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lft3D-flow模型的长江口盐度扩散规律模拟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林娟 童朝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7-111,共5页
为了研究长江口环流动力过程下的河口盐度扩散和分层混合机制,采用河口三维模型(Delft3D-flow)模拟了长江口盐度分层扩散规律和扩散系数变化对河口分层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际水文情况下的长江口水动力过程,反映了该区域受到较强的径潮流... 为了研究长江口环流动力过程下的河口盐度扩散和分层混合机制,采用河口三维模型(Delft3D-flow)模拟了长江口盐度分层扩散规律和扩散系数变化对河口分层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际水文情况下的长江口水动力过程,反映了该区域受到较强的径潮流动力作用后,对盐度在涨落潮周期内的垂向混合分层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分层河口紊动扩散系数对盐度的水平扩散输移、垂向非稳定层化和混合的影响均较大。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河口在复杂水动力过程下盐度扩散和分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3d-flow模型 河口分层 盐度扩散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的珠江前航道尸体模型漂移轨迹预测
2
作者 程香菊 陈泽海 +3 位作者 李斌 李旭 毕锦进 王龙威 《人民珠江》 2024年第5期65-74,共10页
为预测珠江前航道中尸体的漂移轨迹,帮助当地水警确定溺亡者尸体的具体位置,利用Delft3D构建珠江前航道水动力模型,并使用尸体模型进行了多次现场漂移试验。通过对珠江前航道表层流速进行拟合,建立了尸体模型漂移的预测模型,R^(2)为0.8... 为预测珠江前航道中尸体的漂移轨迹,帮助当地水警确定溺亡者尸体的具体位置,利用Delft3D构建珠江前航道水动力模型,并使用尸体模型进行了多次现场漂移试验。通过对珠江前航道表层流速进行拟合,建立了尸体模型漂移的预测模型,R^(2)为0.88。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前航道释放的尸体模型受潮汐和径流作用沿河道做往复运动,并呈逐渐漂向下游的趋势;漂移模型验证中尸体模型的漂移速度和方向基本与潮流一致,模拟结果的误差在1 km以内,终点距离误差率小于15%;实例验证中成年女性尸体的模拟结果误差约为300 m;游船所引起的波浪力等外力导致漂移轨迹呈现出南北方向性的偏差,需要进一步提升模拟效果。该漂移模型的推导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感潮河段,可使尸体的漂移轨迹变得可测,为尸体打捞工作和警方的案件处理提供了便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3D 感潮河段 漂移轨迹 预测模型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的大辽河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杜甫 闫晓惠 陈小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5,161,共5页
近年来,大辽河流域工业化发展迅速,带来了一系列水质恶化问题。因此,通过实测大辽河水文和水质数据,基于Delft3D建立大辽河二维水动力模型,对其进行水位和水温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水质模型,对其进行NH... 近年来,大辽河流域工业化发展迅速,带来了一系列水质恶化问题。因此,通过实测大辽河水文和水质数据,基于Delft3D建立大辽河二维水动力模型,对其进行水位和水温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水质模型,对其进行NH^(+)_(4)-N(氨氮)和DO(溶解氧)验证,计算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真实水质变化趋势。通过验证后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分析大辽河水动力水质输移特征。结果表明,大辽河具有明显的半日潮特征,河口处的流速低于内陆河道的流速;NH^(+)_(4)-N浓度年际分布较为均匀,DO浓度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涨潮时,河口处NH^(+)_(4)-N浓度降低,落潮时河口处NH^(+)_(4)-N浓度升高;汛期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峰值高于枯水期的值,峰现时间也早于枯水期,在枯水期,污染物更容易在河口处滞留;整合排污口和减排两种方式均能降低河道内污染物浓度,靠近河道上游整合排污口方式优于减排方式,靠近河口减排方式略优于整合排污口。研究成果可为大辽河水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 delft3D 二维水动力模型 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模型对深圳湾近岸海域污染物迁移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文郡 范博渊 +1 位作者 黎栩霞 徐旭 《海河水利》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以深圳市深圳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深圳湾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深圳湾内的污染物浓度整体较高,浓度分布受潮汐变化敏感性强,... 以深圳市深圳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深圳湾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深圳湾内的污染物浓度整体较高,浓度分布受潮汐变化敏感性强,不仅受各污染源点源强与流量的影响,而且受湾内的潮汐动力影响,污染物浓度值总体从湾口向湾顶逐渐增大,浓度梯度由外向内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近岸海域 delft3D模型 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污染物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的三峡水库不同工况下香溪河水动力水质模拟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庆超 石巍方 +3 位作者 刘广龙 王雨春 周怀东 朱端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33-39,共7页
三峡大坝高水位运行对库区支流水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以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上游河段为例,基于Delft3D模型,进行水动力水质模拟研究。首先,采用模型中的Flow模块对研究水域构建了水动力模型,对研究河段2013年汛期和蓄水期... 三峡大坝高水位运行对库区支流水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以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上游河段为例,基于Delft3D模型,进行水动力水质模拟研究。首先,采用模型中的Flow模块对研究水域构建了水动力模型,对研究河段2013年汛期和蓄水期的水动力时空特征进行模拟;然后利用Waq模块构建了水质模型,模拟了NH+4在大量排放之后的流动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香溪河在汛期呈现"河相",流速较大;在蓄水期香溪河的"湖相"化趋势明显,流速低,形成涡旋;在蓄水期,由于三峡库区水位抬升,造成香溪河流速缓慢,其水动力特征对污染物分布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污染物表现出明显的回水污染特征,威胁香溪河水质安全。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的区域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拟 水质模拟 delft3D 三峡水库 香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与Delft 3D的渭河下游洪泛区洪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明登 曾威 +2 位作者 唐小春 彭兴 顾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5-147,151,共4页
利用Arcgis将航拍DEM数据转换为渭河下游河道地形数据,采用Delft 3D生成正交曲线计算网格,并模拟不同工况下洪水在河道及淹没区的演进过程,实现了河道及溃堤洪水演进的实时动态演示,可以为洪水风险分析及防洪调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ARCGIS delft 3D 洪泛区 洪水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模拟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柯庆 王林森 陶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黑臭水体问题极为严重,已严重制约居民的生活。根据东营L河段的水流特性、水文、污染源的调查资料及水质实测资料,利用Delft3D软件进行模拟,得到水质时空分布,结合水体流动不畅...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黑臭水体问题极为严重,已严重制约居民的生活。根据东营L河段的水流特性、水文、污染源的调查资料及水质实测资料,利用Delft3D软件进行模拟,得到水质时空分布,结合水体流动不畅的特征,提出在河段适当位置添加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生态修复黑臭水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人工湿地 delft3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ft3d软件在水利工程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8
作者 申宏伟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年第7期440-441,448,共3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型的计算可以在台式机甚至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 这促进了一些水力计算软件的发展。delft3d软件是就是其中之一,它本身可以对水流建模,并且基于水流模块部分,对波浪、泥沙、水质、地貌等建模,并附带潮汐的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型的计算可以在台式机甚至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 这促进了一些水力计算软件的发展。delft3d软件是就是其中之一,它本身可以对水流建模,并且基于水流模块部分,对波浪、泥沙、水质、地貌等建模,并附带潮汐的调和分析。在海岸带、河口、风暴潮的研究中都有较好地应用,为我国的海岸、河口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3d 网格 σ-坐标 GPP AD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水动力模型对青草沙水库水温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被引量:3
9
作者 毕潇伟 徐聪 何义亮 《净水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14-21,29,共9页
水体流场是影响水体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水体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尤为明显。以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为例,基于Delft3D建立模拟网格,利用ADI法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拟合的水动力模型... 水体流场是影响水体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水体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尤为明显。以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为例,基于Delft3D建立模拟网格,利用ADI法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拟合的水动力模型,并对水库的水温进行模拟,基于该模型预测未来气温条件下水库的水温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水库水温高温时间段变长,升温时间点提前,未来藻类暴发时间可能不在夏季,而有所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delft3D 水动力模型 青草沙水库 气温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的苏州市渭塘镇河道水动力水质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炜 胡乐 +1 位作者 钱启蒙 刘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2,119,共8页
为探究苏州市渭塘镇平原河道水质提升的可行方案,基于Delft3D构建了该镇区河道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采用Delft3D-FLOW模块对镇区河道2021年10月的水动力时空特征进行模拟,确定了镇区活水泵站与活水推流器的流量;采用Delft3D-WAQ模块,以... 为探究苏州市渭塘镇平原河道水质提升的可行方案,基于Delft3D构建了该镇区河道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采用Delft3D-FLOW模块对镇区河道2021年10月的水动力时空特征进行模拟,确定了镇区活水泵站与活水推流器的流量;采用Delft3D-WAQ模块,以CODMn、NH3-N、TP为主要评价指标,论证了旁路净化设施规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模型水动力模拟结果较为理想,活水效果好;确定老镇片1号活水泵站流量为1.0 m^(3)/s,确定珍珠湖片每组活水推流器感应流量为0.4 m^(3)/s;水质模拟结果较为理想,镇区河道水体通过规模为2万m^(3)/d的旁路净化设施处理后,水质能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水标准,水质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3D 水动力 水质 耦合模型 水生态修复 净化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 HM模型的苍海湿地公园洪水淹没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彬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洪水淹没情景受区域洪水流量、河床地形变化、河道工程运行调度等多因素影响,对于洪灾情景的确定,是开展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以及进行防洪设计和滩区功能定位的前提条件。为此,以苍海湿地公园区域为例,利用Delft3D HM模型建立起二维洪水... 洪水淹没情景受区域洪水流量、河床地形变化、河道工程运行调度等多因素影响,对于洪灾情景的确定,是开展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以及进行防洪设计和滩区功能定位的前提条件。为此,以苍海湿地公园区域为例,利用Delft3D HM模型建立起二维洪水演进模型,进而模拟洪水淹没过程。模型采用P=20 a一遇洪水历史资料进行验证,结果合理;采用P=50 a一遇洪水对苍海湿地公园流域内洪水淹没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实时淹没范围、最大淹没区域、水位变化过程等洪涝区内的特征水力要素信息。成果为该区域内的防洪规划和实时洪水预报提供理论参考,同样为后期洪涝区内水质提升工程提供可靠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3DHM模型 苍海湿地公园 洪水淹没 水力要素 洪水预报 水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模型的挟沙水流泥沙输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瑛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6期51-54,共4页
灌渠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渠道引水灌溉是我国主要灌溉形式,引水过程势必会伴随引沙。以塔河灌区输水渠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渠挟沙水流泥沙输特性。利用Delft3D模型建立二维渠道泥沙输运数学模型,对渠道不同水位、流速、流量下的... 灌渠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渠道引水灌溉是我国主要灌溉形式,引水过程势必会伴随引沙。以塔河灌区输水渠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渠挟沙水流泥沙输特性。利用Delft3D模型建立二维渠道泥沙输运数学模型,对渠道不同水位、流速、流量下的含沙量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塔河灌区输水渠道涨落急流速平均误差小于0.14 m/s,流量峰值误差小于75 m^3/s;灌渠流态合理,含沙量计算误差小于0.02 kg/m^3;渠床冲淤误差为0.023 m,与测量值相差23%,该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灌渠挟沙水流泥沙输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3D模型 淤积 挟沙水流 泥沙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lt3D模型在鄱阳湖码头工程防洪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兴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采用Delft3D二维数学模型模拟鄱阳湖入江水道水流,结合港区3座码头涉河建设方案,合理进行矩形网格划分,利用实测的上游五河来水及下游湖口站水位资料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模拟河段糙率系数和涡黏系数。选用2种边界条件,计算码头建设前后... 采用Delft3D二维数学模型模拟鄱阳湖入江水道水流,结合港区3座码头涉河建设方案,合理进行矩形网格划分,利用实测的上游五河来水及下游湖口站水位资料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模拟河段糙率系数和涡黏系数。选用2种边界条件,计算码头建设前后水位和流速变化数值,经过数据处理,形成工程建设前后水位和流速差值等值线图,得出港区3座码头最大壅水高度为0.95 cm,流速增加最大值为0.17 m/s,即工程建设对鄱阳湖入江水道壅水和流速影响均不大。这表明Delft3D可定量分析新建码头对鄱阳湖入江水道壅水和行洪能力的影响,为得到合理的防洪评价结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评价 delft3D 差值等值线图 鄱阳入江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和植物作用下辽河口潮滩湿地水沙运动过程数值模拟
14
作者 姜博 张仟龙 +2 位作者 宋志坤 张明亮 柴崇顼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61,共9页
运用Delft3D软件建立了盐沼植被作用下波流耦合数值模型,定量分析了辽河口潮滩湿地海域的水沙动力特性和泥沙落淤过程。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波浪、潮流及悬浮泥沙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各测点模拟的悬浮泥沙浓度自表层至底层逐渐上升;不... 运用Delft3D软件建立了盐沼植被作用下波流耦合数值模型,定量分析了辽河口潮滩湿地海域的水沙动力特性和泥沙落淤过程。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波浪、潮流及悬浮泥沙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各测点模拟的悬浮泥沙浓度自表层至底层逐渐上升;不同盐沼植被如芦苇与盐地碱蓬,对潮滩流速的阻碍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大潮期,芦苇能更有效地衰减水流速度;相比盐地碱蓬植被,芦苇在截留悬浮泥沙及促使泥沙落淤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植被 悬浮泥沙通量 数值模拟 delft3D 辽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叶绿素a与营养盐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梓宇 朱晓森 +1 位作者 王卓 张明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为探究辽东湾海域内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基于数值模拟(Delft3D)方法构建了叶绿素a (Chl-a)、溶解氧(DO)、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和活性磷酸盐(PO_(4)^(3-)-P)等生态指标在辽东湾海域的... 为探究辽东湾海域内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基于数值模拟(Delft3D)方法构建了叶绿素a (Chl-a)、溶解氧(DO)、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和活性磷酸盐(PO_(4)^(3-)-P)等生态指标在辽东湾海域的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t3D-ECO),并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叶绿素a等生态指标浓度在辽东湾海域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上,叶绿素a质量浓度表现为秋季(4.83μg/L)>夏季(4.13μg/L)>春季(3.39μg/L),DO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9.41 mg/L)>夏季(7.26 mg/L)>秋季(5.84 mg/L),NO_(3)^(-)-N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0.76 mg/L)>秋季(0.56 mg/L)>夏季(0.50 mg/L),NH_(4)^(+)-N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0.039 mg/L)>秋季(0.030 mg/L)>夏季(0.026 mg/L),PO_(4)^(3-)-P质量浓度表现为秋季(0.025 mg/L)>夏季(0.020 mg/L)>春季(0.018 mg/L);在空间分布上,辽东湾海域中的叶绿素a、PO_(4)^(3-)-P(春、夏)、NO_(3)^(-)-N(春、夏)质量浓度分布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NH_(4)^(+)-N质量浓度呈研究区域湾顶与湾口高、中部低的特征。研究表明,辽东湾顶部的辽河、大辽河是影响辽东湾海域生态指标浓度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辽东湾海域的营养盐限制作用表现为磷相对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delft3D 生态动力学模型 叶绿素A 营养盐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槽交界带不同植被布置方式对水动力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16
作者 杨帆 任春平 王鸿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2,共5页
为研究滩槽交界带不同植被布置方式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Delft3D-FM构建了考虑二次流影响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植被平行布置、交错布置、无植被工况下河道断面速度分布、二次流强度和河底剪切应力。结果表明,与无植被工况相比,植... 为研究滩槽交界带不同植被布置方式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Delft3D-FM构建了考虑二次流影响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植被平行布置、交错布置、无植被工况下河道断面速度分布、二次流强度和河底剪切应力。结果表明,与无植被工况相比,植被增加了滩槽间动量交换,布置有植被的河道主槽流速增大,植被区流速减小,植被的存在减小了植被区的二次流强度,增大了主槽的二次流强度和滩槽交界带剪切应力;交错布置植被会明显增大主槽二次流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交界带 delft3D-FM 植被 水动力模型 水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向大风对黄骅港海域三维流场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匡翠萍 冯海防 +1 位作者 刘曙光 张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37,共4页
使用DELF3D-FLOW模型模拟了ENE向8级大风作用下黄骅港海域的三维潮流场,并和无风作用时的潮流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风作用时黄骅港近海海域出现明显的增水现象;大风对黄骅港行道附近涨潮流的增大作用并不明显,而对落潮流的减小... 使用DELF3D-FLOW模型模拟了ENE向8级大风作用下黄骅港海域的三维潮流场,并和无风作用时的潮流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风作用时黄骅港近海海域出现明显的增水现象;大风对黄骅港行道附近涨潮流的增大作用并不明显,而对落潮流的减小作用很显著,潮流动力失衡可能导致黄骅港近岸泥沙含量较高;沿堤流及沿岸流作用加强。这些现象的综合作用,可能是港口及航道产生骤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流场 黄骅港 delft3d-flow数学模型 泥沙回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措施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匡翠萍 邢飞 +3 位作者 刘曙光 娄厦 贺露露 邓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47,共5页
以2003年发生在黄浦江下游吴泾码头处的一次重大燃油泄漏事故为例,建立了黄浦江二维水污染模型。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后人工清污、调水稀释以及潮汐对黄浦江中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模拟分析实际和3种典型调水应急措施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对... 以2003年发生在黄浦江下游吴泾码头处的一次重大燃油泄漏事故为例,建立了黄浦江二维水污染模型。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后人工清污、调水稀释以及潮汐对黄浦江中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模拟分析实际和3种典型调水应急措施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发生在水源地下游的突发性污染事件,增大上游太浦闸泄流量能够有效地对污染物进行稀释;同时,上游泄流量的增大能够提高上游水位,有效压制随潮水上涨而向上游流动的污染物。由此可得出结论:污染发生后,加大上游泄流量是确保上游敏感水域免受下游污染影响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二维水污染模型 应急措施 delft3D—Flow 黄浦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浦河一维、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思宇 匡翠萍 +1 位作者 刘曙光 王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51-53,56,共4页
相对于太浦河洪水风险图编制的研究范围,太浦河是一条狭长的河道,河道内如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数值计算将影响洪水风险系统调用数据的效率和可视化的效果,可考虑河道内采用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为了验证一维水动力模型是否能应用于太浦... 相对于太浦河洪水风险图编制的研究范围,太浦河是一条狭长的河道,河道内如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数值计算将影响洪水风险系统调用数据的效率和可视化的效果,可考虑河道内采用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为了验证一维水动力模型是否能应用于太浦河洪水风险编制中的太浦河河道洪水演算,运用一维、二维水动力模型对太浦河河道分别进行了恒定情况和非恒定情况的洪水演算。一维、二维水流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水位与断面平均流速吻合性较好。因此得出结论:用一维水动力模型在计算太浦河河道内洪水演算具有与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相当的精度,并能大大提高洪水风险系统调用数据的效率,并提高了可视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分析 一维水动力模型 二维水动力模型 delft3D—Flow 太浦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湖典型风况下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匡翠萍 高健博 +1 位作者 刘曙光 张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1,106,共4页
采用Delft3D模型,模拟分析了在典型的西北风况下,贝加尔湖的水位变化及三维流场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①因贝加尔湖纬度高、面积大,所以科氏力的作用十分明显,致使表层风生流流向偏于风向右侧。②在西北风作用下,湖区出现增减水现象... 采用Delft3D模型,模拟分析了在典型的西北风况下,贝加尔湖的水位变化及三维流场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①因贝加尔湖纬度高、面积大,所以科氏力的作用十分明显,致使表层风生流流向偏于风向右侧。②在西北风作用下,湖区出现增减水现象,在湖的北部出现减水而南部产生增水,增减水的幅度范围为-10-15 mm。③风生流场的三维结构明显,湖区水体表层水流主流向由北向南;水体中层在湖的南部形成逆时针的环流,在北部形成顺时针的环流;湖区底部水体在中北部出现补偿流。④湖区横剖面上存在弱的顺时针方向的垂向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流 三维水动力模型 delft3D模型 贝加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