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地震带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戴苗 冯志生 +3 位作者 刘坚 李德前 魏贵春 申学林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227,249,共7页
强震前孕震体环境由于应力变化引起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会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是识别幅度异常的有效方法。计算了南北地震带及邻区18个显著地震事件前震中周边地磁台站垂直分量加卸... 强震前孕震体环境由于应力变化引起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会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是识别幅度异常的有效方法。计算了南北地震带及邻区18个显著地震事件前震中周边地磁台站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地震前后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在排除空间天气、台站周边观测环境、仪器及监测系统等因素的前提条件下,部分中强地震前,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占比44.4%。(2)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阈值受纬度影响,同经度条件下,纬度越大、阈值越小;经过反复调试与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北段响应比阈值为3.0、南段及西南地区为3.1。(3)一般情况下,异常出现后6个月内,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异常台站数量越多,对应的地震震级越大;中强地震震中位于阈值线附近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 日变幅 异常指标 地震预报 南北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前郭5.8级震群的地磁多方法异常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鸿宇 朱培育 +1 位作者 王维 冯志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收集2013年东北地区地磁分钟值观测数据,运用地磁总场绝对值北京时02点值空间相关法、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法、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法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11月23日前郭5.8级震群前均有异常现象... 收集2013年东北地区地磁分钟值观测数据,运用地磁总场绝对值北京时02点值空间相关法、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法、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法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11月23日前郭5.8级震群前均有异常现象出现。综合单方法的发震时间预测结果和发震地点预测表明:地震发生前,存在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异常的现象,异常数量的增多提高了各地磁分析方法异常的可信度;距离发震时间越近,异常数量有明显的增加,预示着该地区的发震概率的增大;多方法预测发震地点的综合分析,相对于单方法而言,可以缩小预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郭震群 地磁异常 空间相关 逐日比 地磁谐波振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地磁台网数据的太阳静日期间地磁场Z分量日变化幅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旭东 何宇飞 +1 位作者 李琪 刘晓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28-3742,共15页
本文应用中国地磁台网完成数字化改造后自2008年以来的地磁场观测数据,分析了过去12年(2008—2019年)中国地区地磁场Z分量的日变化幅度特征.重点研究了地磁场Z分量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月变化、季节变化情况以及对其在云南地区和中国东南... 本文应用中国地磁台网完成数字化改造后自2008年以来的地磁场观测数据,分析了过去12年(2008—2019年)中国地区地磁场Z分量的日变化幅度特征.重点研究了地磁场Z分量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月变化、季节变化情况以及对其在云南地区和中国东南部地区同纬度台站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Z分量日变化幅度在同一月份或季节随太阳活动的变化主要来自电离层电导率的影响;但在太阳活动高年,电离层中性风的作用可能会使分点月的Z分量日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夏至月;由于云南地区地下电性结构的复杂性,地下电导率可能在分点月和夏至月对云南地区的Z分量日变化幅度起到了放大作用,使其增加了约12%~41%.研究结果为地磁场日变化及地磁异常提取的背景信息选择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静日 地磁场Z分量 日变化幅度 中国地磁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霞 刘磊 冯丽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2-127,134,共7页
以青海、甘肃和四川交界处(30~41°N,90~107°E)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2013~2015年数字地磁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计算,分析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震前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震前29天沿断裂带及其附近台站地... 以青海、甘肃和四川交界处(30~41°N,90~107°E)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2013~2015年数字地磁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计算,分析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震前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震前29天沿断裂带及其附近台站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均成组出现超限的高值,且异常高值的空间分布都相对集中于震中区附近,震中位于异常高、低值转换带或过渡带附近,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同步性。与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特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及相关计算方法在短期内具有一定预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4级地震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 加卸载响应比 逐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逐日比异常电磁学成因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倪晓寅 陈莹 杨锦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7,共9页
基于地磁逐日比异常期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变大或变小的统计结果,发现地磁逐日比高值异常是由异常日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变小和异常前一天的日变化幅度变大所致。其中,异常日的日变化幅度变小可能是地磁逐日比异常的主要因素... 基于地磁逐日比异常期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变大或变小的统计结果,发现地磁逐日比高值异常是由异常日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变小和异常前一天的日变化幅度变大所致。其中,异常日的日变化幅度变小可能是地磁逐日比异常的主要因素,但异常前一天的日变化幅度变大也是异常成立的重要因素。此外,引用前人感应电流假说,结合统计结果进行了机理解释,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对该方法的机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垂直分量 反相位 逐日比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综合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倪晓寅 赖见深 朱培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5,共11页
运用地磁低点位移、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3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磁前兆异常现象。研究发现,运用上述3种方法,汶川地震前出现多次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综合分... 运用地磁低点位移、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3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磁前兆异常现象。研究发现,运用上述3种方法,汶川地震前出现多次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地磁多方法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地震预测的精确性。文章还讨论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机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磁 低点位移 加卸载响应比 逐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山西河津4.8级地震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低点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贾昕晔 戴勇 +2 位作者 高立新 陆颍哲 贾彦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05-111,共7页
2010年1月11—24日,华北地区出现7次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异常结束1天后研究区内发生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 2010年1月11—24日,华北地区出现7次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异常结束1天后研究区内发生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移分界线,山西河津4.8级地震震中处于1月16日、17日、19日、22日地磁低点位移分界线上。低点位移异常日期间,华北地区存在显著的高梯度带,该文采用梯度值定量描述低点时间空间变化程度。在正常日期间,华北地区未出现梯度值大于1h/(°)的区域,在异常日期间,出现梯度值大于1h/(°)的区域,河津4.8级地震多位于高梯度区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津4.8级地震 地磁垂直分量 日变化 低点位移 低点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逐日比与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艾萨·伊斯马伊力 冯志生 +4 位作者 陈界宏 邢浩 毛志强 俎强 赵家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625,共9页
利用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新疆及周边区域12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数据,计算其日变幅逐日比,进而分析新疆及周边地区逐日比异常特征,研究其与磁暴和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地震多发生在逐日比异常出现后半年,其中等待... 利用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新疆及周边区域12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数据,计算其日变幅逐日比,进而分析新疆及周边地区逐日比异常特征,研究其与磁暴和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地震多发生在逐日比异常出现后半年,其中等待时间最短为20天,等待时间最长为220天,震中多位于异常集中区域或异常分界线及附近区域;新疆及周边地区逐日比异常报对率为78%,异常虚报率为22%,研究时间段内没有出现漏报现象,说明新疆及周边地区强地震与逐日比高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若异常日前后未发生强磁暴或其Dst指数小于异常第二日,则异常可能性较大.本研究增强了地磁垂直分量逐日比异常判据的可靠性,其结果可以为新疆强震活跃期的判定及地震预报提供研究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日比 地磁异常 强震 地磁垂直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地磁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阎春恒 孙学军 +3 位作者 齐贵华 韦仕根 黄惠宁 向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612,共7页
采用空间相关法计算了1987—2013年广西邕宁地震台和河池地震台的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相对海南琼中地震台的空间相关系数,分析了研究时段内空间相关曲线异常变化特征与广西及北部湾海域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及北部湾海域中... 采用空间相关法计算了1987—2013年广西邕宁地震台和河池地震台的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相对海南琼中地震台的空间相关系数,分析了研究时段内空间相关曲线异常变化特征与广西及北部湾海域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及北部湾海域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邕宁地震台和河池地震台的空间相关曲线同步出现低值异常持续过程中或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且低值异常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异常最小幅值≤0.9。预报效能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广西地区M≥4.4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效果,可为该地区短临地震趋势分析提供定量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Z分量日变化幅度 空间相关性 震磁关系 广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对比求异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4-271,共8页
本文根据断裂力学与感应磁效应原理,分析研究了云南地磁台网近20年的实际观测结果,发现一旦有台站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差异步变化,其后一个多月内,在其周围将有70%以上可能发生地震(200公里内M≥6地震,70─80公... 本文根据断裂力学与感应磁效应原理,分析研究了云南地磁台网近20年的实际观测结果,发现一旦有台站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差异步变化,其后一个多月内,在其周围将有70%以上可能发生地震(200公里内M≥6地震,70─80公里内M≥5地震;40─50公里内4级左右地震;20─30公里内本地小震)。从而提出利用地磁日变幅差的异步变化现象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地比求异法 地震预报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