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礼仪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明代阁权个案研究之一 被引量:9
1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8-94,共7页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突破洪武祖制而实现阁权的扩张,必须具备诸多必要条件,它不可能在与皇帝的对抗中完成,更不可能通过挟持皇帝而侥幸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明朝内阁 大礼议 杨廷和 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靖革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嘉靖革新是明代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变革活动。不了解这一革新 ,就不可能客观地认识“张居正改革”或“隆万大改革”。总结笔者的研究所得 ,可以认为 :明代改革应描述为“嘉隆万改革” ,其中核心是嘉靖革新 ,其余波延至万历前期。
关键词 嘉靖革新 大礼仪 即位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武宗拒绝立嗣与大礼议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自"靖难之役"之后,"大礼议"是明代历史的一大分水岭。要客观地认知大礼议,须对武宗拒绝立嗣有一全面的认识。武宗生前屡屡拒绝公开从宗室中选立嗣君的要求,未能行使立嗣权,直接造成了武宗的断子和孝宗的绝孙。同时... 自"靖难之役"之后,"大礼议"是明代历史的一大分水岭。要客观地认知大礼议,须对武宗拒绝立嗣有一全面的认识。武宗生前屡屡拒绝公开从宗室中选立嗣君的要求,未能行使立嗣权,直接造成了武宗的断子和孝宗的绝孙。同时,也决定了世宗继位的特殊性。武宗未效法宋仁宗在前,世宗拒绝效法宋英宗在后。武宗拒绝立嗣的行为就已经决定了大礼议的走向。杨廷和集团在大礼议中的失败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武宗 立储 大礼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璁:明代六十年改革的开启者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明武宗猝死后,明代政治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改革所依靠的力量不是杨廷和集团。恰恰相反,要改革,首先必须要清除杨廷和集团。杨廷和集团违背武宗遗诏挑起的大礼议为新科进士张璁提供了脱颖而出的平台。张璁以其敏锐、自信、求实和坚强... 明武宗猝死后,明代政治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改革所依靠的力量不是杨廷和集团。恰恰相反,要改革,首先必须要清除杨廷和集团。杨廷和集团违背武宗遗诏挑起的大礼议为新科进士张璁提供了脱颖而出的平台。张璁以其敏锐、自信、求实和坚强意志经受住了大礼议的考验,同时得到了世宗的赏识和信赖,这才是嘉靖改革的起点。张璁是明代六十年改革的开启者,是明代改革第一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璁 明世宗 杨廷和 大礼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礼议视野下的孔子祀典改革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澍 王红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大礼议"是深刻影响明代中后期政治的重大事件。不能充分认识其对嘉靖政治的全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认清嘉靖朝的历史变革。礼制改革是嘉靖革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嘉靖革新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对以去"王"化为核心... "大礼议"是深刻影响明代中后期政治的重大事件。不能充分认识其对嘉靖政治的全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认清嘉靖朝的历史变革。礼制改革是嘉靖革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嘉靖革新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对以去"王"化为核心的孔子祀典更定是重要的革新举措,影响深远。"大礼议"是孔子祀典改革的政治前提,只有正视"大礼议"的积极意义,才能全面理解嘉靖时期孔子祀典改革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世宗 张璁 大礼议 孔子祀典 至圣先师 文宣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皎然文学思想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盛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5,共7页
《诗式》是皎然晚年的作品,《诗议》是皎然早期的作品。《诗议》肯定用事,基本否定齐梁诗,反对俗巧,但大历时期文风崇尚俗谑,盛行游戏为诗,士风狂放不束,盛行洪州禅,对齐梁诗的看法有了变化。因此皎然晚年《诗式》,不但不再反对俗巧,反... 《诗式》是皎然晚年的作品,《诗议》是皎然早期的作品。《诗议》肯定用事,基本否定齐梁诗,反对俗巧,但大历时期文风崇尚俗谑,盛行游戏为诗,士风狂放不束,盛行洪州禅,对齐梁诗的看法有了变化。因此皎然晚年《诗式》,不但不再反对俗巧,反而赞成戏俗,赞成调笑一格。对齐梁诗多持肯定态度,否定用事。这说明,从《诗议》到《诗式》,皎然文学思想有了变化。认识这种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大历年间的文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诗议》 《诗式》 文学思想 《文镜秘府论》 大历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亿《大历诗略》与格调诗学的深化
7
作者 蒋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56,共6页
宝应才子乔亿深为沈德潜所赏,是乾隆间格调诗学最重要的传人。其诗歌观念以性情为体,但主张"所谓性情者,不必义关乎伦常,意深于美刺,但触物起兴有真趣存焉耳",则异于沈德潜之说。其论诗之用,主张根于经史,积学知道,着眼于大处... 宝应才子乔亿深为沈德潜所赏,是乾隆间格调诗学最重要的传人。其诗歌观念以性情为体,但主张"所谓性情者,不必义关乎伦常,意深于美刺,但触物起兴有真趣存焉耳",则异于沈德潜之说。其论诗之用,主张根于经史,积学知道,着眼于大处,对沈德潜诗学之精深博厚固能大体仿佛,而于沈之迂腐肤廓也未能或免。其《大历诗略》是古代唯一一部大历诗评选,也是格调派诗歌评点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集中展示了格调派评点的批评风格和批评话语。乔亿诗学总体上显示出格调诗学在乾隆年间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亿 格调派 诗学 大历诗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