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ology for multi-criteria group decision-making under ordinal preferences 被引量:3
1
作者 Wu Li Guanqi Guo +1 位作者 Chaoyuan Yue Yong Z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6期975-980,共6页
A method of minimizing rankings inconsistency is proposed for a decision-making problem with rankings of alternatives given by multiple decision makers according to multiple criteria. For each criteria, at first, the ... A method of minimizing rankings inconsistency is proposed for a decision-making problem with rankings of alternatives given by multiple decision makers according to multiple criteria. For each criteria, at first, the total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ankings of all alternatives for the group and the ones for every decision maker is defined after the decision maker weights in respect to the criteria are considered. Similarly, the total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ir final rankings for the group and the ones under every criteria is determined after the criteria weigh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n two nonlinear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s minimizing respectively the two total inconsistencies above are developed and then transformed to two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s to obtain separately the rankings of all alternatives for the group with respect to each criteria and their final rankings. A supplier selection case illustrated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some discussions on the results verified its effectiveness. This work develops a new measurement of ordinal preferences’ inconsistency in multi-criteria group decision-making (MCGDM) and extends the cook-seiford social selection function to MCGDM considering weights of criteria and decision makers and can obtain unique ranking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riteria group decision-making (MCGDM) ordinal preference minimum deviation method dynamic programming Cook-Seiford social selection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n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plan evaluation based on grey relation projection and combination weight algorithm 被引量:12
2
作者 ZHANG Zhicai CHEN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789-796,共8页
In military service joint operations, when there are more operational forces, more multifarious materials are consumed, the support is more complex and fuzzy, the deployment of personnel is more rapid, and the support... In military service joint operations, when there are more operational forces, more multifarious materials are consumed, the support is more complex and fuzzy, the deployment of personnel is more rapid, and the support provided by wartime military material support powers can be more effective. When the principles,requiremen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goals of military material support forces are deployed in wartime,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us, a new combined empowerment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subjective weights, and the rough entropy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objective weights. Combination weights can be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weight preference coefficient error, which is determined by combining the cooperative game method and the minimum deviation into objectives. This approach can determine the grey relation projection coefficient and synthesize the measure scheme superiority to finally optimize the deployment plan using the grey relation projection decision-mak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it can provide a mor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military material support power deployment in war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od for grey relation projection decision-making military supply power in war deployment plan optimiz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rough entropy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ing environmental projects model based on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and the weight sensitivity analysis 被引量:5
3
作者 Jiang Yan Tian Dagang Pan Yu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3期534-539,共6页
With the fast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ic, more and more capital will be invested in environmental projects. How to select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projects (alternatives) for obtaining the best environmental qua... With the fast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ic, more and more capital will be invested in environmental projects. How to select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projects (alternatives) for obtaining the best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or the decision make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decision-making model to rank a finite number of alternatives with several and sometimes conflicting criteria. A model for ranking the projects of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is proposed by using exports' information and the data of the real projects. And, the ranking result is given based on the PROMETHEE method. Furthermore, by means of the concept of the weight stability intervals (WSI),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anking results to the size of criteria values and the change of weights value of criteria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some criteria, such as “proportion of benefit to project cost”, will influence the ranking result of alternatives very strong while others not. The influence are not only from the value of criterion but also from the changing the weight of criterion. So, some criteria such as “proportion of benefit to project cost” are key critera for ranking the projects. Decision makers must be cautious to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ranking environmental projects model PROMETHEE method sensitivity analysis weight stability interv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ice of reference surfaces for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in milling of SiC_p/Al composites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阳俊 黄海波 +1 位作者 陈立国 孙立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50-4156,共7页
In order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surface on the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of Si Cp/Al composites, the cutting experiments of Si Cp/Al composite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machined surface topography was m... In order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surface on the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of Si Cp/Al composites, the cutting experiments of Si Cp/Al composite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machined surface topography was measured by OLS3000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The 3D measured data of machined surface topography were analyzed by the area power spectrum dens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exture of machined surface topography in milling of Si Cp/Al composites is almost isotropic. This is the reason that the values of Rq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n the same machined surfac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filtering methods, the robust least squares reference surface can be used to extract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SiC p/Al composite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 composites surface topography milling filtering method power spectrum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图像的小麦加工粒径在线检测装置设计
5
作者 王明旭 赵浩钧 +2 位作者 杨磊 吴军永 吴润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目的]解决传统小麦加工磨下物粒径分布离线检测反馈迟滞、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将动态图像法应用到小麦加工过程的粒径检测中,基于小麦加工工艺设计一台在线粒径检测装置,设计装置关键结构与算法软件,并使用该装置与人工筛分法对... [目的]解决传统小麦加工磨下物粒径分布离线检测反馈迟滞、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将动态图像法应用到小麦加工过程的粒径检测中,基于小麦加工工艺设计一台在线粒径检测装置,设计装置关键结构与算法软件,并使用该装置与人工筛分法对样品物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筛分法和激光法相比,装置对Ⅰ皮磨与Ⅱ皮磨物料的检测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不超过3.2%,14.7%和2.3%,14.2%,Ⅰ皮磨物料重复性试验相对误差不超过2.6%。[结论]将动态图像法应用到小麦加工行业粒径在线检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径 动态图像法 在线检测 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轧板带镰刀弯生成规律及抑制研究
6
作者 包家汉 陈怀旭 +1 位作者 候文龙 周伟文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3,共6页
针对某1580粗轧机轧制过程产生的镰刀弯现象,建立包含辊系、机架、板带的完整多柔体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量化镰刀弯弯曲量来系统地分析在3种非对称条件下板带镰刀弯生成规律。研究发现,镰刀弯弯曲量随非对称程度的增加而变大,其中... 针对某1580粗轧机轧制过程产生的镰刀弯现象,建立包含辊系、机架、板带的完整多柔体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量化镰刀弯弯曲量来系统地分析在3种非对称条件下板带镰刀弯生成规律。研究发现,镰刀弯弯曲量随非对称程度的增加而变大,其中板带两侧温差影响最大,其次是板带中心线偏移,板带楔形对镰刀弯的影响最小。通过MATLAB模糊预测功能,对存在温差及不对中的板带将产生的镰刀弯进行预测,并通过8组数据进行验证,误差最大在3 mm左右,确定了模糊推理系统的可靠性。最后通过预测值来调整轧机两侧辊缝差来实现镰刀弯的抑制。经过调整后,镰刀弯值最大只有6 mm左右,有效减小了粗轧过程镰刀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轧机 镰刀弯 预测模型 抑制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废弃混凝土砂浆剥离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陈作炳 黄璜 +1 位作者 杨凯 张伟丽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1,共7页
合理处理再生利用废弃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和环保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废弃混凝土剥离试验的试验数据,应用离散元方法构建废弃混凝土砂浆颗粒破碎模型,同时对基本参数进行试验测试。在HRM400立式辊磨机中对砂浆颗粒模型进行破碎... 合理处理再生利用废弃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和环保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废弃混凝土剥离试验的试验数据,应用离散元方法构建废弃混凝土砂浆颗粒破碎模型,同时对基本参数进行试验测试。在HRM400立式辊磨机中对砂浆颗粒模型进行破碎,得到再生砂粉,仿真数据和实际数据误差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分别研究磨盘转速、喂料量、磨辊个数、磨盘半径、磨盘磨辊最小间隙(MS),对废弃混凝土的砂浆剥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增大磨盘转速、磨盘磨辊最小间隙(MS)、磨盘半径,废弃混凝土砂浆剥离性能降低;增大喂料量、磨辊个数,废弃混凝土砂浆剥离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其计算模型和研究成果对废弃混凝土砂浆剥离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离散元 立式辊磨机 砂浆剥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铣削参数对机器人颤振稳定性影响与优化
8
作者 田和强 安金昌 +1 位作者 马洪强 孟德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8-996,共9页
为解决骨科手术机器人铣削中的颤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根据再生型颤振理论,建立了动态铣削力模型,并采用零阶频域法构建颤振稳定域模型,同时绘制了叶瓣图,以分析铣削参数的影响。以骨骼去除率为优... 为解决骨科手术机器人铣削中的颤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根据再生型颤振理论,建立了动态铣削力模型,并采用零阶频域法构建颤振稳定域模型,同时绘制了叶瓣图,以分析铣削参数的影响。以骨骼去除率为优化目标,通过实验验证确定的最佳铣削参数,显著减少了颤振,并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和效率。这项研究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铣削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再生型颤振 动态铣削力模型 零阶频域法 颤振稳定性 叶瓣图 铣削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结构及其特性研究
9
作者 陈作炳 陈昊 童程光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工作过程中,存在研磨介质球间碰撞不强烈、研磨特性弱的问题。文中提出非连续螺旋叶片,采用离散单元法,从研磨介质球整体流动情况、代表性位置速度、压力场、输入功率及能量等多方面,将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 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工作过程中,存在研磨介质球间碰撞不强烈、研磨特性弱的问题。文中提出非连续螺旋叶片,采用离散单元法,从研磨介质球整体流动情况、代表性位置速度、压力场、输入功率及能量等多方面,将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与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进行对比研究。在同等工况下,非连续结构研磨介质球间速度梯度更大、碰撞更加剧烈,功率输入相对于连续性结构提高15.4%,研磨介质球间碰撞总能量增加24.4%,提高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同时,能量利用率提高7%,且能量分布优于连续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立式搅拌磨 离散单元法 非连续螺旋叶片 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矢量模型的微电机转子二次去重动平衡研究
10
作者 姜东 薛子旻 +3 位作者 鲁镇荣 李梦瑄 陈伟宇 杭晓晨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6-1495,共10页
针对微电机转子初始不平衡量较大时动平衡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矢量模型的切削去重不平衡校正方法。根据铣刀和转子的参数建立离散矢量去重模型,基于边缘曲线离散点的积分计算得到了二次去重情况下切削等效质量与切削深度... 针对微电机转子初始不平衡量较大时动平衡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矢量模型的切削去重不平衡校正方法。根据铣刀和转子的参数建立离散矢量去重模型,基于边缘曲线离散点的积分计算得到了二次去重情况下切削等效质量与切削深度的对应关系,通过与三维模型仿真数据比较验证了模型的精度。采用5个微电机转子进行试验验证,在转子初始不平衡量高于100 mg的情况下,能实现90%以上的总去重率,并将剩余不平衡等效质量控制在10 mg以下,被测转子均符合G1.0精度等级。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初始不平衡量较大时提高微电机转子动平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平衡 微电机 切削去重不平衡校正方法 离散矢量模型 初始不平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夹具和支撑力影响的薄壁件镜像铣削颤振抑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希锋 蒋永翔 +3 位作者 梁志强 孙宏昌 高子瑞 薄其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0,共9页
为研究夹具与支撑力对薄壁件镜像铣削颤振的影响,建立了镜像铣削加工颤振预测模型,结合模态实验与有限元仿真,阐明了不同装夹方式与不同支撑力对频率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而研究了对镜像铣削稳定性的影响。当增加夹具数量时,高阶频率响应... 为研究夹具与支撑力对薄壁件镜像铣削颤振的影响,建立了镜像铣削加工颤振预测模型,结合模态实验与有限元仿真,阐明了不同装夹方式与不同支撑力对频率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而研究了对镜像铣削稳定性的影响。当增加夹具数量时,高阶频率响应幅值逐渐增大,稳定性叶瓣图中稳定区域也逐渐增大;当支撑力由0 N增加到400 N时,工件的频率响应先增大后平稳,稳定性叶瓣图中低转速区域稳定范围随支撑力的增大而增大,高转速区域起初稳定范围增大较为明显,随后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最后,采用镜像铣削实验对稳定性叶瓣图进行验证,通过对比表面形貌与加速度时域频域信号,其颤振情况与稳定性叶瓣图一一对应,验证了镜像铣削加工颤振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铣削 薄壁件 颤振 支撑力 装夹方式 稳定性叶瓣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粉方式对小麦全麦粉及其面条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来思彤 崔清亮 +2 位作者 王键美 孙元琳 刘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3-121,130,共10页
小麦全麦粉营养价值高,但全麦粉货架期短,全麦制品口感差。为探究制粉方式对小麦全麦粉及其面条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利用直接粉碎法和回添法制备全麦粉,比较了全麦粉的营养组成、淀粉组成、面筋特性、糊化特性、货架期及其面条的微观结构... 小麦全麦粉营养价值高,但全麦粉货架期短,全麦制品口感差。为探究制粉方式对小麦全麦粉及其面条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利用直接粉碎法和回添法制备全麦粉,比较了全麦粉的营养组成、淀粉组成、面筋特性、糊化特性、货架期及其面条的微观结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全麦粉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精制麦粉(P<0.05),但麦麸在形成面团的过程中会干扰面筋蛋白的聚合,形成不连续的网状结构,导致全麦面条的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高,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差。随回添全麦粉中麦麸粒径的减小,面筋蛋白的聚合程度增加,面条的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降低,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提高。直接粉碎法和回添法所制全麦粉的干面筋和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乳酸保留力差异不显著(P>0.05),但直接粉碎全麦粉破损淀粉含量高,吸水率高,面条的弹性差、蒸煮损失率高、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差。此外,回添全麦粉的货架期长于直接粉碎全麦粉,减小回添麦麸的粒径不影响全麦粉的货架期。因此,回添法有利于延长全麦粉的货架期,减小回添麦麸粒径可改良全麦粉的加工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全麦粉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粉方式 直接粉碎法 回添法 粒径 全麦粉 麦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增材制造Inconel 718铣削参数优化研究
13
作者 宋善奇 金成哲 +1 位作者 李良良 鑫龙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的Inconel 718零件不满足技术要求时,需应用铣削等方法进行加工。本文以切削速度v_(c)、每齿进给量f_(z)和轴向切削深度a_(p)为切削参数优化设计变量,以切削力作为响应性能指标,设计响应曲面法方案,建立了铣削增材制造I...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的Inconel 718零件不满足技术要求时,需应用铣削等方法进行加工。本文以切削速度v_(c)、每齿进给量f_(z)和轴向切削深度a_(p)为切削参数优化设计变量,以切削力作为响应性能指标,设计响应曲面法方案,建立了铣削增材制造Inconel 718的响应分析模型,得到优化设计变量的响应函数解析式,研究了各优化设计变量的交互作用对优化目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切削力方差分析,模型R^(2)=0.954,P=0.0007<0.05,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各优化设计变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小按照每齿进给量>轴向切削深度>切削速度的顺序排列;以切削力为优化响应性能指标的最优切削参数组合为v_(c)=80 m/min,f_(z)=0.02 mm/z,a_(p)=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Inconel 718 铣削 参数优化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半自磨机衬板提升条参数优化研究
14
作者 方鑫 刘瑜 +4 位作者 李茂林 黄礼龙 罗聪 李良伟 吴彩斌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采用离散元法对秘鲁拉斯邦巴斯选矿厂Φ12.2 m×6.7 m半自磨机衬板提升条参数进行优化。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构建二次回归模型,研究各因子对碰撞总能量和能量离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条高度对颗粒运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它通过... 采用离散元法对秘鲁拉斯邦巴斯选矿厂Φ12.2 m×6.7 m半自磨机衬板提升条参数进行优化。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构建二次回归模型,研究各因子对碰撞总能量和能量离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条高度对颗粒运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它通过改变颗粒抛落高度、抛出范围和运动轨迹,进而影响磨矿过程中碰撞能量的形成;提升条面角和宽度通过调整颗粒在抛落区域和研磨区域的运行位置进而影响碰撞能量的分布。综合考量,确定适宜的衬板提升条参数为:高度380 mm、宽度100 mm、面角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机 衬板 磨矿 半自磨 离散元法 响应曲面 提升条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加工和萃取方式对香稻2-乙酰-1-吡咯啉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姚祥滨 张莹莹 +4 位作者 罗昊文 韦剑娇 祁剑英 唐湘如 段美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提高2-乙酰-1-吡咯啉(2-AP)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试验选用4个香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检测了不同储藏、加工及萃取方式下香稻2-AP含量。试验设置了4个储藏温度(25℃、4℃、-20℃、-80℃)、4个碾磨时长(15 s、... 为提高2-乙酰-1-吡咯啉(2-AP)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试验选用4个香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检测了不同储藏、加工及萃取方式下香稻2-AP含量。试验设置了4个储藏温度(25℃、4℃、-20℃、-80℃)、4个碾磨时长(15 s、30 s、60 s、90 s)以及18种萃取方式(超声萃取、70℃水浴加热萃取、超声+70℃水浴加热萃取,萃取时间为0.5、1.0、2.0、3.0、4.0、5.0 h)。结果表明,在-20℃和-80℃条件下储藏的香稻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储藏温度下储藏的香稻,这两个储藏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碾磨时长显著影响2-AP含量,碾磨30 s时2-AP含量最低,60 s时2-AP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超声萃取和70℃水浴加热萃取在萃取4 h时效果最佳,超过此时长2-AP含量开始下降。因此,为确保香稻中2-AP检测的可靠性和效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香稻成熟后应将样品储藏在-20℃条件下,优先选择超声萃取或70℃水浴加热萃取方法,并控制研磨时长为60 s,以最大程度减少2-AP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2-乙酰-1-吡咯啉 储藏温度 碾磨时间 萃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湿式球磨机磨矿效果离散元分析
16
作者 李培 张萌 +2 位作者 王晓 余永健 薛玉君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87,共6页
湿式球磨机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粉磨设备,其运行成本约占选矿厂总成本的50%,提高磨矿效率对选矿厂节能增效具有显著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磨矿工艺参数对磨矿效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业生产,开展了基于流固耦合的湿式球磨机... 湿式球磨机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粉磨设备,其运行成本约占选矿厂总成本的50%,提高磨矿效率对选矿厂节能增效具有显著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磨矿工艺参数对磨矿效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业生产,开展了基于流固耦合的湿式球磨机磨矿效果离散元分析。研究以?2.7 m×4 m的湿式球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DEM-VOF方法建立了磨机内气-液-固三相流耦合模型,分析了不同矿浆浓度下物料的运动状态及碰撞能量利用率。结果表明:磨矿效果与矿浆浓度密切相关,当矿浆浓度较低时,“死区”颗粒占比较高,导致磨矿效率降低;随着矿浆浓度的提高,物料流动状态显著改善并趋于稳定,磨矿效率随之提升;当矿浆浓度为90%时,磨机内部总碰撞能量达到峰值,但其能量利用率并非最高;相比之下,矿浆浓度为80%时,能量利用率最高,该浓度下的总碰撞能量接近矿浆浓度90%时,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磨矿浓度条件下,综合磨矿效率及衬板和磨矿介质的磨损情况,认为矿浆浓度宜为80%。磨机内部磨矿介质与矿石的碰撞以低能级为主,因此,矿石破碎主要依赖冲击能量的多次累积效应;同时,切向碰撞能量高于法向碰撞能量,表明球磨机内的矿石破碎以磨剥作用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球磨机 流固耦合 离散单元法 矿浆浓度 磨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和磨粉工艺对大米粉及其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吴淼源 廖卢艳 +2 位作者 任贤龙 刘操 吴卫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分别采用常规半干法(CSD)和两步干燥-半干法(2-DSD)制备不同粒度的大米粉,对比研究粒度和磨粉工艺对大米粉及其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CSD和2-DSD 2种方法制备的大米粉的粒径D50显著降低(P<0.05),破损淀粉含... 分别采用常规半干法(CSD)和两步干燥-半干法(2-DSD)制备不同粒度的大米粉,对比研究粒度和磨粉工艺对大米粉及其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CSD和2-DSD 2种方法制备的大米粉的粒径D50显著降低(P<0.05),破损淀粉含量增加,冲调性能下降,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增加,糊化温度降低;其米粉糊的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提高。相较于CSD,2-DSD制备大米粉的粒径D50、破损淀粉含量接近,吸水性、水溶性、溶胀性、峰值黏度、最终黏度更高,而润湿性、结块率更低;其鲜湿米粉的硬度、咀嚼性下降。在粒度100~135μm范围内,2-DSD制备的大米粉在粉质特性和鲜湿米粉品质上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磨粉工艺 两步干燥-半干法 半干法 大米粉 鲜湿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刀具寿命的数控铣削参数节能优化方法研究
18
作者 欧丽 尹瑞雪 赵雪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6-112,共7页
针对数控铣削加工中刀具磨损导致加工能耗剧增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刀具寿命和铣削比能的切削参数优化多目标决策方法。以难加工材料316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响应面法的铣削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交互分析;建立以铣削工艺参数为变... 针对数控铣削加工中刀具磨损导致加工能耗剧增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刀具寿命和铣削比能的切削参数优化多目标决策方法。以难加工材料316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响应面法的铣削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交互分析;建立以铣削工艺参数为变量的铣削比能、刀具寿命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优化目标,构建多目标切削参数优化模型;最后,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集,并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最优解集进行决策,得到最优解。结果表明:相比工厂经验切削参数组合,优化后切削参数组合的铣削比能降低了24%,刀具寿命提升了37%,验证了该铣削比能和刀具寿命预测及多目标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铣削 响应面法 多目标切削参数优化模型 NSGA-Ⅱ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弧头立铣刀螺旋角修正的切削力计算方法
19
作者 张越新凯 卓秀彬 +2 位作者 魏俊 梁彬 江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为优化切削力预测模型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圆弧头立铣刀螺旋角参数修正的方法,以圆弧头立铣刀为例,建立铣刀刃线参数化模型,将立铣刀切削刃离散为一系列刀刃微元,计算每一刀刃微元螺旋角参数值,通过斜角切削模型计算刀刃微元剪切区域... 为优化切削力预测模型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圆弧头立铣刀螺旋角参数修正的方法,以圆弧头立铣刀为例,建立铣刀刃线参数化模型,将立铣刀切削刃离散为一系列刀刃微元,计算每一刀刃微元螺旋角参数值,通过斜角切削模型计算刀刃微元剪切区域的流动应力,并根据刀刃微元螺旋角参数修正该计算过程。基于微元切削刃力平衡关系与刀具几何结构将剪切应力转换为三向切削力。通过对比切削试验数据与优化模型计算数据,验证该方法具有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力模型 斜角切削 优化方法 圆弧头立铣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DW法的铣削机器人模态参数预测
20
作者 段玉斌 赵一阳 +2 位作者 刘金玉 曹家彬 闫维新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5,180,共8页
铣削加工工业机器人模态参数识别是分析其加工时振动现象的基础,模态参数与机器人的姿态高度相关,因此存在加工过程中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传统的有限元法以及试验模态分析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 铣削加工工业机器人模态参数识别是分析其加工时振动现象的基础,模态参数与机器人的姿态高度相关,因此存在加工过程中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传统的有限元法以及试验模态分析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数,对此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距离反比加权(IDW)频响曲线预测法,实现机器人任意姿态下的频响曲线预测,并采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准确辨识机器人的模态参数。首先对铣削加工系统进行有限元模态仿真,在此基础上确定传感器布放位置;采用力锤冲击试验得到加工平面内有限位姿点的频响曲线,之后利用改进IDW法对部分位姿点的频响曲线进行预测;最后利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基于预测频响曲线实现模态参数的辨识并与实测模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IDW法可有效提高频响曲线的预测精度;2)基于预测频响曲线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与基于实测频响曲线的参数识别结果接近,低阶固有频率的预测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机器人 频响函数预测 模态参数辨识 改进距离反比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