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征、MAML2基因重排和预后分析
1
作者 白建荣 阎萌 +5 位作者 郭凌川 雷哲 刘卫硕 邹子归 李娇 郑玉双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1-449,共9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起源于支气管黏液腺的罕见恶性肿瘤,占肺癌比例不足0.2%。其病理特征为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混合构成,可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亚型,后者预后较差。...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起源于支气管黏液腺的罕见恶性肿瘤,占肺癌比例不足0.2%。其病理特征为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混合构成,可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亚型,后者预后较差。本研究旨在探讨PM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MEC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含免疫组化及MAML2重排检测)及生存数据,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5.6岁。吸烟者8例(30.8%),有症状者19例(73.1%)。中央型肿块19例(73.1%),周围型7例(26.9%)。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表现为低-中等密度团块/结节。病理分型:低级别19例,高级别7例。免疫组化示CK7、P40、P63、CK5/6阳性,Ki-67指数2%-70%。MAML2重排检出率52.4%(11/21)。临床分期:Ⅰ期14例,Ⅱ期8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式:根治手术13例,手术+辅助化疗11例,放化疗1例,保守治疗1例。中位随访57个月,6例(23.1%)死亡。预后分析显示:(1)高级别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级别组(P<0.05);(2)淋巴结转移、晚期分期、Ki-67>20%及高级别与总生存期缩短有关联(P<0.05);(3)淋巴结转移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12.73,95%CI:1.22-132.96)。结论PME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约半数存在MAML2重排。淋巴结转移、晚期分期、高Ki-67指数及高级别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液表皮样癌 分级 预后 MAML2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丁茹 武海燕 +1 位作者 范钦和 贡其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4岁,可见结肠灰褐色息肉状肿块2枚,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排列,灶性区细胞密度增加,见漩涡状结构,间质黏液变性,背景见淋巴、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可见(1~2个/10 HPF)。免疫表型:梭形肿瘤细胞CD34、S-100、pan-TRK(弥漫胞质)等均阳性;SMA、desmin、CKpan、CD117、DOG1等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FISH示NTRK1基因重排,NGS检测有TPM3-NTRK1(T8::N8)融合,且经RT-PCR、Sanger测序验证。结论NTRK-SCN发生于胃肠道罕见,pan-TRK抗体可用于辅助检测和筛选,分子检测NTRK基因重排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RK1 梭形细胞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6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张瑜琇 易红梅 +6 位作者 李安琪 李医民 欧阳斌燊 董磊 张蕾 许海敏 王朝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63例成人LBCL-IRF4r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FISH技术检测IRF4、... 目的探讨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63例成人LBCL-IRF4r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FISH技术检测IRF4、BCL2、MYC、BCL6和TP53基因重排或缺失,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另收集132例成人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3例成人LBCL-IRF4r男女比为1.1∶1,中位年龄54.0岁(范围20~84岁),其中<40岁14例(22.2%)、40~60岁24例(38.1%)、>60岁25例(39.7%);Waldeyer环18例(28.6%)、颈部淋巴结8例(12.7%)、其他淋巴结和淋巴器官合计7例(11.1%)、胃13例(20.6%)、肠4例(6.4%)和其他结外部位合计13例(20.6%);63例均存在IRF4基因重排,无BCL2和MYC基因易位(0/58),30.9%(17/55)存在BCL6基因易位,16.3%(8/49)有TP53基因缺失。59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28个月(范围1~65个月),完全缓解48例(81.4%),疾病进展或复发10例(16.9%),死亡3例(5.1%)。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水平、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生长模式、Hans分型和双表达BCL2和C-MYC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显著相关;年龄、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与总生存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双表达BCL2和C-MYC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成人LBCL-IRF4r的完全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显著高于成人非特指型DLBCL。结论LBCL-IRF4r可发生于成人各年龄段,好发于Waldeyer环、颈部淋巴结和胃肠道,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A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佳欣 陶善东 于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8-726,共9页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A,KMT2A)基因,也称为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参与人体正常造血与代谢。KMT2A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KMT2A⁃rearrang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KMT2A⁃r AML)是AML...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A,KMT2A)基因,也称为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参与人体正常造血与代谢。KMT2A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KMT2A⁃rearrang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KMT2A⁃r AML)是AML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恶性程度高,对传统AML化疗方案蒽环类化疗药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3+7”不敏感,缓解率低,复发率高。近年来,有关KMT2A⁃r AML的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试验陆续开展。目前,首个治疗复发或难治性KMT2A易位急性白血病的靶向药物Menin抑制剂revumenib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DOT1L抑制剂pinometostat与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也进行了相关临床应用研究。文章将对KMT2A⁃r AML发病机制、新开发靶向药物、已开展临床试验、潜在治疗靶点、HSCT和CAR⁃T疗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KMT2A重排 MLL MENIN 治疗靶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况东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48,156,共6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在B细胞发育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gene rearrangement,LBCL-IRF4)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生发中心来源的成熟B细胞淋巴... 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在B细胞发育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gene rearrangement,LBCL-IRF4)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生发中心来源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最初归入滤泡性淋巴瘤的特殊暂定类型,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发现其有别于经典型滤泡性淋巴瘤(classic follicular lymphoma,cFL)、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 follicular lymphoma,PTF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第五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正式将此肿瘤归入大B细胞淋巴瘤项下的一个独立类型。为了较全面认识该肿瘤,该文对LBCL-IRF4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淋巴瘤 IRF4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2例
6
作者 轩梦瑶 蔡宇翔 田素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13,共2页
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是一组新兴的以NTRK基因重排的分子特征定义的罕见软组织肿瘤,不包括婴幼儿纤维肉瘤。该类肿瘤的形态学多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对2例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 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是一组新兴的以NTRK基因重排的分子特征定义的罕见软组织肿瘤,不包括婴幼儿纤维肉瘤。该类肿瘤的形态学多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对2例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以提高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知,从而避免诊断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 NTRK1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幅值重排的抗倍速攻击音频水印算法
7
作者 王鑫 黄樱 +3 位作者 牛保宁 吴世强 兰方鹏 关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3,共9页
【目的】数字音频水印技术是指将具有特定意义的水印信号嵌入到原始音频信号中,并在需要时可将水印信号提取出来的技术。该技术在版权保护、内容认证、保密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音频编辑软件和在线音频编辑网站日益成熟,对音... 【目的】数字音频水印技术是指将具有特定意义的水印信号嵌入到原始音频信号中,并在需要时可将水印信号提取出来的技术。该技术在版权保护、内容认证、保密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音频编辑软件和在线音频编辑网站日益成熟,对音频进行修改变得越来越便捷,对音频进行倍速是一种常见的修改,但现有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对音频倍速攻击的鲁棒性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抵抗这种修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波形相似重叠加法和幅值重排的音频水印算法。【方法】该算法基于倍速原理,通过波形相似重叠加法划分音频区域,确定倍速前后均存在的不变区域作为嵌入区域,保证水印在倍速攻击中的稳定性;对嵌入区域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后,选取不易感知且抗攻击性好的中频区域,使用幅值重排的方法实现水印嵌入,使该区域在嵌入前后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在保证不可感知性的同时提高水印算法对倍速攻击的鲁棒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音频水印不可感知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对倍速攻击的鲁棒性,平均误码率小于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水印 音频倍速 幅值重排 离散余弦变换 鲁棒性 不可感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目标检测的像素重排与特征重排算法
8
作者 赵庆辉 赖耀平 +2 位作者 官敬超 曾燕芬 巢建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17-328,共12页
针对小目标检测任务中常见的目标漏检和误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小目标检测的像素重排与特征重排算法PFR-YOLOv8s。为了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构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像素重排特征提取模块(pixel rearrangement feature extraction,PR... 针对小目标检测任务中常见的目标漏检和误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小目标检测的像素重排与特征重排算法PFR-YOLOv8s。为了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构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像素重排特征提取模块(pixel rearrangement feature extraction,PRFE),能有效保留细粒度信息,捕捉复杂背景下小目标的重要特征。设计了一种多重特征融合机制(multi-feature fusion,MFF),能充分利用小目标的上下文信息及多尺度信息;基于MFF构建一种特征重排网络框架(feature rearrangement neck,FR-Neck),通过特征重排丰富目标特征,提升模型对小目标的感知能力。引入Inner-GIoU损失函数,提升对密集场景下小目标样本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VisDrone2019数据集上的平均检测精度较YOLOv8s原模型提高5.8个百分点,有效提升了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在铁路工人安全施工小目标数据集上平均精度提升2.1个百分点,验证了该算法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YOLOv8s 像素重排 特征重排 多重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重排算法的LPI雷达信号识别
9
作者 姬丽彬 朱岩 +2 位作者 崔天舒 王栋 黄永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4-1331,共8页
针对低截获概率(LPI)雷达信号在低信噪比(SNR)情况下识别效果不理想、网络模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重排和多尺度残差网络的LPI雷达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以魏格纳-维尔分布(WVD)为基础,通过时频重排算法提高信号的聚集性,得到信... 针对低截获概率(LPI)雷达信号在低信噪比(SNR)情况下识别效果不理想、网络模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重排和多尺度残差网络的LPI雷达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以魏格纳-维尔分布(WVD)为基础,通过时频重排算法提高信号的聚集性,得到信号的时频分布图像,输入到多尺度残差网络中完成信号的分类。通过构建多径莱斯衰落信道完成复杂电磁环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SNR为-8 dB时,对Costas、Frank、P1~P4等13类LPI雷达典型调制样式能达到94%的识别准确率,相比其他方法在低信噪比下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截获概率雷达 信号识别 时频重排 多尺度残差网络 调制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环刺螠ACE抑制肽的重排及构效关系研究
10
作者 金丹青 杨会成 +4 位作者 陈静 聂鹏 初雪梅 王玉梅 孙坤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7,共8页
为探讨以单环刺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为基础设计的重排肽的构效关系,该文以课题组发现的来源于单环刺螠的5条ACE抑制肽为基础,进行氨基酸序列重排,设计出20条重组肽,最终筛选出5条最符合经验规... 为探讨以单环刺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为基础设计的重排肽的构效关系,该文以课题组发现的来源于单环刺螠的5条ACE抑制肽为基础,进行氨基酸序列重排,设计出20条重组肽,最终筛选出5条最符合经验规则的重排肽。通过ACE抑制活性测试、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酶抑制动力学实验以及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评测其效果。结果显示:重排肽F2-1、F3-1、F4-1、F5-1、F7-1对ACE抑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10.15±0.36)、(6.38±0.22)、(35.05±0.38)、(44.14±0.71)、(25.73±0.24)μmol/L,与单环刺螠天然酶解肽F2、F3、F4、F5、F7对ACE抑制活性的IC_(50)[(75.47±0.61)、(110.45±0.37)、(46.32±0.42)、(56.35±0.53)、(60.23±0.48)μmol/L]相比,均有显著降低,表明重排后多肽的ACE抑制活性显著提高。Lineweaver-Burk图显示的酶动力学参数说明5条重排肽均为ACE竞争性抑制模式。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5种重排肽都能够通过与ACE活性口袋的位点形成多个氢键和疏水键等交互作用。其中F3-1与F3相比,由原来的非竞争性抑制剂转变为竞争性抑制剂,且ACE抑制活性提高了16.31倍。由此可见,ACE抑制肽的氨基酸序列及肽链N、C两端的疏水性对其ACE抑制活性有重要影响,是天然ACE抑制肽进行序列调控或修饰优化并获得高效ACE抑制活性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重排 分子模拟对接 ACE抑制肽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工艺失活RBS-1催化剂解析及再生研究
11
作者 沈开蜜 谢丽 +1 位作者 胡合新 张晓昕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6-1276,共11页
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RBS-1催化剂在高温反应时易失活,导致催化剂费用居高不下。为提高技术经济性,实现失活催化剂性能的高效恢复,系统研究RBS-1催化剂失活机理、再生手段及催化性能。采用N_(2)物理吸附-脱附技术考察催化剂失... 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RBS-1催化剂在高温反应时易失活,导致催化剂费用居高不下。为提高技术经济性,实现失活催化剂性能的高效恢复,系统研究RBS-1催化剂失活机理、再生手段及催化性能。采用N_(2)物理吸附-脱附技术考察催化剂失活前后与再生前后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变化,并结合XRD、FT-IR和^(29)Si MAS NMR表征技术探讨了RBS-1催化剂在失活与再生过程中活性中心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失活RBS-1催化剂物相结构保持完好,但BET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有明显降低,说明催化剂失活主要为积炭覆盖催化剂活性位点并堵塞孔道所致。针对积炭堵孔导致的催化剂失活问题,采用烧炭、含氮化合物改性处理构建巢式硅羟基活性位点等手段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530℃下烧炭能将催化剂表面及孔道内的大部分积炭烧除,催化剂性能可恢复90%以上;对脱炭后的催化剂进一步改性处理,最优催化剂性能可恢复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肟 气相Beckmann重排 RBS-1催化剂 失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中四种类型高丰度重排藿烷组成特征及成因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
12
作者 张文俊 林舒敏 +1 位作者 柯行 张敏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3-700,共18页
【目的】探讨煤系烃源岩中四种类型高—异常高丰度重排藿烷的分布模式、组成特征及主控因素。【方法】利用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29个煤系烃源岩饱和烃和芳烃进行了详细剖析。【结果】检测到四种类型的重排... 【目的】探讨煤系烃源岩中四种类型高—异常高丰度重排藿烷的分布模式、组成特征及主控因素。【方法】利用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29个煤系烃源岩饱和烃和芳烃进行了详细剖析。【结果】检测到四种类型的重排藿烷,它们是17α(H)-重排藿烷系列(C_(30)^(*))、18α(H)-新藿烷系列(Ts和C_(29)Ts)、早洗脱重排藿烷系列(C_(30)E)和28,30-二降-21-甲基重排藿烷系列(29Nsp)。研究表明同一类型重排藿烷类化合物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不同类型重排藿烷类化合物之间相关性有所不同,表现为C_(30)^(*)/C_(30)藿烷(C_(30)H)、C_(30)E/C_(30)H、29Nsp/C_(29)H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好,C_(29)Ts/C_(29)H与上述三者的相关性均较差,说明不同类型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机理可能有所差别。随着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增加,C_(30)^(*)、C_(30)E和29Nsp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相对丰度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在生油高峰阶段(Ro为0.80%~0.90%),高—异常高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相对丰度达到峰值。除此之外,具有高—异常高丰度藿烷样品的(C28+C_(29))三环萜烷(TT)/C_(30)H和规则甾烷/C_(30-35)H的比值与重排藿烷跟同碳数藿烷的比值(C_(30)^(*)/C_(30)H、C_(30)E/C_(30)H、29Nsp/C_(29)H)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揭示高—异常高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生源母质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同一类型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具有相同演化路径与形成机制,推测煤系烃源岩中具有高—异常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早洗脱重排藿烷、28,30-二降-21-甲基重排藿烷形成于Pr/Ph介于1.00~2.00,伽马蜡烷指数介于0.10~0.13的沉积环境,且生物前身物主要为细菌藿烷类化合物;而高—异常高丰度18α(H)-新藿烷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的生源母质,其生源母质可能为里白烯或C_(29)藿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 主控因素 沉积环境 煤系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时 吴晨榆 +5 位作者 卢舒怡 柯龙凤 邱雅婷 张文雯 陈刚 陈燕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0-735,共6页
目的 探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 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例LBCL-IRF4r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原位杂交和FISH法进行检... 目的 探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 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例LBCL-IRF4r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原位杂交和FISH法进行检测,观察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8例LBCL-IRF4r中,男女比为1.67∶1,年龄10~53岁,平均25.8岁,其中发生于扁桃体5例,鼻咽2例,左腹股沟淋巴结1例。镜下肿瘤呈滤泡、弥漫或滤泡和弥漫混合的生长模式,肿瘤细胞为典型的中心母细胞或中等至大的母细胞样细胞,具有细腻的染色质和不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凋亡小体易见,未见星空现象。免疫表型:8例LBCL-IRF4r的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D20(8/8)、PAX5(2/2)、CD79a(3/3)、BCL6(8/8)和MUM-1(8/8),表达CD10(7/8)、BCL2(5/8)和CD5(4/8),不表达Cyclin D1、CD23、CD30,Ki67增殖指数70%~95%。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FISH检测8例均有IRF4基因分离(8/8),部分病例有BCL6基因分离(1/2),未检出MYC(0/4)和BCL2(0/3)基因分离。结论 LBCL-IRF4r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弥漫性强表达MUM-1,具有特征性IG∷IRF4基因重排,预后好,需与其它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B细胞淋巴瘤 IRF4 重排 MUM-1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14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撑胺改性纯硅分子筛用于环己酮肟气相重排制已内酰胺
15
作者 丁克鸿 王根林 +3 位作者 王刚 王铖 郭昊天 梅学赓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通过环己酮肟(CHO)气相Beckmann重排工艺制备己内酰胺(CPL)是一条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但是气相Beckmann重排催化剂的性能始终制约着该工艺的工业化应用。为了强化气相Beckmann重排催化剂的性能,利用分子尺寸不同的乙撑胺对纯硅分子筛进... 通过环己酮肟(CHO)气相Beckmann重排工艺制备己内酰胺(CPL)是一条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但是气相Beckmann重排催化剂的性能始终制约着该工艺的工业化应用。为了强化气相Beckmann重排催化剂的性能,利用分子尺寸不同的乙撑胺对纯硅分子筛进行了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N_(2)吸/脱附测试等方法对改性纯硅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同时进行了CHO气相Beckmann重排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乙撑胺改性的纯硅分子筛保持了原有的MFI型拓扑结构,Brunner-Emmet-Teller(BET)比表面积减小至354.1 m^(2)/g,CPL选择性增大至97.00%。对反应温度、CHO重时空速和质量分数对CHO气相Beckmann气相重排的影响进行了考察,优化得到的最佳反应工艺为:反应温度370℃,CHO重时空速1.0 h^(-1),CHO质量分数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S-1-B催化剂的CHO转化率≥99.90%,CPL选择性≥97.00%,催化剂单程运行寿命达1200 h且再生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酰胺 气相重排 分子筛改性 环己酮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排辅助诊断眼内淋巴瘤一例
16
作者 耿玉欣 郝玉华 +1 位作者 安建斌 赵可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3-834,共2页
患者,男,68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半年于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目前口服药物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手术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并缓慢加重,1周前就诊当地医院发现左... 患者,男,68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半年于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目前口服药物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手术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并缓慢加重,1周前就诊当地医院发现左眼球内占位。眼科查体:视力左眼0.04,右眼0.5;眼压左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10 mmHg;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眼前节正常;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以后部为甚,右眼玻璃体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玻璃体 眼前节 周前 基因重排 辅助诊断 口服药物 手术史 血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异构化萘环结构的热重排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鲁鹏 鲁云华 +3 位作者 姜宗岭 肖国勇 李琳 王同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4,共9页
首先,合成了2种新型含萘环结构的异构化二胺单体1,5-双(4-氨基-5-羟基苯氧基)萘(NDBAP)和1,6-双(4-氨基-5-羟基苯氧基)萘(NDBPA),然后分别与3种二酐单体进行溶液聚合,经热酰亚胺化及450℃热处理制备出6种聚酰亚胺(PI)膜和相应的热重排(... 首先,合成了2种新型含萘环结构的异构化二胺单体1,5-双(4-氨基-5-羟基苯氧基)萘(NDBAP)和1,6-双(4-氨基-5-羟基苯氧基)萘(NDBPA),然后分别与3种二酐单体进行溶液聚合,经热酰亚胺化及450℃热处理制备出6种聚酰亚胺(PI)膜和相应的热重排(TR)膜。研究表明,6种PI膜的热性能优异,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50℃附近。经过热重排处理后,TR膜的气体分离性能显著提高。其中,TR(NDBAP-6FDA)对H_(2),CO_(2),O_(2)和N_(2)的渗透系数分别为268.4Barrer,249.3 Barrer,56.78 Barrer和7.87 Barrer,CO_(2)/N_(2),O_(2)/N_(2)和H_(2)/N_(2)的理想选择性分别为31.67,7.21和34.1,O_(2)/N_(2)超过2008年Robeson上限。而TR(NDBPA-6FDA)对H_(2),CO_(2),O_(2)和N_(2)的渗透系数分别为220.4 Barrer,210.32 Barrer,32.34 Barrer和5.62 Barrer,CO_(2)/N_(2),O_(2)/N_(2)和H_(2)/N_(2)的选择性分别为37.42,5.75和39.22,O_(2)/N_(2)接近2008年Robeson上限。因此,1,5取代的NDBAP比1,6取代的NDBPA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TR膜的气体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环 聚酰亚胺 重排 气体分离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素素 王冠男 +7 位作者 赵武干 张丹丹 张延平 黄思夏 刘恩杰 王伟伟 张岚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 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0、61和74岁。Ann Arbor分期均为Ⅳ期。3例均为活检,分别发生于鼻咽部、上咽部和回盲部。3例形态学相似,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中等大或中等偏大,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圆形到稍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1例局灶可见坏死;1例“星空”现象明显。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BCL6和MUM1;2例表达CD10,2例表达BCL2;Ki67增殖指数高(例1、例3近100%,例2约70%);不表达CD3、CD30和TDT;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FISH检测3例均见C-MYC基因重排及11q异常,其中1例仅见11q23.3扩增,1例仅见11q24.3缺失。随访时间1~18个月,1例死亡,2例带病生存。结论HGBCL-MYC-11q少见,形态学类似Burkitt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但同时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这类疾病的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MYC基因重排 11q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C重排肉瘤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分析
19
作者 汤晨晨 黄海建 +2 位作者 李柏成 李峰 陈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6-868,872,共4页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右胸壁和右颅顶,肿瘤最大径3.5~8.8 cm(平均5.83 cm)。病理学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排列密集,部分细胞质透明,其中2例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表型:WT-1(4/4)、DUX4(3/4)、CD99(3/4)、CD31(1/3)、FLI-1(2/2)、vimentin(2/2)阳性;INI-1、SMARCA4、H3K27Me3均无缺失表达,其余抗体均阴性。分子检测:3例FISH检测到CIC基因分离,4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3例行手术切除,例1术后辅助化疗,例2术后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1例失访。3例获得随访(16~21个月),1例无瘤生存,另2例局部复发。结论 CRS属于较少见的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并加做必要的免疫组化及CIC基因检测后确诊,该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放疗,多数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肉瘤 CIC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聚酰亚胺基热重排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
20
作者 吕鹏威 鲁云华 +3 位作者 雷敏 肖国勇 赵洪斌 胡知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59,共7页
采用两种自制的二胺单体9,9′-双[4-(4-氨基-3-羟基苯氧基)苯基]芴(BAHPPF)和4-(4′-叔丁基)苯基-2,6-二(4′-氨基苯基)吡啶(TPAPP),分别以9∶1、8∶2、7∶3、6∶4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之后,与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进行溶液聚... 采用两种自制的二胺单体9,9′-双[4-(4-氨基-3-羟基苯氧基)苯基]芴(BAHPPF)和4-(4′-叔丁基)苯基-2,6-二(4′-氨基苯基)吡啶(TPAPP),分别以9∶1、8∶2、7∶3、6∶4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之后,与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进行溶液聚合,通过热酰亚胺化法制备出4种共聚聚酰亚胺(PI)膜。然后经450℃热处理制得相应的共聚热重排(TR)膜。对膜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气体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聚PI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350℃。随着TPAPP摩尔分数的增加,共聚PI膜的拉伸强度有所下降。热重排后,共聚TR膜的力学性能明显降低,但晶面间距d值显著增大。当BAHPPF与TPAPP物质的量之比为8∶2时,共聚TR膜的气体渗透性最好,对H_(2)、CO_(2)、O_(2)和N_(2)的渗透系数分别为346.40、304.50、72.43、13.34 Barrer。同时,4种TR膜的O_(2)/N_(2)分离性能均接近2008年的Robeson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聚酰亚胺 重排 气体分离膜 吡啶环 芴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