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特征与震后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伶俐 陈璞 +4 位作者 彭丽媛 苏琴 代长国 白云波 王伟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基于四川地区多年积累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数据,通过原始观测曲线分析、断层近场三维活动及区域预测效能指标定量计算,全面分析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三次地震前震中周边断层异常活动及震后变化。结果显... 基于四川地区多年积累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数据,通过原始观测曲线分析、断层近场三维活动及区域预测效能指标定量计算,全面分析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三次地震前震中周边断层异常活动及震后变化。结果显示,3次M_(S)6.0以上地震前跨断层短期异常增多,主要表现特征为显著突跳和巨幅异常。3次中强地震分别发生于巴颜喀拉块体的内部、边界断裂带及其相邻的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是应力传递、构造活动与块体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出现异常的场地时空重叠度较高,无法进行严格区分和剥离。此外,泸定M_(S)6.8地震前观测到粘滑失稳前的预滑现象,震后1个月跨断层形变开始出现调整恢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异常特征 预测效能评估 震后变化 时空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良迁 马青 +1 位作者 杜雪松 孙东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20,共7页
用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华北地区1985—2006年断层背景活动速率,并对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逐项扫描识别异常,分区带统计计算异常数量和异常频率。结果显示,在6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前一年左右,异常频率开始增大,地震发生在异常高频延续过程中或... 用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华北地区1985—2006年断层背景活动速率,并对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逐项扫描识别异常,分区带统计计算异常数量和异常频率。结果显示,在6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前一年左右,异常频率开始增大,地震发生在异常高频延续过程中或者结束后。异常频率对5级地震也有一定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 断层活动 异常频率 前兆标志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泰5.9级地震的断层形变异常及中短期预报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双绪 江在森 +4 位作者 陈文胜 张希 陈兵 张四新 王继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初步研究了 2 0 0 0年 6月 6日甘肃景泰 5.9级地震蕴育过程中近源区及外围地区断层形变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 :震前断层形变异常分布范围广、异常形态复杂 ,断层形变 (应变 )类信息指标图象异常区明显 .不同地域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幅度存... 初步研究了 2 0 0 0年 6月 6日甘肃景泰 5.9级地震蕴育过程中近源区及外围地区断层形变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 :震前断层形变异常分布范围广、异常形态复杂 ,断层形变 (应变 )类信息指标图象异常区明显 .不同地域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幅度存在显著差异 ,与异常所处的构造部位密切相关 :海原断裂带西段出现的α,β,γ相断层形变异常 ,显示了近源区断层运动由准线性走向非线性的过程 ,与断层形变 (应变 )类信息指标高值异常区相配合 ,反映蕴震区应变积累程度高 ;而构造汇聚部位的六盘山断裂带等远场区较大幅度的突跳尖点异常 ,并不反映所在地的应变积累 ,而可能是蕴震过程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强的一个标志 .在此基础上 ,结合对景泰 5.9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5.9级地震 断层形变异常特征 短期预报 中期预报 时空分布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耿达短水准观测资料在汶川M_S8.0地震前后异常的辨别 被引量:20
4
作者 朱航 苏琴 +2 位作者 杨涛 闻学泽 王双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耿达短水准AB测线观测资料2006—2007年出现了累计4.59mm的张性变化,但同时段该场地A点附近进行建筑施工,这引起了该变化是否属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争论.通过对耿达短水准场地现场地质和观测环境考察,在综合分析观测资料和场地内建筑... 耿达短水准AB测线观测资料2006—2007年出现了累计4.59mm的张性变化,但同时段该场地A点附近进行建筑施工,这引起了该变化是否属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争论.通过对耿达短水准场地现场地质和观测环境考察,在综合分析观测资料和场地内建筑施工有关信息的基础上,使用岩土力学分析程序计算施工对A点点位的影响的数值解.结果显示,建筑施工导致了约3.6mm的竖向沉降,这与同时段短水准观测的A点点位的变化幅度相似,发展趋势一致.认为耿达短水准AB测线测值从2006—2007年出现的变化是由于A点附近建筑施工影响所致.本文还对耿达短水准观测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同震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A点位于很厚的洪积扇上,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在强烈地震动的作用下,洪积层内部空隙结构产生崩溃性破坏,从而形成地表的下沉,其沉降幅度与类似烈度条件下黄土场地的沉降幅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耿达短水准场地 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断层形变异常预测云南地震的试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施顺英 张燕 +1 位作者 吴云 安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87,共6页
利用云南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按动态灰箱法提取长趋势异常和突跳异常,再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进行合成,以达到群体异常的信息增益(即提高异常识别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12年来利用跨断层短水准和短基线观测资料所做的地震预... 利用云南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按动态灰箱法提取长趋势异常和突跳异常,再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进行合成,以达到群体异常的信息增益(即提高异常识别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12年来利用跨断层短水准和短基线观测资料所做的地震预测与实际发生地震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年度预测准确率可达60%,证明基于跨断层形变测量异常的动态灰箱法与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法是预测地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异常 断层网络系统 信息合成 异常判别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地震台SSQ-2数字水平摆曲线畸变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卢双苓 于庆民 +3 位作者 钟普浴 吕春帅 林秀娜 李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53-61,共9页
对山东泰安地震台数字化水平摆10年的观测资料中的典型畸变现象进行了分类,具体为:1)大幅度漂移,趋势性改变;2)单日固体潮畸变;3)多日固体潮畸变伴频繁掉格;4)频繁掉格,固体潮无明显畸变。NS分量畸变以趋势改变、固体潮升降... 对山东泰安地震台数字化水平摆10年的观测资料中的典型畸变现象进行了分类,具体为:1)大幅度漂移,趋势性改变;2)单日固体潮畸变;3)多日固体潮畸变伴频繁掉格;4)频繁掉格,固体潮无明显畸变。NS分量畸变以趋势改变、固体潮升降变化为主,EW分量畸变以频繁掉格为主。映震能力:对震中距2000~5000km大于7级以上的地震有反应,甚至远于5000km的极远震也有为数不少的震前畸变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地震台 数字水平摆 形变观测资料 震前畸变 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多尺度熵在新疆跨断层形变资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冠中 王建军 +3 位作者 王在华 蒋靖祥 谢周敏 谭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1-514,共14页
跨断层形变资料的信息提取与分析是地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以小波分析和信息熵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能够反映局部数据信息有序度大小的小波多尺度熵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了新疆天山地区跨断层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强震前小波多尺度熵的变... 跨断层形变资料的信息提取与分析是地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以小波分析和信息熵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能够反映局部数据信息有序度大小的小波多尺度熵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了新疆天山地区跨断层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强震前小波多尺度熵的变化特征,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减熵异常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跨断层形变速率的相对高频成分携带的信息量大于中低频成分,大多数强震前小波多尺度熵有低值异常出现,累计减熵量的对数与震级、异常起始至发震的时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表现为震级越大,异常起始至发震的时间越长,累计减熵量越大,多个测点整体熵值的减少与大范围的地壳运动及地震活跃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小波分析 多尺度熵 异常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跨断层形变异常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晓东 李宁 +1 位作者 刘立炜 张四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8-587,669,共10页
通过对2013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MS6.6强震的发震构造区在地震前后跨断层形变研究发现:四店、麻界滩和毛羽沟场在震前出现形变异常,3个场地临震单期形变是往期平均值的2-7倍;3个场地震前形变异常持续时间不超过4个月,震后4个月除毛羽... 通过对2013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MS6.6强震的发震构造区在地震前后跨断层形变研究发现:四店、麻界滩和毛羽沟场在震前出现形变异常,3个场地临震单期形变是往期平均值的2-7倍;3个场地震前形变异常持续时间不超过4个月,震后4个月除毛羽沟场地外其余场地基本恢复到往期平均水平;四店场地临震形变△V(5.5 mm)约是麻界滩和毛羽沟的2倍,产生这种形变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岷县地震主要动力来源是西秦岭北缘断裂的活动产生,因此主断裂上的形变异常大于分支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具有差异性活动特征,断裂中东段活动性强于西段,岷县漳县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220±40)a,震级为6-6.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6地震 跨断层水准 累积形变 单期形变 震前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的现今地壳形变 被引量:21
9
作者 吕弋培 廖华 +1 位作者 苏琴 王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7,共10页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测量资料 ,分析了各场地所处断裂的近期形变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形变活动逐渐减弱 ,南段逐渐加强 ,各条断裂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形变特征 ;菱形块体的现今水平形变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 ,垂...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测量资料 ,分析了各场地所处断裂的近期形变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形变活动逐渐减弱 ,南段逐渐加强 ,各条断裂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形变特征 ;菱形块体的现今水平形变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 ,垂直形变速率较低 ,且呈上盘抬升与下降交替出现的运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 地壳形变 地震 跨断层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耿达短水准异常与汶川8.0级地震 被引量:15
10
作者 苏琴 朱航 杨永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103-105,共3页
结合龙门山断裂带其他跨断层资料,对耿达短水准在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发现耿达短水准在汶川地震前后的异常为当地居民修建生活小区所致,不应视为地震前兆异常。
关键词 地壳形变 跨断层测量 构造活动 水准异常 汶川8.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跨断层形变异常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杰 李明海 +3 位作者 刘希强 张京华 郑树田 范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73-78,共6页
为了从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中获取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和噪声与信号的定量识别方法 ,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 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 为了从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中获取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和噪声与信号的定量识别方法 ,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 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当尺度为 1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噪声 ;尺度为 2、4、5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非平稳信号 ;尺度为 3时 ,细节信号主要为平稳周期信号 ;( 2 )每月观测一次的跨断层形变资料在尺度为 3时的细节信号有较好的年周期特征 ;( 3)当尺度为 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 2倍均方误差时 ,测点周围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跨断层形变观测 地震前兆异常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门、民乐等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及与定点前兆观测的相互印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瑞莎 张希 +1 位作者 唐红涛 贾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断增强后松弛的变化过程,在转折松弛时段易发生地震。其异常空间分布、出现时间等与定点前兆异常具有较好的相互印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定点前兆异常 短水准流动形变观测 玉门5 9级地震 民乐6 1和5 8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文山5.3级地震跨断层形变短期前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施顺英 张燕 +1 位作者 吴云 安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8,共4页
将云南东部的断层网络视为一个互有关联的动力学系统,利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对该系统15条跨断层短水准和14条短基线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8月云南文山5.3级地震前,断层形变短期异常明显,且水平运动异常较垂直运动更为... 将云南东部的断层网络视为一个互有关联的动力学系统,利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对该系统15条跨断层短水准和14条短基线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8月云南文山5.3级地震前,断层形变短期异常明显,且水平运动异常较垂直运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5.3级地震 断层网络系统 断层形变 信息合成 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东郭断层气氢浓度异常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雪芳 刘国俊 +2 位作者 黄春玲 何镧 李孝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2013年4月山西东郭断层气氢浓度出现2次大幅度变化,按照异常核实工作方案,针对观测技术系统、集气系统、仪器标定、对比观测、周边环境开采情况等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氢浓度大幅度变化为非前兆异常,其主要原因是由周边新井... 2013年4月山西东郭断层气氢浓度出现2次大幅度变化,按照异常核实工作方案,针对观测技术系统、集气系统、仪器标定、对比观测、周边环境开采情况等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氢浓度大幅度变化为非前兆异常,其主要原因是由周边新井钻孔施工,打井造成强烈振动干扰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气氢 氢浓度 地震监测新技术 地震前兆异常 东郭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定6.3级地震前鲜水河南段跨断层形变异常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伶俐 苏琴 +1 位作者 李菲菲 杨洋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724-731,共8页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30.3°N,101.7°E)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km。地震发生在有跨断层形变测量场地的鲜水河断裂带康定至道孚之间的色拉哈断裂。结合该断裂带2000年以来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笔者...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30.3°N,101.7°E)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km。地震发生在有跨断层形变测量场地的鲜水河断裂带康定至道孚之间的色拉哈断裂。结合该断裂带2000年以来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笔者重点对老乾宁、折多塘监测场地在康定地震前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从2013年5月开始,老乾宁基线观测曲线持续上升,反映出鲜水河南段断层张性活动有所增强;②老乾宁、折多塘场地短水准观测曲线2014年5月至9月加速下降,断层压性活动增强,有明显的短期异常;③老乾宁、折多塘短水准异常对康定6.3级地震的短期预测有着明确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地震 跨断层形变 短水准 异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孕育与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善华 张鹤 李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48-56,共9页
分析了华北北部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的断层形变资料。结果表明 :震前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短临阶段断层形变异常主要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在α、β相后的γ相短临异常 ,这种异常一般在近源区出现 ;另一种是较大幅度的突跳型... 分析了华北北部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的断层形变资料。结果表明 :震前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短临阶段断层形变异常主要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在α、β相后的γ相短临异常 ,这种异常一般在近源区出现 ;另一种是较大幅度的突跳型短临异常 ,这种异常一般在远源区出现 ,这些都是断层形变前兆由中期过渡到短期的明显标志 ;断层形变短临异常有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特征 ;唐山地震前出现γ相短临异常的比例高于大同和张北地震 ,主要表现为在中期趋势积累背景上的反向 ;3次强震前α、β、γ相异常场地的分布具构造控制特征 ;强震前场地断层异常活动存在象限性分布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短临异常 强震孕育 源区 构造控制 断层活动 张北地震 背景 短期 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阳台短水准异常与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柯昌安 李正媛 +1 位作者 窦玛丽 刘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7,共4页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3个月,陕西省泾阳地震台短水准出现向南的下滑异常,异常最大幅度2.2 mm。2001年2月23日四川雅江6.0级、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6.5级和1995年12月18日青海玛多6.2级地震期间也出现了同类异常现象。用反演方法求得地...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3个月,陕西省泾阳地震台短水准出现向南的下滑异常,异常最大幅度2.2 mm。2001年2月23日四川雅江6.0级、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6.5级和1995年12月18日青海玛多6.2级地震期间也出现了同类异常现象。用反演方法求得地震震级与震中距、异常幅度等的关系式为M=0.002 8L+1.126 9H+0.076 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水准 测量数据 异常 断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阳4.8级地震前后泾阳地震台形变观测资料的异常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邢西淳 王争良 +1 位作者 毛娟 邵辉成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8-100,共3页
分析了泾阳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及流动形变观测资料在 1998年 1月 5日泾阳MS4 .8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 .结果表明 ,该次地震前后泾阳台的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异常及震后效应 .
关键词 陕西 水准测量 泾阳地震台 地震前兆 变形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师地震与区域断层活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安福 王琪 +2 位作者 江在森 张晶 延旭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1期17-21,共5页
利用GPS、连续倾斜和地震活动性资料分析了伽师地区构造活动的特点和伽师强震群的动力背景。结果表明 :在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下 ,塔里木盆地的右旋俯冲运动是造成南天山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 ;1996年 3月 19日伽师阿图什 6 .7级地震 ,... 利用GPS、连续倾斜和地震活动性资料分析了伽师地区构造活动的特点和伽师强震群的动力背景。结果表明 :在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下 ,塔里木盆地的右旋俯冲运动是造成南天山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 ;1996年 3月 19日伽师阿图什 6 .7级地震 ,强烈地影响了该地区块体由向西南倾斜转向北西向倾斜 ,并可能成为诱发伽师地区强震群活动的主要动力因素。利用 1998年和 1999年对该地区GPS测量的结果 ,给出了该地区断层活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地震 断层活动 地震预测 构造活动 GPS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永林 苏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7,共6页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多个跨断层形变场地20余年的测量资料,分析了该断层的活动特征;结合沿断裂带强震破裂的时空信息,对不同断裂部位的现今构造活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断裂带现今形变活动的空间分段性显著:北西段为偏张性左旋走滑...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多个跨断层形变场地20余年的测量资料,分析了该断层的活动特征;结合沿断裂带强震破裂的时空信息,对不同断裂部位的现今构造活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断裂带现今形变活动的空间分段性显著:北西段为偏张性左旋走滑运动,中段为偏压性左旋走滑运动,南东段则以张性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各场地的断层活动量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小,反映出断裂带正向闭锁的趋势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跨断层形变测量 断层活动分段性 应变积累 强震危险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