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Between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American Democratic Culture and Chinese Social Culture
1
作者 Li Yany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3-268,共6页
The cornerstone of the US social development lies in the general consensus about the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of the democratic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concepts between its value of individual supr... The cornerstone of the US social development lies in the general consensus about the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of the democratic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concepts between its value of individual supremacy and the China's collectivism result in the different social development patterns in China and the US. The individual value and liberalism lead to the convergence in the group formed under the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and supported by the values,which will generate the divergence of the core concepts about the directions of the two kinds of social cultur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US democratic theory and China's traditional spirit of rites makes them a pluralistic existence which can be enriched and improved in the exchanging and mutual learning process rather than an existence of antago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 中国 美国 民主 社会发展模式 价值观 集体主义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发展新路和本质
2
作者 余玉湖 陶倩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6,共1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主发展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主体观”,确保人民的意志;它能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激发人民的创造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主发展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主体观”,确保人民的意志;它能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它能巩固和发展全面协商民主,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别于西式民主的新形式,是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新链条,是体现人民利益和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民主新形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民主发展提供了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主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 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汉国 李小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6,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 中国文化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47
4
作者 林彦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31,共11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国理念,既是对已有民主制度和实践的总结,也是未来民主发展与创新的导向定位,以及开展制度对话与互鉴的智识资源。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主体广泛性、形式复合性、目标有效性、过程持续性等鲜明特征,也是其应当遵循...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国理念,既是对已有民主制度和实践的总结,也是未来民主发展与创新的导向定位,以及开展制度对话与互鉴的智识资源。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主体广泛性、形式复合性、目标有效性、过程持续性等鲜明特征,也是其应当遵循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渠道、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定位、坚持顶层设计与尊重人民首创相结合,是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法治保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就保障方式而言,法治保障不仅包括对法定民主制度的实施,也包括适时将成熟的民主制度通过立法加以确认。就法治保障的具体领域而言,进一步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织保障、职权保障及程序保障应成为未来立法的重点,从而激发出更好的民主绩效、更高的民主兑现率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法治保障 国家治理现代化 民主开发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 民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五个趋向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玉玺 程海威 蒋志强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6,68,共5页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话语"背景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的现实需求下,我国高校纷纷掀起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从兴利除弊角度思考,新常态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紧紧围绕五个趋向加以深入:一是"学术自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话语"背景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的现实需求下,我国高校纷纷掀起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从兴利除弊角度思考,新常态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紧紧围绕五个趋向加以深入:一是"学术自治"、"教授治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二是权力下放,民主管理,激活学院内生动力;三是以人为本,分段培养,助推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分类聘用,动态管理,建立良性竞争机制;五是全员考核,自觉履职,形成制度执行文化。通过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推动高校改革创新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人事制度 人事改革 趋向 学术自治 民主管理 以人为本 分类聘用 全员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长永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1,共6页
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既是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人权的程序保障、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需要;在修改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与... 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既是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人权的程序保障、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需要;在修改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结合我国国情之间的关系;修改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加强对追诉权力的控制、辩护权利的保护、保障公正审判的权利以及健全程序侵权的救济机制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司法公正 司法效率 救济机制 追诉权力 辩护权利 审判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观的历史嬗变与新拓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弘 张等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5,共5页
世界各国各种不同的协商性民主实践,包括"自生性"的,也包括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而带有实验性的,都是人们为实现民主理想所付出的积极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基于中国特定背景和历史逻辑创立的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观在不同... 世界各国各种不同的协商性民主实践,包括"自生性"的,也包括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而带有实验性的,都是人们为实现民主理想所付出的积极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基于中国特定背景和历史逻辑创立的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观在不同时期不断取得新的拓展。新时期,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应充分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所提供的有益成果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协商民主观 历史嬗变 新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亨廷顿的福山——从保守主义到保守的自由主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光斌 杨端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8,共14页
第三波民主化非但没有带来"历史的终结",反而因非西方国家的民主转型而导致的民主回潮和普遍的无效治理而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对时代极为敏感的福山又适时地提出了政治秩序原理,即时序性的强国家—法治—民主问责... 第三波民主化非但没有带来"历史的终结",反而因非西方国家的民主转型而导致的民主回潮和普遍的无效治理而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对时代极为敏感的福山又适时地提出了政治秩序原理,即时序性的强国家—法治—民主问责,是构成良政的基本制度。在我们看来,福山的政治秩序原理其实是回到40年前《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基本观点乃至基本论述,亨廷顿强调时间性在制度变迁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权威—秩序—发展"的政治方案,这是福山政治秩序原理的直接思想资源。因此,福山的政治秩序原理没有什么思想性贡献。如果说亨廷顿是典型的战略保守主义者,福山的立场则从自由主义演变为保守自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 福山 时间性 国家-权威 法治-秩序 民主问责制-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由来、变化及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启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1-355,共5页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最早提出者是党的理论家张闻天。其后,毛泽东给以科学的定位,从而使党的文化纲领正式确立。党的文化纲领经历了一个从四维性到三维性再到四维性的历史变化。
关键词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治理与民主巩固——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困境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继锋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15-20,76,共7页
东南亚国家独立初期"民主试验"的失败及现阶段民主制度的"危机"和民主制度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民主制的发展困境是由于与民主制度相适应的民主治理方式未能有效建立,治理方式不能与民主体制相适应造成的... 东南亚国家独立初期"民主试验"的失败及现阶段民主制度的"危机"和民主制度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民主制的发展困境是由于与民主制度相适应的民主治理方式未能有效建立,治理方式不能与民主体制相适应造成的。从"统治"到"治理"不仅是一种范式的变迁,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转换。未来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巩固进程将是一个艰巨的"双重民主化"进程即实现政治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双重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治理 民主巩固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政务、腐败感知与民主发展水平——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立华 高芳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现有关于电子政务与腐败之间关系的文献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在对电子政务与腐败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143个国家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电子政务对腐败具有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受到该国民主发展水... 现有关于电子政务与腐败之间关系的文献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在对电子政务与腐败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143个国家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电子政务对腐败具有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受到该国民主发展水平的影响,即民主发展水平对电子政务和腐败感知之间的关系存在倒U型调节效应。此外,考虑到了腐败的惯性特征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还进行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该分析表明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腐败感知 民主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产阶级专政的三个发展公式透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锡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产生起已经历了三个发展公式:一是从"革命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发展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概念自身的逻辑发展公式,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存在外在形式上的不完美性和严重...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产生起已经历了三个发展公式:一是从"革命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发展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概念自身的逻辑发展公式,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存在外在形式上的不完美性和严重的内在逻辑缺陷,通常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定为无产阶级专政,在理论上根据不足,在实践上有害。二是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工农民主专政,再到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公式事实上把小资产阶级即使没有当作首要的"专政对象",也是当作了专政对象的"主体",没有看到无产阶级专政自身的"不断扩大人民性"的发展方向,因而实际上它是在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某些误区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完整的、非正向的发展公式。三是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工农民主专政,再到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公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性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从工农民主专政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误区,创造了通过人民民主专政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崭新道路和方向,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大发展,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点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专政 发展公式 革命形式 国家政权 逻辑发展公式 工农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克雷 于显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52-58,99,共8页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民主自治 ,北京市在社区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具体包括资源获得机制、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工作机制、社区意识的整合机制、社区控制与监督机制和社区激励机制等。此外 ,为更好实现民主自治 ,还需要考...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民主自治 ,北京市在社区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具体包括资源获得机制、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工作机制、社区意识的整合机制、社区控制与监督机制和社区激励机制等。此外 ,为更好实现民主自治 ,还需要考虑到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 ,避免社区建设落入“模式化”的陷阱 ,理顺政府与居委会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社区建设 管理机制 民主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政治建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桂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任何形式的政治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政治发展受到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必然形成政治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各个国家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才能正确确定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就是建... 任何形式的政治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政治发展受到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必然形成政治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各个国家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才能正确确定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依据深深植根于我国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之中。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只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民主政治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一种民主法治发展方法论的城市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建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6,共8页
将城市化作为一种民主法治发展方法论,有助于克服制度主义与法条主义视角观察和研究民主法治发展存在的不足。民主法治本质上属于一种城市现象,其确立和运行,当然也需要城市化的支撑。通过史实和经验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认识:能... 将城市化作为一种民主法治发展方法论,有助于克服制度主义与法条主义视角观察和研究民主法治发展存在的不足。民主法治本质上属于一种城市现象,其确立和运行,当然也需要城市化的支撑。通过史实和经验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认识:能够指导民主法治发展的方法论,应该是一个能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动、相协调的方法论,因为不考虑民主法治的城市化根基而仅靠制度建设是不足以支撑民主法治的。在这里,城市化并非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而是作为一种独特立场观和方法论显示出其民主法治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法治发展 方法论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理念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建社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4,27,共6页
2005年9月,胡锦涛向全世界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与新中国建立以来几代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战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新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继... 2005年9月,胡锦涛向全世界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与新中国建立以来几代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战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新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思想已成为当前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理念和新的战略目标。这一思想无论是在理论领域丰富和发展中国外交战略思想,还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改善和发展中国对外关系等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世界 和平与发展 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多民族国家整合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7,共9页
政党是现代政治体系的中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导型力量。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在民族地区通过各种政治整合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发展,促进了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实... 政党是现代政治体系的中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导型力量。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在民族地区通过各种政治整合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发展,促进了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实现,有效地保证了民族地区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其中,中国共产党在西南民族地区分别通过民族调查和识别、培养民族干部、实行民主协商和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等多种方式和措施,为顺利实现多民族国家整合提供了话语体系、治理结构、价值理念与制度基础,进而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经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国家整合 民主协商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目标 被引量:5
18
作者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9,共7页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三大目标。它们互为前提与结果。民主政治是和谐政治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和谐政治的基础和保障,而和谐政治的建构既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治...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三大目标。它们互为前提与结果。民主政治是和谐政治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和谐政治的基础和保障,而和谐政治的建构既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应该是多元一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社会群体、政党和阶层能够合作,从而减少冲突,实现和谐和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民主政治 和谐政治 合作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衡量标准与科学内涵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占斌 高立菲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18期6-16,共11页
小康社会的内涵具有动态性,经过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接力推进,从小康概念的提出到总体小康的实现,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 小康社会的内涵具有动态性,经过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接力推进,从小康概念的提出到总体小康的实现,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体系,不仅要强调经济因素,也包括社会转型、民主进程、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一个综合、广泛、系统的范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只有全面体现了这种系统性和综合性,才能科学地评价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指标体系 经济因素 社会转型 民主进程 文化建设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行政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转换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立辉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5-31,共7页
公共行政发展所蕴含的民主价值取向是推动政府行政模式从效率至上向社会公平至上和服务至上模式转换的重要因素,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西方国家在现存制度框架内推行政府改革、发挥政府的行政效能和体制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合力、间接维护... 公共行政发展所蕴含的民主价值取向是推动政府行政模式从效率至上向社会公平至上和服务至上模式转换的重要因素,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西方国家在现存制度框架内推行政府改革、发挥政府的行政效能和体制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合力、间接维护政治统治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转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政治建设目标,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发展 民主价值取向 政府行政模式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