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视域下长三角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成颂 殷文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共14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包含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协同治理的意蕴。该研究从金融角度出发,将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纳入统一框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市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包含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协同治理的意蕴。该研究从金融角度出发,将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纳入统一框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市的样本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及其协同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不仅各自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协同作用更显著地提升了这一增益效果,展现出“1+1>2”的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不同的绿色发展水平下,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及其协同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高绿色发展水平地区,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及其协同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显著,而在低绿色发展水平地区,虽然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的独立作用显著,但协同效应尚未显现。(3)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对协同效应的发挥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及其协同对新质生产力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为理解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并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及高质量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金融 新质生产力 协同效应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PM_(2.5)和O_(3)污染特征及其健康效应与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程育恺 戴海夏 +3 位作者 程珊珊 李凌云 童洪 黎锦鸿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7-509,共13页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为掌握长三角地区在各项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指导下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利用2019−2022年长三角地区PM_(2.5)和O_(3)浓度监测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_(2.5)和O_...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为掌握长三角地区在各项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指导下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利用2019−2022年长三角地区PM_(2.5)和O_(3)浓度监测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_(2.5)和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估算了人群暴露水平变化及其健康效应与经济损失。结果表明:①2019−2022年长三角地区PM_(2.5)污染水平逐年降低,O_(3)污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污染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北部和中部腹地。②PM_(2.5)和O_(3)复合污染的天数有下降趋势,集中出现在3−5月和10月。研究期间,人群PM_(2.5)暴露水平呈现逐年改善趋势,暴露于PM_(2.5)浓度小于35μg/m^(3)的人口累计频率从25.91%升至79.91%,人口加权PM_(2.5)浓度年均值处于低值区的城市逐年增加。③2019−2021年人群O_(3)暴露水平有所改善,但2022年受O_(3)污染影响的人群有所增加,人口加权O_(3)浓度年评价值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江苏省。2022年长三角地区归因于PM_(2.5)的不同健康效应(全因早逝、心血管系统疾病早逝、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较2019年显著下降,归因于O_(3)污染的不同健康效应的早逝人数则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O_(3)污染对研究区域带来的不同健康效应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近年来已逐渐超过PM_(2.5)。研究显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PM_(2.5)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O_(3)污染问题凸显,归因于O_(3)的早逝人数和健康经济损失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科学合理的PM_(2.5)和O_(3)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思路与措施可为居民健康状况的稳定改善提供支撑,并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O_(3) 长三角地区 复合污染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明翠琴 彭宏亮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4,共12页
区域创新在引领我国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10—2023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探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能显著提升碳... 区域创新在引领我国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10—2023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探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能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和公众环保意识增强三条路径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在政府干预程度高、金融发展水平高和数字基础设施支持高的城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对周边城市的影响效应远大于对本城市的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碳排放效率 长三角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效应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永阳 蔡宴朋 张盼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3-1314,共12页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度的碳排放量,碳汇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承载指数表征其净碳排放程度。同时采用Tapio脱钩模型评价该区域的净碳排放和经济效应的脱钩指数进行探讨,结合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识别和分析净碳排放的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生产视角碳排放总量处于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75×10^(8)t增长到2020年的4.87×10^(8)t,增长率为178.29%。(2)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碳吸收量由1.84×10^(8)t增长到2.06×10^(8)t,增长率为11.9%。林地和耕地是城市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贡献者,其碳吸收量占总的碳吸收量的97%以上。(3)珠三角地区碳生态承载指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地区周边的肇庆、惠州和江门生态承载指数高,与之相反,佛山和东莞的生态承载指数低。(4)碳排放强度因素、能源消耗因素、效率因素和人口因素对净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有着显著的作用。提高生态服务和增加绿地管理有助于增强碳汇能力,进而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因此,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建议珠三角地区应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加强碳汇能力的提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对高碳排放行业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促进区域内低碳、绿色、协同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该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量 脱钩效应 脱钩指数 LMDI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长三角区域绿地景观格局的热环境作用及影响分析
5
作者 方俊博 董涛 +1 位作者 颜景理 殷杉 《园林》 2025年第7期32-41,共10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作为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绿地景观格局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极大变化,对城市热环境和居民健康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绿地景观格局的热环境作用是如何随着时空尺度变化而改变,以及不同... 长江三角洲区域作为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绿地景观格局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极大变化,对城市热环境和居民健康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绿地景观格局的热环境作用是如何随着时空尺度变化而改变,以及不同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热环境,是亟需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科学问题。采用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了2000–2020年长三角区域绿地景观和地表温度格局的演变特征,探究了长时间序列和不同空间尺度上绿地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作用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三角区域绿地面积占比仅下降0.9%,但其空间分布更加聚集,破碎化程度减弱。城市热岛区域面积增加2.7%,强度不断加剧,逐渐聚集成区域热岛,分布范围明显扩大。绿地面积占比对热岛效应的贡献(q=0.168)显著大于其他绿地景观指数(q=0.091)。随着时间的变化,绿地面积占比、聚集度和最大斑块指数的降温贡献逐渐增强;但随着分析单元的扩大,它们的降温贡献逐渐减弱。绿地景观指数的交互作用对热岛效应的解释力均具有增强作用,即多数景观指数的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均大于两个因子单独作用的解释力之和。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中,斑块面积比例与斑块密度、标准化景观形状指数的交互作用最强,建议优先布局“覆盖面积—形状—连通性”复合型绿地,实现绿地景观格局热环境作用的最大化。旨在为优化调控城市绿地景观格局、降低长三角区域热风险,提供生态学方法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城市化 绿地景观格局 城市热岛 多尺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YZA(V3)模型对珠三角地区双季稻参数的模拟效果及验证分析
6
作者 叶树春 王广伦 +3 位作者 钟珑 曾繁威 陈元哲 孔正圆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4-68,74,共6页
以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18—2020年不同播期双季稻的生长发育观测数据以及当地气象和土壤数据,利用2018—2019年的数据对ORYZA(V3)模型进行校准,以调整和确定作物的基本参数,使用2020年双季稻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等数据... 以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18—2020年不同播期双季稻的生长发育观测数据以及当地气象和土壤数据,利用2018—2019年的数据对ORYZA(V3)模型进行校准,以调整和确定作物的基本参数,使用2020年双季稻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等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ORYZA(V3)模型对珠三角双季稻的生育期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范围为0~3 d。ORYZA(V3)模型对2020年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模拟准确率高,模拟值的平均线性回归系数(α值)接近于1,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70 4和0.766 0,t检验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ORYZA(V3)模型对水稻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的模拟误差较大,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但仍在合理范围内,且对晚稻的模拟效果优于早稻。由此可知,通过校准作物参数,ORYZA(V3)模型能准确地模拟水稻的生长情况,可以应用于珠三角地区的水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V3)模型 双季稻 模型校准 模拟效果 验证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薪酬结构与企业创新——基于高管风险承担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宏亮 李成蹊 王靖宇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9,共15页
创新是企业获得技术优势的重要行为,有助于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管是企业做出创新决策的主体。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高管薪酬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随着高管... 创新是企业获得技术优势的重要行为,有助于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管是企业做出创新决策的主体。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高管薪酬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随着高管薪酬结构中股权薪酬比例的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进一步地,以激励物的Delta指数和Vega指数为度量的高管风险承担在薪酬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股权薪酬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激励效果仅显著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位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当中。因此,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适当提高股权薪酬占比,并注重改善激励环境提升高管的风险承担能力,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薪酬结构 企业创新 高管风险承担 倒“U”型 delta效应 Vega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雯 王目光 李博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采用光学模数转换技术已经成为高转换速率、高比特精度模数转换器(ADC)的发展趋势。光学Sigma-Delta ADC作为一种光学ADC,具有转换精度高和模拟电路简单等显著优点。介绍了光学Sigma-Delta ADC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几种典型的光学Sigma... 采用光学模数转换技术已经成为高转换速率、高比特精度模数转换器(ADC)的发展趋势。光学Sigma-Delta ADC作为一种光学ADC,具有转换精度高和模拟电路简单等显著优点。介绍了光学Sigma-Delta ADC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几种典型的光学Sigma-Delta ADC的系统结构,对不同结构的光学Sigma-Delta ADC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 自电光效应器件 误码扩散神经网络 光纤晶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加权随机森林的长三角PM_(2.5)建模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艺敏 苏漳文 +1 位作者 陈移萍 林子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0-4248,共9页
采用随机森林(RF)和地理加权随机森林(GWRF)对长三角地区2003~2019年的PM_(2.5)浓度及其驱动因素数据进行训练、校验与测试,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RF模型,GWRF模型对PM_(2.5)浓度的训练和预测更优,其各项模型评估指标... 采用随机森林(RF)和地理加权随机森林(GWRF)对长三角地区2003~2019年的PM_(2.5)浓度及其驱动因素数据进行训练、校验与测试,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RF模型,GWRF模型对PM_(2.5)浓度的训练和预测更优,其各项模型评估指标均优于RF模型,且GWRF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更低.(2)GWRF模型预测2019年PM_(2.5)浓度分布优于RF模型,与实际观测浓度分布基本一致,但两个模型均存在北部高估南部低估的情况,且高估区域大于低估区域.(3)RF模型在研究PM_(2.5)浓度分布最重要且显著的驱动因子方面是全局性的,而GWRF模型得到干旱、气温、温差、风速以及人类干扰对PM_(2.5)分布的影响是局部性的.在大尺度下,这种局部性的效应对于PM_(2.5)精细化防控更具实际性的指导意义.此外,在全球气候暖干化和区域气候空间异质性的背景下,把干旱融入PM_(2.5)预测并建立具有局部效应的模型有助于环境监管机构及决策者制定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驱动因素 地理加权随机森林 空间效应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与机制识别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0,34,共7页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传导机制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时空演变特征及溢出效应——来自长三角城市与企业证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雪兵 缪彬彬 +1 位作者 池若楠 孟顺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4,共19页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都市圈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市...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都市圈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力,这将对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对跨边界或不同空间特征城市是否存在差异?何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以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的丰富实践经验,将为越来越多加入现代化都市圈的城市提供怎样的经验参考?厘清上述问题,将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中国都市圈发展现状与形成机制,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聚焦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长三角全域,在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更高,并且都市圈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其次,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了城市群层面的产业数据。为了克服内生性挑战,文章采用份额移动法构造Bartik工具变量,识别了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产业层面溢出效应。考虑产业关联效应的影响,文章检验了两地间产业结构相似度的作用,并发现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越强。与此同时,受多个增长极与单一增长极影响的外围城市获得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由于受多增长极影响的外围城市能吸引更多劳动力,因而其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最后,文章还发现都市圈空间溢出能够突破行政边界,这有助于地方政府协调,进而增强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为了加速培育和壮大都市圈,我们应积极发挥中心城市主导的溢出效应,以都市圈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还应支持多中心多层级都市圈融合联动发展,深化都市圈合作与分工。此外,我们还需要创新都市圈城市利益共享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都市圈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助力消除行政区之间的隐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中心—外围 溢出效应 时空演变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连标 李晓 段宏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共12页
长三角地区正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如何?目前鲜有文献展开量化评估。该研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全要素角度测算了长三角地区PM2.5和CO_(2)的边际减排成本,通过比较单独减排与协同减排下的成本变动,估算长三... 长三角地区正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如何?目前鲜有文献展开量化评估。该研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全要素角度测算了长三角地区PM2.5和CO_(2)的边际减排成本,通过比较单独减排与协同减排下的成本变动,估算长三角整体、省际层面和城市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潜力,模拟不同发展情形下协同效应变化。结果发现:(1)2011—2021年,相比单独减排,协同减排视角下长三角地区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边际减污成本缩减了35.28%,边际降碳成本缩减了32.41%。(2)省际层面看,长三角三省一市边际减排成本之间异质性明显。其中,安徽省边际减污和边际降碳成本最低,上海市边际减污和边际降碳成本偏高。(3)与单独减排相比,协同减排下安徽省边际减排成本的缩减比例最为突出,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也最为突出。(4)城市层面看,低碳发展优先是减污成本最小化的治理方案,清洁空气优先是降碳成本最小化的治理策略,而若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最大化为目标,不同城市需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禀赋和环境水平等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减污降碳协同策略。该研究通过估算长三角地区边际减污成本和边际降碳成本,揭示了该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潜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长三角地区科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边际减排成本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联合河长制政策效果模拟与仿真研究
13
作者 黄万华 冯燕 +1 位作者 高红贵 黄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8,共12页
基于DPSIR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长三角地区联合河长制政策仿真模型,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维度,通过模拟与仿真,纵横对比联合河长制的政策效果,分析联合河长制政策2023—2035年的政策效果。研... 基于DPSIR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长三角地区联合河长制政策仿真模型,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维度,通过模拟与仿真,纵横对比联合河长制的政策效果,分析联合河长制政策2023—2035年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联合河长制政策整体效果比较显著,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四个方面的政策效果明显;(2)自2023年起的未来十多年,联合河长制政策效果呈减弱趋势,并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要持续实现联合河长制较好的政策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与联合河长制政策相配套的协作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等政策体系。论文为解决长三角地区流域治理中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不协同,优化流域单元与行政单元间的“条”“块”协同机制,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联合河长制 政策效果 仿真模拟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FDI、技术创新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德连 周丽华 韩梦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FDI和技术创新是长三角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FDI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以及技术创新在FDI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运用面... FDI和技术创新是长三角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FDI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以及技术创新在FDI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FDI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集群网络化、产业链优化和劳动力流动;技术创新在FDI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长三角城市群促进FDI高质量发展、提高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FDI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先进制造业集群 FDI 技术创新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数字经济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睿 栗明钰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3,共20页
数字经济是新发展阶段旅游业实现动能转换的新动力,作为数字经济和旅游业先发地区,长三角具有研究典型性。文章基于2011年至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利用网络爬虫法、熵权法、空间计量方法等探讨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 数字经济是新发展阶段旅游业实现动能转换的新动力,作为数字经济和旅游业先发地区,长三角具有研究典型性。文章基于2011年至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利用网络爬虫法、熵权法、空间计量方法等探讨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章发现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该作用具有空间扩散效应。而数字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错位”和区域差距导致安徽省和三、四线城市的数字经济空间效应并不显著,且行政壁垒带来的政策偏向性强化了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的“虹吸效应”。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市场潜力扩大对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挖掘数字经济潜能,推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投资网络的区域产业时空联系多尺度动态演化特征分析——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东进 吴仪 +2 位作者 张艳 陈宇 黄博茂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基于多尺度视角,以2000—2020年珠三角投融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尺度方差和泰尔指数分析城市、区县、街镇3个行政单元嵌入下的各级城市网络对珠三角投融资网络的贡献及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珠三角... 基于多尺度视角,以2000—2020年珠三角投融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尺度方差和泰尔指数分析城市、区县、街镇3个行政单元嵌入下的各级城市网络对珠三角投融资网络的贡献及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珠三角企业间投资关系呈现出从广深双核引领向单核集聚发展的格局演化特征,以区县、街镇空间的表征最明显。(2)珠三角企业投资网络尺度效应显著,其中区县尺度对区域投资网络差异影响最大,街镇尺度次之。(3)企业投资演化呈现出“俱乐部收敛”效应,尺度越大,效应越明显,转移的难度越大,且呈现不同尺度转移分异的趋势。(4)不同产业在空间联系上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投资 多尺度 尺度效应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文婕 康玉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15,共6页
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有显著正... 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交互项对共同富裕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项对共同富裕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为此,应当全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新质生产力嵌入深度;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强化技术创新的正效应,防止贫富差距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共同富裕 固定效应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近岸潮汐动力对地貌演变的响应及其沉积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龚雪雷 姬泓宇 +1 位作者 李鹏 陈沈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8,共15页
近年来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黄河入海流路以及近岸地貌格局,而剧烈的地貌演变对近岸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厘清近30年来黄河三角洲近岸水文动力格局对地貌演变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多期测... 近年来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黄河入海流路以及近岸地貌格局,而剧烈的地貌演变对近岸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厘清近30年来黄河三角洲近岸水文动力格局对地貌演变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多期测深数据,分析了1992-2020年黄河三角洲岸线和地形变化,并采用TELEMAC-2D建立了多套覆盖整个渤海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地貌演变对黄河三角洲邻近海域潮汐动力的影响及其沉积效应。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近岸冲淤格局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分布多个淤积和侵蚀中心,且2000-2020年南侧老清水沟外侵蚀中心向南移动9.6 km,1992-2015年北侧刁口河口外侵蚀中心东移6.4 km。中长时间尺度黄河三角洲岸线和地形变化主导了潮汐动态,三角洲北部刁口河口近岸潮差减小,清水沟河口外潮差增大,5 m水深处的潮差变化增大幅度达0.27 m;黄河口近岸K_1分潮振幅显著增加,M_2分潮振幅明显减小,东营港附近无潮点向东迁移3.8 km。刁口河口和老河口外高流速区持续减弱,现行河口外逐渐发育形成另一高流速区,持续稳定的高流速区造成了水下三角洲的冲刷,南北侧高流速区沉积物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数值模型 地貌演变 潮汐动力 沉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水平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聂莹 龚晶 郭建鑫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6,共12页
基于201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未含上海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莫兰指数与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深入探究该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 基于201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未含上海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莫兰指数与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深入探究该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并显示出集聚特征,但近年来这种集聚效应呈现出减弱的趋势,显示出集中与扩散的双重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性,高、中高发展水平层次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物流体系以及信息技术等。因此,应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农产品电商协同发展,引导优化和共享电商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的空间布局,采取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推动城市群内部的产业梯度转移和合作,促进均衡发展;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多维支撑体系,涵盖经济支持、产业融合与转型以及物流和信息技术的投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 集聚效应 时空演化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修玉 滕飞达 +13 位作者 庄长伟 孔玲玲 郑子琪 韩瑜 关晓彤 曹君 谢紫霞 马秀玲 胡习邦 田岱雯 侯青青 代雪娇 陈星宇 姚一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19,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区域之一,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鉴于此,论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目标年,基于国家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区域之一,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鉴于此,论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目标年,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综合评估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短板,为2025年前珠三角地区分阶段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整体发展状况良好。(2)生态制度分领域成效较为突出,但生态空间和生态经济领域不平衡较为突出,短板明显。(3)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上游水平,并且相比之下,深圳市在六大领域建设的平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成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