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4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am Segmentation-A Data Fusion Approach for Sensor Networks 被引量:1
1
作者 WU Jian-Kang DONG Liang BAO Xiao-Mi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6-866,共11页
Sensor networks provide means to link people with real world by processing data in real time collected from real-world and routing the query results to the right people. Application examples include continuous monitor... Sensor networks provide means to link people with real world by processing data in real time collected from real-world and routing the query results to the right people. Application examples includ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 building infrastructures and human health. Many researchers view the sensor networks as databases, and the monitoring tasks are performed as subscriptions, queries, and alert. However, this point is not precise. First, databases can only deal with well-formed data types, with well-defined schema for their interpretation, while the raw data collected by the sensor networks, in most cases, do not fit to this requirement. Second, sensor networks have to deal with very dynamic target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while databases are more static. In order to fill this gap between sensor networks and databases, we propose a novel approach, referred to as 'spatiotemporal data stream segmentation', or 'stream segmentation' for short, to address the dynamic nature and deal with 'raw' data of sensor networks. Stream segmentation is defined using Bayesian Networks in the context of sensor networks, and two application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or networks spatiotemporal data processing databaseS Bayesian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database数据模型和Case工具设计实现配电GIS数据库 被引量:7
2
作者 冯晓良 徐学军 +1 位作者 胡森 韩云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63,共5页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难以表达非结构化数据和GIS中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也不能表达继承、聚合等在GIS中广泛使用的关系。文章概述了Geodatabase模型的结构和特点,并针对配电网数据结构的特点,在Geodatabase模型的基础上,利用UML...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难以表达非结构化数据和GIS中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也不能表达继承、聚合等在GIS中广泛使用的关系。文章概述了Geodatabase模型的结构和特点,并针对配电网数据结构的特点,在Geodatabase模型的基础上,利用UML建模语言和ArcGIS提供的Case工具,设计并实现了配电GIS数据库。这种数据模型和设计方法比传统方法直观、简单且易于修改,对配电网的描述更贴切,利于数据库设计的优化,是设计空间数据库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UML CASE工具 配电网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Networked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3
作者 NI Yan-rong, FAN Fei-ya, JIN Ji-wen, YAN Jun-qi (CIM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58-159,共2页
Today the cycle time of the product develop is requ ir ed to be shorte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ustomers becomes mo re and more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capability of the develop unit is limited b ... Today the cycle time of the product develop is requ ir ed to be shorte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ustomers becomes mo re and more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capability of the develop unit is limited b 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heterogeneous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 I n this paper, we bring forward a new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product de velopment process. We also settle part key technologies in it.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from all kinds of sources in the distributed develop ment process is interweaved. The solution to organize the workflow and manage th e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is called for anxiously. We use a new approach that is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coupling product development approach based on the network. The approach extends the develop process from the time axis. Then t he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are organized from the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aspects. The state of every activity projects at the ASN (active semantic netwo rk). The ASN includes decision system, intelligent agent, user interface and net work. The ASN decides the types and states of the activities and deals with the coupl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The knowledge stored in ASN is open to all users through the relative interfaces. Every specialist keeps contact with their user s relying on collaborative platform implements CSCW (computer support collaborat ive work) that integrated product/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lack of gl obal communication in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can be prevented in the most d egree. The key technologies that exist in the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coupling pro duct develop approach includ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ructure, orderly organiz ation of information, transparent management of process, agile transfer of infor mation and rapid prototyp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an be completed quickly by these technologies. The technologies involve wide content. In this paper, we dis cuss some key technologies. We validate the approach by the projectrapid response manufacturing a pplication in th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The expensive device, high technology and low using lead to RE (Rapid engineering) and RP (Rapid prototype) service a pplication by the network. RE and RP develop rapidly due to the accelerated prod uct development process. RE and RP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is built in the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 nous coupled active semantic network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4
作者 DiWu ZhishengLiu +1 位作者 YongxinFeng GuangxingWang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9期122-125,共4页
There are inherent vulnerabilities that are not easily preventable in the mobile Ad-Hoc networks.To build a highly secure wireless Ad-Hoc network,intrusion detection and response techniques need to be deployed;The int... There are inherent vulnerabilities that are not easily preventable in the mobile Ad-Hoc networks.To build a highly secure wireless Ad-Hoc network,intrusion detection and response techniques need to be deployed;The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cluster-based Ad-Hoc networks has been introduced,then,an architecture for better intrusion detection based on cluster using Data Mining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has been shown.A statistical anomaly detection approach has been used.The anomaly detection and trace analysis have been done locally in each node and possibly through cooperation with clusterhead detection in the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移动AD-HOC网络 数据挖掘 网络安全 聚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working Ob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Ocean Satellites
5
作者 ZOU Bin LIU Yuxi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2-730,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etworking observation capabilities of Chinese ocean satellites and their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ocean disaster prevention,ecological monitoring,and resource development.Since the inaugural la...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etworking observation capabilities of Chinese ocean satellites and their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ocean disaster prevention,ecological monitoring,and resource development.Since the inaugural launch in 2002,China has achieved substantial advancements in ocean satellite technology,forming an observ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the HY-1,HY-2,and HY-3 series satellites.These satellites are integral to global oce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ue to their high resolution,extensive coverage,and frequent observations.Looking forward,China aims to further enhance and expand its ocean satellite capabilities through ongoing projects to support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ocean satellites networking observation Ocean forecasting Oce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cean ecological monitoring Oce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olar monitoring Terrestrial applic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与勘探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鞠玮 陶树 +4 位作者 杨兆彪 程家耀 尚海燕 宁卫科 吴春龙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深部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未来规模性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查明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及勘探开发现状,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检索并分类统计中国深部煤层气论文,以其为基础分析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 深部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未来规模性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查明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及勘探开发现状,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检索并分类统计中国深部煤层气论文,以其为基础分析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可为发展深部煤层气适应性勘探开发技术提供借鉴。论文年代分布体现了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和产业发展历程:初期探索阶段(1994—2005年)、缓慢发展阶段(2006—2015年)、稳中求进阶段(2016—2020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以来)。地质—工程“双甜点”预测是深部煤层气开发地质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在地质、工程参数量化表征的基础上,借助三维地质与地质力学建模,开展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是保障效益开发的关键路径。煤储层天然裂缝的产出状态及发育程度显著影响压裂改造效果,压裂前后缝网体系的连通性是决定深部煤层气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深部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其适用性是未来需重点探讨的方向之一,深化理论认识、定量刻画地质—工程条件、全方位解析影响因素是决定中国深部煤层气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盆地内部深部—超深部煤层气将是研究和勘探开发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发展历程 地质—工程一体化 缝网连通性 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土工参数数据库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元参数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秋景 孙广灿 +2 位作者 蔡永敏 苏栋 李凤伟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析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利用该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GAN)的土工试验物理力学参数概率分布及预测模型,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深圳某项目,针对单组土工试验样本利用物理参数成功预测了其力学参数,并利用少量样本正确预测了该工程场地的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缺失参数样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实现了通过大范围地区勘察数据降低局部工程场地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目的,可为深圳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韧性设计和风险评价提供参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参数分布 数据库 预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评价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大晋 吴旭辉 张博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7,共11页
本文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中国各区域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逐渐扩大,呈“东高西低,南强北... 本文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中国各区域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逐渐扩大,呈“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区域间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密度较小,但联通性和稳定性较好;净溢出板块和经纪人板块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净受益板块和双向溢出板块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净受益板块对其余三个板块的虹吸效应较强,但板块间、板块内成员的互动关系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持续改善。上述结论对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区域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据库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探索——以延安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贾翠玲 雷小倩 +1 位作者 牛永洁 陈彬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延安时期红色文献见证了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历史实践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研究价值和时代价值。文章以延安大学图书馆为例,系统总结了延安时期红色... 延安时期红色文献见证了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历史实践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研究价值和时代价值。文章以延安大学图书馆为例,系统总结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目标、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建设成果及其社会价值。通过深入分析,文章探讨了保障数据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旨在实现其建设目标和价值,为国家数字化战略、高校学科建设以及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红色文献 数据库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桩基安装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黄山田 鲁华伟 +2 位作者 李怀亮 刘前标 李飒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3,43,共7页
由于海上桩基安装具有较大的风险,在工程实施前对桩基安装进行准确预测,在桩基安装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基于以往的打桩数据建立了桩基安装数据库,为有效利用数据库中已有的桩基安装数据,利用相似度算法和孪生网络... 由于海上桩基安装具有较大的风险,在工程实施前对桩基安装进行准确预测,在桩基安装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基于以往的打桩数据建立了桩基安装数据库,为有效利用数据库中已有的桩基安装数据,利用相似度算法和孪生网络技术,形成针对海上打桩案例的推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相似度算法可以在打桩前为桩基施工人员推荐与待施工场地最为相符的桩基安装案例;采用孪生网络,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识别最相似的打桩案例。该研究成果可为设计施工以及科学研究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相似度算法 孪生网络 桩基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嵌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创业行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华涛 韩一佳 范丹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CNIPA数据库中拥有高价值专利的28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嵌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创业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为: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均正向影响企...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CNIPA数据库中拥有高价值专利的28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嵌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创业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为: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均正向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组合创业行为、连续创业行为均正向调节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国际创业行为增强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关系嵌入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间的正向关系,但对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结构嵌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间的正相关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此外,高价值专利知识网络嵌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企业所有制和行业竞争程度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积极培育高价值专利、构建以高价值专利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价值专利 知识网络嵌入 高质量发展 创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转译”:逻辑与进路——基于重庆市3个转型社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辉 张梦康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7,M0005,共15页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转型社区作为城乡连续谱的中间环节,兼具“社区”“共同体”两种生活形态,其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呈现揭示了转型发展中城乡要素立体融合、互构共生的细节。对重庆市...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转型社区作为城乡连续谱的中间环节,兼具“社区”“共同体”两种生活形态,其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呈现揭示了转型发展中城乡要素立体融合、互构共生的细节。对重庆市3个转型社区的研究发现,治理共同体建设经历了问题化、利益相关化、征召与动员等4个阶段。其中,问题化阶段实现了社区公共问题与行动者自身问题的相互转化,利益相关化阶段完成了多元行动者的利益汇集与共同利益的拆分赋予,征召阶段就可行措施开展民主协商并敲定行动方案,而动员阶段则催生了真正的行动参与。层级“转译”推动并形成了社区空间更新中“现象—问题—议题—协商—行动”的过程闭环。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相应地提出推动“转译者”角色转换、畅通“转译”枢纽空间以及优化“转译”过程机制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治理共同体 转译 行动者网络 转型社区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态势、议题与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广耀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共10页
新型城镇化正进入以战略深化推动发展格局优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在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不断演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聚焦空间优化、区域协... 新型城镇化正进入以战略深化推动发展格局优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在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不断演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聚焦空间优化、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市民化等核心议题,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潜力地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路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格局 城市网络 城乡融合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康 卢鹏 夏正豪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新产品开发如何形成新突破的理解有限。本文界定了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的概念,总结提炼出人智融合区别于人机协同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阐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即开发者通过提示词工程引导、大数据筛选工程微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发现工程形成对开发者的反馈。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新产品开发中的人智融合理论研究,为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智融合 知识迁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骨架结构MHA-RNN的农药分子生成模型
15
作者 袁洪波 周焕笛 +2 位作者 霍静倩 张金林 程曼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在农药发现和从头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目前用于农药分子设计的深度生成模型中,基于骨架的分子生成模型较少。并且基于骨架的分子生成方法面临着生成分子质量和多样性不足的挑战。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 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在农药发现和从头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目前用于农药分子设计的深度生成模型中,基于骨架的分子生成模型较少。并且基于骨架的分子生成方法面临着生成分子质量和多样性不足的挑战。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结构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multi head attentio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MHA-RNN),首先生成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implified molecular input line entry system,SMILES)格式的分子骨架,然后对骨架进行装饰以生成新的分子。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生成的分子在有效性、新颖性和唯一性方面分别达到了97.18%、99.87%和100.00%。此外,生成分子在脂水分配系数(logarithm of partition coefficient,LogP)、拓扑极性表面积(topological polar surface area,TPSA)、相对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MW)、类药性(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drug-likeness,QED)、氢键受体(hydrogen bond acceptor,HBA)、氢键供体(hydrogen bond donor,HBD)、旋转键数(rotatable bonds,RotB)等性质上的分布与现有分子高度相似,研究结果为农药新药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研发 分子生成 分子骨架 循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作贡献网络的开源项目开发者推荐
16
作者 游兰 张雨昂 +4 位作者 刘源 陈智军 王伟 曾星 何张玮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3-1222,共10页
面向开源项目推荐开发人员对开源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传统软件开发,开源领域的开发者、项目、组织及相互关系体现了开放式协作项目的特点,而它们蕴含的语义有助于精准推荐开源项目的开发者。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协作贡献网络(CCN... 面向开源项目推荐开发人员对开源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传统软件开发,开源领域的开发者、项目、组织及相互关系体现了开放式协作项目的特点,而它们蕴含的语义有助于精准推荐开源项目的开发者。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协作贡献网络(CCN)的开发者推荐(DRCCN)方法。首先,利用开源软件(OSS)开发者、OSS项目、OSS组织之间的贡献关系构建CCN;其次,基于CCN构建一个3层深度的异构GraphSAGE(Graph SAmple and aggreGatE)图神经网络(GNN)模型,预测开发者节点和开源项目节点之间的链接,从而产生相应的嵌入对;最后,根据预测结果,采用K最近邻(KNN)算法完成开发者推荐。在GitHub数据集上训练和测试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序列推荐的对比学习模型CL4SRec(Contrastive Learning for Sequential Recommendation),DRCCN在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这3个指标上分别提升了约10.7%、2.6%和4.2%。因此,所提模型可以为开源社区项目的开发者推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生态 开发者推荐 异构信息网络 图神经网络 开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油气产量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17
作者 谢坤 田轩硕 +5 位作者 刘长龙 邵明 刘延春 高铭宣 袁世亮 张宝岩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4,共11页
受油气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工艺措施的复杂多变性影响,生产数据的分析利用程度多取决于石油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经验,计算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难以满足油气藏高效开发需求,亟待发现更加高效的油气产量预测方法。近年来,以深度神... 受油气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工艺措施的复杂多变性影响,生产数据的分析利用程度多取决于石油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经验,计算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难以满足油气藏高效开发需求,亟待发现更加高效的油气产量预测方法。近年来,以深度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算法和迁移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方法凭借处理高维数据、捕捉时序数据长期依赖关系和提取开发数据特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油气产量预测中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该文通过对常用油气产量预测机器学习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油气产量预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应用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同时对油气产量预测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未来,一方面应加强对物理约束融入机器学习模型的研究,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避免过于理想化的预测结果;另一方面要开发适合小样本情况下的算法和迁移学习技术,充分利用历史生产数据,为油气产量预测提供更好的数据分析技术支持。该研究对油气产量的智能预测技术完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产量预测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数字支教的常态化机制构建
18
作者 张立国 李静 贺宝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112,共9页
支教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支教作为传统支教的有益补充,正蓬勃兴起,但尚未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模式。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重新审视数字支教常态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数字... 支教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支教作为传统支教的有益补充,正蓬勃兴起,但尚未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模式。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重新审视数字支教常态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数字支教行动者网络中各异质行动者间的联动关系与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引。行动者网络视域下,数字支教的本质是各异质行动者共同参与的“转译”实践。其中,教育管理部门是数字支教网络的核心行动者,高校、社会公益组织是数字支教网络的主要行动者,教育信息化企业、城区优质学校、乡村薄弱学校等人类行动者,以及政策制度、教育理念、数字技术、教育资源等非人类行动者共同构成了数字支教网络的共同行动者。数字支教网络的各异质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引起兴趣—招募与动员—异议排除”四个环节,确定网络的强制通行点,并在强制通行点的统摄下,不断地进行协商、博弈和调整,合力推动网络构建和演化。构建数字支教常态化机制,需要完善制度体系,锚定转译愿景;激活行动主体,释放转译合力;优化网络关系,稳固网络联结,以弥合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支教 行动者网络 运行机制 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都市圈城乡融合类型分化与空间重构指引——基于“功能—网络—区位”视角的解析
19
作者 张臻 严爱琼 +2 位作者 闫晶晶 李鹏 盛佳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122,共8页
梳理现有都市圈相关政策背景下的城乡融合研究进展,选取西南山地典型成长型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其特征与存在问题,构建“功能—网络—区位”视角下的都市圈城乡融合类型划分技术框架,识别重庆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的典... 梳理现有都市圈相关政策背景下的城乡融合研究进展,选取西南山地典型成长型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其特征与存在问题,构建“功能—网络—区位”视角下的都市圈城乡融合类型划分技术框架,识别重庆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特征,并划分中心城区带动型、区城区带动型、强镇带动型、特色资源带动型等4种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模式,分区域、分类型提出规划指引。同时,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抓手构建空间治理体系,实现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和规划管控全域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型都市圈 城乡融合类型 地域功能 网络联系 西南山地 重庆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统计测度、空间格局与关联网络
20
作者 魏和清 吴磊 张露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文章从总量、素质、结构、分布四个维度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考察了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人口高质量... 文章从总量、素质、结构、分布四个维度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考察了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关联网络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与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形成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要特征的空间格局;各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中、高水平省份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在凝聚子群内部,各省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统计测度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