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橡胶树HbMVD1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转录调控因子筛选
1
作者 文连璇 杨署光 +2 位作者 史敏晶 邓小敏 晁金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5-1794,共10页
转录调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是近年来橡胶树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是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对其... 转录调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是近年来橡胶树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是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对其转录调控尚不清楚。本研究克隆了长度为1500 bp的橡胶树HbMVD1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其含有茉莉酸响应、乙烯响应、机械伤害响应、光响应、MYC结合等顺式作用元件。自激活抑制梯度试验显示,AbA浓度为100 ng/mL时,pAbAi-pHbMVD1诱饵载体的转录自激活得到有效抑制。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从橡胶树胶乳酵母cDNA文库共筛选到13个与HbMVD1启动子结合的非冗余蛋白,包括1个WRKY转录因子(HbWRKY1)、1个热激转录因子、1个G-box结合因子。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在不同组织间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转录调控分析显示HbWRKY1在体内可以激活HbMVD1基因的表达。分子对接发现,HbWRKY1与HbMVD1启动子的机械伤害响应元件结合,并鉴定到11个潜在的氨基酸结合位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橡胶树HbMVD1转录调控网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HbMVD1启动子 酵母单杂交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3c靶向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凋亡
2
作者 夏盼盼 章威 +1 位作者 李思思 王红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69,共7页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1、HCCLM3以及MHCC97H)内miR-23c的表达水平。设计了miR-23c模拟物,在肝癌细胞系Huh7中,运用CCK-8检测法、细胞迁移实验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细胞的增殖状况、迁移能力和凋亡水平予以测定。通过预测网站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miR-23c与OCT1的靶向关系,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miR-23c过表达对OCT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回复实验研究miR-23c靶向OCT1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肝脏正常细胞系LO2,miR-23c于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呈现明显下调。在与NC组进行对比时发现,转染miR-23c模拟物的Huh7细胞,其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细胞凋亡现象则明显增强。miR-23c和OCT1在分子层面上存在相互作用。miR-23c过表达后,Huh7细胞中的OCT1蛋白表达减少。转染miR-23c模拟物能够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其凋亡,而这些现象能够被过表达OCT1逆转。结论miR-23c能够下调OCT1,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23c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线粒体转录因子B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细胞生长
3
作者 欧志高 陈会莹 +1 位作者 汤婷 朱剑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主要参与线粒体DNA转录,与肝细胞癌、星状细胞瘤等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B1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主要参与线粒体DNA转录,与肝细胞癌、星状细胞瘤等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B1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筛选TFB1M高低表达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突变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等。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过表达TFB1M对结肠癌细胞活力、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TFB1M在结肠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N分期和TNM分期有关(P<0.05)。TFB1M高表达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功能富集结果显示,TFB1M与白细胞介导的免疫、免疫球蛋白产生等信号通路有关。此外,ZFHX4、RYR2、PIK3CA和FAT 4等基因在TFB1M高表达组突变频率显著升高(均P<0.05)。在PIK3CA和FAT 4突变组中TFB1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TFB1M高表达组中CD4+记忆活化T细胞占比升高,Treg细胞占比降低。TFB1M高表达组患者可能对陶扎色替(tozasertib)、阿糖胞苷(cytarabine)、长春新碱(vincristine)等更敏感,而TFB1M低表达组患者可能对Dasatinib、JQ1、ERK_2440等更敏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TFB1M时,结肠癌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减少,S期和G 2/M期细胞占比增多。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FB1M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浸润及功能在结肠癌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线粒体转录因子B1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低温胁迫转录因子DcICE1基因克隆与非生物逆境响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莹 徐志胜 +3 位作者 王枫 李梦瑶 马静 熊爱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植物ICE1基因是调控CBF基因表达的上游调控因子,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实验以2个胡萝卜品种‘黑田五寸’和‘君川红’为实验材料,分别克隆出DcICE1转录因子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4种不同逆境胁迫下(4℃低温... 植物ICE1基因是调控CBF基因表达的上游调控因子,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实验以2个胡萝卜品种‘黑田五寸’和‘君川红’为实验材料,分别克隆出DcICE1转录因子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4种不同逆境胁迫下(4℃低温、38℃高温、0.2mol·L-1 NaCl及200g·L-1 PEG)DcICE1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DcICE1转录因子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1 458bp,编码485个氨基酸。2个胡萝卜品种的DcICE1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有2个位点的差异,分别为第139位的G/A和第475位的A/G,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在第47位的E/K和第159位的N/D差异,该差异可能与DcICE1转录因子在2个不同品种应对逆境胁迫下的响应不同有关。胡萝卜DcICE1转录因子有一个保守的ICE1功能结构域。实时定量PCR检测DcICE1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响应表明,低温(4℃)处理能明显地诱导DcICE1基因的表达,但盐(0.2mol·L-1 NaCl)和干旱(200g·L-1 PEG)处理下的诱导效果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dcice1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水平的花生FAR1转录因子家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小波 李春娟 +6 位作者 孙全喜 王奇 牟艺菲 王娟 苑翠玲 姜常松 单世华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FAR1是一类起源于转座子酶的转录因子,在光敏色素A(phyA)信号通路的启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水平对其家族分析,可为深入研究FAR1基因在花生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花生基因组中共鉴定... FAR1是一类起源于转座子酶的转录因子,在光敏色素A(phyA)信号通路的启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水平对其家族分析,可为深入研究FAR1基因在花生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花生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0个FAR1基因,该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分成3个亚组,Ⅰ、Ⅱ、Ⅲ亚组中分别包含了21、20和19个花生FAR1蛋白。65%直系同源基因的Ka/Ks值小于0.5,这些基因结构稳定、较为保守,经历了较强的负选择作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FAR1基因在花生叶片中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花生FAR1基因家族的进化与功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FAR1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t相关转录因子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徐可 张彬 +1 位作者 张红松 田乃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runt相关转录因子1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是一种转录因子,它广泛地参与到生物体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中,既往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肿瘤等方面。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在心血管发育和心血管疾病中的潜... runt相关转录因子1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是一种转录因子,它广泛地参与到生物体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中,既往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肿瘤等方面。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在心血管发育和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对RUNX1的研究,探讨它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t相关转录因子1 心脏重构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VvCCD1b基因克隆及与其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一恒 李少楠 +4 位作者 董天宇 唐美玲 唐雯 卢素文 房经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5-2224,共10页
【目的】筛选葡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挖掘参与调控葡萄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潜在因子,为深入探究葡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VvCCD1b基因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利用... 【目的】筛选葡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挖掘参与调控葡萄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潜在因子,为深入探究葡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VvCCD1b基因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vCCD1b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等进行预测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及不同处理下葡萄CCD家族成员表达模式。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与VvCCD1b基因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并进行点对点验证。【结果】通过PCR克隆获得VvCCD1b基因序列全长1641 bp,位于13号染色体上,编码546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16.67%)、β-折叠(5.49%)、延伸链(24.54%)和无规则卷曲(53.30%)构成,具有RPE65保守结构域。VvCCD1b基因启动子含有光响应元件(G-box、3-AF1 binding site、GATA-motif、TCT-motif)、水杨酸(SA)响应元件(SARE)、脱落酸(ABA)响应元件(ABRE)及AP2/ERF、WRKY、MADS-box转录因子结合元件。VvCCD1b基因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且受光照与逆境胁迫的影响。以VvCCD1b基因启动子为诱饵,初步筛选出VvRAP2-4、VvWRKY4、VvBHLH137转录因子及葡萄液泡加工酶、葡萄糖苷酶等18个功能蛋白,其中VvRAP2-4、VvWRKY4转录因子与VvCCD1b基因启动子间存在互作。【结论】VvCCD1b为亲水性蛋白,基因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且受到干旱、高温、水涝胁迫和光照的影响。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出与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候选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VvCCD1b基因 启动子 酵母单杂交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C1等转录因子基因在花生小种子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8
作者 朱秀瑾 郭凤丹 +2 位作者 夏晗 赵传志 侯蕾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及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LEC1在花生未受精子房(DBP0)时期表达量较低,且在ssm1和对照LH11中无明显差异,在受精后的子房(DBP1)和入土10 d(DAP10)和20 d(DAP20)种子中表达量上调,并且在LH1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突变体ssm1;转录因子基因AhFUS3、AhABI3、AhAGL15和AhWRI1在ssm1中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与脂肪酸合成和糖酵解关系密切的AhWRI1基因在ssm1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推测,ssm1中AhLE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影响AhFUS3、AhABI3和AhWRI1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ssm1种子胚胎发育和油脂积累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种子突变体ssm1 转录因子基因LEC1 基因表达 种子发育 油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Rpn13转录抑制调控机制探究
9
作者 金振辉 范礼斌 +1 位作者 姜天霞 邱小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哺乳动物Rpn13作为26S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其N端结合泛素化底物,C端结合去泛素化酶UCH37,介导大部分蛋白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参与调控细胞自噬、神经元功能和生殖细胞发育等.蛋白酶体抑制剂是肿瘤防治的重要措施,且靶向Rpn1... 哺乳动物Rpn13作为26S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其N端结合泛素化底物,C端结合去泛素化酶UCH37,介导大部分蛋白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参与调控细胞自噬、神经元功能和生殖细胞发育等.蛋白酶体抑制剂是肿瘤防治的重要措施,且靶向Rpn13能够克服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耐药性.然而,Rpn13基因转录抑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发现,Rpn13基因在结肠癌、淋巴癌、胰腺癌、直肠癌、胃癌及胸腺癌等中高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Rpn13启动子区域-454~-58 bp的活性较高,为其转录调控的主要区域.Rpn13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如CTCFL(CCCTC binding factor-like)、CTCF(CCCTC binding factor)、NRF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和FOXO3(forkhead box O3)等,并且它们均会抑制Rpn13启动子活性.进一步的突变实验显示CTCFL结合在启动-63~-52 bp序列.本研究不仅发现Rpn13在癌组织中高表达,也初步揭示其转录抑制机制,为探究Rpn1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FL 蛋白酶体受体 FOXO3 NRF1 Rpn13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l1不同转录本在斑马鱼原始造血中的作用
10
作者 林杰豪 杨童舒 +1 位作者 张文清 刘伟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3-588,共16页
原始造血是生物体内至关重要的发育过程,其产生的血液细胞不仅在早期胚胎时期负责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同时也为免疫系统发育奠定了基础。在原始造血过程中,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及其辅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调控原始造血的... 原始造血是生物体内至关重要的发育过程,其产生的血液细胞不仅在早期胚胎时期负责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同时也为免疫系统发育奠定了基础。在原始造血过程中,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及其辅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调控原始造血的发生与成熟。其中,bHLH转录因子家族中的SCL和LYL1在胚胎造血中起着核心作用。SCL参与原始造血的启动,而LYL1则被认为是SCL的旁系同源,能够在成年后SCL缺失时弥补其对造血的影响。然而,目前LYL1在原始造血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斑马鱼血液细胞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发现CABZ01066694.1在造血干/祖细胞中高表达。序列比对显示,CABZ01066694.1是lyl1基因的一种短型转录本。本研究通过5′端快速扩增的cDNA末端测序(5′RACE)验证了斑马鱼和人类的lyl1基因均存在长型转录本(lyl1f)和短型转录本(lyl1s)。进一步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中的scRNA-seq和RNA-seq数据,发现在斑马鱼原始造血细胞中,lyl1主要转录lyl1s。最后,本研究通过Morpholino技术分别敲低lyl1f和lyl1s,发现lyl1s的敲低显著抑制了原始髓系祖细胞和原始粒系细胞的产生,而lyl1f的敲低则促进了原始巨噬细胞的生成。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斑马鱼源lyl1和人源LYL1均存在长、短型转录本,并且这两种转录本在调控原始髓系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为理解原始造血的分子调控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l1 斑马鱼 原始造血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S1转录上调FBXO45通过EMT而促进肝癌的侵袭迁移
11
作者 朱贞宝 吴飞繁 +2 位作者 顾永鹏 谢传明 张雷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32-1341,共10页
目的探究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1,ETS1)和F-盒蛋白45(F-box protein 45,FBXO45)在人肝癌细胞中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Jaspar、hTFtarget、Cistrome转录因子数据库预测网站预测FBXO45... 目的探究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1,ETS1)和F-盒蛋白45(F-box protein 45,FBXO45)在人肝癌细胞中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Jaspar、hTFtarget、Cistrome转录因子数据库预测网站预测FBXO45的转录因子。根据各个数据库预测的结果取交集,对筛选出的候选转录因子分别在高转移人肝癌细胞(highmetastatichuma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HCCLM3)和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Huh7)中敲低各个的基因表达后检测FBXO45的表达情况,选出对FBXO45表达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分析并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实验验证与FBXO45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确定FBXO45潜在的转录因子。在肝癌细胞HCCLM3和Huh7中过表达ETS1后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在过表达ETS1情况下敲低FBXO45检测对其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通过预测FBXO45转录因子后取交集筛选出3个候选转录因子,分别是ETS1、SPI1和YY1)。在HCCLM3和huh7细胞中分别敲低ETS1、SPI1和YY1,结果发现ETS1敲低后显著导致了FBXO45的表达降低(P<0.05)。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的分析显示,ETS1和FBXO45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001;R=0.40,P=0.0219)。ChIP实验结果提示,ETS1可以和FBXO45启动子序列特异性结合而调控其表达,证实了ETS1为FBXO45潜在的转录因子。然后在肝癌细胞HCCLM3和Huh7中过表达ETS1后发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并上调了N-cadherin、Snail蛋白的表达(P<0.01)。此外,在ETS1过表达的情况下敲低FBXO45后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迁移能力(P<0.01)。结论ETS1激活FBXO45的转录使其高表达而通过EMT途径增强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 上皮间充质转化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蒋明君 尚国辉 +4 位作者 张凤妍 殷凡响 薛梦姣 胡延忠 彭旭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7,共11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PE/Hsf1-/-),分别命名为H8、H9细胞株。取野生型、H8和H9细胞株,应用DHE探针染色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活力值;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衰老细胞比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聚集素(CLU)、p53、p21和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细胞株中p53、p21、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株在不同热休克处理条件下和HSP90抑制剂IPI504处理下热休克反应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细胞株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后相对存活率,比较各细胞株经或未经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基因测序显示H8和H9细胞株成功携带突变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8、H9细胞株不表达HSF1蛋白,HSF1在ARPE-19细胞中被成功敲除。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H9细胞株中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细胞株HSP9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P>0.05)。在不同热休克刺激和IPI504诱导下野生型细胞株中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处理的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培养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比较,H8和H9细胞株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3、p2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衰老相关炎症因子IL-6、IL-8、IL-1β、M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ROS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经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经NAC处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8和H9细胞株200、400、600、800μmol/L H 2O 2处理条件下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敲除HSF1可下调HSP的表达,激活ROS/P53/P21通路,诱导RPE细胞衰老,并增加RPE对氧化应激刺激的敏感性。HSF1在RPE细胞中可能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 衰老治疗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茛中与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1R-MYB类转录因子的鉴定与分析
14
作者 樊金世博 钟欣欣 +3 位作者 单婷玉 张京晶 王郅炜 吴家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7,共10页
1R-MYB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抗胁迫、次生代谢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分析了其1R-MYB家族成员的基序、系统进化关系、表达特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结果共鉴定... 1R-MYB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抗胁迫、次生代谢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分析了其1R-MYB家族成员的基序、系统进化关系、表达特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结果共鉴定出221个1R-MYB基因,其中18个通过KEGG富集到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可能调控此途径中的过氧化物酶。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毛茛1R-MYB转录因子调控苯丙烷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 转录因子 全长转录 1R-MYB 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Six1调控肾源性分子表达促进肾脏损伤修复
15
作者 张曼玲 徐腾飞 +2 位作者 王宇彤 马旭 金永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608-2619,共1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后肾源性转录因子正弦眼同源异型盒1(sine oculis homeobox 1,Six1)调控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进行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实验,并于造...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后肾源性转录因子正弦眼同源异型盒1(sine oculis homeobox 1,Six1)调控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进行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实验,并于造模后第1、2和3天收集血清样品与肾脏组织;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及肾脏HE染色;检测肾源性分子(Six1、Pax2等)、细胞增殖/迁移基因(Cyclin A1、MMP9等)表达及分布。在Six1过表达/基因敲除及氯化钴诱导损伤等细胞模型中,检测凋亡通路(Bcl2、Caspase3等)及细胞增殖等分子的表达。此外,利用腺相关病毒体内过表达Six1并建立IRI模型,检测Six1等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 IR损伤后,Six1在上皮细胞中被显著激活;肾源性及细胞增殖/迁移分子(Pax2、Cyclin A1、MMP9等)表达显著上调(P<0.05),并与Six1表达正相关,且增殖迁移分子(Ki67、MMP9)同样定位于小管上皮细胞。在Six1过表达细胞模型中,肾源性与细胞增殖/迁移分子(Pax2、Cyclin A1、MMP9等)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5)。在过表达Six1肾脏中,肾源性及抗凋亡分子(Six2、Pax2、Bcl2等)表达上调,肾损伤分子(Kim1)表达减少;而在IR损伤第2天,过表达Six1肾脏中抗凋亡基因(Bcl2、Stat3)显著上调(P<0.05),损伤及凋亡分子(Kim1、Caspase3)显著下调(P<0.05)。在氯化钴诱导模型中,与对照正常细胞比较,细胞增殖率在Six1敲除细胞(TCMK1-Six1^(-/-))中显著下降(P<0.05),而在Six1过表达细胞(TCMK1-Six1)中升高(P<0.05);肾源性、抗凋亡通路及细胞增殖/迁移分子(Pax2、Bcl2、Cyclin A1、MMP9等)表达在TCMK1-Six1^(-/-)中减少,凋亡与肾损伤(Caspase3、Kim1)分子在TCMK1-Six1中显著下调(P<0.05)。结论 AKI后激活的Six1通过上调肾源性分子的表达,并诱导抗凋亡通路分子表达,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参与了IR诱导肾脏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肾源性分子 转录因子Six1 细胞增殖与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调控因子DOG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松泉 唐翠芳 +2 位作者 姜孝成 王伟青 程红焱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蛋白是种子休眠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可与ABA协同作用来延迟种子萌发。核心脱落酸(ABA)信号转导途径和DOG1途径在蛋白磷酸酶2C(PP2C)中汇聚。DOG1调控种子休眠需要PP2C,并通过与ABA过敏感萌发(AHG1/AHG3)结... 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蛋白是种子休眠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可与ABA协同作用来延迟种子萌发。核心脱落酸(ABA)信号转导途径和DOG1途径在蛋白磷酸酶2C(PP2C)中汇聚。DOG1调控种子休眠需要PP2C,并通过与ABA过敏感萌发(AHG1/AHG3)结合来增强ABA的信号转导。DOG1抑制AHG1的作用来增加ABA的敏感性和诱导种子休眠。近年来,DOG1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DOG1对种子成熟、休眠与萌发的作用,DOG1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DOG1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及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在本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信号 DOG1调控因子 种子休眠 分子机制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细胞蜡块中的napsin 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有助于肺腺癌胸水的诊断 被引量:22
17
作者 徐小艳 刘红伟 +3 位作者 姜黄 李川 袁淑慧 杨金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napsin 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检测对肺腺癌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有肺腺癌病史胸水的细胞涂片、细胞蜡块切片及对应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比较细胞涂片和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方法诊断肺腺癌...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napsin 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检测对肺腺癌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有肺腺癌病史胸水的细胞涂片、细胞蜡块切片及对应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比较细胞涂片和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方法诊断肺腺癌阳性率;对免疫指标napsin A和TTF-1诊断肺腺癌价值进行评估。结果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诊断肺腺癌阳性率高于细胞涂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44%vs 55.56%P<0.05)。TTF-1和napsin A在肺腺癌细胞蜡块中表达率分别为94.74%(36/38)和78.95%(30/38),二者在间皮反应增生中均不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napsin A和TTF-1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7.37%和100%。结论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napsin A和TTF-1检测较传统细胞涂片有助于提高肺腺癌胸水诊断阳性率,二者联合检测对肺腺癌胸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细胞蜡块 甲状腺转录因子-1 NAPSI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高糖培养系膜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史永红 段惠军 +2 位作者 王丽晖 任韫卓 高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高糖和缬沙坦干预,采用W estern印迹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高糖和缬沙坦干预,采用W estern印迹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p-STAT1、p-STAT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 ibronectin,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p-STAT1和p-STAT3表达明显上调,TGF-β1、FN和IV型胶原含量增加,TGF-β1mRNA的表达增加。缬沙坦组p-STAT1和p-STAT3的表达明显下调,TGF-β1、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减少,同时TGF-β1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高糖状态下p-STAT1和p-STAT3表达明显升高,缬沙坦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STAT1和STAT3的激活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 系膜细胞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行菜种子bHLH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及幼苗laICE1表达对冷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琳琳 王亚茹 +4 位作者 曾卫军 谢红桃 杜钰 卢函 赵惠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4,共9页
该研究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以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种子耐受和不能耐受低温萌发的2组样本为材料,对其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分析,并对该家族成员表达差异极显著的laICE1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结构预测,以探讨独行菜... 该研究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以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种子耐受和不能耐受低温萌发的2组样本为材料,对其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分析,并对该家族成员表达差异极显著的laICE1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结构预测,以探讨独行菜幼苗中laICE1基因表达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萌发中的独行菜种子,至少有83个bHLH转录因子序列表达,相对于低温萌发停滞组,在低温萌发耐受组的独行菜种子中,有10个下调、13个上调、60个表达差异不显著。其中表达量极显著下调的序列c20009_g1具有1 503bp开放阅读框,GO注释到ICE1基因,该基因命名为laICE1。(2)laICE1基因编码500aa,蛋白分子量为54 635.19kD,理论等电点为5.45,分子式为C2364H3742N688O758S22;该蛋白具有保守结构域bHLH。(3)定量分析表明,laICE1基因在非低温胁迫的独行菜种子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一直处于低温胁迫中不能进行萌发的独行菜种子,这与转录组数据库中该序列表达情况一致;而laICE1基因在独行菜幼苗期经低温处理后,其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laICE1基因可能在独行菜幼苗耐受低温生长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行菜 bHLH转录因子 laICE1基因 表达 低温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bZIP转录因子基因CsbZIP1的克隆与表达定位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红利 岳川 +4 位作者 周艳华 王璐 郝心愿 杨亚军 王新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02-1709,共8页
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bZIP)作为真核生物中分布最广、最保守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尤其在植物抵御各种逆境胁迫中有重要作用。采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到茶树bZIP转录因子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bZIP1(GenBank登录号为J... 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bZIP)作为真核生物中分布最广、最保守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尤其在植物抵御各种逆境胁迫中有重要作用。采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到茶树bZIP转录因子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bZIP1(GenBank登录号为JX050148.1)。该基因cDNA全长1515 bp,包含81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7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29.484 kD;含有bZIP家族典型的BRLZ结构域碱性结构域和亮氨酸拉链,属于B-zip1家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CsbZIP1属于bZIP转录因子F亚家族;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sbZI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qRT-PCR分析表明,4℃低温和NaCl盐胁迫处理均能诱导CsbZIP1的表达,表达量变化趋势都是随着胁迫时间先逐渐升高,到24 h时降低,ABA胁迫处理24 h抑制CsbZIP1的表达。推测CsbZIP1与茶树低温、盐等逆境胁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bZIP转录因子 CsbZIP1 亚细胞定位 克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