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性敷料在小儿深Ⅱ度烧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林光燕 张学兵 罗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对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愈合时间、是否粘连创面、换药次数、有无疼痛、疤痕轻重的影响。方法:将58例深Ⅱ度烧伤患儿按照烧伤部位、烧伤范围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中急性体液渗出... 目的:观察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对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愈合时间、是否粘连创面、换药次数、有无疼痛、疤痕轻重的影响。方法:将58例深Ⅱ度烧伤患儿按照烧伤部位、烧伤范围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中急性体液渗出期后选择清得佳凝胶填充创面,外敷优拓和拧干的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安舒妥薄膜封闭固定;对照组应患儿家属要求按常规方法治疗,外敷1%聚维酮碘和紫草油无菌纱布,外层根据创面大小覆盖4~10层无菌纱布后绷带包扎,直至创面愈合。对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是否粘连创面、有无疼痛、疤痕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不粘连创面、换药次数少、疼痛率低、瘢痕增生轻,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可缩短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及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敷料 度烧伤 伤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敷料联合磺胺嘧啶银霜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溶痂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之学 肖继州 +1 位作者 于强 杨书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究聚氨酯泡沫敷料联合磺胺嘧啶银霜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溶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霜进行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究聚氨酯泡沫敷料联合磺胺嘧啶银霜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溶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霜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聚氨酯泡沫敷料予以治疗。检测2组完全溶痂的时间以及溶痂率、完全治愈的时间以及治愈率、炎症指标、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完全溶痂的时间、完全治愈的时间、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下降,T1、T2、T3的溶痂率以及T1、T2、T3的治愈率上升,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情况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的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聚氨酯泡沫敷料联合磺胺嘧啶银霜对于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溶痂及治愈率,加快创面恢复,降低患者创面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烧伤 聚氨酯泡沫敷料 磺胺嘧啶银霜 创面溶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健康教育对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志琴 王志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1期129-130,133,共3页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对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湿润暴露无遗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量化健...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对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湿润暴露无遗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量化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指导等。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后遗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248.1±3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湿润暴露疗法治疗Ⅱ度以上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以上烧伤 湿润暴露疗法 量化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敷料联合川芎嗪治疗Ⅱ度烧伤30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俊玲 白明明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联合川芎嗪治疗Ⅱ型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霜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换药,共持续14天。观察组采用纳米银敷料覆盖创面,外用医用消毒纱布包扎,每7天更换次...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联合川芎嗪治疗Ⅱ型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霜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换药,共持续14天。观察组采用纳米银敷料覆盖创面,外用医用消毒纱布包扎,每7天更换次1次,共换敷料2次。此外以80 m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分别在清创前,清创后第7、14、21、28天观察创面愈合率及平均愈合时间,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收集患者血液及24小时尿液,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量血清银及24小时尿银含量。结果:在第7、14、21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时点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7天创面分泌物培养即为阴性,杀菌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血清和尿液中银离子排泄较对照组快(P<0.05),在停药第7天即可恢复至用药之前。结论:纳米银敷料联合川芎嗪可提高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且有较强及迅速的杀菌能力,体内代谢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纳米银 磺胺嘧啶银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深Ⅱ度烧伤削痂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立红 唐世杰 舒申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8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深Ⅱ度烧伤削痂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同一患者选取同样深度不同部位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纳米银敷料覆盖深Ⅱ度烧伤削痂后创面,试验组采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深Ⅱ度烧... 目的探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深Ⅱ度烧伤削痂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同一患者选取同样深度不同部位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纳米银敷料覆盖深Ⅱ度烧伤削痂后创面,试验组采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深Ⅱ度烧伤削痂后创面,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愈合情况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12个月发现,试验组中2例出现散在少量点片状瘢痕增生;12例早期呈现为色素沉着。对照组中16例创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生性瘢痕。试验组VSS评分为(5.25±1.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8±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对深Ⅱ度烧伤削痂后创面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保湿性,能够促进创面上皮化,愈合时间缩短,减少瘢痕增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纳米银敷料 度烧伤 瘢痕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痂术后应用rh-aFGF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永健 甄电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7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48 h内削痂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在15%-40%,以深Ⅱ度为主的住院患者69例在伤后48 h内削痂...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48 h内削痂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在15%-40%,以深Ⅱ度为主的住院患者69例在伤后48 h内削痂,治疗组39例削痂后给予rhaFGF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bFGF治疗,观察创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rh-aFGF治疗后,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12 d愈合率、15 d愈合率分别为(14.7±4.3)d、84.6%、94.8%;对照组分别为(18.6±3.7)d、56.6%、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水肿评分,感染评分分别为(1.4±0.3)分,(1.2±0.4)分。皮片边缘坏死发生率为5.2%,皮片存活面积为(98.4±2.3)%。对照组则分别为(2.8±0.7)分,(2.7±0.8)分,26.7%,(91.4±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aFGF促进创面愈合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程度方面相比于bFGF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削痂术 深II度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深Ⅱ°烧伤创面应用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温裕庆 李荣兴 +2 位作者 雷根娥 钟毅 张炜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深Ⅱ°烧伤创面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深Ⅱ°烧伤不愿意手术患者76例,完全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每隔5-7天,打开敷料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照组按照传统换药方法...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深Ⅱ°烧伤创面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深Ⅱ°烧伤不愿意手术患者76例,完全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每隔5-7天,打开敷料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照组按照传统换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疼痛程度、细菌阳性率、患者经济负担及医务人员工作量,连续观察3周。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细菌阳性率、换药疼痛程度、患者经济负担及医务人员工作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相较传统换药方法能够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创面感染和患者换药疼痛,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创面修复 换药 °烧伤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胶体应用于小儿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洁仪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水胶体应用于小儿Ⅱ度烧伤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价值。方法对48例Ⅱ度烧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配合全面护理),对照组(24例,采用美宝烧伤膏配合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 目的探讨水胶体应用于小儿Ⅱ度烧伤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价值。方法对48例Ⅱ度烧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配合全面护理),对照组(24例,采用美宝烧伤膏配合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开始液化时间、创面开始修复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前4次换药时的疼痛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Ⅱ度烧伤的护理中应用水胶体,愈合快,换药疼痛轻,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度烧伤 水胶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黏结剂用于后牙Ⅱ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兰俊 毛钊 +3 位作者 赵俊 郭婷 苏寒 陈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28-930,共3页
目的后牙树脂充填后的边缘微渗漏问题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黏结剂的边缘封闭性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文中对比了2种牙本质黏结剂用于后牙Ⅱ类洞树脂充填的边缘封闭性。方法 20个新鲜离体磨牙随机分为2组,在近远中邻面制备... 目的后牙树脂充填后的边缘微渗漏问题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黏结剂的边缘封闭性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文中对比了2种牙本质黏结剂用于后牙Ⅱ类洞树脂充填的边缘封闭性。方法 20个新鲜离体磨牙随机分为2组,在近远中邻面制备浅的Ⅱ类洞和深的Ⅱ类洞,A组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黏结剂,B组用S ingle bong NT全酸蚀黏结剂,2组均用可乐丽菲露前后牙通用型树脂充填,2%甲苯胺蓝染色,从充填体正中剖开牙齿,观察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 2组牙浅洞洞壁均无微渗漏,深洞颌面侧壁无微渗漏,龈壁存在不同程度微渗漏,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在牙颈部均存在牙本质黏结界面微渗漏,微渗漏程度较稳定,全酸蚀黏结剂虽可避免边缘微渗漏,但微渗漏程度差异较大,技术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牙本质黏结剂 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实验观察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明青 李学川 +2 位作者 孙元华 傅洪滨 王德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3期5-7,共1页
为探讨早期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选择家猪8只制成深Ⅱ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磨痂组、削痴组和外用磺胺嘧啶银(SD-Ag)组。于烧伤早期分别实施磨痂、削痂及SD-Ag治疗,于治疗后不同时相取创面组织,分别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 为探讨早期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选择家猪8只制成深Ⅱ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磨痂组、削痴组和外用磺胺嘧啶银(SD-Ag)组。于烧伤早期分别实施磨痂、削痂及SD-Ag治疗,于治疗后不同时相取创面组织,分别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S期细胞百分比(SPE)、细胞角蛋白(C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观察创面坏死组织范围。结果显示,与削痂组、SD-Ag组相比,磨痂组创面IL-8含量峰值出现早,但下降快,SPF明显增高(P<0.05),CK、EGFR表达强,上皮化快,表皮厚,有较多的淤滞带向良性转归。提示磨痂术能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其机制是减轻创面过度炎症反应,改善创面微循环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烧伤 磨痂术 创面组织
全文增补中
丹参酮ⅡA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1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泽春 《现代医院》 2006年第3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0例以深Ⅱ度烧伤创面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以西医方法输液、抗感染,创面以SD-Ag霜外敷换药;治疗组100例在西医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观察两组创面基底...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0例以深Ⅱ度烧伤创面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以西医方法输液、抗感染,创面以SD-Ag霜外敷换药;治疗组100例在西医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观察两组创面基底变化、坏死组织脱腐及上皮生长情况、平均住院日4个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酮ⅡA能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血循环,加速创面坏死组织腐烂,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创面上皮生长,缩短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度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浅Ⅱ度烧伤的多中心Ⅳ期双盲、阳性药物、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宇 陈秋玲 +3 位作者 李伟 赵鹏 侯志松 甄电伟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11-12,共2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 F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入选6个研究医院254例门诊浅Ⅱ度烧伤患者。治疗组给予银离子敷料联合a FGF(清创时清洗治疗,清创后给予喷雾治疗)... 目的比较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 F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入选6个研究医院254例门诊浅Ⅱ度烧伤患者。治疗组给予银离子敷料联合a FGF(清创时清洗治疗,清创后给予喷雾治疗)。对照组给予银离子敷料联合b FGF(给药方法同a FGF)。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的色素沉着情况。结果rh-a FGF治疗后完全愈合时间为(7.1±1.5)d,b FGF治疗后愈合时间为(9.2±1.8)d,两组随访过程中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色素沉着评分分别为(2.2±1.6)分,(3.0±1.4)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 FGF可促进浅Ⅱ度烧伤愈合,预防感染,疗效优于b FGF,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浅II度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冰清膏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建伟 张文贤 +3 位作者 林德民 严其凯 王守国 王世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9期23-27,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冰清膏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该研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冰清膏的活性成分和中药靶标,使用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进行基因名注释,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冰清膏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该研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冰清膏的活性成分和中药靶标,使用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进行基因名注释,并在基因名片数据库(GeneCards)中检索“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相关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采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数据库(DAVID)进行潜在作用靶基因的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O)及通路富集分析(KEGG)。结果筛选出冰清膏146个化合物和191个作用于深Ⅱ度烧伤的蛋白靶点,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25个冰清膏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重要靶点;GO分析显示富集到生物学过程764个、细胞组分75个、分子功能149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64条主要通路在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方面具有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冰清膏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潜在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清膏 度烧伤创面愈合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曾勇 董肇杨 +1 位作者 彭媛 李小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3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2012年1 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15例烧伤患者(火焰烧伤85例,热液烫伤98例,化学烧伤25例,电弧烧伤7例)分为对照组(95例,采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和...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2012年1 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15例烧伤患者(火焰烧伤85例,热液烫伤98例,化学烧伤25例,电弧烧伤7例)分为对照组(95例,采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和观察组(120例,采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阳性率、细菌培养阳性率、瘢痕状况及对肝肾功能影响.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1.3)d明显少于对照组[(26±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P<0.05);观察组疼痛阳性率(16.7%,20/120)明显低于对照组(63.2%,60/8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95,P< 0.01).入院时,两组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P>0.05);用药开始后,观察组细菌阳性率逐渐降低,观察组用药7、10 d时的细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观察组瘢痕优良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2.1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并未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结论 应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处理深Ⅱ度烧伤创面,具有较好的防治细菌感染能力,安全性高,有效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 度烧伤 银离子 感染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式引流对小儿深Ⅱ度烧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智凌 林桂松 谢玉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深Ⅱ度烧伤患儿。采用随机抽取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烧伤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VSD。随访1~2个月,检测两组患...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深Ⅱ度烧伤患儿。采用随机抽取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烧伤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VSD。随访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变化、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瘢痕组织生长和不良预后情况。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血常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76.5±4.8)%]、创面愈合时间[(18.9±2.6)d]、瘢痕生长率(10.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67.8±4.1)%、(23.9±2.8)d、33.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2.038,χ2=4.81、5.96,均P<0.05)。结论:早期行联合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加创面愈合率,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瘢痕组织生长和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度烧伤 负压封闭式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吉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8期1571-1573,共3页
目的: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后疗效。方法:将我院83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疼痛、愈合时间、瘢痕状态及水疱发生... 目的: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后疗效。方法:将我院83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疼痛、愈合时间、瘢痕状态及水疱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水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能够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瘢痕形态,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度烧伤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治疗浅Ⅱ度烧烫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新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8期73-73,75,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浅Ⅱ度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液湿敷创面,对照组采用稀释碘伏湿敷创面,观察患者烧烫伤创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浅Ⅱ度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液湿敷创面,对照组采用稀释碘伏湿敷创面,观察患者烧烫伤创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在治疗烧烫伤时能使创面疼痛感减轻,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度烧烫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期76-76,78,共2页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收治深Ⅱ度烧伤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处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修复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和不...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收治深Ⅱ度烧伤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处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修复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烧伤创面 植皮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的疗效
19
作者 王建中 王元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3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小儿Ⅱ度烫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清创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小儿Ⅱ度烫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清创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烫疮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各指标、疼痛及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14、21、28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创面干燥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分别为(5.78±1.31)d、(18.46±3.58)d、(9.16±1.72)次,均优于对照组的(9.67±2.04)d、(25.73±4.62)d、(15.49±3.2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8 d改良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加快创面愈合,降低疼痛程度,减少遗留瘢痕面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度烫伤创面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烫疮油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周小龙 吴奔 李弘德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2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在皮肤深Ⅱ度烧伤治疗中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试验动物中心购入的50只仓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只。观察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烧伤部位,对照组... 目的:分析在皮肤深Ⅱ度烧伤治疗中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试验动物中心购入的50只仓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只。观察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烧伤部位,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创面,对比两组创面愈合面积、皮肤肥大细胞糜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 d、1周、2周时,观察组创面愈合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 d、3 d、1周、2周时,两组均测出糜蛋白酶基因;观察组治疗1周时,mRNA测定水平最高;治疗1、2周时,观察组糜蛋白酶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可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深度烧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愈合面积 肥大细胞糜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