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tlab图像识别的Delta并联机械手连续轨迹规划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亚男 张承瑞 +2 位作者 郎需林 仲斐 张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54-56,共3页
将Matlab图像处理技术与Delta并联机械手连续轨迹规划结合,并利用C#软件精确计算出连续轨迹中每个点的坐标,将这些坐标导入Pro/E软件中,成功模拟出了Delta并联机器人的连续运动,并采用Pro/E软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关键词 MATLAB图像处理 delta并联机械手 PRO E运动仿真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的DELTA并联机械手动力学仿真和伺服选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郎需林 徐凯 +1 位作者 张岳 张承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54-156,共3页
通过编程逆解DELTA机械手最大运动空间轨迹;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利用ProE/Mechanism和ADAMS软件对DELTA并联机械手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验证机构仿真结果,得出驱动轴运动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伺服电机精确选型的新方法。所建立的虚拟... 通过编程逆解DELTA机械手最大运动空间轨迹;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利用ProE/Mechanism和ADAMS软件对DELTA并联机械手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验证机构仿真结果,得出驱动轴运动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伺服电机精确选型的新方法。所建立的虚拟样机模型也为DELTA机械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运动学分析和控制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并联机械手 虚拟样机 动力学仿真 伺服选型 运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并联机械手刚体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梅江平 贺莹 +3 位作者 臧家炜 谢胜龙 乔正宇 李金和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机械手的完备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机械手动力学模型的各组成部分(惯性力矩项、惯性力项和重力项)进行了分类;在分析从动臂的运动对机械手力矩各组成部分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分配系数的刚体动力学模型简... 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机械手的完备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机械手动力学模型的各组成部分(惯性力矩项、惯性力项和重力项)进行了分类;在分析从动臂的运动对机械手力矩各组成部分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分配系数的刚体动力学模型简化策略;以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与完备刚体动力学模型逼近度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过程力矩偏差最小的优化指标,从而确定组合分配系数;基于以上刚体动力学简化方法,从机械手尺度参数与运动轨迹参数两方面因素出发,结合机械手典型运动轨迹,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通过仿真分析了各因素对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刚体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针对不同机械手尺度参数与运动轨迹参数均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 组合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勺分拣机械手轨迹规划与刚柔耦合仿真分析
4
作者 赵辉 朱子瑞 +2 位作者 张天祥 赵雨菡 李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8,共6页
为分析木勺分拣并联机械手在高速拾取时的运动精度,对并联机械手进行动态建模并模拟其耦合特性。轨迹规划直接影响到并联机械手的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传统的修正梯形加减速运动规律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混合多项式轨迹规划对机械手关节变化... 为分析木勺分拣并联机械手在高速拾取时的运动精度,对并联机械手进行动态建模并模拟其耦合特性。轨迹规划直接影响到并联机械手的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传统的修正梯形加减速运动规律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混合多项式轨迹规划对机械手关节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提高抓取与放置过程中的平稳性,减少冲击。使用有限元软件对从动杆柔性化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中进行联合仿真,同时分析两种轨迹规划对机械手末端误差和运动过程中柔性杆的变形。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轨迹规划可提高机械手在高速分拣过程中的运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轨迹规划 粒子群优化 刚柔耦合 偏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运动精度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凯 孙德全 刘石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7-324,共8页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RAPM)的运动精度,以某三自由度主轴头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误差模型的运动精度校准方法。首先通过消除冗余几何源误差,建立包含最少几何源误差的最小误差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几何源误差灵敏度分析,研...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RAPM)的运动精度,以某三自由度主轴头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误差模型的运动精度校准方法。首先通过消除冗余几何源误差,建立包含最少几何源误差的最小误差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几何源误差灵敏度分析,研究各几何源误差对终端精度的相对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粗校准和精校准相结合的分层辨识策略,以实现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的精度校准。最后通过校准实验测试表明,所提出的校准方法能够大幅降低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的终端误差,验证了所提校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 运动学校准 误差建模 敏感性分析 误差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械手集成电液伺服系统同步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坤漓 王莹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26,共5页
为了提高并联机械手集成电液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反应速度,降低末端执行器输出误差。介绍了一种具有三个独立控制的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器,利用并联机械手的逆向运动学的表达式,推导出集成电液伺服驱动的平移并联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利用两个... 为了提高并联机械手集成电液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反应速度,降低末端执行器输出误差。介绍了一种具有三个独立控制的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器,利用并联机械手的逆向运动学的表达式,推导出集成电液伺服驱动的平移并联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利用两个独立离散PI和PD控制器控制并联机械手输出力和位置,使驱动并联机械手三个液压缸输入电压控制信号保持同步。通过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对液压缸电压输入信号和末端执行器位置输出结果进行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同步控制方法,并联机械手集成电液伺服系统电压输入控制信号和末端执行器位置跟踪误差较小。采用同步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并联机械手集成电液伺服系统的自适应调节速度,提高末端执行器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并联机械手 同步控制 误差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并联机械手最优加减速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云飞 郎需林 +1 位作者 张承瑞 张德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5-88,共4页
针对DELTA并联机械手的振动与冲击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DELTA并联机械手P-A-P(pick and place)拾取轨迹的梯形加速度算法。该算法采用高次多项式为过渡曲线并考虑端点处的边界条件,与电机控制中常用的修正梯形、正弦和多项式加减速算法相... 针对DELTA并联机械手的振动与冲击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DELTA并联机械手P-A-P(pick and place)拾取轨迹的梯形加速度算法。该算法采用高次多项式为过渡曲线并考虑端点处的边界条件,与电机控制中常用的修正梯形、正弦和多项式加减速算法相比,能在满足并联机械手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末端执行器的振动和电机轴的冲击。通过虚拟样机仿真,测得末端加速度和电机轴扭矩曲线,并与修正梯形加减速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算法在减小末端冲击和振动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满足机械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并联机械手 高阶多项式曲线 修正梯形曲线 虚拟样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定位下的并联机械手运动仿真平台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志文 陶春荣 +1 位作者 陈威 杜仁慧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53-56,共4页
针对Delta并联机械手对目标物体的拾放任务,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目标物体的中心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空间中进行机械手的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得到末端运动平台的运动轨迹。建立Simulink/Simmechanics联合仿真系统,采用Simulink完成... 针对Delta并联机械手对目标物体的拾放任务,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目标物体的中心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空间中进行机械手的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得到末端运动平台的运动轨迹。建立Simulink/Simmechanics联合仿真系统,采用Simulink完成多项式轨迹规划并得出驱动臂的实时目标角度,传递给Simmechanics模拟机械手的连续轨迹运动,得到机械手的动力学参数。运用MATLAB/GUI设计仿真平台,集成图像处理和机械手运动仿真并实现不同插件之间数据的传递。最后通过运动仿真实例验证了仿真平台的有效性,对机械手驱动电机选型和智能化控制研究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并联机械手 轨迹规划 图像处理 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性能分析与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伞红军 杨晓园 +3 位作者 陈久朋 吴兴梅 张号彬 徐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6-458,共13页
Delta并联机器人具有速度快、结构简单、承载力强等优点,在钵苗移栽、产品分拣与包装中应用广泛。针对目前Delta并联机器人各结构参数对运动学性能的影响及系统性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缺乏完整理论体系的问题,本文分析可达工作空间雅可比矩... Delta并联机器人具有速度快、结构简单、承载力强等优点,在钵苗移栽、产品分拣与包装中应用广泛。针对目前Delta并联机器人各结构参数对运动学性能的影响及系统性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缺乏完整理论体系的问题,本文分析可达工作空间雅可比矩阵条件数分布规律、结构参数约束关系、运动学性能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获得条件数分布特性和失真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动静平台半径差和主动臂长度增加和从动杆长度减小能够使得机构性能较优。给定设计工作空间,对原结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通过建立包络惩罚函数,采用多元非线性拟合与线性加权组合法得到运动学性能评价函数,结合条件数分布特性和失真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相较于优化前,优化后可达工作空间体积减小14.26%,设计工作空间的全局条件数均值和全局条件数标准差分别减小31.20%和11.78%,且设计工作空间各截面条件数分布规律验证了条件数分布特性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并联机器人 运动学性能 失真约束条件 条件数分布规律 结构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平动自由度并联机械手动力尺度综合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利敏 梅江平 +1 位作者 赵学满 黄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1-666,共6页
研究一种二平动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的动力尺度综合方法.在建立逆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单轴最大驱动力矩全域最大值最小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该指标可表示为系统尺度和惯性参数及位形的显函数形式,可直接用于观察奇异位... 研究一种二平动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的动力尺度综合方法.在建立逆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单轴最大驱动力矩全域最大值最小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该指标可表示为系统尺度和惯性参数及位形的显函数形式,可直接用于观察奇异位形的出现条件.建立雅可比矩阵奇异值的显式,提出一组兼顾速度、精度和刚度的传递角约束方程,通过考察奇异值与运动学性能的关系,可将传递角约束方程转化为性能约束方程,同时配以工作空间/机构尺度等约束条件,利用工程实例研究性能约束对尺度参数和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由此综合出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下使得系统动力学性能最优的尺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动力性能 尺度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并联机械手抓放操作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攀峰 梅江平 黄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39-1145,共7页
提出了一种两平动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Diamond机构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分析得到3次样条规律的操作空间轨迹误差与关节空间插扑节点间距的4次方成正比,然后确定出典型抓放操作轨迹各段的最大插补间距并获得抓放轨迹上一组... 提出了一种两平动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Diamond机构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分析得到3次样条规律的操作空间轨迹误差与关节空间插扑节点间距的4次方成正比,然后确定出典型抓放操作轨迹各段的最大插补间距并获得抓放轨迹上一组最少轨迹点序列,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以关节速度、加速度和其变化率,以及关节驱动转矩为约束条件,以抓放时间最短为目标,采用复合型优化法计算出电池分选操作的最大和最小单程运行时间分别为0.21 s和0.13 s,平均分选速度超过100次/min.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由4台Diamond机械手构成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分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时间最优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并联机械手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志文 高宏力 +1 位作者 文刚 梁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3-245,249,共4页
以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械手作为研究对象,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基于虚功原理法得到的并联机构系统动力学求解模型,并在Simmechanics中建立系统物理模型。在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动力学的模糊解耦控制器,综合考虑了机构的运... 以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械手作为研究对象,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基于虚功原理法得到的并联机构系统动力学求解模型,并在Simmechanics中建立系统物理模型。在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动力学的模糊解耦控制器,综合考虑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给出平台运动的期望轨迹,分别在Simulink和Simmechanics中进行逆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逆动力学方程的准确性,之后进行模糊解耦控制Simulink/Simmechanics联合仿真分析。运行结果表明,Delta机械手的响应符合预期期望,精度高于计算力矩控制,跟踪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机械手 SIMULINK SIMMECHANICS 计算力矩控制 模糊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并联机械手操作空间最优时间轨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丛明 熊永康 +1 位作者 刘冬 杨小磊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3,共7页
提出一种并联机械手最优时间轨迹规划方法。在操作空间中将机器人的拾取点通过椭圆曲线进行连接,应用先进SCCA(Sine Constant Cosine Acceleration)凸轮运动曲线定义了椭圆路径运动规律,从而使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关节速度、加速度及转矩... 提出一种并联机械手最优时间轨迹规划方法。在操作空间中将机器人的拾取点通过椭圆曲线进行连接,应用先进SCCA(Sine Constant Cosine Acceleration)凸轮运动曲线定义了椭圆路径运动规律,从而使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关节速度、加速度及转矩曲线连续、平滑,动态性能较优。在此基础上,以关节速度、加速度及转矩为约束条件,以拾取时间最短为目标,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轨迹进行优化求解,算法中利用罚函数处理非线性约束问题。通过自行设计的Delta机器人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轨迹与常用门字型轨迹相比,运动曲线更加平滑、自然,能有效减小关节空间冲击,缩短机器人拾取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轨迹规划 最优时间 SCCA凸轮运动曲线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并联机械手的目标定位和轨迹规划的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甄卓 刘朝英 +1 位作者 宋哲英 宋雪玲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6,101,共5页
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到三自由度并联机械手的目标定位中,建立了三自由度并联机械手位置逆解的数学模型。采用LabVIEW软件编写上位机程序,并运用Matlab软件对机械手轨迹规划的算法进行仿真,完整地模拟出了机械手完成抓取任务的整个工作过... 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到三自由度并联机械手的目标定位中,建立了三自由度并联机械手位置逆解的数学模型。采用LabVIEW软件编写上位机程序,并运用Matlab软件对机械手轨迹规划的算法进行仿真,完整地模拟出了机械手完成抓取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最后,完成了样机的制作,并对样机进行了测试。通过将实验数据与理论设计进行对比,可以有效地证明理论分析和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引入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提高并联机械手的智能化和定位的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三自由度并联机械手 轨迹规划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平动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位置控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梅江平 王攀峰 倪雁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10,共3页
文章研究一种二平动自由度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的位置控制技术。首先建立一种含有几何误差的位置逆解模型 ,在此基础上 ,以NI运动控制卡 +PC构筑了系统硬件平台 ,并采用图形化的编程环境Labview开发了控制系统软件。最后 ,通过实验获得... 文章研究一种二平动自由度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的位置控制技术。首先建立一种含有几何误差的位置逆解模型 ,在此基础上 ,以NI运动控制卡 +PC构筑了系统硬件平台 ,并采用图形化的编程环境Labview开发了控制系统软件。最后 ,通过实验获得了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位置误差跟随曲线 ,结果证明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并联机器人 位置控制 几何误差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并联机械手运动学标定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占贤 黄田 +1 位作者 赵学满 梅江平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以可实现 2平动自由度运动的并联机械手———Diamond机械手为研究对象 ,提出一种具有分层递阶格式的误差辨识和补偿方法 ,该方法以动平台参考点初始位置为标定坐标系原点 ,首先辨识并补偿主动臂回零转角误差 ,而后再辨识并补偿其它几... 以可实现 2平动自由度运动的并联机械手———Diamond机械手为研究对象 ,提出一种具有分层递阶格式的误差辨识和补偿方法 ,该方法以动平台参考点初始位置为标定坐标系原点 ,首先辨识并补偿主动臂回零转角误差 ,而后再辨识并补偿其它几何参数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误差模型 运动学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2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的轨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喆 曾侠 +2 位作者 刘松涛 宋涛 梅江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7-694,共8页
以一种平面2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高速搬运作业的操作空间和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策略.通过关键路径点设置,定义针对点到点的典型搬运作业轨迹.针对操作空间,以运动学逆解模型为基础,利用3-4-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建立关节... 以一种平面2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高速搬运作业的操作空间和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策略.通过关键路径点设置,定义针对点到点的典型搬运作业轨迹.针对操作空间,以运动学逆解模型为基础,利用3-4-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建立关节空间运动特征(角度、速度和加速度)关于操作空间运动特征的函数映射.针对关节空间,以运动学正解模型为基础,利用5次非均匀B样条运动规律,建立操作空间运动特征关于关节空间运动特征的函数映射.给定相同的关键路径点和运动时间,以一组参数为例,对比分析在两种不同轨迹规划方法下末端参考点的运动特征,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5次非均匀B样条运动规律的关节空间轨迹规划在降低系统功耗和抑制机构残余振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轨迹规划 5次非均匀B样条 残余振动 系统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械手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殿君 冯玉倩 +2 位作者 高锦宏 刘占民 王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5-157,共3页
提出适合于焊接工作的6-PTS并联机械手,针对该并联机械手的性能、运动学、工作空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分析。基于Matlab软件对该机械手进行速度、加速度正逆解运动学分析与仿真,确定运动平台的工作空间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 提出适合于焊接工作的6-PTS并联机械手,针对该并联机械手的性能、运动学、工作空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分析。基于Matlab软件对该机械手进行速度、加速度正逆解运动学分析与仿真,确定运动平台的工作空间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机械手各个关节的运动状态,得到所需的理论数据,并分析该机构主要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最后进行了腊模加工方式模拟焊枪运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械手运动平台灵活空间较大,可以满足焊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运动学 工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 台体型并联机械手位置正解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林 廖启征 梁崇高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研究的台体型并联机械手是指其上、下平台各顶点不仅限于一个平面内,而可以在空间任意分布。本文对一种5-5台体型并联机械手位置正解问题进行了研究,经过一系列的代数推导,得到了一个不含任何增根的24次输入输出方程。经数值验... 研究的台体型并联机械手是指其上、下平台各顶点不仅限于一个平面内,而可以在空间任意分布。本文对一种5-5台体型并联机械手位置正解问题进行了研究,经过一系列的代数推导,得到了一个不含任何增根的24次输入输出方程。经数值验证所得的结果正确。求解过程中的符号运算采用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机械手 台体型并联 位置正确 S-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3-DOF并联机械手的研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荣誉 刘双勇 +1 位作者 王洪斌 韩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61,共9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U+UPS)P+UPS弱耦合并联机构的3-DOF机械手。首先,推导出机构的位置反解,建立机构的速度映射模型,并建立了机构的驱动、约束静力学传递方程。然后,对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绘制出工作空间三维分布图以及雅可比矩阵条件... 提出了一种采用(U+UPS)P+UPS弱耦合并联机构的3-DOF机械手。首先,推导出机构的位置反解,建立机构的速度映射模型,并建立了机构的驱动、约束静力学传递方程。然后,对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绘制出工作空间三维分布图以及雅可比矩阵条件数在工作空间内的三维分布图。通过定义运动灵活性评价指标对机构进行运动灵活性分析,绘制出结构参数与运动灵活性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定义静力承载性能评价指标对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绘制出结构参数与机构静力承载性能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曲线。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结构参数设计,选取了一组综合性能较好的结构参数:机械手的固定平台万向副分布直角边长为240mm,运动平台球面副与参考点间距为80mm,中间连接杆球面副与主UP支链轴线间距为90mm,主UP支链与中间连接杆的固接点到万向副间距为600mm。最后,研制出机械手的实验样机,对机械手实验样机进行了力学标定,验证了机械手样机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手 轮毂打磨 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 试验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