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洞口位置智能决策方法
1
作者 吴佳明 戴林发宝 +4 位作者 肖明清 杨剑 孙文昊 王峥峥 陈韶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钻爆法隧道洞门结构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洞口位置对洞口区域的开挖范围和洞门型式的确定具有显著影响,洞口位置受控因素多、依赖主观经验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融合多种深度学习算法的隧道洞口位置智... 钻爆法隧道洞门结构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洞口位置对洞口区域的开挖范围和洞门型式的确定具有显著影响,洞口位置受控因素多、依赖主观经验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融合多种深度学习算法的隧道洞口位置智能决策方法。首先,通过梳理分析隧道洞口位置设计影响因素,建立隧道洞门设计数据库。针对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构建融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C)的智能设计模型,实现对隧道洞口位置的智能决策。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模型结构的预测效果,提出洞口位置最优预测模型LstmAttCnnNet,计算得到决定系数R^(2)达到0.910,均方根误差(RMSE)稳定在0.094。研发隧道洞口位置智能决策模块,通过BIM技术将智能决策得到的洞门长度参数进行三维展示,通过42座实际隧道洞口工程案例验证和典型工程应用,证明了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提出的隧道洞口位置智能预测模型首次实现了隧道洞门长度的智能决策,有效促进了钻爆法隧道智能设计技术创新,赋能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洞口位置 深度学习 智能设计模型 智能决策 三维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末端物流无人化的需求测度与模拟优化研究
2
作者 梁佳宁 黄子沐 龙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4,共10页
末端物流无人化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虽然已初步应用于实践中,但其在实施效果和优化策略方面尚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化的研究。通过量化校园末端物流无人化的实际需求,评估不同自动化水平和情景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校园无... 末端物流无人化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虽然已初步应用于实践中,但其在实施效果和优化策略方面尚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化的研究。通过量化校园末端物流无人化的实际需求,评估不同自动化水平和情景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校园无人化物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清华大学校园为典型应用场景,结合YOLOv8和Byte Track算法开发物流需求测度模型,实现对监控数据中骑手的自动识别与计数。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数据,利用Anylogic平台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末端物流无人化在多种情景下的影响。结果表明,末端物流无人化在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存在导致顾客等待时间增加的问题,服务水平仍需提升。通过提高机器人或骑手速度、增加机器人数量和增加配送枢纽数量等策略,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减少顾客等待时间,并减少能源消耗。基于模拟结果,发现校园内需要部署至少40台机器人以完成配送任务。此外,布局4—5个配送枢纽、每个枢纽15—20个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建议将机器人及骑手速度控制在13—15 km/h以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物流 校园环境 仿真模拟 深度学习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现状、挑战和展望
3
作者 王雷 袁野 王国仁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43-2682,共40页
设计模式检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设计模式检测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前景.首先,简要介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讨论并... 设计模式检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设计模式检测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前景.首先,简要介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讨论并总结了设计模式的检测对象和特征类型,给出了设计模式检测评估指标.然后,总结了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现有的分类方法,引出了分类方法.根据设计模式检测技术发展的时间线从非机器学习设计模式检测、机器学习设计模式检测、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设计模式检测这3类方法出发探讨了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当前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最后,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指出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早期的非机器学习方法到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再到现代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应用,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检测 研究综述 机器学习 预训练语言模型 软件逆向工程 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学习环境中的人机协同设计 被引量:21
4
作者 武法提 杨重阳 李坦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智慧学习环境建设过分强调技术之于教育的能力,而忽略教育主体的价值与地位,涌现出场景割裂、数据孤岛等问题。人机协同旨在充分发挥人与机器的优势,弥补彼此的劣势,成为指导智慧学习环境创设与优化的最... 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智慧学习环境建设过分强调技术之于教育的能力,而忽略教育主体的价值与地位,涌现出场景割裂、数据孤岛等问题。人机协同旨在充分发挥人与机器的优势,弥补彼此的劣势,成为指导智慧学习环境创设与优化的最优解。研究将人机协同视为智慧学习环境设计的基线思维,构建了由数据模型层、技术支撑层和场景应用层三个层级,包含场景、数据、模型、资源、工具与服务等六个要素的智慧学习环境概念模型。基于普瑞斯的人机功能分配决策矩阵理论,提出了AI讲师、执行型AI+人类助手、伙伴型AI+人类同侪、助教型AI+人类教练、人类导师等五种人机协同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智慧学习环境各层级的设计原则,分析了数据模型层的决策协同设计、技术支撑层的交互协同设计和场景应用层的流程协同设计,讨论了人机协同模式中人机互信和价值对齐的建构策略,以期指导智慧学习环境中的人机协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环境 人机协同 智慧学习环境 人机协同模式 人机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模式在电工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程杰 秦伟刚 马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4,共6页
为解决电工学课内实验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动能不足、小组合作质量不高、学生被动学习等突出问题,提出运用BOPPPS教学模式规划完善课前、课堂和课后教学设计,重点“向课堂要成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将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工具相结... 为解决电工学课内实验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动能不足、小组合作质量不高、学生被动学习等突出问题,提出运用BOPPPS教学模式规划完善课前、课堂和课后教学设计,重点“向课堂要成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将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工具相结合,明确6个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和活动模式,强化人际互动,加强监督和及时反馈,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证明,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小组成员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预期学习目标达成”和“总体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学生认可度良好。方法与案例可为实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学 BOPPPS模式 课内实验教学 混合学习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平均辐射温度的室外作业人员热应激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晓静 田占 +1 位作者 刘超 曹莹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62-3867,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室外高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应激水平,研究了作业人员核心温度和最大允许暴露时长的影响。基于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的计算方法对预测热应激(Predicted Heat Strain,PHS)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不同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对作业... 为了准确预测室外高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应激水平,研究了作业人员核心温度和最大允许暴露时长的影响。基于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的计算方法对预测热应激(Predicted Heat Strain,PHS)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不同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对作业人员的核心温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直肠温度和出汗量确定的最大允许暴露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人体核心温度随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的增加而增大,当代谢率≥419 W/m^(2)时,人体核心温度随作业时间快速上升并达到阈值;代谢率和平均辐射温度对出汗量确定的最大允许暴露时长影响较小,直肠温度确定的最大允许暴露时长随着代谢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室外高温作业人员热安全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高温环境 预测热应激模型 平均辐射温度 代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舰船管系三维建模设计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晓橹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为提升复杂结构舰船管系的设计灵活性,研究3D打印技术在舰船管系三维建模设计中的应用。利用CAD软件建立舰船管系的二维模型,依据舰船管系三角面片的交线段,确定舰船管系的点、线、面关系,将其转换为舰船管系三维模型。将舰船管系三维模... 为提升复杂结构舰船管系的设计灵活性,研究3D打印技术在舰船管系三维建模设计中的应用。利用CAD软件建立舰船管系的二维模型,依据舰船管系三角面片的交线段,确定舰船管系的点、线、面关系,将其转换为舰船管系三维模型。将舰船管系三维模型,导入切片软件中,利用切片引擎运行3D打印切片引擎增强处理算法,切片处理舰船管系三维模型,输出舰船管系三维模型的Gcode代码文件。将Gcode代码导入3D打印机,采用Z字填充法填充舰船管系3D打印材料,实现舰船管系模型的3D打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精准打印舰船管系三维模型,打印结果的尺寸偏差小,提升了舰船管系设计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舰船管系 三维建模设计 三角面片 切片引擎 Z字填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环境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希奎 白娇娇 +2 位作者 庄建杰 聂良涛 高崇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科学合理的规划铁路线位,使铁路地质灾害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一直是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难题。基于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提出一种铁路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环境整体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对遥感地质解译图的矢量化信息提取与处理,采用... 科学合理的规划铁路线位,使铁路地质灾害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一直是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难题。基于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提出一种铁路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环境整体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对遥感地质解译图的矢量化信息提取与处理,采用拉格朗日插值和三次Hermite曲线插值算法,实现由数据驱动的矢量化不同类型地质对象三维模型创建。根据地质对象空间边界数据和区域边界,构建填充封闭区域和填充色系,实现颜色填充模式的三维地质建模。以DEM模型与DOM影像为数据源,在Infraworks BIM平台中实现大范围三维地形场景建模。基于七参数的坐标系转换方法,以面积比值、空间距离误差和灰度状态均值为标准,建立基于灰度直方图的图像匹配度分析方法和最优控制点选取策略,解决选线完整区域大范围矢量化地质模型在三维地形场景中的精确定位和集成难题,建立铁路工程完整区域的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实现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的三维可视化。采用设计方案和铁路线路BIM设计结果在BIM平台定位和集成,实现在三维地质区域环境中无缝展示线路方案BIM模型设计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大范围的三维地质区域环境模型具有很好的地质信息完整性和可视性,直观展示了整个选线区域的三维地质区域环境,能够较好地满足预可研和可研阶段复杂山区铁路规划线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设计 大范围区域 复杂地质区域环境 三维建模 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在学习理念下无缝融合学习空间创设及应用 被引量:56
9
作者 肖君 姜冰倩 +1 位作者 许贞 余晔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96-103,111,共9页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学习理念日益成为一种主流。有效泛在学习的发生,依赖于技术支撑的、智能性的无缝学习空间的创设。无缝学习空间利用移动技术及其他教育科技手段,可以为学习者构建能够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联结、跨越个...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学习理念日益成为一种主流。有效泛在学习的发生,依赖于技术支撑的、智能性的无缝学习空间的创设。无缝学习空间利用移动技术及其他教育科技手段,可以为学习者构建能够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联结、跨越个人学习与社群学习、衔接现实学习与网络学习的学习环境。上海开放大学基于泛在学习理念,融入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了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包含学习者特征、学习场所、技术支持三维的无缝融合学习空间设计模型及跨媒体多屏无缝互动的开放教学数字化实验室。经泛在学习课件实践评估发现,学习者对新技术构建的体验式教学环境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和较高的满意度。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学习空间创设中非常重要。而重视教学、学习模式与学习空间的结合,重视学习者多样性的特征,则是泛在学习理念下学习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在学习 无缝学习 学习空间 学习环境 模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与交叉: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美国AERA2009年会述评 被引量:29
10
作者 任友群 鲍贤清 +1 位作者 王美 张海燕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09年第5期3-14,共12页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年会是世界教育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会议之一。本文对"学习科学"、"非正式学习环境"、"教育游戏"、"移动学习"、"计算机与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在...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年会是世界教育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会议之一。本文对"学习科学"、"非正式学习环境"、"教育游戏"、"移动学习"、"计算机与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在线学习环境"、"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技术·教学·认知·学习"、"促进学习的先进技术"、"教学技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变革代理"、"基于问题的教育"、"复杂任务表现的评价"等AERA2009年会中有关教育技术研究的特设专题进行评述,并从理论研究、技术发展、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对当前研究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概括与分析,试图一窥该领域发展的整体面貌,以期让国内读者以本文及其参考文献为索引,了解本次年会所呈现的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9AERA年会 教育技术 学习科学 学习环境 教育游戏 移动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一种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范式 被引量:13
11
作者 詹青龙 杨梦佳 郭桂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7,共9页
当今时代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创新理念深度融合(CIT)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蜕变。通过建立CIT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理念,阐述基本要义和剖析主要特征,从而进行范式设计。CIT智慧学习环境,以环境感知、云端服务、智能工具和CPS为支撑,紧紧围绕学习... 当今时代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创新理念深度融合(CIT)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蜕变。通过建立CIT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理念,阐述基本要义和剖析主要特征,从而进行范式设计。CIT智慧学习环境,以环境感知、云端服务、智能工具和CPS为支撑,紧紧围绕学习活动、演化资源和智能空间核心三要素,构筑智学、智睿、智造三目标的智慧学习环境设计范式。该范式把创新和智慧作为数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智慧教育的高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学习创新 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 设计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D/CAPP并行设计的零件信息模型建模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军 邵新宇 +2 位作者 李培根 段正澄 蔡力钢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40,共3页
零件信息建模是并行工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除需具有常规集成化零件模型的特点外,还应满足并行工程的要求。所讨论的一种建模方法,正是在这种要求下提出来的,并以轴类零件为对象进行研究。
关键词 并行工程 零件信息模型 CAPP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支持的体验学习研究述评 被引量:18
13
作者 许亚锋 张际平 高丹丹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4期20-29,共10页
体验学习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理论与实践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与问题。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体验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的契机。为了全面、系统、深入地述评当前技术支持的体验学习的研究现状,... 体验学习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理论与实践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与问题。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体验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的契机。为了全面、系统、深入地述评当前技术支持的体验学习的研究现状,有必要从技术支持体验学习的发展轨迹、理论基础、典型技术、应用分布与学习环境设计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理论的融合与发展、强化当前研究薄弱点、拓展应用领域、加强新兴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并对基于未来课堂的体验学习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学习 学习技术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学习环境设计 数字化游戏 未来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克里金模型的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18
14
作者 罗正东 董辉 +1 位作者 陈铖 苏永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9-444,共6页
边坡工程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各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和非确定性,而且还在于其极限状态功能函数的非解析性及隐式性。以Janbu法为例,研究了隐式功能函数下易于执行的边坡工程稳定可靠度计算方法。首先,调用边坡极限平衡模式获得岩土基本参数... 边坡工程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各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和非确定性,而且还在于其极限状态功能函数的非解析性及隐式性。以Janbu法为例,研究了隐式功能函数下易于执行的边坡工程稳定可靠度计算方法。首先,调用边坡极限平衡模式获得岩土基本参数,并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抽取影响边坡稳定性基本参数的适量初始样本。其次,采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克里金(Kriging)各向异性关联映射方法,将边坡功能函数值表述为随机过程。然后,结合主动学习方法,基于搜索规则调整训练样本,通过反复迭代循环确定满足实际工程精度的随机过程所表示的边坡功能函数。最后,调用随机过程函数通过验算点法(JC法)获得边坡的失效概率。工程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方法的求解精度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相当,但计算过程简明,效率高,更具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克里金(Krigin)模型 拉丁超立方设计 最可能失效区域 主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给养的“一主体、两匹配”3M设计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彤彤 武法提 杨士卿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6,共11页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由学习者的学习意图、效能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共同决定的。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的关键是设计给养,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习者效能动态契合,这对于创设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共生的网络学习生...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由学习者的学习意图、效能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共同决定的。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的关键是设计给养,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习者效能动态契合,这对于创设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共生的网络学习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如何进行生态化设计"这一问题,提出"一主线(1Mainline)、两匹配(2 Matches)"的给养设计模型(简称3M模型),为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一种生态化设计。通过对基于给养的主线和匹配的设计策略进行论证,可以得出:一主线(1M)是指由"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这一统一体决定的主线导向着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匹配一(2M)是指学习工具的选择要与学习活动的需求以及学习者的效能相匹配,同时给出了一个给养分类系统,作为设计匹配的桥梁;匹配二(3M)是指学习资源的设计要与学习活动的需求以及学习者的效能相匹配,并从资源的形式(感官给养)、资源的内容(认知给养)、资源的情境性(情境给养)、资源的交互性(交互给养)四个方面,建立了学习资源的分析框架,作为设计资源匹配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环境 生态化设计 给养 给养设计模型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新技术体验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际平 许亚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18-24,共7页
新媒体、新技术正以各种方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究竟如何?在新理念构建下的体验式学习环境中开展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引入新媒体与新技术并未给予足够... 新媒体、新技术正以各种方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究竟如何?在新理念构建下的体验式学习环境中开展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引入新媒体与新技术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学习体验。体验学习在促进学习者知识理解、激发学习者主动性、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积极影响。基于新媒体、新技术进行体验学习时,一方面要使物理环境遵循未来课堂、体验学习、场馆学习环境设计基本理念,以人为本,重视多角度、多方式地对事物进行呈现,尽可能地促进学习者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反思;另一方面在体验学习活动设计时要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学习阶段贯穿其中,充分利用物理环境所提供的空间和技术支持,把获取经验(感知经验和领悟经验)与转换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体验学习过程的螺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与新技术 未来课堂 场馆学习 体验学习 物理环境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与工程素养培养的学习环境设计:要素与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姣连 徐晓东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2,共10页
随着我国技术和工程教育硬件环境逐步改善,关注学习者的实践体验和沉浸熏陶,提升学习者素养,成为中小学开展技术与工程教育实践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基于已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以及场域理论、心流理论,结合德尔菲法,构建出技术与工程学... 随着我国技术和工程教育硬件环境逐步改善,关注学习者的实践体验和沉浸熏陶,提升学习者素养,成为中小学开展技术与工程教育实践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基于已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以及场域理论、心流理论,结合德尔菲法,构建出技术与工程学习环境设计的要素体系,包括活动体验、学习者投入、物理环境条件和社会场域关系等4个核心要素,以及相应的12个要素和41个子要素。基于此,提出了技术与工程学习环境的设计模型,并从学习者视角出发,以学习者的技术与工程学习实践沉浸体验为中心,设计能够被学习者充分感知和持续发挥保障作用的学习活动,关注学习者投入、物理环境条件和社会场域关系。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何应用该模型开发学习环境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工程教育 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要素体系 技术与工程学习环境设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分析与具体化描述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彤彤 武法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39-49,共11页
给养从生态学的角度描述了学习者和网络学习环境之间的自然相关、交互决定、动态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和设计网络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给养是指学习环境中的实体所具备的支持学习者特定类型的感知和行为可能性的属性,这... 给养从生态学的角度描述了学习者和网络学习环境之间的自然相关、交互决定、动态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和设计网络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给养是指学习环境中的实体所具备的支持学习者特定类型的感知和行为可能性的属性,这些属性内在地与学习者的行为相关联,并且外在地提供信息以使它们能够被学习者感知到,而学习者能感知到多少还与其自身的效能密切相关。从设计意义上来说,网络学习给养是可被设计的,可以从物理给养、功能给养、认知给养、感觉给养、结构化给养五个方面进行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而且,只有清晰地描述与表达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才能够为设计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与支持。给养的描述模型是为了写出或者描述不同类型的给养、它们组合的结构以及支持要素,使得我们的视角从概念层面的分析转向具体的设计原则。依据给养的描述模型,给养可以被细化描述出来,具体给养的示例往往是从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应当具备的可能性的角度提出的,有时甚至可以作为设计原则加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养理论 网络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设计 描述模型 给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媒体研究未来趋势: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第14届教育媒体国际大会(ICoME 2016)综述 被引量:16
19
作者 胡航 村上正行 +1 位作者 董玉琦 李瑶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11-17,38,共8页
第14届教育媒体国际大会(ICoME 2016)于2016年8月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发展共同体",彰显出新媒体与新技术对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的核心价值。概览会议所收录的153篇论文发现,研究主题... 第14届教育媒体国际大会(ICoME 2016)于2016年8月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发展共同体",彰显出新媒体与新技术对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的核心价值。概览会议所收录的153篇论文发现,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信息化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教学设计、资源开发、系统应用、教师专业化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这些研究本质上都是围绕"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来开展的,是"学习者中心设计"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和拓展。在典型案例研究方面,社会性学习技术、合成式学习环境、基于脑科学的教学技术和基于AI的深度学习开始进入实证研究现场。此次会议还折射出教育媒体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正在走向"学习者中心";教育技术的研究正从关注"技术"与"模式"转向关注"策略"、"有效性"和"人的发展";教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的合作研究趋势开始凸显,已经成为推动学习技术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媒体研究 学习者中心设计 社会性学习 合成式学习环境 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市政立交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游 陈建丰 +1 位作者 范宇丰 夏诗画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65,共6页
通过在小湾立交工程上开展的BIM技术应用,详细梳理了整个复杂市政立交BIM模型建立的思路及正确流程,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土方调整、碰撞检测、视距检查和净空检查等技术应用,尝试了BIM出图和VR展示。研究表明:在市政立交设计中运用BIM技... 通过在小湾立交工程上开展的BIM技术应用,详细梳理了整个复杂市政立交BIM模型建立的思路及正确流程,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土方调整、碰撞检测、视距检查和净空检查等技术应用,尝试了BIM出图和VR展示。研究表明:在市政立交设计中运用BIM技术,可有效的优化立交平面线形、纵断面、构造物结构及位置;利用BIM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复核及三维出图,可提高设计文件质量,在表达设计意图方面也更加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BIM技术 立交工程 设计阶段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