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iciting Contributions for "Symposium on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
1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Symposium on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sponsored by China Ordnance Society an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d undertaken by Management and Economy Colleg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 "Symposium on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sponsored by China Ordnance Society an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d undertaken by Management and Economy Colleg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ill be held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the last ten-day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mposium on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 Soliciting Contributions f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运行机理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沈克印 谢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1,共10页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动能与行动指南。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依据,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为赋能导向...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动能与行动指南。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依据,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为赋能导向,阐释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运行机理。研究认为,针对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机制的“缺失错位”、转型基础的“低端锁定”、转型实践的“杯水车薪”,新质生产力赋能缺乏制度环境、动力支撑、经验借鉴。据此,提出完善产业数字化政策配套环境,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前瞻引领能力;增加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发展转型基础;协同推进体育产业全方位变革,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的高效实践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数字化转型 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3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张瑞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其非线性、动态性与协同演进特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适配性提出根本性挑战。传统金融体系在跨周期资源配置、创新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等维度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亟须形成以技术驱动产业、产业吸引金融、金融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以科技金融为牵引,实现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是化解传统金融服务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矛盾的重要抓手,能够通过资源集聚、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三重效应突破传统金融的路径依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路径层面,以科技金融的投融资、资源配置、孵化成长、价值实现、风险管理五大核心功能为载体,破解技术—产业—金融深度融合障碍,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协同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金融适配性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4
作者 陈劲 吴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论文首先阐述科技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明确新时期创新友好的发展目标;然后深入剖析科技金融促进农业“双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培养科技企业家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与机制
5
作者 姚战琪 熊琪颜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4,共15页
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既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区域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基于2005—2022年我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城市)面板数据,以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 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既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区域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基于2005—2022年我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城市)面板数据,以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能显著提升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在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即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比于未开通中欧班列、未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未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城市,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在开通中欧班列、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城市更强。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能突破地域限制,在提升本地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借助先进数字技术,带动周边地区降低交易成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提升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提升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应合理布局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数字贸易 国际竞争力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与发展路径
6
作者 冯建本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4-187,共4页
科技金融是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促进畜牧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以科技金融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畜牧大国转向畜牧强国的必然选择、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的应然之径。从核心... 科技金融是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促进畜牧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以科技金融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畜牧大国转向畜牧强国的必然选择、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的应然之径。从核心动力来看,科技金融可全方位助力畜牧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延长畜牧业全产业发展链条、为畜牧产业规模化养殖提供风险保障。因此,未来应以数字化转型为动能,提升畜牧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三链融合为指向,完善畜牧业全产业发展链条;以风险保障为遵循,驱动规模化畜牧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 畜牧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
7
作者 于立杰 孙蕾 +3 位作者 刘克心 刘忠野 董健男 梁春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89-192,共4页
该文聚焦于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数字化... 该文聚焦于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农业技术数字化人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提升学生数字化技能与综合素养,增强专业适应性,为农业数字化人才培育提供可行路径与范例,助力传统农业专业升级与农业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 数智化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动态QCA方法的实证检验
8
作者 李亚玲 饶静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路径,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期各显成效;产业基础、科技产出、科技投入、人才储备、人才培育、“三链”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6个关键核心条件,其中“三链”协同是唯一一个在5条高组态路径中均未缺失的条件,表现出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本文为剖析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为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提供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 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动态QCA方法 多元组态路径 复杂生态系统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宁刚 李赟 陈延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依托科技小院,建立“政产研学用”的培育模式,坚持“思政教育新载体、思想引领新阵地、文化育人新平台”的育人定位,强化科技小院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功能,打造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优质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产教融合 新农科 协同育人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基本逻辑、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11
作者 梁爽 谭清美 谭秀坤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世界大国博弈视野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激发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国...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世界大国博弈视野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激发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过程中存在创新-发展—实践三重基本逻辑,即打造数字创新生态圈-激发产业升级新动能-拓展产业生态格局。但数字化革命正处于我国工业化还未完成时,数字技术与国防科学技术融合不深、对产业体系支撑不足,于产业生态系统塑成不周等,导致目前数字经济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过程暂未达到预期效果。这迫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积极探寻破局之道:充分耦合数字资源、数据要素,创新技术范式,重构生产业态转换发展动力,催生高端、智能、绿色的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源;以新型工业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战略,打造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力强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防科技工业 转型升级 基本逻辑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分析及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海霞 张旭娜 田瑶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9,共13页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壮大耐心资本,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壮大耐心资本,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会因地理区位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东部地区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升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科技人才注意力和产业集聚水平会均强化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影响,而金融监管程度则会削弱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验证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VC助力活跃资本市场、发挥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重要支撑作用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风险投资 耐心资本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科创企业 资本市场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国际经验与赋能新质生产力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晗 黄麟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8,共13页
耐心资本作为一种长期稳定并具备高风险承受能力的资本形态,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生动力。从全球实践来看,慈善捐赠基金、养老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公共资本,以及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社会影响力投资等主体共同构成耐心资本的主要... 耐心资本作为一种长期稳定并具备高风险承受能力的资本形态,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生动力。从全球实践来看,慈善捐赠基金、养老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公共资本,以及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社会影响力投资等主体共同构成耐心资本的主要力量。耐心资本通常需要5—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越从技术研发迈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期,通过上市、并购或股权转让等退出渠道,实现预期收益,在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我国耐心资本发展历程分为起步探索、规范发展和成熟完善三个阶段,目前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包括资金募集渠道相对狭窄、长期投资理念有待强化、多元化退出机制亟待完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发展耐心资本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持续完善资本市场生态。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打造可接续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拓宽资本退出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强化部门监管协同,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 长期投资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机理、引领作用与培育方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海燕 管建良 康露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100,共13页
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生成机理及其引领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培育方略。认为: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新的体育生... 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生成机理及其引领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培育方略。认为: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新的体育生产过程及其创新性社会结合并由此实现新价值增长的先进新质生产力,其生成和发展遵循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技术—要素—产业”传导路径,这一过程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方式和发展体系产生巨大转变,驱动体育产业由过去的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发展过渡、从规模扩张转向重视质量效益、从依赖政府扶持转向企业主导、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要素协调以及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化体系过渡。为此,提出贯穿绿色发展理念、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加强体育科技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举措,为培育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体育科技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依赖性与结构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科学-技术”知识要素组合模式与转移路径分析
15
作者 王宇航 吴天骏 康乐乐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7,共9页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识转移路径,并将其概括为知识迁移、知识异质化、知识均质化、知识连通化、知识离散化、连通异质化、连通均质化七种知识转移模式。结合转移过程中的互信息-词频权重提取出转移路径中的知识要素,对转移知识要素进行内容分析。文章研究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和演化模式,有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知识转移 前沿基础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背景下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融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凯 雷尚君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44,共16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科技创新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呈现明显的产业融合特征,因而实现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需要对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科技创新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呈现明显的产业融合特征,因而实现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需要对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层面对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融合的理论机理进行探讨,使用2010—2022年省级层面的数据,构建产业融合指标评价体系,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对产业融合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实证检验科技创新对产业融合的影响。结果显示,2010—2022年,我国产业融合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东部、中部、东北以及西部地区的产业融合水平逐次递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对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分别从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协同,构建多层级创新网络;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破解融合空间失衡;深化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融合,重塑产业协作范式;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培育融合生态系统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17
作者 赵玉冰 刘建华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0-73,共14页
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1-2022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 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1-2022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技术进步和产业集聚的中介作用下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显著减少了农业碳排放,平均处理效应为-1.269 4,但增加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平均处理效应为1.703 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影响农业碳减排,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显著增加了农业碳排放及农业碳排放强度,绿色技术进步显著减少了农业碳排放及农业碳排放强度;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集聚影响农业碳排放强度,而且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碳减排效应存在着农地经营规模、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经济区域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强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优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模和结构,降低单位农业生产总值的碳排放。发展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实施绿色农业科技企业和园区认证制度,增强农业科技企业和园区绿色发展的内驱力。实施绿色农业补贴项目,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技术进步 产业集聚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政策取向解读及其档案学新质化路向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帖伟芝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导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政策取向上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导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政策取向上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的协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展开探索,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奠定政策基底。基于此,档案学新质化发展可以归纳为新质化转型升级、创新型人才支撑、数智化组织服务三个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生产要素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档案学 新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中元 倪越 来逢波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7,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当前,有效发挥高铁网络优势,促进高铁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因此,深入研究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当前,有效发挥高铁网络优势,促进高铁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因此,深入研究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推动高铁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2年我国高铁开通数据,以272个地级市为样本,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能够通过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科技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于具备不同特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相较于资源型城市、省会城市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城市,高铁开通对非资源型城市、非省会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主导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应力促高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建设高铁经济区,打造“高铁+”新业态,实现高铁建设与地区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深度融合;强化高铁建设规划与地区人才、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政策、科技发展规划相衔接,形成政策合力;高度重视高铁建设对不同特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针对不同特点城市施行高铁建设与地区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差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产业结构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交通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推动中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了吗?
20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80,共11页
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十四五”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有益探索。基于1994—2019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 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十四五”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有益探索。基于1994—2019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能显著降低产业碳排放量,能有效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显示,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主要通过区域行政性垄断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依赖效应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一是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能显著降低工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的碳排放量并能显著促进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而对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绿色低碳转型尚无显著促进作用;二是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仅能显著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碳排放量并显著推动该地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三是相较于“服务型城市”,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带动作用在“生产型城市”中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 竞争政策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技术创新 资源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