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mounts of gas and levels of pressure in the Pan-1 coal mine of Huaina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Ke-xin FU Xue-hai +2 位作者 ZHOU Yan-an HE Ye WE He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6期740-744,共5页
The Pan-1 coal mine located in Huainan municipality, Anhui province, is abundant in co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gas in its coal seams, we inverted the burial history of these coal se... The Pan-1 coal mine located in Huainan municipality, Anhui province, is abundant in co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gas in its coal seams, we inverted the burial history of these coal seams using the software of Easy%Ro method and s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as volumes and pressure of the major coal seams using CBM History Simulation Software.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volution of gas volumes and levels of pressur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e., a biogas stage (P1-P3), a pyrolysis gas stage (T1-T2), an active gas enrichment stage (T3-K1) and a gas dissipating stage (K2-present). Currently, the average amounts of gas and gas pressure in coal seams Nos. 13-1, 11-2 and 8 of the Pan-1 coal mine are 8.18 m3/t and 2.20 MPa; 3.89 m3/t and 2.47 MPa and 6.35 m3/t and 2.89 MPa, respectively. This agrees very well with current minin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volume gas pressure dynamic develop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Pan-1 coal m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l_2O_4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济钧 崔王君 +2 位作者 李冰 余洋洋 赵金保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类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并用非水相共沉法对其进行CoAl2O4包覆得到LNCMO(x).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透射电子显微术(TEM)测试材料的结构和观察材料形貌.结果表明...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类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并用非水相共沉法对其进行CoAl2O4包覆得到LNCMO(x).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透射电子显微术(TEM)测试材料的结构和观察材料形貌.结果表明.CoAl2O4在材料表面形成8nm均匀包覆层,未改变主体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1%(bymass)CoAl204包覆量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LNCMO(1))高充电电压(3.0~4.6V,150mA·g^-1)100周期循环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3.7%(无包覆LNCMO(0)保持率为74.4%);55℃高温100周期循环容量保持率为77%(无包覆LNCMO(0)保持率17%).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试表明,CoAl2O4包覆的LNCMO(x)材料可有效地减缓材料中Mn离子在电解液的溶解,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电化学性能 coal2O4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底板奥灰岩溶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锋 詹润 +3 位作者 孙贵 顾承串 李宏泽 雷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0-1086,共7页
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是影响华北型煤矿深部开采的重要水害,在水-岩相互作用下奥灰含水层易导致煤层底板突水。为进一步认识奥灰岩溶突水问题,文章以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开采为例,利用矿区近些年最新积累的奥灰钻孔资料,选取断层强度指数、... 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是影响华北型煤矿深部开采的重要水害,在水-岩相互作用下奥灰含水层易导致煤层底板突水。为进一步认识奥灰岩溶突水问题,文章以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开采为例,利用矿区近些年最新积累的奥灰钻孔资料,选取断层强度指数、断层交叉点与尖灭点、含水层水压、富水性、隔水层等效厚度、脆塑比7个因素作为奥灰岩溶突水的主控因素,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主控因素影响权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各主控因素专题图,通过对专题栅格图归一化处理,将各主控因素按照权重进行空间复合叠加,最终获得1煤层底板奥灰岩溶突水危险性评价分区结果。将评价结果与突水系数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知,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更符合矿区实际地质情况,可以为矿区深部煤层开采与水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地理信息系统(GIS) 新集矿区 1煤层 底板 奥陶系灰岩 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Formation of Low-carbon Olefins via Coal Gasification Coupling C_1 Reaction
4
作者 Xu Jing Tu Nan Liu T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期24-31,共8页
Th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 of the coal gasification coupling C1 reactio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generation of... Th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 of the coal gasification coupling C1 reactio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high carbon-atom contents, in which the alkane yield is higher than the alkene yield. Th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C, H20, CO, CO2, H2, C2H4, C3H6 and C4Hs was studied, 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maximum mole fraction content of C2-C4 olefins was regarded as the optimized objective function,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approximately 648 K, the pressure was 0.1 MPa, the feed ratio was approximately 0.6, and the maximum mole fraction content of C2-C4 olefins was approximately 28.24%. The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ctual process conditions and are therefore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 analysis low-carbon olefins coal gasification COUPLING C1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1/3焦煤与不同地域同类炼焦煤的差异性研究
5
作者 孟庆勇 凌强 +2 位作者 张伟 雷昭 崔平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72-75,83,共5页
选取4种淮北典型1/3焦煤和4种不同地域同类1/3焦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煤样官能团结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淮北1/3焦煤煤样总体挥发分和硫分相对较低,灰分偏高,而灰成分中矿物质催化指数MCI相对较低,碱金属... 选取4种淮北典型1/3焦煤和4种不同地域同类1/3焦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煤样官能团结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淮北1/3焦煤煤样总体挥发分和硫分相对较低,灰分偏高,而灰成分中矿物质催化指数MCI相对较低,碱金属含量低;其中,许疃、杨柳和孙疃1/3焦煤的活惰比、b值和Y值相对较高,且煤样软化温度低,软固区间温度宽,最大流动度高于其它煤样,表明煤样胶质体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可以替代部分优质肥煤使用。与印尼1/3焦煤相比,国内7种1/3焦煤整体的芳香缩合度较高,变质程度高,煤中SiO_(2)含量较高,其中淮北煤样中的杨柳、孙疃1/3焦煤的羟基含量高,而芦岭、许疃1/3焦煤的SiO_(2)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1/3焦煤 煤质分析 塑性指标 官能团 灰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泉煤矿瓦斯地面抽采治理先导1井精细化排采管理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晓兰 彭传圣 +3 位作者 石建祥 蒋礼宏 洪克岩 李广永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精细化排采是煤层气排采的一种管理实践。精细化排采管理是在排采过程中有效应用排采生产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达成提高排采产量的目标。瓦斯地面抽采时,煤矿开采导致地层能量降低,套管压力下降快,需要精细化排采管理技术来保... 精细化排采是煤层气排采的一种管理实践。精细化排采管理是在排采过程中有效应用排采生产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达成提高排采产量的目标。瓦斯地面抽采时,煤矿开采导致地层能量降低,套管压力下降快,需要精细化排采管理技术来保障地面瓦斯抽采井获得预期产量并形成稳产。以石泉煤矿瓦斯地面抽采先导1井为例,在研究井区构造、埋深、地层压力的基础上,对比煤矿与周缘盆地煤层气开采区地质特征,解剖先导1井压裂改造特征,对先导1井阶段排采过程开展精细化排采管理制度研究,为后期先导试验井组及大规模地面抽采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形成了先导1井精细化排采管理技术。分5步划分先导1井排采阶段:1)明确先导1井排采实现日产400 m^(3)超过30天的目标;2)认清先导1井煤层气禀赋特点及地层严重欠压的事实;3)开展煤层气井排采气水两相流演化特征研究;4)划分先导1井“平衡产水阶段、控制井底流压不放气阶段、稳定提产阶段、稳定产气阶段、衰减阶段”的排采阶段管理预案;5)通过控制井底压力来平衡排采各阶段地层压力,确定临界解吸压力,确定出水点、解吸点、放气点和稳产点等四大关键点。建立了各排采阶段可能出现紧急情况应对措施库;合理设置现场组、研究组和决策组3个工作组及制定排采生产管理流程。全过程排采生产管理流程的实时反馈和联动决策机制促成先导1井在2个月内实现日产气量从100 m^(3)、200 m^(3)、400 m^(3)到600 m^(3)的阶梯式提升和日产气1041 m^(3)的产量突破。精细化排采管理是先导1井阶段瓦斯地面抽采治理获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煤矿开展大规模瓦斯地面抽采,形成排采管理预案、建立紧急情况应对措施库、制定完整排采生产管理流程的精细化排采管理是保障排采过程正常运行,实现预期的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地面抽采 先导1 精细化管理 石泉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循环流化床锅炉0~1 mm制粉系统开发与热力计算方法
7
作者 尚曼霞 姚禹歌 +2 位作者 柯希玮 周托 黄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0-1566,共7页
为实现粉煤循环流化床(powdered coal-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PC-CFB)的0~1 mm给煤,借鉴传统煤粉锅炉制粉系统的设计及计算经验,开发PC-CFB锅炉0~1 mm制粉系统,其特征为采用中速磨煤机制备粉煤,利用气固分配器分离制粉乏气与粉煤的... 为实现粉煤循环流化床(powdered coal-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PC-CFB)的0~1 mm给煤,借鉴传统煤粉锅炉制粉系统的设计及计算经验,开发PC-CFB锅炉0~1 mm制粉系统,其特征为采用中速磨煤机制备粉煤,利用气固分配器分离制粉乏气与粉煤的混合物,并设置备用系统以保证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正常燃料供应。提出0~1 mm制粉系统的热力计算模型,确定磨煤机通风量、干燥剂配比以及干燥剂温度等关键技术指标,预测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并分析PC-CFB锅炉0~1 mm制粉系统的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保持磨煤机出力、热风温度不变,在系统允许的范围内降低磨煤机出口温度,有利于降低干燥剂量,提升干燥出力;磨煤机出口温度每降低1℃,制粉系统所需的干燥剂量减少约523 m3/h,干燥出力增加约0.4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循环流化床 0~1 mm粉煤 制粉系统 热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挥发分1/3焦煤参与配煤炼焦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项茹 张雪红 +1 位作者 鲍俊芳 薛改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将黏结指数70~75的蒋庄矿1/3焦煤与黄陵气煤及田庄矿1/3焦煤进行了工业指标、煤岩组分及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蒋庄矿1/3焦煤变质程度低、挥发分高,成焦显微结构含有大量的各向同性结构,其煤质显示气煤特征。利用蒋庄矿1/... 将黏结指数70~75的蒋庄矿1/3焦煤与黄陵气煤及田庄矿1/3焦煤进行了工业指标、煤岩组分及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蒋庄矿1/3焦煤变质程度低、挥发分高,成焦显微结构含有大量的各向同性结构,其煤质显示气煤特征。利用蒋庄矿1/3焦煤与黄陵气煤参与配煤炼焦,并对配煤质量和焦炭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研究表明,蒋庄矿1/3焦煤与黄陵气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较一致,当其配比较低时,焦炭质量较优,但当其配比按常规1/3焦煤比例配用时,焦炭质量劣化明显,进一步表明蒋庄矿1/3焦煤按气煤配用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焦煤 高挥发分 气煤 配煤 焦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萃取小康庄1/3焦煤制备超纯煤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崔咏梅 胡永琪 +4 位作者 许永权 袁中凯 李立业 张兆翔 赵风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获得制备超纯煤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工业洗油为溶剂,采用热萃取技术从小康庄1/3焦煤中制备了超纯煤,考察了初始压力、停留时间、煤粒度、冷热过滤方式、溶剂体积比等因素对煤热萃取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工业洗油的循环使用进行了考察。结... 为获得制备超纯煤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工业洗油为溶剂,采用热萃取技术从小康庄1/3焦煤中制备了超纯煤,考察了初始压力、停留时间、煤粒度、冷热过滤方式、溶剂体积比等因素对煤热萃取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工业洗油的循环使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惰性环境中,萃取、过滤温度380℃下,当煤粒度0.177 mm(80目),停留时间10 min,溶剂体积与煤的质量比为6∶1(mL/g)时,超纯煤的热萃取率为66.8%。回收后的工业洗油依然具有优良的热萃取性能,循环使用4次后超纯煤的热萃取率仍大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焦煤 热萃取 工业洗油 超纯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煤田测井曲线精细解释淮南某矿1煤层采区地质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胜平 云晓鸣 +1 位作者 汪宏志 王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5-1269,共5页
文章针对目前煤田测井曲线资料利用率偏低的情况,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统计和分析曲线参数幅值,建立地质物理性质参数与相关度高的测井曲线属性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获得测井曲线参数单因素或多因素属性模型,可对岩煤层储气... 文章针对目前煤田测井曲线资料利用率偏低的情况,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统计和分析曲线参数幅值,建立地质物理性质参数与相关度高的测井曲线属性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获得测井曲线参数单因素或多因素属性模型,可对岩煤层储气特征、岩层水文地质条件及岩石力学性质等特征进行辅助解释。淮南矿区1煤层采区解释结果表明:综合利用测井曲线分别求得的复合参数与煤层瓦斯含气量之间具有极高相关性,与煤层顶板岩石抗压强度具有中度相关性;借鉴Archie公式所求得的采区岩层赋水性与巷道揭露的赋水特征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为测井曲线资料再利用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解释 测井曲线 1煤层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开采与1000kV特高压输电杆塔地基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勇 高文龙 赵云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3-1067,共5页
晋东南至南阳段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途经山西煤田采空区和规划区,为评价规划区煤层开采对已建输电杆塔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现场收集的资料、利用FLAC3D数值方法对特高压线路N165输电杆塔下部3号煤层进行开采模拟。结果表明,开采3号... 晋东南至南阳段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途经山西煤田采空区和规划区,为评价规划区煤层开采对已建输电杆塔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现场收集的资料、利用FLAC3D数值方法对特高压线路N165输电杆塔下部3号煤层进行开采模拟。结果表明,开采3号煤层将对输电杆塔地基稳定性造成影响,地表最大沉降为3.7m,输电杆塔基础沿线最大倾斜为9.2‰,开采过程中如杆塔基础不采取抗变形措施,杆塔基础倾斜将会危及到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1000KV特高压 输电杆塔 地基稳定性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1/3焦煤煤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项茹 陈鹏 薛改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对某公司炼焦用各地区1/3焦煤进行了工业指标分析、镜质组反射率分析、胶质层指数测定结果比较及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各地区1/3焦煤煤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南、安徽等省区1/3焦煤挥发分和变质程度适中,成焦粒状镶嵌结构高;... 对某公司炼焦用各地区1/3焦煤进行了工业指标分析、镜质组反射率分析、胶质层指数测定结果比较及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各地区1/3焦煤煤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南、安徽等省区1/3焦煤挥发分和变质程度适中,成焦粒状镶嵌结构高;四川地区1/3焦煤惰性成分含量高;山东、河北等省区1/3焦煤挥发分高,变质程度低,且山东部分矿点1/3焦煤偏气煤性质。由于各地区1/3焦煤性质的差异,因此在配煤炼焦中应将各地1/3焦煤进行细分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焦煤 工业分析 镜质组反射率 胶质层指数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ERS-1卫星IRMSS数据在中国北方汝箕沟煤田煤层自燃区遥感分析中的试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君丽 赵伟 刘俊荣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1年第3期59-64,68,共7页
根据热红外波段对地物热信息反映灵敏的特征 ,基于CBERS-1卫星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所获得的2000年7月1日宁夏汝箕沟地区的图像数据 ,首先进行错位纠正、去条带、消除随机噪声等处理。通过对IRMSSB6、B7、B8、B9单波段的线性拉伸、... 根据热红外波段对地物热信息反映灵敏的特征 ,基于CBERS-1卫星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所获得的2000年7月1日宁夏汝箕沟地区的图像数据 ,首先进行错位纠正、去条带、消除随机噪声等处理。通过对IRMSSB6、B7、B8、B9单波段的线性拉伸、指数变换、主成份分析 ,以及IRMSSB6、B7和B8、IRMSSB6、B7和B9的假彩色合成处理、波段运算等增强处理 ,有效地提取了由煤层自燃引起的地表热异常 ,以及煤堆、裸岩、居民区的热异常信息。通过分析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RS-1卫星 热红外波段 煤层自然区 中国北方煤炭资源 遥感分析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IRMSS数据 汝箕沟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庙煤矿二_1煤层穿层钻孔抽放半径测定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范涛 王彦 +1 位作者 樊中阳 殷秋朝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4期66-68,共3页
介绍了崔庙煤矿二1煤底板岩石穿层抽放钻孔预抽瓦斯消突钻孔抽放半径的实验与测定,确定了合理的抽放半径,以指导矿井消突工作。
关键词 煤层 底板岩石 穿层抽放钻孔 抽放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胜利探区和参1井天然气来源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兴友 张林晔 +1 位作者 陈致林 刘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7-49,共3页
通过对和参1井天然气进行轻烃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得出和参1井天然气为成熟阶段产物。该气体具有海相和陆相煤成气的过渡性特征,将其归之为海相偏腐植型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即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海相泥质... 通过对和参1井天然气进行轻烃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得出和参1井天然气为成熟阶段产物。该气体具有海相和陆相煤成气的过渡性特征,将其归之为海相偏腐植型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即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海相泥质碳酸盐岩是本区的一套重要气源岩。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南带确实存在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胜利探区 1 天然气 成因 油气运移 海相油型气 陆相煤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0-1整数规划方法选择煤炭行业最优规划方案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永亮 《运筹与管理》 CSCD 1998年第2期49-53,共5页
文章基于采矿技术原理,运用0-1整数规划的数学方法,通过考察区域煤炭行业生产建设的总投资、总产量、总效益、安全程度这四者的相互制约关系,以求在有限投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总产量和安全程度要求而需资金最少,产出投入比最大的... 文章基于采矿技术原理,运用0-1整数规划的数学方法,通过考察区域煤炭行业生产建设的总投资、总产量、总效益、安全程度这四者的相互制约关系,以求在有限投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总产量和安全程度要求而需资金最少,产出投入比最大的最优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 0-1整数规划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尔台矿井3^(-1)煤层冲刷带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建称 郭东韡 +1 位作者 崔中兴 杜新锋 《陕西煤炭》 2009年第1期4-6,共3页
通过井下地质观测研究,对布尔台矿井3-1煤层冲刷带砂体的岩性、赋存特征和几何形态进行了描述,阐明了其识别特征。在对该矿井煤系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3-1煤层顶板砂岩等厚线图对冲刷带进行了预测,分析了矿井煤层冲刷带的总体分布规律。
关键词 冲刷带预测 砂体等厚图 成因相 3-1煤层 布尔台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3焦煤替代一定比例肥煤的炼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光 孙海英 +2 位作者 付裕 王玉杰 杜平 《煤质技术》 2008年第B06期54-56,共3页
通过用5%~10%的1/3焦煤替代5%~10%的肥煤用20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替代后焦炭的抗碎强度提高而焦炭的耐磨强度变差;配合煤细度和配煤工艺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替代试验可以进一步在生产焦炉上... 通过用5%~10%的1/3焦煤替代5%~10%的肥煤用20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替代后焦炭的抗碎强度提高而焦炭的耐磨强度变差;配合煤细度和配煤工艺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替代试验可以进一步在生产焦炉上进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焦煤 肥煤 炼焦 替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湾煤矿1^(-2)煤层四盘区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臣 刘英杰 周海丰 《陕西煤炭》 2014年第5期11-13,19,共4页
根据上湾煤矿四盘区1-2煤层的特点通过估算法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现有综放支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煤层在煤层强度、煤层赋存深度、顶煤节理裂隙、煤层夹矸顶板条件和采放高度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用FLAC3... 根据上湾煤矿四盘区1-2煤层的特点通过估算法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现有综放支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煤层在煤层强度、煤层赋存深度、顶煤节理裂隙、煤层夹矸顶板条件和采放高度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用FLAC3D对顶煤的冒放性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煤层运用大采高综放开采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在开采过程中既能保证煤壁稳定性又可依靠矿山压力和支架的反复支撑作用使顶煤破碎,同时又能够得到较高的回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湾煤矿 1^-2煤层 四盘区 大采高 综放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山1井大断裂带钻井技术
20
作者 艾贵成 顾秉松 +3 位作者 张永海 田宏岭 王钱社 许建忠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0,共3页
红山1井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部署在柴达木盆地的一口重点风险探井,处于F7断裂带上,地层破碎,夹多套煤层和砾石层,地层倾角大,井塌、井漏和卡钻事故频繁发生。通过简化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强化短起下钻作业、增强钻井液的悬浮与封堵... 红山1井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部署在柴达木盆地的一口重点风险探井,处于F7断裂带上,地层破碎,夹多套煤层和砾石层,地层倾角大,井塌、井漏和卡钻事故频繁发生。通过简化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强化短起下钻作业、增强钻井液的悬浮与封堵防塌性能,成功完成了钻探工作。在测井、下套管前,采用不开泵通井、沉降和封闭液法,保证了测井和下套管作业一次成功。红山1井的成功钻探,为断裂带钻探施工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煤层 钻井 井眼稳定 红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