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and improved residual neural network
1
作者 Guanghua Yi Xinhong Hao +3 位作者 Xiaopeng Yan Jian Dai Yangtian Liu Yanwen H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AMR)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is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radio.However,the AMR 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at low SNRs still faces a great challenge.Therefore,the ...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AMR)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is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radio.However,the AMR 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at low SNRs still faces a great challenge.Therefore,the AMR method 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and improved residual neural network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the time series of the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are reconstructed into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which greatly simplifies the signal preprocessing process.Second,the depthwise convolution and large-size convolutional kernels based residual neural network(DLRNet)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feature extraction capability of the AMR model.Finally,the model performs feature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n the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to obtain the recognition vector that represents the signal modulation type.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R method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and improved residual network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AMR method.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maintains a high level greater than 90% even at -14 dB 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Residual neural network Depthwise con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of radio fuzes using a DR2D-based adaptive denoising method and textural feature extra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tian Liu Xiaopeng Yan +2 位作者 Qiang Liu Tai An Jian Da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28-338,共11页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cepted radio fuze modulation typ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decision-making in interference systems.However,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modern battlefields is complex,and the signal-t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cepted radio fuze modulation typ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decision-making in interference systems.However,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modern battlefields is complex,an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SNR)of such environments is usually low,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implement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radio fuzes.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a radio fuze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AMR)method for low-SNR environments is proposed.First,an adaptive denoising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rearrangement and the two-dimensional(2D)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DR2D)is used to reduce the noise of the intercepted radio fuze intermediate frequency(IF)signal.Then,the textural features of the denoised IF signal rearranged data matrix are extracted from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vectors of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ces(GLCMs),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s)are used for classification.The DR2D-based adaptive denoising algorithm achieves an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more than 0.76 for ten fuze types under SNRs of-10 d B and above,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ypical algorithms.The trained SVM classification model achieves an averag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more than 96%on seven modulation types and recognition accuracies of more than 94%on each modulation type under SNRs of-12 d B and above,which represents a good AMR performance of radio fuzes under low SN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Adaptive denoising data rearrangement and the 2D FFT(DR2D) Radio fu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equency Demodulation Analysis Method for Fault Diagnosis of Planetary Gearboxes
3
作者 FENG Zhipeng CHU Fule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I0016-I0016,共1页
Although envelope spectrum does not involve complicated sideband,thus has a much simpler structure than the common Fourier spectrum,it is still subject to the efect of planets passing or time variant vibration transfe... Although envelope spectrum does not involve complicated sideband,thus has a much simpler structure than the common Fourier spectrum,it is still subject to the efect of planets passing or time variant vibration transfer pams.The presence of planets passing frequency,sun gear rotating frequency,or planet carrier rotating frequency in the envelope spectrum may confuse the analysis in fault diagnosis.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look for an approach to remove the interferences caused by the efect of planets passing or time variant vibration transfer pa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gearbox fault diagnosis frequency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梯度预测和无参注意力的高效地震去噪Transformer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磊 乔昊炜 +2 位作者 梁东升 闵帆 杨梅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2-1352,共11页
压制随机噪声能够有效提升地震数据的信噪比(SNR)。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地震数据去噪领域展现出显著性能。然而,CNN中的卷积操作由于感受野的限制通常只能捕获局部信息而不能建立全局信息的长距离连接,可能会... 压制随机噪声能够有效提升地震数据的信噪比(SNR)。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地震数据去噪领域展现出显著性能。然而,CNN中的卷积操作由于感受野的限制通常只能捕获局部信息而不能建立全局信息的长距离连接,可能会导致细节信息的丢失。针对地震数据去噪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梯度预测和无参注意力的高效Transformer模型(ETGP)。引入多头“转置”注意力来代替传统的多头注意力,它能在通道间计算注意力来表示全局信息,缓解了传统多头注意力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无参注意力前馈神经网络,它能同时考虑空间和通道维度计算注意力权重,而不向网络增加参数。设计了梯度预测网络以提取边缘信息,并将信息自适应地添加到并行Transformer的输入中,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地震数据。在合成数据和野外数据上进行了实验,并与经典和先进的去噪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TGP去噪方法不仅能更有效地压制随机噪声,并且在弱信号保留和同相轴连续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去噪 卷积神经网络 TRANSFORMER 注意力模块 梯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PM的盲解调实验系统设计
5
作者 臧淼 邢志强 李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5,170,共6页
盲解调技术因其在非协作通信领域的重要应用而广受关注,因其理论的抽象、复杂性成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基于Matlab设计一套非协作通信环境下的盲解调系统。系统涵盖载波频率估计、符号速率估计、调制方式识别、载波同步、符号同步... 盲解调技术因其在非协作通信领域的重要应用而广受关注,因其理论的抽象、复杂性成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基于Matlab设计一套非协作通信环境下的盲解调系统。系统涵盖载波频率估计、符号速率估计、调制方式识别、载波同步、符号同步以及盲均衡等多个模块。通过采用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对调制信号星座图样点去噪,基于最小均方误差自动识别多进制相移键控的调制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盲解调系统能有效估计信号参数、提取信号星座图和识别调制方式,成功解调还原信号,并保持较低的误码率。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直观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盲解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DDPM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噪扩散概率模型 盲解调 星座图 调制方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组合算法在随钻电磁波信号解调中的应用
6
作者 何巍 陆建勋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4-70,共7页
在电磁随钻测量中,由于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传统相干解调方法误码率高,导致数据解码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和自适应滤波相组合的方法,旨在提高解调的准确性。该方法首先利用FIR滤波算法去除带... 在电磁随钻测量中,由于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传统相干解调方法误码率高,导致数据解码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和自适应滤波相组合的方法,旨在提高解调的准确性。该方法首先利用FIR滤波算法去除带外噪声;然后将滤波后的信号送入两个具有不同参考信号的自适应滤波器。通过比较这两个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判决,从而获得解码后的数据。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效果,使用仿真软件对两种不同噪声条件下的电磁波通信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证明:与传统相干解调方法相比,在高斯白噪声环境下、码元速率为2 b/s时,该方法信噪比提高1 dB左右,误码率差别不大;在码元速率为0.5 b/s时,信噪比提高了约6 dB,误码率降低了约8%。在现场噪声环境下,组合算法的误码率降低了约4%。因此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所提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误码率,展现出更优的解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MWD 随钻测量 FSK信号 调制解调 FIR滤波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再调制PON网络的数据擦除性能分析
7
作者 李红安 吴静松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3,109,共5页
数据擦除机制是未来宽带接入网络的最经济、最具前途的方案。本文建立基于注入法布里-珀罗(FP-LD)激光器数据擦除式的载波再调制无色双向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模型,在10 Gbit/s速率下比较FP激光器的偏置电流、消光比、限制因子... 数据擦除机制是未来宽带接入网络的最经济、最具前途的方案。本文建立基于注入法布里-珀罗(FP-LD)激光器数据擦除式的载波再调制无色双向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模型,在10 Gbit/s速率下比较FP激光器的偏置电流、消光比、限制因子和注入功率等参数对数据擦除效率的影响。仿真采用Optisystem 15.0软件,设定注入功率为-25~-5 dBm,偏置电流为20~100 mA。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擦除性能,并且能够抑制下行残留消光比小于0.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再调制 无源光网络(PON) 数据擦除 无色 传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
8
作者 张欣 王龙龙 +1 位作者 高鹏翔 方支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7,共9页
为解决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传输速率低、能量信号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信同传方法。文中通过改变逆变器移相全桥控制的移相角对正向信号进行调幅调制实现信号... 为解决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传输速率低、能量信号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信同传方法。文中通过改变逆变器移相全桥控制的移相角对正向信号进行调幅调制实现信号正向传输,采用改变副边谐振电容对反向信号进行调谐调制实现信号反向传输,从而使得线圈两端电流带有信号特征,并利用电流互感器将带有信号特征的电流信号通入解调电路中还原信号。首先,通过对电路结构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其次,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并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搭建了一个功率为120 W实验平台。结果表明:在功率为120 W的条件下,负载电压波动小于3%,电能传输对信号传输影响较小,可实现正向4 kbps、反向20 kbps的高速半双工传输,信号传输误码率为0.1%;仿真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能够有效实现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具有较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可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WPT) 信号双向传输 移相全桥 电容调制 解调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持续同调算法的光伏热斑识别与分类方法
9
作者 孙海蓉 张洪玮 +1 位作者 唐振超 周黎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5-292,共8页
针对光伏组件中红外热斑的识别及分类需训练样本数量较大以及准确率还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持续同调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热斑识别方法。首先使用拓扑数据分析中的持续同调算法,将红外热图像中RGB三通道上的数值映射到三... 针对光伏组件中红外热斑的识别及分类需训练样本数量较大以及准确率还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持续同调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热斑识别方法。首先使用拓扑数据分析中的持续同调算法,将红外热图像中RGB三通道上的数值映射到三维坐标系形成三维点云,然后进行持续同调计算,预先提取出图片内部所包含的拓扑特征,再将提取出的特征向量化处理后以固定的顺序排列,映射到图像的像素中去,并与图片的亮度及对比度特征相结合,最后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入到调整后的LeNet-5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实现对光伏红外热斑的分类识别,并通过混淆矩阵计算各项性能指标,以评估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地提取出隐藏在图像内部的高维拓扑特征,并与其他特征进行有利地互补结合,解决图像数据无法直接输入到持续同调算法中以及高维度拓扑特征无法直接作为深度学习模型输入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光伏红外热斑的分类识别准确率,且显著减少了所需的计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特征提取 卷积神经网络 拓扑数据分析 持续同调 光伏热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AM-CNN的CPS负荷重分配攻击检测定位方法设计
10
作者 陆玲霞 马朝祥 +1 位作者 闫旻睿 于淼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9,共12页
负荷重分配攻击是一种特殊的虚假信息注入攻击。对于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基于模型的方法难以检测定位多类型负荷重分配攻击,且针对多类型负荷重分配攻击的数据驱动检测定位方法研究较少。为此,设计了一种以双层规划模型为基础的,基于带卷... 负荷重分配攻击是一种特殊的虚假信息注入攻击。对于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基于模型的方法难以检测定位多类型负荷重分配攻击,且针对多类型负荷重分配攻击的数据驱动检测定位方法研究较少。为此,设计了一种以双层规划模型为基础的,基于带卷积注意力模块神经网络的负荷重分配攻击定位检测方法。首先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的信息系统进行建模,总结得到三种信息侧负荷重分配攻击行为。随后建立考虑攻击者和调度中心管理者博弈关系的双层规划模型,针对不同攻击场景生成负荷重分配攻击数据集。为了检测定位不同类型的攻击,将所研究问题转化为多标签分类问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结构特性挖掘并学习具有稀疏标签数据的邻域信息,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从通道信息和空间信息两个角度增强网络对于重点信息的学习能力,改善了网络漏判率较高的问题,提高了网络检测定位性能。在38节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算例上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对比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对于三种攻击类型都有较低的误判率和漏判率,检测定位性能更加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 负荷重分配攻击 双层规划模型 数据驱动 卷积注意力模块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开关对称移相调制的直流配电系统DAB变换器能/信同传方法
11
作者 徐阳 李明雪 于东升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4,共10页
模块化双有源全桥(DAB)DC/DC变换器具有快速响应、电气隔离和高功率密度的优势,是直流配网系统中实现电压调节的核心装置。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是保障直流配网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功率开关对称移相调制的电能与信号同... 模块化双有源全桥(DAB)DC/DC变换器具有快速响应、电气隔离和高功率密度的优势,是直流配网系统中实现电压调节的核心装置。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是保障直流配网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功率开关对称移相调制的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通信方法,通过切换相同传输功率下的功率开关一组对称移相比,使得输出电压谐波相位按照一定规律变化,从而将特定相位的纹波信号嵌入到输出侧母线电压,并以该纹波信号作为数据载波实现了电能与信号的同步传输。同时,分析了对称移相调制纹波的等效信号表达式,推导了相应的数据解调判据。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基于功率开关对称移相调制的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通信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全桥 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 信号调制 数据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解调参数对谐振式光纤陀螺角随机游走影响分析
12
作者 闫博 李俊 +3 位作者 吴凡 蓝士祺 曹康渊 岳亚洲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2-726,共5页
双极性锯齿波调制解调技术是宽谱光源谐振式光纤陀螺的信号检测手段之一,其调制解调参数对陀螺的角随机游走系数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基于宽谱光源谐振式光纤陀螺的仿真模型,分析了锯齿波频率和解调频率对宽谱光源谐振式光纤陀螺角随机... 双极性锯齿波调制解调技术是宽谱光源谐振式光纤陀螺的信号检测手段之一,其调制解调参数对陀螺的角随机游走系数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基于宽谱光源谐振式光纤陀螺的仿真模型,分析了锯齿波频率和解调频率对宽谱光源谐振式光纤陀螺角随机游走系数影响机理,并推导了锯齿波频率和解调频率的优化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陀螺的角随机游走系数由3.53×10^(-3)(°)/√h减小至3.12×10^(-3)(°)/√h,提升了约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式光纤陀螺 宽谱光源 角随机游走 调制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期峰值电流的磁轴承转子位移自传感解调方法研究
13
作者 黄飞 张烈平 +2 位作者 钟志贤 刘鹏 韦兰昱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6-336,共11页
当前磁轴承自传感转子位移检测技术通常采用电流纹波作为解调信号,但该方法对纹波质量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解析公式较为复杂,且对控制器的采样要求较高。为提高磁轴承自传感转子位移检测精度,基于降压斩波电路,提出一种周期峰值电流解调... 当前磁轴承自传感转子位移检测技术通常采用电流纹波作为解调信号,但该方法对纹波质量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解析公式较为复杂,且对控制器的采样要求较高。为提高磁轴承自传感转子位移检测精度,基于降压斩波电路,提出一种周期峰值电流解调方法。首先对磁轴承的磁极线圈输入高频脉宽调制电压,利用高频脉宽电压的单个电流周期内的峰值电流与线圈电感建立非线性关系式,然后采用Newton-Raphson method对该关系式的非线性数值进行参数迭代,最后将迭代得到的结果与磁轴承的磁极线圈电感公式联立计算出磁轴承转子的位移。仿真和实验证明,磁轴承控制器的动态自传感转子位移实时检测能够有效跟踪电涡流传感器的转子位移检测信号,且两者的位移波动误差小于磁轴承悬浮控制要求的最低误差。在0.8 mm气隙的位移解调实验中,使用不同电压幅值的5~15 kHz高频脉宽调制电压作为磁轴承转子自传感检测信号时,所有检测信号的静态自传感转子位移解调值与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解调位移值误差都在可控范围内,且使用10 kHz的高频脉宽调制电压作为检测信号时,磁轴承的静态自传感位移解调值与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位移解调位移值误差最大值不超过24.7μm,最小为0.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轴承 自传感 高频脉宽调制 非线性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信号调制解调深度分类模型的数据与模型联合剪枝方法
14
作者 曹志骐 程点 +4 位作者 刘虎 陈思毅 苏蒙蒙 郑海斌 陈晋音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7-1134,共8页
当前,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优异表现源于其深层、广泛、密集的网络结构,尤其在通信领域的信号分析、频谱感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有工作表明信号调制解调分类任务中采用深度分类模型已经取得较好分类性能.然... 当前,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优异表现源于其深层、广泛、密集的网络结构,尤其在通信领域的信号分析、频谱感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有工作表明信号调制解调分类任务中采用深度分类模型已经取得较好分类性能.然而,大规模卷积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大量运算和存储问题,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多数现有的模型压缩方法对软硬件库依赖性高、剪枝规则需要手工设计,实现过程复杂,而且无法高效地部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模型架构的联合剪枝方法.首先,在模型端,针对批归一化层进行了稀疏化训练,通过引入缩放因子精细调整各通道权重,并以此剔除冗余通道;其次,在数据端,结合训练过程中的数据反馈,利用统计方法识别出频繁被遗忘的样本构建一个遗忘子集;最后,利用这个子集对模型进行微调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并加速其推理速度.实验在CIFAR-10、CIFAR-100图像数据集和RML2016.10a信号数据集上针对VGGNet和ResNet模型进行验证,与现有的压缩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算法在保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也能够提高模型的压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调制解调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剪枝 模型压缩 数据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协同制导快速交会对接研究
15
作者 宋明超 马艳红 +4 位作者 牛剑 张斌 张录晨 张迎发 张锦江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1,共7页
针对中国空间站组装建造过程中的交会对接任务,提出了一种地面协同制导的快速交会对接方案。快速交会对接开始前将实验舱轨道数据和核心舱组合体轨道数据实时下传到地面,由地面高性能计算机计算快速交会对接远距离导引段6次轨道控制的... 针对中国空间站组装建造过程中的交会对接任务,提出了一种地面协同制导的快速交会对接方案。快速交会对接开始前将实验舱轨道数据和核心舱组合体轨道数据实时下传到地面,由地面高性能计算机计算快速交会对接远距离导引段6次轨道控制的时刻和速度增量,并将计算结果通过上注的形式一次性发送给实验舱控制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后续的轨道控制。该方法避免了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全程依赖,以及对控制计算机资源的占用,基于高精度地面数学模型也达到了很高的远距离导引精度。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快速交会对接过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对控制计算机计算资源的占用,摆脱了对导航的持续依赖,相关策略可以很好地扩展到非合作目标的快速逼近任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交会对接 实验舱 地面协同 离线制导 数据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消除相位变化和调制深度的改进PGC解调技术
16
作者 童晓凡 孔勇 +2 位作者 张贺 吴慧慧 廖后章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技术中载波相位延迟、初始相位差和低频环境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以及相位调制深度引起的波形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传统反正切解调的改进解调算法。该算法从理论上可同时消除载波相位延迟等... 为了解决传统的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技术中载波相位延迟、初始相位差和低频环境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以及相位调制深度引起的波形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传统反正切解调的改进解调算法。该算法从理论上可同时消除载波相位延迟等不同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和调制深度依赖性的影响,无需额外的计算和补偿。结果表明,通过仿真软件和构建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解调设备对所提出的改进算法与其它两种算法的波形和性能指标进行比较,新算法信噪比高达71.51 dB,总谐波失真率低至0.0004501%;改进算法对载波相位延迟、初始相位差和低频环境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和调制深度不敏感。该研究为提高相位产生载波解调技术的精度,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解调失真 载波相位延迟 相位调制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小扰动初期交变电气量的幅频调制特征及解调方法
17
作者 吴鹏辉 王思成 袁小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7,共11页
电力电子化系统在受扰后发生振荡的动态过程中,设备在端口不平衡功率驱动下调节其输出的内电势幅值、频率,进而改变网络交变电压、电流,各交变电气量均以其幅值和频率被调制的形式演化。该交流信号形成和演化的幅频调制过程导致其振荡... 电力电子化系统在受扰后发生振荡的动态过程中,设备在端口不平衡功率驱动下调节其输出的内电势幅值、频率,进而改变网络交变电压、电流,各交变电气量均以其幅值和频率被调制的形式演化。该交流信号形成和演化的幅频调制过程导致其振荡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基于交流信号形成演化的幅频调制机制明确了系统小扰动动态过程初期交流信号的振荡特征,并提出相应信号特征的提取方法。首先,基于系统基本运行原理,介绍了系统动态过程中交流信号的幅频调制机制,明确决定交流信号在振荡过程初期演化行为的幅频调制特征;然后,提出了提取该交流信号幅频调制特征的解调方法及其具体实现措施;最后,结合不同规模的仿真及实验,分析并验证了系统动态过程中交流信号幅频调制形成演化机制的合理性及所提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扰动动态过程 幅频调制 振荡 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CW激光雷达目标回波偏振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宇 姜成昊 +3 位作者 袁野 解天鹏 平步云 朱精果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6,共12页
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激光雷达以其探测精度高、测距测速一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成像、定位与跟踪等领域。针对探测目标表面散射引起的偏振态变化导致回波光与本征光偏振失配现... 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激光雷达以其探测精度高、测距测速一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成像、定位与跟踪等领域。针对探测目标表面散射引起的偏振态变化导致回波光与本征光偏振失配现象,从目标探测与识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正交解调FMCW激光雷达探测系统,通过控制回波偏振态解决因偏振失配造成的探测能力减弱和探测距离受限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环境下,相较于典型探测方式,六种典型目标边模抑制比分别提升了11.85%、11.98%、13.46%、15.39%、17.12%、18.29%。进一步实验表明,通过调整波片夹角(22.5°、45°、60°),得到当波片夹角为45°时,测距标准差取得最小值0.012 m,边模抑制比最高可提升至16.931 dB。通过对回波偏振态的研究,为FMCW激光雷达在目标识别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调频连续波 偏振正交解调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折射测量系统的弹光调制器原位定标及数据处理研究
19
作者 王爽 李克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针对高精度双折射测量需求,开展了双弹光调制型双折射测量研究,重点解决测量系统中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线原位定标及数据处理问题。运用数字锁相技术完成了调制信号的多个频率成分提取,利用各频率调制信号幅值的比... 针对高精度双折射测量需求,开展了双弹光调制型双折射测量研究,重点解决测量系统中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线原位定标及数据处理问题。运用数字锁相技术完成了调制信号的多个频率成分提取,利用各频率调制信号幅值的比值,实现PEM相位调制幅值在线原位定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双折射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同时测量。利用搭建的实验系统对索利尔巴比涅补偿器标准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实现PEM实时在线原位定标,并且在200 ms时间内实现相对误差低于0.60%,标准偏差不超过0.049 nm的高精度、高灵敏、快速双折射测量。本研究为光学材料、元器件在线实时双折射检测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折射测量 弹光调制 相位幅值定标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光调制及RF相位检波的光纤干涉型局部放电超声传感方法研究
20
作者 邢超 乔辉 +4 位作者 田源 赵军 高树国 史荣斌 马国明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9,共8页
变压器状态实时监测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变压器中局放信号以发现潜在绝缘缺陷,可大大提高电力系统中高压变压器的安全可靠性。文中针对局放超声信号光纤传感稳定性问题,开展光纤超声信号抗干扰及解调技术研究... 变压器状态实时监测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变压器中局放信号以发现潜在绝缘缺陷,可大大提高电力系统中高压变压器的安全可靠性。文中针对局放超声信号光纤传感稳定性问题,开展光纤超声信号抗干扰及解调技术研究。分析环境噪声对传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引入了声光调制器,将待测相位信息转移至高频载波,采用基于RF增益相位检波器的相位硬件解调方案。建立了光纤干涉超声传感系统,消除了传统干涉拓扑存在相位衰落问题对测量结果影响。最终,文中建立实验平台,实现基于光纤传感的局部放电声发射外置式传感。改进后光纤超声传感器,光纤超声传感器信噪比比传统PZT提升14.5 dB,在抗噪声干扰的同时,局部放电检测下限比PZT低21.83%,局部放电检测灵敏度比PZT高5.3倍,具有更低的检测下限和更高的超声信号检测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光纤超声传感 声光调制 RF相位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