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under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 被引量:28
1
作者 WU Xing-yu JIANG Li-shuai +3 位作者 XU Xing-gang GUO Tao ZHANG Pei-peng HUANG Wan-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43-555,共13页
In actual production,deep coal mine roadways are often under typical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conditions with high ground stress and strong dynamic disturbances.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asters and a... In actual production,deep coal mine roadways are often under typical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conditions with high ground stress and strong dynamic disturbances.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induced by SDCS conditions,the safe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 is seriously threatened.Therefore,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under SDCS.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itu stress fields and dynamic load conditions on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and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horizontal stress,vertical stress and dynamic disturbance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lastic fail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Among these factors,the influence of the dynamic disturbance is the most substantial.Under the same stress conditions,the extents of deformation and plastic failure of the roof and ribs are always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floor.The effect of horizontal stresses on the roadway deformation is more notable than that of vertical stress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roadway under high-stress conditions,the in-situ stress test must be strengthened first.After determin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in-situ stress,the location of the roadway should be reasonably arranged in the design to optimize the mining sequence.For roadways that are strongly disturbed by dynamic loads,rock supports(rebar/cable bolts,steel set etc.)that are capable of maintaining their effectiveness without failure after certain dynamic loads are requir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way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under SDCS,an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uppor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under similar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circum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 deep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roadway deformation plastic failure of surrounding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 combined supporting technology with U-shaped steel support and anchor-grouting to surrounding soft rock reinforcement in roadway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辉 郑朋强 +1 位作者 赵文娟 田洪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240-1250,共11页
Soft rock surrounding deep roadway has poor stability and long-term rheological effect. More and larger deformation problems of surrounding rock occur due to adverse supporting measures for such roadways, which not on... Soft rock surrounding deep roadway has poor stability and long-term rheological effect. More and larger deformation problems of surrounding rock occur due to adverse supporting measures for such roadways,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engineering safety critically but also improves the maintenance costs. This paper takes the main rail roadway with severely deformation in China's Zaoqua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long-term deformation tendency and damage zone by means of in-situ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acoustic wave testing technique.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reflecting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initial design scheme is established by ABAQUS. Then, on the basis of field monitoring deformation data, the surrounding rock geotechnical and the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roadway are obtained by back analysis. A combined supporting technology with U-shaped steel support and anchor-grouting is proposed for the surrounding soft rock.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combined supporting technology and in-situ deformation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ft rock surrounding the roadway has been held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rock roadway rheological effect supporting technolog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INFOR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下软岩等效蠕变损伤模型及大变形规律研究
3
作者 孙闯 王伟州 +2 位作者 王来贵 陈东旭 白艺冰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软岩巷道在长期载荷作用下易发生蠕变损伤,影响其稳定性。通过现场勘查及室内试验分析巷道软弱围岩力学及蠕变特性,构建软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通过UDEC数值计算验证其合理性,研究分析了软岩巷道变形的时效规律,在现有支护的基础上... 软岩巷道在长期载荷作用下易发生蠕变损伤,影响其稳定性。通过现场勘查及室内试验分析巷道软弱围岩力学及蠕变特性,构建软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通过UDEC数值计算验证其合理性,研究分析了软岩巷道变形的时效规律,在现有支护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支护方案,并应用于现场工程。研究表明:巷道围岩蠕变试验中蠕变速率和变形量随应力增加而提升,且稳态蠕变的过渡时间延长;采用UDEC软件数值求解蠕变损伤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软岩加速蠕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蠕变导致围岩变形与裂隙范围不断扩大,暴露出现有支护系统的不足;优化方案通过增加并加长锚杆同时引入预应力,增强了支护系统的协同控制能力与稳定性。深入研究软岩蠕变损伤特性及其时间演化规律对于优化支护与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蠕变损伤 数值模拟 时效规律 支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系气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参数优化——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家海地区为例
4
作者 王波 金成洪 +3 位作者 刘江 王志威 李申建 盛茂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目的】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已成为深层煤系气效益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深层煤特有的岩石力学性质、储层滤失特性和微裂缝发育特征与非常规页岩、致密砂岩及浅层煤等差异显著,现有压裂经验无法照搬,需要开展针对性压裂参数优... 【目的】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已成为深层煤系气效益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深层煤特有的岩石力学性质、储层滤失特性和微裂缝发育特征与非常规页岩、致密砂岩及浅层煤等差异显著,现有压裂经验无法照搬,需要开展针对性压裂参数优化研究。【方法】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深层煤系气储层为对象,建立了顶底板-夹矸-煤复合地质构造的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模型,模型考虑煤的层理、割理对裂缝扩展和储层滤失的影响,利用小压测试数据对储层关键参数进行修正,综合表征深层煤系气储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建立了多目标条件下最优泵注参数组合设计方法,获微地震监测数据验证。【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变黏滑溜水体系相较低黏滑溜水体系、冻胶体系更适合深层煤系气压裂,兼具缝长、缝宽和裂缝均衡性的优势;获得目标区块压裂最优参数组合:3簇+簇间距19 m+每米加砂量2.8 m3+排量16 m3/min。试验井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裂缝半长和改造体积分别增加了57.2%和12.3%。对隔层遮挡严重的深层煤系储层,裂缝在缝高方向通常难以突破,因此,需要提高缝长和缝宽。增大砂量和排量可以显著提高缝长和缝宽,是提升改造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系气 水力压裂 准噶尔盆地 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微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过空巷超前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栋晨 孙华清 +6 位作者 冯伟斌 王代峰 秦艳华 陈井龙 吕金龙 李然 曹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5,共14页
在遗煤复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常存在与其推进方向交叉的空巷,为提高过空巷时辅运巷和回风巷围岩的安全稳定,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在长壁放顶煤过空巷的开采基础上,结合SolidWorks、Rhino-Griddle、FLAC 3D软件,建立了液压支架支护、... 在遗煤复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常存在与其推进方向交叉的空巷,为提高过空巷时辅运巷和回风巷围岩的安全稳定,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在长壁放顶煤过空巷的开采基础上,结合SolidWorks、Rhino-Griddle、FLAC 3D软件,建立了液压支架支护、锚杆支护、锚杆+支架支护这3种不同的超前支护方式,对比分析了3种超前支护方式对围岩矿压及变形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支护方式,同时探讨了过空巷时液压支架的承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邻近空巷时,液压支架支护方式能有效分担两帮压力和控制围岩变形,但在巷道顶部会出现开采扰动和空巷的应力叠加;锚杆支护方式通过破坏围岩的几何形态对两者的叠加效果进行了有效减弱,但围岩变形控制较差;锚杆+支架支护方式综合两者优势,支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超前支护 过空巷 围岩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巷道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及支护技术
6
作者 王胜开 刘家明 +4 位作者 朱志根 余一松 方旭刚 李华华 刘立波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以云南某矿山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埋深1 500 m巷道围岩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巷道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埋深1 500 m近矿体段主运输巷道及沿脉运输巷道围岩基本属于Ⅰ、Ⅱ类围岩;巷道地层... 以云南某矿山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埋深1 500 m巷道围岩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巷道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埋深1 500 m近矿体段主运输巷道及沿脉运输巷道围岩基本属于Ⅰ、Ⅱ类围岩;巷道地层稳定性对松动圈的影响大于巷道断面尺寸对松动圈的影响;在围岩应力、采动应力、爆破荷载等扰动作用下,巷道拱角围岩应力大于侧帮围岩应力。基于巷道围岩破坏模式,提出了锚杆+钢筋网+喷砼支护方式,3DEC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支护后,巷道两帮、拱顶、底板塑性区深度分别减小了0.5、0.8、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巷道 塑性区 围岩 围岩应力 支护方式 数值模拟 破坏模式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一级阶地软土地层HSS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及反演
7
作者 孟超 高志华 +3 位作者 黄珏皓 柴少波 刘帅 孙雪兵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7,共9页
依托武汉市某深基坑工程,采用PLAXIS 2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黏性土和砂性土HSS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对长江一级阶地软土地层的敏感性进行评估,并对显著敏感的参数进行反演。首先,对黏性土和砂性土HSS模型部分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 依托武汉市某深基坑工程,采用PLAXIS 2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黏性土和砂性土HSS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对长江一级阶地软土地层的敏感性进行评估,并对显著敏感的参数进行反演。首先,对黏性土和砂性土HSS模型部分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对隧道拱顶沉降影响最为显著的参数;然后,对长江一级阶地软土地层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待反演的力学参数;最后,结合既有隧道拱顶沉降的监测数据,通过确定性正反演法对待反演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无论是黏性土还是砂性土,对隧道拱顶沉降影响最为显著的参数均为小应变参考初始剪切模量(G_(0)^(ref));长江一级阶地软土地层中,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显著的地层为粉细砂层和细砂层;反演获得的粉细砂层G_(0)^(ref)为90 MPa,细砂层G_(0)^(ref)为12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模型 深基坑工程 数值模拟 参数 敏感性分析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芨沟煤矿波形钢腹板支架支护的数值分析及现场监测
8
作者 张军颖 杨小宁 吴丽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32,共9页
白芨沟煤矿南翼采区特厚煤层回采巷道中,由于11^(#)矿用工字钢支架变形过大,支护强度不够,为提高巷道的稳定性,提出采用高强钢材的波形钢腹板支架进行支护,该支架由波形钢腹板棚梁和焊接工字钢棚腿组成。结合巷道开挖的数值模拟,分析了... 白芨沟煤矿南翼采区特厚煤层回采巷道中,由于11^(#)矿用工字钢支架变形过大,支护强度不够,为提高巷道的稳定性,提出采用高强钢材的波形钢腹板支架进行支护,该支架由波形钢腹板棚梁和焊接工字钢棚腿组成。结合巷道开挖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无支护、矿用工字钢和波形钢腹板支架三种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并在白芨沟煤矿运输顺槽巷选择试验段采用波形钢支架单棚置换矿用工字钢对棚,对波形钢腹板支架进行了现场变形和支护反力监测。计算结果表明,无支护时,巷道顶部竖向变形达到243 mm,两帮位移变形达到114 mm,架设11^(#)矿用工字钢和波形钢腹板支架后,竖向变形依次减小至约60.0 mm和25.5 mm,两帮变形依次减小至56 mm和28 mm,波形钢腹板支架支护效果明显优于11^(#)矿用工字钢支架。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掘进期间波形钢腹板支架顶底收敛量比矿用工字钢棚梁平均减少了约54%,两帮的收敛量比矿用工字钢棚腿平均减少了约80%,压力盒监测到波形钢腹板支架上的支护反力在小范围内波动,最大支护反力为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支架 波形腹板 巷道支护 数值模拟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EA/D算法的熔盐泵空间导叶参数优化研究
9
作者 刘广兵 董文平 +4 位作者 夏添 文宏刚 朱祖超 李晓俊 任启乐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针对某50 MW光热电站用熔盐泵性能不足,过流部件流动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泵空间导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导叶几何参数进行识别,确定了对泵性能影响显著的5个几何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即导叶最大外流线直... 针对某50 MW光热电站用熔盐泵性能不足,过流部件流动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泵空间导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导叶几何参数进行识别,确定了对泵性能影响显著的5个几何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即导叶最大外流线直径D2、导叶进口角α1、导叶出口角α2、导叶叶片包角φ和叶轮与导叶径向安装间隙L2。利用回归向量机结合RBF神经网络构建了泵效率、扬程与优化变量之间的近似模型,并通过R2方法进行模型精确度分析,其值大于0.95,满足误差要求;基于MOEA/D算法进行导叶几何参数寻优,获得优化导叶最佳几何参数取值,并进行了工程设计,得到了优化导叶样件;对比分析了导叶优化前、后对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优设计参数为D2=451 mm,α1=21.2°,α2=88.1°,φ=94.5°,L2=4.5 mm,优化后泵扬程提升了4.98%,效率提升了4.32%,水力性能提升明显,泵内压力梯度变化更为平稳,其动静压能转化效率提升,流动分离涡的强度及大小均有明显削弱,水力损失降低,泵流动特性改善明显。研究结果对熔盐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泵 空间导叶参数 支持向量回归 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浅孔联合爆破切顶的采区轨道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张建静 黄玉诚 +4 位作者 吴雪峰 王成帅 任世杰 郭亮 刘志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2,共6页
针对锦程煤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开采中顶板难以垮落导致的大面积悬顶、周边煤体及巷道围岩高应力大变形问题,以10-205厚硬顶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爆破切顶卸压对采区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技术,明确了合理的切顶关... 针对锦程煤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开采中顶板难以垮落导致的大面积悬顶、周边煤体及巷道围岩高应力大变形问题,以10-205厚硬顶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爆破切顶卸压对采区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技术,明确了合理的切顶关键参数,并开展现场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爆破切顶改变了顶板断裂位置,垮落岩块填充采空区并支撑上覆岩层结构,避免了顶板旋转下沉对采区轨道巷的强烈扰动。对于10-205工作面,最优切顶方式为深浅孔联合切顶,其中浅孔切顶高度14.7 m,深孔切顶高度22.6 m。与浅孔爆破切顶相比,该工艺使采区轨道巷顶底板相对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分别降低了63%和56%,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切顶卸压取得了良好的护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护巷 坚硬顶板 深浅孔爆破 切顶参数 卸压护巷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支撑布置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11
作者 杨承志 尹紫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913-6921,共9页
在深基坑工程中,常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进行基坑支护,但不同的支撑布置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不同。依托长治市某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中一个基坑工程,利用ABAQUS对不同的钢支撑布置方案进行开挖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内支... 在深基坑工程中,常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进行基坑支护,但不同的支撑布置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不同。依托长治市某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中一个基坑工程,利用ABAQUS对不同的钢支撑布置方案进行开挖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内支撑布置方案对基坑开挖周边地表土体的沉降、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以及基坑坑底隆起的影响,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基坑的变形规律和特性;内支撑布置深度较小时,对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和坑外地表沉降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内支撑布置深度较大时,对坑底最大隆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增加内支撑的数量对减小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和坑底最大隆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内支撑布置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采动过程顶煤变形与支护
12
作者 董昊福 李超 +4 位作者 张玮 殷凌霄 刘扬 王凤超 钮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107-7114,共8页
为了研究综放工作面采动过程顶煤区域的变形与支护问题,以东峡煤矿项目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根据该项目综放工作面具体煤层特性,分析综放工作面支架的架型、支护强度等参数,同时结合现场监测资料,验证液压支架的额定工作阻力是否满足... 为了研究综放工作面采动过程顶煤区域的变形与支护问题,以东峡煤矿项目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根据该项目综放工作面具体煤层特性,分析综放工作面支架的架型、支护强度等参数,同时结合现场监测资料,验证液压支架的额定工作阻力是否满足工作面现场要求。采用离散元软件模拟分析方法对东峡煤矿项目综放工作面采动过程顶煤变形和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随着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上覆基本顶发生周期性垮落,平均周期来压步距在20 m左右。此外,液压支护对于综放工作面的支护效果并未随着推进长度的增加而发生较大变化。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可知,选用的液压支架能满足项目综放工作面支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煤层特性 支护参数 数值模拟 顶煤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变函数两向不等压矩形巷道稳定性与支护优化研究
13
作者 朱洪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针对矩形巷道断面形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这一情况,以王才伙盘煤矿火烧区影响下的3202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建立矩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力学模型,研究得到巷道围岩应力的复变函数解及其塑性区范围,分析了巷道宽高比和侧... 针对矩形巷道断面形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这一情况,以王才伙盘煤矿火烧区影响下的3202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建立矩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力学模型,研究得到巷道围岩应力的复变函数解及其塑性区范围,分析了巷道宽高比和侧压系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影响巷道围岩塑性区发育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支护方案,即优化锚杆(索)支护、使用工字钢架棚抑制巷道表面变形和注浆提高围岩力学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呈明显的非均匀性变化,巷帮肩角部位应力集中现象显著。塑性区发育呈现典型的“X”形分布特征,这种破坏模式与巷道角部区域的应力重分布过程存在显著耦合关系。优化支护方案大幅提高了围岩应力集中区的稳定性,减少了巷道顶板和两帮的变形,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支护体与围岩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耦合效果。经现场工程实践验证,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顶板下沉量为37 mm,两帮缩进量为19 mm,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应力 矩形巷道 复变函数解法 支护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直角巷火灾发展及其特征参数演化模拟
14
作者 朱兴攀 文虎 +4 位作者 王振兴 陈昌明 刘文永 刘荫 蔡国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6-844,共9页
直角巷道是矿井十分普遍的巷道结构,为探究直角巷道火灾发展过程中烟气流动特性及特征参数演化规律,采用CFD-pdf非预混燃烧技术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在一定火源功率和不同纵向通风风速(0.5,1.0,1.5,2.0,2.5,3.0 m/s)下的直角... 直角巷道是矿井十分普遍的巷道结构,为探究直角巷道火灾发展过程中烟气流动特性及特征参数演化规律,采用CFD-pdf非预混燃烧技术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在一定火源功率和不同纵向通风风速(0.5,1.0,1.5,2.0,2.5,3.0 m/s)下的直角巷道火灾发展特征及灾变环境参数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受直角壁面阻力影响,弯道区域会聚集大量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冷却速度与纵向风速呈正比;纵向通风速度大于2.0~2.5 m/s时将有效控制高温逆流层的发展,逆流层长度与纵向通风风速的自然对数值近似服从线性关系,相同纵向通风风速下,火灾烟气逆流层长度随时间增加而线性增加;直角区域下游存在温度急剧变化的烟流“衰减域”,火灾烟气更加不稳定,隧道顶板温度与烟气纵向传播距离呈指数相关,随着纵向通风风速的增加,二者相关性缓慢降低,适用于直角巷不同风速条件下纵向温升预测关系式,拟合度均在0.96以上。研究成果为直角巷道火灾应急决策与救援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工程实践中热环境的评估和火灾探测时间的估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巷道 矿井火灾 纵向通风 烟气逆流层 特征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藏数值模拟与动态分析的深层煤岩气缝网参数优化研究
15
作者 朱苏阳 向东流 +4 位作者 李博文 白坤森 彭小龙 张圣 刘伟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4,共10页
深层煤岩气缝网质量是气井控储提产的关键,针对缝网参数对单井控储和产能的影响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文章以产能和控储为目标导向,提出了基于深层煤岩特性的缝网参数—产能数值模拟—动态分析一体化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 深层煤岩气缝网质量是气井控储提产的关键,针对缝网参数对单井控储和产能的影响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文章以产能和控储为目标导向,提出了基于深层煤岩特性的缝网参数—产能数值模拟—动态分析一体化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部煤岩气缝网形成特征及其生产历史,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提取不同模拟历史中的控制储量和单井产能;其次以产能与控储为目标,分析缝网特征参数对生产动态的影响;最终确定缝网形成参数的最优组合。研究表明,产能和控储响应效果最佳的井网形成参数为:段长90~100 m,单段簇数5~6簇,排量18~20 m^(3)/min,平均砂比16%~20%。现场实例应用同样验证了一体化研究流程提出的参数优化界限,其中,液量和砂比对气井控储和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为深层煤岩气缝网参数优化和低成本工程参数设计提供了经验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缝网参数 数值模拟 产量不稳定分析 一体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状岩隧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与数值模拟
16
作者 魏晓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以铜川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水平层状岩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层状泥岩和砂岩在受力过程中的破坏临界厚度分别为1.65、1.36 m。针对不同岩体特性和地质条件,提出了支护参数优化方法... 以铜川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水平层状岩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层状泥岩和砂岩在受力过程中的破坏临界厚度分别为1.65、1.36 m。针对不同岩体特性和地质条件,提出了支护参数优化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优化了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建立了考虑岩体力学行为的数值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通过对现场25个Ⅲ级、Ⅳ级围岩断面变形数据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平层状岩隧道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可指导类似工程施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水平层状岩 参数研究 数值模拟 支护结构 破坏临界厚度 现场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研究
17
作者 周文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针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陕煤集团韩城矿业有限公司桑树坪二号井3309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爆破预裂切顶卸压+巷道锚索补强支护”(简称“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 针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陕煤集团韩城矿业有限公司桑树坪二号井3309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爆破预裂切顶卸压+巷道锚索补强支护”(简称“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试验结果表明:3309运输巷煤柱帮围岩侧向支承应力呈“马鞍状”分布特征,煤柱两侧垂直应力分布不对称。采用“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方案时,顶板、煤壁帮和煤柱帮的表面平均最大收敛量对比采用原锚杆支护方案的表面平均最大收敛量均显著降低,降幅超过20%。在3309运输巷邻近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论是原锚杆支护方案还是“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巷道围岩变形均依次经历了无明显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再缓慢变形,并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切顶锚索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后,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断面巷道 围岩应力 切顶卸压 锚索补强支护 围岩稳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深部高温巷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闯 王宇 +2 位作者 郭良银 付常鹏 孙菡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1-2970,共10页
为探究渗流作用下深部高温巷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以新城金矿为工程背景,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渗流因素下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深部巷道围岩在渗流作用下温度场分布特征发生改变,等温线沿渗流方向分布;随着围岩孔隙率增大,... 为探究渗流作用下深部高温巷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以新城金矿为工程背景,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渗流因素下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深部巷道围岩在渗流作用下温度场分布特征发生改变,等温线沿渗流方向分布;随着围岩孔隙率增大,温度场受扰动范围及调热圈半径不断增大,围岩径向温度和壁面温度随之降低;渗流水速度对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影响较大,当渗流水速度≥2×10^(-8)m/s时,等温线沿渗流方向分布,渗流水速度<2×10^(-8)m/s时,等温线呈对称分布;随着渗流水速度增加,围岩温度场受扰动范围、调热圈半径、壁面温度升高,围岩径向温度随之降低;水流温度对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调热圈半径、温度场受扰动范围影响较小,围岩径向温度、壁面温度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深部巷道 渗流作用 围岩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心机和数值模拟的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慧 李从安 +1 位作者 李波 王志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14-118,共5页
依据实际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工程特性进行模型概化,得出适合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超深基坑开挖过程支护结构工程的受力和变形分布规律特征。同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圆形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 依据实际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工程特性进行模型概化,得出适合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超深基坑开挖过程支护结构工程的受力和变形分布规律特征。同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圆形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模式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涨肚型变形”;并且随着基坑深度的加深,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最大值点逐渐下移;地表沉降呈凹槽形沉降形式,随着开挖的进行,沉降槽底部向着远离基坑的方向发展;地连墙背后土压力变化值呈非线性,开挖初期,土压力沿深度变化很小,但随着开挖的进行,土压力变化量逐渐增大;数值分析与离心模型试验的开挖支护结构变形特征结果较相近。研究成果可为基坑开挖设计切实有效的支护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开挖 支护结构 变形 离心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载荷作用下倾斜区段煤柱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来兴平 尉迟小骞 +1 位作者 单鹏飞 方贤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为解决工作面回采及巷道掘进影响下倾斜区段煤柱稳定性劣化的复杂问题,运用弹性力学半逆解法及摩尔-库伦准则建立力学模型,结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倾斜区段煤柱一侧受载结构形态特征,明确了倾斜煤柱失稳致灾力源及载荷的分... 为解决工作面回采及巷道掘进影响下倾斜区段煤柱稳定性劣化的复杂问题,运用弹性力学半逆解法及摩尔-库伦准则建立力学模型,结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倾斜区段煤柱一侧受载结构形态特征,明确了倾斜煤柱失稳致灾力源及载荷的分布特性,探究了采掘扰动下倾斜区段煤柱塑性变形-失稳-破坏的动态演化过程,揭示了非对称载荷作用下倾斜区段煤柱临界失稳致灾机理,以此为基础优化了倾斜煤柱及周围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区段煤柱因煤层倾角导致的倾斜形态是煤柱所承受载荷呈非对称状的关键诱因,这一特性致使倾斜煤柱最底端区域覆载最大,且当此区域失稳破坏时,呈现由煤柱下端底角塑性区向煤柱上端底角塑性区扩展的运移过程,并因此得出倾斜区段煤柱临界尺寸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增加的演化规律。由此,针对大南湖一矿倾斜区段煤柱及周围巷道变形失稳的问题,采用支护优化及注浆加固等措施,降低了倾斜区段煤柱侧巷道的变形速率,为类似矿井的煤柱稳定性控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区段煤柱 非对称载荷 临界尺寸 数值模拟 巷道支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