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vid及同期主动脉瓣成形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思嘉 邓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总结16例David手术配合护理经验,其中13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手术均顺利完成。15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术后死亡;随访(6.1±3.7)月,主动脉瓣无返流2例,轻度返流13例,中度返流1例;无患者需二次手术治疗。认为充足的术前准备、精细... 总结16例David手术配合护理经验,其中13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手术均顺利完成。15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术后死亡;随访(6.1±3.7)月,主动脉瓣无返流2例,轻度返流13例,中度返流1例;无患者需二次手术治疗。认为充足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中护理配合及监测,是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深刻理解和掌握手术过程,领会手术要点是良好手术配合的核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vid手术 主动脉瓣成形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vidⅠ与Bentall术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单中心疗效分析
2
作者 刘洋 马宁 张伟华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比较单中心DavidⅠ与Bentall手术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DavidⅠ组(n=13)和Bentall(n=15),DavidⅠ组采用Da... 目的比较单中心DavidⅠ与Bentall手术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DavidⅠ组(n=13)和Bentall(n=15),DavidⅠ组采用DavidⅠ手术,Bentall组采用Bentall手术。随访1年,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心脏指标、并发症。结果与Bentall组比较,DavidⅠ组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更长(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和术后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DavidⅠ组术后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5),2组术后1年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降低(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46.1%vs 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vidⅠ与Bentall手术应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早期指标,术后生存率、瓣膜相关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异。Bentall手术的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avid手术 BENTALL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vidⅠ术中顺行性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的心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帅 韩昌秀 +1 位作者 刘杨 谷天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David Ⅰ术中顺行性灌注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行David Ⅰ手术的110例患者,患者早期行DavidI手术均为顺行性灌注组(2014年6月-2016年5月),后期为逆行性灌注组(2... 目的探讨David Ⅰ术中顺行性灌注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行David Ⅰ手术的110例患者,患者早期行DavidI手术均为顺行性灌注组(2014年6月-2016年5月),后期为逆行性灌注组(2016年5月-2018年1月),比较两组临床后果,随访6-36个月。结果两组中均无临床死亡及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中肌钙蛋白I水平、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相似。顺行性灌注组中乳酸水平高于逆行性灌注组[(9.33±2.18)mmol/L比(7.22士1.44)mmol/L,P=0.018]。传导阻滞发生率在逆行性灌注组中(6例)高于顺行性灌注组(10.17%比1.96%,P=0.009),但仅有1例患者(1.69%)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在David Ⅰ手术中,顺行性和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持续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往往伴随着可接受的传导阻滞发生率及较低的乳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灌注心脏停搏液 DEL Nido心脏停搏液 david手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修复技术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杨烽 徐激斌 +4 位作者 徐志云 韩林 陆方林 邹良建 郎希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瓣根部修复技术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瓣根部修复技术治疗83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3例,女... 目的评价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瓣根部修复技术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瓣根部修复技术治疗83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3例,女性20例,年龄22-71(47.4±10.9)岁。采取封闭主动脉根部夹层、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加固并于窦管交界上方置换升主动脉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74例,David手术9例。结果全组住院期间死亡7例(8.4%)。随访71例,平均随访(3.4±1.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NYHA分级I级66例、Ⅱ级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中度反流2例;无因主动脉根部病变而需再次手术治疗者。结论结合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的特点,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病变 david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