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中国2013年至2016年肿瘤专科医院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并以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及NCCN指南为依据,分析中国肿瘤患者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3~2016年中...目的:分析中国2013年至2016年肿瘤专科医院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并以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及NCCN指南为依据,分析中国肿瘤患者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3~2016年中国10家肿瘤专科医院肿瘤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的数据,对药品剂型、金额、用药频度(the defined daily doses,DDDs)、日均费用(the defined daily cost,DDC)及药品排序比(the drug sequence ratio,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13~2016年间中国使用镇痛治疗药物的患者占全部肿瘤患者数的12.6%,镇痛药物金额占全部肿瘤患者用药总金额的1.5%。镇痛治疗药物的使用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占镇痛治疗药物金额的90.9%,其他类型镇痛治疗药物如抗惊厥类药物用量有所增加。患者镇痛治疗药物以口服、注射剂和外用给药途径为主,各品种镇痛治疗药物的DDDs排名基本稳定,芬太尼贴剂、艾司唑仑、羟考酮口服剂型、吗啡口服剂型和吲哚美辛栓剂DDDs值位居前列。大部分镇痛治疗药物的DDC值变化不大,反映其价格基本稳定,13种镇痛治疗药物的DDC值位于10~100。各类镇痛治疗药物的B/A值大部分接近1,其中位于0.5~1.5的共17种,占总药物种类的58.6%,表明用药同步性较好。结论:镇痛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日趋增长,中国癌痛治疗基本遵从WHO推行的三阶梯用药原则,但也存在个别药品日均费用较高、同步性较差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癌痛治疗有待进一步规范。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对药品价格及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六个数据库,提取和分析有关集采政策的实证研究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篇文献...目的: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对药品价格及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六个数据库,提取和分析有关集采政策的实证研究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篇文献,大多数文献发现集采政策实施后中选药品的限定日费用(DDC)明显下降,同类非中选药品的DDC也出现下降。同时,仿制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整体上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对原研药部分国产替代。但是,集采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部分药品出现了“量价脱钩”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论:基于对已有实证研究效果的总结评价,集采政策已经初步达到了其政策预期的效果,建议继续推进低价优质药品均等化,并加大政策宣传和药品质量与价格监管力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中国2013年至2016年肿瘤专科医院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并以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及NCCN指南为依据,分析中国肿瘤患者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3~2016年中国10家肿瘤专科医院肿瘤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的数据,对药品剂型、金额、用药频度(the defined daily doses,DDDs)、日均费用(the defined daily cost,DDC)及药品排序比(the drug sequence ratio,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13~2016年间中国使用镇痛治疗药物的患者占全部肿瘤患者数的12.6%,镇痛药物金额占全部肿瘤患者用药总金额的1.5%。镇痛治疗药物的使用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占镇痛治疗药物金额的90.9%,其他类型镇痛治疗药物如抗惊厥类药物用量有所增加。患者镇痛治疗药物以口服、注射剂和外用给药途径为主,各品种镇痛治疗药物的DDDs排名基本稳定,芬太尼贴剂、艾司唑仑、羟考酮口服剂型、吗啡口服剂型和吲哚美辛栓剂DDDs值位居前列。大部分镇痛治疗药物的DDC值变化不大,反映其价格基本稳定,13种镇痛治疗药物的DDC值位于10~100。各类镇痛治疗药物的B/A值大部分接近1,其中位于0.5~1.5的共17种,占总药物种类的58.6%,表明用药同步性较好。结论:镇痛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日趋增长,中国癌痛治疗基本遵从WHO推行的三阶梯用药原则,但也存在个别药品日均费用较高、同步性较差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癌痛治疗有待进一步规范。
文摘目的: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对药品价格及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六个数据库,提取和分析有关集采政策的实证研究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篇文献,大多数文献发现集采政策实施后中选药品的限定日费用(DDC)明显下降,同类非中选药品的DDC也出现下降。同时,仿制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整体上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对原研药部分国产替代。但是,集采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部分药品出现了“量价脱钩”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论:基于对已有实证研究效果的总结评价,集采政策已经初步达到了其政策预期的效果,建议继续推进低价优质药品均等化,并加大政策宣传和药品质量与价格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