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木香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金利容 许冬 +7 位作者 王玲 丛胜波 杨妮娜 李文静 尹海辰 黄薇 武怀恒 万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从药用植物云木香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细菌,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云木香内生细菌分别属于6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拉恩氏菌属Rahnella为优势菌属。采用对峙培养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 从药用植物云木香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细菌,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云木香内生细菌分别属于6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拉恩氏菌属Rahnella为优势菌属。采用对峙培养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筛选,发现其中12株内生细菌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有2株属于拉恩氏菌属Rahnella,7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株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12株内生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评估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属菌株R1-6、R1-13和S1-2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达到55%以上,具有潜在的生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木香 内生细菌 鉴定 大丽轮枝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砂复合微生物菌剂2种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防控黄萎病的影响
2
作者 孟卓 唐小雯 +6 位作者 张广杰 徐安东 颜宇 付娆 羌松 蒋平安 马德英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61-2871,共11页
【目的】通过白星花金龟虫砂与黄萎病生防菌相结合,研究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控技术,分析两者协同作用下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防控黄萎病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和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虫砂复合枯草芽... 【目的】通过白星花金龟虫砂与黄萎病生防菌相结合,研究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控技术,分析两者协同作用下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防控黄萎病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和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虫砂复合枯草芽孢杆菌(LD-KC)、解淀粉芽孢杆菌(LD-JDF)、哈茨木霉(LD-HC)、中棉菌乐土(LD-ZM)4种组合,分别以虫砂复合生防菌全量基施(TBF)和虫砂基施+生防菌追施(BF+DBM)2种方式施入田间,在棉花全生育期测量生长发育和产量指标,在黄萎病发病期调查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结果】BF+DBM组的棉花生长发育指标(株高、茎粗、果枝始节高等)优于TBF组,以LD-JDF和LD-ZM表现较好;BF+DBM组籽棉增产效果明显,显著高于TBF组和对照组(CK),BF+DBM籽棉增产在24.37%~33.40%,LD-JDF组增产最高,增产率达33.40%,其次为LD-HC,增产率为31.10%。黄萎病发生初期,TBF组的病情指数在3.80~5.85,LD-JDF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较高,达到44.36%,BF+DBM组病情指数在2.50~5.33,LD-HC处理下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效为63.40%,黄萎病发生后期,TBF组和BF+DBM组病情指数分别在27.00~31.67、21.67~30.83,均为JDF防效最高,分别达到19.00%、34.98%。【结论】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虫砂基施+生防菌追施能有效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较佳,且增产效果较为显著,以LD-JDF增产效果最佳,虫砂基施和生防追施相结合的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生物防治 虫菌复合 施用方式 防病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萎病对棉花根内细菌组成和群落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綦洋 李凯旋 +3 位作者 赵紫玥 章凤玲 王凤花 孙瑞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3-1192,共10页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传半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其引起的黄萎病是影响我国乃至世界棉花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植物根内微生物种类繁多,对病原菌有重要的抵御作用。但目前对于病原菌感染影响植物根内微生物组成和群落构建的生态机制尚...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传半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其引起的黄萎病是影响我国乃至世界棉花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植物根内微生物种类繁多,对病原菌有重要的抵御作用。但目前对于病原菌感染影响植物根内微生物组成和群落构建的生态机制尚缺乏深入了解。本研究通过结合可培养和不可培养技术,研究了健康棉花植株和患黄萎病棉花植株根内细菌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构建的变化。结果发现,发病棉花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健康菌株相比无显著变化,但是物种组成发生了显著改变,表现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增加和放线菌门、疣微菌门与粘菌门相对丰度的减少。在所有检测到的4579个zOTU中, 83%的zOTU是两个处理共有的,但是它们的相对丰度在两个处理中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是引起根内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指示物种分析(ISA)结果显示,健康棉花植株根内富集了假单胞菌属、红环菌科、莫拉氏菌科等类群,而患病植株根内富集了假单胞菌属、贪噬菌属和丛毛单胞菌科的物种和根癌农杆菌等。在两组处理的棉花根内均检测到了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菌ABLF-8菌株,但其相对丰度在患病植株中显著低于健康植株。Beta-NTI和beta零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确定性过程主导了棉花根内微生物群落的构建,但是其贡献在患病植株中显著降低,说明患病植株根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随机性更强。以上结果说明,大丽轮枝菌侵染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棉花对根内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影响,引起了大丽轮枝菌拮抗菌相对丰度的显著降低,从而导致根内微生物菌群的失衡,降低了根内微生物群落对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能力,这可能是棉花黄萎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根内生细菌 群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蛋白CkPGIP1关键氨基酸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闫鑫 高琳颖 +2 位作者 胡梦慧 邵苗苗 侯玉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2-931,共10页
牛心朴子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CkPGIP1)能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VdPG1)的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CkPGIP1的抗病性,本研究从CkPGIP1定点突变入手,研究其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P... 牛心朴子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CkPGIP1)能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VdPG1)的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CkPGIP1的抗病性,本研究从CkPGIP1定点突变入手,研究其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成功构建了CkPGIP1蛋白突变体T152VCkPGIP1、D202SCkPGIP1和I250KCkPGIP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CkPGIP1及其突变体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和纯化,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琼脂糖径向扩散法测定突变蛋白对大丽轮枝菌VdPG1的抑制作用。DNS法测定结果表明:突变蛋白能有效抑制VdPG1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D202SCkPGIP1对VdPG1的抑制效果显著,T152VCkPGIP1抑制效果次之,I250KCkPGIP1抑制作用不明显。琼脂糖径向扩散结果与DNS法的一致,其中经D202SCkPGIP1处理的VdPG1扩散直径缩小最多,表明其抑制活性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蛋白可以抑制大丽轮枝菌在棉花叶片上的扩展,进一步证实CkPGIP1关键氨基酸突变增强了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朴子草 大丽轮枝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关键氨基酸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树黄萎病在我国首次发生报道
5
作者 何苏琴 荆卓琼 +2 位作者 白滨 文朝慧 陈建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30,共5页
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所2010年建植的桃园内,自2011年以来,每年6-8月都陆续出现枯死的桃树;严重年份桃树病株率达20%。经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确认桃树枯死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所致。这是桃树... 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所2010年建植的桃园内,自2011年以来,每年6-8月都陆续出现枯死的桃树;严重年份桃树病株率达20%。经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确认桃树枯死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所致。这是桃树黄萎病在我国的首次发生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VERTICILLIUM dahliae 黄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大丽花叶片光合特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冯立娟 苑兆和 +1 位作者 尹燕雷 招雪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以高生型大丽花品种‘陇上雄鹰’为试材,用不同浓度多效唑进行根灌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多效唑对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均能使大丽花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花径增大,观赏价值提高;随着处理... 以高生型大丽花品种‘陇上雄鹰’为试材,用不同浓度多效唑进行根灌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多效唑对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均能使大丽花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花径增大,观赏价值提高;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大丽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4d左右出现峰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CO2浓度随天数的增加变化趋势不同;叶片光合能力的降低是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75mg/L及以下浓度处理条件下,叶绿体、线粒体结构完整,基粒和基粒片层排列整齐,数目多于对照,光合能力强;100和125mg/L处理条件下,叶绿体、线粒体结构破坏,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基粒和基粒片层发育不完整,严重影响光合作用。75mg/L浓度多效唑处理的效果最佳,花径最大,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合能力最强,观赏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花 多效唑 光合特性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VIGS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抗病基因功能鉴定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建平 郝晓燕 +6 位作者 李琴 高升旗 常晓春 陈勋基 足木热木.吐尔逊 陈果 黄全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的VIGS基因沉默技术,研究陆地棉抗病相关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VIGS病毒载体,建立VIGS病毒诱导沉默体系;利用此体系将棉花中的一个钙依赖蛋白(CDPK)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在...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的VIGS基因沉默技术,研究陆地棉抗病相关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VIGS病毒载体,建立VIGS病毒诱导沉默体系;利用此体系将棉花中的一个钙依赖蛋白(CDPK)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在陆地棉中沉默,根据此基因沉默植株在病原菌环境下的发病情况研究该基因在棉花抗病中的功能。【结果】利用包含有Gh CPK抗病基因片段的VIGS病毒载体的农杆菌侵染棉花子叶,病毒载体上的目的基因片段由RNA聚合酶识别并合成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dsRNA由Dicer酶识别并于其它RNA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RISC对内源Gh CPK mRNA进行识别和切割作用,内源Gh CPK mRNA降解而发生基因沉默。Gh CPK基因沉默导致棉苗对黄萎病敏感性增加,证明Gh CPK基因参与调控棉花抗病功能。【结论】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能够快速有效的研究Gh CPKs基因在棉花抗病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钙依赖蛋白基因 VIGS 黄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抗菌蛋白B_(110)-a的初步测定 被引量:29
8
作者 梁启美 齐东梅 +2 位作者 贾洁 惠明 牛天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28,共4页
从分离自中药上的307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到3株对棉花黄、枯萎病菌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B110、B184和B216,其中B110拮抗作用尤为显著。B110分离自中药白豆蔻,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蛋白粗提液经Sephad... 从分离自中药上的307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到3株对棉花黄、枯萎病菌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B110、B184和B216,其中B110拮抗作用尤为显著。B110分离自中药白豆蔻,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蛋白粗提液经SephadexTMG-75后得到两个峰,其中峰a有较强抑菌活性,命名为B110-a,峰b基本无活性;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B110-a主要由两种蛋白组成,含量较高的分子量为50kD,含量较低的分子量为29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拮抗菌 棉花黄萎病 棉花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12-34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术娜 姜军坡 +4 位作者 朱莹 李佳 李红亚 王树香 朱宝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6,共6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适宜碳源、氮源和无机离子,优化了培养...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适宜碳源、氮源和无机离子,优化了培养基的组成;并对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时间、装瓶量、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和发酵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5%,牛肉浸膏3%,CaCl20.10%,KCl 0.05%;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9.0,种子液按10%接种量接种至50 mL/250 mL三角瓶中,200 r/min,37℃培养48 h。优化后表征抑菌蛋白产量的抑菌圈直径增大了1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 抗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腐解方式下棉秆腐解液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琴 李艳宾 +1 位作者 滕立平 岳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96-1701,共6页
采用自然腐解与接种微生物人工腐解两种方式分别处理棉秆,研究了两种腐解物水浸提液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化感效应。结果显示,两种腐解液对枯、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整体上随着腐解液浓度的升高... 采用自然腐解与接种微生物人工腐解两种方式分别处理棉秆,研究了两种腐解物水浸提液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化感效应。结果显示,两种腐解液对枯、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整体上随着腐解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棉秆自然腐解液对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8.17%、48.16%,对孢子萌发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3.29%、16.22%,对枯、黄萎病菌毒力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3.20、45.20g·L-1;人工腐解液对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1.63%、79.04%,对孢子萌发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5.45%、42.74%,EC50分别为24.18、20.75g·L-1。表明棉秆腐解后具有作为植物源抑菌剂的开发潜力,并且采用人工方式腐解棉秆能有效提高腐解液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抑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 腐解液 腐解方式 化感效应 棉花枯萎菌 棉花黄萎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棉花黄萎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吴献忠 李凤玲 +2 位作者 郑长英 王贻勇 朱有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5,共4页
选用山东省有代表性的棉黄萎菌16个菌株(系)各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浮液,于棉苗2~3叶期蘸根接种,观察发病的反应型。结果表明:各菌株致病力强弱差异明显,可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即与落叶型相似)、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致病... 选用山东省有代表性的棉黄萎菌16个菌株(系)各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浮液,于棉苗2~3叶期蘸根接种,观察发病的反应型。结果表明:各菌株致病力强弱差异明显,可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即与落叶型相似)、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致病力弱的Ⅲ型,并发现山东省有落叶型菌系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化萎缩病 黄萎菌 致病力 落叶型菌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枯萎病拮抗菌株B_(110)的鉴定及其抑菌作用方式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郝华昆 韩俊华 +1 位作者 李为民 牛天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菌株B110对棉花黄、枯萎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和聚类分析鉴定菌株B11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用经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75分离得到的粗... 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菌株B110对棉花黄、枯萎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和聚类分析鉴定菌株B11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用经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75分离得到的粗提蛋白,通过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和对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对其抑菌方式进行了研究,抗菌蛋白能够使棉花黄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受到抑制,菌丝扭曲畸变,进而原生质凝聚,最后导致菌丝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拮抗菌 抗菌蛋白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利容 尹海辰 +3 位作者 万鹏 黄薇 许冬 杨妮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37,246,共5页
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供试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抑菌作用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9.30%、48.29%和45.54%。同时,这3种中草药... 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供试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抑菌作用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9.30%、48.29%和45.54%。同时,这3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均显著高于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室内毒力测定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株的EC_(50)分别为3.74,13.98和17.02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 棉花 棉花黄萎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抗病茄植株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云鹏 周宝利 +2 位作者 李之璞 尹玉玲 付亚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2,共3页
以4种野生抗病茄为试材,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其根、茎、叶腐解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室内抑制作用,并对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处理进行了盆栽防病试验。供试腐解物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均具有一... 以4种野生抗病茄为试材,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其根、茎、叶腐解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室内抑制作用,并对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处理进行了盆栽防病试验。供试腐解物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30%),抑制作用顺序为刚果茄>托鲁巴姆>CRP(刺茄)>赤茄,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的是刚果茄叶>CRP叶>刚果茄茎>赤茄叶>托鲁巴姆叶(>77%)。盆栽试验表明,除赤茄叶片腐解物外,其他3种野生茄叶片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均具有治疗效果;4种野生茄叶片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的预防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茄子 腐解物 黄萎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重离子辐照大丽花花色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董喜存 李文建 +3 位作者 余丽霞 周利斌 马爽 颉红梅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品系为“大雪青”的大丽花幼枝,经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80MeV/u12C6+束辐照后,种植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新兴花卉公司基地。辐照8Gy的幼枝有一株花色突变体,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突变体和... 品系为“大雪青”的大丽花幼枝,经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80MeV/u12C6+束辐照后,种植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新兴花卉公司基地。辐照8Gy的幼枝有一株花色突变体,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检测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所用的10条引物中,有7条引物共扩增出78条带,其中5条引物扩增出了11条多态性片段,从而在DNA水平上证实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重离子诱变机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花色突变体 大丽花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调查及病原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海洋 王伟 +2 位作者 张仁福 武刚 姚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调查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系统进化及落叶型菌系分布进行分析和检测。【方法】抽样调查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利用Verticillium dahliae特异性引物D1/D2进行落叶型检测;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 【目的】调查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系统进化及落叶型菌系分布进行分析和检测。【方法】抽样调查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利用Verticillium dahliae特异性引物D1/D2进行落叶型检测;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新疆菌系进行扩增,测序后进行BLASTN分析。【结果】棉花黄萎病在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普遍发生,棉花黄萎病发生中度及以上病田占比达48.1%,严重发生病田占比为24.1%;BLASTN分析证实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系均为大丽轮枝菌;供试棉花黄萎病菌系检测出22株落叶型菌系,占供试菌系的37.2%。在分离到棉花黄萎病菌系的15个采集点中有9个点检测到了落叶型菌系,占比为60.0%。【结论】新疆部分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比较严重,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在新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地理分布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菌 落叶型菌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黄萎病菌不同培养型产毒能力和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杰 张贵 +3 位作者 曹雄 周洪友 景岚 赵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为了明确向日葵黄萎病菌间毒素产生能力以及致病力存在的分化现象,本文选取5种不同培养型的向日葵黄萎病菌对其菌落生长速度、粗毒素含量、毒素致萎活性及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的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但... 为了明确向日葵黄萎病菌间毒素产生能力以及致病力存在的分化现象,本文选取5种不同培养型的向日葵黄萎病菌对其菌落生长速度、粗毒素含量、毒素致萎活性及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的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菌株生长速度、粗毒素产生量及其致萎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粗毒素产生能力高的菌株,其致萎能力也强,如菌株V33(产生大量微菌核)、V21(不产生微菌核)、V27(产生一定量的微菌核及气生菌丝)的粗毒素分泌量分别为0.36、0.34、0.23mg/mL,其72h的致萎指数为58.33、52.08、37.50。采用纸钵撕底蘸根法对供试菌株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其中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V33,病情指数为53.97;其次是V21和V39(产生大量微菌核),其病情指数分别为45.91和43.35;菌株V27的致病力最弱,其病情指数为37.4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与其分泌的粗毒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16 9,P<0.05),但与其菌落生长速度以及微菌核的数量没有相关性。向日葵黄萎病菌毒素的分泌量是决定其致病力分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黄萎病菌 培养型 粗毒素产生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真菌菌株对黄栌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建美 才玉石 +3 位作者 陶万强 田呈明 贺伟 宋立洲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6,共4页
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了从黄栌枯萎病病根中分离到的几种根栖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Fusarium spp.和Cylindrosporium spp.的不同菌株均未发病,3个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的发病率分别达到60%,70%,90%;而V.dahliae和Fusarium s... 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了从黄栌枯萎病病根中分离到的几种根栖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Fusarium spp.和Cylindrosporium spp.的不同菌株均未发病,3个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的发病率分别达到60%,70%,90%;而V.dahliae和Fusarium spp.混合接种的发病率达到100%;分离自陕西棉花上的V.dahliae菌株也可以引起轻微的枯萎症状,但症状不同于分离自黄栌的菌株。V.dahliae菌株占黄栌根、茎、叶等不同部位的分离真菌菌株总数的61.7%,占叶部真菌菌株的9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镰刀菌 柱孢霉 致病性 黄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监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莉 马慧宁 +2 位作者 陈文霞 吴旭双 李国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879-4880,4882,共3页
对石河子地区采集的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菌落形态为圆形,大多数菌落的中央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而较凸起,供试菌系均可形成微菌核;病菌在15-3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 对石河子地区采集的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菌落形态为圆形,大多数菌落的中央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而较凸起,供试菌系均可形成微菌核;病菌在15-3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超过33℃则不能生长,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依据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石河子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中、弱2种致病型,其中以弱致病类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致病类型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纪文飞 高智谋 +3 位作者 曹君 邹艳 杜雷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330-4331,共2页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氨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以,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氨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以,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的产生量最大;氨源以硝酸钠为最佳,其次为脲。硫酸铵作为氨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低于无氨源对照,菌落不形成微菌核,产孢量小,这说明硫酸铵为氨源时不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茵丝生长速率 产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