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邓小平
1
作者 王传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邓小平是中国20世纪的历史伟人之一。在历史重大转折的新时期,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在时代风云变幻中,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一系列理论突破,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 邓小平是中国20世纪的历史伟人之一。在历史重大转折的新时期,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在时代风云变幻中,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一系列理论突破,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晚年的邓小平,面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重大考验,始终坚持理想信念,鼓舞大家顽强斗争,充分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他一方面积极主张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机智顽强地与各种损害我国利益的势力做斗争。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理想信念 斗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政党责任观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
2
作者 臧秀玲 金英存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以及“如何负责”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多维、逻辑严谨的政党责任观。邓小平政党责任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以及“如何负责”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多维、逻辑严谨的政党责任观。邓小平政党责任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责任思想,继承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责任的优良传统,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理论、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小平政党责任观主要包括“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责任观、“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的时代责任观、“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责任观、“对人类做更多的贡献”的世界责任观、“党要管党”的政治责任观等内容。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邓小平政党责任观的主要内容,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 政党责任观 现代化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现实启迪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占安 孟志中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9,共5页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包括农村改革基础论、"两个飞跃"论、城乡改革协调论、乡镇企业论、"首创精神"论、农村改革性质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包括农村改革基础论、"两个飞跃"论、城乡改革协调论、乡镇企业论、"首创精神"论、农村改革性质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思想 邓小平 现实启迪 “两个飞跃” “三农”问题 乡镇企业 首创精神 基础论 协调论 性质论 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党对其认识和概括 被引量:5
4
作者 韩广富 张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117,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的,其历史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的,其历史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日臻完善的过程;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既反映了理论创新的传承性又体现了理论创新的时代性,既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又成功地指导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健康发展,既包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又为将来党进行新的理论创新预留了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教兴国到教育强国——论邓小平影响下的广东高等教育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伟 吴世勇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0,112,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等教育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节奏相契合,历经了科教兴国、教育强国两个宏观战略机遇期,并在科教兴国时期借助邓小平的两次南巡,兴起了"新大学运动"、实施了教育强省战略,在建设教育强国时期,先后实施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等教育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节奏相契合,历经了科教兴国、教育强国两个宏观战略机遇期,并在科教兴国时期借助邓小平的两次南巡,兴起了"新大学运动"、实施了教育强省战略,在建设教育强国时期,先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创强争先建高地"等战略。邓小平的发展理念与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存在着深度的逻辑关联。在"后邓小平时代",广东高等教育继续发展,但其发展策略仍需谨慎审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科教兴国 教育强国 广东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事业 被引量:10
6
作者 岳清禹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49,174,共4页
邓小平理论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文章以其“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 ,简要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阶段论、发展台阶论、发展协调论、发展速度论、发展关键论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发展速度 中国特色 展台 建设 协调 坚持 图书馆事业 切入点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方法论——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楼巍 张恒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1期5-10,共6页
学习先进的理论需要正确的方法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应该运用邓小平理论方法论 ,并在这一方法论指导下通过进一步在高校中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使先进的理论内化为学生自我探索真理的动力、意识和行动 。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方法论 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 同一性方法 发展推进方法 教育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被引量:2
8
作者 潘绍龙 黄承贵 孟凡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10,共6页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成功探索了“如何巩固社会主义” ,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前途 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体育思想的六个结合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建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共4页
从发展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体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谈了邓小平的体育思想。研究这些思想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体育思想 六个结合 兴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体育运动思想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力翔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7,共6页
试图对邓小平理论与体育运动关系 ,探索邓小平体育运动思想内涵 ,其中包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难度、思路和必要性 ;邓小平体育运动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改革。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体育运动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祥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7,共7页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问题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所有制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一是基本经济制度...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问题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所有制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一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新理论,二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新思想,三是国有经济进退的新思维,四是混合经济的新创见,五是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新论断。这些创新和发展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对初级阶段所有制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在新时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光辉典范,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所有制理论 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 发展 理论创新 基本经济制度 混合所有制 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构建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彩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全国高等院校将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本文从设置这门课的重要性,这门课建设与其学科建设的关系,以...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全国高等院校将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本文从设置这门课的重要性,这门课建设与其学科建设的关系,以及课程的主题、逻辑主线、内容结构框架、核心内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等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初步做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又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奠基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的。它开始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突破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新审视,着力于"怎样建设社会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奠基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的。它开始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突破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新审视,着力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破解,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创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忠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2,共8页
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深入发展的阶段和改革开放沿着科学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的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深入发展的阶段和改革开放沿着科学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的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人民群众对目前的社会状况也有不满意之处。所有这些,都要认真加以解决。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对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习贤 唐光怀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7-150,共4页
邓小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这一理论的社会主要矛盾观孕育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序幕,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架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两手抓"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邓小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这一理论的社会主要矛盾观孕育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序幕,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架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两手抓"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金平 余学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7,共4页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邓小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出发点的中国领导人。在邓小平的战略视野中,将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将国家主权和安全作为国家利益的根本内容,突出中国外交的国...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邓小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出发点的中国领导人。在邓小平的战略视野中,将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将国家主权和安全作为国家利益的根本内容,突出中国外交的国家经济利益,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利益的一致。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战略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外交思想 国家利益 和平与发展 主权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社会主义公式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建华 武靖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列宁社会主义公式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二者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并要求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 列宁社会主义公式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二者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并要求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由于列宁和邓小平处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家,因此他们的理论反映了不同的民族和时代特色,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列宁社会主义公式是静态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公式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理解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建构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惠勤 姜迎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5,共6页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判断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准绳。在价值观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之一,就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努力避免人的物化,真正确立"以人为本&...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判断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准绳。在价值观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之一,就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努力避免人的物化,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条件下整合各种利益和价值观的共同政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当代 中国 价值观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立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38,共5页
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出发,坚决反对从"本本"出发,反对"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将"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体现了世界的物... 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出发,坚决反对从"本本"出发,反对"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将"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体现了世界的物质第一性原理。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性原理。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邓小平南方谈话包含丰富的发展观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事物永恒发展性原理。邓小平既强调要解放思想,又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南方谈话 哲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50,共7页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列宁、毛泽东做出了理论新贡献。邓小平则正确处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与“...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列宁、毛泽东做出了理论新贡献。邓小平则正确处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与“新情况”的关系问题,在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同时,也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论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