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红梅 赵亚兵 +3 位作者 李中鑫 蒙焌仕 张胤培 张国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6-287,共12页
针对水田作业环境下施肥机械的排肥口末端易被泥土堵塞导致施肥机的排肥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综合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对水稻施肥装置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施肥装置的参数范围... 针对水田作业环境下施肥机械的排肥口末端易被泥土堵塞导致施肥机的排肥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综合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对水稻施肥装置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施肥装置的参数范围,依据物料特性参数试验结果,借助EDEM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以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选取螺旋轴直径、螺距和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确定其最佳参数;基于两级排肥器传动比对施肥装置排肥质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两级排肥器最佳传动比。结果显示:螺旋轴最佳组合参数为螺旋轴直径21 mm、转速140 r/min、螺距17 mm,此时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2.5%;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传动比为1∶4时排肥连续且均匀。样机试验表明,两级排肥器的排肥一致性、稳定性、均匀性变异系数相比螺旋排肥器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机 侧深施肥 两级排肥器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2
作者 吴朋浩 王贵兵 +4 位作者 戴志刚 周霞 伍永清 巩细民 李小坤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7-65,共9页
明确减量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机械化生产与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在湖北省典型稻作区开展多点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与常规施肥处理等量、90... 明确减量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机械化生产与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在湖北省典型稻作区开展多点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与常规施肥处理等量、90%用量、80%用量、70%用量及60%用量的侧深施肥(100%DF、90%DF、80%DF、70%DF及60%DF)。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与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与CF相比,100%DF处理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平均增幅为7.2%,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响应更显著,其增产量与有机质呈正相关。天门市100%DF的水稻地上部氮、磷积累量较CF分别显著增加11.5%和15.6%,枝江市100%DF的水稻地上部磷积累量显著增加11.1%。天门市、枝江市、沙洋县试验点100%DF肥料偏生产力较CF平均显著提高7.5%,水稻产值和净收入分别平均显著增加7.7%和11.8%。2)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有一定的节肥潜力,不同试验点的最优减量幅度受土壤肥力条件影响,不同试验点可以减量至60%DF~80%DF不减产。各试验点90%DF和80%DF处理在减肥10%和20%的条件下,产量和经济效益与CF均无显著差异,并显著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平均增加12.4%和21.6%)。综上,100%DF有显著的增产潜力,而80%DF处理则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肥料投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侧深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发展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华宇 吴红淼 +1 位作者 李忠 吴文革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协调水稻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将肥料侧深施用与水稻秧苗的机械移栽融为...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协调水稻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将肥料侧深施用与水稻秧苗的机械移栽融为一体,有效替代了传统撒施肥料方式,具有显著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等优点。基于作者所在团队多年来的深入研究与丰富实践,紧密围绕侧深施肥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要点、限制因素以及相应的参考建议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推广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过程中,应当重视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实现水稻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协调发展,为我国农业向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可持续生产模式转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侧深施肥 资源高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以及香气的影响
4
作者 蒲小娟 李英琪 +5 位作者 罗昊文 邢丕鹏 刘梅英 吴义祝 何珍珍 潘圣刚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香稻产量、品质和香气的影响,以青香优19香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撒施复合肥(T1)、6 cm深施复合肥(T2)、撒施尿素(T3)、6 cm深施尿素(T4)和不施肥处理(T5)5种施肥处理,于2022,2023年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香稻产量...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香稻产量、品质和香气的影响,以青香优19香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撒施复合肥(T1)、6 cm深施复合肥(T2)、撒施尿素(T3)、6 cm深施尿素(T4)和不施肥处理(T5)5种施肥处理,于2022,2023年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香气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香稻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深施肥处理(T2和T4)下香稻的产量显著高于撒施肥处理(T1和T3)。另外,T2和T4处理下香稻产量在2022,2023年分别比T5处理高出19.61%和20.03%,39.57%和32.28%。在叶片净光合速率方面,深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香稻叶片的净光合效率,与T5处理相比,在2022,2023年,净光合效率在T2和T4处理下分别提高了25.69%,15.95%和17.83%,11.28%。此外,在深施肥处理下,香稻的2-乙酰基-1-吡咯啉(2-AP)含量、2-AP合成相关前体物质含量和主要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相较于T5处理,T2的2-AP含量显著增加,在2022,2023年分别达到了161.31,180.17μg/kg。另外,深施肥处理下,香气前体物质含量和主要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其中,在2022,2023年,T2处理香稻籽粒的脯氨酸、吡咯啉-5-羧酸以及1-吡咯啉含量分别提高了9.90%,10.08%,4.38%和8.13%,8.26%,6.06%,同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72%,27.79%和5.52%,30.91%。综上所述,深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香稻的产量、品质、叶片净光合速率并促进2-AP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产量 品质 深施肥 2-乙酰基-1-吡咯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不同比例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产量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姬景红 刘双全 +5 位作者 马星竹 郝小雨 王开军 郑雨 赵月 夏语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30-34,共5页
为优化和推广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分析比较了寒地水稻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侧深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基肥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处理SD1(控释尿素,80%N,侧深施)、SD2(控释尿素,60%N,常规尿素... 为优化和推广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分析比较了寒地水稻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侧深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基肥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处理SD1(控释尿素,80%N,侧深施)、SD2(控释尿素,60%N,常规尿素,20%N,侧深施)、SD3(控释尿素,40%N,常规尿素,40%N,侧深施)、SD4(控释尿素,20%N,常规尿素,60%N,侧深施)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平均增加18.5,25.5,16.8和15.4个·m^(-2),产量分别平均增加325,672,522和218 kg·hm^(-2),增产率分别达4.2%、8.7%、6.7%和2.8%,其中处理SD2与处理FP(常规尿素,50%N作基肥,30%N作分蘖肥)差异达显著水平;经济效益分别平均增加848.05,1792.45,1566.85和978.85元·hm^(-2)。采用侧深施基肥80%N(控释尿素氮与普通尿素氮比例1∶1~3∶1),穗肥20%N,水稻产量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侧深施肥 水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下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冯涛 余庆 +6 位作者 丁紫娟 柯娜 朱杰 聂江文 朱波 蒋梦蝶 刘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0-1610,共11页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分次撒施普通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CRU);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OF+CRU1);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10%,施氮量为252 kg·hm^(-2)(OF+CRU2);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20%,施氮量为224 kg·hm^(-2)(OF+CRU3)。结果表明,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CRU、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73.18%、75.20%、78.51%和81.89%,无机氮(NH_(4)^(+)-N+NO_(3)^(-)-N)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57.40%、62.99%、68.40%和74.98%;与单施控释尿素处理(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13.11%、25.83%和41.26%,无机氮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7.53%、19.85%和29.85%。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0.27%、37.44%、27.22%和9.10%,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3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32.6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7.40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22%、11.98%、24.07%和27.13%;与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7个百分点、23.2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3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9.55%、21.38%和24.37%;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两季总产量提高了2.20%、12.00%、11.67%和1.71%,其中OF+CRU1和OF+CRU2的总产量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12.00%和11.67%。研究表明,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部分替代下减少氮肥施用量10%是实现再生稻田氮肥减量、增产增效及减少氮素损失的有效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侧深施肥 控释尿素 有机肥 氨挥发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下单季稻田间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
7
作者 陈伟男 巩梦梦 奎秀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6-10,共5页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单季稻田间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本试验以冠两优华占为材料,设置了9种不同施肥处理(PK,常规施肥无氮区;NK,常规施肥无磷区;NP,常规施肥无钾区;NPK,常规施肥全施区;PK1,侧深施肥无氮区;NK1,侧深施肥无磷区;NP1,侧深...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单季稻田间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本试验以冠两优华占为材料,设置了9种不同施肥处理(PK,常规施肥无氮区;NK,常规施肥无磷区;NP,常规施肥无钾区;NPK,常规施肥全施区;PK1,侧深施肥无氮区;NK1,侧深施肥无磷区;NP1,侧深施肥无钾区;NPK1,侧深施肥全施区;空白区,不施肥),测定各施肥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条件下,机械侧深施肥区的穗长、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区,以NPK1处理的株高、穗长、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机械侧深施肥在同一施肥水平下的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以NPK1处理的籽粒和茎叶产量最高。常规施肥的氮、磷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6.95%、31.07%和42.50%,机械侧深施肥的氮、磷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5.18%、38.59%和49.99%。综合来看,应用机械侧深施氮、磷和钾肥可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机械侧深施肥 水稻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减氮施肥条件下硅肥和锌肥对水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彦 陈京都 +4 位作者 辛海滨 刘翠莲 徐瑞衡 范晓凯 王颖 《农学学报》 202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研究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常规施肥与侧深减氮施肥方式下,分别设置喷施硅肥、锌肥、硅+锌肥、对照4个处理,分析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茎蘖数、茎秆物理特性、抗倒能力以及产量表现差异性,以期探明侧深减氮施肥与硅、... 本研究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常规施肥与侧深减氮施肥方式下,分别设置喷施硅肥、锌肥、硅+锌肥、对照4个处理,分析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茎蘖数、茎秆物理特性、抗倒能力以及产量表现差异性,以期探明侧深减氮施肥与硅、锌肥协同作用对水稻产量以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侧深减氮施肥方式能够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促进茎秆粗壮,抗倒能力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方式。(2)侧深减氮施肥方式喷施硅肥的处理基部节间最短、抗折力最大、倒伏系数最低;侧深减氮施肥喷施硅+锌肥的处理分蘖能力最强、有效穗数最多、茎秆最粗壮、产量最高。(3)在同种施肥方式下,硅肥和锌肥同施均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有效穗数均达到最高,但是对水稻的其他性状影响结果较复杂,并不能达到叠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减氮施肥 减氮 硅肥 锌肥 抗逆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处方图的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金峰 吕振阳 +1 位作者 赵敏义 王震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62,共12页
为解决水稻侧深施肥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处方与智能决策而造成的肥料资源浪费、无法实现空间差异化肥力补给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处方图的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结合排肥理论分析得出变量施肥作业中影响排肥量的可控因素(排肥... 为解决水稻侧深施肥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处方与智能决策而造成的肥料资源浪费、无法实现空间差异化肥力补给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处方图的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结合排肥理论分析得出变量施肥作业中影响排肥量的可控因素(排肥轴转速、外槽轮工作长度、机组前进速度),探究施肥控制策略,构建并训练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决策模型;利用土壤养分平衡法结合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在ArcGIS中生成施肥处方图;最后设计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控制系统并集成到水稻插秧机上,开展性能测试试验。双变量控制模型肥量控制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最大排肥误差为3.27%,最小误差为0.06%,总平均误差为1.23%。目标施肥量播量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钾、掺混复合肥平均播量误差分别为4.60%、4.41%、4.18%和3.66%,平均示量误差分别为5.04%、4.83%、3.81%和4.84%。基于电子处方图的田间试验中系统获取有效定位信息54867个,定位错误点数6个,均发生在田块边界附近,分区定点变量施肥平均播量误差为4.23%。结果表明集成创制的水稻插秧侧深变量施肥一体机具有较高的播量精度和稳定性,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肥量控制精度,利用电子处方图指导施肥作业切实可靠,可实现插秧智能变量施肥一体化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变量施肥 处方图 双变量控制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装置三通管气固两相流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威 王川 +3 位作者 王丽伟 张瑾 王伟 卢碧芸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探究气吹式侧深施肥装置三通管不同结构特征对气流和肥料颗粒运动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设计气流入口与出口轴线垂直的a型三通管、气流入口与出口轴线呈45°夹角的b型三通管、气流入口与出口同轴的c型三通管。在三通管内径为28 mm... 为探究气吹式侧深施肥装置三通管不同结构特征对气流和肥料颗粒运动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设计气流入口与出口轴线垂直的a型三通管、气流入口与出口轴线呈45°夹角的b型三通管、气流入口与出口同轴的c型三通管。在三通管内径为28 mm、通入气流速度为16.4 m/s、肥料颗粒流量为20 g/s的条件下,采用CFD-EDM耦合方式对不同管道内气流、压力、颗粒运动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气流经a、b、c三种类型三通管产生不同的流动效果,进而影响肥料颗粒运动特性,颗粒最大运动速度分别为1.99 m/s、2.94 m/s、2.07 m/s,期间颗粒产生最大碰撞力分别为0.05 N、0.13 N、0.34 N。通过验证试验对比表明,采用b型管侧深施肥装置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0.81,肥料破损率为0.72%,施肥过程中无肥料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侧深施肥 气吹式 三通管 气固两相流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开沟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勤儒 余佳佳 +3 位作者 陈雄飞 朱保雨 刘木华 刘俊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9-1609,共11页
【目的】针对南方稻区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开沟装置易缠草、施肥浅和堵塞肥料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研制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开沟装置。【方法】基于开沟装置刃口曲线理论,分析并设计了圆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刃口曲线的开沟... 【目的】针对南方稻区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开沟装置易缠草、施肥浅和堵塞肥料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研制水稻机械直播深施肥开沟装置。【方法】基于开沟装置刃口曲线理论,分析并设计了圆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刃口曲线的开沟器,研制了配套的深施肥开沟装置。为明确其撒施肥料的空间分布和防缠性能,开展台架试验,研究不同挡泥罩入土深度下,开展不同施肥深度中肥料含量百分比的规律研究;以开沟装置前进速度、秸秆数量和刃口曲线为自变量,以开沟器滑切秸秆概率和滑切距离为因变量,开展其防缠性能多因素试验。【结果】随着挡泥罩入土深度从2 cm增加至6 cm,施肥深度5~10 cm肥料含量百分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确定挡泥罩最佳入土深度为4 cm;当开沟装置前进速度增大时,开沟器滑切秸秆概率增大,滑切距离减小;当稻田秸秆数量较多时,开沟器滑切秸秆概率减小,即防缠概率增大;相较于圆函数和指数函数刃口曲线,二次函数刃口曲线的开沟器滑切距离较小,随着前进速度增大,滑切距离降幅较小,即稳定性好,故二次函数刃口曲线开沟器结构最佳。【结论】研制的深施肥开沟装置可满足水稻直播同步深施肥的农艺要求,为水稻深施肥技术和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深施肥 刃口曲线 开沟装置 防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优质稻华浙优261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雄鹰 洪立荣 +1 位作者 李德兵 褚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以优质杂交稻品种华浙优261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旨在探明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华浙优261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氮肥处理,即不施用氮肥(N0)、氮肥面施(CK,氮肥为尿素,折合纯N用量为18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为5∶3∶2)和... 以优质杂交稻品种华浙优261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旨在探明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华浙优261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氮肥处理,即不施用氮肥(N0)、氮肥面施(CK,氮肥为尿素,折合纯N用量为18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为5∶3∶2)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MDSF,氮肥为控释尿素,折合纯N用量为150 kg/hm^(2),氮肥在机插秧同时一次性施入)。结果表明,MDSF处理的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以及蒸煮食味品质改善,为本研究最佳氮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侧深施肥 华浙优261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剑锋 吴家乐 +2 位作者 金羽清 蔡建军 叶正钱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297-1301,共5页
肥料深施是提高粮食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关键要素。鉴于当前临海地区化肥种类繁多、施肥方式多样,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料与不同施肥方式相结合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惠多利复合肥深施(HS)和惠多利复合肥减量深施(HSJ... 肥料深施是提高粮食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关键要素。鉴于当前临海地区化肥种类繁多、施肥方式多样,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料与不同施肥方式相结合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惠多利复合肥深施(HS)和惠多利复合肥减量深施(HSJ)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茂施缓释肥一次性深施(MSY)显著增加了稻谷含氮量。因此,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受肥料类型和施肥方式的影响较大。茂施缓释肥减量深施(MSJ)提升pH值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综上所述,HS和HSJ施肥处理的株高和穗长增效显著且显著提升水稻产量,建议在后续生产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深施肥 产量 水稻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氮对我国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洋 肖大康 +5 位作者 李炫 李锦涛 胡仁 任科宇 侯俊 曹玉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探讨在不同条件下侧深施氮(SDN)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搜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214组SDN和农民常规撒施(BN)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在水稻种植区、土壤... 探讨在不同条件下侧深施氮(SDN)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搜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214组SDN和农民常规撒施(BN)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在水稻种植区、土壤氮素含量、不同施氮量等条件下SDN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采用随机森林方法明确了影响SDN效果的主控因素。相对于BN,SDN能够显著提高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幅度分别为4.57%、4.57%、23.94%和21.11%。不同种植区域下SDN对产量的提升幅度东北稻区最大。不同水稻类型下SDN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提升幅度不同,产量提升方面,粳稻(6.85%)>籼稻(5.11%),杂交稻无显著提升;SDN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方面,籼稻>粳稻>杂交稻。不同种植模式下SDN对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均为单季稻>双季稻。土壤全氮<2 g/kg、速效氮<150 mg/kg时SDN对产量的提升幅度较大。当SDN的氮肥施用量≤150 kg/hm^(2)和追肥施氮均使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提升幅度较大,然而,随着SDN施氮量的提升,增产增效幅度下降。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SDN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幅度主要受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施氮量的影响,而其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主要受速效氮、施氮量和有效磷的影响。SDN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有显著的提高,南方稻区和长江流域采取SDN对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增幅不如东北稻区,SDN有利于含氮量较低的土壤水稻增产增效,且SDN施氮量不宜超过150 kg/hm^(2),增效型氮肥、追施氮肥以及磷肥与SDN配合施用利于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施肥 氮素 产量 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优质早籼稻产量、品质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15
作者 江达仁 熊若愚 +8 位作者 吴家青 毛付琴 冯俊杰 陶磊 谢小兵 潘晓华 曾勇军 王亚梁 曾研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96-3106,共11页
水稻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侧深施肥和精准条播育秧技术是提高水稻机械化高效种植的关键措施。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南... 水稻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侧深施肥和精准条播育秧技术是提高水稻机械化高效种植的关键措施。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区水稻机械化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2023年连续进行2年大田试验,以五丰优286为供试材料,设置精准条播(PS)、传统撒播(BS)2种机械播种育秧方式与侧深施肥(SF)、常规施肥(CK)两种施肥方式的二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优质早籼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产量形成、氮素吸收与稻米品质的影响。(1)侧深施肥精准条播的产量显著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处理产量增幅9.97%~19.62%;相比传统撒播处理,精准条播处理增产4.32%~6.29%,主要得益于提高机插群体的有效穗数和均匀度。(2)与传统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显著提高秧苗素质,降低漏秧率5.6%~6.0%,同时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22.0%~33.0%。(3)精准条播与侧深施肥均提高水稻分蘖高峰苗数,且增加生长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71%~18.08%、叶面积指数19.15%~20.78%;相较传统撒播,精准条播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4.56%~7.42%、叶面积指数8.08%~9.88%。(4)在生育中后期(穗分化期—成熟期),侧深施肥精准条播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提高成熟期氮素积累量22.66%~28.24%;相较传统撒播,精准条播显著提高成熟期氮素积累量7.97%~11.76%。(5)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10.63%~20.41%、垩白度13.63%~19.62%和直链淀粉含量8.08%~10.42%,但提高蛋白质含量10.98%~11.25%。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能提高秧苗素质,改善机插质量,提高水稻分蘖成穗与生长发育特性,以及氮素吸收量,从而增加优质早籼稻产量;同时,改善稻米外观品质,但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插秧 侧深施肥 精准条播育秧 早籼稻 产量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侧深施肥倾斜螺旋杆式排肥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
16
作者 张雅蓉 刘大为 +2 位作者 谢方平 郑鹏 宋思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4,122,共7页
针对倾斜螺旋杆式排肥装置作业时存在施肥均匀性差的问题,在龙舟2FH系列排肥装置上进行螺旋部件结构运动参数的优化与验证。通过对装置充、排肥过程分析,探究其装置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对排肥均匀性的影响,根据排肥量要求确定其排肥部件... 针对倾斜螺旋杆式排肥装置作业时存在施肥均匀性差的问题,在龙舟2FH系列排肥装置上进行螺旋部件结构运动参数的优化与验证。通过对装置充、排肥过程分析,探究其装置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对排肥均匀性的影响,根据排肥量要求确定其排肥部件因素参数范围。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排肥量均值和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作业质量评价指标,确定Y形排肥管倾角、输送螺杆螺距、输送螺杆转速的参数范围。采用L_(9)(3^(3))正交表设计试验,根据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Y形排肥管倾角40°、输送螺杆螺距36 mm、输送螺杆转速170 r/min。台架试验时,设置装置行进速度为0.25 m/s,其排肥量均值和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为3.48 g和14.9%,较优化前装置的排肥量均值提高了0.78 g,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降低了9.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施肥 倾斜螺旋杆式排肥装置 均匀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吴朋浩 戴志刚 +1 位作者 巩细民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238,共8页
肥料深施是科学施肥方式的一种,是相对于表施或浅施等施肥方式而提出的,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集农业机械、专用肥料、配套农艺于一体的集成新技术,是施肥技术的重大革新。综述了... 肥料深施是科学施肥方式的一种,是相对于表施或浅施等施肥方式而提出的,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集农业机械、专用肥料、配套农艺于一体的集成新技术,是施肥技术的重大革新。综述了国内外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发展历程、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和专用肥料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该技术对水稻产量、稻田环境、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的影响;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持续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深施肥 水稻产量 肥料利用率 环境友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绿色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18
作者 邵迪 丁紫娟 +9 位作者 胡仁 肖大康 侯俊 张鑫 徐霄 方慧 管宇 李贝 江天 张卫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7种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FP)、脲酶抑制剂型氮肥并减氮21.40%(与FFP比,余同)(OPT)、一次性机械侧深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35.70%(CRUM1)、一次性机械侧深施肥包肥并减氮35.70%(CRU...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7种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FP)、脲酶抑制剂型氮肥并减氮21.40%(与FFP比,余同)(OPT)、一次性机械侧深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35.70%(CRUM1)、一次性机械侧深施肥包肥并减氮35.70%(CRUM2)、一次性穴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51.80%(CRUR1)、一次性穴施肥包肥并减氮51.80%(CRUR2),测定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量、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氨挥发损失等,以探究新型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CRUM1和CRUM2处理株高和分蘖数与FFP处理相当;与传统撒施(CK、FFP和OPT,下同)相比,CRUM1和CRUM2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1.90%~12.30%;根据水稻氮素营养指数(NNI),机械侧深施氮能满足水稻生长对氮素的需求。水稻侧深施和穴施在减氮35.70%~51.80%的情况下也可高产稳产(9.76 t/hm2和9.60 t/hm^(2))。与传统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和穴施的田面水NH_(4)^(+)-N较低,氨挥发损失降低39.15%~93.15%,氮素利用效率提高77.45%~95.70%。可见,优化氮肥管理可以实现水稻在减氮情况下稳产,同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氨挥发,其中机械侧深施和穴施配合新型氮肥可减少氮肥投入35.70%~5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机械侧深施氮 氮素利用效率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减氮增效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彦 范晓凯 +3 位作者 徐瑞衡 王颖 刘翠莲 辛海滨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53-257,共5页
本研究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探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南粳5055的产量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本地种植大户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结实率、穗粒... 本研究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探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南粳5055的产量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本地种植大户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结实率、穗粒数、经济效益,但是降低了成穗率;在总施氮量相同,缓释肥侧深施肥量不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肥的成本最高,产量最低,随着缓释肥用量减少,成本降低,缓释肥侧深施420 kg·hm^(-2),分蘖肥追施速效氮肥,穗期施用复合肥的施肥模式,效益能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肥 侧深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永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55-156,159,共3页
《“十四五”湖南省种植业发展规划》指出,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势在必行。概述了水稻机插秧同步... 《“十四五”湖南省种植业发展规划》指出,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势在必行。概述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探讨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侧深施肥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