyBody,建立与患者对应的个体化THA下肢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股骨偏心距在±20 mm内变化时髋关节力、外展肌力的改变。同时建立不同偏心距下股骨-S-ROM假体动态有限元模型,由骨肌模型计算的不同偏心距下水平匀速行走步态内的动态载荷被加载至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S-ROM假体柄与袖套之间的应力、接触应力和微动进行分析。结果股骨偏心距±20 mm内的变化对髋关节力峰值影响较小,股骨偏心距减小会导致外展肌力峰值显著增加,股骨偏心距增大会导致柄的最大应力、接触应力和微动显著增加。结论 DDH患者THA中股骨偏心距改变对外展肌力和假体最大应力、接触应力与微动影响显著,医生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骨肌多体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时机与指征的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敬春 刘雁寒 +12 位作者 黎艺强 朱光辉 郭跃明 李明 康晓鹏 唐盛平 沈先涛 邵景范 陈顺有 蒋飞 李进 徐宏文 中国儿童骨科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4,共8页
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加髋人位石膏固定是治疗24月龄以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通用方法,但闭合复位后仍有约1/3的患儿存在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尽管骨盆截骨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加髋人位石膏固定是治疗24月龄以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通用方法,但闭合复位后仍有约1/3的患儿存在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尽管骨盆截骨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但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仍不明晰。本研究拟通过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探讨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征。研究设计拟纳入283例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包括观察组183例,手术组(采用骨盆截骨术)100例。手术组根据患儿年龄采用Salter、Pemberton、骨盆三联或髋臼周围截骨术。所有患儿随访10年,拟在DDH闭合复位后8个时间点(闭合复位术后1、2、3、4、5~6、7~8、9~10年以及10年以上)拍摄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 of wiberg,CEA)和Reimer指数(Reimer's index,RI),根据末次随访时正位X线片上髋关节Severin分级分为满意组(Severin分级为Ⅰ、Ⅱ级)和不满意组(Severin分级为Ⅲ、Ⅳ级),利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比较两组患儿AI、CEA、RI及Severin分级情况。这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可以为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脱位 先天性 闭合复位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截骨术 骨盆 临床方案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像图质量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与人工测量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生物学指标一致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双双 陈笑一 +7 位作者 石伟 王紫艺 韩童 杨鑫 倪东 黄兵旋 吴志霞 许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观察声像图质量对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与人工测量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生物学指标一致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DDH及345例非DDH患儿髋关节超声资料,对声像图进行主观评分。于每例选取1幅图像,以熵权法基于140幅(A组... 目的观察声像图质量对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与人工测量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生物学指标一致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DDH及345例非DDH患儿髋关节超声资料,对声像图进行主观评分。于每例选取1幅图像,以熵权法基于140幅(A组,取自25例DDH及115例非DDH)构建评估声像图质量模型,获得DDH相关解剖结构及影响因素的权重,据以将另外280幅(B组,取自50例DDH及230例非DDH)图像质量由高至低分为A、B、C级;分析AI与人工测量B组DDH生物学指标的一致性。结果DDH相关解剖结构及影响因素权重按照髂骨支下缘、髂骨、盂唇、骨缘转折点、股骨头、运动伪影依序下降。B组A级67幅(取自9例DDH及58例非DDH)、B级160幅(取自26例DDH及134例非DDH)、C级53幅(取自15例DDH及38例非DDH);除DDH患儿声像图中的β、股骨头覆盖率(FHC)及股骨头长径外,AI与人工测量DDH其他指标的一致性由高到低均为A级>B级>C级;二者针对DDH患儿声像图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高于非DDH。结论髋关节声像图质量影响AI与人工测量DDH生物学指标的一致性;遇声像图质量欠佳时,应重点测量FHC及股骨头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世森 鲁宁 +1 位作者 许平 李文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922,共7页
目的建立健康志愿者、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手术前后股骨-骨盆-腰椎模型,研究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4名DDH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名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DICOM数据... 目的建立健康志愿者、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手术前后股骨-骨盆-腰椎模型,研究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4名DDH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名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DICOM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在Geomagic中采用偏移命令划分皮质骨与松质骨,在SolidWorks中添加腰椎软骨、骶髂关节、耻骨联合等软骨,在ANASYS中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步态为慢走中的单腿支撑中期相。分析对比DDH患者手术前后腰椎生物力学变化,将患者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数据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建立了4组患者和1组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模型,模型在各工况下结果均在所参考的文献范围内,证明模型有效。患者术后腰椎、股骨颈、纤维环与髓核所受应力远小于患者术前的状态,患者术后腰椎、股骨颈、纤维环与髓核所受应力与健康志愿者相近。结论弧形髋臼截骨术在治疗DDH后会显著降低腰椎、椎间盘所受应力,纤维环与髓核受力也更加均匀,说明弧形髋臼截骨术会将患者调整到健康状态。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DDH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弧形髋臼截骨术 股骨-骨盆-腰椎模型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笑一 张双双 许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0-864,共5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婴幼儿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近年来已证实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致残。随着对DDH诊断的重视程度增加,超声及X线应用于婴儿DDH疾病筛查,CT评估股骨头于髋臼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治疗,MRI反应髋关...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婴幼儿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近年来已证实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致残。随着对DDH诊断的重视程度增加,超声及X线应用于婴儿DDH疾病筛查,CT评估股骨头于髋臼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治疗,MRI反应髋关节软组织情况为手术提供信息并可进行术后效果随访。除常规影像技术,各种新型影像技术也开展应用于DDH诊疗服务。本文总结各影像技术诊断DDH的方式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超声检查 X线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软骨下骨血管形成对骨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济仁 张晓芙 +1 位作者 储林洋 仲飙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力学负荷异常对软骨下骨的骨显微结构和骨血管的影响,以及骨显微结构和骨血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襁褓法构建新生大鼠DDH模型,对股骨头的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 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力学负荷异常对软骨下骨的骨显微结构和骨血管的影响,以及骨显微结构和骨血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襁褓法构建新生大鼠DDH模型,对股骨头的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组织学染色,对软骨下骨进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骨显微结构。结果DDH大鼠出现关节软骨退变,同时伴有软骨下骨的骨显微结构恶化、骨形成减少和血管形成增多,且软骨下骨的血管形成水平与骨显微结构恶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DDH力学负荷异常导致关节软骨出现退变,软骨下骨的血管形成增多,软骨下骨的骨显微结构恶化,相关性分析揭示了软骨下骨的血管异常形成可能是造成骨显微结构恶化、DDH进展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探究DDH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力学负荷 软骨下骨 血管形成 骨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截骨的准确性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晓荣 兰丽华 +1 位作者 李向阳 钟志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截骨准确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人DDH患者,其中使用常规术前规划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使用MSCT三... 目的探讨基于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截骨准确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人DDH患者,其中使用常规术前规划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使用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技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规划完成后依据规划情况实行手术操作及假体置入,收集两组手术前后相关信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髋臼假体选择匹配率、股骨劈裂骨折发生率、骨盆及髋臼复位质量、Majeed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规划前及实际情况中截骨距离、尖肩距情况,评估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技术与髋臼假体选择准确度的相关性。结果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评估使用的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技术与髋臼假体选择的准确性具相关性(P<0.05),且规划前情况与实际相比,观察组患者截骨距离及尖肩距的绝对误差更小(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及股骨劈裂骨折发生率明显更低,髋臼假体选择匹配率、术后3个月时的Majeed评分及Harris评分明显更高(P<0.05),骨盆及髋臼复位质量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SCT三维扫描+重建对成人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截骨的准确性具较高预测价值,且使用该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对实际治疗效果及患者恢复具有显著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术前规划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术后结局预测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黎艺强 刘行 +7 位作者 郭跃明 石伟哲 林雪梅 徐晨晨 韦胜 刘远忠 徐宏文 中国儿童骨科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9-520,共12页
目的建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术后结局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指导DDH闭合复位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lr dysplasia,RAD)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多... 目的建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术后结局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指导DDH闭合复位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lr dysplasia,RAD)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多个医疗中心2004-2015年采用闭合复位术治疗的449例(522髋)DDH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6.3±5.1)个月。术前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评估脱位程度的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型、股骨头骨化核以及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术后测量第1、2、3、4年及末次随访时的AI、中心边缘角(centre-edge angle of Wiberg,CEA)和Reimer指数(Reimer's index,RI),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Severin影像学评级以及是否接受二期骨盆截骨术,将患儿分成两组:SeverinⅠ、Ⅱ级为痊愈组,SeverinⅢ、Ⅳ级或接受了骨盆截骨术者为RAD组。利用Cox回归构建DDH闭合复位术后痊愈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522髋中,IHDI分型为Ⅱ型70髋(13.4%),Ⅲ型223髋(44.6%),Ⅳ型219髋(42%)。复位前410髋(78.5%)已出现股骨头骨化核。总体AVN(Ⅱ型以上)发生率为12.8%。痊愈组329髋(63%),痊愈时间(33.3±14.7)个月(8.4~111.4个月),93.6%(308/329)的痊愈患儿痊愈时间在术后5年以内。Cox回归分析显示,IHDI分型、股骨头骨化核、复位年龄、当前AI、CEA、RI、AVN是DDH闭合复位术后累积痊愈概率的影响因素,利用上述影响因素,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DH闭合复位术后痊愈预测模型。该模型中所有因素的总分为-11~17分,对应痊愈概率为0.02~1.0。在该模型下,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1、2、3、4年总分小于2.5、1.5、2.5、1.5分时,患儿痊愈概率显著较高(81.4%~9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0.910,Kappa系数为0.497~0.618。相反,当总分大于1.5~2.5分时,RAD发生率显著升高,建议行骨盆截骨术。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痊愈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RAD,并指导骨盆截骨手术时机的选择。在该模型下,如果术后第1、2、3、4年时模型中所有因素总分大于2.5、1.5、2.5、1.5分,则RAD发生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闭合复位 治疗结果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截骨术 骨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