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双峰县金丝皇菊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彪 郭开发 +3 位作者 彭孝华 刘秀 金晨钟 刘红彦 《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近年来,湖南省双峰县加快菊花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菊花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花海景观,探索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路径,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将小菊花打造成乡村振兴大产业。围绕金丝皇菊高产、高效栽... 近年来,湖南省双峰县加快菊花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菊花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花海景观,探索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路径,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将小菊花打造成乡村振兴大产业。围绕金丝皇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及深加工技术,分别从种植地块选择、扦插、移栽技术、生长期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治及深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皇菊 菊花 栽培技术 关键技术 规范化种植 双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金丝皇菊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君 高文彬 +1 位作者 陈新 张亚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以金丝皇菊为试验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金丝皇菊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考察其对ABTS^(+)·、·O_(2)^(-)、·OH和DPPH·的清除作用,评价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以金丝皇菊为试验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金丝皇菊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考察其对ABTS^(+)·、·O_(2)^(-)、·OH和DPPH·的清除作用,评价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提取金丝皇菊多酚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g/mL)、乙醇体积分数85%、超声温度54℃,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9.34mg/g。自由基清除试验表明,金丝皇菊多酚的清除能力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对ABTS^(+)·、·O_(2)^(-)、DPPH·、和·OH的IC_(50)分别为0.796、0.354、0.574、0.768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金丝皇菊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皇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3
作者 高敏 霍雯雯 +3 位作者 陈汀 李鹏鹏 何丽波 许璐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6,12,共7页
金丝皇菊药用价值高,属于重要的茶菊生产品种。为建立苗株快速繁殖体系,以金丝皇菊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NAA、6-BA 2种激素对金丝皇菊愈伤组织、茎尖诱导、丛生芽诱导、根系诱导等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MS+30 g... 金丝皇菊药用价值高,属于重要的茶菊生产品种。为建立苗株快速繁殖体系,以金丝皇菊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NAA、6-BA 2种激素对金丝皇菊愈伤组织、茎尖诱导、丛生芽诱导、根系诱导等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MS+30 g·L^(-1)蔗糖+0.5 mg·L^(-1) NAA+1.0 mg·L^(-1)6-BA最适合诱导叶片形成愈伤组织,30 d后愈伤诱导率达到100%;培养基MS+30 g·L^(-1)蔗糖+0.1 mg·L^(-1)NAA+1.5 mg·L^(-1)6-BA适用于茎尖诱导培养,培养的不定芽活性强,分化率高;不定芽增殖试验中,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30 g·L^(-1)蔗糖+1.0 mg·L^(-1)6-BA+0.1 mg·L^(-1) NAA;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15 d生根率达到100%,且叶绿、茎段粗壮,植株长势好。综上,本研究为金丝皇菊的无毒苗繁育研究奠定基础,对乡村茶用菊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皇菊 组织培养 植物激素 扩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状态下黄山贡菊植株挥发性化学物质成分及生态功能
4
作者 周海波 陈菊移 石丁夫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对黄山贡菊植株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结合GC-MS分析技术,成功地采集和分析了黄山贡菊在自然状态下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成分。共确定了59种有机化学物质,包括30种烷烃类、5种酯类、4种醇类、3种醛类、4种烯烃类、1种醚类及3种酮类等。室内... 对黄山贡菊植株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结合GC-MS分析技术,成功地采集和分析了黄山贡菊在自然状态下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成分。共确定了59种有机化学物质,包括30种烷烃类、5种酯类、4种醇类、3种醛类、4种烯烃类、1种醚类及3种酮类等。室内Y型管选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α-蒎烯≥600 ng/μL时,对3龄若蚜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研究为基于植物化学物质的黄山贡菊蚜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贡菊 蚜虫 Α-蒎烯 挥发性化学物质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药剂浸种处理对金丝皇菊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胡华林 钟娟 +3 位作者 孙祥 粟云 岑建国 孙超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4期13-17,24,共6页
为探究不同药剂浸种处理金丝皇菊扦插种苗对其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浸种处理药剂。本研究采集清水(Q_1)、生根粉(Q_2)、百菌清(Q_3)、生根粉+百菌清(Q_4)4种药剂处理后的金丝皇菊头状花序样品,采用福林-酚法、苯酚... 为探究不同药剂浸种处理金丝皇菊扦插种苗对其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浸种处理药剂。本研究采集清水(Q_1)、生根粉(Q_2)、百菌清(Q_3)、生根粉+百菌清(Q_4)4种药剂处理后的金丝皇菊头状花序样品,采用福林-酚法、苯酚硫酸法和硝酸铝法测定其功能成分的含量;从DPPH、Fe~(3+)和ABTS等3个方面来评价4种药剂浸种处理金丝皇菊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金丝皇菊多糖、总酚和黄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多糖含量在Q_3时最高(26.81 mg/g),高于滁菊,低于含量较高的枣;总酚和黄酮含量在Q_2时最高(48.59 mg/g和61.88 mg/g),与滁菊基本一致,高于其他品种菊花和蓝莓、黑莓等小浆果食物。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金丝皇菊多糖和总酚的Fe~(3+)还原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多糖的Fe~(3+)还原能力在Q_2时最高(138.34μmol/g),为滁菊的38.6倍;总酚的Fe~(3+)还原能力在Q_3时最高(86.77μmol/g),约为滁菊的3/8。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金丝皇菊总酚和多糖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不显著。综合药剂浸种处理与金丝皇菊功能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最适宜浸种处理药剂应确定为生根粉(Q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抗氧化活性 功能成分 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茎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6
作者 彭晨 管利 +1 位作者 苏洁文 孙星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目的】获得可降解滁菊茎秆的菌株,开发茎秆腐熟的应用型菌剂。【方法】从安徽省滁州市滁菊种植田块中取样,采用刚果红染色和滤纸崩解试验进行初筛、菌株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进行复筛,获取原位菌株,并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 【目的】获得可降解滁菊茎秆的菌株,开发茎秆腐熟的应用型菌剂。【方法】从安徽省滁州市滁菊种植田块中取样,采用刚果红染色和滤纸崩解试验进行初筛、菌株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进行复筛,获取原位菌株,并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通过滤纸崩解试验和固态发酵测定滁菊茎秆降解率。【结果】经筛选共获得20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其中菌株N3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同源性高达99.54%。该菌株对滤纸有崩解效果,滤纸酶活性为33.00 U/mL;发酵培养7 d后,滁菊茎秆降解率为41.50%,与CK相比提高了6.63倍。【结论】鉴定菌株N3为短小芽孢杆菌,具备开发成滁菊茎秆堆肥微生物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茎秆 纤维素降解菌 酶活性 菌株筛选 菌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褪黑素对滁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吴燕 连洪燕 +2 位作者 牟雪姣 王雪娟 张远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41-2246,共6页
以滁菊品种"金玉"幼苗为材料,通过日光温室内盆栽实验,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研究叶面喷施外源褪黑素(MT,100μmol·L-1)对滁菊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提高滁菊耐干旱性的新途径。结果表... 以滁菊品种"金玉"幼苗为材料,通过日光温室内盆栽实验,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研究叶面喷施外源褪黑素(MT,100μmol·L-1)对滁菊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提高滁菊耐干旱性的新途径。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处理降低了滁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而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显著抑制了滁菊幼苗的生长。(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MT可显著提高滁菊幼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使幼苗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3)与干旱胁迫处理相比,外源MT处理的滁菊地上部和根系干重、鲜重均显著增加。研究发现,外源褪黑素(MT)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促进滁菊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有效降低干旱胁迫对其细胞膜的伤害,维持其正常的细胞膜功能,保持其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加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褪黑素 滁菊 光合速率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分子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华 许雪峰 +3 位作者 诸立新 孙艳辉 代洪亮 崔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45-149,共5页
以安徽滁州地区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chuju’)为试材,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方法克隆滁菊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lavonoid 3′-hydroxylase,f3′h),NCBI注册号HQ256697。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点的滁菊样... 以安徽滁州地区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chuju’)为试材,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方法克隆滁菊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lavonoid 3′-hydroxylase,f3′h),NCBI注册号HQ256697。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点的滁菊样品均能扩增出一条长381bp的f3′h基因片段,该片段与探针序列GU249553第3外显子对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8.69%,同源区域内有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其中3个SNPs导致氨基酸编码序列的改变。滁菊与葡萄属(Vitis vinifera)、高粱属(Sorghum bicolor)、芸苔属(Brassica napus)、牵牛属(Ipomoea nil Magenta)、苹果属(Malus×domestica)、番薯属(Ipomoea purpurea)等物种f3′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60%~98%和68%~97%之间。不同植物f3′h基因的分类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菊属植物f3′h基因在系统进化中处于较高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类黄酮 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 外显子3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2 位作者 王红 房伟民 管志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3-16,共4页
以不同小菊品种的叶片、茎段、花瓣及子房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对相同激素水平的反应是不同的。以叶片为外植体时 ,品种Rm 2 7 2的分化率高于Rm 6 4 ;Rm 2 7 2最适培养基为MS +BA 0 .5mg/L +NAA 0... 以不同小菊品种的叶片、茎段、花瓣及子房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对相同激素水平的反应是不同的。以叶片为外植体时 ,品种Rm 2 7 2的分化率高于Rm 6 4 ;Rm 2 7 2最适培养基为MS +BA 0 .5mg/L +NAA 0 .5mg/L和MS +BA 2 .0mg/L +NAA 0 .2mg/L ,而品种Rm 6 4为MS +BA 6 .0mg/L +NAA 0 .4mg/L ;茎段分化率高于叶片 ,叶片基部分化率高于中上部。子房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 +BA 1.0mg/L +NAA 1.0mg/L和MS +BA 2 .0mg/L +NAA 2 .0mg/L ;MS +BA 2 .0mg/L +NAA 0 .2mg/L培养基可有效诱导花瓣产生愈伤组织及芽的分化。并对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在再生中的作用及适宜浓度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外植体 再生体系 培养基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药用菊品种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发棣 陈佩度 +1 位作者 房伟民 李鸿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31,共4页
对原产中国的3个药用菊品种——杭白菊、滁菊、怀菊的核型及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杭白菊2n=4x=36=2M+18m+16sm(2SAT),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平均每个花粉母细胞(PMC)有0.20Ⅰ+1... 对原产中国的3个药用菊品种——杭白菊、滁菊、怀菊的核型及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杭白菊2n=4x=36=2M+18m+16sm(2SAT),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平均每个花粉母细胞(PMC)有0.20Ⅰ+17.70Ⅱ+0.10Ⅳ;滁菊2n=6x=54=24m(2SAT)+22sm+6st+2t,在MⅠ平均每个PMC有0.44Ⅰ+26.66Ⅱ+0.06Ⅳ;怀菊2n=6x+1=55=6M+26m+12sm+2st+9t,在MⅠ平均每个PMC有1.12Ⅰ+26.67Ⅱ+0.09Ⅳ。3个药用菊均为异源多倍体,但某些染色体可能存在易位或倒位等结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核型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提取液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离体大鼠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万红 曹春梅 +2 位作者 夏强 蒋惠娣 叶治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2-826,共5页
目的 :观察杭白菊水提取液在缺血再灌注和缺氧 /复氧过程中对离体心脏和心室肌细胞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模型 ,观察心室收缩功能 ;用视频跟踪系统和细胞内双波长荧光系统分别记录单个心肌细胞... 目的 :观察杭白菊水提取液在缺血再灌注和缺氧 /复氧过程中对离体心脏和心室肌细胞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模型 ,观察心室收缩功能 ;用视频跟踪系统和细胞内双波长荧光系统分别记录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和 [Ca2 + ]i;测定心肌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结果 :杭白菊 (0 5g/L)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离体灌流心脏左室发展压、最大收缩 /舒张速率、冠脉流量和左室发展压与心率乘积的抑制作用 ;并明显减弱缺氧 /复氧抑制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最大收缩 /舒张速度和细胞钙瞬态的作用。杭白菊处理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SOD水平明显升高 ,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杭白菊可能通过对抗自由基的作用 ,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和缺氧 /复氧对心肌收缩功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心脏 缺血 再灌注 缺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营养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飞 陈发棣 +2 位作者 房伟民 陈素梅 李风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52,共7页
以匍匐性地被菊‘雨花落英’为母本,直立型盆栽菊‘奥运含笑’为父本杂交获得F1杂种,调查该F1群体的株高、冠幅和叶片等8个营养性状在2008—2009年2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这8个营养性状... 以匍匐性地被菊‘雨花落英’为母本,直立型盆栽菊‘奥运含笑’为父本杂交获得F1杂种,调查该F1群体的株高、冠幅和叶片等8个营养性状在2008—2009年2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这8个营养性状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8个营养性状在F1群体广泛分离,变异系数为11.54%~41.89%;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叶宽外,其他7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菊花株高、叶长和叶宽3个性状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冠幅符合A-2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8.61%;株高/冠幅比、叶长/宽比和花颈长度3个性状表现为有2对主基因控制的B-2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其遗传率分别为40.33%,45.19%和99.56%;节间长度符合A-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为51.46%。这些主基因的存在将为菊花优良营养性状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营养观赏性状 杂种优势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黄化突变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珍红 莫锡君 +5 位作者 蒋亚莲 余蓉培 周旭红 田敏 杨晓 桂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68,共9页
以菊花‘霞光飞跃’叶色突变体和正常植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叶绿素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仅为正常植株的18%左右,叶绿素a/b比值(Chl a/b)显著升高。利用转... 以菊花‘霞光飞跃’叶色突变体和正常植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叶绿素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仅为正常植株的18%左右,叶绿素a/b比值(Chl a/b)显著升高。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从突变体与正常植株叶片中获得4.75 Gb和4.96 Gb有效数据(Clean Data),de novo组装后得到105 456条通用基因(Unigenes),其中长度大于1 kb的有15 493条,N50为1 556 bp。对Unigenes表达分析,共获得3 762条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得到的DEGs进行生物学功能性注释,获得总注释信息为2 741。通过对注释信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合定量PCR验证表明,菊花‘霞光飞跃’叶色突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dm GLK2低水平表达和dm GLK1不表达导致叶绿体合成和分裂受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大大降低,进而叶绿素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突变体 无参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施硒方式对黄山贡菊生长、生理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孔娟娟 周守标 +3 位作者 奚功芳 周乾坤 邢坤 邵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0-316,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在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分别采用根施固体硒肥、根施液体硒肥2种途径,研究2种施硒方式与不同施硒浓度对黄山贡菊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量为5.0mg/kg时,黄山贡菊的各项生长指标(株高、茎粗、最长根长... 通过盆栽试验,在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分别采用根施固体硒肥、根施液体硒肥2种途径,研究2种施硒方式与不同施硒浓度对黄山贡菊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量为5.0mg/kg时,黄山贡菊的各项生长指标(株高、茎粗、最长根长)均达到最大。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黄山贡菊中的MDA、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以及CAT和P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的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施硒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余各项生理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施硒可降低黄山贡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各处理组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土壤施硒可以显著提高黄山贡菊各部位总硒的含量,各处理组的黄山贡菊含硒量主要呈现出叶>花>根>茎。并且根施液体硒肥的黄山贡菊各项指标较根施固体硒肥的黄山贡菊变化更为显著。通过综合分析施硒量对黄山贡菊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硒积累的影响,确定根施液体硒肥与土壤施硒量5.0m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贡菊 施肥方式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硒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松 鲍方印 郑玉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0-82,共3页
为了优化滁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在60℃条件下,采用水和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作溶剂,提取滁菊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明显优于水提。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固液比3个... 为了优化滁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在60℃条件下,采用水和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作溶剂,提取滁菊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明显优于水提。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固液比3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提取滁菊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80%、提取温度70℃、固液比1:100(g/mL),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得率为75.46mg/g。3个因素中,固液比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黄酮类化合物 正交试验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缪成贵 陈庆榆 何华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2-44,87,共4页
通过乙醇浸提,AB-8大孔树脂纯化制备滁菊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取一定量的滁菊总黄酮配制成溶液,采用烘箱储藏法测定滁菊总黄酮的体外抗油脂氧化作用,采用Decker法等测定滁菊总黄酮对Fe2+的螯合能力,对亚硝酸盐、DPPH... 通过乙醇浸提,AB-8大孔树脂纯化制备滁菊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取一定量的滁菊总黄酮配制成溶液,采用烘箱储藏法测定滁菊总黄酮的体外抗油脂氧化作用,采用Decker法等测定滁菊总黄酮对Fe2+的螯合能力,对亚硝酸盐、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经醇提、AB-8大孔树脂纯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滁菊中总黄酮含量为2.62%,滁菊总黄酮对油脂过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Fe2+具有较强强的螯合能力,对亚硝酸盐、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即滁菊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总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贡菊的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19
17
作者 秦民坚 龚建国 +1 位作者 顾瑶华 梁之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4-56,共3页
The volatile oil in flowers of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 cv. Gongju was extracted with steam distillation, the constituents and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C\|MS\|DS techniques... The volatile oil in flowers of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 cv. Gongju was extracted with steam distillation, the constituents and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C\|MS\|DS techniqu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inciple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are bicyclohept\|2\|en\|4\|ol, 2,6,6\|trimethyl\|, acetate (39.64%); benzene,1\|(1,5\|dimethyl\|4\|hexenyl)\|4\|methyl\|,2\|heptene (5.24%); n\|hexadecanoic acid (4.77%); cis\|lanceol (4.73%); acetic acid, 1,7,7\|trimethyl\|bicyclohept\|2\|yl\|ester(3.95%); (-)spathulenol (3.38%); 2,4,6\|trimethyl\|3\|cyclohexene\|1\|carboxaldehyde(3.22%);caryophyllene oxide (2.88%); 1,2,3,4,5,6,7,8\|octahydro\|1,4\|dimethyl\|7\|(1\|methylethenyl)\|,azulene (2.80%); 3\|(1,5\|dimethyl\|4\|hexenyl)\|6\|methylene,cyclohexaene(2.50%); decahydro\|1,4a\|dimethyl\|7\|(1\|methylidene)\|,1\|naphthalenol(2.39%); 1,1,2\|trimethyl\|3,5\|bis(1\|methylethenyl)\|,cyclohexane(2.23%),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菊 挥发油成分 药材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6对滁菊幼苗生长及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燕 耿书德 +3 位作者 史长江 岑明龙 王雪娟 连洪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83-2289,共7页
为探讨外源物质DA-6对滁菊幼苗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DA-6对滁菊幼苗生长及叶片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DA-6处理不仅提高了滁菊幼苗根系活力,增强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而且提高了滁菊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 为探讨外源物质DA-6对滁菊幼苗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DA-6对滁菊幼苗生长及叶片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DA-6处理不仅提高了滁菊幼苗根系活力,增强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而且提高了滁菊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从而增加了滁菊幼苗的氮代谢能力,有利于植株体内无机氮向有机氮转化,促进Pro和Phe等氨基酸的合成,植株体内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显著增加。滁菊幼苗氮代谢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其生长,表现在株高、茎粗及鲜重显著增加。其中以100mg·L-1DA-6处理效果较好,地上部鲜重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6.9%、25.7%;其次为150mg·L-1DA-6处理。由此可知,适宜浓度的DA-6可提高滁菊幼苗氮代谢水平,促进其生长。本研究结果为滁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6 滁菊 氮代谢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保肝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康文艺 黄嬛 +1 位作者 廉婷婷 许启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34-1636,共3页
本实验对杭白菊的保肝作用进行了研究。以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为模型,将杭白菊乙醇提取物和多糖部分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灌胃给药8 d,分别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肝匀浆丙二醛... 本实验对杭白菊的保肝作用进行了研究。以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为模型,将杭白菊乙醇提取物和多糖部分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灌胃给药8 d,分别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肝匀浆丙二醛(MDA)、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杭白菊乙醇提取物和多糖部分高剂量组对血清GPT、GOT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杭白菊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显著拮抗肝脏MDA的升高。表明杭白菊有保护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四氯化碳 肝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俞浩 肖新 +3 位作者 刘汉珍 周金星 马世堂 张孝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83-286,共4页
目的:观察滁菊总黄酮对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复制急性MIRI大鼠模型,观察滁菊总黄酮对MIRI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清... 目的:观察滁菊总黄酮对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复制急性MIRI大鼠模型,观察滁菊总黄酮对MIRI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清及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体外血栓长度及干、湿质量,全血及血浆黏度的影响。结果:滁菊总黄酮能显著减小MIRI大鼠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C K、L D H活性,升高血清和心肌组织中S O D活性,降低M D A含量和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干、湿质量,改善全血黏度。结论:滁菊总黄酮对大鼠MIRI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总黄酮 WISTAR大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