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柳泉地区F_(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4,共7页
大柳泉地区F_(7)断裂附近的沙三段和沙四段地层中发现大量油气,但F_(7)断裂伴生裂缝对油气的输导作用尚不明确。基于F_(7)断裂伴生裂缝及其分布特征建立F_(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认为:F_(7)断裂①号伴生裂缝和... 大柳泉地区F_(7)断裂附近的沙三段和沙四段地层中发现大量油气,但F_(7)断裂伴生裂缝对油气的输导作用尚不明确。基于F_(7)断裂伴生裂缝及其分布特征建立F_(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认为:F_(7)断裂①号伴生裂缝和②号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评价参数平均值分别为186和8;F_(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评价参数在沙三上亚段为572、在沙三中亚段为176、在沙三下亚段为23、在沙四上亚段为5;平面上受F_(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控制,①号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强、油气富集,②号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弱、油气不富集;剖面上受F_(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控制,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下亚段油气富集,沙四上亚段油气不富集。研究成果为正确认识大柳泉地区F_(7)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及指导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柳泉地区 F_(7)断裂 伴生裂缝 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方法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断层侧向启闭性评价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欣蕾 吕延防 +2 位作者 曹兰柱 杨德相 孙永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4-1325,I0009,共13页
为揭示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明确源岩、输导断层、沉积砂体等成藏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典型井断面区域最小SGR(断层泥比率)值与试油结果的耦合关系,确定断层侧向封闭油气的下限值,以此分析断层侧向启闭性及油气成藏模式。研... 为揭示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明确源岩、输导断层、沉积砂体等成藏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典型井断面区域最小SGR(断层泥比率)值与试油结果的耦合关系,确定断层侧向封闭油气的下限值,以此分析断层侧向启闭性及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大柳泉地区地层厚度及埋深稳定,断层活动期次相近,断层启闭性主要受断层岩泥质含量影响,压实成岩程度影响不明显,沙三下亚段断层侧向封闭油气的SGR下限值为29%,与油气分布规律相吻合。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压力系数及油/气水界面变化趋势均与评价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各成藏条件的分析,明确大柳泉地区的成藏模式为:沙三下及沙四上亚段源岩生成油气沿输导断层发生垂向运移,受上覆盖层遮挡后,向砂地比大于18%的目的储层侧向分流,油气沿断—砂输导体系不断向上调整,直至遇到侧向封闭断层、背斜圈闭或不整合面即可形成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大柳泉地区 断层侧向启闭性 断层岩SGR下限值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